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論語讀書筆記600字

    論語·學而篇第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過去就是人不知而慍,最受不了被人冤枉和誤會。

    人不知,而不慍,不僅僅是君子的禮儀之道,更是內心充盈平和的外在體現。

    能夠做到別人不了解我、對我有所誤解,我也不怨恨、不惱怒,一方面要從他人角度去考慮問題,學習換位思考,多體諒他人;另一方面,也是需要自信的建立,不自信才會那么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如何。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

    學則不固。

    主忠信。

    無友不如己者。

    過則勿憚改。”

    威信不是靠恐嚇、權勢樹立的,那樣樹立起來的威信沒有穩固的根基,一旦地位下降、危險解除,支持者、仰慕者,紛紛如樹倒猢猻散,官場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

    樹立威信靠的是人格魅力,作風輕浮的人是沒有威信可言的。

    做人,尤其是做女人,必須穩重、莊重,自尊、自愛,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學習,太重要了。

    我慶幸我現在還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我慶幸我可以不帶功利目的去學習。

    如果沒有這些閱讀的習慣,沒有學習的興趣,我不會從書本中使得自己開拓眼界、敞開心扉,我的思維觀念不轉變,抑郁也難以康復;如果不是這些閱讀習慣,我不會看那么多書,不會對文學產生興趣,我這個中專學歷的人也不會想到成為作協會員得到認可、讓自己更加自信;如果不是有學習的興趣,我這個電腦白癡不會想到去做個人網站和博客,更想不到現在竟然可以做網站編輯,而且工作也得到一致認可。

    沒有學歷有什么關系?沒有文憑有什么關系?我有一雙眼睛,我可以閱讀和學習,每每有了新的領悟,獲取了新的知識,豐富和充實了自己——人生還有什么比這更值得讓人感到滿足和驕傲的呢?

    道不同不相為謀。

    什么人都可以認識,但是做為朋友就必須謹慎,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朋友對自己的影響很大。

    不說別的,進入作協以后,和大家交流過后,就感覺受益匪淺,那些寫作經驗和點評,沒有十幾、幾十年寫作經驗是體會不出來的。

    有錯就改還是好同志。

    要善于發現自己的錯誤,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敢于改正自己的錯誤。

    沒犯過錯的不是人,是神仙,錯了不怕,改正之后就是一條寶貴經驗。

    如果沒有經歷過自殺,我不會懂得生命是如此診貴;如果沒有經歷過抑郁,恐怕我也還是不理智、不成熟的小屁孩呢。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之前寫過一篇《安貧樂道》,這也是我現在的一種追求吧。

    也曾經算是過過一段奢侈的日子,物質上的追求永遠無法讓人滿足,只會讓欲望更加無止境。

    一直都敏于事,工作方面我從來都不擔心,任勞任怨。

    慎于言則是現在才懂得啊,“做事要高調,說話要低調”,我現在開始感受到這種方式的益處了。

    后面還有“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和這里的“敏于事而慎于言”差不多的意思,都是少說多做。

    請有道德的人匡正自己,要虛心接受意見。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這句話非常重要。

    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什么時候都能將心比心去體會,了解到言語、行為背后的動機,就少了那些埋怨和仇恨。

    也可以這么說,要讓別人了解自己,首先要先了解別人。

    溝通交流是相互的,不能一味只要求別人體諒理解自己,而自己不去體諒理解別人。

    論語·為政篇第二

    子曰:“君子不器。”

    寫過一篇《君子不器》。

    現在仍是這個觀點,但有少許的改變,或者說增加吧。

    要多方位、多方面提高自己,學習領域不能過于狹窄,不能是做什么就學什么,自己感興趣的,對自己有益的,就可以、就應該去學習。

    按照小時候學校里的標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樣才是好孩子。

    哈哈。

    子貢問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嘴巴嚷嚷老半天,也沒見動靜,以后誰還信你的?先做后說才能取信于人。

    “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志不移”,發再大的誓愿,也不如行動上的實施。

    說再多也不如做實事。

    老說要改要改,行為上還是老樣子,嘴巴說破了又有什么用?行動勝過萬語千言。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與后面的“群而不黨,黨而不群”差不多。

