贊美大運河的優美詞句
仰望,晴空萬里;遠視,京杭大運河如飄飄蕩蕩的碧玉帶,機動船牽引著成串的木船在破浪航行。北望,大運河從天邊白云深處排空而來;南望,大運河滾滾滔滔向無邊的綠色田野奔騰而去。
大運河清波蕩漾,這許多船兒是南去杭州,還是北去揚州?遙想1000多年前,當隋煬帝開發這條南北大運河的時候,龍船鳳舟倒映流水,何等絢麗、何等豪華!歷史的長河有如大運河,光陰消逝,時間推移,現在在大運河兩岸,連一棵隋柳也沒有了。到了今天 ,在兩岸的大堤上,只有新植的楊柳在迎著春風吐翠,顯示著中華民族進入了新興時期。
大運河貫穿南北。它南越長江,流經江蘇、浙江;北越黃河,流經魯冀,煙波浩渺幾千里。這是與橫貫東西的萬里長城并稱于世的偉大奇跡。萬里長城和大運河,同是中國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晶,都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
誰有寫運河的好的作文
京杭大運河從無錫穿城而過。這條象征著中華民族智慧的古運河,千百年來,滋潤灌溉著這片土地,哺育著這兒的人民,給這里帶來了繁榮和生機。
春天,岸邊的野花、小草都在風中發了芽,嫩綠的柳枝輕輕地擺動,波光粼粼的水面被不時駛來的一艘艘輪船犁出了一層層浪花。
夏天,樹上的知了不停地叫。我和小伙伴一起拿著游泳圈到運河中暢游,一片盡情的嬉戲聲,岸邊的人們的一陣陣歡笑聲,一個個像一條條小魚兒在水中潛來游去的搏擊聲,匯成了一首美妙的樂曲。這滋味,簡直舒服極了。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運河中一艘艘滿載糧、棉的船只向揚州駛來,一艘艘裝滿工業品的船又匆匆地駛去,運河上要多熱鬧有多熱鬧。秋風習習,群雁南飛,多么使人激動,多么令人難忘!
冬天,運河水像不知疲倦的駿馬,迎著呼嘯的北風,頂著鵝毛般的雪花,依然奔騰不息,一個勁地馳騁,馳騁。
聽爺爺輩的老人們說,以前運河里的水很干凈,可以用來洗菜洗衣,河里還有許多魚和蝦,直到六十年代初,河里還能游泳哩。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工業的發展,加上人們環保意識比較淡薄,運河里的水也就越來越臟了。大量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排入運河中,各種垃圾也倒入河里,水面油跡斑斑,水質變黑發臭,一到夏天更是蚊蠅滿天飛,散發著難聞的味道。這條運河給居住在她兩旁的人們帶來了煩惱。
最近幾年,隨著無錫地區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政府和群眾的環保意識也提高了,在國家組織的太湖流域環保治理工程中,市政府投入了巨額資金對運河進行整治。搬遷了運河兩岸污染嚴重的工廠,清除了河底的淤泥,從長江調干凈的水來沖走運河里的贓水,還整修了兩旁的堤岸,并在沿河兩岸植樹造林,修筑花園。
經過治理,現在的古運河又獲得了新生。水干凈了,河面寬暢整潔了,兩岸綠樹成行,座座花園點綴其中。到了夜晚,運河邊的路燈、高樓上的射燈、大橋上的彩燈交織在一起,真是光彩奪目,燦爛輝煌。運河的兩岸成了市民們休息、鍛練身體和游玩的好地方,連外地來無錫觀光旅游的人們也喜歡到運河邊去走一走、看一看。
哦,古老的運河,驕傲的運河。讓我們大家都來關心她,愛護她,為她梳妝打扮,讓她永遠年輕美麗。
誰能告訴我關于長城和運河的好句子
長城:不朽的長城,中國巨龍。我們為你起舞。為你感動,為你歡欣。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在大漠孤煙的塞外,在拔地而起的山岳,在塵土飛揚的古道.飛舞著一條雄偉神奇的中國龍.這就是不朽的長城.
