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有關江南的散文

    有關江南的散文

    江南小鎮

    作者:余秋雨 (一)

    我一直想寫寫“江南小鎮”這個題目,但又難于下筆。

    江南小鎮太多了,真正值

    得寫的是哪幾個呢?一一拆散了看,哪一個都構不成一種獨立的歷史名勝,能說的

    話并不太多;然而如果把它們全躲開了,那就是躲開了一種再親昵不過的人文文化

    ,躲開了一種把自然與人情搭建得無比巧妙的生態環境,躲開了無數中國人心底的

    思念與企盼,躲開了人生苦旅的起點和終點,實在是不應該的。

    我到過的江南小鎮很多,閉眼就能想見,穿鎮而過的狹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

    的石橋,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樓板底下就是水,石階的埠頭從樓板下一級級伸出

    來,女人正在埠頭上浣洗,而離他們只有幾尺遠的烏蓬船上正升起一縷白白的炊煙

    ,炊煙穿過橋洞飄到對岸,對岸河邊有又低又寬的石欄,可坐可躺,幾位老人滿臉

    寧靜地坐在那里看著過往船只比之于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河邊由吊腳樓組成的小鎮,

    江南小鎮少了那種渾樸奇險,多了一點暢達平穩。

    它們的前邊沒有險灘,后邊沒有

    荒漠,因此雖然幽僻卻談不上什厶氣勢;它們大多有很有一些年代了,但始終比較

    滋潤的生活方式并沒有讓它們保留下多少廢墟和遺跡,因此也聽不出多少歷史的浩

    嘆;它們當然有過升沈榮辱,但實在也未曾擺出過太堂皇的場面,因此也不容易產

    生類似于朱雀橋、烏衣巷的滄桑之慨。

    總之,它們的歷史路程和現實風貌都顯得平

    實而耐久,狹窄而悠久,就像經緯著它們的條條石板街道。

    堂皇轉眼凋零,喧騰是短命的別名。

    想來想去,沒有比江南小鎮更足以成為一種

    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表征的了。

    中國文人中很有一批人在入世受挫之后逃于佛、道,

    但真正投身寺廟道觀的并不太多,而結廬荒山、獨釣寒江畢竟會帶來基本生活上的

    一系列麻煩。

    “大隱隱于市”,最佳的隱潛方式莫過于躲在江南小鎮之中了。

    與顯

    赫對峙的是常態,與官場對峙的是平民,比山林間的蓑草茂樹更有隱蔽力的是消失

    在某個小鎮的平民百姓的常態生活中。

    山林間的隱蔽還保留和標榜著一種孤傲,而

    孤傲的隱蔽終究是不誠懇的;小鎮街市間的隱蔽不僅不必故意地折磨和摧殘生命,

    反而可以把日子過得十分舒適,讓生命熨貼在既清靜又方便的角落,幾乎能gou4把

    自身由外到里溶化掉,因此也就成了隱蔽的最高形態。

    說隱蔽也許過于狹隘了,反

    正在我心目中,小橋流水人家,莼鱸之思,都是一種宗教性的人生哲學的生態意象。

    在庸常的忙碌中很容易把這種人生哲學淡忘,但在某種特殊情況下,它就會產生

    一種莫名的誘惑而讓人渴念。

    記得在**的高潮期,我父親被無由關押,尚

    未結婚的叔叔在安徽含冤自盡,我作為長子,20來歲,如何掌持這個八口之家呢?

