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指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從中年級開始,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就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最為艱巨的任務之一.往往是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卻還是答得不盡人意.有的教師干脆讓學生把每篇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全背下來,但在考試時又很少能碰上原題,費時費力卻收效甚微.其實教給學生方法,以不變應萬變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粗略的總結了一下,小學階段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一、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義聯系上下文是理解句子含義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含義深刻的句子一般是在事件或情節的推進中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引起讀者思考,引發讀者感悟.因此我們必須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細細品讀,句子含義便會迎刃而解.例如五年級下冊語文第3課《白楊》中有這樣一句話:“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只要引導學生認真讀上文就能知道渾黃一體的戈壁灘上,只能看到挺拔的白楊樹.又能通過讀下文“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就容易理解爸爸是想讓孩子們像白楊樹一樣堅強、能吃苦,愿意扎根邊疆,成為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小戰士.四年級下冊《萬年牢》中結尾有這樣一句話“父親教導我做萬年牢,就是要做個可靠的人,實實在在的人.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講究認真,講究實在.父親的教導使我一生受益.”學生只要聯系前文就會知道父親的教導是做事實在,做人實在,做生意實在.二、抓住關鍵字詞體會句子含義抓住關鍵字詞,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句眼,把住了句子的“脈”,理解起來就簡單了.例如六年級下冊《跨越百年的美麗》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為了提煉純凈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鍋,一鍋一鍋地進行冶煉,然后再送到化驗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驗室只是一個廢棄的破棚子,瑪麗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她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堿的點點燒痕.”教師只要引導學生抓住“可能”就能體會到居里夫人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這種對科學執著的精神.抓住“一噸”、“一鍋一鍋”和“終日”就能體會出她堅持不懈的精神.三、聯系生活實際揣摩句子含義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資源庫.有些句子在教師無法用言語闡明時,學生卻可以用自己的體驗告訴老師.例如《落花生》一文中“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句話.學生就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說出清潔工人不講體面卻對人有好處.一些小偷,雖穿得體面但對別人沒有好處.四、聯系時代背景挖掘句子含義有些文章和學生生活聯系不太緊密,特別是一些創作年代離學生較遠的文章.學生由于不熟悉時代背景,因此理解起句子含義來也無從下手.這時,教師應引導他們先弄清文章的寫作背景.例如六年級《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學生只要知道了魯迅生活的年代社會黑暗、充滿了剝削、壓迫,甚至是“白色恐怖”,理解起來也就不難了.還有《少年閏土》一文中“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結合魯迅生活的年代,有錢人家的少爺,住的是高墻大院,孤陋寡聞,猶如井底之蛙,學生自然就理解了.五、聯系寫作目的理解句子含義每篇文章,作者都有明確的寫作目的,或憎或愛,或喜或憂.而這種情感也貫穿于文本的字里行間.如《白鵝》中有這樣一句話:“這樣從容不迫地吃飯,必須有一個人在旁侍候,象飯館里的堂倌一樣.因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們這位鵝老爺的脾氣,每逢它吃飯的時候,狗就躲在籬邊窺伺.······鵝便昂首大叫,似乎責備人們供養不周.”在這句話中,作者雖然稱鵝為老爺,說它架子十足,但并不是對鵝的討厭,而是一種幽默詼諧的喜歡.六、展開豐富想象感悟句子含義在一些寫景的文章中,有些句子難以理解.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畫面,便容易理解.六年級上冊《山雨》中有這樣一句話“雨聲里,山中的每一塊巖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著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雨落到巖石上的聲音,落到樹葉與綠草上的聲音,想象雨絲拂過每一寸土地時的聲響,便可理解這句話的美妙之處.七、鏈接選文的相關資料拓展句子含義了解作者,了解他寫作的初衷、寫作的背景,會有助于我們理解這些語言文字背后的訊息.例如四年級下冊《生命生命》中有這樣一句話“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于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如果我們鏈接作者杏林子的生平資料,就不難理解這樣一位飽受病魔摧殘的女子,是在用自己所遭受的身體苦難來體驗生命的禮贊,是在用手中的筆來謳歌生命的美好.只有她才能從“飛蛾絕境求生”、“瓜苗困境生長”、“靜聽心跳”這樣平凡的小事中。