站在亙古的長城,看楓葉正紅的山山嶺嶺.眼前是如詩如畫的山巒,腳下是郁郁蔥蔥的林海.遠眺是綿延起伏的疆域,近看是燈火輝煌的京都.
站在瑟瑟秋風中,遠望長城古道,陰云密布,狼煙四起.火光中一閃,看楊門虎將,金戈鐵馬.一路煙塵,揮王者之師揚戈征西.玉門關外,李廣的神箭穿云射月,斬落胡虜不渡.
站在如火的驕陽里,看岳家軍旌旗招展,戰鼓隆隆.喊殺聲里,岳母的銀針雕刻出不朽的血跡:精忠報國.獵獵風中,這血寫的戰書,讓侵略者聞風喪膽,棄甲丟盔.
站在碧海藍天的南疆,看鄭成功一身戎裝.踏風破浪,直搗臺灣.還我河山的長嘯至今回響在海峽兩岸.看林則徐虎門焚燒鴉片燃起的煙火,讓入侵者膽寒,讓所有的愛國者歡顏.
站在山花爛漫的陌野,聽李時珍嘗遍百草.那親吻草葉的聲音,驚動了樹上的杜鵑.鳴囀聲里滴紅了山崗.神醫捻動銀針的坦然,完美了<;本草鋼目>.
站在彌漫著麥香的田野,看神農燃起的炊煙.他把土地的期望,撒滿大地原野.華夏兒女接過神農的火種,打磨石器,春種秋收.造紙漂染.在人類文明的路上,一路向前.
站在龍頭探海的岸邊,看蔚藍的海天.那潮起潮落的濤聲,讓人浮想聯翩.偉大中國這條巨龍,曾幾何時變得千瘡百孔,歷史的沉思如海浪拍岸.
求描寫古運河的詞句
一部揚州運河發展史,幾乎就是一部古代揚州發展史。
運河哺育了揚州,是揚州的“根”。作為“運河城”的揚州,在新的世紀,應對運河文化資源加以大力開發和利用,通過旅游讓古老的運河文化為揚州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積極的貢獻。
一、揚州古運河黃金旅游線的開發 古運河揚州段是整個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現在揚州境內的運河與2000多年前的古邗溝路線大部分吻合,與隋煬帝開鑿的運河則完全契合,從瓜洲至寶應全長125公里。
其中,古運河揚州城區段從瓜洲至灣頭全長約30公里,構成著名的“揚州三灣”。這一段運河最為古老,可謂歷史遺跡星列、人文景觀眾多。
在這段運河的沿岸,有世界四大宗教活動的著名場所瓊花觀(西漢?道教);高?寺(隋代?佛教)、普哈丁墓園(宋代?伊斯蘭教)和天主教堂(清代?天主教);有反映揚州古港、水利和城池建筑的遺址水斗門、龍首關(鈔關)、東關古渡(雙甕城)和古灣頭閘;有古代帝王巡視揚州留下的遺跡:瓜洲古渡錦春園、高?寺行宮御園和龍衣庵;有體現“富比王侯”的揚州鹽商住宅群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個園以及汪氏小苑等;有唐代揚州鑒真大和尚東渡日本時的啟航地文峰塔。 在這條運河線上,留下了歷代著名文人墨客大量的詩文名篇:“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嘹唳塞鴻經楚澤,淺深紅樹見揚州”(李紳);“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徐凝);“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游);“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等等。
這些千古名句,描繪了古代揚州曾經有過的“歌吹沸天”、極盡繁華的輝煌時代,而這一切無不與運河一脈相承。在運河綿延千里的岸線上,揚州與運河的興衰息息相關! 揚州古運河的文化內涵被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所認識,所感悟。