    我所在的大學也是日夜風起云涌,既不得安生又逃避不開,只得讓剛剛初中畢業的

    大弟弟出海捕魚,貼補家用。

    大弟弟每隔多少天后上岸總是先與我連系,怯生生地

    詢問家里情況有無繼續惡化,然后才回家。

    家,家人還在,家的四壁還在,但在那

    年月好像是完全暴露在露天中,時時準備遭受風雨的襲擊和路人的轟逐。

    在這種情

    況下,我們這些大學畢業生又接到指令必須到軍墾農場繼續改造,去時先在吳江縣

    松陵鎮整訓一段時間。

    那些天,天天排隊出操點名,接受長篇訓話,一律睡地鋪而

    夥食又極其惡劣,大家內心明白,整訓完以后就會立即把我們拋向一個污泥,沼澤

    和汗臭相拌和的天地,而且絕無回歸的時日。

    我們的地鋪打在一個廢棄的倉庫里,

    從西邊墻板的袷縫中偷眼望去,那里有一個安靜的院落,小小一間屋子面對著河流,

    屋里進去的顯然是一對新婚夫妻,與我們差不多年齡。

    他們是這個鎮上最普通的居

    民,大概是哪家小店的營業員或會計罷,清閑得很,只要你望過去,他們總在,不

    緊不慢地做著一天生活所必需,卻又純然屬于自己的事情,時不時有幾句不冷也不

    熱的對話,莞爾一笑。

    夫妻倆都頭面干凈,意態安詳。

    當時我和我的同伴實在被這

    種最正常的小鎮生活震動了。

    這里當然也遇到了**,但畢竟是小鎮,又兼

    民風柔婉,鬧不出多大的事,折騰了一兩下也就煙消云散,恢復成尋常生態。

    也許

    這個鎮里也有個把“李國香”之類,反正這對新婚夫妻不是,也不是受李國香們注

    意的人物。

    咳,這樣活著真好!這批筋疲力盡又不知前途的大學畢業生們向壁縫投

    之以最殷切的艷羨。

    我當時曾警覺,自己的壯氣和銳氣都到哪兒去了,何以20來歲

    便產生如此暮氣的歸隱之想?是的,那年在惡風狂浪中偷看一眼江南小鎮的生活,

    我在人生憬悟上一步走向了成年。

    我躺在墊著稻草的地鋪上,默想著100多年前英國學者托馬斯•德•昆西(T .De Quincey) 寫的一篇著名論文:《論〈麥克白〉中的敲門聲》。

    昆西說,在莎士比亞筆下,麥克白及其夫人借助于黑夜在城堡中殺人篡權,突然,城堡中響起了敲門聲。

    這敲門聲使麥克白夫婦恐慌萬狀,也歷來使所有的觀眾感到驚心動魄。

    原因何在?昆西思考了很多年,結論是:清晨敲門,是正常生活的象征,它足以反襯出黑夜中魔性和獸性的可怖,它又宣告著一種合乎人性的正常生活正有待于重建,而正是這種反差讓人由衷震撼。

    在那些黑夜里,我躺在地鋪上,聽到了江南小鎮的敲門聲,篤篤篤,輕輕的,隱隱的,卻聲聲入耳,灌注全身。

    好多年過去了,生活應該說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這種敲門聲還時不時地響起于心扉間。

    為此我常常喜歡找個江南小鎮走走,但一走,這種敲門聲就響得更加清晰而催人了。

    當代大都市的忙人們在假日或某個其他機會偶爾來到江南小鎮,會使平日的行政煩囂、人事喧嚷、滔滔名利、爾虞我詐立時凈化,在自己的靴踏在街石上的清空聲音中聽到自己的心跳,不久,就會走進一種清空的啟悟之中,流連忘返。

    可惜終究要返回,返回那種煩囂和喧嚷。

    如眼前一亮,我猛然看到了著名旅美畫家陳逸飛先生所畫的那幅名揚海外的《故鄉的回憶》。

    斑剝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殘夢,交錯的雙橋堅致而又蒼老,沒有比這個圖像更能概括江南小鎮的了,而又沒有比這樣的江南小鎮更能象征故鄉的了。

    我打聽到,陳逸飛取像的原型是江蘇昆山縣的周莊。

    陳逸飛與我同齡而不同籍,但與我同籍的臺灣作家三毛到周莊后據說也熱淚滾滾,說小時候到過很多這樣的地方。

    看來,我也必須去一下這個地方。

    像多數江南小鎮一樣,周莊得坐船去才有味道。

    我約了兩個朋友從青浦淀山湖的東南岸雇船出發,向西橫插過去,走完了湖,就進入了縱橫交錯的河網地方。

    在別的地方,河流雖然也可以成為運輸的通道,但對普通老百姓的日常行旅來說大多是障礙,在這里則完全不同,河流成了人們隨腳徜徉的大街小巷。

    一條船一家人家,悠々走著,不緊不慢,丈夫在搖船,妻子在做飯,女兒在看書,大家對周圍的一切都熟悉,已不愿東張西望,只聽任清亮亮的河水把他們浮載到要去的地方。

    我們身邊擦過一條船,船頭坐了兩位服飾齊整的老太,看來是走親戚去的,我們的船駛得太快,把水沫濺到老太的新衣服上了,老太撩了撩衣服下擺,嗔色地指了指我們,我們連忙拱手道歉,老太立即和善地笑了。

