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璟的詩詞作品
《攤破浣溪沙(山花子)》二首
《應天長》
《望遠行》
《浣溪沙》
2.如何賞評李璟的《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李璟詞塑造的女性形象透著很深的文化底蘊,而又不失女性的柔美。
對女性心理描畫細膩有如一匹柔曼的輕紗。此詞中的“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細雨夢回”、“小樓吹徹”等,這些物象既是鋪景,又是宣情,它觸動著閨中善感的心靈,包含著閨中人的無限情思。
“還與韶光共僬悴,不堪看”,這里的情思非常隱約,但心靈所關注的世界卻非常博大深遠。因為詞中女性的注意不只是自己的樵悴,在她心中韶光是與自己美麗年輕的生命平等的,一切美好事物的僬悴都能觸動她廣泛而深刻的同情。
這種同情遠遠比“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 過時而不釆,將隨秋草萎”之類的寓言手法更加深廣。
因為她們關注的只是自己,而李璟詞中的女性,她的關心投射到更多的生靈,更深遠的境界。 此詞歷代述評甚多,特在此輯錄一些有代表性的,以備參考。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九引《雪浪齋日記》:荊公問山谷云:“作小詞曾看李后主詞否?”云曾看。 ”荊公云:“何處最好?”山谷以“一江春水向東流”為對,荊公日:“未若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王世貞《弇州山人詞評》:《花間》猶傷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日:未若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
此語不可聞鄰國,然固是詞林本色佳話:“云破月來花弄影”郎中、“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意似祖述之,而句稍不逮,然亦佳。 “油壁車輕金犢肥,流蘇帳曉春雞報”,非歌行麗對乎?“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非律詩俊語乎?然是天成一段詞也,著詩不得。
沈際飛《草堂詩馀正集》卷一:“塞遠”、“笙寒”二句,字字秋矣。 少游“指冷玉笙寒,吹徹小梅春透”,翻入春詞,不相上下。
李廷機《草堂詩馀評林》:“字字佳,含秋思極妙。布景生思,因思得句,可人處不在多言。”
《南唐二主詞匯箋》引賀裳云:南唐主語馮延已日:“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何與卿事?”馮日:“未若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不可使聞于鄰國,然細看詞意,含蓄尚多。至少游“無端銀燭殞秋風,靈犀得暗通”、“相看有似夢初回,只恐又拋人去幾時來”,則竟為夢草之偕臧,頓丘之執別,一一自供矣。
詞雖小技,亦見世風之升降。張祖望云:“小樓吹徹”,艷語也。
許昂霄云:“細雨”兩句,合看了乃愈見其妙。 王國維《人間詞話》:南唐中主“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
乃古今獨賞其“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湘綺樓詞選》:選聲配色,恰是詞語。
《寥園詞選》:“細雨夢回”兩句,意興清幽,自系名句。 結句“倚闌干”三字,亦有說不盡之意。
《南唐二主詞輯述評》:馮延已對中主語,極推重“小樓吹徹玉笙寒”七#,謂勝于己作。今就詞境論,“小樓”句固極綺思清愁,而馮之“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托思空靈,勝于中主。
馮語殆媚茲一人耶?。
3.鑒賞李璟《攤破浣溪沙李璟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①,西風愁
南唐中主李璟《攤破溪浣沙》(一名《山花子》)兩首,一首詠春恨,另一首詠秋悲。
這首是其二,詠秋悲的詩。 開端“菡萏香銷翠葉殘”一句,所用的名詞及述語,便已經傳達出了一種深微的感受。
“菡萏”即“荷花”亦稱“蓮花”,后兩者較為淺近通俗,而“菡萏”則別有一種莊嚴珍貴之感。 “翠葉”即“荷葉”而“翠”字又傳達了一種情感上的珍美。
然后于“菡萏”之下,綴以“香銷”二字,又于“翠葉”之下,綴一“殘”字,則詩人雖未明白敘寫自己的任何感情,而其對如此珍貴芬芳生命的消逝摧傷的哀感,便已經盡在不言中了。 次句繼之用“西風愁起綠波間”,便是寫珍美的生命在充滿蕭瑟悲傷的環境中重現。
“西風”二字原已代表了秋季的蕭殺凄清,其下又接“愁起綠波間”,便造成多種不同的聯想和效果:一則就人而言,滿眼風波,使人想見其一片動蕩凄涼的景象;再則就花而言,“綠波”原為其托身之所在,而今則綠波風起,當然便更有一種驚心的悲感和惶懼,故曰“愁起”。 “愁起”者,既是愁隨風起,也是風起之堪愁。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韶華”一般指“春光”,伸引為青春歲月。這里的“韶光”后緊跟“憔悴”,既是美好的景物時節的憔悴,也是美好的人間年華容色的憔悴。
所以下面的“不堪看”,才有無限深重的悲慨。 此詞前半闋從“菡萏香銷”的眼前景物敘寫下來,層層引發,直寫到所有的景物時光與年華同此凋傷憔悴的下場,并與“韶光”“不堪看”做結,呼應了開端的“菡萏香銷”“西風愁起”的景色。
詞的下半闋, 過片兩句“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是對前闋的呼應。 前半闋景中雖也有人,但基本上卻是以景物之感發為主;下半闋則是寫已被景物所感發以后的人之情意。
“雞塞”者,雞鹿塞的簡稱,原句出自《漢書·匈奴傳下》:“又發邊郡士馬以千數,送單于出朔方雞鹿塞。”因此后人多用“雞塞”以代指邊塞遠戍之地。
全句寄托著思婦之情,因而才有著“細雨夢回”的情意。 “小樓吹徹玉笙寒”中“小樓”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徹”之深情,方能體會到“細雨夢回”“小樓吹徹”之苦想與深悲。
這一種意境,一直到“多少淚珠何限恨”,方將前二句所渲染的悲苦之情以極為質直的敘述一瀉而出,正好像引滿的弓箭,一舉中的。然而一發之后,卻又戛然而止,把文筆一推,不復再作情語,而只以“倚欄干”三字做了結尾。
