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老酒的詩句
問劉十九》白居易
紅泥小火爐,綠蟻新焙酒,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 吳姬壓酒勸客賞. 金陵子弟來相送, 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 別意與之誰短長?
渭城曲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新豐主人 儲光羲
新豐主人新酒熟, 舊客還歸舊堂宿. 滿酌香含北砌花, 盈尊色泛南軒竹.
云散天高秋月明, 東家少女解秦箏. 醉來忘卻巴陵道, 夢中疑是洛陽城.
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少年行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東, 銀鞍白馬度春風. 落花踏盡游何處, 笑入胡姬酒肆中.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客中行 李白
蘭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 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 相期邈云漢.
戲問花門酒家翁 岑參
老人七十仍沽酒, 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傍榆莢仍似錢, 摘來沽酒君肯否?
送李少府時在客舍作 高適
相逢旅館意多違, 暮雪初晴候燕飛. 主人酒盡君未醉. 薄暮途遙歸不歸?
贈衛八處士 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晨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
重經巴丘 張繼
昔年高接李膺歡, 日泛仙舟醉碧瀾. 詩句亂隨青草落, 酒腸俱逐酒庭寬.
浮生聚散云相似, 往事冥微夢一般. 今日片帆城下去, 秋風回首淚闌干.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皎然
九日山僧院, 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 誰解助茶香.
曹操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山中對酌 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再一杯.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酒逢知己千杯少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虧天.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二、評酒的評酒術語
評酒術語是以準確、精煉的語句表達酒的品質的用語。
這些用語因長期使用,既易為人們所理解,同時亦收到了言簡意賅的效果。 評酒術語只是用來描繪各種酒質的常用語,很多是概念性的詞語或比較性的形容詞。
這些術語的應用必須結合評酒者自身的實踐和感受,并通過記憶和比較,才能達到恰如其分。 酒的品質是從外觀、內質,即色、香、味、風格等方面體現的。
評酒術語也必定是從這幾個方面反映酒的特征。表達酒的品質的術語,有一些是酒類通用的,有一些則專用于一種酒。
酒的顏色、透明度、是否有沉淀、含氣現象、泡沫等外觀,是品酒時通過眼睛直接觀察、判別的象。(1)色酒的顏色一般用眼直接觀察判別。
有的酒類常以自然物的顏色來表示。如桔子酒的桔紅色、白葡萄酒有禾桿黃色、琥珀色等,紅葡萄酒則有寶石紅色、玫瑰紅色、洋蔥皮紅色、石榴皮紅色等。
色正(正色):符合該種酒的正常色調稱為色正。白酒一般是無色,少數是微黃色,則無色(絕大多數白酒)或微帶黃色(有些濃香型酒)都是白酒的正色。
果酒一般要求具有原果實的自然色澤或與之相近,即謂正色。色不正:不符合該酒的正常色調。
復色:有的酒的顏色,用兩種顏色來表示,應以后一種顏色為主色。如紅曲黃酒為紅黃色,則以黃色為主,黃中帶有紅色。
(2)透明度光澤:在正常光線下有光亮。色暗或失光:酒色發暗失去光澤。
略失光:光澤不強或亮度不夠。透明:光線從酒液中通過,酒液明亮。
晶亮:如水晶體一樣高度透明。清亮:酒液中看不出纖細微粒。
不透明:酒液烏暗,光束不能通過。渾濁:渾濁是評酒的重要指標。
根據渾濁的程度不同,可判斷為:有懸浮物、輕微渾濁、渾濁、極渾等。優良的酒都應具有澄清透明的液相。
白酒和白蘭地等蒸餾酒發渾是重大的質量問題,葡萄酒、蘋果酒等釀造原汁酒發渾則是原料或工藝不良,是酒有缺點的象征。 (3)沉淀由于溫度、光照、微生物等因素的影響,原來溶解的物質,從酒液中離析出來。
沉淀物有各種形狀:粒狀、絮狀、片狀、塊狀,閃爍有光的晶形狀;沉淀物還有多種不同的顏色:白酒的沉淀物有灰白色、棕色、藍黑色,啤酒的沉淀物有白色、褐色等。 (4)含氣現象一些因發酵而產生二氧化碳的酒,如啤酒、香檳酒及人工充入二氧化碳的各種汽酒都屬于含氣的酒類,亦稱起泡酒。
含氣現象自然成為品評的一個指標。常用的評語有:二氧化碳是否充足可描敘為平靜的、靜的、不平靜、起泡、多泡;氣泡升起的現象可描敘為氣泡如珠、細微連續、持久、暫時泡涌、泡大不持久、形成暈圈(香檳酒)等。
(5)音響含二氧化碳的酒,在酒瓶中形成一的氣壓,開瓶時會產生響聲。響聲的大小反映出酒的含氣程度。
以“清脆”、“響亮”音響者為佳。 (6)泡沫泡沫是啤酒獨有的特點,也是鑒定啤酒外觀質量的指標之一。
泡沫的形成和持續時間,與酒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及麥芽汁的組成有關。泡沫以潔白、細膩、持久、掛杯等來描述。