    這情景就像街市間不小心撞到了別人隨口說聲“對不起”那樣自然。

    兩岸的屋舍越來越密,河道越來越窄,從頭頂掠過去的橋越來越短,這就意味著一座小鎮的來臨。

    中國很多地方都長久地時行這樣一首兒歌:“搖搖搖,搖到外婆橋”,不知多少人是在這首兒歌中搖搖擺擺走進世界的。

    人生的開始總是在搖籃中,搖籃就是一條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標必定是那座神秘的橋,慈祥的外婆就住在橋邊。

    早在躺在搖籃里的年月,我們構想中的這座橋好像也是在一個小鎮里。

    因此,不管你現在多大,每次坐船進入江南小鎮的時候,心頭總會滲透出幾縷奇異的記憶,陌生的觀望中潛伏著某種熟識的意緒。

    周莊到了,誰也沒有告訴我們,但我們知道。

    這里街市很安靜,而河道卻很熱鬧,很多很多的船來往交錯,也有不少船駁在岸邊裝卸貨物,更有一些人從這條船跳到那條船,連跳幾條到一個地方去,就像市井間借別人家的過道穿行。

    我們的船擠入這種熱鬧中,舒舒緩緩地往前走。

    與城市里讓人沮喪的“塞車”完全不同,在河道上發覺前面停著的一條船阻礙了我們,只須在靠近時伸出手來,把那條船的船幫撐持一下,這條船就會蕩開去一點,好讓我們走路。

    那條船很可能在裝貨,別的船來來往往你撐一下我推一把,使它的船身不停地晃晃悠悠,但船頭系結在岸椿上,不會產生任何麻煩,裝貨的船工一逕樂呵呵地忙碌著,什么也不理會。

    小鎮上已有不少像我們一樣的旅游者,他們大多是走陸路來的,一進鎮就立則領悟了水的魅力,都想站在某條船上拍張照,他們蹲在河岸上懇求船民,沒想到這里的船民爽快極了,想坐坐船還不容易?不僅拍了照,還讓坐著行駛一陳,分文不取。

    他們靠水吃飯,比較有錢,經濟實力遠超這些旅行者。

    近幾年,電影廠常來小鎮拍一些歷史題材的片子,小鎮古色古香,后來干脆避開一切現代建筑方式,很使電影導演們稱心,但哪來那厶多群眾角色呢?小鎮的居民和船民非常幫襯,一人拿了套戲裝往身上一披,照樣干活,你們拍去吧。

    我去那天,不知拿家電影廠正在橋頭拍一部清朝末年的電影,橋邊的鎮民、橋下的船民很多都穿上了清朝農民的服裝在干自己的事,沒有任何不自然的感覺,倒是我們這條船靠近前去,成了擅闖大清村邑的番邦夷人。

    從船上向河岸一溜看去,好像凡是比較像樣的居舍門口都有自用碼頭。

    這是不奇怪的,河道就是通衢,碼頭便是大門,一個大戶人家哪有借別人的門戶迎來送往的道理?遙想當年,一家人家有事,最明顯的標志是他家碼頭口停滿了大大小小的船只,主人便站在碼頭上頻頻迎接。

    我們的船在一個不小的私家碼頭停下了,這個碼頭屬于一所挺有名的宅第,現在叫做”沈廳”,原是明代初年江南首富沈萬山的居所。

    江南小鎮歷來有藏龍臥虎的本事,你看就這厶些小河小橋竟安頓過一個富可敵國的財神!沈萬山的致富門徑是值得經濟史家們再仔細研究一陳的,不管怎厶說,他算得上那個時代精于田產管理、又善于開發商業資本的經貿實踐家。

    有人說他主要得力于貿易,包括與海外的貿易,雖還沒有極為充分的材料佐證,我卻是比較相信的。

    周莊雖小,卻是貼近運河、長江和黃浦江,從這里出發的船只可以亳無阻礙地借運河而通南北,借長江而通東西,就近又可席卷富庶的杭嘉湖地區和蘇錫一帶,然后從長江口或杭州灣直通東南亞或更遠的地方,后來鄭和下西洋的出發地瀏河口就與它十分靠近。

