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出相互對應的語句:云對雨、雪對風
相互對應的詞語舉例如下:
一東
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
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
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沿對革,異對同,白叟對黃童。江風對海霧,牧子對漁翁。顏巷陋,阮途窮,
冀北對遼東。池中濯足水,門外打頭風。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塵慮
縈心,懶撫七弦綠綺;霜華滿鬢,羞看百煉青銅。
貧對富,塞對通,野叟對溪童。鬢皤對眉綠,齒皓對唇紅。天浩浩,日融融,
佩劍對彎弓。半溪流水綠,千樹落花紅。野渡燕穿楊柳雨,芳池魚戲芰荷風。女子
眉纖,額下現一彎新月;男兒氣壯,胸中吐萬丈長虹。
二冬
春對夏,秋對冬,暮鼓對晨鐘。觀山對玩水,綠竹對蒼松。馮婦虎,葉公龍,
舞蝶對鳴蛩。街泥雙紫燕,課密幾黃蜂。春日園中鶯恰恰,秋天寒外雁雍雍。秦嶺
云橫,迢遞八千遠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明對暗,淡對濃,上智對中庸。鏡奩對衣笥,野杵對村舂。花灼爍,草蒙茸,
九夏對三冬。臺高名戲馬,齋小號蟠龍。手擘蟹螯從畢卓,身披鶴氅自王恭。五老
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筆;三姑石大,響傳風雨若金鏞。
仁對義,讓對恭,禹舜對羲農。雪花對云葉,芍藥對芙蓉。陳后主,漢中宗,
繡虎對雕龍。柳塘風淡淡,花圃月濃濃。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風那更夜聞蛩。戰士
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適志,須憑詩酒養疏慵。
三江
樓對閣,戶對窗,巨海對長江。蓉裳對蕙帳,玉斝對銀釭。青布幔,碧油幢,
寶劍對金缸。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世祖中興延馬武,桀王失道殺龍逄。秋雨
瀟瀟,漫爛黃花都滿徑;春風裊裊,扶疏綠竹正盈窗。
旌對旆,蓋對撞,故國對他邦。行山對萬水,九澤對三江。山岌岌,水淙淙,
鼓振對鐘撞。清風生酒舍,皓月照書窗。陣上倒戈辛紂戰,道旁系劍子嬰降。夏日
池塘,出沒浴波鷗對對;春風簾幕,往來營壘燕雙雙。
銖對钅兩,只對雙,華岳對湘江。朝車對禁鼓,宿火對塞缸。青瑣闥,碧紗
窗,漢社對周邦。笙簫鳴細細,鐘鼓響摐摐。主簿棲鸞名有覽,治中展驥姓惟龐。
蘇武牧羊,雪屢餐于北海;莊周活鮒,水必決于西江。
四支
茶對酒,賦對詩,燕子對鶯兒。栽花對種竹,落絮對游絲。四目頡,一只夔,
鴝鵒對鷺鷥。半池紅菡萏,一架白荼蘼。幾陣秋風能應候,一犁春雨甚知時。智伯
恩深,國士吞變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豎墮淚之碑。
行對止,速對遲,舞劍對圍棋。花箋對草字,竹簡對毛錐。汾水鼎,峴山碑,
虎豹對熊羆。花開紅錦繡,水漾碧琉璃。去婦因探鄰舍棗,出妻為種后園葵。笛韻
和諧,仙管恰從云里降;櫓聲咿軋,漁舟正向雪中移。
戈對甲,鼓對旗,紫燕對黃鸝。梅酸對李苦,青眼對白眉。三弄笛,地圍棋,
雨打對風吹。海棠春睡早,楊柳晝眠遲。張駿曾為槐樹賦,杜陵不作海堂詩。晉士
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識,堪為五總之龜。
五微
來對往,密對稀,燕舞對鶯飛。風清對月朗,露重對煙微。霜菊瘦,雨梅肥,
客路對漁磯。晚霞舒錦繡,朝露綴珠璣。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婦念寄邊衣。春水
才深,青草岸邊漁父去;夕陽半落,綠莎原上牧童歸。
寬對猛,是對非,服美對乘肥。珊瑚對玳瑁,錦繡對珠璣。桃灼灼,柳依依,
綠暗對紅稀。窗前鶯并語,簾外燕**。漢致太平三尺劍,周臻大定一戎衣。吟成賞月
之待,只悉月墮;斟滿送春之酒,惟憾春歸。
聲對色,飽對饑,虎節對龍旗。楊花對桂葉,白簡對朱衣。龍也吠,燕于飛,
蕩蕩對巍巍。春暄資日氣,秋冷借霜威。出使振威馮奉世,治民異等尹翁歸。燕我
弟兄,載詠棣棠韡韡;命伊將帥,為歌楊柳依依。
二、云對雨, 雪對風, 晚照對晴空, 來鴻對去燕, 宿鳥對鳴蟲
詩詞含義是,上一句詩句如果有“云”的話,下一句就使用“雨”與“云”對仗,以此類推,雪對風, 晚照對晴空, 來鴻對去燕, 宿鳥對鳴蟲。
出處:清.車萬育《聲律啟蒙》 詩詞和對聯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學形式,兩千多年來一直薪火相傳,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開始這種文學修養的訓練,對聲調、音律、格律等都有嚴格的要求。
《聲律啟蒙》正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
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瑯瑯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的訓練。 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
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這類讀物,在啟蒙讀物中獨具一格,經久不衰。
擴展資料: 《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和《聲律啟蒙·笠翁對韻》 詩詞和對聯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學形式,一些聲律方面的著作也應運而生。在眾多談論詩韻的啟蒙讀物中,清朝學者車萬育所著的《聲律啟蒙》和戲曲家李漁的《笠翁對韻》流傳最為廣泛。
這兩本著作按韻排列,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對仗工整,平仄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兒童熟讀這些句子,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掌握音韻格律,自然地領會平仄對仗,以后在學做對聯和詩詞時,便可以信手拈來。
《笠翁對韻》是從前人們學習寫作近體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作者李漁,號笠翁,因此叫《笠翁對韻》。
全書分為卷一和卷二。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
