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羨林最美的散文有哪些
人生
再談人生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不完滿才是人生
世態炎涼
走運與倒霉
緣分與命運
做人與處世
容忍
成功
知足知不足
有為有不為
論朋友
談孝
老年談老
八十述懷
九十述懷
九三述懷
九十五歲初度
國學漫談
略說中國傳統文化及其特點
從宏觀上看中國文化
21世紀:東方文化的時代
西方不亮東方亮
我們要奉行“送去主義”
“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對我影響最大的幾本書
才、學、識
陳寅恪先生一家三代的愛國主義
朱光潛先生的為人與為學
為胡適說幾句話、
我記憶中的老舍先生
回憶梁實秋先生
掃傅斯年先生墓
悼念沈從文先生
我的家
一個預言的實現
再談愛國主義
溫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氣氛
我的美人觀
贊“代溝”
笑著走
我害怕“天才”
病中瑣談
枸杞樹
海棠花
神奇的絲瓜
懷念西府海棠
清塘荷韻
老貓
喜鵲窩
一條老狗
黃昏
晨趣
回憶
尋夢
春滿燕園
清華頌
月是故鄉明
人間自有真情在
賦得永久的悔
兩個小孩子
官莊記行
富春江上
觀秦兵馬俑
我愛北京
歌唱塔什干
尼泊爾隨筆
佛教圣地巡禮
大覺寺
二、有關于讀書名言有哪些
讀書名言
1、選擇作者如同選擇朋友。 -W.狄龍
2、任何時間皆可讀書,不需桌椅器具,不需約定時間地點。 -J.艾肯
3、先讀最好的書,否則你根本沒有機會去讀了。 -H.D梭羅
4、要多讀書,但不要讀太多的書。 -B.富蘭克林
5、書蟲將自己裹在言辭之網中,只能看見別人思想反應出來的事物的朦朧影象。 -W.哈茲里特
6、有些人為思想而讀書-罕見;有些人為寫作而讀書-常見;有些人為搜集談資而讀書,這些人占讀書人的大多數。 -C.C.科爾頓
7、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別林斯基
8、書是唯一不死的東西——丘特
9、書籍使人們成為宇宙的主人 ——巴甫連柯
10、書中橫臥著整個過去的靈魂——卡萊爾
11、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普希金
12、人離開了書,如同離開空氣一樣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13、書不僅是生活,而且是現在、過去和未來文化生活的源泉 ——庫法耶夫
14、書籍把我們引入最美好的社會,使我們認識各個時代的偉大智者——史美爾斯
15、]書籍便是這種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性的養料。而閱讀,則正是這種養料。——雨果
16、好書是偉大心靈的富貴血脈。——彌爾頓
17、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18、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同時也不可能有什么鑒別力。——赫爾岑
19、讀書時,我愿在每一個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條真理面前停留一樣。——愛默生
20、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培根
季羨林,當代著名語言學家.散文家.東方文化研究專家。他博古通今,被稱為“學界泰斗”。 散文 表的喜劇 Wala 憶章用 塔什干的一個男孩子 馬纓花 那提心吊膽的一年 上海菜市場 難忘的一家人 重返哥廷根 火車上觀日出 槐花 我的童年 霧 ——尼泊爾隨筆 1987年元旦試筆 贊“代溝” 我記憶中的老舍先生 為胡適說幾句話 夢縈未名湖 ——《精神的魅力》代序 夢縈水木清華 悼念沈從文先生 室伏佑厚先生一家 《吳宓先生回憶錄》序 憶念胡也頻先生 神奇的絲瓜 八十述懷 晚節善終 大節不虧 ——悼念馮芝生(友蘭)先生 留德十年(節選) 牛棚雜憶(節選十四·牛棚生活) 老貓 幽徑悲劇 忘 懷念喬木 悼組緗 《懷舊集》自序 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 回憶陳寅恪先生 清塘荷韻
三、季羨林說過“我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凡人,無論如何也做不到忘情的地
我就像魯迅筆下的那一位“過客”那樣,我的任務就是向前走,向前走。前方是什么地方呢?老翁看到的是墳墓,小女孩看到的是野百合花。我寫《八十述懷》時,看到的是野百合花多于墳墓,今天則倒一個個兒,墳墓多而野百合花少了。不管怎樣,反正我是非走上前去不行的,不管是墳墓還是野百合花,都不能阻擋我的步伐。
記得有兩句詩:“凡所難求皆絕好,及能如愿便平常。”我現在深深地認識到在樸素語言中蘊含的真理。我現在確實如愿了,但是心情平常到連平常的感覺都沒有了。現在是2000年1月1日,同1999年12月31日,除了多一天以外,絕沒有任何不同的地方。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到了晚上,仍然會在西方落下。
