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高人寫長短句詩
琉璃色的天空 沾染了幾抹淡淡的云煙 遠處的山川若隱若現 恰似你似笑非笑的臉 書桌上的殘箋 停留在無憂的童年 寄給你的從前 每一頁都寫滿了思念 青黑色的天空 印刻著憶憶的思緒 窗外的青柳輕搖著身軀 描畫著滿天飛絮 偶爾寂寞的開始下雨 依如孤單的我 在夢里自言自語 寒雨敲擊著窗子 我突然停止了呼吸 生怕它打破窗上的殘菊 不知要過多久 所有的傷痛才會全愈 水墨清寒里的一段記憶 是誰忘記了那一次說好的生死相依 我以為我可以永遠忘。
2. 哪些詩是近體詩
近體詩,又稱格律詩,是唐代形成的律詩和絕句的通稱。近體 詩的句數、字數和平仄、押韻等都有嚴格規定。近體詩是唐代以后 的主要詩體,在中國詩歌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近體詩包括絕句和律詩。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 言的簡稱七絕;律詩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 七律,超過八句的則稱為長律或排律。
近體詩,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數、句數、平仄、用韻和對仗(絕 句可不要求對仗)幾個方面,主要有以下三點:①每句必須平仄相 間,同聯的兩句必須平仄相對,聯與聯之間必須平仄相粘,即“句內 相間,聯內相對,聯間相粘”;②律詩除首尾二聯外,中間幾聯例用 對仗;③一般來說,詩韻必須押同部到底的平聲韻。
近體詩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歷史時期,涌現一大批 星光熠熠的著名詩人。
(1)初唐(高祖至玄宗開元初年,約一百年)。先有“初唐四杰”: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突破舊格局,繼有宋之問、沈佺期、杜審 言確立詩律。后有陳子昂高倡建安風骨,反對六朝華靡詩風,開創 唐詩新途。這一時期的代表詩人有:上官儀、沈佺期、宋之問、陳子 昂、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張九齡等。
(2)盛唐(玄宗開元初年至代宗大歷初,約五十年)。主要是以 李白所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成為盛唐詩歌的主流;另有邊塞詩派、田園詩派共同創造盛唐氣象。安史之亂中杜甫以豐富深切的生活 經驗、深沉博大的思想情懷及藝術才力,揭露反映社會現實,為唐 詩寫下偉大的新頁。這一時期的代表詩人有:王昌齡、王之渙、岑 參、高適、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等。
(3)中唐(代宗大歷初年至文宗太和九年,約七十年)。主要是 以白居易為代表的新樂府運動為主流。另有韓孟詩派,追求怪誕為 務;李賀偏向浪漫主義,好想象、多感傷;而劉長卿及韋應物等人則 因不滿現狀,紛紛入隱山林;又有“大歷十才子”、柳宗元、劉禹錫等 人各具特色,呈現異彩紛呈的局面。這一時期的代表詩人有:劉禹 錫、白居易、元稹、張籍、韓愈、孟郊、賈島、李賀、柳宗元、韋應物等。
(4)晚唐(文宗開成元年至昭宗天祐三年,約七十年)。主要是 以皮日休、杜荀鶴繼承新樂府運動,以現實主義為創作風格。另外 李商隱、杜牧等人以憂國憂民的情懷,寄托于綺麗的詩詞中,形成 唯美的色彩。這一時期的代表詩人有:李商隱、杜牧、皮日休、陸龜 蒙、溫庭筠、韓偓等。
(5)北宋(公元960年至1127年)。北宋初期主要是以楊億編 輯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西昆體,西昆體以華麗典雅的詩風而 風靡一時。與此同時,隨著柳永、晏殊、歐陽修等詞人先后登上詞 壇,詞的創作出現興盛的局面。到了北宋中期,歐陽修、梅堯臣、蘇 舜欽等人發起的詩**新運動,在唐人天地之外另開一體,從而開 創了宋詩的新局面,宋詩開始形成自身獨特的風格。其后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續出,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詩文運動的革新成果,使 宋詩風格更趨于成熟、完美。從此以后,唐音、宋調判然有別。
