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漢語復習資料
我是中文系畢業的,中文最難修的是古代漢語,訓詁、格律、音韻什么的,很復雜,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古代漢語研究生很少人報名,甚至,有的招考單位招兩個,也許只有一個人報名。
大專院校也缺少古漢語老師的。不過,就業范圍不寬。
下面是一些書目,你可以挑選著看。《古代漢語》課程參考書目 《古代漢語》課程以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5月校訂重排本,共四冊)為教材。
為了幫助學生開闊眼界,特開具如下參考書目,供選擇閱讀。一、教材1. 郭錫良 唐作藩 何九盈等《古代漢語》 商務印書舘出版 上下 2001年2. 周秉鈞《古漢語綱要》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1月第1版3. 王力《漢語史稿》 中華書局 上中下 1980年6月第1版4. 郭錫良 李玲璞 《古代漢語》 上下 語文出版社1992年 5. 楊寶忠 《古代漢語詞語考證》 河北大學出版社 1997年6. 蕭泰芳 張儒等 《古代漢語注釋商榷》 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9年7.牟維珍等《王力古代漢語注釋匯考》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4年 二、工具書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2.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康熙字典》 中華書局 1958年1月第1版4. 楊樹達 《詞詮》 中華書局 19655. 裴學海 《古書虛字集釋》中華書局 1954年6.《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 商務印書館2005年7月7. 王力 《王力古漢語字典》 中華書局2000年6月第1版8.《辭源》 商務印書舘9.《辭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10.《漢語大字典》 四川辭書出版社 湖北辭書出版社11.《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2. 楊伯峻 《古漢語虛詞》中華書局 1981年13. 王海棻等 《古漢語虛詞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6年14. 中國社科院語言所古代漢語研究室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 商務印書舘 三、文字類1. 唐蘭 《中國文字學》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9月第1版 2. 胡樸安 《中國文字學史》 上海書店 1984年3月第1版3. 經本植 《古漢語文字學知識》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4年9月第1版4. 高亨 《文字形義學概論》 齊魯書社 1981年2月第1版5. 梁東漢 《漢字的結構及其流變》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59年2月第1版6. 裘錫圭 《文字學概要》 商務印書舘 1988年8月7. 蔣善國 《漢字學》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年8月第1版8. 楊五銘 《文字學》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10月第1版9. 羅君惕 《漢字學要籍概述》 中華書局 1984年5月第1版10. 陸宗達 《說文解字通論》 北京出版社 1981年10月第1版 四、詞匯類1. 趙克勤 《古漢語詞匯概要》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7年4月第1版2. 何九盈 蔣紹愚 《古漢語詞匯講話》 北京出版社 1980年10月第1版 3. 蘇寶榮 宋永培《古漢語詞義簡論》河北教育出版社 1987年10月第1版4. 洪成玉 《古漢語詞義分析》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5年11月第1版5. 高守綱 《古代漢語詞義通論》 語文出版社 1994年10月第1版 五、語法類1. 馬漢麟 《古漢語語法提要》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0年出版2. 張之強 《古代漢語語法知識》 北京出版社 1979年7月出版3. 劉學林 劉天澤 遲鐸《古漢語語法》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4月第1版4. 劉誠 王大年 《語法學》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10月第1版5. 何樂士 《古代漢語語法》 6. 鄭奠 麥梅翹 《古漢語語法學資料匯編》 中華書局 1964年7.《文言語法》 楊伯峻 著 北京出版社 1956年11月第2版8. 馬建忠 《馬氏文通》 商務印書舘 1983年 六、虛詞類1. 何樂士等 《文言虛詞淺釋》 北京出版社 1979年7月第1版2. 楊伯峻 田樹生 《文言常用虛詞》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3年10月第1版3. 陜西師大 《常用文言虛詞詞典》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3年3月第1版4. 呂叔湘 《文言虛詞》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七、修辭類1. 