    以前寫過一篇《群黨之分》。

    勾結為伍不是君子所為,結黨營私肯定干不了好事。

    要能夠做到與眾人都和睦相處,私底下沒有拉幫結派,搞暗箱操作,一方面需要心胸寬廣,能夠容下各色人等,另一方面需要光明磊落,不投機取巧。

    論語·里仁篇第四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不怕沒有自己的位置,只怕能讓自己站住腳的真本事;不怕沒人知道我,只求有可以讓人知道的真才實學。

    工作十幾年,換過很多,認真想起來,還真的沒有什么求職經驗。

    有過辭職在家待業的時候,也去找過工作,可最后從事的,都是找上門來的工作。

    家電圈那幾年,做得好就不怕辭職,辭職了立即有幾家公司的人過來拉。

    脫離家電圈以后,開始新的工作,之后的公司都是朋友在做老板,所以叫我過去幫忙。

    按理說,朋友是大老板,自己在公司會被別人瞧不起,覺得是靠關系才進來的。

    沒問題,我會證明給大家看,我是憑關系還是憑本事。

    而這些老板朋友也并不是很熟悉,只是在交流中覺得我的思想和理念還不錯,也是抱著嘗試的態度。

    我沒讓他們失望,也沒讓自己對不起這份信任和友誼。

    如果要說職場的人際交往,我是最不在行的,如何處理同事之間的關系?我就是很簡單的:我做我的事,別人的不多嘴。

    如何處理和上司的關系?我一直把自己當作他們的助手,我要做的就是漂亮的完成工作任務。

    今天公司群里吵得很厲害,最后總編一句:“你沒錯我是不會找你麻煩的,你見過我找木碗嗎?”結束了爭吵。

    沒有人回這句話。

    這句話讓我很尷尬,不過也讓我確信,多做事少說話絕對沒錯,我加班沒人看見,我多辛苦多疲憊沒人看見,但是我的工作成績是看得見的。

    如果只是為了工資,這幾百塊錢絕對不值得我如此賣力,我需要的其實也只是一種成就感。

    我現在還是覺得費心去鉆營如何處理關系,不如花心思研究怎么完成工作。

    我不喜歡那些表面功夫,那些都是需的,只有自己的本事和知識才是實實在在的,誰也搶不走。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這里是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獨,必定會有和他思想接近的人做伴。

    我卻是覺得對我交友有所幫助。

    我以前寫過一篇什么東西忘了,是說交友之道的。

    我覺得交朋友,不一定要主動出擊,就好像自己是一座花園,你到外面拉很多人來參觀,如果里面只是枯枝敗葉,人家來了一次,下次再也不會來了,遠遠看見還要繞道呢。

    如果自己的小花園精心修飾,干凈整潔,就算是不去拉人,有偶爾路過的游人,自然會被吸引進來,流連忘返。

    給他留下深刻的、美好的印象,以后他自己主動就會想再來看看,說不定還帶著他的朋友一起來。

    而通往自己內心花園的小徑卻是要時常打掃,如果路沒了、或是門鎖了,就算有人路過,別人進不來,也是枉然啊。

    今天晚上和朋友還在聊這個話題。

    我說很奇怪啊,我以前很愛出去玩,整天和朋友喝酒、唱歌、跳舞,卻總是覺得孤單。

    現在我整天忙得要命,很少出去,可是朋友卻越來越多,我還有點應付不過來的感覺,一到周末就犯愁。

    很多人都說找不到朋友,我的朋友好像都不是找的,是等的。

    跑到外面到處握手敬酒,也不見得能認識幾個真正的朋友,自己把自己打掃干凈,敞開心扉,讓大家都能清楚看到你的自然面貌,喜歡的,自然會留下,不喜歡的,也就不需要勉強了。

    和工作差不多。

    主動的提升自己,主動的充實自己,就不需要主動的找工作、找朋友了。

    多看書,眼界和思想上開闊了,和各種朋友也就都有話題可談。

    為人誠實坦白,自然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愿意和你說心里話,把你當作知己。

    寬容平等對待每個人,就不會有紛爭和怨恨,少了敵人,自然多了朋友。

    論語·公冶長篇第五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于人。

    不知其仁,焉用佞?”