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瑯瑯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
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 2008年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聲律啟蒙·笠翁對韻》,作者是紀江紅,將《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這兩本著作合訂在一起,并且以注釋的形式對原文中的生僻字詞進行了解釋。
同時還根據原文中具有積極意義的典故編寫成生動有趣的故事,配以精美的插圖,讓孩子在讀故事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長知識,還能充分享受到閱讀的樂趣,并學習做人的道理。 《聲律啟蒙·笠翁對韻》是從中華民族浩如煙海的傳世典籍中提煉出的精華,是沉淀千年的智慧結晶。
千錘百煉的名言警句,瑯瑯上口的音韻之美,能讓兒童記憶深刻,受用終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聲律啟蒙(書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笠翁對韻(李漁著文集)。
三、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是哪一本書集
《聲律啟蒙》
原文節選: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聲律啟蒙》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瑯瑯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
這類讀物,在啟蒙讀物中獨具一格,經久不衰。明清以來,如《訓蒙駢句》、《笠翁對韻》等書,都是采用這種方式編寫,并得以廣泛流傳。
擴展資料
趙照《聲律啟蒙》:開啟民謠國學夢幻之旅
歌詞主歌部分雜糅了《聲律啟蒙》原文中的語句。副歌歌詞則完全出自趙照手筆。其中,“兩鬢霜”、“一客行”、“一袍風”、“佛陀對蒼生”,形簡意豐,百分百“趙氏”風格,最后一句“我對你,嘴對心,九夏對三冬”,同樣筆墨淡而情誼真,說不出的妥帖。
曲調方面,趙照采用的是五聲調式的旋律,并加入了古人吟詩作對的語氣腔調。通篇樂器除了吉他外,所用無一不是中國傳統樂器。用趙照的話來說——“每一件樂器都有其象征:古琴是老者,琵琶是女子,簫代表男人,略顯俏皮的木魚則是天真爛漫的孩童”。
聽覺享受之余,它還喚醒了人們對童年的回憶。原來,孩提時辛辛苦苦背誦過的詞句,竟然可以用如此輕松的方式呈現出來。緬懷無端喪生的腦細胞之余,不少人吟詩作對的熱情也被點燃,亦莊亦諧,倒也有趣。
在這個國學經典備受冷落的時代,這首受眾年齡層從8歲到80歲的中原民謠,讓人們切實地感受到文字的韻律美,更加熱愛中原本土文化。不少人開始期待《幼學瓊林》、《笠翁對韻》等經典讀物也能譜曲成歌,加以傳唱。若真如此,當是中國文字及國學之福。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聲律啟蒙
四、“云對雨,雪對風”的下一句是什么
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
原句出自《聲律啟蒙》中的一東,原文是: 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
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
夾岸曉煙楊柳綠,滿園春雨杏花紅。 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沿對革,異對同,白叟對黃童。江風對海霧,牧子對漁翁。
顏巷陋,阮途窮,冀北對遼東,池中濯足水,門外打頭風。 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
塵慮縈心懶撫七弦綠綺;霜華滿鬢羞看百煉青銅。 貧對富,塞對通,野叟對溪童。
鬢皤對眉綠,齒皓對唇紅。天浩浩,日融融,佩劍對彎弓。
半溪流水綠,千樹落花紅。野渡燕穿楊柳雨,芳池魚戲芰荷風。
女子眉纖額下現一彎新月;男兒氣壯胸中吐萬丈長虹。 《聲律啟蒙》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
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 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瑯瑯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的訓練。
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
這類讀物,在啟蒙讀物中獨具一格,經久不衰。明清以來,如《訓蒙駢句》、《笠翁對韻》等書,都是采用這種方式編寫,并得以廣泛流傳。
擴展資料 《聲律啟蒙》中的一先 晴對雨,地對天,天地對山川。山川對草木,赤壁對青田。
郟鄏鼎,武城弦,木筆對苔錢。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蓮。
何處春朝風景好,誰家秋夜月華圓。珠綴花梢,千點薔薇香露;練橫樹杪,幾絲楊柳殘煙。
前對后,后對先,眾丑對孤妍。鶯簧對蝶板,虎穴對龍淵。
擊石磬,觀韋編,鼠目對鳶肩。春園花柳地,秋沼芰荷天。
白羽頻揮閑客坐,烏紗半墜醉翁眠。野店幾家,羊角風搖沽酒旆;長川一帶,鴨頭波泛賣魚船。
離對坎,震對乾,一日對千年,堯天對舜日,蜀水對秦川。蘇武節,鄭虔氈,澗壑對林泉。
揮戈能退日,持管莫窺天。寒食芳辰花爛熳,中秋佳節月嬋娟。
夢里榮華,飄忽枕中之客;壺中日月,安閑市上之仙。 《聲律啟蒙》中的四豪 琴對瑟,劍對刀,地迥對天高。
峨冠對博帶,紫綬對緋袍。煎異茗,酌香醪,虎兕對猿猱。
武夫攻騎射,野婦務蠶繅。秋雨一川淇澳竹,春風兩岸武陵桃。
螺髻青濃,樓外晚山千仞;鴨頭綠膩,溪中春水半篙。 刑對賞,貶對褒,破斧對征袍。
梧桐對橘柚,枳棘對蓬蒿。雷煥劍,呂虔刀,橄欖對葡萄。
一椽書舍小,百尺酒樓高。李白能詩時秉筆,劉伶愛酒每哺糟。
禮別尊卑,拱北眾星常燦燦;勢分高下,朝東萬水自滔滔。 瓜對果,李對桃,犬子對羊羔。
春分對夏至,谷水對山濤。雙鳳翼,九牛毛,主逸對臣勞。
水流無限闊,山聳有余高。雨打村童新牧笠,塵生邊將舊征袍。
俊士居官,榮引鹓鴻之序;忠臣報國,誓殫犬馬之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聲律啟蒙。
五、關于景物的國學名言
