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莫爾斯資料(發明電報那個)簡短一些,有急用
塞繆爾?莫爾斯(SamuelFinleyBreeseMorse,1791-1872),作為一名畫家是成功的。
莫爾斯曾兩度赴歐洲留學,在肖像畫和歷史繪畫方面成了當時公認的一流畫家。1826年至1842年任美國畫家協會主席。
但一次平常的旅行,卻改變了莫爾斯的人生軌跡。 電報機也因此而登上了歷史舞臺,通信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1832年,莫爾斯已經41歲了,在法國學了3年繪畫后坐輪船返回祖國。輪船在大西洋中航行,為了打破長途旅行的沉悶氣氛,美國醫生杰克遜向旅客們展示了一種叫“電磁鐵”的新器件并講述電磁鐵原理。
杰克遜滔滔不絕地介紹電磁學的一些知識,莫爾斯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杰克遜的一句話深深地印在了莫爾斯的腦海里。
杰克遜說:“實驗證明,不管電線有多長,電流都可以神速地通過。”這句話使莫爾斯產生了遐想:既然電流可以瞬息通過導線,那能不能用電流來進行遠距離傳遞信息呢?莫爾斯為自己的想法興奮不已,從這以后,他毅然改行投身于電學研究領域。
莫爾斯回到美國后,擔任紐約大學美術教授以維持生計。教學之余,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到電報機的設計上。
1835年,他毅然告別了繪畫藝術,專心攻讀電磁學知識,一門心思地進行電報裝置的制作。回到美國后,他只得向紐約大學物理學教授蓋爾請教,蓋爾教授悉心教他組裝電池和制造電磁鐵的方法,加之莫爾斯的刻苦學習,1835年底,他終于用舊材料制成第一臺電報機。
莫爾斯的發報機的結構是這樣的:先把凹凸不平的字母版排列起來,拼成文章,然后讓字母版慢慢地觸動開關,得以繼續地發出信號;而收報機的結構則是,不連續的電流通過電磁鐵,牽動擺尖左右擺的前端,它與鉛筆連接,在移動的紅帶上劃出波狀的線條,經譯碼便還原成電文。 莫爾斯的第一臺電報機,只能在2~3米的距離內有效。
這是由于收發兩方距離增大,電阻相應增加而失靈。要想使電報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那就必須進一步改進。
后來莫爾斯拜著名電磁學家、感應電流的發現者亨利為師,虛心求教。亨利讓莫爾斯把電磁鐵換成使用絕緣導線的強力電磁鐵,并用繼電器把每個備有電池的電路串聯起來,另一條則用地線代替。
1836年,莫爾斯終于找到了一種新的方法,他在筆記本上記下了一個新的設計方案“電流只要停止片刻,就會出現火花。有火花出現可以看成是一種符號;沒有火花出現是另一種符號;沒有火花的時間長度又是一種符號。
這3種符號如果組合起來代表數字和字母,就可以通過導線來傳遞文字了。 ” 莫爾斯電報是如何傳遞信息的呢?在拍發電報時,電鍵將電路接通或斷開,信息是以“點”和“劃”的電碼形式來傳遞的。
發一個“點”需要0。1秒,發一“劃”需要0。
3秒。在這種情況下,電信號的狀態只有兩種:按鍵時有電流,不按鍵時無電流。
有電流時稱為傳號,用數字“1”表示;無電流時叫空號,用數字“0”表示。 一個“點”就用“1、0”來表示,一個“劃”就用“1、1、1、0”來表示。
莫爾斯電報將要傳送的字母或數字用不同排列順序的“點和劃”來表示,這就是莫爾斯電碼,也是電信史上最早的編碼。 莫爾斯的新奇構思是電報發明的一個重大突破,直到今天,莫爾斯電碼仍在普遍使用著。
2.電報機怎么操作使用
莫爾斯電報機分為莫爾斯人工電報機和莫爾斯自動電報機(簡稱莫爾斯快機)。莫爾斯人工電報機是一種最簡單的電報機,由三個部分組成:電鍵、印碼機構和紙條盤。發報主要利用電鍵拍發電報信號,按鍵的時間短就代表點,按鍵的時間長(點的三倍長)就代表“劃”,手抬起來不按電鍵就代表間隔。收報則通過聽聲音的長短的辦法來區分“點”、“劃”,既可進行人工抄收,也可用紙條記錄器把不同長短的符號記錄下來,后者比人工抄收更為可靠,可作為書面根據,便于查對。
