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學生自主學習的詞語
形容學生自主學習的成語映雪囊(náng)螢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
他家里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著白雪的光亮讀書。
(孫康映雪苦讀)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yin),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里,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
(車胤囊螢夜讀) 負薪(xīn)掛角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里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
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背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朱買臣負薪讀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
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李密牛角掛書)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
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
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孫敬懸梁苦讀) 鑿壁借光 匡衡年輕時十分好學。他家里很窮,買不起蠟燭,匡衡晚上想讀書的時候,常因沒有亮光而發愁。
后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在墻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透過來。
就這樣,他經常學到深夜,后來成了西漢著名的學者,曾做過漢元帝的丞相。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于一舉成員。
這就說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匡衡鑿壁偷光)。
2.關于自主學習的好段
自學就是學習者的獨立學習,是學習者通過獨立學習獲得知識、技能的方法。學校學生的自學,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獨立學習獲取知識、技能,發展能力的方法,是學校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其基本的方法是閱讀、練習與復習。
(一)閱讀方法
大學生的閱讀,按其性質和內容可分為專業性閱讀與非專業性閱讀兩大類。
閱讀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可以概括為讀、查、問、記、思五個方面。
(二)練習方法
練習是在教師指導下,依靠學生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的教學方法。根據技能的類型,可分為心智技能練習和動作技能練習。
(三)復習方法
復習是通過重溫已學知識,使之鞏固、保持的學習方法。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和保持,是積累知識;運用知識以及學習新知識的必要條件,因此復習方法的運用,在知識學習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3.形容學生自主學習的詞語
孜孜不倦,
嘗膽臥薪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人要有成就,必須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穿壁引光 穿:鑿通;引:引進。鑿通墻壁,引進燭光。形容家貧讀書刻苦。
刺股讀書 比喻刻苦攻讀。
刺股懸梁 形容刻苦學習。
冬寒抱冰,夏熱握火 形容刻苦自勉。
頓學累功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取得成就。
分甘絕少 絕:拒絕,引伸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東西讓給人家,不多的東西與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優厚。
攻苦食淡 攻:做;若:艱苦;淡:清淡。做艱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勵。
4.關于“自學、自主、自強、自立"的作文或詩歌
學會自強自立
小蝸牛問媽媽:“為什么我們從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說:“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殼的保護!”
小蝸牛問:“毛蟲姐姐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么她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說:“因為毛蟲姐姐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啊!”
小蝸牛又問:“可是蚯蚓弟弟也沒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他為什么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回答:“因為蚯蚓弟弟會鉆土, 大地會保護他啊。”
小蝸牛哭了起來:“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
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殼啊!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這是我的爸爸常向我講的一個故事,所以我是一個樂觀開朗的男孩。
我的父親是一名二等乙級傷殘軍人,常年患病在家,不能工作。母親單位的效益很差,工資收入很少。我不能像其他的獨生子女一樣,要什么有什么。雖然家中經濟條件不富裕,但是我從來不抱怨,也沒有讓我喪失對生活的熱愛。
凡事我不會過分地依賴父母,因為我知道父母也不容易,而且總有一天你要學會長大,父母總有一天會離你而去,自強自立是一個人生存的根本!平時在家里,我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做做衛生、飯后幫媽媽洗洗碗、整理自己的房間等,當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我也會盡自己的力量解決而不麻煩父母。比如我的涂改帶壞了、自行車前剎壞了,我都會自己動手修理,我不想遇到一點點的小事就去驚動父母。
同時,生活更讓我學會了關愛自己的父母。母親在外面干活累了,回家后我就及時地為母親倒杯熱茶、說聲辛苦了……父親每天需要吃藥,我就掌握了父親每天用藥的時間,及時地督促父親用藥,還經常地為父親按摩、捶背,解除他疾病的痛苦,讓父母覺得兒子長大懂事了,而不是成天為我擔心。
雖然我的學習成績并不是班級中數一數二的,但我一直用功學習,我希望能讓父母在看到我的成績時露出笑容。每一次我都完整地記下老師布置的作業,認真地完成。在學習上我也樂于幫助同學,同學有難題我會幫助他們詳細地講解,所以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贊揚。 我希望做任何事情我都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來解決,或許我與自強自立還是有一定的距離,但是我會一直朝這個方向努力發展的。因為我認為堅持不懈也是自強自立的標志。
我看過《八歲女孩撐起一個家》這篇報導,以及貧困山區的很多和我同齡小朋友們的自強自立的故事,和他們相比,還是微不足道的,但我堅信只要我自強 自立,就會過得很快樂!
自強自立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這是陶行知先生的話。
現在,絕大多數家長十分溺愛孩子。愛子之心我們能理解。但是,過度的溺愛就會使孩子的交往、交談、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如果有一天,家長都不在,就他自己一個人,他將怎么辦?打電話讓你從十萬八千里趕過來?如果孩子順順利利的,在一件事上遇到坎坷,那不一下子就跌倒了,或者很難再爬起來了。
有時,我們好心好意地來幫大人們打掃、做家務,可是,父母總是以相同的話回答他:“我知道你是個乖孩子,不過做家務這事向來都是由大人來做的,小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好好學習,這些事你不用管!”于是他漸漸的知道了,家務不是他干的,也就對家務失去了熱心。越來越依靠父母,自己能做的事情也要父母的幫助之下才能完成。
遇到困難的時候,也許我們想自己爬起來,也許我們爬不起來,家長們都會第一時間跑過來,幫助我們站起,重新扶起我們。也許自己想爬起來的孩子很不高興,說自己可以爬起來,可是,家長卻總是這句話:“你那么小怎么行呢?我不放心!”。也許爬不起來的孩子知道了,我不起來也沒有關系,總是有人來幫助我的。之后會越來越依靠家長、缺乏獨立性。最終,他又怎能夠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呢?
希望我們廣大的家長,培養自己的孩子從小獨立自主,自己事情自己做。對自己的孩子有一些信心,不要總是害怕、擔心自己的孩子不行。行不行業不要妄下結論,給他一次機會。不給他機會什么事情都不可能實現!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夠不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