趙克勤 《古漢語修辭簡論》 商務印書舘 1983年3月第1版2. 李維琦 《修辭學》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10月第1版3. 楊樹達 《漢文文言修辭學》 中華書局 1980年9月新1版4. 鄭子瑜 《中國修辭學史稿》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年5月第1版 八、古代文獻1.楊伯峻 《論語譯注》 中華書局 1980年2.劉寶楠 《論語正義》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3.楊伯峻 《孟子譯注》 中華書局 1960年4.焦循 《孟子正義》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5.孫詒讓 《墨子閑詁》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6.郭慶藩 《莊子集釋》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7.王先謙 《荀子集解》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8.陳奇猷 《呂氏春秋校釋》 學林出版社 1984年9.陳奇猷 《韓非子新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10.司馬遷 《史記》 中華書局點校本11.班固 《漢書》 中華書局點校本12. 洪誠 《中國歷代語言文字學文選選注》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82年 九、古書注解和詩詞格律1. 楊樹達 《古書句讀釋例》 中華書局 1954年12月第1版2. 俞樾等 《古書疑義舉例五種》 中華書局 1956年1月第1版3. 王力 《詩詞格律》 中華書局 1977年4. 陸宗達 《訓詁簡論》 北京出版社1980年 十、雜志1.《古漢語研究》2.《中國語文》3.《漢字文化》。
二、古代詩歌四首重點字詞翻譯
第五單元 探究人生 第21課 桃花源記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儼yǎn然 阡陌qiān mò 髫tiáo 詣yì間jiàn隔 問津jīn 此中人語yù云點撥:注意多音字“間”“語”的讀音。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緣溪行,忘路之遠近。緣:沿著。
(2)仿佛若有光。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屬:類。
(4)悉如外人。 悉:都。
(5)具答之。 具:詳盡,詳細。
(6)問今是何世。 世:朝代。
(7)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具言:詳細地說出。
(8)皆嘆惋。 惋:驚訝、驚奇。
(9)便扶向路。 扶:沿、順著。
(10)及郡下,詣太守。 及:到。
詣:拜見。(11)處處志之。
志:做標記。(12)欣然規往。
規:計劃。(13)未果,尋病終。
未果:沒有實現。尋:隨即,不久。
(14)后遂無問津者。 津:渡口。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便要還家。
要通邀,解釋為:邀請。4.辨析下面加點詞的古今義。
(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古義:妻子兒女。
今義:男子的配偶。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山窮水盡的地步。(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各種運輸事業的總稱。
(3)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鮮美:古義:鮮艷美麗。
今義:食物味道好。(4)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表條件關系的關聯詞。
(5)不足為外人道也。不足:古義:不值得。
今義:不充足,不夠。5.請寫出出自本課的成語,并解釋其意思。
(至少三個)(1)成語:世外桃源。意思:指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成語:豁然開朗。 意思:形容由狹窄昏暗—變而為開闊敞亮。
也比喻對某個道理長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3)成語:無人問津。
意思:比喻沒有人過問或嘗試。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1.用原文填空。
(1)描寫桃花林優美景色的句子是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2)描寫桃花源內美好的自然環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3)表現桃源人精神風貌的句子是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4)表現桃源人熱情好客的淳樸風尚的句子是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漁人甚異之。
復前行,欲窮其林。漁人覺得這種景象非常奇怪,又繼續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盡頭。
點撥:重點理解“異”“窮”等詞。(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土地平整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明凈的水塘和桑樹竹子之類。點撥:重點理解“平曠”“儼然”“屬”等詞語。