電報機在拍發電報時,電鍵將電路接通或斷開,信息是以“點” 和“劃”的電碼形式來傳遞的。發一個“點”需要0.1秒,發一個“劃”時需要0.3秒。在這種情況下,電信號的狀態只有兩種:按鍵時有電流,不按鍵時無電流。有電流時稱為傳號,用數字“1”表示,無電流時叫空號,用數字“0”表示。一個“點”就用“1、0”來表示, 一個“劃”就用“1、1、1、0”來表示。電報機將要傳送的字母或數字用不同排列順序的“點”和“劃”來表示。這樣接收器接收到不同的“點”和“劃”的組合,再經過譯碼,將這些組合的“點”和“劃”譯成字母、數字或文字
3.怎么制作一個簡單的電報機
發報機或者是電報機,業余條件下,做個實驗模型都不難。
但難點是--你需要的是實驗性質的還是實用性質的發報機。如果是實驗性質的,你可以嘗試兩種:第一種,有線電報實驗。
建議用IC裝,容易成功。需要夠買的元器件有:NE555和LM386各兩塊,阻容元件和電鍵若干。
每張電路板上用NE555做成振蕩電路,LM386做成功放電路,同樣電路,做兩張板。用一根長線(雙芯)連接兩個電路板,就能編碼發報了,這主要是鍛煉電碼的聽發能力的小試驗。
第二中,無線電報,小功率的可以用幾只9018三極管組成高頻振蕩電路,采取電源通斷的方式進行CW調制,另一塊板也用9018組成超再生接收電路或者干脆使用調頻收音機(這要求發射用音頻調制)。基本上可以有50米的通信距離。
這主要是鍛煉無線電小制作的能力。如果是實用性質的,有線的意義不大,你也不能入國家的電報電話網。
無線的需要較大功率,屬于小型電臺范疇。制作較為復雜,但對于有無線電經驗的人來說難度不太大,關鍵問題是無線通訊是被管制的,你需要先拿執照才可以。
不過如果你要到了領執照的地步的話,你就不用在百度里問這個問題了。^_^所以,如果你對通訊有興趣的話,不妨先按照我的建議制作小實驗,先入門,提高興趣和動手能力。
如果你愛好無線電通訊,可以多進兩個論壇看看:礦石收音機論壇和廣播愛好者論壇。
4.找電報的頻率這么簡單嗎
回答如下
1、各部隊的通訊頻率是不一樣的,發報時在指定波段上發送和接受。其他部隊事前不知道,也收不到
2、通電是民國時候興起的,通電內容在所有郵局門口公開張貼,讓所有的人都知道。類似于現在農村的有線喇叭。發送這一電文時自然是用明碼
3、這種邀請往往事前通過中間人傳遞信息,雙方約定好時間、密碼和頻率,同時收發。這種電報都是由負責通訊的一把手親自收,有專人在邊上看著,不會出現問題
4、一般電報開頭都有有一個編碼,一看編碼就知道是發給自己的了
5.怎么制作一個簡單的電報機
據所知道的一些知識,現在的短波電臺已經數字化了。其實就好象藍牙鍵盤--無連接線,而且可以與電腦主機有一定的距離。
設想把兩臺電腦用短波電臺作遠距離無線組成一個局部網,就是現代的短波電臺--電報機了。
作一部二戰時期的電報機,有懷舊的意思。沒有現實意義。
間單一點:用一個耳機+一節電池就行了!
耳機的插頭引出兩根導線,一根連接電池的一個電極,用另一個導線敲擊電池的另一電極--電鍵,耳機中就會發出咔咔的聲音--收報了。
這也是最原始的電報機設計!
電池,電鍵,電磁鐵-帶銜鐵,連接導線--要遠一點的話,導線長一點就行了。
復雜一點,就用音頻振蕩器+喇叭,代替耳機。
更復雜一點,那就發個電子郵件就行了!
此時在網絡中實際傳輸的還是嘀嗒--0,1 :)
6.電報有哪三種意思
電報(telegraph)是通信業務的一種,是最早使用電進行通信的方法。
它利用電流(有線)或電磁波(無線)作載體,通過編碼和相應的電處理技術實現人類遠距離傳輸與交換信息的通信方式。 電報大大加快了消息的流通,是工業社會的其中一項重要發明。
早期的電報只能在陸地上通訊,后來使用了海底電纜,開展了越洋服務。到了二十世紀初,開始使用無線電拍發電報,電報業務基本上已能抵達地球上大部份地區。
電報主要是用作傳遞文字訊息,使用電報技術用作傳送圖片稱為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