我常常說:人們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不是為了吃飯。這是我的最根本信條之一,我也身體力行。我現在仍然是黎明即起,兀兀窮年,不求有驚人之舉,但求無愧于心,無愧于吃下去的飯。
多少年來,我成了陶淵明的信徒。他的那一首詩:“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我感到,我現在大體上能夠做到了,對生死之事,我確實沒有多慮.。關鍵在一個“應”字,這個“應”字由誰來掌管,由誰來決定呢?我不能知道,反正不由我自己來決定。既然不由我自己來決定,那么由它去吧。
我認為,我是認識自己的,換句話說,是有點自知之明的。我經常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剖析自己,然而結果并不美妙,我剖析得有點過了頭,我的自知之明過了頭,有時候真感到自己一無是處。
我說過不少謊話,因為非此則不能生存。但是我還是敢于講真話的,我的真話總是大大超過謊話。因此我是一個好人。
我在任何文章中講的都是真話,我不講半句謊話。
現在,我的人生之旅快到終點了,我常常回憶80年來的歷程,感慨萬端。我曾問過自己一個問題,如果真有那么一個造物主,要加恩于我,讓我下一輩子還轉生為人,我是不是還走今生走的這一條路?經過了一些思慮,我的回答是:還要走這一條路。但是有一個附帶條件:讓我的臉皮厚一點,讓我的心黑一點,讓我考慮自己的利益多一點,讓我自知之明少一點。
我自認為是一個頗為敏感的人,我這一面心鏡,雖不敢說是纖毫必顯,然確實并不遲鈍。我相信,我的鏡子照出了20世紀長達九十年的真實情況,是完全可以依賴的。
個人走的路有時候并不由自己來決定,假如我當年留在家里,走的路是一條貧農的路。生活可能很苦,但風險決不會大。我今天的路怎么樣呢?我廣開了眼界,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人生,獲得了虛名。我曾走過陽關大道,也曾走過獨木小橋;坎坎坷坷,又頗順順當當,一直走到了耄耋之年。如果當年讓我自己選擇道路的話,我究竟要選哪一條呢?概難言矣!
現在,我的人生之旅快到終點了,我常常回憶80年來的歷程,感慨萬端。我曾問過自己一個問題,如果真有那么一個造物主,要加恩于我,讓我下一輩子還轉生為人,我是不是還走今生走的這一條路?經過了一些思慮,我的回答是:還要走這一條路。但是有一個附帶條件:讓我的臉皮厚一點,讓我的心黑一點,讓我考慮自己的利益多一點,讓我自知之明少一點。
古人云:太上忘情。我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凡人,無論如何也做不到忘情的地步,只有把自己釘在感情的十字架上了。
對我自己來說,文章能抒發我的感情,表露我的喜悅,緩解我的忿怒,激勵我的志向。這樣的好處已經算不少了。
中國的舊式文人有的有一種非常惡劣的習氣:文章是自己的好,這種習氣,我幸而沾染得不算太濃,我還有一點自知之明。
一個人一輩子做事、讀書,不管是干什么,其中都有“機遇”的成分。我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大概從1973年開始,在看門房、守電話之余,著手翻譯。我一定要譯文押韻。但有時候找一個適當的韻腳又異常困難,我就坐在門房里,看著外面來來往往的人,大半都不認識,只見眼前人影歷亂,我腦筋里卻想的是韻腳。下班時要走四十分鐘才能到家,路上我仍搜索枯腸,尋求韻腳,以此自樂,實不足為外人道也。
四、關于“月”的好段..至少80字
月是故鄉明
季羨林
①每個人都有個故鄉,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的故鄉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②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未免顯得有點孤單。因此,在中國古代詩文中,月亮總有什么東西當陪襯,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勝數。
③我的故鄉是在山東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時候,從來沒有見過山,也不知山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個圓而粗的柱子吧,頂天立地,好不威風。以后到了濟南,才見到山,恍然大悟:山原來是這個樣子呀!因此,我在故鄉望月,從來不同山聯系。像蘇東坡說的“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完全是我無法想像的。
