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論人性的高貴與卑賤作者:「英」大衛·休謨

    讀《鑒賞力的細致與情感的細致》想到的

    來源:中國教師報 作者:石 陽 添加時間:2007-4-11 11:47:00

    大衛·休謨(David Hume,1711—1776),英國哲學家、歷史學家和近代不可知論的著名代表。

    《鑒賞力的細致與情感的細致》選自休謨的散文集《論人性的高貴與卑賤》,是休謨一系列論人性的文章中的名篇。

    文中一、二自然段分別介紹了“情感的細致”和“鑒賞力的細致”;三、四自然段對這兩種“細致”進行分析,得出“鑒賞力方面的敏感是值得我們追求和培養的,而情感上的敏感則是可悲的,只要可能,就應當加以矯正”的結論;后面作者從兩個方面對經過訓練后的文藝鑒賞力對人心靈和態度的積極作用進行了充分的闡述。

    作者從個人心理、生理條件尋找造成鑒賞力巨大差異的原因,既看到了鑒賞力中情感的直接性,又注意到了其中理性的因素,堅持了樸素的辯證法。

    文章條理清楚,說理深入淺出,很容易被讀者所理解和接受。

    休謨稱自己的哲學是“人性的科學”,在他看來,人性乃是一切科學的“首都或心臟”,所有科學都直接或間接地與人性有關,本文也體現了休謨哲學的這一特點。

    本文的主旨在于討論“鑒賞力的細致”的特點與好處,卻從分析人性中“情感的細致”的弊端入手。

    在休謨看來,“情感的細致”會受到外物的牽累,使人或喜或悲,難以超越,難以得到一種寧靜的幸福;而“鑒賞力的細致”不為外物所牽累,會使人由鑒賞的快感獲得幸福。

    由此,休謨高度肯定了“鑒賞力的細致”的地位,也高度肯定了培養鑒賞力的必要性。

    在休謨看來,培養人“鑒賞力的細致”的最大好處在于,可以“增進了我們感性能力的一切素質和一切適當的熱情,同時使心靈拒絕那些比較粗鄙狂暴的感情”,就是說鑒賞力可以使我們的心靈更加“精細”,從而拒絕我們情感中那些“粗鄙狂暴”的東西。

    對于這個好處休謨提出了兩條理由:第一,對于改進人們的氣質和性情來說,沒有什么比學習詩歌、雄辯、音樂或繪畫中的美更有益的了。

    它能給人以某些超群出俗的優雅的感受。

    客觀存在所激起的情感是溫和柔美的,它使心靈擺脫各種事務和利益的匆忙勞碌;愉悅我們的思考;使我們寧靜,產生一種適當的傷感情緒,這種傷感是一切心情中最宜于愛情和友誼的。

    第二,鑒賞力的敏銳精致,對于愛情和友誼是很有益的,因為它幫助我們選擇少數人作為對象,使我們在同大多數人的交往和談話中持一種不偏不倚的態度。

    鑒賞力可以給人“優雅的享受”,激起“溫和柔美的”情感,產生一種“適當的感情”使我們的交往和談話“持一種不偏不倚的態度”——這些字眼無不昭示著休謨將培養人的“鑒賞力的細致”上升為對人類情感的溫和、理性地規約,這不僅使我們感受到這位經驗主義哲學家“理性的”一面,而且使我們發現了中西鑒賞理論中互通的一面——這和中國文論中的“中和”之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何其相似!

    休謨將培養人細致的鑒賞力看作是對人類情感的溫和理性的規約,這對我們審視當下學校的藝術教育和美育的功能極有啟發。

    青少年正處在一個多愁善感的年齡,感情敏銳而細膩,會經常地在得意忘形和垂頭喪氣之間搖擺,甚至在自我的情感世界中放逐自己,滿足于感官的快樂,這很難使他們懂得真正的幸福。

    這使我們看到了,藝術教育和美育在學校教育中的不可或缺,我們通過藝術教育和美育來培養學生“鑒賞力的細致”,可以使學生學會用鑒賞力來規約自己過于敏感細膩的情感,使自己“年青時代的熱烈情欲”演變成一種“優雅的感情”,從而實現感性和理性的和諧統一,體會那寧靜而永恒的幸福。

