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2011年廣西桂林市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2011年廣西桂林市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一、基礎知識及運用(每小題2分,共10分)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慷慨(ɡǎi) 滄桑(cānɡ) 醞釀(niànɡ) 一勞永逸(yí)

    B.折服(zhé) 魅力(mèi) 綽號(chuò) 任勞任怨(yuàn)

    C.澎湃(bài) 侮辱(wǔ) 應和(hé) 水漲船高(zhǎnɡ)

    D.沉淀(dìnɡ) 肅穆(mù) 墮落(duò) 彬彬有禮(shān)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2分)

    A.嘹亮 烘托 融洽 引人入勝

    B.納悶 臉夾 吹噓 興至勃勃

    C.安適 酷愛 清轍 漢馬功勞

    D.氣勢 震攝 憔瘁 花枝招展

    3.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那些滿帶真情實感,十分質樸淺顯的篇章,往往使我心動神移,不能自已。

    B.生活中有無窮無盡的快樂,就看你是否懂得尋找。

    C.雖然小草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卻以頑強的生命力為世人欽佩。

    D.桂林那些巧奪天工的奇山勝景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觀賞。

    4.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人們常用“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概括唐、宋、元、明、清這幾個時期突出的文學形式。

    B.《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左遷”指降職貶官,因為中國古代以“右”為尊。

    C.“令”是一種敬辭。

    所以,我們在向別人介紹自己的父母時,可用“令尊”和“令堂”這樣的稱呼。

    D.“諸子百家”中對后世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學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5.有人擬了一副對聯。

    上聯取材于《西游記》,下聯取材于《水滸傳》,請你根據上聯“降妖伏魔,孫行者揚威取經路”選擇與之對應的最為恰當的下聯。

    (2分)

    A.懲兇除惡,晁天王聚義梁山泊 B.路見不平,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C.報仇雪恨,黑旋風泄憤山神廟 D.棋差一著,青面獸痛失生辰綱

    二、閱讀理解(Ⅰ)(20分)

    (一)詩詞鑒賞。

    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6~7題。

    (共5分)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生!

    6.對這首詞內容理解不當的一項是。

    (2分)

    A.上闋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繪了將士們飽餐烤牛肉的熱鬧場面。

    B.下闋中“馬作的盧飛快”一句表現了將士們勇往直前、勢不可擋的銳氣。

    C.全詞刻畫了一個雖人近暮年,仍雄姿英發,親自領兵上陣殺敵的英雄形象。

    D.全詞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業卻壯志難酬的現實。

    7.對這首詞賞析不當的一項是。

    (3分)

    A.“沙場秋點兵”一句寫閱兵場景,“秋”字為閱兵場景增添了悲涼之氣。

    B.“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應題目,是作者與陳同甫的共勉之詞。

    C.詞的上下闋一般會“換意”,但這首詞卻突破傳統,詞意上下貫通,展現了一幅戰爭場景,甚為獨特。

    D.“可憐”兩字凸顯詞中人物的情感變化,從前九句的壯懷激烈陡然變為末句的黯然傷神,波瀾起伏,言近意遠,實為大家手筆。

    (二)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8~12題。

    (每小題3分,共15分)

    匠人與大師

    梁 衡

    ①在社會上常聽到叫某人為“大師”,有時是尊敬,有時是吹捧。

    又常不滿于某件作品,說有“匠氣”。

    匠人與大師到底有何區別?

    ②匠人在重復,大師在創造。

    一個匠人,比如木匠,他總在重復做著一種式樣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練程度和技術精度。

    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縫更嚴等等。

    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還是一個木匠。

    大師則絕不重復,他設計了一種家具,下一個肯定又是一個新樣子。

    判斷他的高下是有沒有突破和創新。

    匠人總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藝兒做得更多、更快、更絕;大師則早就不稀罕這玩意,而在不斷構思新東西。

    ③匠人在實踐層面,大師在理論層面。

    匠人從事具體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經驗豐富,但還沒從經驗上升到理論。

    雖然這些經驗體現和驗證了規律,但還不是規律本身。

    大師則站在理論的層面上,靠規律運作。

    面對一片瓜地,匠人忙著一個一個去摘瓜,大師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對一大堆數字,匠人滿頭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師只需輕輕給出一個公式。

