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賞析: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什么意思
這是一首寫表兄弟因亂離闊別之后,忽然相逢又匆匆別離之詩。初問姓氏,心已驚疑,待知姓名,即憶起舊容,于是化驚為喜。敘談傷亂感慨之情,寓之意中。詩采用白描手法,以凝煉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再現了亂離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場面,抒發了真摯的至親情誼,讀來親切感人。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詩人同表弟(外弟)久別重逢又匆匆話別的情景。在以人生聚散為題材的小詩中,它歷來引人注目。
頷聯“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正面描寫重逢。他們的重逢,同司空曙所描寫的“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中的情景顯然不同。互相記憶猶新才可能“疑夢”,而李益和表弟卻已經對面不能相認了。看來,他們是邂逅相遇。詩人抓住“初見”的一瞬間,作了生動的描繪。面對陌生人,詩人客氣地詢問:“貴姓?”,不由暗自驚訝。對一個似未謀面者的身份和來意感到驚訝。
經過初步接談,詩人恍然大悟,面前的“陌生人”原來就是十年前還在一起嬉戲的表弟。詩人一邊激動地稱呼表弟的名字,一邊端祥對方的容貌,努力搜索記憶中關于表弟的印象。想來,他當時還曾說:你比從前……
詩人從生活出發,抓住了典型的細節,從“問”到“稱”,從“驚”到“憶”,層次清晰地寫出了由初見不識到接談相認的神情變化,繪聲繪色,細膩傳神。而至親重逢的深摯情誼,也自然地從描述中流露出來,不需外加抒情的筆墨,已經為讀者所領略了。
熹妃傳燈謎問姓驚初見 打一成語
小心翼翼
xiǎo xīn yì yì
【解釋】翼翼:嚴肅謹慎。本是嚴肅恭敬的意思。現形容謹慎小心,一點不敢疏忽。
【出處】《詩經·大雅·大明》:“維此文王,小心翼翼。”
【結構】偏正式。
【用法】多用來形容人的舉動輕且謹慎。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辨形】翼;不能寫作“冀”。
【近義詞】小心謹慎、謹小慎微
【反義詞】粗心大意、毛手毛腳
【辨析】~和“戰戰兢兢”;都具有“小心謹慎”的意思;但~含有崇敬的意思;“戰戰兢兢”含有害怕的意思。
【例句】
(1)工作人員把運往災區的醫藥用品~地搬到直升飛機上。
(2)在老師面前;你不必總是~。
問姓驚初見 稱名憶舊容猜三十六字花中其一
刀光劍影dāo guāng jiàn yǐng
[釋義] 刀的閃光;劍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劍的人將要動手;顯出殺氣騰騰的樣子。現用于壞人就要行兇;干壞事。也形容激烈斗爭的場面。
[語出] 南朝·梁·吳筠《戰城南囚首》:“劍光揮夜電;馬汗晝成泥。”又《邊城將》:“刀含四尺影;劍抱七星文。”
[辨形] 劍;不能寫作“箭”。
[近義] 劍拔弩張 殺氣騰騰 山雨欲來 磨刀霍霍
[反義] 風平浪靜 歌舞升平 相安無事 河清海晏
[用法] 多含貶義。一般作主語、賓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香港功夫片中~、激烈廝殺的場面扣人心弦。
[英譯] the flashes and shadows of swords
燈謎 趙括趙括 (五唐二) 謎底: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為什么啊?
趙括(五言唐詩二)聞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謎底是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詩句,一般謎書均介紹后人以此為面射春秋人趙衰或現代人趙青的謎作;實則張早已做過,反其道而行以戰國人名趙括射此詩句。
比較之后,高下立見。前句以百家姓中趙為首姓而扣合,三條謎全同。
后句扣衰或青,都是從"憶舊容"三字本意而來,是驚現今之衰老,或憶起年青時的俊逸,到是很符合詩句的原意;但作為謎來說,就嫌平直而余味不足了。括字則不然。
孔子有個弟子,姓南宮,名括,字子容,亦有稱之為南容。稱名為括,難免要想起舊時的南容來;這一來五個字全有著落,真如張氏自評:"以兩字扣十字,不蔓不支,面又天然,實不易得,可入能品"。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可用以表現什么呢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見唐?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
這兩句大意是:剛見面詢問姓氏時暗自驚訝似曾相識,經過交談知是表弟,一邊稱呼名字,一邊極力回憶舊時的容顏。 原詩的前二句為:“十年離亂后,長大一相逢。”
李益和表弟分手時,兩人都在幼年。經過“安史之亂”及藩鎮混戰、外族入侵等社會動蕩,十年之后才得以重逢。
這時,兩人都已長大成人。長期音信斷絕、存亡未卜,再加上隨著年齡增長容貌發生變化,以致邂逅相遇時,兩人已對面不能相識。
互通姓名后才知道原來是一對十年前還在一起嬉戲的表兄弟。驚嘆之余,兩人一面端詳對方的容貌,一面努力在記憶中搜索舊時的印象。
這兩句通過細節描寫,從“問”到“稱”,從“驚”到“憶”,層清晰地寫出了詩人見到表弟后由初見不識到接談相認的感情變化,繪聲繪色,細膩傳神。可引用以表現親朋故友之間幼時分散、及長重逢的深摯情誼。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問姓驚初見打一詩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