1《醉翁亭記》中描寫春夏景色的語句是: 野芳發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陰 2 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借助想像描寫雨后景色的語句是: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3 《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語句是: 芳草鮮美 落英繽紛 4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描寫西湖六月優美景色的詩句是: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5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以景寫情的詩句是: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6 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中以春景來烘托友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的詩句是: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7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8 “雨”是古代詩人筆下常見的景物,如 渭城朝雨浥輕塵 夜闌臥聽風吹雨 多少樓臺煙雨中 9 古代詩歌中抒寫思念故鄉,眷戀親友的詩句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等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等. 10 含有寫“風”的宋朝的詩詞名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蘇軾)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 11《岳陽樓記》中總寫洞庭湖氣勢之大,景象變化之多的句子: “銜遠山,吞長江。
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描寫夏天的古詩和描寫夏天的名句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徂:開始。 《詩經·小雅·四月》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農歷四月。
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麗景燭春余,清陰澄夏首 春余:春末。
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麥隨風里熟,梅逐雨中黃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應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寫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涼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軒:窗。
唐·杜甫《夏夜嘆》 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時已至初夏。
唐·韋應物《游開元精舍》 殘云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嵐:霧氣。 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夏半陰氣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過半,農歷五月半后。
淅:風吹拂的樣子。 唐·韓愈《送劉師服》 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
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農歷四月。慈竹:竹名,亦稱子母竹。
如編:象編排起來一樣。蜃氣:古人以為蜃(大蛤)吹氣可成樓閣虛景,實際是光線穿過不同密度的空氣,經過折射,把遠景顯現在空中的一種幻影,也稱為海市蜃樓。
管弦:形容蛙的鳴叫象奏樂一樣。 唐·賈弇《孟夏》 巖溜噴空晴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 巖溜句:巖上的泉水瀑布,凌空進發,一片云煙,象是晴天掛起一幅雨簾。
林蘿句:林間藤蘿纏繞,濃蔭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涼意。 唐·方干《題報恩寺上方》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盛一院香 水晶簾:形容映入水中的樓臺倒影象水晶的簾子一樣晶瑩明澈。 唐·高駢《山亭夏日》 墻頭雨細垂纖草,水面風回聚落花 唐·張蠙《夏日題老將林亭》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麥氣:麥收時的氣息。
花時:花開之時。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
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 嘉樹:樹的美稱。
意謂雛鶯在和風中長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樹下形成了清涼的圓形樹陰。 宋·周邦彥《滿庭芳·夏景》 過雨荷花滿院香,沈李浮瓜冰雪涼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困人天氣日初長 宋·朱淑真《即景》:“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清風破暑連三日 元·王揮《過沙溝店》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宋·趙師秀《有約》:“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紅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陸游《初夏絕句》:“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描寫春天的古詩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 賀知章《詠柳》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宋 志南和尚《絕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國學童子功云對雨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