怎樣理解句子的含義及作用
重要詞語多為揭示文章主旨、體現行文思路、傳達作者情感、蘊涵豐富意味的語句.一般情況下,這些語句都有凸顯其含義的一個或幾個關鍵性詞語.抓住了關鍵性詞語,就等于拿到了開啟句子含義之門的鑰匙.2、從分析句子的結構入手針對結構復雜而含義(信息)較難理解(提取)的句子.有許多句子,分析其結構,如果是單句,先找準主、謂、賓;如果是復句,先找準第一層,就可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3、從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針對在文中其結構作用的句子.理解重要句子的含義,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如果是統領句,那么解釋句意時要從后面的語段中梳理內容層次;如果是過渡句,就要密切關注上下文段的內容,準確理解它的內涵;如果是總結句,此時就須上溯,尋找相關信息,確定相關要點.4、從分析句子的修辭手法入手針對有特殊作用的句子.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辭手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寫作一些警句的真正目的.。
形容“理解”的詞語有哪些
形容理解的詞語 【百思不解】:百:多次;解:理解。
百般思索也無法理解。【百思莫解】:百思:百般思索。
形容反復思索也不能理解。【半解一知】:指理解得不深,知道得很少。
同“一知半解”。【飽漢不知餓漢饑】:飽:吃足;饑:饑餓。
比喻處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別人的苦衷。【飽人不知餓人饑】:比喻處境順利、優越或個人愿望得到滿足的人,不理解處境困難、惡劣或個人愿望不得實現的人的苦衷。
【不可思議】:原有神秘奧妙的意思。現多指無法想象,難以理解。
【不立文字】:佛家語,指禪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經卷,唯以師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傳法授受。【不以詞害意】:不因為只顧文辭而損害了對內容的理解。
指寫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辭而忽略文章的立意。【不知所言】:形容說話內容混亂,無法理解。
同“不知所云”。【不知所云】:云:說。
不知道說得是些么。形容說話內容混亂,無法理解。
【唱高和寡】:曲調高深,知音很少。比喻高雅深奧的詩文和其他藝術作品很難被大眾理解接受。
【聰明能干】:天資高記憶和理解力強而又有能力會做事。【大惑不解】:惑,迷惑;解:理解。
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咄咄怪事】:表示吃驚的聲音。
形容不合常理,難以理解的怪事。【高深莫測】:高深的程度無法揣測。
形容使人難以理解。【怪事咄咄】:表示吃驚的聲音。
形容不合常理,難以理解的怪事。同“咄咄怪事”。
【貫穿馳騁】:貫穿:穿過,連通;馳騁:騎馬奔跑。能很快地把有聯系的事物融會貫通,加以理解。
【貫穿融會】: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同“貫通融會”。
【貫通融會】:猶言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涵泳玩索】:涵:沉浸;泳:潛行水中;涵泳:完全進入水中進行游泳,指深入理解體會。深入反復地體會和思索。
【行數墨尋】:行數:一行行地讀;墨尋:一字字地讀。指只會誦讀文句,而不能理解義理。
也指專在文字上下功夫。【橫從穿貫】:指融會貫通。
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囫圇半片】:囫圇:完整的,整個兒的。
一個整體中的一部分。指只聽懂或理解了其中的大概意思。
【艱深晦澀】:艱深:文辭深奧難懂;晦澀:意義隱晦,不順口。形容筆調深僻、寓意難以理解的文章。
【夸誕生惑】:夸誕:虛夸荒唐;惑:疑惑。指言語不實,使人產生疑問或不理解。
【例直禁簡】:法律或禁令簡單明了,人民就容易理解和遵守。【賣弄玄虛】:玄虛:玄妙虛無的道理。
指故意耍花招,使人理解不透。【茫然不解】:茫然:無所知的樣子。
一無所知,不理解。【茫然費解】:茫然:渺茫,模糊不清。
認識不清,不能理解。【迷惑不解】:指對謀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
同“大惑不解”。【難解之謎】:難以捉摸的事物,尤指微妙、難以理解或不易覺察、不易探索的事物。
【淺顯易懂】:淺顯:淺近明顯。道理或寓意淺顯,容易理解、明白。
【強做解人】:強:勉強;解人:能夠理解和通達其中意趣的人。指不明真意而亂發議論的人。
【融匯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融會貫通】:融會:融合領會;貫通:貫穿前后。
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融會通浹】: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融釋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融液貫通】:猶融會貫通。
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善解人意】:善:善于;解:理解。
善于理解別人的意圖。【深刺腧髓】:穿穴入骨。
形容深透理解。腧,穴位。
【神會心契】:互相之間,內心理解并相投合。【神會心融】:猶言融會貫通。
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神秘莫測】:不可理解的。
【食而不化】:吃了沒有消化。比喻對所學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沒有吸收成為自己的東西。
【食而不知其味】:東西吃下去,卻不知道它的味道。比喻讀書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
