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最好的老師預習(要有字詞句段篇)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課文具體描寫了懷特森老師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學過程。第一天上課,懷特森老師給我們講授“貓猬獸”這種動物,我們根據課堂筆記做的隨堂測驗竟然都得了零分,原來懷特森老師講的關于貓猬獸的一切都是編造的,他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具有懷疑的能力。
這篇課文的結構清晰簡潔,詳細具體地描寫了一堂科學課的經過,概括簡略地描寫了此后的科學課成了一種“冒險”,最后描寫了“我”對懷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贊揚。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能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精神的另一個側面——獨立思考和科學的懷疑精神;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學習這篇課文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現一個道理的寫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他說,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 這是懷特森老師通過這一堂關于“貓猬獸”的課,想要告訴學生的一個道理。
一個人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輕信老師和專家的說法,要敢于懷疑。 ②從此,科學課對于我們來說就成了一種“冒險”。
這里的“冒險”是指科學課上富有挑戰性的緊張刺激的學習過程,學生要時刻動腦對事物進行獨立的思考、獨立的判斷,要有懷疑,也要有實證,學習成了一個真實的復雜的認識過程。 ③然而,正是在一個個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這一個個“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是懷特森老師創造和營造的,也就是在科學課上不斷質疑,不斷思考,不斷論證的過程。在這樣的學習中,我們不僅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那就是要善于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要有懷疑的精神。
④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書本、權威,代表的是已有的、被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知識。
句子中的兩個“不要迷信”強調的是一種懷疑的精神,強調要通過獨立的思考去獲取知識。 (2)對詞語的理解。
出人意料:超出人們的意料。 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
目瞪口呆:形容因吃驚或害怕而發愣的樣子。 破綻:比喻說話做事時露出的漏洞。
饒有趣味:饒:豐富,多;指很有趣味。 二、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編造、破綻、強調、教訓、駁倒、論證、權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等詞語。
2.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 3.進一步學習通過具體的事例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建議 1.這篇課文的語言淺顯流暢,富有情趣,初讀課文可以采用自由讀,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課文中的一些新詞的意思,可以結合課文研讀,聯系上下文理解。
2.根據課文的寫作特點,研讀課文按照兩種不同的思路展開。一種是抓住“人”展開。