    焉用佞?何必要能言善辯呢?御人以口給,屢憎于人。

    靠著嘴多舌快和人爭辯,常常讓人憎惡。

    伶牙俐齒不代表自己就是聰明、正確。

    以德服人,不是以嘴服人。

    我的“辯論無益”思想大都來自于《論語》,現在更是覺得如此,嘴巴凌厲,不如腦子凌厲;言辭敏捷,不如思想敏捷;口才好,不如心態好。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基本上能做到。

    老者安之,嘿嘿,就差了點。

    媽媽都快七十了,還要替我擔心,上次心臟不舒服,如果不是實在難受,不會找媽媽要救心丸,實在不想看到她擔心的樣子。

    不過,好像隱瞞也不是讓父母安心的方式。

    能取信于朋友,也能關懷比我年紀小的人,就是讓長輩安心,這點還得再努力。

    論語·雍也篇第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學習當如此。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這里說的是,己之所欲,施之于人。

    推己及人沒有問題,只是推的是不是“立”,是不是“達”。

    如果自己自身還存在問題,那么在幫助他人之前,首先要幫助自己;在愛人之前,首先要愛自己。

    其實這個問題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我希望自己堅強、獨立、理智、寬容,同樣的也就想把這些推廣出去,想幫助別人也能堅強、獨立、理智、寬容。

    抑郁的時候,我和病友交流,鼓勵他們,卻讓自己很疲憊。

    那時候,我自己都還沒好,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和那么大的能力去幫助別人。

    有這個幫助的意愿是好的,但只限于一種精神上的鼓勵才行。

    后來慢慢調整,好了以后又開始和病友交流,剛開始我會希望大家都按照我的方法去做,我親身體會的還會有錯嗎?漸漸又發現每個人是不同的,病情不同,經歷不同,那么治療方法也就該不同。

    今天朋友開玩笑要我到聯合國去工作最好,這么喜歡幫人,他在伊拉克工作,連自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還怎么去幫助別人呢?

    要保證自己是在幫人,不是害人,更不是害己。

    那就需要自己是在朝正確的方向走,不要錯誤指引;需要能近取譬,拿自己打比方,將心比心,自己不愿意害自己,那么也就不會去做傷害別人的事了。

    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之所欲,施之于人。

    論語·述而篇第七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我不是孔子,收不了徒弟教不了學生。

    和病友交流方面,以前把自己當菩薩普渡眾生,結果發現有些人我根本幫不了,自己著急上火的。

    現在是有所選擇的了,就像銀碗說的“佛亦只度有緣人”。

    不憤不啟,不發憤圖強的不啟發,不想康復,只是找個人聽他的哀怨和控訴,從根本上就不想轉變的不啟發;不悱不發,不接受自己病癥,醫院確診了也說自己沒病,拒絕交流和幫助的,不啟發;不舉一反三,不主動積極,任何事不自己思考只管問別人該怎么做的,只想找捷徑和固定模式的,不重復說。

    這些都是有教訓的。

    有的病友交流了一兩年也沒有起色,有的交流過一段時間就有很大的好轉,其實我說的話,我對每個人的態度都是一樣的,關鍵只在于他自己。

    主觀能動性對于康復很重要,我老說:“你想好,你就能好;你不想好,你就好不了”,如果連求治的欲望都沒有,我也無能為力,我不是醫生,也不是自殺干預機構,我的能力和精力有限,要放在能夠發揮作用的地方,那就是和希望康復的病友交流,提供我的經驗給他們做參考依據,告訴他們我的經歷,給他們鼓勵和信心。

    我不可能跑到誰家去把誰從床上拉起來說:“你,現在出去運動,和人交往”,也不可能把飯喂到誰的嘴里說:“你,必須要吃飯”。

    我的話說完,字寫完,我的能力也就到此了,具體怎么做,只在于個人。

    我能在你身邊給你喊加油,可不能背著你上路,自己的飯要自己吃,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自己的日子要自己過。