(3)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
點撥:重點理解“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等詞語。(4)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他們)自己說祖上為躲避秦朝時的戰亂,率領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點撥:重點理解“妻子”“邑人”“絕境”等詞語。
(5)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他們)問現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
點撥:重點理解“何世”“乃”“無論”等詞語。三、段背記知識清單默寫漁人“訪問桃花源”的兩段。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屆。阡陽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間有此人,咸來問訊。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巨其家,皆出酒食。
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桃花源記》的作者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東晉(朝代)著名詩人。第22課 短文兩篇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馨xīn 苔tái 鴻儒rú 案牘dú 蕃fán淤yū泥 濯zhuó 清漣lián 褻xiè玩2.解釋下面加點詞語。(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名:出名,著名。(2)惟吾德馨。
馨:香氣。指品德高尚。
(3)可以調素琴。 調:調弄,指彈(琴)。
(4)無案牘之勞形。 形:形體、身體。
(5)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蕃:多。
(6)濯清漣而不妖。 濯:洗滌。
妖:美麗而不端莊。(7)亭亭凈植。
植:立。(8)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褻:親近而不莊重。(9)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鮮:少。(10)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宜:應當。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1.用原文填空。
(1)《陋室銘》中寫陋室環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2)《陋室銘》中從反面寫陋室主人高雅脫俗的生活情致的句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3)《愛蓮說》中從生長環境表現蓮高潔質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4)《愛蓮說》中從體態香氣方面寫蓮正直、芳香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5)《愛蓮說》中寫蓮的清高風度的句子是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6)《愛蓮說》中高度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句于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
三、古代漢語與古代文學應該怎樣復習
對于古代漢語,首先你要具備基本的文言文翻譯的能力,把老師講過的文選里面的重點字詞,好好看一下。其次,古文中的標點要基本掌握:碰到句首、句末語氣詞,固定結構都要斷句。最后,就要掌握詞法、句法以及音韻、訓詁、詩律、修辭等等。在詞法中代詞特別容易考簡答,句法中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尤為重要。
對于古代文學,在名詞解釋中,你要關注的是江西詩派、一祖三宗、苦吟詩人等可以概括出來的專有名詞,如果很多,就在理解基礎上記憶。簡答和論述多是考藝術特點、主題思想,注意要用文學作品作填補,多用論據(作品)支撐你的論點。一般列為章的比較重要,而節的多是名詞解釋。選擇、填空則需要平日積累,好好看看平時上課的筆記,多是考文學常識。
其實各個學校老師出題各有偏重,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只要平日積累的好,考試時別緊張,仔細審題,一定會考出理想的成績。
四、誰能提供《古代漢語》的較詳細的復習資料
古代漢語復習資料 第一部分古代漢語基礎知識 一、古代漢語常用工具書 1、字典辭書的編排:1)按部首和筆畫排列。
2)按音序排列。3)按號碼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兩個漢字拼注一個漢字讀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與被切字聲母相同,下字與被切字韻母、聲調相同。如:“呼報反”,即用“呼”的聲母h和“報”的韻母ao聲調(ˋ)相拼,是“號”或“愛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釋義方式:1)直訓:也叫語詞式。
它用一個詞去解釋另一個詞。如:元,始也。
2)描寫:對被釋對象的特征、形狀、位置、作用等給予解釋。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歌。