核心問題是“為什么說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最好的老師?”可以分三個層次來理解,第一層次是了解懷特森老師的特點,“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可以在課文里找一找哪些描寫表現了這個特點;第二層次是了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學方法的真正用意,可以讓學生讀讀懷特森老師的話,找出關鍵的句子,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比如,“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立刻指出來”;第三個層次是讀懂“我”對懷特森老師的贊揚,體會獨立思考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的重要。
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課文中找一找描寫“我”和同學行為、心理變化的句子,體會“我”和同學對懷特森老師從不理解到接納到感激贊揚的變化過程。 另一種研讀的思路是抓住“事”展開。
也可以分三個層次推進。第一層次是“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讓學生自己去讀懂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件事,教學時要突出這件事的矛盾和令人費解之處,可以讓學生質疑:“懷特森老師為什么要向學生講授錯誤的信息呢?”;第二層次是“這件事說明了什么”,可以從懷特森老師的解釋中初步了解這件事的意義,還可以通過設身處地的體驗和想象,認識到獨立思考和懷疑精神的重要;第三層次是“這件事對‘我’和‘我’的同學有什么影響”,引導學生深入地閱讀課文,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比如,“促進了學習”“終身受用”“明白了一個個道理”。
3.要把課文放到本組教材的整體中去考慮,本組課文是圍繞“科學精神”編排的,因此研讀課文的方向不能僅僅停留在贊揚懷特森先生是一個好老師,而是要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是科學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4.課文蘊含的科學精神是比較抽象的,教學中要多運用感性。
二、怎樣進行小學語文字詞句篇的教學
小學語文字詞句教學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難點,也是重要一環之一,所以,要在小學就要打好基礎。
那么,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授以方法,巧于引導。在學生識字學詞用句上下功夫。
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粗淺認識。 一、自編歌訣激發興趣小學生的特點是對歌訣記誦感興趣,老師就采用歌訣記憶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尤其是要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去自編歌訣,學生記誦起來也更加容易理解和記憶。我教的是農村小學生,他們對農村的事物熟悉,我就把學習知識的歌訣與他們一起自編唱誦。
例如,一年級小學生記a o e等字母,書上的歌訣是:“嘴巴張大aaa,嘴巴圓圓ooo,嘴巴扁扁eee”,小學生對書上的歌訣不易懂,而且,小學生讀完之后只是記住了型,我就把這首歌訣改了一下,讓學生背誦:“a像小辮腦后拖,雞蛋圓圓ooo,小魚擺尾eee,農村生活真快活。”這樣一改,小學生就把a的形狀與梳著馬尾辮的小姑娘的形象聯系起來了,對照印證強化了記憶。
而歌訣中的雞蛋、小魚是孩子們常見的東西,他們把熟悉的事物與學習的內容結合起來,印象更加深刻。記憶的知識也更加容易和牢固。
此外,還有“i像立正站得好,u像跳繩搖啊搖,---------”所以,老師要結合實際打破書本上現成歌訣的束縛,大膽去自編歌訣。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老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去編歌訣記憶所學知識。二、授以方法給學生引路在學生學習字詞句的過程中,老師要結合學習內容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為學生學習引好路。
學生在采用老師教給的學習方法中受到啟發,會認真去思考、探究。這樣,老師就起到了引導思路的作用。
例如,學生記誦清代詩人高鼎的《村居》時,有的學生總是背誦不下來。還有的背誦時句子順序顛倒,還有更多的是背誦時總卡殼,結結巴巴背了上句接不上下句。
針對這種情況,我把詩句先寫到黑板上面:“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讓學生速讀,讀得十分流利后,再去背誦。然后,在學生背誦語句凌亂無序時,再讓學生把詩句的句首四個字寫在紙上:“草---拂----兒---忙----”作為提示,學生看著這四個句首字背誦《村居》全詩,很快學生也不結巴和卡殼了。
