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友誼有關的名句
友情送別經典詩詞送別無名氏楊柳青青著地吹,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送魏大從軍陳子昂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
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橫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唯留漢將功。送陳章甫李頎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陰長。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陳侯立身何坦蕩,虬須虎眉仍大顙。
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東門酤酒飲我曹,心輕萬事皆鴻毛。
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云高。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鄭國游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
送魏二王昌齡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送柴侍御王昌齡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芙蓉樓送辛漸其一王昌齡寒雨連天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送沈子歸江東王維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楊柳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齊州送祖三王維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祖帳已傷離,荒城復愁入。
天寒遠山凈,日暮長河急。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
送別王維送君南浦淚如絲,君向東州使我悲。為報故人憔悴盡,如今不似洛陽時。
送別王維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贈汪倫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送友人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李白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別董大其一高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其二六翮飄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余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然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送嚴士元劉長卿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君去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
送李端盧綸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送桂州嚴大夫韓愈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甘。
遠勝登仙去,飛鸞不假驂。謝亭送別許渾勞歌一曲解舟行,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送人東歸溫庭筠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
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
何當重相見,尊酒慰離顏。別離陸龜蒙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杖劍對尊酒,恥為游子顏。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送日本國僧敬龍歸韋莊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
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長相思林逋吳山青,越山青。
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雨霖鈴柳永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踏莎行晏殊祖席離歌,長亭別宴。香塵已隔猶回面。
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轉。畫閣魂消,高樓目斷,斜陽只送平波遠。
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踏莎行歐陽修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王觀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南鄉子送述古蘇軾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
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歸路晚風清,一枕初寒夢不成。
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虞美人蘇軾波聲拍枕長淮曉,隙月窺人小。
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淚。誰教風鑒在塵埃,釀造一場。
《高中語文古詩48首及答案》
別董大二首(其一)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在唐人贈別詩篇中,那些凄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雨涂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別董大》便是后一種風格的佳篇。
關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認為可能是唐玄宗時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脫略名與利”的音樂圣手。高適在寫此詩時,應在不得意的浪游時期。他的《別董大》之二說:“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余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可見他當時也還處于“無酒錢”的“貧賤”境遇之中。這首早期不得意時的贈別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但詩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給人一種滿懷信心和力量的感覺。
前兩句,直寫目前景物,純用白描。以其內心之真,寫別離心緒,故能深摯;以胸襟之闊,敘眼前景色,故能悲壯。曛,即曛黃,指夕陽西沉時的昏黃景色。
落日黃云,大野蒼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傷氣勢。高適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于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云,使人難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淪落至此,幾使人無淚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為之甘心。頭兩句以敘景而見內心之郁積,雖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風雪之中,似聞山巔水涯有壯士長嘯。此處如不用盡氣力,則不能見下文轉折之妙,也不能見下文言辭之婉轉,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摯,別意之凄酸。后兩句于慰藉之中充滿信心和力量。因為是知音,說話才樸質而豪爽。又因其淪落,才以希望為慰藉。
這首詩之所以卓絕,是因為高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岳英靈集》)、“以氣質自高”(《唐詩紀事》),因而能為志士增色,為游子拭淚!如果不是詩人內心的郁積噴薄而出,如何能把臨別贈語說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樸素無華之語言,鑄造出這等冰清玉潔、醇厚動人的詩情!