    處在這樣一個優越的地理位置,出現個把沈萬山是合乎情理的。

    這大體也就是江南小鎮的秉性所在了,它的歷害不在于它的排場,而在于充分利用它的便利而悄然自重,自重了還不露聲色,使得我們今天還鬧不清沈萬山的底細。

    系好船纜,拾級上岸,才抬頭,卻已進了沈廳大門。

    一層層走去,600多年前居家禮儀如在目前。

    這兒是門廳,這兒是賓客隨從人員駐留地,這兒是會客廳,這兒是內宅,這兒是私家膳室……全部建筑呈縱深型推進狀,結果,一個相當狹小的市井門洞竟延伸出長長一串景深,既顯現出江南商人藏愚守拙般的謹慎,又鋪張了家庭禮儀的空間規程。

    但是,就整體宅院論,還是算斂縮儉樸的,我想一個資產只及沈萬山一個零頭的朝廷退職官員的宅第也許會比它神氣一些。

    商人的盤算和官僚的想法判然有別,尤其是在封建官僚機器的縫隙中求發展的元明之際的商人更是如此,躲在江南小鎮的一個小門庭里做著縱橫四海的大生意,正是他們的“大門檻”。

    可以想見,當年沈宅門前大小船只的往來是極其頻繁的,各種信息、報告、決斷、使令、契約、銀票都從這里大進大出,但往來人丁大多神色隱秘、緘口不言、行色匆匆。

    這里也許是見不到貿易貨物的,真正的大貿易家不會把宅院當作倉庫和轉運站,貨物的貯存地和交割地很難打聽得到,再有錢也是一介商人而已,沒有兵丁衛護,沒有官府庇蔭,哪能大大列列地去張揚?

    我沒有認真研究過沈萬山的心理歷程,只知道這位在江南小鎮如魚得水的大商賈后來在京都南京栽了大跟頭,他如此精明的思維能力畢竟只歸屬于經濟人格而與封建朝廷的官場人格處處抵牾,一撞上去就全盤散架。

    能不撞上去嗎?又不能,一個在沒有正常商業環境的情況下慘淡經營的商人總想與朝廷建立某種親善關系,但他不知,建立這種關系要靠錢,又不能全靠錢事情還有遠比他的商人頭腦想象的更復雜更險惡的一面。

    話說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即應天府)后要像模像樣地修筑城墻,在募集資金中被輿論公認為江南首富的沈萬山自然首當其沖。

    沈萬山滿腹心事地走出宅院大門上船了,船只穿出周莊的小橋小河向南京駛去。

    在南京,他爽快地應承了筑造京城城墻三分之一(從洪武門到水西門)的全部費用,這當然是一筆驚人的巨款,一時朝野震動。

    事情到此已有點危險,因為他面對的是朱元璋,但他未曾自覺到,只知道像在商業經營中那樣趁熱打鐵,暈乎乎、樂顛顛地又拿出一筆巨款要犒賞軍隊。

    這下朱元璋勃然大怒了,你算個什厶東西,憑著有錢到朕的京城里擺威風來了?軍隊是你犒賞得了的嗎?于是下令殺頭,后來不知什厶原因又改旨為流放云南。

    江南小鎮的宅院慌亂了一陣之后陷入了長久的寂寞。

    中國14世紀杰出的理財大師沈萬山沒有能夠回來,他長枷鐵鐐南行萬里,最終客死戍所。

    他當然會在陌生的煙瘴之地夜夜夢到周莊的流水和石橋,但他的傷痕累々的人生孤舟卻擱淺在如此邊遠的地方,怎厶也駛不進熟悉的港灣了。

    沈萬山也許至死都搗不大清究竟是什厶邏輯讓他受罪的。

    周莊的百姓也搗不清,反而覺得沈萬山怪,編一些更稀奇的故事流傳百年。

    是的,一種對中國來說實在有點超前的商業心態在當時是難于見容于朝野兩端的,結果倒是以其慘敗為代價留下了一些純屬老莊哲學的教訓在小鎮,于是人們更加寧靜無為了,不要大富,不要大紅,不要一時為某種異己的責任感和榮譽感而產生焦灼的沖動,只讓河水慢慢流,船櫓慢慢搖,也不想搖到太遠的地方去。