背得慢的學困生也有了很大進步。此外,讓學生學習整體認讀音節時也是如此,針對學生記不下來整體認讀音節的問題,老師可以讓學生把十六個整體認讀音節分成幾類,例如,(1)z c s zhi chi shi r與 i組成八個音節:zi ci si zhi chi shi ri ;(2)y 、w與組成兩個音節:yu wu ; (3)y 與e 、ue組成兩個音節:ye yue ;(4)y與in un uan ing 組成四個音節:yin yun yuan ying 。
這樣,讓學生分類記誦就很容易記住了。同時,讓學生用整體認讀音節去組詞,強化記憶。
例如,(1)侄子、尺子、日子、次子、獅子、柿子、石子、式子、虱子、院子、魚籽、葉子、椰子; (2)四十、詩詞、只是、知識、事物、云霧、實施、事實、時事、嗚咽;(3)雨夜、魚翅、爺爺、也是、一次、午夜、越野、五岳、支持、因此、音樂、隱約;(4)無疑、一只、一日、四頁、醫院、一元、愿意、音義、字韻、詩韻、雨云、映月 (5)月影、營運、詩詞、四肢、四支、飲食、吟詩、于是、浴室、魚食。學生對老師教給的方法感到比較實用,也對他們是個促進,因為學生對老師的點撥感到很認可,在有了進步時,老師及時鼓勵他們想辦法戰勝困難。
多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只有這樣,老師教給方法才能引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三、教師示范感染學生有時候,老師要給學生做個示范,因為老師的示范作用很大,感染學生,促使學生仿效老師去做。例如,老師想讓學生把一篇文章背誦得一字不差,老師事先要背的很流利,然后在學生練習背誦時,給學生展示一下“背”功,學生看到老師這么大年齡都被松下來了,我們年齡小,記憶力強,所以應該背誦得更加熟練和扎實才行。
老師的行動對學生是個示范,其感染作用不可小覷。此外,老師的示范作用不僅僅在學詞句上,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激勵作用。
讓學生寫日記,這是要有恒心和毅力的,所以,老師也要堅持寫日記。讓學生限時寫作文,老師也要給學生當面現場完成一篇范文,這對學生的感染力也是很大的。
四、分組競賽激勵學生在學習字詞句的過程中,分組競賽學習激勵的做法是不可或缺的。例如,讓學生記憶詞句時,看那組學生積累的詞句多,在用詞句灶具上看哪組學生積累本上的詞語造句精當。
在課堂上看那個小組的學生能夠認真思考和積極發言,研討交流氣氛活躍,學優生對學困生幫助得好,使學困生進步幅度大。這樣,通過分組競賽學習,激勵全班學生,老師和班長對全班進行日評比、周總結,大力表彰有進步的小組和個人。
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加以解決。使全班學生都有很大進步。
三、怎樣進行小學語文字詞句篇的教學
小學語文字詞句教學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難點,也是重要一環之一,所以,要在小學就要打好基礎。
那么,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授以方法,巧于引導。在學生識字學詞用句上下功夫。
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粗淺認識。 一、自編歌訣激發興趣小學生的特點是對歌訣記誦感興趣,老師就采用歌訣記憶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尤其是要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去自編歌訣,學生記誦起來也更加容易理解和記憶。我教的是農村小學生,他們對農村的事物熟悉,我就把學習知識的歌訣與他們一起自編唱誦。
例如,一年級小學生記a o e等字母,書上的歌訣是:“嘴巴張大aaa,嘴巴圓圓ooo,嘴巴扁扁eee”,小學生對書上的歌訣不易懂,而且,小學生讀完之后只是記住了型,我就把這首歌訣改了一下,讓學生背誦:“a像小辮腦后拖,雞蛋圓圓ooo,小魚擺尾eee,農村生活真快活。”這樣一改,小學生就把a的形狀與梳著馬尾辮的小姑娘的形象聯系起來了,對照印證強化了記憶。
而歌訣中的雞蛋、小魚是孩子們常見的東西,他們把熟悉的事物與學習的內容結合起來,印象更加深刻。記憶的知識也更加容易和牢固。
此外,還有“i像立正站得好,u像跳繩搖啊搖,---------”所以,老師要結合實際打破書本上現成歌訣的束縛,大膽去自編歌訣。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老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去編歌訣記憶所學知識。二、授以方法給學生引路在學生學習字詞句的過程中,老師要結合學習內容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為學生學習引好路。
