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貴州西江導游詞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千戶苗寨,是中國僅有的,世界無雙的千戶苗寨。1285戶苗家的木質吊腳樓依山而建,層層相疊,鱗次櫛比,氣勢恢弘。西江是苗語音譯,意為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西江千戶苗寨由于聚居著眾多的苗族人,被譽為“苗都”。在這層層疊疊、高低錯落的苗寨深處,隱藏著太多的傳奇和神秘。
外人來到西江,尚未進到寨內,無不為其巨大的規模與恢宏氣勢所震撼:與其說這是個村寨,不如說是一片森林,一片由吊腳木樓組成的森林,自山頂直鋪到山腳,將整座山都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等到傍晚時分,寨子里炊煙四起,匯集在半空中如云如霧,那場景,就更加難以形容。寨子座落于河谷,四面群山環抱,重巒疊嶂。源于雷公坪的白水河蜿蜒流淌,穿寨而過。河水將西江苗寨一分為二,層層疊疊的吊腳木樓,從河兩岸依著山勢,迤邐向上展開,連綿成片的紅彤彤板壁,在陽光照射下,一片輝煌。
西江千戶苗寨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鎮),為全省13個保護與建設的民族鄉鎮之一、被譽為"苗族民族文化藝術館",是研究苗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西江有遠近聞名的銀匠村,苗族銀飾制作具有極高水平。苗族銀飾如大角銀、小角銀、銀冠、銀衣等的珍品大多出自西江。
西江鼓藏節(苗年),聞名四海,小節年年有,大節13年一次,鼓藏節集中展現苗族的蘆笙、銅鼓、銀飾、服飾、挑花刺繡、婚嫁喜慶、斗牛、斗雞、對歌、年飯等民族風情,是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最佳時機。苗寨,就像一個現代的人走進一座歷史博物館,當撫摸著那些歷史文物的時候,就想到咱們人類祖先的一種生存狀態
2.西江千戶苗寨導游詞
西江千戶苗寨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距離縣城36km,距離黔東南州州府凱里35km,距離省會貴陽市約260km。
由十余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據統計,在清朝咸豐年間(1729年)西江千戶苗寨有600多戶,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為1040戶,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增至1227戶,1997年為1115戶。
據2005年的最新統計,西江千戶苗寨現共有住戶1258戶,人口5326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9.5%。 西江千戶苗寨所在地形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見底的白水河穿寨而過,苗寨的主體位于河流東北側的河谷坡地上。
千百年來,勤勞勇敢的苗族同胞在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在苗寨上游地區開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濃郁的農耕文化與優美的田園風光。由于受耕地資源的限制,生活在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這里的地形特點,在半山建造獨具特色的吊腳樓,上千戶吊腳樓隨著地形的起伏變化,層巒疊嶂,鱗次櫛比,蔚為壯觀。
這里的苗族居民根據自己的信仰和習俗,在每個村寨的坡頭都種植了成片的楓樹林作為護寨樹,成為當地重要的自然景觀之一。 西江苗族是黔東南苗族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戶苗寨擁有深厚的苗族文化積淀,這里的苗族建筑、服飾、銀飾、語言、飲食、傳統習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較好。西江苗族過去穿長袍,包頭巾頭帕,顏色都是黑色的,故稱“黑苗”,也稱“長裙苗”。
西江苗族的語言屬于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中部方言的北部次方言,這里現使用的文字是通用的漢語言文字,盡管漢語言是西江苗族與外界交流的必備語言工具,但苗族人之間的交流仍然使用苗語。 在清雍正開辟“新疆六廳”以前,西江基本處于化外之地,地方事務多由自然領袖管理,與漢族地區有顯著差別,實行自主管理內部事務。