遂使得前一句之“淚”與“恨”也都更有了一種悠遠含蘊的余味。
4.經典優美詩詞 帶解析
無題新洲一別將三載,舊事重提豈萬言?愛怨鏡中悲白發,情癡夢里嘆紅顏。
可憐游子天涯路,不見桃花世外源。明月清風空許恨,高山流水只隨緣。
解析:這首詩寫了一位情竇初開的少年暗戀一位少女的心境。兩個人在新洲這個地方相逢、相識,少年對少女心生愛戀卻未說出口,由于求學等原因兩人分開將近三年,這三年間對這個少年來說是非常痛苦的,少年心中有太多的話想向少女表白,但卻不知從何說起。
這三年間少年每日夢想少女頭生白發,少年的心是寂寞的,他多少希望有象世外桃源這樣的地方讓他們相知相愛啊。可是相逢時,雖然是明月清風,但少女仍未懂少年的心,只好等待緣份到來的那一天。
詩中最經典話是:愛怨鏡中悲白發,情癡夢里嘆紅顏。
5.馮延巳經典詩詞有哪些
1、蝶戀花·誰道閑情拋棄久 五代:馮延巳 誰道閑情拋擲久。
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辭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譯文: 誰說閑情逸致被忘記了太久?每到新春來到,我的惆悵心緒一如故舊。
為了消除這種閑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飲,讓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體消瘦,對著鏡子自己容顏已改。 河邊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樹成蔭。
見到如此美景,我憂傷地暗自思量,為何年年都會新添憂愁?我獨立在小橋的橋頭,清風吹拂著衣袖。只有遠處那一排排樹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綽綽,與我相伴。
2、蝶戀花·窗外寒雞天欲曙 五代:馮延巳 窗外寒雞天欲曙,香印成灰,坐起渾無緒。 庭際高梧凝宿霧,卷簾雙鵲驚飛去。
屏上羅衣閑繡縷,一餉關情,憶遍江南路。 夜夜夢魂休謾語,已知前事無尋處。
譯文: 窗外,天還沒亮,夜半寒雞叫,天也將亮,香印燒了整晚,已成灰燼.起身坐起卻沒有任何心情,庭外的梧桐樹凝結了整晚的霧氣,卷起簾子的時候卻驚飛了一對喜鵲。 羅衣搭在屏風上,懶得去拈針線,片刻的功夫卻已動了情,從畫屏上憶遍了江南的路.每晚做夢說夢話可休要亂說,因為早已經知道以前的事根本沒有了蹤影。
3、醉花陰·晴雪小園春未到 五代:馮延巳 晴雪小園春未到,池邊梅自早。 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風景好,自古金陵道。 少年看卻老,相逢莫厭醉金杯,別離多,歡會少。
譯文: 雪后天晴,春天的腳步尚未踏進小園,池水清澈,池畔的梅花感受到春的氣息,提前開放。高高的樹木之巔,烏鵲含枝而至,精心建筑小巢,一輪斜月映照著園子里新生的芽草。
風景秀麗的山巒河川,就在自古聞名的金陵道。看起來,年輕人也已經不再年輕。
大家相逢,開懷痛飲莫辭醉,要知道,人生在世,離別時多,歡聚時少。 4、鵲踏枝·六曲闌干偎碧樹 五代:馮延巳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
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 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譯文: 在綠陰叢中,一座別致、幽靜的小樓悄然獨立,曲曲折折的欄桿緊緊依偎著碧樹,兩者相映成趣。
春風和煦輕柔,鵝黃嫩綠、如絲如縷的楊柳在風中款款擺動腰肢,搖曳多姿。 春光明媚,晴空萬里,游絲裊裊,柳絮翻飛,這已是暮春景象了,正當杏花盛開,嬌艷無比之際,卻下起了一陣小雨。
在如此深重的幽情之中,她不由沉沉睡去,正在睡酣夢甜之際,卻被窗外清脆的鶯啼聲驚起,而美夢也再也無尋處了。 5、清平樂·雨晴煙晚 五代:馮延巳 雨晴煙晚。
綠水新池滿。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卷。
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
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春寒。 譯文: 雨后初晴,傍晚淡煙彌漫,碧綠的春水漲滿新池。
雙燕飛回柳樹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閣樓里畫簾高高卷起。 黃昏時獨自倚著朱欄,西南天空掛著一彎如眉的新月。
臺階上的落花隨風飛舞,羅衣顯得格外寒冷。
6.李煜后期詞中最絕美的詩詞及鑒賞
【破陣子】
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
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
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
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
教坊猶奏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
李煜其人:李煜(937-978),五代十國時南唐國 君,在位時間(961-975),亦為五代時最憂郁最悲傷出色的詞人。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徐州(今屬江蘇)人,一說湖州(今屬浙江)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后主。開寶八年,國 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后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 治上雖庸駑無能,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李煜工書法,善繪畫,精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
上面那首就是我最歡他的詩了,那是他亡國后作的,大意我想你讀一下就能感受他的心情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