求宋代詩人陳與義的資料
陳與義簡介: 陳與義(1090~1138),宋代詩人。
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
徽宗政和 三年(1113)登太學上舍甲科,授文林郎、開德府教授。后歷官太學博士、秘書省著作佐 郎等職,不久謫監陳留酒稅。
北宋亡,奔徙于今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廣東等地。高 宗紹興元年(1131),抵臨安(今浙江杭州)。
歷任中書舍人、侍講、禮部侍郎、翰林學士 等職。紹興七年任左中大夫,參知政事。
陳與義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詩人。他的詩歌創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為界線,分為前后 兩個時期。
前期詩風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詩受到徽宗的賞識。南遷之后,經歷了 和杜甫在安史之亂時頗為相似的遭遇,轉學杜甫。
他不象江西派詩人那樣, 只從句律用字 著手,而是把自己的遭遇和國家的命運融合在一起,題材廣泛,感時傷事, 成為宋代學習杜 甫最有成就的詩人之一。 陳與義與呂本中有過交往,但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并未列陳與義之名。
宋 人也有稱他崇尚陳師道的,但多數人認為他最近于杜甫。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稱杜 甫為江西派的"一祖",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三宗"。
陳與義不是江西人, 作詩重錘 煉,固然有與陳師道相似的地方,但他重意境,擅白描,與黃庭堅的好用典、矜生硬, 迥 然有別,不應列入江西詩派。 陳與義詩作最逼近杜詩的是七律。
象《登岳陽樓》之一、《巴丘書事》、《再登岳陽 樓感慨賦詩》、《除夜》等,雄渾悲壯,感慨多端。五言律如《雨》詩 2首、《除夜》等 則以清迥峭刻見長。
五言古詩寫景造意,接近謝靈運、柳宗元等人。 如《 夏日集葆真池 上》中間寫景:"魚游水底涼,鳥宿林間靜。
談余日亭午,樹影一時正。… 微波喜搖人, 小立待其定。
"觀察細密,造語工致。七言絕句重在意趣,格調清婉,如《和張規臣水墨梅 五絕》、《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興寄,或活用典實,屢見新意,耐 人尋味。
陳與義亦擅詞作。〔臨江仙〕中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虞美人〕中的"及至 桃花開后卻匆匆"等名句都為人稱誦,胡仔、黃□等人對他也有較高的評價。
總的說來, 他的詞作以清婉秀麗為主要特色。 陳與義集原為其學生周葵編,共10卷,早佚。
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胡□箋注《 簡齋 詩集》30卷(附《無住詞》1卷)刊刻問世,《四部叢刊》即據此影印,并附印元刊《 陳簡齋 詩外集》。198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陳與義集》即以胡本為底本. 陳與義詩集(卷一) 岸幘 岸幘立清曉,山頭生薄陰。
亂云交翠壁,細雨濕青林。 時改客心動,鳥鳴春意深。
窮鄉百不理,時得一閑吟。 八關僧房遇雨 脫履坐明窗,偶至晴更適。
池上風忽來,斜雨滿高壁。 深松含歲暮,幽鳥立晝寂。
世故方未闌,焚香破今夕。 八音歌 金張與許史,不知寒士名。
石交少瑕疵,但有一曲生。 絲色隨染異,擇交士所貴。
竹林固皆賢,山王以官累。 匏酌可延客,藜羹無是非。
土思非不深,無屋未能歸。 革華雖可侯,不敢踐危地。
木奴會足飽,寬作十年計。 八音歌 金章笑鶉衣,玉堂陋茅茨。
石火不須臾,白駒隙中馳。 絲鬢那可避,會當來如期。
竹固不如肉,飛觴莫辭速。 匏竹且勿喧,聽我歌此曲。
土花玩四時,未覺有榮辱。 革木要一聲,好異乖人情。
木公不可待,且復舉吾觥。 巴丘書事 三分書里識巴丘,臨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聲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陽樓。 四年風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亂洲。
未必上流須魯蕭,腐儒空白九分頭。 跋江都王馬 天上房星空不動,人間畫馬亦難逢。
當年筆下千金鹿,此日窗前八尺龍。 跋任才仲畫兩首 遠游吾不恨,扁舟載幅巾。
山色暮暮改,林氣朝朝新。 野客初逢句,薄暮欲生春。
因知子任子,胸懷非世人。 前年與孫子,共作南山客。
扶疏月下樹,偃蹇澗邊石。 賦詩題古蘚,三叫風脫幘。
任子不同游,毫端有疇昔。 跋外祖存誠于帖 亂眼龍蛇起平陸,前身羲獻已黃墟。
客來空認袁公額,淚盡慚無楊惲書。 拜詔 紫陽山下聞皇牒,地藏階前拜詔書。
乍脫綠袍山色翠,新披紫綬佩金魚。 北風 北風掠野悲歲暮,黃塵漲街人不度。
孤鴻抱饑客千里,性命么微不當怒。 梅花欲動天作難,蓬飛上天得盤桓。
千里臥木枝葉盡,獨自人間不受寒。 北征 世故信有力,挽我復北馳。
獨沖七月暑,行此無盡陂。 百卉共山澤,各自有四時。
華實相后先,盛過當同衰。 亦復觀我生,白發忽及期。
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 愿傳飛仙術,一洗局促悲,被襟閬風觀,濯發扶桑池。
別伯共 樽酒相逢地,江楓欲盡時。猶能十日客,共出數年詩。
供世無筋力,驚心有別離。好為南極柱,深尉旅人悲。
別大光 堂堂一年長,渺渺三秋闊。恍然衡山前,相遇各白發。
歲窮窗欲霰,人老情難竭。君有杯中物,我有肝肺熱。
飲盡不能起,交深忘事拙。乾坤日多虞,游子屢驚骨。
衡陽非不遙,雁意猶超忽。一生能幾回,百計易相奪。
滔滔江受風,耿耿客孤發。他夕懷君子,巖間望明月。
別孫信道 萬里鷗仍去,千年鶴未歸。極知身有幾,不奈世相違。
歲暮蒹葭響,天長鴻雁微。如君那可別,老淚欲沾衣。
別岳州 朝食三斗蔥,暮飲三斗。
潸然淚下的描寫班級的詩歌
潸然淚下的描寫班級的就是同學離別時的詩歌吧,以下詩句僅供參考。
1.對此如何不淚垂。2.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3.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4.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另有以下資料源自網絡謹供參考。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楊柳青青著地吹,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寒雨連天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送嚴士元劉長卿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君去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