3)義界:也稱為定義式。如:斗,十升也。
4)譬況:即用人們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難以解說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書:1)《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東漢許慎著。是我國規存最早的字典。
全書分漢字為540部,開創了以部首統率漢字的字典編纂法,收字以小篆為主。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開始編寫的,參加編寫的有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編成。
這部字典按部首筆畫的多少,把214個部首分別歸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漢語大字典》:是一部解釋漢字形、音、義的大型語文工具書。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國搜集漢字單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單字五萬六千個左右。
4)《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專業等單位聯合編寫,1979年出版。 收古漢語常用字三千七百多個。
修訂版于1993年問世。5)《辭源》:專門為閱讀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書。
6)《辭海》:是一部綜合性的辭書。所收對象除單字外,主要是語詞、人物、著作、歷史事件、古今地名、團體組織以及各學科名詞術語等。
古語今語、古義今義并收。 7)《漢語大辭典》:由《漢語大辭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辭典》編纂處編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全書十二卷,共收單字二1萬二千個左右,詞目約三十七萬條,五千余萬字。
是一部大型的歷時性的詳解語文詞典,它試圖從語詞的歷史演變過程加以闡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 首先,這部詞典是迄今漢語語文辭書中搜羅最為宏富的一部大型語揮文詞典。
其次,這部詞典引例豐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編寫成的,保證了收詞立目、釋義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8)《經傳釋詞》:清王引之著,是一本著重研究先秦和漢代經傳中虛詞特殊用法的著作。
9)《詞詮》:近人楊樹達著。這部書收集了古書中常用的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及一部分代詞、動詞、副詞,說明它們的用法、意義并引書證。
(10)《詩詞曲語辭匯釋》:近人張相著。這部書匯集了唐宋金元明以來流行于詩詞劇曲中的特殊魚詞537個,作者從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較推敲,考釋語辭的含義和作用。
這部著作是我們閱讀和研究古典詩詞曲的重要參考書和工具書。 二、漢字的結構 1、漢字的結構與“六書” 1)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2)象形:象形字的結構特點是依樣畫葫蘆,即許慎所謂“畫成其物,隨體詰詘”。 如日、月、止、目、人、車、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3)指事:許慎的定義是“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一眼看去就可以認識大體,仔細觀察就發現意義所在。
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4)會意:許慎:“比類合誼,以見指揮”,字面意思是會合成意,即由若干符號相互構成一種聯系來表達某種意義。
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5)形聲:由兩個部分構成,一個部分表示意義或字義的屬類,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聲符。如:江、河、楊、柳等。
6)假借:許慎:“本無其字,依聲托事”。有些詞原先沒有為它造過專用字,只是從現成的字中選取一個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代替,后來習慣了,這個字也就歸它使用了。
如:莫。 7)轉注:許慎:“建類一首,同意相受。”
即兩個字的部首相同、兩個字的意義有引申關系。如:考、老。
8)形聲字的形符和聲符的位置:(1)左形右聲。如:松、理、越。
(2)右形左聲。如雕、期、鴻、救。
(3)上形下聲。如茅、空、簡。
(4)下形上聲。如基、裳、姿。
(5)外形內聲。如園、閭、街。
(6)內形外聲。如辯、聞、讎。
9)形符和聲符位置有反常的情況:如“視、祁、錦、欽、馮、和、蝕”是右形左聲,“釗、到”是左形右聲,“悶、問”是內形外聲,“閨、閣”是外形內聲,“孟”是上形下聲,“篤、筑、竺”是下形上聲。 10)形符和聲符不能按自然結構分析:(1)形符偏于一隅:修、倏、騰、滕、裁、栽、穎、潁、佞、疆。
(2)聲符偏于一隅:旗、施、徒、徙。(3)形符藏于聲符中間:贏、羸、辯、辨、哀。
(4)聲符藏于形符中間:裹、衷、戚。(5)互相穿插,分合離奇:隨、游、賴。
11)省形和省聲:有少數形聲字,它的形符或聲符已經簡省,必須補全才能起表意或表聲作用。如:釜,從金省,父聲。
雷,從雨,田省聲。 12)最早成系統的文字,。
五、古代漢語(郭賜良)復習資料