學生在采用老師教給的學習方法中受到啟發,會認真去思考、探究。這樣,老師就起到了引導思路的作用。
例如,學生記誦清代詩人高鼎的《村居》時,有的學生總是背誦不下來。還有的背誦時句子順序顛倒,還有更多的是背誦時總卡殼,結結巴巴背了上句接不上下句。
針對這種情況,我把詩句先寫到黑板上面:“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讓學生速讀,讀得十分流利后,再去背誦。然后,在學生背誦語句凌亂無序時,再讓學生把詩句的句首四個字寫在紙上:“草---拂----兒---忙----”作為提示,學生看著這四個句首字背誦《村居》全詩,很快學生也不結巴和卡殼了。
背得慢的學困生也有了很大進步。此外,讓學生學習整體認讀音節時也是如此,針對學生記不下來整體認讀音節的問題,老師可以讓學生把十六個整體認讀音節分成幾類,例如,(1)z c s zhi chi shi r與 i組成八個音節:zi ci si zhi chi shi ri ;(2)y 、w與組成兩個音節:yu wu ; (3)y 與e 、ue組成兩個音節:ye yue ;(4)y與in un uan ing 組成四個音節:yin yun yuan ying 。
這樣,讓學生分類記誦就很容易記住了。同時,讓學生用整體認讀音節去組詞,強化記憶。
例如,(1)侄子、尺子、日子、次子、獅子、柿子、石子、式子、虱子、院子、魚籽、葉子、椰子; (2)四十、詩詞、只是、知識、事物、云霧、實施、事實、時事、嗚咽;(3)雨夜、魚翅、爺爺、也是、一次、午夜、越野、五岳、支持、因此、音樂、隱約;(4)無疑、一只、一日、四頁、醫院、一元、愿意、音義、字韻、詩韻、雨云、映月 (5)月影、營運、詩詞、四肢、四支、飲食、吟詩、于是、浴室、魚食。學生對老師教給的方法感到比較實用,也對他們是個促進,因為學生對老師的點撥感到很認可,在有了進步時,老師及時鼓勵他們想辦法戰勝困難。
多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只有這樣,老師教給方法才能引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三、教師示范感染學生有時候,老師要給學生做個示范,因為老師的示范作用很大,感染學生,促使學生仿效老師去做。例如,老師想讓學生把一篇文章背誦得一字不差,老師事先要背的很流利,然后在學生練習背誦時,給學生展示一下“背”功,學生看到老師這么大年齡都被松下來了,我們年齡小,記憶力強,所以應該背誦得更加熟練和扎實才行。
老師的行動對學生是個示范,其感染作用不可小覷。此外,老師的示范作用不僅僅在學詞句上,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激勵作用。
讓學生寫日記,這是要有恒心和毅力的,所以,老師也要堅持寫日記。讓學生限時寫作文,老師也要給學生當面現場完成一篇范文,這對學生的感染力也是很大的。
四、分組競賽激勵學生在學習字詞句的過程中,分組競賽學習激勵的做法是不可或缺的。例如,讓學生記憶詞句時,看那組學生積累的詞句多,在用詞句灶具上看哪組學生積累本上的詞語造句精當。
在課堂上看那個小組的學生能夠認真思考和積極發言,研討交流氣氛活躍,學優生對學困生幫助得好,使學困生進步幅度大。這樣,通過分組競賽學習,激勵全班學生,老師和班長對全班進行日評比、周總結,大力表彰有進步的小組和個人。
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加以解決。使全班學生都有很大進步。
四、怎樣進行字詞教學
一、利用部首的形義關系記憶漢字。
首先教給學生幾個常見部首所表示的意義。口部之類:口字旁、舌字旁、言字旁、欠字旁。
心部:心字底、豎心旁、變心底。目部:目字旁、見字旁。
肉部之類:月肉旁、月肉底、斜肉旁、自字頭、頁字旁。手部之類、足部之類等等。
然后讓學生在識字中運用,如:教學牢字時,學生說:我是這樣記‘牢’的:一個人像一頭牛一樣呆在房子里,這就是坐牢。 再如算:用眼和手打竹子做的算盤。
捉:跨足又伸手。 躍:用足跳躍,敵人逃之夭夭。
并:打開門并讓外面的人進屋。 二、利用形聲字的形聲關系識字。
有犬它是狼;有水它是浪;有女它是娘;有米它是糧。伸出手來支援;纏上絞絲太緩慢;冬來日出好溫暖。
日出天就晴;張目是眼睛;如果有了米,吃了有精神。 三、采用猜謎語的方法 初學字詞如果采用生硬的說教,孩子們會不容易接受。
比如:我在教六這個字時,我會說:一點一橫,兩眼一瞪。孩子們會說這是六,在教碧綠的碧時,我會說:王大媽,白皮膚,一坐坐在石頭上。
孩子們會說這是碧,還有在教照耀的照時,我會說:一個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殺了四口人,滴了四滴血。孩子們會說是照字。