送李端盧綸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送桂州嚴大夫韓愈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甘。
遠勝登仙去,飛鸞不假驂。謝亭送別許渾勞歌一曲解舟行,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送人東歸溫庭筠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
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
何當重相見,尊酒慰離顏。別離陸龜蒙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杖劍對尊酒,恥為游子顏。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送日本國僧敬龍歸韋莊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
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長相思林逋吳山青,越山青。
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雨霖鈴柳永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踏莎行晏殊祖席離歌,長亭別宴。香塵已隔猶回面。
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轉。畫閣魂消,高樓目斷,斜陽只送平波遠。
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踏莎行歐陽修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王觀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南鄉子送述古蘇軾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
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歸路晚風清,一枕初寒夢不成。
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虞美人蘇軾波聲拍枕長淮曉,隙月窺人小。
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淚。誰教風鑒在塵埃,釀造一場煩惱送人來。
臨江仙送錢穆父蘇軾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
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踏莎行周紫芝情似游絲,人如飛絮,淚珠閣定空相覷。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
雁過斜陽,草迷煙渚,如今已是愁無數。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
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賦長短句陳與義張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詩日日待春風,及至桃花開后卻匆匆。
歌聲頻為行人咽,記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滿載一船離恨向衡州。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張元干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
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
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表達依依不舍的唐代詩句
1、《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代:岑參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譯文: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馬蹄印跡。 2、《謝亭送別》唐代: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譯文:唱完了一曲送別的歌兒,你便解開了那遠別的行舟,兩岸是青山,滿山是紅葉,水呀,在地東流。
當暮色降臨,我醒來了,才知道人已遠去,而這時候,滿天風雨,只有我一個人的身影獨自離開了那西樓。 3、《別離》唐代:陸龜蒙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杖劍對尊酒,恥為游子顏。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 譯文:大丈夫何嘗沒有滔滔眼淚,只是不愿在離別時涕泗橫流。
面對離酒慷慨高歌揮舞長劍,恥如一般游子模樣滿臉離愁。一旦被蝮蛇螫傷手腕之后,當斷手臂就斷壯士決不躊躇。
既然決心闖蕩天下建功立業,離別家常便飯何須嘆息怨尤。 4、《送日本國僧敬龍歸》唐代:韋莊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
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 譯文:遙遠的扶桑已在渺茫之中,您家在扶桑東面還要往東。
此去誰能與你一起到家鄉?唯有一船明月和滿帆清風。 5、《李端公 / 送李端》唐代:盧綸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
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譯文:故鄉遍地都是衰敗的枯草,好友相別實在是令人傷悲。