    培養“鑒賞力的細致”真該成為學校藝術教育和美育的重要目標,因為“美”和“善”本來就是相通的

    這本書相當不錯,可惜的是我并沒有找到!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論人性的高貴與卑賤作者:「英」大衛·休謨

    短句

    《高老頭》中的拉斯蒂涅的形象分析

    閱讀(979)

    拉斯蒂涅是巴爾扎克的小說《高老頭》中的人物。他出身沒落貴族,為了改變自己的貧困境地,早日實現飛黃騰達的夢想,他拋棄道德、良知,利用各種手段,不顧一切向上爬。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個被資本主義社會腐蝕的貴族青年典型。他向上爬的

    短句

    金錢不是萬惡之源的一辯陳詞

    閱讀(1350)

    第一,世間上的惡可是成千上萬,難道用單一的錢就可以解釋所有的惡嗎?第二,錢的起源其實是錯綜復雜的,我們無法將它歸類成一個共同的源頭。我們知道獨裁者排除異己可能是為了錢,但難道他就不可以為了權勢地位,或是因為愚昧嗎?第三,同樣是錢,為什么君

    短句

    如何區分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

    閱讀(1252)

    1、概念不一樣嚴肅文學即通過文字來表達對人性的思考和對世界的認知,希望通過文學來啟示人類,以達到影響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這一目的,其思想影響深遠,令讀者讀后滌蕩心靈,感受生活,感悟生命。通俗文學是大眾文化的一種常見形態,是由文人所創造

    短句

    最卑賤不過感情最涼薄不過人心什么意思

    閱讀(1023)

    這是比較消極的說法,也是體現了很多現象,不可以避免的存在。1最卑賤不過感情:意思是心甘情愿得付出換來得是狼心狗肺的剝削和無情的踐踏。2最涼薄不過人心:這句話只能代表一部分人群,人性都是存在自私的一面,視如己出的關愛!相敬如賓得對待!這或

    短句

    摘抄和種太陽這篇小詩的詩

    閱讀(477)

    萬朵靈花滿天飛,夢啟流光澄澈明.嬌玉恒凌姹秋水,幸繡喬亭緣長凝,福觀瀟影怡世祥,一朝求得嬋娟寐,生與共幻海天情!

    短句

    摘抄太陽和風能干什么

    閱讀(477)

    他們決定,誰能使得行人脫下衣服,誰就勝利了。北風一開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緊緊裹住自己的衣服,風見此,刮得更猛。行人冷得發抖,便添加更多衣服。風刮疲倦了,便讓位給太陽。太陽最初把溫和的陽光灑向行人,行人脫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陽接著把強烈

    短句

    高老頭摘抄段落及賞析

    閱讀(1101)

    “錢不是萬惡之源,只有當你過分地,自私地,貪婪地愛它時,它才是萬惡之源。”可見只要堅持正確的人生觀,正視錢財,堂堂正正地做人,就不會陷入金錢的泥沼。我們不應當對生活過于苛求,應該珍惜好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對于錢,更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其實我們

    短句

    康德名言的德語原文

    閱讀(929)

    這句話的德語原句為:ZweiDingeerfüllendasGemütmitimmerneuerundzunehmenderBewunderungundEhrfurcht,jefterundanhaltendersichdasNachdenkendamitbeschftigt

    短句

    德國哲學家康德有哪些經典語錄

    閱讀(588)

    越是處心積慮地想得到生活上的舒適和幸福,那么這個人就越是得不到真正的滿足。一個人的缺點來自他的時代,他的美德和偉大卻屬于自己。這個世界惟有兩樣東西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

    短句

    <康德的語錄>

    閱讀(401)

    康德,全名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德國人。康德的倫理學是近代倫理學中最重要的倫理學說。康德是啟蒙運動最重要的思想家,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偉大哲學家,她的被稱為“倫理學標準原著”的《實踐理性批判》,連同他的《論理學講

    短句

    求康德經典名言

    閱讀(400)