    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藝,偶有一得,守之為本;大師視鮮花掌聲為過眼煙云,進取不竭,心猶難寧。

    ④匠人較單一,大師善綜合。

    我們常說一技之長,一招鮮,吃遍天,這是指匠人,大師則不靠這,他縱橫捭闔,運籌帷幄,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因為凡創新、創造,都是在引進、吸收、對比、雜交、重構等大綜合之后才出現的。

    當匠人靠一技之長,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壓人一籌時;大師則把這一技收來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磚、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樓。

    牛頓、愛因斯坦成為物理大師并不只因物理,還有更重要的數學、哲學等。

    而成為一個社會科學方面的大師要求就更高,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們那個時代的百科全書,**則是當時中國政治、軍事、文學的寶典。

    ⑤這就是大師與匠人的區別。

    研究這個區別毫無貶損匠人之意,大師是輝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貴的鋪路石。

    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師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將軍也需要士兵。

    但是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世界需要人們有一個較高的追求目標。

    拿破侖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將軍總是在優秀的士兵中成長起來的。

    當他不滿足于打槍、投彈的重復而由單一到綜合,由經驗到理性,有了戰役、戰略的水平時他就成了將軍。

    a 雖然從匠人而成為大師的總是少數,但這種進取精神是人類進步、社會發展的動力。

    古語說,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

    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這個社會就不堪設想。

    ⑥我們可能在實際業績上達不到大師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師的思路,比如力求創新,不要重復,不要竊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

    對事物要有識別、有目標、有追求。

    力雖不逮,心向往之。

    在個人有了這樣一種心理,就會有所上進;在民族有了這樣一個素質,就會生機勃勃;在社會有了這樣一個氛圍,就是一個創新的社會。

    (有刪減)

    8.對文章各部分內容及相互關系概括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第①段提出“匠人與大師有何區別”這一話題,引出下文。

    B.第②到第④段闡述匠人和大師三個方面的區別,三段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關系。

    C.第⑤段指出追求成為大師的進取精神是人類進步、社會發展的動力,緊承上文深入論述。

    D.第⑥段表明在思想方法上循大師思路對個人、民族和社會都有幫助,收束全文。

    9. 根據上下文判斷應插入文中第⑤段畫橫線a處的論據是。

    (3分)

    A.魯班最初是一名普通木匠,當他在技術層面已經純熟,不滿足于斧鋸的重復,而進軍建筑設計、構造原理時,就成了建筑大師。

    B.一個畫家,當他成為繪畫大師時,他藝術生命中起關鍵作用的早已不是繪畫,而是科學、文學、哲學等。

    C.居里夫人把諾貝爾獎章送給小女兒當玩具,但是接著她又得了一個諾貝爾獎。

    D.季羨林先生的學術成就早為學界公認,但晚年仍筆耕不輟,又在散文寫作上創出一片新天地。

    10. 依據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對“大師”的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大師需要創造精神,突破原有的知識、經驗與技藝,不斷構思新的東西。

    B.在“實踐層面”和“理論層面”之間,大師站在“理論層面”,靠規律運作。

    C.在學科綜合性運用方面,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的大師比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大師要求更高。

    D.大師不自持一技、不自炫一藝,視鮮花掌聲為過眼煙云,進取不竭。

    11.下列對第⑤段畫線句子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畫線句引用“古語”證明觀點,使得說理有出處、有根據,更具說服力。

    B.畫線句是證明“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師也需要匠人”這個觀點的。

    C.本段引用了畫線句“古語”和拿破侖的名言說理,可知本段主要運用了道理論證的方法。

    D.“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一句既有對第⑤段論證的總結,又與第六段的論證相互勾連。

    12.下列對選文語言特點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章第③段多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說理,詼諧風趣,說理生動。

    B.文章句式多變,短句、長句兼用,錯落有致,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如第④段。

    C.文章用語準確,如第⑥段加點的“可能”一詞,既強調了“我們”和大師之間的業績差距,又兼顧到特殊情況。

    D.文章巧用文言,如“力雖不逮,心向往之”等句子,富有文采而不失簡潔明了。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90分,請將答案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

    三、詩文默寫與課外積累(13分)

    13.默寫填空(每空1分,錯字、漏字、添字,該空不得分)

    ① 忽如一夜春風來, 。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② 無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③ 春蠶到死絲方盡, 。