(7)流動狀黃酒、果酒、葡萄酒等含糖較高的酒,可從酒液流動的情況來判斷酒是否正常。方法是舉杯旋轉觀察,評語有:流動正常,濃的、稠的、粘的、粘滯的、油狀的等。
酒香是復雜的。各種酒類有不同的香氣和要求,同一種酒香存在情況的表現也是千變萬化的,所以品評時,一部分評語是形容酒香存在情況的表現,另一部分則是表示各種不同酒類香氣的特點。
表示香氣的術語如下:無香氣:香氣淡弱到幾乎難以嗅出。微有香氣:有微弱的香氣。
香氣不足:未達到該酒正常應有的香氣。清雅:香氣不濃不淡,令人愉快又不粗俗。
細膩:香氣純凈而細致、柔和。純正:純凈無雜氣。
濃郁:香氣濃厚馥郁。暴香:香氣強烈而粗猛。
放香:從酒中徐徐釋放出的香氣,亦可表示為酒的嗅香。噴香:撲鼻的香氣,如同從酒中噴射而出。
入口香:酒液入口后,感到的香氣。回香:酒液咽下后,才感到的香氣。
余香:飲后余留的香氣。悠長、綿長、脈脈、綿綿:都是常用來表示酒的余香和回香的形容詞。
即香氣雖不濃郁卻持久不息。諧調:酒中有多種香氣成分,但又不突出一種而和諧一致。
完滿:豐滿無欠缺之感。浮香:香氣雖較濃郁卻短促,使人感到香氣不是自然出自酒中,而有外加調入之感覺。
芳香:香氣悅人,如鮮花,香果放出的香氣。陳酒香:也謂老酒香。
酒的長期貯存中形成的成熟香氣,醇厚、柔和而不烈。固有香氣:該酒長期以來保持的獨特香氣。
焦香:似有輕微的焦糊氣而令人愉快。香韻:與同類酒大體相同,細辨又有使人感到獨特的風韻。
異氣:指異常的使人不愉快的氣味。刺激性氣味:刺鼻或沖辣的感覺。
臭氣:糊焦氣、金屬氣、各種腐敗氣味以及酸氣、木氣、霉氣等使人不愉快的氣味。 味是體現酒質優劣的重要指標。
味感是復雜的,酒類不同,味感要求也有區別。酒分的口感即酒的刺激性感覺,也稱為勁頭。
與酒中的酒精度有密切的關系,亦并不完全與酒度成比例關系。酒精是酒的主要成分,無論何種酒,都要求酒精與酒中其它成分充分融和、諧調。
同是60度的烈性酒,入口的口感有強烈的、溫和的、綿軟的區別。而酒精度低的果酒和葡萄酒(酒精度9-20度),入口后仍可評出酒性烈、。
三、描述黃酒的詩詞
《歷棗強縣》
年代: 元 作者: 王冕
我生值數奇,長年但奔走。
風霜苦侵凌,焉得不白首?前日東阿城,齷齪渾雞狗。
今朝棗強縣,蹐跼隨人后。
凄涼有誰知?辛苦只自受。
解凍燎枯槁,屏寒貰黃酒。
驅奴問程途,炊糧借刁斗。
休言美其味,且自精其口。
膩垢不能去,面貌殊覺厚。
登頓過村落,不復論妍丑。
或遇短發嫗,或見長眉叟。
指點向人言,此地荒涼久。
東住河西使,西古太原守。
高樓對甲第,過眼成林藪。
更有好墳墓,亦復為田畝。
富貴生滅漚,禍福翻覆手。
彼時與此時,視吾何所有?我聽老叟言,感慨欲吐嘔。
卻羨陶淵明,歸納種楊柳。
《胡子嬴庵中偶題》
年代: 宋 作者: 白玉蟾
道人慣吃胡麻飯,來到人間今幾年。
白玉樓前空夜月,黃金殿上起春煙。
閑傾一盞中黃酒,悶掃千章內景篇。
昨夜鐘離傳好語,教吾且作地行仙。
《快活歌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白玉蟾 節選
時人但道我風顛,我本不顛誰識我。
熱時只飲華池雪,寒時獨向丹中火。
饑時愛吃黑龍肝,渴時貪吸青龍腦。
絳宮新發牡丹花,靈臺初生薏苡草。
卻笑顏回不為夭,又道彭鏗未是老。
一盞中黃酒更甜,千篇內景詩尤好。
沒弦琴兒不用彈,無腔曲子無人和。
朝朝暮暮打憨癡,且無一點閑煩惱。
尸解飛升總是閑,死生生死無不可。
隨緣且吃人間飯,不用繅蠶不種稻。
寒霜凍雪未為寒,朝饑暮餒禁得餓。
天上想有仙官名,人間不愛真人號。
跨虎金翁是鉛兄,乘龍姹女為汞嫂。
泥丸宮里有黃婆,解把嬰兒自懷抱。
神關氣關與心關,三關一簇都穿過。
六賊心如火正焚,三尸膽似天來大。
不動干戈只霎時,破除金剛自搜邏。
一齊縛向火爐邊,碎為微塵誰斬挫。
而今且喜一粒紅,已覺丁公婚老媼。
當初不信翠虛翁,豈到如今脫關鎖。
葉苗正嫩采歸來,猛火煉之成紫磨。
思量從前早是早,翠虛翁已難尋討。
我今不見張平叔,便把悟真篇罵倒。
從前何知古圣心,慈悲反起兒孫禍。
世人若要煉金丹,只去身中求藥草。
十月工夫慢慢行,只愁火候無人道。
但知進退與抽添,七返九還都性燥。
溪山魚鳥恁逍遙,風月林泉供笑傲。
蓬頭垢衣天下行,三千功滿歸逢島。
或居朝市或居山,或時呵呵自絕倒。
云滿千山何處尋,我在市廛誰識我。
四、摘錄一段好句然后評論
1.心靈的房間,不打掃就會落滿灰塵。蒙塵的心,會變得灰色和迷茫。我們每天都要經歷很多事情,開心的,不開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戶。心里的事情一多,就會變得雜亂無序,然后心也跟著亂起來。有些痛苦的情緒和不愉快的記憶,如果充斥在心里,就會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掃地除塵,能夠使黯然的心變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別煩亂;把一些無謂的痛苦扔掉,快樂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間。
賞析:人,只有量力而行,該放就放,當止則止,才能在輕松快樂的節奏中,收獲真正應該屬于自己的那份成功。
2.苦樂全憑自已判斷,這和客觀環境并不一定有直接關系,正如一個不愛珠寶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極其重視虛榮的環境,也無傷她的自尊。擁有萬卷書的窮書生,并不想去和百萬富翁交換鉆石或股票。滿足于田園生活的人也并不艷羨任何學者的榮譽頭銜,或高官厚祿。
賞析:你的愛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興趣就是你的資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運。各人有各人理想的樂園,有自已所樂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3.微笑著,去唱生活的歌謠。不要抱怨生活給予了太多的磨難,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滾,就會失去雄渾,沙漠如果失去了飛沙的狂舞,就會失去壯觀,人生如果僅去求得兩點一線的一帆風順,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賞析:微笑著彈奏從容的弦樂,去面對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獨,去戰勝憂傷。