    【康德的經典名言】:1、自殺是可惡的,因為上帝禁止這樣做;上帝禁止自殺,因為這樣做是可惡的。2、工作是使生活得到快樂的最好方法。(備注:這里的工作是指你所愛好的工作。)3、沒有目標而生活,恰如沒有羅盤而航行。4、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因為它

    短句

    康德的智慧經典語句

    閱讀(405)

    在康德所處的時代,歐洲哲學思想主要有兩種重要理論:由洛克、休謨等人發展出來的經驗主義,以及笛卡爾等人的理性主義。經驗主義者認為人類對世界的認識與知識來源于人的經驗,而理性主義者則認為人類的知識來自于人自身的理性。而康德則在一定

    短句

    春天賞花的詩

    閱讀(436)

    1、春風先發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薺花榆莢深村里,亦道春風為我來。——唐·白居易《春風》譯:春風先吹開了京城花園中的早梅,繼而讓櫻杏桃李也競相綻放,令人感到生機盎然。春的來臨同樣也給鄉村送去了歡笑,春風拂過,田野里開放的薺花榆英歡

    短句

    幫我找一找《春田狐》這本書

    閱讀(482)

    哈哈,小時候看過的,很好看的。孔夫子舊書網的搜索結果,不太多:http://search.kongfz.com/book.jsp?query=%B4%BA%CC%EF%BA%FC&type=0都是80版的舊書了,封面有只紅狐貍。是不是沒再版啊。

    短句

    最卑賤不過感情最涼薄不過人心什么意思

    閱讀(1023)

    這是比較消極的說法,也是體現了很多現象,不可以避免的存在。1最卑賤不過感情:意思是心甘情愿得付出換來得是狼心狗肺的剝削和無情的踐踏。2最涼薄不過人心:這句話只能代表一部分人群,人性都是存在自私的一面,視如己出的關愛!相敬如賓得對待!這或

    散文

    畢淑敏散文的作者簡介

    閱讀(643)

    畢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學就讀于北京外國語學院附屬學校。1969年入伍,在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昆侖山交匯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隊當兵11年。1980年轉業回北京。從事醫學工作20年后,開始專業寫作,共發表作品200萬字。曾獲莊重文文學獎

    散文

    《槐鄉五月》的中心句·表達了作者()思想感情

    閱讀(566)

    中心句: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1.《槐鄉五月》的中心句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迷人的槐鄉五月以及勤勞能干、熱情好客、純樸可愛的槐鄉孩子的喜愛。2.對文中兩次出現“五月,洋槐開花了。”的理解:第一次,作者帶著喜悅告訴大家洋槐開

    散文

    求《現代散文選》的作者和精彩片段

    閱讀(502)

    http://read.fanshu.com/ReadFullBook.aspx?metaId=m.20070719-m034-w011-011&page=1&st=2這是《現代散文精選》的免費閱讀版,只有28頁(誰讓他是免費的呢),反正夠你寫讀書卡了(不知道你寫了沒有),先

    散文

    目送這篇文章作者龍應臺這篇文章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

    閱讀(427)

    初讀這篇散文,很容易讓人沉浸于朱自清先生中感人至深的父子親情,同以人間親情為切入點.龍應臺這篇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一份血濃于水親情的感慨和溫暖,更有一份對生命本質,生命起點與終點的深刻思索與終極關懷.文中的龍應臺,是作為母親,也是

    散文

    《墓畔哀歌》作者石評梅詳細介紹以及此文的寫作背景、

    閱讀(457)

    1、石評梅簡介石評梅(1902-1928),中國近現代女作家、革命活動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原名汝壁,因愛慕梅花之俏麗堅貞,自取筆名石評梅。曾用筆名評梅女士、波微、漱雪、冰華、心珠、夢黛、林娜等。1902年出生于山西省平定縣,1919年在北京女子

    散文

    四年級語文課文麻雀作者叫什么名字

    閱讀(1261)

    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紀俄國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代表作是《獵人筆記》。屠格涅夫的小說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新動向,構思新穎,結構緊密,人物形象鮮明,文字極為精練、優美,對俄國文學的發展有巨大影響。《麻雀》選自《獵人筆記》,原文的后面還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