    (李商隱《無題》)

    ④ 沉舟側畔千帆過, 。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⑤ 落紅不是無情物, 。

    (龔自珍《己亥雜詩》)

    ⑥ 庭下如積水空明, ,蓋竹柏影也。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⑦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 ,領著我們上前去。

    (朱自清《春》)

    ⑧ 《三峽》中用快馬和疾風來寫行船之快的句子是“ , 。”

    ⑨《〈論語〉十則》中,與“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相近的另一則是“ , 。”

    ⑩ 曲不離口, (民間俗語)

    芝麻開花—— (歇后語)

    四、閱讀理解(Ⅱ)(27分)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滿井游記》一文(節選),完成14~18題。

    (共12分)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

    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

    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

    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1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2分)

    ① 廿二日天稍和  ② 泉而茗者

    ③ 柳條將舒未舒  ④ 呷浪之鱗

    15.從文段中找出與下列句子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個句子。

    (2分)

    ① 若脫籠之鵠

    ② 娟然如拭

    16.將畫線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3分)

    譯文:

    17. 文中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 ,

    其特點是 (用自己的話概括)。

    (2分)

    18. 選文最后一段作者說自己“能不以游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間”。

    “瀟”意為“瀟灑無牽掛”,你覺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體現作者的“瀟然”呢?試作分析。

    (3分)

    (二)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19~23題。

    (共15分)

    老村與老屋

    王兆勝

    ①每個從山村走向都市的人,大概都有一個如夢如幻的村莊記憶,也有一個關于“老屋”的深深的情結。

    因為它們不僅僅包裹著我們的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時光,還成為我們這些遠走天涯的游子生命的根系。

    ②每次回到生養自己的村莊,都有一種莫名的酸楚和愧疚涌上心頭。

    原來記憶中的村莊和老屋漸漸被新房代替,剩下的也多頹敗與凋零,一如秋后的殘荷與落葉,在風中悲壯地搖曳。

    我已找不到自己的根脈,也挽不住逝去的歲月!上小學時必經的一條轉彎抹角的胡同雖在,但已面目全非,頹敗、骯臟一覽無余,永遠失去了原來的嚴整、凈潔、古樸和神秘,現在連一個神奇的故事也隱藏不住了。

    ③還有童年的井、童年的河、童年的樹、童年的鵝、童年的麥田和童年的菜園,現在都已失去了蹤影。

    記得村邊曾有一個大河灣,這是全村的鴨與鵝的天堂。

    每當清晨陽光灑滿村莊,可愛的雞、鴨、鵝、狗蜂擁而出,雞們尋找自己的玩伴或飛上草垛引吭高歌,狗們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鴨與鵝們紛紛邁著驕傲的步伐向池灣奔去。

    鴨子左右搖晃,步態憨厚拙笨,常因急切弄翻了自己;而鵝們則大為不同,它們頭頸高昂、步履輕盈、聲音清揚,是動物中的君子,真有氣宇軒昂、國色天香和超凡脫俗之姿,令人嘆為觀止!如今村莊中的河灣枯了,鴨與鵝也看不到了,只剩下了日夜的雞犬不寧。

    ④我家的老屋早已拆除,并蓋上了新房,現在再也找不到原來的形象。

    由于缺乏先見之明,當時就連一張照片也沒能留下,這令我一直耿耿于懷,因為老屋寄托著我的童年、少年、青年生活,也包裹著爺爺、奶奶、父親、母親以及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歲月,我唯恐一不小心將這些記憶丟失,以后就再也找不回老屋了。

    我曾想自己為“老屋”畫一幅畫,但因畫技不佳遲遲沒有動筆;我曾寄望于兒子,讓他好好學畫,將來有一天讓他將我的記憶畫下來,但那又是遙遙無期和不能指望的事情,因為兒子畫技再高,他能畫出我記憶中的海水情深嗎?于是,我決定用文章將老屋描繪出來,哪怕是一個簡單的輪廓也好!