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我歸來時只見暮雪在紛飛。從小喪父早年就客游外鄉,多經磨難我與你相識太遲。
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在戰亂年月再見不知何時。
請寫出唐朝送別詩與其他朝代的區別
送別詩最有代表性的兩個朝代是唐朝和宋朝,唐朝的送別詩以抒情為主,抒發的是離別時候難分難舍的心情。宋朝的送別詩重在言志,有關的詳解如下:
一、解釋唐朝送別詩的特點:
在別離主題賴以生發的意象上,唐代送別詩數得出來的有楊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淚、殘陽、孤云、遠帆、歧路等等
在唐代,詩歌不僅只限于傳情言志,在入仕之途上,它是用作行卷、溫卷的“敲門磚”,在各種交際場合,它是特別的具有抒情意義的羔雁之具。梁肅《送竇拾遺赴朝廷序》之“非歌詩無以見惜別之志,不可以不賦”,符載《送盧端公歸恒州序》云“咸賦四韻以代雜佩之贈焉”。凡別必有詩是一般禮儀,而以詩為贈別又是特殊的禮物。這種“羔雁”之具的功能促進了“偕賦”形式的出現,擴大了送別詩創作的規模。而在送別場合賦詩,往往規定字數、用韻、形式、內容,有時還特地推舉“擅場”。這種狀態下,競爭的意識自然增強,“送行數百首,各以鏗其工”(孟郊《奉同朝賢送新羅使》)的局面自然得以形成。
唐代送別詩繁興的第二個原因是唐人事功觀念的增強。大唐王朝的強盛大大刺激了文人士子的幻想,激發了他們建功立業的熱情。因此,唐代文人士子的事功愿望普遍比較強烈,而西上與東歸,右擢與左遷,成功與失敗,又使人生道路顯得曲折而漫長。盛世強音,送別之歌中昂揚的情思不少。不過,由于當時交通條件非常落后,士人們為了自己的事業與理想,背井離鄉踏上漫漫征途,路途莫測,前途難料,故離別之時感慨良多。離別時人們普遍有著“相見時難別亦難”的心理,這種心理因景而傷、因時而傷,常常變得驚心動魄,故爾“請贊露晞之賦,用慰臨歧之恨”的詩歌有格外感人的力量。
唐代送別詩繁興的第三個原因是詩與音樂的結合。唐代的音樂與詩歌同時走向繁榮。王維的七絕《送元二使安西》原來是一首普通的送別詩,被譜成“陽關三迭”(或謂《謂城曲》、《陽關曲》),遂廣泛傳唱,這首歌后來幾乎成為唐人的送別時的必唱之曲。詩憑樂傳誦人口。
唐送別詩的繁興也許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但僅上述三點,已足以讓其在唐詩之林中顯得蔚為壯觀和令人矚目。成就之大,數目之多便基因于此。
二、宋代送別詞
到了宋代,詞作為新的文體,在文壇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宋人的送別詞作品很多。教材中把宋代的送別詞歸結成以抒情為主和以言志為主兩類。前者重在抒寫離愁別恨,如蘇軾《南鄉子·送述古》、陳與義《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賦長短句》等,風格偏于纏綿婉曲。后者重在抒懷言志。
以言志為主的宋代送別詞有以下特點:
(1)內容上不以抒寫離愁別恨為主,而是則在送別中寄寓胸懷抱負,在詞里抒寫對入侵的外敵的仇恨、對朝廷茍安的憤怒、對恢復中原的渴望,并以此來共勉。
(2)風格上擺脫了婉約纏綿的送別詞風,表現為激昂、豪放、悲壯。張元干《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陳亮《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辛棄疾《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等都是此類的代表
唐、宋、元、明、清、現代送別詩各10首 帶解釋
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注釋】: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詳.少府縣尉的別稱."蜀州"一作"蜀川".城闕指京城長安.三秦:今陜西省關中地區,古為秦國,項羽在滅秦后,曾將秦地分為雍,塞,瞿三國,稱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別是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比鄰:近鄰.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四海志,萬里猶比鄰."這里化用其意.
2. 贈汪倫
李 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十里桃花,萬家酒肆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以歌相送)
3. 送元二使安西
王 維
渭城朝雨 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陽關”自古與“玉門關”同為出塞必經之路。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以酒話別)
4. 別董大
高 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以話送別)
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
城闕輔三秦,
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
兒女共沾巾。
(以話送別)
6.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以話送別)
7.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 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以目送別)
8. 贈別
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
惟見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借燭抒情)
9. 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橫北郭,
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
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
蕭蕭斑馬鳴。
(以景抒情)