我發現采用猜謎語的方法,孩子們的識字量增加了,同時也覺得枯燥無味的字詞教學更有趣了。 四、常用的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
對字的部件進行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目的是指導學生利用學過的舊字來學習新字,降低識字的難度。如公+木=松,用加一加的辦法使學生一下子記住了公、松兩個生字。
這是比較常用的方法,但是也需要老師去細心研讀教材才不會遺漏。 五、在日常教學中教,在日常生活中學 字詞教學應從低年級抓起。
小學低年級段的識字,一個是教師在課堂上交給學生識字方法,如,利用字形的特點識記字(象形字),用交換部首法識記字(形聲字),利用偏旁進行歸類識字,用熟字帶生字等,但低年級學生獨立識字能力差,離開了課堂,對于學過的一些字,就會出現認錯,甚至是寫錯,所以另一個方法是教孩子們在生活中識字,如自己各科書本封皮上的字,街道上的廣告牌,商店的招牌,玩具的說明書,服裝的商標,有了生動活潑的具體識字環境,孩子們對識記的字印象會更加深刻。在讀書,看報,看電視時也要教給孩子識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孩子們不但記住字形而且能基本理解字義。
六、重視字詞教學的多種形式。例如詞的教學,其重要的任務是通過詞去把握概念與事物的聯系,它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掌握詞語,其心理加工過程,更近于原型加工的方式。如家具,學生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床這個具體的實物,而不是家具的定義;鳥,學生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麻雀,而不是雞這個非典型的鳥。
兒童常常是通過成人指出的最好的例子,或從原型中學習真實世界的概念的,所以,從學生對詞的心理加工的真實過程來看,使用原型進行加工,似乎要先于或優于詞語之間抽象的比較分析。另外,也可以通過假設檢驗的方法,對詞給予充分的認識。
例如:椅子這個詞,列出哪些現象(如椅子是用來坐的,不同的椅子可能是不同身份的象征,不同的椅子適應于不同的工作,等等)能夠把這個詞所代表的概念與現實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椅子聯系起來;或者反過來,假設一些現象,讓學生去發現一個與這些現象相適合的概念,能夠滿足這個概念的詞都有哪些。以上是我在字詞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希望對大家。
五、如何進行字詞教學
一、利用偏旁進行識字
字的偏旁有時往往包含著字的意思,所以,我們可以借助部首來分辨形近字。如:《我是什么》一課中,“袍、雹”兩字的教學,先一步一步地指導學生讀準這兩個字,接著讓學生來說說兩個字分別是什么偏旁,再利用“衣字旁和雨字頭”來識記區分這兩個字,學生通過關注偏旁懂得了字的意思,所以以后再見面或者運用時,就不會再出現錯誤了,所以效果非常的好。
其次,我們可以根據偏旁進行歸類識字,比如“反犬旁”的一般是指動物、“衣字旁”的一般是跟衣服有關等。老師在教學時進行了有意的歸類,相信學生在課外閱讀或者自主閱讀時,就能根據偏旁來猜字的意思。這樣在激發學生識字興趣的同時,還教給了識字的方法。
學習方法的獲得對學生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二、常用的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
對字的部件進行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目的是指導學生利用學過的舊字來學習新字,降低識字的難度。如“公”+“木”=“松”,用加一加的辦法使學生一下子記住了“公、松”兩個生字。這是比較常用的方法,但是也需要老師去細心研讀教材才不會遺漏。
三、利用字形來進行識字教學。
如“鼠”字利用圖片結合象形文字的演變來指導學生記憶,并讓學生來找找老鼠的頭、尾巴、身子、爪子,使學生對鼠字印象深刻。“蒸”這個字的教學,把四點底形象地比作了熊熊大火,這一比喻不僅讓學生記住了這個字,同時,還從“熊熊大火”讓學生感受到了小魚的困境,可謂是一舉兩得。
四、不斷地“復現”——識字的有效手段
低段的新教材堅持“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因此低段的孩子要寫得字不多,任務不重,難的還是大量的識字。一、二年級的孩子自覺性比較差,所以自主識字的時間比較少,一切還是靠老師比較多,那該如何讓孩子記住這些字呢?就是利用一切機會讓生字不斷地與孩子們見面,出現地次數多了學生自然而然就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