    現在比剛開始“冷酷”了很多,不再是哄孩子一樣,哄是哄不好的。

    既然我打算把這個當作一輩子的事去做,那我就需要選擇正確的方向去進行,如果幫助別人,我自己都感受不到快樂,我還拿什么去幫助別人?所以,我只幫我能夠幫助的人,唯有如此,唯有快樂的進行下去,我才可能不給自己不必要的壓力,好讓這事真的能夠做一輩子。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人都會說。

    交友之道也莫過于此。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凡事問心無愧,做人光明磊落,自然坦蕩蕩,逍遙自在;小人自私自利,只為自己不為他人,虧心事做多了,怎么不怕夜半鬼敲門?

    論語·子罕篇第九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不主觀臆斷,不必定必須,不固執固守,不自我中心。

    人都是經驗主義,主觀臆斷是最常犯的錯誤,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世界、帶著主觀偏見看待他人,如何能做到客觀公正?“意識”到的未必就是事實真相,在下結論、做判斷之前,要先想想,客觀事實是怎樣?執著于個人的見解,只能在一個局限且有偏差的世界里劃圈圈。

    “我必須……”,如同霍妮所說“應該之暴虐”一樣,在“應該”、“必須”的理想主義和完美主義支配下,我永遠都無法達成理想目標和完美狀態。

    “你必定……”,對他人、對周圍環境、對這個社會做必須的要求,苛刻的要求,那么永遠都不會感到滿足和滿意。

    時事無絕對,世界始終在變化,誰都無法預料和決定結局一定怎樣。

    要求自己或別人必須如何,要求結果必定如何,不過都是一廂情愿罷了。

    無須預測結果、規定結局,做最好的努力、最壞的打算,只要我做過,只要我走過,就好了。

    不去理會盡頭是什么,關鍵是我在路上。

    固執己見、墨守陳規,不懂變通和適應,不就成了朝三暮四的猴子了?早上三顆棗晚上四顆棗就高興,早上四顆棗晚上三顆棗就不高興,這樣可笑的錯誤,我們卻時常會犯。

    不能要求環境不要改變,而應該思考自己如何調整;不能要求生活沒有壓力,而應該思考自己如何應對。

    自私自我的人,不僅是不愛他人,甚至連自己都不懂得如何去愛。

    愛的特征之一便是“利他”,愛一個人不就是希望他好嗎?“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沒有切身感受,不會明白幫助他人帶給自己的快樂和滿足。

    整天圍著自己打轉轉,對他人滿是怨恨和嫉妒,何來的寧靜與幸福呢?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詩經·邶風·雄雉》:“百爾君子,不知德行。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不嫉妒,不貪求,有什么不好呢?

    有什么可嫉妒的呢?別人好是別人的事,那是別人的本事和福氣,何況風光背后,豈知隱藏著多少難言辛酸?攀比和仇富心理是最要不得的,何必與別人相比?就算比爾蓋茨把微軟交給我,難道我就能打理好?非要別人遭殃才心理平衡?難道因此能給自己帶來什么好處?說到底,嫉妒不過是缺乏自信,瞧不得別人比自己好。

    非要比,自己和自己比,只要現在比過去有進步,我就是第一。

    欲望無止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是滿足一千個欲望,還是戰勝一個?是如饑似渴為了滿足欲望不擇手段害人害己,還是平心靜氣清心寡欲自然恬靜的生活?吃完鮑魚要吃中華鱘,有了寶馬還想法拉利,貪心不足的下場就是一無所有。

    與其花心思去追尋自己沒有的,不如花心情好好感受自己已經擁有的。

    論語·顏淵篇第十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無須多言,謹記即可。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講義氣的時候,要先想想是成人之美,還是成人之惡?講友誼情分,更要講原則底線。

    好講義氣是我的毛病,違背道德良心、違反法律規范的忙,不能幫。

    做朋友,不可做幫兇。

    樊遲問仁。

    子曰:“愛人。”問知。

    子曰:“知人。”