    在沈萬山的凄楚教訓面前,江南小鎮愈加明白了自己應該珍惜和恪守的生態。

    多少年來,在我心中揮之不去的江南美景,總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原文】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月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

    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里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wěng)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

    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duo)著。

    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

    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

    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niǎo,nuó)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葉子底下是脈脈(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

    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

    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語violin小提琴的譯音)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

    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

    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

    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

    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

    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

    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

    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

    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

    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

    于是妖童媛(yuán)女,蕩舟心許;鷁(yì)首徐回,兼傳羽杯;欋(zhào)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

    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jū)。

    可見當時嬉游的光景了。

    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于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題目:江南瓦

    來自泥土,歷經火煉,是土里長出的硬骨,是火中飛出的鳳凰。

    一層一層蓋在屋頂,似魚鱗,又像梯田,晴時擋烈日,雨天淌雨水。

    偏偏不礙風游過,上瓦與下瓦之間有縫,溝瓦與扣瓦之中留隙,這小小的縫隙里,清風流淌,朗月流銀。

    江南屋有風,當數瓦上功。

    住在這樣的青磚瓦屋里,冬暖夏涼,氣韻悠揚。

    瓦是風雨之中最玄妙的樂器。

    風在瓦縫中穿行,聲如短笛,拖著長長的尾音,是底氣充足的美聲。

    雨點落下,清越激昂,如大珠小珠濺玉盤。

    雨越來越大,出瓦之聲,與飛流的雨聲匯聚成一曲渾厚的交響。

    最美要數檐下滴雨了。

    像是有一根無形的線,把那雨珠串起來,上連著屋檐最邊沿的溝瓦,下系在地上一洼清亮的雨水里。

    風吹來,雨珠飄來蕩去,像個頑皮的孩子,盡情地撒歡,恣意地嬉戲。

    雨珠稀稀落落,那是小雨;雨珠變得密密擠擠,那是雨勢明顯增大之故。

    當檐下雨珠落成一條雨線時,雨就大了,很大,很大。

    江南風暖瓦生煙。

    炎夏的陽光,火一般普照,屋瓦之間,絲絲然,飄飄然,升騰一縷輕煙。

    此煙如夢,亦似花。

    煙,其實是光影的折射,卻給瓦平添動感。

    日影飄然,煙瓦舞動,那是瓦在跳一支奇妙的日光舞。

    江南少雪。

    真的落了雪,瓦就有最柔美的銀白曲線,恰似性感女人著一襲素白的絲質旗袍。

    融雪,是從水聲中開始的。

    屋瓦上的積雪,化了,一滴一滴,一線一線的雪水,便從瓦上飛落下來,屋檐下漸漸瀝瀝滴水,其聲勢,可堪一場中雨的了。

    歲月催人老,亦使江南瓦落塵泛黑。

    天長日久,沙土落在瓦上,葉片燦在瓦間,一層一層,積累著厚厚的光陰故事。

    偶爾,有種子在風卷下搖落瓦中,抑或在鳥嘴里飄落瓦上,便會長出一叢碧綠的「瓦上草」來。

    瓦上草是幾十年上百年的古屋的標志之一。

    比草更能為江南瓦披綠裝的是苔蘚,特別是背陰的北邊瓦,濃抹淡描,深淺不一。

    長苔的江南瓦,神似一塊暗玉,墨綠,深綠,暗綠,遠遠地看上去,綠意搖曳,深沉如佛。

    這種綠,透著深藍,於是,人們創造出一個形容詞:瓦藍。

    江南瓦,沒有北方琉璃瓦那種貴族氣息,卑微如草芥;更沒有琉璃瓦那種流光溢彩,粗勵如土坷。

    但卻是人們容身之需,安居之寶。

    只是鋼筋水泥,一步一步,把江南瓦逼進歷史的暗角。

    真擔心不久的將來,人們用狐疑的神情在「百度」里去探尋:什麼是瓦,什麼叫瓦藍? 那時,誰還會如我般深情地懷念哪一片江南瓦?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有關江南的散文

    散文

    關于江南的文章

    閱讀(486)

    1、《江南之雨》作者:劉曙光“雨打江南樹,一夜花開無數”是鶯花細雨之江南。“年來此日,長是瀟瀟雨”是瀟湘夜雨之江南。“兩岸荔枝紅,萬家煙雨中”是荔紅飄雨之江南。游走在江南的細雨中,任雨絲飄飛在臉龐。不要擦,或許雨中夾雜著嶺南的梅香