    ⑤母親曾告訴我們兄弟姐妹:“以后你們可別忘了小舅,是他一磚一瓦一單一木用小驢馱料,幫咱家蓋起南屋的。”母親和小舅早已離世,但母親的話、小舅的身影卻活在我的心中。

    1979年至1982年高考這四年,假期期間我一個人曾住過這個南屋。

    當時整個房間雖雜亂無章,但我用白紙將土炕上的破席糊好,坐在一只盛草的高大的竹籠之上,伏在一張大高桌上,面對南窗復習課程,雖然誦書的聲音有幾分悲情,但南來的風與窗外菜園里散發的清香沁人心脾!在三次高考名落孫山后,第四年我終于成功了。

    這個南屋所給予我的不僅是寧靜的時空,還有忍受孤獨和寂寞的心性與決心,更有南來的和煦之風與花之芬芳!

    ⑥至今,我手中沒有一個老村與老屋的物件,所有的只是發黃的記憶!而且,近些年老村、老家的老舊之物越來越少,這是令人懊喪之事!好在心靈的底片上,許多記憶猶新,仿佛雨過天晴菜園里沾滿露水的花朵,我要早些用筆將它們留住,尤其是那些感動過我、對我的成長和心靈有益的人與事!

    ⑦隨著時光的流逝,老村和老屋像凋零的花瓣一樣紛紛飄落,而我卻像清明時節憶起已故的親人般將它想起,并給予它熱烈而平淡、激動而冷靜、親近而遙遠的祭奠,用我這個遠方游子的一片素心和一夜清夢。

    19. 縱觀全文,作者每次回到生養自己的村莊為什么會有“酸楚和愧疚”的情感呢?(3分)

    20.分析文中第③段畫橫線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3分)

    21.概括第⑤段所寫的事件,并分析作者寫這些事件的目的。

    (4分)

    22.仿寫第⑦段畫波浪線一句,要求句式相近,用上比喻的修辭手法,分句間要有聯系。

    (2分)

    23. 文中敘寫了老村和老屋的種種變化,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很普遍,請結合原文,談談自己的看法。

    (3分)

    五、作文(50分)

    24.請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話。

    (每小題2分,共10分)

    A 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世界各地吸引了7000萬人次前往參觀。

    B數百年來,對“和諧城市”模式的探討,從來沒有停止過。

    中國舉辦世博會是一次展示國力的好機會。

    C從“烏托邦”到“理想城市”、再到“田園都市”,人們一直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的平衡與和諧。

    世博會,D既是人們展示創新成果的舞臺,而是人們交流城市發展模式的平臺。

    ① A句語序不當,正確的表述是: (2分)

    ② B句句子成分不完整,修改后句子應為: (2分)

    ③ C句有一處標點錯誤, 應改為 (2分)

    ④ D句中的關聯詞搭配不當,修改后句子應為: (2分)

    ⑤ 文中有一個句子與上下文銜接不當,應刪去。

    這個句子是: (2分)

    25.作文(40分)從下面兩道作文題中任選一題作文。

    (一)“我的老師”,橫線處可選填“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名稱。

    要求:1. 從你的學科教師中選一人來寫,將題目補充完整。

    2. 不得出現真實姓名、校名。

    3. 寫一篇600字以上的記敘文。

    4. 文體規范。

    (二)古人說:“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生活中我們不乏期望與目標,我們缺少的常常是持之以恒的努力。

    你對此有何見解?請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1. 觀點鮮明,說理充分。

    2.600字以上。

    3. 文體規范。

    2011年桂林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語文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基礎知識及運用(每小題2分,共10分)

    1. B 2. A 3. D 4. C 5. A

    二、閱讀理解(Ⅰ)(20分)

    (一)閱讀《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完成6~7題。

    (共5分)

    6. C(2分) 7. A(3分)

    (二)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8~12題。

    (每小題3分,共15分)

    8. B 9. A 10. C 11. B 12. A

    三、古詩默寫與課外積累(13分)

    13.默寫填空(每空1分,錯字、漏字、添字,該空不得分)

    ①千樹萬樹梨花開 ②似曾相識燕歸來 ③蠟炬成灰淚始干 ④病樹前頭萬木春

    ⑤化作春泥更護花 ⑥水中藻荇交橫 ⑦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 ⑧雖乘奔御風,

    不以疾也 ⑨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⑩拳不離手 節節高

    四、閱讀理解(Ⅱ)(27分)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滿井游記》一文(節選),完成14~18題。

    (共12分)

    14.① 暖和 ② 喝茶 ③ 舒展 ④ 魚(每小題0.5分,共2分)

    15.①“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毛羽鱗鬣之間”;“郊田之外”;“山石草木之間”