    仁者愛人,因此仁者無敵;智者知人,因此智者無憂。

    論語·子路篇第十三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正人先須正己。

    發號施令是一回事,貫徹執行是一回事。

    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欲速則不達。

    動機太過強烈,反倒會影響效率;迫切急于康復,反倒給自己增加心理負擔和壓力。

    急功近利不可取,草率行事往往沒有好結局。

    凡事都有個過程,沒有一步登天,康復也不是一覺醒來美夢成真的事。

    循序漸進,堅持努力才是硬道理。

    盯著蠅頭小利,只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做生意、做事情、做人,都是如此。

    凡事從大處著眼,只盯著鼻子前面這點小利,沒有遠見,最終因小失大,成不了氣候。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這三句都有著類似的為人準則和處世道理。

    從前是“看得來”的人是朋友,“看不來”的人不理睬。

    朋友圈子就是那么幾個對脾氣的人,朋友之外便是陌生人,甚至敵人。

    交友固然要情投意合,但朋友之外的人,也應該和睦相處。

    結黨營私、拉幫結派是小人所為,朋友無須遍地開花,有三五知己足矣,對任何人都該周全禮貌,能與人和睦相處的人自然合群。

    其實,做到這點也不難,去掉“利”,“禮”當先,即可。

    論語·憲問篇第十四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與前面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合在一起,便可以自問一句:“知己知彼,何患之有?”

    能夠正確看待自己,能夠體諒理解他人,還擔心什么自己不被他人理解呢?如果是自己有所偏差和缺失,他人指出,應感到慶幸;若是他人誤解,看看被誤解的原因,是自己未讓人了解全面,還是有什么其他的原因?

    沒有人能做到讓所有的人都滿意,與其要求他人理解體諒自己,不如正確認識客觀看待自己。

    別人不了解自己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都看不清自己。

    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明白自己的優點和缺陷,清楚自己的為人,了解自己的內心,還有什么可煩惱和畏懼的呢?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現在聽到很多報復,卻很少聽到報答。

    報復快樂還是報答快樂?

    我不是圣人,我認為以德報怨不如以直報怨。

    公正無私就不怕栽贓嫁禍,身正不怕影子斜,我自問心無愧,何懼你三寸不爛之舌?即使是罪惡滔天的犯人,醫生也需恪守職責盡心救治。

    我接受你的恩德,最好的報答方式就是將愛傳播開來。

    我得到陽光的幫助,最好的報答,就是留在陽光繼續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論語·衛靈公篇第十五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躬身內省、捫心自問多一點,苛責埋怨他人少一點,離怨恨就遠一點。

    怨,仇恨、不滿、責備之意。

    怨的反義詞是恩、德。

    要打消怨氣,不讓自己像個怨婦一樣,就需要多一些恩德,少一些不滿和責備。

    經歷了這么多,才發現“怨”是最無濟于事的東西,怨天怨地怨別人怨自己,怨到最后只有憤怒和哀傷。

    有什么可怨?別人對我好不好,是別人的事;我對別人好不好,是我的事。

    做人,只要管好自己就已經很不錯了。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靠自己的雙手打拼,靠自己的雙腳行走,求學問、求明理。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矜持莊重無所爭,與人和睦合群不結黨營私。

    看世間紛紛擾擾,我自平靜無憂,豈不是快活似神仙?爭權奪利損人格,針鋒相對傷和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多些少些有何妨?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一字可以終身行之。

    寬恕所有的傷害,內心才得以平靜。

    除了我自己,沒有人能傷害我。

    只有我在意,才對我構成威脅和傷害。

    我原諒,我寬恕,我便無恨無怨。

    做到這點,需要心胸寬廣、再寬廣些。

    一滴墨水滴入杯中,水會變色;一滴墨水滴入大海,水依舊清澈湛藍。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論語讀書筆記600字

    短句

    論語讀書筆記

    閱讀(330)

    論語讀書筆記1000字論語,是記錄圣人孔子的言行的書。讀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負,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當今很少人有的。他不僅教會人們應該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嚴謹的規范自己,以行動來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后人成為圣人,就是

