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宋辛棄疾的著名詞句"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不僅描繪了
這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閱讀這首詞,要注意時間和地點。時間是夏天的傍晚,地點是有山有水的農村田野。這首詞描寫的是人們熟悉的月、鳥、蟬、蛙、星、雨、店、橋,然而詩人卻把這形象巧妙的組織起來,讓我們感受到一種闊靜的美。 辛棄疾的這首《西江月》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總之,“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人們的關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人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內容,再補“聲”的來源。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造。
以上四句純然是抒寫當時當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不過,詞人所描寫的夏景并沒有就此終止。如果說詞的上闋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么下闋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由于上闋結尾構思和音律出現了顯著的停頓,因此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穩定的音勢。“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小橋一過,鄉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盡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于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后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確實是令人玩味無窮。
單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在這里,讀者也可以領略到稼軒詞于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作者筆下這一個個畫面,流露出詩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這正是作者忘懷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樂。[8]
“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人們的關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我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內容,再補“聲”的來源。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造。 以上文字不是出自我手,在此聲明。
二、辛棄疾最著名的詞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破陣子
為陳同父賦壯語以寄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點秋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青玉案
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摸魚兒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三、辛棄疾有哪些著名的詞
1. 《青玉案·元夕》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2.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3. 《鷓鴣天·代人賦》宋·辛棄疾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
4. 《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5.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宋·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四、辛棄疾比較有名的詞
破陣子
醉里挑燈看劍,
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
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
贏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生。
人們本來是借酒消愁,一醉萬事休。可是作者喝醉了酒,愁也未消,一心想著收復失地。他挑亮了燈,欣賞他的寶劍,思考著如何排上用場,發揮作用。在睡夢里,一個軍營連著一個軍營,響起一片號角聲。八百里軍營,將士們歡欣鼓舞,分享將軍發給他們的烤肉。軍中的樂器演奏雄渾悲壯的軍樂。正當秋高馬壯的時候,點兵沙場,準備出征。
“的盧”是馬奔跑時發出的馬蹄聲。將軍統率的鐵騎,風馳電摯般沖向敵人,弓如霹靂,萬箭齊發,敵人紛紛落馬,殘兵敗將,狼狽逃竄。將軍身先士卒,乘勝追擊。凱歌入云,歡聲動地。既了卻君王天下事,又為自己贏得生前身后名,這是詞人夢寐以求的壯舉。但在投降派把持的朝政里,作者“報國欲死無戰場”,只能感嘆冷酷的現實:可憐白發生。
五、南宋辛棄疾的著名詞句";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q?
這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
閱讀這首詞,要注意時間和地點。時間是夏天的傍晚,地點是有山有水的農村田野。
這首詞描寫的是人們熟悉的月、鳥、蟬、蛙、星、雨、店、橋,然而詩人卻把這形象巧妙的組織起來,讓我們感受到一種闊靜的美。 辛棄疾的這首《西江月》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
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
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
總之,“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把人們的關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 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
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人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
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 先出“說”的內容,再補“聲”的來源。
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造。 以上四句純然是抒寫當時當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
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不過,詞人所描寫的夏景并沒有就此終止。
如果說詞的上闋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么下闋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由于上闋結尾構思和音律出現了顯著的停頓,因此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穩定的音勢。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小橋一過,鄉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盡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于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后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確實是令人玩味無窮。
單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
在這里,讀者也可以領略到稼軒詞于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 作者筆下這一個個畫面,流露出詩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
這正是作者忘懷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樂。[8]。
六、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有哪些
辛棄疾優秀作品 青玉案·元夕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清平樂·村居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戲作 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阮郎歸·耒陽道中為張處父推官賦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鷓鴣天·戲題村舍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鷓鴣天·送人 鷓鴣天·代人賦 玉樓春·戲賦云山 鵲橋仙·己酉山行書所見 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帶湖篆岡小酌 祝英臺令·晚春 采桑子·煙迷露麥荒池柳 采桑子·此生自斷天休問 西江月·醉里且貪歡笑 浪淘沙· 山寺夜半聞鐘 露天曉角·旅興吳頭楚尾 卜算子·修竹翠羅寒 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 鷓鴣天·陌上桑破嫩芽 鷓鴣天·游鵝湖醉書酒家壁 鷓鴣天·著意尋春懶便回 鷓鴣天·和子似山行韻 鷓鴣天·一片歸心擬亂云 鷓鴣天·困不成眠奈夜何 鷓鴣天·讀淵明詩不能去手,戲作小詞以送之 鷓鴣天·欲上高樓去避愁 生查子·游雨巖 生查子·漫天春雪來 生查子·去年燕子來 浣溪沙·父老爭言雨水勻 南鄉子·舟中記夢 南鄉子·好個主人家 定風波·再用韻和趙晉臣敷文 粉蝶兒·和晉臣賦落花 千年調·蔗庵小閣名曰卮言,作此詞以嘲之 最高樓·醉中有索四時歌者,為賦長安道,投老倦游歸。
最高樓·吾擬乞歸,犬子以田產未置止我,賦此罵之。 新荷葉·和趙德莊韻 丑奴兒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體 沁園春·靈山齊庵賦時筑偃湖未成 [3] 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漢宮春·立春日 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 滿江紅·游南巖和范廓之韻 滿江紅·暮春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水調歌頭·舟次揚洲和人韻 水調歌頭·盟鷗 水調歌頭·和馬叔度游月波樓 水調歌頭·我志在寥闊 八聲甘州·夜讀李廣傳 念奴嬌·書東流村壁 念奴嬌·賦雨巖 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木蘭花慢·席上呈張仲固帥 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 水龍吟·為韓南澗尚書壽甲辰 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賀新郎·綠樹聽鵜鴂 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賀新郎·把酒長亭說 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 賀新郎·賦水仙 賀新郎·賦琵琶 玉樓春·三三兩兩誰家女 玉樓春·風前欲勸春光住 蝶戀花·送祐之弟 臨江仙·金谷無煙宮樹綠 一剪梅·記得同燒此夜香 一剪梅·中秋元月 瑞鶴仙·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