(6)南宋(公元1127年至1279年)。南宋初期主要是以“南宋 四大家”和江西詩派為主。“南宋四大家”即陸游、尤袤、范成大、楊 萬里,大都以愛國詩詞著稱。而江西詩派則強調“奪胎換骨”、“點鐵 成金”,或師承前人之辭,或師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詩風; 追求字字有出處。在創作實踐中,追求“以故為新”,重要作家的詩 作風格迥異,自成一體,影響遍及整個南宋詩壇。這一時期的代表 詩人有陳師道、潘大臨、謝逸、洪朋、祖可、晁沖之、江端本、楊符、謝 過、夏倪、林敏功、潘大觀、何覬、呂本中等。
(7)元代(公元1271年至1368年)。元代前期成就較高的詩人 有元好問等;元末成就較高者有王冕等。
(8)明代。(公元1368年至1644年)明代主要是以“前七子”、“后七子”為代表的復古派稱雄詩壇,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前七子是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后 七子是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同時 公安派也活躍詩壇,反對擬古,認為“任性而發”才為真詩、好詩,以 袁宏道兄弟三人為代表。
(9)清代(1644年至1911年)。清代早期主要是以吳偉業、錢謙 益、龔鼎孳、王士禛為主流尊宋,推舉蘇軾。晚清分兩派:一是取法 白居易,如黃遵憲、曾國藩等;二是學步宋詩,號稱“同光體”:如沈 子培,陳三立等。
3. 詞有哪些別稱
詞的諸多名稱,或因其音樂特征或因其獨特形式而獲得,諸如曲子詞、樂府、長短句、詩余等等。
詞的每一種“芳名”的討論,都是對詞的性質與特征的各個側面的體認過程。 曲子詞:曲子,是詞的最早名稱,與今時所說的“詞”、“歌詞”意義相同。
但在唐五代卻很少使用“詞”這一稱謂。例如在敦煌藏經洞里發現最早的民間詞集,其名稱是《云謠集雜曲子》(共30首),一些單篇則稱之為曲子《浣溪沙》、曲子《搗練字》、曲子《感皇恩》等。
“曲子”,即指倚譜所填之歌詞而言。王重民在《敦煌曲子詞集·敘錄》中說:“是今所謂詞,古原稱曲子。
按曲子原出樂府,郭茂倩曲子所由脫變之樂府為‘雜曲歌辭’,或‘近代曲辭’。……是五七言樂府原稱詞(即辭字),或稱曲,而長短句則稱曲子也。
特曲子既成為文士摛藻之一體,久而久之,遂稱自所造作為詞,目俗制為曲子,于是詞高而曲子卑矣。”唐五代之所以把這種配樂歌詞稱之為“曲子”,任半塘認為:“其含義的主導部分是音樂性、藝術性、民間性、歷史性,都較詞所有為強。”
(《關于唐曲子問題商榷》,《文學遺產》1980年第2期)直至宋代,人們還習慣于稱詞為“曲子”。如張舜民《畫墁錄》所載:柳永進見晏殊。
“晏公曰:‘賢俊作曲子么?’三變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宋神宗熙寧間楊繪編了一冊被視之為“最古之詞話”的書籍,書名是《時賢本事曲子集》。
南宋王灼論詞之起源時說:“蓋隋以來,今之所謂‘曲子’者漸興,至唐稍盛。”(《碧雞漫志》卷一)朱熹在《朱子語類》中也說過“長短句今曲子便是”之類的話。
可見“曲子”之稱,影響深遠。稱“曲子”為“詞”,是文人詞出現以后的事。
五代歐陽炯在《花間集敘》中最先提出“曲子詞”這一名稱:“因集近來詩客曲子詞五百首,分為十卷。”與歐陽炯同時的孫光憲在《北夢瑣言》中說:“晉相和凝,少年時好為曲子詞。”
至宋,“詞”才逐漸取“曲子”而代之。顧隨說:“詞之一名,至宋代而始確立。
其在有唐,只曰‘曲子’。……‘子’者,小義,如今言‘兒’。
故曰:曲子者,所以別于大曲也。奚以別乎?曰:大小之分而已。
又,‘曲’者,‘譜’義,指聲,‘詞’、‘辭’通,指文字。是故,曲子詞者,謂依某一樂章之譜所制之辭。”
(《釋曲子詞寄玉言》)在現存二百五十余種宋詞之別集中,以“詞”名集者約有一百六十五家(包括詞作甚少近人廣為搜集命名在內)。其著名者如潘閬《逍遙詞》、晏殊《珠玉詞》、張先《張子野詞》、晏幾道《小山詞》、毛滂《東堂詞》、陳與義《無住詞》、李清照《漱玉詞》、張元干《蘆川詞》、張孝祥《于湖詞》、陳亮《龍川詞》、史達祖《梅溪詞》、劉過《龍洲詞》、吳文英《夢窗詞》、朱淑真《斷腸詞》、盧祖皋《浦江詞》、戴復古《石屏詞》、張炎《山中白云詞》、劉辰翁《須溪詞》、汪元量《水云詞》、蔣捷《竹山詞》等等。
如果剔除“詞高曲子卑”的偏見與“詞領導曲子”的誤解,按約定俗成的慣例把“敦煌曲子”稱為“敦煌曲子詞”、“敦煌民間詞”、“敦煌詞”都是可以的。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把這部書稱之為《北宋詞史》。
樂府:原指漢武帝所設置的音樂機構,其所搜集創制合樂歌唱的詩稱之為“樂府歌辭”,或稱“曲辭”。后世則簡稱“樂府”。