西江苗族的自然領袖主要包括“方老”、“寨老”、“族老”、“理老”、“榔頭”、“鼓藏頭”、“活路頭”等,不同性質的自然領袖其職責也不同,相互之間具有分工協作的性質,共同維護苗寨的安全與利益。“方老”是自然地方的最高領袖,每個自然地方下轄若干相互有密切聯系的村寨,“寨老”是每個苗寨的最高領袖,“族老”則是某一家族的領袖,“理老”一般由德高望眾、學識豐富的人擔任,主要負責民間糾紛的調解、裁斷,“榔頭”主要負責刑罰,維持地方治安,“鼓藏頭”負責召集和主持祭祀、祭祖活動,“活路頭”則主持安排農業生產。
其中,鼓藏頭和活路頭是世襲的,而其他自然領袖一般是群眾選舉出來的。“議榔”是苗族社會為了維護地方治安和社會秩序,由方老、寨老、榔頭等組織的群眾議事會,以對內部的各種重要糾紛和外敵入侵進行商議、決斷。
議榔大會一般每年舉行一次,如果社會安定,無爭無議,也可兩、三年舉行一次,遇外敵來犯時則臨時召開。西江的議榔一般是分頭在各寨子的風景林中舉行。
清政府在苗疆實施“改土歸流”后,西江苗寨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轄,方老、寨老等自然領袖已基本不存在了,但負責祭祀和生產的鼓藏頭與活路頭仍得以世襲保留。 長期以來,農業一直在西江千戶苗寨產業結構中占據著絕對的優勢地位。
刀耕火種的農業生產方式雖能養活生活在這里的數千人口,人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但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十分緩慢。1982年,西江被省人民政府列為貴州東線民族風情旅游景點,1992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列為全省首期村鎮保護和建設項目5個重點民族村鎮之一,2005年11月“中國民族博物館西江千戶苗寨館”在此掛牌,西江千戶苗寨的旅游知名度不斷提高,前來觀光旅游的游客日益增多。
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興起,西江千戶苗寨的后發優勢開始顯現,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帶來了新的契機。西江的苗族是以“西”氏族為主的多支苗族經過多次遷徙融合后形成的統一體。
距今5000多年以前,生活在黃河中下游平原地區的九黎集團在向北擴張的過程中,與東進和南下的炎帝、黃帝部落發生了劇烈的武力沖突,經過長時間的征戰,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集團在涿鹿地區被擊敗,蚩尤被黃帝擒殺。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開始第一次大遷徙,放棄了黃河中下游地區而退回到長江中下游平原,并于洞庭湖和鄱陽湖之濱建立了“三苗國”。
隨著三苗部落的日漸強大,堯、舜多次對“三苗”進行征剿。舜帝即位后,“南巡狩獵”,對不服舜帝管制的“三苗”進一步攻掠,苗族先民再次被迫向西南和西北地區遷徙,其中被迫向西北遷徙的這支苗族先民一部分融合于“羌人”,成為西羌的先民,一部分則因人口增多,耕地少而向平原地區遷徙,從青海往南到四川南部、云南東部、貴州西部,有的更向南、向西深入老撾、越南等地。
而往西南遷徙的苗族先民則與楚人和睦相處,成為后來“楚蠻”的主要成員。戰國時期,秦滅楚以后,一部分苗族背井離鄉,長途跋涉西遷,進入武陵山區的五溪一帶,形成歷史上著名的“武陵蠻”。
到西漢時期,這部分苗族先民在這里較快地發展起來,形成了與漢王朝相抗衡的一股勢。
3.求黔東南西江的導游詞
素有“天上有銀河,人間有杉木河”之稱的中國第一漂“杉木河”景區系國家級舞陽河風景名勝區十大景區之一,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自治州施秉縣西北部,距縣城14公里。景區分蛇沖、黃土內、紫荊關、蔣家田四大片區,面積96平方公里,規模景點19處。杉木河河水對人有天然療效,被譽為"神水礦泉河"而名震天下。
景區以清澈晶亮的泉水,險峻嵯峨的峰叢為主體,具有"雄、秀、幽、奇"自然特色。步入景區,但見山羨水俏麗,水巒山環淌,整個景區幽而不閉、深而不險;河床白砂鋪墊,砂丘一塵不染;水中鰲蟹結隊,魚蝦自由遨翔;兩岸懸壁藤蔓,古樹臨空舒展;千年古峽一派生機盎然。
杉木河自助漂流回歸自然,妙趣橫生有驚無險,是貴州東線興起綠色生態旅游的熱點,她是人與自然情深和諧一脈相依的絕世精典。
杉木河在施秉縣的崇山峻嶺中,流淌了億萬斯年,卻一直名不見經傳。也難怪,若論流量,這條河常年充其量不過4.2立方米/秒,與大江大河的大開大闔、波瀾壯闊簡直無法相比。然而小有小的特色,清清淺淺的杉木河在44公里流程內有著總計640米的天然落差,這豈不是漂流的理想場所?此項一開,
引得游客趨之若騖,一時間倒是知杉木河者多,知施秉縣的少了。
杉木河兩岸,山巖形狀多樣。在杉木河峽谷中漂流的人們便來了擬物象形的興致,每每見到凌空而架、造型獨特的一個天然石拱,學生物學的叫它“尺嫂洞”,好老莊的叫它“迎仙洞”,搞地質研究的叫它“天生橋”;見到崖畔上陡大的石柱,有航海經歷的稱其為“林海燈塔”,學歷史的稱其為“烽臺”。總之,每一景致都引來千般說道,樂山樂水,見仁見智,真個是莫衷一是。