    短句

    《論語》的讀書筆記

    閱讀(359)

    是讀書札記吧?可看下于丹啊《論語》是中國古代經學根砥之作,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忠實記錄,在漢代,《論語》是學者啟蒙必讀書,“學者當以《論語》、《孟子》為本,《論語》、《孟子》既治,則六經可不治而明矣”(程頤)。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

    短句

    袁隆平讀后感

    閱讀(1064)

    袁隆平事跡》讀后感今天我拜讀了《袁隆平事跡》。袁隆平爺爺被很多農民尊稱為米菩薩。他為了讓人民不再饑餓,幾十年來,他廢寢忘食、日曬雨淋的在稻田里辛勤的進行耕耘實驗。他用自己的機智和汗水為人們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雜交水稻,為雜交水

    短句

    《袁隆平》觀后感

    閱讀(441)

    電影《袁隆平》觀后感錢振邦電影以生動幽默的方式講述了舉世聞名的生物遺傳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數十年如一日癡心不改,傾其畢生的精力埋頭研究雜交水稻的故事,這部影片給人以"親切","溫暖"的感覺,打破了觀眾頭腦中關于主旋律影

    短句

    有關做好點滴小事就能成功的名人事跡的材料

    閱讀(488)

    1、袁枚積累語言——積累的“數量”是創作“質量”的保證清代的袁枚十分注重積累語言,他許多的好詞佳句都是從村夫僧人那里得到的。有一次,在二月梅花盛開的時節,站在梅樹下的一個村夫很高興地對袁枚說:“你看,梅樹有了一身花了!”袁枚聽了,心

    短句

    西游記《大鬧天宮》讀后感400字以上速度

    閱讀(400)

    《西游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吳承恩先生的杰作,講述的是一個潑猴和唐三藏及師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這本書我雖然看了一遍,但是以這本書編輯的電視機不知道看過多少遍了,它給人一種百看不厭的感覺,讓人看了就喜歡上了它.看

    短句

    西游記之大鬧天宮概括200字

    閱讀(1154)

    孫悟空先大鬧龍宮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鬧地府勾去生死簿,龍王、秦廣王去天庭告狀,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諫言,把孫悟空召入上界,授他做弼馬溫,在御馬監管馬。猴王初時不知官職大小,后知實情,打出天門,返回花果山,自稱“齊天大圣”。玉皇大帝派李

    短句

    一篇植物的作文一定要優美400個字

    閱讀(391)

    月季花我十分喜歡花,花兒那美麗的外表常常是我驚嘆,那迷人的芳香常常使我陶醉。我見過許多奇花異草:玫瑰花,牡丹花,水仙花,百合花......可是,最令我難以忘懷的,還是隨處可見的月季花。月季花的莖又細又長,墨綠色的莖上長滿了許多暗紅的小刺。這些小刺又

    短句

    風景優美的地方作文400字有哪些

    閱讀(397)

    風景優美的地方 一天下午,媽媽帶著我去公園玩,那里是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有山有水。 公園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們先去玩伸腰訓練,主要鍛煉腰部的柔韌性,我試了一下,感覺腰有點算,我就去玩平衡滾筒,是來鍛煉速度,跑五圈算一周。我十分害怕摔下來

    短句

    怎樣提高秘書工作能力

    閱讀(453)

    (一)科學定位,樹立起明確目標在《秘書職業技能標準》一書上“秘書”是這樣定義的:專門從事辦公室程序工作,協助領導處理財務及日常事務,并為領導決策及實施服務的人員。但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人感受不到協助領導處理重大事務及決策等職能,而是每

    短句

    "我心目中的好秘書"求演講稿

    閱讀(346)

    怎樣做個好秘書身為秘書,在工作中應注意的問題:1.與上司關系的處理:秘書地位的特殊性,很多時候會尷尬。因此,要與上司成為朋友,但不能親密無間,太隨便,或是輕視上司,這是根本性的錯誤;不可涉及到上司的私生活,最好的方法是保持中庸之道,既不引人注目