因樂府機構的主要任務是創制樂譜、訓練樂工、采集歌辭、受命演出,所以自漢及唐,凡郊祀、燕射、鼓吹、清商、舞曲、琴曲等均在樂府機關管轄范圍之內。因之,漢魏六朝可以入樂的歌詩,包括后來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體裁而創作的新題樂府一般均稱之為“樂府”。
而詞被稱之為“樂府”則與上述情況有所不同,它主要是用“樂府”這一名稱表述其可以入樂歌唱這一特點,是填詞以配樂的抒情詩。所以不少詞人的別集用“樂府”來命名。
如蘇軾的《東坡樂府》、周紫芝的《竹坡居士樂府》、徐伸《青山樂府》、趙長卿《惜香樂府》、康與之《順庵樂府》、曹勛《松隱樂府》、姚寬《西溪居士樂府》、楊萬里《誠齋樂府》、趙以夫《虛齋樂府》等等。有的詞集為了強調并突出其音樂與作品的時代性,還另創“近體樂府”、“寓聲樂府”之稱。
如周必大《平園近體樂府》、賀鑄《東山寓聲樂府》等。 長短句:本指詩歌之雜言,與詞之長短句有別,但前人則有用以代指詞的創作。
汪森在《詞綜序》中說:“自有詩而長短句即寓焉,《南風》之操,《五子》之歌是已。周之《頌》三十一篇,長短句居十八;漢《郊祀歌》十九篇,長短句居其五;至《短簫鐃歌》十八篇,皆長短句,謂非詞之源乎?”汪森只從詞的字句長短錯落這一方面與古代詩歌相類比,并由此而探詞之本源,自然會流于形式表面而失其根本。
故王昶在《國朝詞綜序》中對此作了補充:“汪氏晉賢敘竹垞太史《詞綜》,謂長短句本于‘三百篇’并漢之樂府,其見卓矣,而猶未盡也。蓋詞實繼古詩而作,而詩本乎樂,樂本乎音,音有清濁、高下、輕重、抑揚之別,乃為五音十二律以著之,非句有長短,無以宣其氣而達其音。”
從音樂樂譜的旋律高下抑揚變化來看詞之句式長短,就科學得多了。因為它從是否合樂這一本質。
4. 古體詩有哪些詩
古體詩有五絕,七絕
五律,七律
古體詩
與近體詩絕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構成前,除楚辭外的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古體詩格律自在,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
四言詩,在近體詩中曾經不存在了,雖不加“古”字,但顯而易見,就知道是古體詩。《詩經》中搜集的上古詩歌以四言詩為主。兩漢、魏、晉仍有人寫四言詩,曹操的《觀滄海》、陶淵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詩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五古最早發生于漢代。《古詩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詩。漢代當前,寫五言古詩的人很多。南北朝時的詩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當前的古體詩中五言的也較多。而七古的發生能夠早于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見。到了唐代,七古少量地呈現,唐人又稱七古為長句。
雜言詩也是古體詩所獨有的。詩句長短不齊,有一字至十字以上,普通為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氣上歸入七古一類。《詩經》和漢樂府民歌中雜言詩較多。漢魏以來樂府詩配合音樂,有歌、行、曲、辭等。唐人樂府詩多不合樂。唐宋時代的雜言詩方式多種多樣:有七言中雜五言的,如張籍的《行路難》;有七言中雜三言的,如張耒的《牧牛兒》;有七言中雜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將進酒》;有七言中雜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詠男夷、六、八言為主雜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難》。
此外,古絕句在唐時也有作者;都屬古體詩范圍。古體詩在開展進程中與近體詩有交互關系,南北朝前期呈現了講求聲律、對偶,但尚未構成完好的格律,介乎古體、近體之間的新體詩。唐代一局部古詩有律化傾向,乃至古體作品中常融入近體句式。但也有些古詩作者無意識與近體相區別,多用拗句,間或散文明來避律。
古體詩是與“近體”絕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構成以前,除楚辭體外的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這是按照古詩的作法寫的,方式比擬自在,不受格律的約束。不拘對仗、平仄。押韻寬,除七言的柏梁體句句押韻外,普通都是隔句押韻,韻腳可平可仄,亦可換韻。篇幅長短不限。句子可以劃一劃一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也可雜用長短句,隨意變化,為雜言體。