郭錫良古代漢語復習要點 古代漢語復習要點一、文選部分復習要點:1.重點篇目:第一冊:《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女媧補天》、《蝜蝂傳》、《巫山、巫峽》《王子坊》、《廬山草堂記》、《傳是樓記》、《鄭伯克段于鄢》、《齊桓公伐楚》、《鞌之戰》、《觸龍說趙太后》、《孫臏》第二冊:《諫逐客書》、《報任安書》、《答李翊書》、《逍遙游》、《秋水》、《許行》、《天論》第三冊:《登大雷岸與妹書》、《哀郢》、《風賦》、《氓》、《七月》2.復習辦法:A.熟悉課文,每一句話都要會翻譯,每一個字都要會解釋;B.注意特殊句型,如賓語前置、被動句等;C.注意字詞的特殊用法,如名詞作動詞,名詞作狀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等;D.注意關鍵詞語的古義、本義、特殊意義,尤其是不同于現代漢語的意義。
二、常用詞部分復習要點:1.復習范圍:第一冊:(一)古今詞義不同辨析例(二)詞的本義探求例第二冊(三)引申義分析例(上)(四)引申義分析例(下)第三冊(五)同義詞辨析例2.復習辦法:A.注意每個詞的本義、古義;B.注意古今意義的不同;C.注意同義、近義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三、通論部分復習要點:復習通論部分的基本原則是,掌握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在記住知識的要點的同時,一定要掌握書上舉出的例子,回答問題的時候,盡量結合例子。
上 冊(一)怎樣查字典辭書: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筆畫排列;C.按號碼排列。2.《康熙字典》作者,成書年代,214個部首,先注音,后釋義。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葉(xié)音法;掌握每種注音方法的概念。認識到“葉音法”是一種不科學的注音方法,應當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個,按( )分卷,依( )排列。5.《經傳釋詞》的作者是( ),收字( )個,全書分( )卷,按( )排列。
6.《詞詮》作者是( ),其他虛詞著作有裴學海的《 》,對唐以后漢語詞匯進行研究的著作有張相的《 》。(二)漢字的結構和發展1.什么是“六書”?實際上漢字的結構只有( )四種,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轉注,很難作出定論。
2.記住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對“六書”的解釋,即:“一曰指事,……;二曰……。”3.記住“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的概念和書上的古字形。
4.什么是“亦聲”?5.記住書上舉例的字,如:“難、權、而、忘”等字的本義。6.掌握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的概念和例字。
(三)古今詞義的異同1.關于古今詞義的異同概括起來有三種情況:(問題:古今詞義的異同有哪些情況?)(1)古今意義基本未變:如:“馬、牛、羊、山、水”等;(2)古今意義完全不同的:如:“綢”古代的意義是“纏繞”,現代的意義是“絲綢”;“該”古代的意義是“完備”,現在是“應當”。(3)古今詞義有同有異的。
如:……2.古今詞義范圍的差異有:(問題:從詞義范圍看,古今詞義的不同有哪些?)(1)詞義的擴大,如“菜”,古代專指植物類蔬菜,現在包括肉、蛋之類;再如“睡”,古代指坐著打盹,現在指一般的睡覺。(2)詞義的縮小,如“宮”,上古泛指房屋,現在指少數公共場所。
再如“瓦”,古義比今義要廣,古代指陶制品,現在房屋上的建筑材料。(3)詞義的轉移,如“暫”,古代是指狗突然向人襲擊,今義指時間短暫;再如“湯”,本義指熱水,現在指菜湯、米湯之類。
3.詞義感情色彩的差異有哪些?答:(1)古代是褒義,現在是貶義的:如“復辟”,古代是“恢復君位”,現在是說“開歷史倒車”;再如:“爪牙”,古代指“勇猛的得力助手”義,現在是“走狗”。(2)古代是貶義,現在是褒義的:如“鍛煉”,古代是玩弄法律誣陷別人的意思,現在指“練習、磨煉”,是褒義。
(3)有的中性詞,后來有了褒貶色彩:如“謗”,古代指“議論”,中性;現在指“誹謗”,貶義。4.從詞義輕重的情況:(1)有些詞,古義輕,今義重。
如“誅”,最初只有“責備”的意思,后來是“誅殺”的意思。(2)還有寫詞,古義重,今義輕。
如“感激”,古義是“憤激”的意思,現在一般是“感謝”義。5.古代漢語以單音詞為主;如“消息”,古代是“消長”的意思,再如“睡覺”,古代是“睡醒”的意思。
(四)詞的本義和引申義1.什么是詞的本義?答:所謂詞的本義,就是詞的本來意義,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義。2.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它的形體結構和意義有密切關系,因此,歷來文字學家都是從字形入手探求詞的本義,東漢人( )就是這樣做的,他的《 》就是一部講本義的書。
而他講本義的辦法是( )。3.如:“斤、戒、刃、適、臣”四字:掌握這四個字的本義和造字方法;另有“臣、望、臨、臥”四字,掌握這四個字的本義和造字方法。
4.所以,探求詞的本義時,不僅要分析字形,還必須要有語言材料來加以證實,這是檢驗本義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據。5.什么是引申義?答:所謂引申義,就是從本義引申出來的意義,它是造成一詞多義的根本原因。
6.從本義和引申義的關系看,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叫直接引申,一類叫間接引申;7. 直接引申是指從本義直接派生出來的意義:。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古代漢語下冊考試重點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