④至于水,我的故鄉小村卻大大地有。幾個大葦坑占了小村面積一多半。在我這個小孩子眼中,雖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樣有氣派,但也頗有一點煙波浩渺之勢。到了夏天,黃昏以后,我在坑邊的場院里躺在地上,數天上的星星。有時候在古柳下面點起篝火,然后上樹一搖,成群的知了飛落下來,比白天用嚼爛的麥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樂此不疲,天天盼望黃昏早早來臨。到了更晚的時候,我走到坑邊,抬頭看到晴空一輪明月,清光四溢,與水里的那個月亮相映成趣。我當時雖然還不懂什么叫詩興,但也顧而樂之,心中油然有什么東西在萌動。有時候在坑邊玩很久,才回家睡覺。在夢中見到兩個月亮疊在一起,清光更加晶瑩澄澈。第二天一早起來,到坑邊葦子叢里去撿鴨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閃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個蛋。此時更是樂不可支了。
⑤我只在故鄉呆了六年,以后就離鄉背井,漂泊天涯。在濟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過四年,又回到濟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歐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現在已經四十多年了。在這期間,我曾到過世界上將近三十個國家,我看過許許多多的月亮。在風光旖旎①的瑞士萊茫湖上,在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該說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異常喜歡。但是,看到它們,我立刻就想到我故鄉那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對比之下,無論如何我也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萬萬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不管我離開我的故鄉多少萬里,我的心立刻就飛來了。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我現在已經年近耄耋②,住的朗潤園是燕園勝地。夸大一點說,此地有茂林修竹,綠水環流,還有幾座土山點綴其間,風光無疑是絕妙的。前幾年,我從廬山休養回來,一個同在廬山休養的老朋友來看我。他看到這樣的風光,慨然說:“你住在這樣的好地方,還到廬山干嘛呢!”可見朗潤園給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樹,有竹,有花,有鳥,每逢望③夜,一輪當空,月光閃耀于碧波之上,上下天空 ,一碧數頃,而且荷香遠溢,宿鳥幽鳴,真不能不說是賞月勝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誰來到這里,難道還能不顧而樂之嗎?
⑥然而,每值這樣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卻仍然是故鄉葦坑里的那個平凡的小月亮。見月思鄉,已經成為我經常的經歷。思鄉之病,說不上是苦是樂,其中有追憶,有悵惘,有留戀,有惋惜。流光如逝,時不再來。在微苦中實有甜美在。
⑦月是故鄉明,我什么時候能夠再看到我故鄉的月亮呀!我悵望南天,心飛向故里。
注釋:(1)〔旖旎(yǐnǐ)〕柔和美麗。
(2)〔耄耋(maodie)〕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歲的年紀;耋,指七八十歲的年紀。
(3)〔望〕陰歷每月十五日。
1.文中有許多描寫月景的語句,形象生動,意蘊深刻,情感豐富。請找出一句,仿照示例進行品析。
〔示例〕句子: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茫湖上,在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該說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異常喜歡。
品析:“風光旖旎”、“平沙無垠”、“碧波萬頃”、“巍峨雄奇”四個短語凝練形象,分別用以描寫湖光、大漠、大海、高山,十分貼切;四個短句構成排比,句式整齊協調,生動地寫出了四種典型背景中不同形態的月景之美,表現了美的多樣性,也表達了作者對月亮的喜歡。
解析與點撥:見月思鄉,是千百年來幾乎被人們寫濫了的題材。但是,讀完這篇短文,“故鄉葦坑里的那個平凡的小月亮”,卻久久縈繞心頭。讀這篇散文,我們在感受作者真情的同時,不能不為作者那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爐火純青的語言藝術所陶醉。
你任選吧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八十抒懷季羨林好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