    (1分,任答一例即可)

    ② “晶晶然如鏡”;“悠然自得”;“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1分,任答一例即可)

    16.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必(未嘗)沒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這樣的變化罷了( “始”、 “未始”、 “城居者”、“知”翻譯正確2分,整體表達流暢1分,共3分)。

    17.水(春水)(1分) 凍水初解的清澈(1分)(共2分)

    18.找到相應內容(1分),分析如何體現(2分)。

    (共3分)

    示例:“若脫籠之鵠”可以體現“瀟然”,因為這一句表現了作者目睹美景后心情愉快,舉止如鳥兒脫籠一般無拘無束與“瀟然”一詞很吻合。

    體現“瀟然”的內容有:游人活動、動物悠然、“惟此官”、“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

    (二)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19~23題。

    (共15分)

    19.“酸楚”是因為記憶中村莊和老屋的景象已不復存在(1分);我已找不到自己的根脈(1分);“愧疚”是因為沒有留下老屋的一些可做紀念的物件或照片(1分)。

    (共3分)

    20. 作者運用擬人、排比的手法,寫出了全村雞鴨鵝狗自由快樂的生活狀態(1分),表現了老村與老屋的活力與生機(1分),體現了作者對老村的喜愛與懷念之情(1分)。

    (共3分)

    21. 母親的諄諄教導(1分),我在南屋的不懈努力(1分)。

    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為了表達對故鄉的無限懷念之情(1分),并說明故鄉是遠走天涯的游子生命的根脈(1分)。

    (共4分)

    22. 句式相近,分句間有聯系(1分);比喻恰當(1分)(共2分)

    示例:隨著幕布緩緩拉開,亭亭的舞者如出水芙蓉般站立在舞臺中央。

    23. 老村與老屋的消逝(變遷),是社會發展帶來的必然(1分)。

    老村老屋(故鄉)寄托著人們對往昔生活的留念,是遠離故土的人們的根脈所系,應該珍惜(1分)。

    老村老屋的消逝,使蘊含其中的古樸、寧靜、溫情隨之消逝,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

    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尋找發展與文化保護的結合點,讓社會和諧發展。

    (1分)(共3分)

    答題時,必須扣住原文回答,意思接近即可。

    五、作文(50分)

    24.請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話。

    (10分)

    ①……吸引了世界各地7000萬人次前往參觀(2分)

    ②數百年來,人們(我們)對“和諧城市”模式的探討,從來沒有停止過(2分)

    ③ “、”(1分)改為“,”(1分)(共2分)

    ④既是人們展示創新成果的舞臺,也是(更是、還是)人們交流城市發展模式的平臺。

    (2分)

    ⑤中國舉辦世博會是一次展示國力的好機會。

    (2分)

    25. (40分)作文評分要求及說明( 見下表)

    要求

    項目

    等級

    一(好)

    40~36分二(較好)

    35~32分三(中)

    31~28分四(差)

    27~24分五(很差)

    15~0分

    內 容

    (16分)切題,中心突出,內容充實,立意新穎、深刻。

    切題,中心突出,內容充實,立意正確。

    基本切題,中心基本明確,內容尚充實。

    基本切題,中心不明確。

    嚴重偏離題意。

    語 言

    (19分)行文流暢,語言生動準確,表達好。

    文從字順,語言基本準確,表達尚好。

    語言基本流暢,有少量語病。

    語句不通順,語病較多。

    文理不通。

    結 構

    (10分)結構嚴謹,層次清晰,構思新穎、巧妙。

    結構緊湊,層次清晰,構思新穎。

    結構完整,層次尚清楚。

    結構層次混亂。

    結構不完整,層次混亂。

    文面書寫(5分)字體工整、美觀,書寫、標點、格式正確,卷面整潔。

    字體端正,書寫、標點、格式正確,卷面干凈。

    字跡清楚,有少量錯別字和標點錯誤,有少量涂改。

    字跡潦草難辨,錯別字和標點錯誤較多,有較多涂改。

    字體不易辨認,錯別字和標點錯誤多,卷面涂改多。

    說明:①文中每錯3個字扣1分,重現不記,最多扣3分。

    ②字數不足600字者,酌情扣分。

    ③文中出現考生真實地名、校名、人名,一經查實,扣3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2011年廣西桂林市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散文