    散文

    桃花心木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閱讀(372)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發現種挑花心木的人沒有按規律澆水,感到很奇怪,種樹人說的一番話使作者明白了一個道理。本文通過記敘種樹人給桃花心木澆水沒有規律的事,說明了人在艱苦環境中要自立自強,克服依賴性,學會生存的道理。‘’十年樹木,百年樹

    散文

    selfreliance什么意思

    閱讀(478)

    一、selfreliance的含義是:自力更生、依靠自己。二、發音:英[selfrlans]美[selfrlans]三、例句實用:1Thatboostsupmyconfidence.Wemustlaystressonselfreliance.那增強了我的自信心。我們必須強

    散文

    求“一抹無瑕”散文一篇

    閱讀(307)

    一抹。無暇想種一朵無暇,窗外籬笆,若歲月的傷,一抹無暇,何來昔日錯痛千年的惆悵與傷魅?羸弱的傷口,嬌媚的鮮血。暗夜的花不停的顫抖,黑夜的翅泛白的掙扎,我們的愛,不過年華倒影,一抹無暇。曾以為的世界,不過是鼠目寸光、井底之蛙。繞過它,新的地平線

    散文

    以窗外的精彩為主題寫一篇作文

    閱讀(356)

    窗外的世界扇動著纖弱的羽翼,沐浴著昔日的陽光,抖去夏天的不安,披上金黃的目光。彼岸,依舊是和著寒風的故土,在彌漫著淡淡的清香。一種熟悉的聲音在呼喚著,一種溫柔的語言在夢魂縈繞,一種沉重的諾言在渺茫的心靈曠野上——落定塵埃。多少著風雨

    散文

    初中600字優秀作文《那一抹綠色》

    閱讀(302)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站在高處,放眼望去,田野一派綠色,生機勃勃,春意盎然,處處陽光明媚,快樂健康……那時,溫瑞塘河的喝水清澈見底,人們會在河里洗菜,洗衣服,甚至洗澡。如果口渴了,人們便會毫不猶豫地用那個收捧一口水來喝,味道稍甜,氣味清新,可以與現在的

    散文

    哪些散文家語言很好

    閱讀(316)

    聽聽那冷雨余光中驚蟄一過,春寒加劇。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即連在夢里,也似乎有把傘撐著。而就憑一把傘,躲過一陣瀟瀟的冷雨,也躲不過整個雨季。連思想也都是潮潤潤的。每天回家,曲折穿過金門街到廈

    散文

    描寫江南美景的文章

    閱讀(340)

    知江南(一)水秀山清眉遠長,歸來閑倚小閣窗。春風不解江南雨,笑看雨巷尋客嘗。(二)聞聽江南是酒鄉,路上行人欲斷腸。誰知江南無醉意,笑看春風十里香。江南好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這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贊美

    散文

    播音主持稿件野馬渡的情感解析

    閱讀(380)

    在幾聲響雷之后,大雨傾盆而下,魚兒又回到了水的懷抱,水兒呼喚著魚兒,可是魚兒再也沒有醒來,水帶著悲傷的心情載著魚兒像風一樣地奔馳,撕裂心肺的哭聲,任誰都可以聽到水兒載著魚兒,奮力奔跑,流到了一棵干枯的小樹旁,水兒侵入了泥土里,把魚兒的身體埋

    散文

    史上有名的好馬

    閱讀(366)

    1、白蹄烏曹操騎過的馬。一匹黑色的、塊頭大、力量足的戰馬,在戰場上無人能及。2、赤兔馬《三國演義》中提及赤兔馬在呂布死后成為了關羽的坐騎,關羽兵敗呂蒙后赤兔為呂蒙所得,最后因思念關羽絕食而亡。而正史中則沒有這種記載,只知道赤兔在

    散文

    敬你春風野馬什么意思有什么含義

    閱讀(2446)

    自由的意思,比如我經常在云南大理麗江旅行,。看風景看古跡,還會去西藏,新疆,在你看來,我就是春風野馬,。我不上班,也不做事,但我在追夢,我踏遍千山萬水,即便不讀萬卷書,但我在走萬里路,而你在公司上網,或宅在家里,你只能默默的看著我,然后你把網名改了,叫