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雜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普通為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氣上歸入七古一類。漢魏以來樂府詩原是配合音樂的,有歌、行、曲、辭等。唐人摹仿前代樂府而作,有沿用樂府古題的如李白《蜀路途難》,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題的如杜甫“三吏”、“三別”、白居易《新樂府》,都已不合樂,實屬古體詩范圍。另外,唐以前即詠男夷句為單位的絕句,或稱“古絕句”,唐時也有作者,與考究平仄的近體絕句不同,也屬古體詩一種。
古體詩在開展進程中與近體詩有交互關系。南北朝前期有一局部詩作開端講求聲律、對偶,但尚未構成完好的格律,是古體到近體間的過渡方式,或稱“新體詩”。
唐代一局部古詩有律化傾向,如王勃《滕王閣》為古體詩,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聲律上近似分押仄、平兩韻的兩首七言絕句。唐代律詩格律定型之后,詩人們的古體作品中更常溶入近體句式。如王維、李頎、王昌齡、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頗有律句、律聯。歌行體如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詩作者則無意識與近體相區別,多用拗句,間或散文明,李白、杜甫、韓愈等均有所發明。后來明、清學者盲目留意到古詩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景象。清代王士□更以為古詩有平仄,于是趙執信、翁方綱等人專門研討古詩腔調。他們的研討,關于詩歌創作時盲目區別古體、近體聲律不無奉獻,但由于無視古詩實以自然音節為主,無奉獻,但由于無視古詩實以自然音節為主,因而頗有牽強,以致被譏為“不見以為秘訣,見之則無用
5. 詞是詩歌的一種,根據字數多少分為小令,中調,稱為長短句
詞的句式參差不齊,基本上是長短句,長短句也是詞的別稱。在宋代以后,可以說長短句是詞的別名,但是在北宋時期,長短句卻是詞的本名;在唐代,長短句還是一個詩體名詞。
詞大致分為三類:
(1)小令(58字以內)
(2)中調(59字~90字)
(3)長調(91字以上)
備注:這種方法是明朝人強加上去的,并不科學。
擴展資料
詞是一種詩的別體,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進入到詞的全盛時期。詞于宋代達到頂峰后,在元明時代衰落了三百多年后,在清代重新進入發展狀態。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者“曲子詞”,別稱有:近體樂府、長短句、曲子、曲詞、樂章、詩余等,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
詞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觀,李清照,納蘭性德,姜夔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岳飛,陸游等。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詞
6. 寫一首詩【長短句或兒童歌謠】
月亮河邊的孩子(題目)
一輪明月在天上游蕩,
青石板的路上,
灑滿銀色的月光,
好像是一條,
一條月亮河,
在我們身旁悄悄地流淌。
我們是一群
月亮河邊的孩子,
望著月亮在幻想。
明月穿過云層在游蕩,
心兒像小船,
穿過云的波浪。
小船兒載著,載著我們的童年,
在月亮河里飄向那遠方。
我們是一群
月亮河邊的孩子,
在月亮河畔成長。
可愛的小海豹(題目)
小海豹呀小海豹
圓圓的身體白又白
大大的眼睛好可愛
好可愛
真的真的好可愛
可愛的小雞(題目)
小雞餓了找食物
啄起小蟲吞下肚
開開心心去散步
小雞餓了找食物
啄起小蟲吞下肚
開開心心去散步
快樂的六一(題目)
快樂的“六一”,快樂的“六一”
我們歡迎你,我們歡迎你。
你給我們帶來了鮮花,
你給我們帶來了友誼,
你把全世界的小朋友連在一起,連在一起
啦。..啦。
長頸鹿的脖子(題目)
長頸鹿呀長頸鹿
長長的脖子 愛跑步
長頸鹿呀長頸鹿
長長的脖子真是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