    短句

    300字讀書心得

    閱讀(332)

    1.讀完《魯濱遜漂流記》后,我的感觸頗深。這本書主要寫了魯濱遜很喜歡航海和冒險,由于風暴很大,船上的伙伴都失去了生命,只有魯濱遜被漂流到一個荒蕪人煙的孤島上。他面對自己的境遇悲痛欲絕,后來魯濱遜找到了一個有水源、可以防野獸的地方搭

    短句

    寫十句《傅雷家書》名言

    閱讀(355)

    1、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2、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預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3、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只

    短句

    寫一個描寫春天景色的片段不少30字

    閱讀(432)

    春天到了,各種絢麗的花朵都開放了,都是那么絢麗奪目。田里農民伯伯種的油料作物——油菜花也開了。金黃的油菜花,成了蝴蝶的天地,美麗的蝴蝶在金黃色的舞臺上跳著柔和而優美的舞姿。它們一會兒在空中飛舞,一會兒靜靜地停留在油菜花上。正是這

    短句

    論語讀書筆記

    閱讀(330)

    論語讀書筆記1000字論語,是記錄圣人孔子的言行的書。讀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負,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當今很少人有的。他不僅教會人們應該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嚴謹的規范自己,以行動來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后人成為圣人,就是

    短句

    《論語》的讀書筆記

    閱讀(359)

    是讀書札記吧?可看下于丹啊《論語》是中國古代經學根砥之作,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忠實記錄,在漢代,《論語》是學者啟蒙必讀書,“學者當以《論語》、《孟子》為本,《論語》、《孟子》既治,則六經可不治而明矣”(程頤)。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

    短句

    西游記大鬧天宮讀書筆記

    閱讀(1084)

    大鬧天宮——《西游記》讀書筆記轉載有些人喜歡從鬧天宮故事中,讀出孫悟空對玉帝為代表的天庭的壓迫的反抗。然而人類的反抗,無論是反抗抽稅還是反抗拆遷,反抗征兵還是反抗城管,其根本原因,往往都是為了利益。然而孫悟空不同。他幾次反天宮,第

    短句

    要青銅葵花的讀書筆記一篇

    閱讀(400)

    青銅葵花讀書筆記一、孤獨,是那種一只鳥擁有萬里天空而卻看不見另外任何一只鳥的孤獨。這只鳥在空闊的天空下飛翔著,只聽見翅膀劃過氣流時發出的寂寞聲。蒼蒼茫茫,無邊無際。各種形狀的云彩,浮動在它的四周。有時,天空干脆光光溜溜,沒有一絲痕

    短句

    發兩篇青銅葵花讀書筆記主要內容好詞好句讀后感定采納

    閱讀(434)

    《青銅葵花》講的是一個城市女孩葵花跟隨爸爸來到了一個叫大麥地的村莊生活,孤單寂寞的她認識了一個不會說話的鄉村男孩青銅。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貧窮善良的青銅家認領了她,葵花和青銅成為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

    短句

    青銅葵花讀書筆記20遍

    閱讀(436)

    《青銅葵花》這部小說講述了兩位少年青銅和葵花,一次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經歷風風雨雨,度過了重重難關。但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招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蕩

    短句

    青銅葵花讀書筆記

    閱讀(365)

    堅強的翅膀——讀《青銅葵花》有感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翻開曹文軒老師的純美小說《青銅葵花》。讀完后,我受益匪淺。你看:葵花在流淚。她從小和爸爸相依為命,突然在一天她得到了她爸爸死亡的消息。那天她爸爸落水了,很多人都在水底搜尋落水者。

    散文

    這邊風景獨好丁立梅300字讀書筆記

    閱讀(459)

    這邊風景獨好[300字]靈湖位于臨海的東部,被人們稱作“小西湖”。剛進靈湖,兩旁是由石頭做的灰色圓柱體各有三柱。再往前走便是十幾棵柳樹,微風吹過,柳樹姑娘就在梳理自己的頭發。再走幾步就到了碩大的廣場,在這里有的人在騎自行車,有的人在滑旱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