10.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
(以草表意)
只寫了唐代的,解釋另外找吧~
納蘭性德的詩詞及意思20條
1、長相思_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 【按】這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
天涯羈旅最易引起共鳴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異鄉、夢回家園的意境,信手拈來不顯雕琢,難怪王國維評價“容若詞自然真切”。 這首詞更可貴的是纏綿而不頹廢,柔情之中露出男兒鎮守邊塞的慷慨報國之志。
一句“夜深千帳燈”不愧“千古壯觀”。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長水遠也。
【榆關】即今山海關 【那畔】即山海關的另一邊,指身處關外。 【帳】軍營的帳篷,千帳言軍營之多。
【更】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風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風雪交加也。
【聒】聲音嘈雜,使人厭煩。 【故園】故鄉 【此聲】指風雪交加的聲音。
解釋: 我扈駕赴遼東巡視,隨行的千軍萬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蕩蕩,向山海關進發。入夜,營帳中燈火輝煌,宏偉壯麗。
夜已深,帳篷外風雪交加,陣陣風雪聲攪得人無法入睡。作者思鄉心切,孤單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惱之意:家鄉怎么沒有這么煩亂的聲音呢?(“故園無此聲”看似無理實則有理,故園豈無風雪?但同樣的寒霄風雪之聲,在家中聽與在異鄉聽,自然會有不同的感受。)
2、點絳唇·黃花城早望 五夜②光寒,照來積雪平于棧③。西風何限,自起披衣看。
時此茫茫,不覺成長嘆。何時旦,曉星欲散,飛起平沙雁④。
【注釋】 ①黃花城:在今北京懷柔縣境內。納蘭扈駕東巡,此為必經之地。
又,一說在山西省山陰縣北,即五臺山的附近。 ②五夜:即五更。
古代將一夜分為甲、乙、丙、丁、戊五段,故稱。南朝梁陸佐公《新刻漏銘》:“六日無辨,五夜不分。”
注引《漢舊儀》:“五夜者,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也。” ③棧:棧道。
于絕險之地架木而成的道路。 ④平沙雁:廣漠沙原上之大雁。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黃花城雪后將曉的景象,與《烷溪沙·姜女廟》等或為同時之作。詞全用白描,但樸質中饒含韻致,清奇中極見情味。
黃花城奇異的景觀,作者無聊賴的心緒躍然紙上。 3、浣溪沙_誰念西風獨 誰念西風獨自涼, 蕭蕭黃葉閉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 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只道是尋常。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西城楊柳弄春柔。
動離憂。淚難收。
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
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
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4、浣溪沙·紅橋懷古 無恙年年汴水②流。
一聲水調③短亭秋。舊時明月照揚州。
曾是長堤牽錦纜④,綠楊清瘦至今愁。玉鉤斜路近迷樓⑤。
【注釋】 ①紅橋:吳綺《揚州鼓吹詞序》:“紅橋在城西北二里。崇禎間形家設以鎖水口者,朱欄數丈,遠通兩岸。
而荷香柳色。雕楹曲檻,鱗次環繞,綿亙十余里。
春夏之交,繁弦急管,金勒畫船,掩映出沒于其間,誠一郡之麗觀也。”又,王士禎《紅橋游記》:“出鎮淮門,循小秦淮而北,破岸起伏多態,竹木蓊郁,清流映帶。
人家多因水為園,亭榭溪塘,幽窈而明瑟,頗盡四時之美。拿小舟,循河西北行,林木盡處,有橋,宛然如垂虹下飲于澗,又如麗人靚妝袨服,流照明鏡中,所謂紅橋也。
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陸,徑必出紅橋下。橋四面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間,菡萏作花,香聞數里,青簾白舫,絡繹如織,良謂勝游矣。
予數往來北郭,必過紅橋,顧而樂之。登橋四望,忽復徘徊感嘆。
當哀樂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王、謝冶城之語,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視昔,亦有然耶?壬寅季夏之望,與籜庵、茶村、伯磯諸子偶然漾舟,酒闌興極,援筆成小詞二章,諸子倚而和之。
籜庵繼成一章,予亦屬和。暖乎!絲竹陶寫,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話。
予與諸子聚散不恒,良會未易遘,而紅橋之名,或反因諸子而得傳千后世,增懷古憑吊者之徘徊感嘆,如予今日,未可知也。”王阮亭,王士禎(1634—1711),字子真,一字阮亭,又號漁洋山人,山東新城人。
少時多填詞,有《衍波詞》。主“神韻說”,并主盟詩壇多年。
②汴水:古河名,原河在今河南滎陽附近受黃河之水,流經開封,東至江蘇徐州轉入泗水。隋煬帝巡幸江都即由此道。
今水已湮廢,僅泗縣尚有汴水斷渠。 ③水調:曲調名,傳為隋場帝時,開汴渠成,遂作此。
杜牧.《揚州》:“誰家唱水調,明月滿揚州。”此曲為商調曲,唐曲凡十一疊。
④曾是句:長堤,指隋堤。隋煬帝大業元年,開通濟渠,自西苑引谷水、洛水入黃河;自板渚引黃河入汴水,經泗水達邗溝,自山陽至揚子入長江。
渠廣四十步,旁筑御道,并植楊柳,后人謂之隋堤。白居易《隋堤柳》:“隋堤柳,歲久年深盡衰朽,風飄飄兮雨蕭蕭,三株兩株汴河口。
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夾流水,西自黃河東至淮,綠影一千三百里。” 錦纜,唐顏師古《大業拾遺記》謂隋煬帝“至汴,帝御龍舟,蕭妃乘鳳舸,錦帆彩纜,窮極侈靡。
……每舟擇妙麗長白女子千人執雕板鏤金揖,號為殿腳女。錦帆過處,香聞十里.”后以此典喻指帝王窮奢極侈,招致國破身亡。
⑤玉。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大光祖席醉中賦長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