【食古不化】:指對所學的古代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現在的情況來運用,跟吃不東西不消化一樣。【食古如鯁】:猶言食古不化。
指對所學的古代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現在的情況來運用,跟吃不東西不消化一樣。【數墨尋行】:數墨:一字字地讀;尋行:一行行地讀。
指只會誦讀文句,而不能理解義理。也指專在文字上下功夫。
【死記硬背】:指不用理解力去使用記憶力而一味死板地背誦書本。【溫故知新】:溫:溫習;故:舊的。
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聞一知二】: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類推。
【聞一知十】: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類推。
【小兒強解事】:強:勉強。小孩子對事物并不理解卻強作解釋。
比喻對事物并無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卻一味以自己的意愿曲解這一事物。【心得意會】:會:領悟,理解。
指對方沒有明說,心里已經領會。【心領神會】:領、會:領悟,理解。
指對方沒有明說,心里已經領會。
【怎么理解句子的含義】
(一)理解詞語的含義:1、設問方式:①文中某詞的含義是什么;②怎樣理解文中某個詞語;③文中某個詞指的是什么;文中某個詞能否替換,為什么?2、規范思路:(1)問指示代詞“這”“那”所指內容:多從代詞前面文字中找答案.(2)問某詞能否去掉,或者調換另一詞題型解題模式:①回答可以還是不可以;(一般不可以,特別是書上的原文)②解釋詞義,比較兩個詞語含義上的差別,并結合句子分析為何要用該詞(強調突出了或限制說明了或修飾了限制+句子具體表達效果,哪個表達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現某物某特點.③不用或調換后,語境有何變化(不用,不能體現語言的準確、嚴密、生動、形象或與事實不符或太絕對,對了,體現語言的準確、生動、形象或嚴密.(3)品味詞語:①分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若沒有,則不寫這一點.②表面意義和表達效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的特點)③深層含義(聯系上下文、主題、作者意圖,蘊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情感等)肯定了、褒揚了、贊美了、歌頌了、批判了、諷刺了、否定了、反駁了,或者給了我們……的印象、啟示、道理等.(4)解釋詞語含義:①詞的表面意思;②該詞在文中概括的意義(依據詞語所在句子的內容,依據詞語前后句述說的內容,依據相關文字的思路)③對生動形象的詞語理解要化為平易樸實(還原法).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設問方式: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某句話包含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觀點或態度);文中作者說“……”,對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2、規范思路:(1)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方法:①進行語法分析.復句抓第一層次,整體把握句意,單句抓主干明確陳述對象,抓枝葉明確內涵.②注意句子在文中的地位.(總領句、總結句、過渡句、結尾句等)③聯系文章的寫作背景與創作意圖.④審視題干中的提示語.(2)句子的特定含意:①概括意義:理解具有概括意義的句子(中心句、歸結句),要分析句子本身的修飾語的意義,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釋說明或者認證這些句子的支撐句,探討其具體含意.②哲理意義:簡練的警句所表現出來的深刻含意.(3)句子的深層含意:比喻意義、象征意義、附加意義(雙關義).還有你要注意含義與含意的區別含義:指道理、常理、常識的意義.一般是書面意思.含意:體現出的心意、意思、想法等.較生活化。
如何理解詞語的含義
理解詞語的含義,需聯系詞語所處的具體語言環境.透過詞語的表面義,深刻體味其內涵:理解詞的比喻義則尋找本體釋義,理解代詞義則尋找上句釋義,理解詞的引申義、臨時義、隱含義、概括義,則從整體閱讀出發,結合作者感情、觀點、文章主題,從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對應的闡釋句釋義.“重要詞語的含義”包括這些詞語的基本義、比喻義、語境義.把握詞語的基本義要從分析詞語來源、詞類、結構入手,對概念的理解要準確判斷概念的本質屬性.理解與確認詞語的比喻義要從分析喻體與本體的相似性入手,尋找比喻的本體是正確解題的關鍵.分析詞語的語境義,要注意從整體閱讀理解的角度出發,將詞語放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去分析,在明確詞語所在的語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義、所在語段前后關系的基礎上理解詞語.理解語句的含義,首先抓住句子的修飾詞語去理解句子內涵.其次,看句子在文中的地位,是總起句,則從句子所涉及的范圍去提取關鍵詞釋義;是總結句,則從上文去找重要信息釋義;是過渡句,則從上下文中提取關鍵信息釋義.第三,看語境找鄰近句,結合文章中心理解句意.理解并解釋句子含義從下列角度入手:1、語法分析.對復雜的單句要分清句子主干,明確陳述的對象,理解其修飾、限制的成分.對復句要明確區分其句間的關系,對句群要通過分析關系來理解句子所表達的中心或重點.2、語境分析.首先要準確判斷句子在文中或語段中的位置,理清是否為起始句、收束句、過渡句、中心句、關鍵句等.其次要根據上下文的內容聯系來確定語句的基本內容或定義.同時還應抓住作者的基本行文思路,把握文章脈絡,從整體聯系中去理解文章語句的含意.3、修辭分析.對運用修辭格的語句應從修辭本身的特點出發來分析理解,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關性,運用反問、反復的句子要分析表達的思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