    西游記中寫山的詩詞

    閱讀(689)

    水簾洞(選自第一回)翠蘚堆藍,白云浮玉,光搖片片煙霞。虛窗靜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龍珠倚掛,縈回滿地奇葩。鍋灶傍崖存火跡,樽罍靠案見肴渣。石座石床真可愛,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梅花。幾樹青松常帶雨,渾然象個人家。花果山

    散文

    哇咔``求西游記讀書筆記呼’高分滴要分滴進

    閱讀(652)

    給你找了幾個版本的,作者自己去網上查下就OK了頁碼什么意思不懂3,4,5著里多有西游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吳承恩先生的杰作,講述的是一個潑猴和唐三藏及師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這本書我雖然看了一遍,但是以這本書編輯的電

    散文

    愛蓮說的課下注釋

    閱讀(600)

    1、可:值得。2、蕃:多。3、晉陶淵明獨愛菊: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自稱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東晉潯陽柴桑(現江西省九江縣)人,東晉著名詩人。4、中通外直:(它的莖)內空外直。通,空。直,挺立。5、予(yú):我。6、之:助詞,用于

    散文

    愛蓮說的解釋

    閱讀(703)

    水里、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人們喜愛的實在繁多。晉朝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自李氏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里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經過清水的洗滌而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是通透的,外形是挺直的,不牽牽連連,不

    散文

    早知如此何必當出的出處

    閱讀(604)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常用:生僻成語,年代:古代成語,結構:復句式成語,詞性:中性成語解釋:既然現在后悔,當初為什么要那樣做?典故:《五燈會元·天衣懷禪師法嗣·惠林宗本禪師》:“曰:‘中下之流,如何領會?’師曰:‘伏尸萬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當初。

    散文

    求《愛蓮說》意思

    閱讀(627)

    ●原文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散文

    散文《當我老了》的作者是誰

    閱讀(704)

    當我老了,不再是原來的我。請理解我,對我有一點耐心。當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復你早已聽膩的話語,請耐心的聽我說,不要打斷我。你小的時候,我不得不重復那個講過千百遍的故事,直到你進入夢鄉。當我由于雙腿疲勞而無法行走時,請伸出你年輕有力的手攙

    散文

    幫我找一下適合寫讀后感的文章急急急急急急

    閱讀(677)

    沈石溪的書都挺不錯的,<狼王夢>或<雙面獵犬>。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也挺不錯。寫讀后感的話,最好是一本書,文章,尤其散文比較難寫。喜歡的話也可以挑一些冰心獎的獲獎作品。如果是文章的話,我的母親作:老舍。我說,你聽作:木鈴。翻漿的心作:畢淑

    散文

    語文作文

    閱讀(573)

    2Na+2H2O=2NaOH+H2NaOH+HCl=NaCl+H2O0.2mol鈉~0.2mol氫氧化鈉~0.2mol鹽酸鹽酸物質的量為:0.2mol。,你可以試下

    散文

    詩化人生王兆勝閱讀答案

    閱讀(580)

    1.“詩化人生”的關鍵是要有一顆詩心。請根據文章內容,寫出“詩心”的內涵詩心,就是能正確對待人生的“缺憾”,并以一種審美的態度對待這個世界的心靈2.綜觀全文,作者從哪兩方面說明了人生要有一顆“詩心”?一、有了詩心,就可以與挫折對抗;二、

    散文

    關于一篇散文

    閱讀(578)

    當春帶著她特有的新綠,海一樣地漫來時,真能讓人心醉;當春攜著她特有的溫煦,潮一樣地涌來時,也能讓人斷魂。春,絕對是一楨浸染著生命之色的畫布。新綠、嫩綠、鮮綠、翠綠,滿眼的綠色呀,溫柔著我們的視線。還有那星星般閃動的一點點紅、一點點黃、

    散文

    有關立春的文章

    閱讀(571)

    掀開今天的日歷,醒目的幾個字提醒了我,今天是立春,又是一年立春的時節,春天就要到了,寒冷的冬天即將結束了,這是我第一個想到的,我們終于熬過了寒冷的冬季,即將迎來溫暖的春季,心里有莫大的欣喜。當立春后,人們似乎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又似乎忘記了

    散文

    求一篇立春寄語朋友們的文章

    閱讀(580)