杉木河床為卵石細沙鋪地,流水晶洼碧透,順著寬綽的河道款款流淌。沿途云飄山際,鷺宿沙洲,魚翔淺底,蟬鳴林梢,奇草溢芳,整個環境幽而不險,郁而不閉。倘若有七八十歲的老翁老嫗乘上橡皮舟,只要有船工撐篙定可安然漂流而下;而逞能的姑娘在過灘時如被飛濺的浪花嚇得掉入水中,即刻就會有健壯的手臂向她揮來——當然這并不排除同舟的小伙子惡作劇,創造“英雄救美”機會的可能。其實遇到此種情形即使落下河喝上幾口水也井非壞事,當自己掙扎著站穩腳跟就會發現河水正冷冷地從大腿問流過,瞧那水要多清有多清要多純凈有多純凈,絕無任何污染。何況還會從虛驚中多了一分體驗一分得意,難怪一位游客要戲稱“不到浪中翻個滾,哪知杉水是甜泉”。誰要有興趣就停船登岸,到山中采來竹筍,下水中捕捉魚蝦螃蟹,搭起帳篷點燃篝火,入夜后伴以流水蛙鳴,舉杯同邀倩風明月,享大自然寬厚、質樸、醇美的恩賜。這對于飽受城市喧囂和環境污染之苦的人來說,簡直是一方勝境。
4.景點導游詞怎么寫簡短
簡單說導游詞分三個主要部分,歡迎詞,景點講解詞,歡送詞。
歡迎詞很簡單,首先歡迎客人共度快樂旅程,接下來介紹自己,介紹司機,最后表達希望能共同配合完成美好旅程的愿望。
如果是全陪的話,景點講解就很簡單,把要游覽的主要景點概括的介紹一下,然后告訴客人到目的地后有地接導游提供更細致的講解;如果是地接導游那就要考研基本功了,需要自己收集景點的講解導游詞,再加以整理就是你自己的東西了,比如說,我帶的是自然景觀,就從大的講,講地形地貌,植被特點進而引申到我們今天所參觀的是什么類型的景點,然后再細致下去。如果帶的是歷史人文類型的那也很簡單,熟讀相關歷史,從大的往小的方面講,總的一個思想,就是從大的方面不斷往小的方面剖析下來,一般我們講解的景點都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點,所以只要按條例梳理,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例如長江三峽的懸棺,首先如果是我個人的話,從江西龍虎山開始,那里是懸棺的發源地,春秋戰國時就有了,后來沿襲路線逆長江而上,也就是從下游到上游,越往上游時間距今越短,三峽地區的懸棺大多集中于明清時期,就像我們現在在船舷右側巖峰里所看到的懸棺一樣。。..)
總之無論哪里的導游詞,只要在心中找準一根主線,隨便怎么講都行。
歡送詞就更簡單了,回顧前幾天的行程,提出亮點,表達謝意,表達歡迎下次再來的誠意就OK了
5.簡短的導游詞
各位游客大家好: 歡迎來到我們美麗的海賓城市秦皇島,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旅行社的導游**,在我身邊的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師傅,車號為*****這幾天由我們為大家服務,希望我們大家能合作的愉快,如果大家有什么要求可以及時向我們提出,我們一定會竭盡權利為大家服務! 現在我先把這幾天的行程和大家介紹一下。
.,好了,這回大家可以向車窗外看一看我們秦皇島的市容市貌,是否和我們想象的秦皇島相吻合呢?我們所處的這個位置是秦皇島的海港區,它是秦皇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市政府也坐落在這個區域內,可以說它是秦皇島最繁華的區域了! 秦皇島是由3區4縣組成的,占地面積7812.4平方公里,人口有270萬,可以說是人口少面積小的城市,大家可不要小瞧這個面積小,人口少的地方,這里不僅是河北省唯一的賓海旅游城市,它還具有“夏都”這樣的美稱,不僅如此它也成為了衛生城市、花園城市、足球城市——08年奧運會足球外圍賽賽場就定在了秦皇島,等等很多光榮的稱號。
6.【景點導游詞怎么寫簡短】
簡單說導游詞分三個主要部分,歡迎詞,景點講解詞,歡送詞. 歡迎詞很簡單,首先歡迎客人共度快樂旅程,接下來介紹自己,介紹司機,最后表達希望能共同配合完成美好旅程的愿望. 如果是全陪的話,景點講解就很簡單,把要游覽的主要景點概括的介紹一下,然后告訴客人到目的地后有地接導游提供更細致的講解;如果是地接導游那就要考研基本功了,需要自己收集景點的講解導游詞,再加以整理就是你自己的東西了,比如說,我帶的是自然景觀,就從大的講,講地形地貌,植被特點進而引申到我們今天所參觀的是什么類型的景點,然后再細致下去.如果帶的是歷史人文類型的那也很簡單,熟讀相關歷史,從大的往小的方面講,總的一個思想,就是從大的方面不斷往小的方面剖析下來,一般我們講解的景點都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點,所以只要按條例梳理,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例如長江三峽的懸棺,首先如果是我個人的話,從江西龍虎山開始,那里是懸棺的發源地,春秋戰國時就有了,后來沿襲路線逆長江而上,也就是從下游到上游,越往上游時間距今越短,三峽地區的懸棺大多集中于明清時期,就像我們現在在船舷右側巖峰里所看到的懸棺一樣.) 總之無論哪里的導游詞,只要在心中找準一根主線,隨便怎么講都行. 歡送詞就更簡單了,回顧前幾天的行程,提出亮點,表達謝意,表達歡迎下次再來的誠意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