最近,揚州市旅游局推出揚州古運河黃金旅游線設想與規劃。業內人士認為,古運河揚州段從瓜洲至灣頭全長30公里,沿岸有幾十個景點,其旅游價值極高,它集長江和運河、天然和人工、歷史和現實、經濟和文化、新線和老線、城市和鄉村于一體,構成一條色彩斑瀾、風情萬種、景色各異、內涵豐富的旅游線路。
更為令人稱奇的是,作為一條新開發的旅游線,與長江風情旅游線相呼應、相連接,從長江與運河交界的古鎮瓜洲上船,經過古運河到東關古渡換船,就能非常自然地與我市已經形成多年的乾隆水上游覽線自然連接,這就完全做足了“水”的文章,突出了古城揚州歷史上“車馬少于船”的特色,使游客感受“水”的經濟、“水”的文化、“水”的生活方式。 古人云:智者樂水。
水是人類生命的源泉,它孕育著世界上的萬事萬物,豐富著人類的文明史,充實著人類社會的傳統與現實文化,影響著人類社會的意識形態。這條旅游線是歷史文化與水的完整結合,更顯現其獨特的價值。
如由南向北游,從白浪滔滔的長江,駛進寬闊的風平浪靜的大運河,映入眼簾的是運河西岸的古寺塔影,婀娜多姿、風情萬種的楊柳,富有水鄉特色的小橋野渡,掩映于水杉翠竹蔭下的農舍,細如羊腸的纖道,隨風盤旋的風車,破浪前進的船隊,或許還能看到巔簸在大河中的小小的漁船,以及不時上下潛水作業捕捉魚兒的魚鷹。 如若在早上,面對眼前的水鄉景色,誰又不會想起宋代詞人柳永的佳句:“楊柳岸,曉風殘月”,真是別有一番情趣。
在這個歷史的走廊中,人們慢慢地看、慢慢地品,走進揚州,閱讀揚州,感受揚州。當來到“東關古渡”又換上小船沿著“乾隆水上旅游線”悠悠地向蜀崗瘦西湖風景區蕩去,領略維揚春色。
那一幕幕美麗的風光不時出現在游客的面前,贏得游客由衷的贊嘆,“美哉揚州”、“秀哉揚州”;而從北向南走,則又是一番境界,美麗的風光,秀麗的古城,在越來越寬闊的水面上漸漸遠去,面對滾滾東去的大江和逶迤如黛的青山,誰又不感受到自然的力量,歷史的滄桑,而留在人們記憶中的只有那傳奇的文化和獨特的秀麗的風光。 揚州三灣,河道曲折,當初運河的開挖者為了消除地面高度差,使運河的水面保持平緩,便采取了延長河道以降低坡度的辦法,所以就把這段運河開挖得彎彎曲曲。
這個方法是我國古代河工們的杰出創造。以前所流傳的彎彎曲曲是為了不破壞揚州風水的說法是不對的。
從旅游美學的角度來看,古運河的三灣段因其彎道給人們以特殊的變化莫測的忽遠忽近的視角空間,將是古運河旅游線上的一大賣點。 揚州古運河游覽線近期應盡快推出瓜洲古渡風景區。
瓜洲在古運河和揚子江的交匯處,處于揚州西南,與鎮江隔水相望,“京口瓜洲一水間”(宋?王安石)。 瓜洲最早在大江之中,四面環水,后泥沙淤積,與陸地相連,因形如瓜,故名。
瓜洲歷來是揚州的門戶,始于晉,盛于唐,它在歷史上的知名度僅次于揚州。古人認為:“瓜洲雖彈丸,然瞰京口,接建康,際滄海,襟大江,實七省咽喉……”有“江淮第一雄鎮”和“千年古渡”之稱。
自唐末,瓜洲漸有城壘,南宋乾道四年,瓜洲開始筑城,明代瓜洲城周。
隋朝大運河的作文50字
古人對大運河的評價:“天下轉漕,仰此一渠”.贊頌大運河的歷史功效說: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郡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
壞:建造大運河時期,勞動人民日夜行勞,監督官極為苛刻,用鞭子抽打,有時還不給飯吃,所以為了這個大運河害死了不少人.大運河完工后,隋煬帝幾次下江南游玩,不理朝政.所乘龍舟大得無法想象,船身長達幾十米,船上有幾層,供隨行人員居住游玩.這樣的龍舟造了很多艘,砍伐了大量的樹木.龍舟所經過的郡縣,每日都得供這么多人的糧食銀子,一些窮苦的小縣拿不出來,隋煬帝便把縣長捉來問罪.給老百姓造成了很大的災害.平時拉船的民工上千萬,每天累死的不計其數.
我所知道的就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