    散文

    談談你對數學家華羅庚愛國情感的感想

    閱讀(398)

    1949年新中國成立,華羅庚感到無比興奮,克服了來自美國政府所帶來的種種困難,決心偕家人回國。他們一家五人乘船離開美國,1950年2月到達香港。他在香港發表了一封致留美學生的公開信,信中充滿了愛國激情,鼓勵海外學子回來為新中國服務。3月11日

    散文

    浙江紹興有哪些名人

    閱讀(335)

    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和翻譯家,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首次用“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在他從文的30年間,共有“述著2

    散文

    校歌有什么講究

    閱讀(389)

    校歌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常常是一個學校對內的號召和激勵,對外的形象展示和宣言,它反映的既有辦學者、教育者的理想、要求、愿望,又有受教育者的感受、追求和成長心聲。兩千多年前,孔子創辦私學,詩與樂就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弦歌不輟就

    散文

    關于江南的文章

    閱讀(486)

    1、《江南之雨》作者:劉曙光“雨打江南樹,一夜花開無數”是鶯花細雨之江南。“年來此日,長是瀟瀟雨”是瀟湘夜雨之江南。“兩岸荔枝紅,萬家煙雨中”是荔紅飄雨之江南。游走在江南的細雨中,任雨絲飄飛在臉龐。不要擦,或許雨中夾雜著嶺南的梅香

    短句

    請摘抄描寫百合花的句子

    閱讀(383)

    百合花沐浴著陽光隨風搖曳。那嬌柔的花瓣,優美的形態,宛如一個個亭亭玉立的仙女翩翩起舞,高貴典雅,婀娜多姿。香水百合,不愧是百合女王,潔白的花瓣上看不到任何斑點,而那些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兒則羞羞答答低著頭,仿佛是一位害羞的少女,掩面而笑……

    散文

    求“一抹無瑕”散文一篇

    閱讀(307)

    一抹。無暇想種一朵無暇,窗外籬笆,若歲月的傷,一抹無暇,何來昔日錯痛千年的惆悵與傷魅?羸弱的傷口,嬌媚的鮮血。暗夜的花不停的顫抖,黑夜的翅泛白的掙扎,我們的愛,不過年華倒影,一抹無暇。曾以為的世界,不過是鼠目寸光、井底之蛙。繞過它,新的地平線

    散文

    哪些散文家語言很好

    閱讀(316)

    聽聽那冷雨余光中驚蟄一過,春寒加劇。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即連在夢里,也似乎有把傘撐著。而就憑一把傘,躲過一陣瀟瀟的冷雨,也躲不過整個雨季。連思想也都是潮潤潤的。每天回家,曲折穿過金門街到廈

    散文

    英文的散文作家

    閱讀(372)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1874-1965),英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散文家。哈茲利特,威廉1778-1830因犀利的文學批評而聞名的英國散文家。約翰·羅斯金(1819-1900)英國藝術評論家、散文家和社會學家。奧斯卡·王爾德(1854—1900)是出生于愛爾蘭的英國劇

    短句

    描寫三峽景點的句子摘抄

    閱讀(344)

    總長七百多里的三峽,兩岸群山連綿,重重嚴嚴的山巖像屏障一樣,把翠綠的江水嚴嚴實實地包圍了起來,像慈祥的母親把孩子緊緊抱住,生怕他受了傷害似的

    短句

    描寫景色的好詞好句好段

    閱讀(285)

    描寫日的好詞好句好(轉摘)好詞:<br>太陽朝陽曦陽驕陽金陽酷陽殘陽斜陽紅日朝日烈日炎日赤日春日夏日秋日冬日落日日食日暈日影日輪日夕火輪金輪紅輪陽光陽婆晨曦霞光朝暉夕暉春暉夕陽余暉斜暉艷陽落陽殘照火傘日頭紅輪火輪金輪金烏落日陽

    散文

    優美散文寫人寫景都好

    閱讀(293)

    農民想說今天,在我家水田路過的7歲小男孩問媽媽:“媽媽,農民怎么在稻田里插草啊”聽著小男孩的話,心里沒有聽著父輩們講述知青下鄉麥子和草的不分的心情,心里有莫名的沉痛、心酸。像小男孩這么大時候,母親在水田里教我:“插秧像寫字,橫成行,豎成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