    1、春光,照耀的是暖意;春風,吹來的是溫馨;春雨,灑下的是吉祥;帶來的是精彩;春花,綻放的是前景;春雷,是幸福在回響。立春快樂喲!2、嚴寒漫長真想你,常常把你來念叨,化作短信鈴聲鬧,愿你天天大聲笑,身體強壯心情妙,享受春光無限好,永遠幸福祥云罩!立

    散文

    急~求傷感散文……就像《立春》——寫人琴俱亡的那篇

    閱讀(757)

    何處是兄弟款們來說,五百元有時連吃一頓飯都不夠,可我是無權無勢的普通記者。我讓他老人家失望了,想起此事,我常感到愧疚。九大名縣東南方向還有一處歷史遺跡:馬陵道。戰國時曾經情同手足的孫臏和龐涓,最終在這里以一場你死我活的決戰了結了兄

    散文

    林清玄《陽光的味道》閱讀答案

    閱讀(698)

    1.陽光的味道是全文的線索,起貫穿全文的作用。2.(1)我和霞收被子時,恰逢夕陽最好的時候,霞感嘆陽光的美好,我卻沒有感覺到。(2)我和朋友在山腳下玩時,發現一個盲人婦女攬著小女孩坐在草地上,她也在訴說陽光的味道好,女孩也沒有感覺到陽光的味道。3.

    散文

    鄱陽書房記現代文閱讀答案

    閱讀(677)

    1.文章②~④段寫了鄱陽湖從清晨到夜晚的景色變化,突顯了鄱陽湖自然景色的優美、寧靜,為下文寫鄱陽湖更加美好的景致和作者的感悟做鋪墊。(4分)2.因為人們的心中永遠存在著一個“故鄉情結”,它凝聚著溫暖的情感,是無盡的夢幻,具有永久的魅惑。(4

    散文

    10篇記敘文閱讀,帶答案

    閱讀(826)

    巴爾扎克和他的老師巴爾扎克是法國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過于自信,處理事情有些輕率和武斷。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一天,一位滿頭銀發,拄著拐杖的老太太前來拜訪巴爾扎克。一進門,老太太就拿出一本陳舊的小學生作文本遞到巴爾扎克的眼

    散文

    棉襖與玫瑰閱讀訓練答案

    閱讀(1381)

    在小鎮最陰濕寒冷的街角,住著約翰和妻子珍妮。約翰在鐵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維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務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點雜活,以補貼家用。生活是清貧的,但他們是相愛的一對。冬天的一個傍晚,小兩口正在吃晚飯,突然響起了敲門聲。珍妮

    短句

    人體器官謎語大全及答案

    閱讀(705)

    (1)手十個小伙伴,分成兩個班,互相團結緊,倒海又移山。(猜一人體器官)(2)鼻子左邊一個孔,右邊一個孔,是香還是臭,問他他就懂。(猜一人體器官)(3)耳朵一個住在這邊,一個住在那邊,說話都能聽見,到老也不見面。(猜一人體器官)(4)腳十個禿頭小孩,分開站在兩旁,同床同被

    散文

    青春的紙條閱讀答案

    閱讀(770)

    青春是一朵絢麗綻放的花,美好明妍,詩人說;青春是一首婉約動人的歌,音樂家說;青春是一張白紙,等待我們去畫上美麗的畫,畫家說;而我說,青春是一張茶幾,上面擺滿了大大小小的“杯具”。我打小就是個愛犯“二”的娃兒,先學走再撅著屁股學爬;把爸喊媽,把媽

    散文

    一個人的堅持答案

    閱讀(660)

    一個人的堅持余顯斌我17歲時,他19歲。那時,我們是同學,是學校聞名的“兩支筆”。我21歲,他23歲,我們師范畢業,成了小鎮同一所學校的教師。在小鎮,我遇見了自己心儀的女孩,含羞帶嬌,是一朵天然的百合花,開放在臨水的一個商鋪里,經營著一爿小店。于是

    短句

    中考語文怎么判斷句子有沒有語病

    閱讀(610)

    課標與教材對修改病句這一考點的相關要求是:辨析并判斷句子的正誤;從成分殘缺、搭配不當、語序不對、結構混亂等方面有側重地修改病句;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在語段中找出病句進行修改;用符號修改有語病的句子。修改病句以改通順、改正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