4.承受幸福。幸福需要享受,但有時候,幸福也會輕而易舉的擊敗一個人。當幸福突然來臨的時候,人們往往會被幸福的旋渦淹沒,從幸福的顛峰上跌落下來。承受幸福,就是要珍視幸福而不是一味的沉淀其中,如同面對一壇陳年老酒,一飲而盡往往會爛醉如泥不省人事,只有細品慢咂,才會品出真正的香醇甜美。
賞析:人生是一種承受,需要學會支撐。支撐事業,支撐家庭,甚至支撐起整個社會,有支撐就一定會有承受,支撐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壓力。
5.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話語稱起來不重,但稍有不慎,便會重重地壓到別人心上;當然,也要訓練自己,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話扎傷。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不能改變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時時展現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預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順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盡心。
賞析: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多是負擔,是另一種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種有余;舍棄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種更寬闊的擁有。
6. 人生如夢。生命從無到有,又從有走向無,生生死死,構成社會和世界。從人生無常這一點來說,人生有如夢幻。因此,一個 人只有活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這世界上走一回。 “浮生若夢”, “人生幾何”,從生命的短暫性來說,人生的確是一場夢。因此如何提高生活的質量,怎樣活得有意義,便成了人們的一個永久的話題;“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與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生不過是一場夢。
賞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這大自然的包容中,在這歷史的長河中, “人過留跡,雁過留聲”,人來到這世界上走一遭,應當留下一點足跡,一點與山河同在的精神。
7.對于心靈來說,人奮斗一輩子,如果最終能掙得個終日快樂,就已經實現了生命最大的價值。 有的人本來很幸福,看起來卻很煩惱;有的人本來該煩惱,看起來卻很幸福。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煩惱。這是因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較真兒,生活中便煩惱遍地;而糊涂的人,計較得少,雖然活得簡單粗糙,卻因此覓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賞析:人生的煩惱是自找的。不是煩惱離不開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別人眼里。
五、故都的秋 郁達夫作品 句子評析 句子賞析 最少三句
1. “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這三個短語精要地概括了全文的意旨,既有順暢的氣勢,又有抑揚頓挫的聲韻之美,后面的“來得悲涼”似乎應該比前面兩句更舒緩而深沉。也許主張語言簡潔的人會覺得“卻特別地來得清、靜、悲涼”更好,可是這樣一來,排比的氣勢就沒有了。
2. “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和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此句前后都采用排比的寫法,從不同的方面說南方之秋無可欣賞之處,反襯北國之秋的美好。頓挫分明又氣勢連貫,表情達意非常充分。
3. “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這是由三個短句組成的排比句,既具有口語的生動性,又兼有排比的語勢連貫性,充分地表達了贊美之情。
4.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來了。一層雨過,云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這里的寫景不拖泥帶水,一句一景,寫出了北國清秋之雨忽來忽去的情景。云的景象、雨的陣勢,寫得活靈活現,說明作者觀景非常細致。
5. “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這是用比喻來說明理事,以具體事物來說明抽象的事理,使表達生動形象,饒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