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介紹鄭州二七紀念塔的作文
二七紀念塔
“二七”紀念塔坐落在鄭州市中心,它是為紀念1923年"二七"大罷工的英雄們而建造的,塔建成于1971年9月29日。
鄭州二七紀念塔為雙身并聯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層,其中塔基座為3層塔身為11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每層頂角為仿古挑角飛檐,綠色琉璃瓦覆頂。塔頂建有鐘樓,六面直徑2.7米的大鐘,整點報時演奏《東方紅》樂曲。鐘樓上高矗一枚紅五星。塔平面為東西相連的兩個五邊形,從東西方向看為單塔,從南北方向看則為雙塔。
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各站工人在鄭州普樂園(今二七紀念堂),成立京漢鐵路總工會。由于遭到封建軍閥的阻撓和破壞,大會決定在2月4日舉行全線總罷工。2月7日軍閥吳佩孚、肖耀南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下,對鄭州、江岸、長辛店的罷工工人進行了殘酷鎮壓。全線工人同仇敵愾,不怕犧牲,同反動派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斗爭。在這場斗爭中,**員、工人領袖林祥謙、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殺,300多人負傷,激起了全國工人大罷工的革命怒潮。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罷工
1925年2月7日,京漢鐵路工人在鄭州召開全路工人代表大會,莊嚴宣布:恢復京漢鐵路總工會。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于1926年10月15日,又殺害了鄭州分會負責人汪勝發、司文德,并把二位烈士的頭顱懸掛在“長春橋”(今二七紀念塔地址)的電線桿上。但是,英雄的鐵路工人并沒有被嚇倒,他們繼續戰斗著。“二七”大罷工的偉大斗爭,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為了紀念這次偉大的罷工運動和“二七”烈士,繼承和發揚“二七”光榮革命斗爭傳統,1951年,在原“長春橋”舊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廣場,當時場內建一座15米高的木制紀念塔。1971年改修成現在的塔式。
二七紀念塔現名為二七紀念館。館內共有10個塔層層廳和1個地下層廳,塔內陳列有“二七”大罷工的各種歷史文物、圖片、文字資料。
2.鄭州二七廣場作文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每次背誦到來這首古詩時,我都會想到我的故鄉——鄭州。那里雖不是世界名城,但是卻有綠意盎然的綠博園,生機勃勃的海洋館,還有滿園生機的動物園,而我最喜歡的是矗立在二七廣場并具有紀念意義的二七紀念塔。
二七紀念塔是為了紀念1923年2月7日的“京漢鐵路大罷工”時犧牲的烈士,在1971年修建的一座仿古建筑。
遠遠望去,二七塔像一對孿生兄弟,手拉著手,張開雙臂在歡迎游客的到來。
從側面看,兩座塔合二為一,就像一位巨人保護著二七廣場的和平與安寧,特別的壯觀。
走近看二七紀念塔,它下面的塔座潔白如玉,像威武的軍人腳穿的戰靴。紅色油漆的大門上寫著“鄭州二七紀念塔”七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塔身共有11層,潔凈明亮的窗戶,每層頂角為仿古挑角飛檐,綠色琉璃瓦覆頂。塔身的上面就是塔頂了,兩座小亭子似的,塔頂一左一右。每個上面都有一個大大的鐘表,鐘表不僅僅能看時間,還會在整點的時候,自動“唱”出美妙動聽的《東方紅》樂曲。塔尖是一根避雷針,就像一把鋒利無比的寶劍。上面還有一顆鮮艷的紅色五星,那是中華民族的象征。
二七紀念塔在白天莊嚴無比,在夜晚的時候就不再是一位莊嚴的“戰士”了。夜晚的它就是一個光彩照人、燈光耀眼的歡樂形象。塔身上閃耀著金光閃閃的燈光,就像一位小姑娘穿上了一身五彩繽紛的長裙,非常美麗。熱鬧的二七廣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游客來觀賞它的美麗。
聽了我的介紹,你有沒有對二七廣場的紀念塔感興趣呢?心動不如行動,快來鄭州一睹它的風采吧!
3.鄭州二七塔的介紹
鄭州二七紀念塔,簡稱二七塔,位于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廣場,是為紀念二七工人大罷工(1923年2月7日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而建。1951年,在原“長春橋”舊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廣場,當時場內建一座15米高的木制紀念塔。1971年改修成現在的塔式。“二七塔”現在是鄭州市的標志性建筑——鄭州徽章。
4.鄭州二七塔觀后感
“ 沒到 ? 二七塔 ? ,就等于沒到過鄭州。”
,這句話在中 國河南省省會鄭州 市幾乎家喻戶 曉,它同時也使 “ 二七塔 ” 無可厚非地成為 鄭州市的標志性建 筑。鄭州二七紀念塔位于鄭州市二七廣場,是為紀念二七工人大罷工而建。
1923 年2 月1 日,京漢鐵路各站工人在鄭州普樂園(今二七紀念堂),成立京 漢鐵路總工會。由于遭到封建軍閥的阻撓和破壞,大會決定在2 月4 日,舉行 全線總罷工。
2 月7 日,軍閥吳佩孚、肖耀南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下,對鄭州、江 岸、長辛店的罷工工人進行了殘酷鎮壓。全線工人同仇敵愾,不怕犧牲,同反動 派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斗爭。
在這場斗爭中,**員、工人領袖林祥謙、施洋以 及高斌等40 多人被殺,300 多人負傷,激起了全國工人大罷工的革命怒潮。這 就是有名的 “ 二七 ” 大罷工。
1925 年2 月7 日,京漢鐵路工人在鄭州召開全路工 人代表大會,莊嚴宣布:恢復京漢鐵路總工會。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于1926 年10 月15 日,又殺害了鄭州分會負責人汪勝發、司文德,并把二位烈士的頭顱懸 掛在 “ 長春橋 ” (今二七紀念塔地址)的電線桿上。
但是,英雄的鐵路工人并沒有 被嚇倒,他們繼續戰斗著。為了紀念這次偉大的罷工運動和 “ 二七 ” 烈士,1951 年,人們在原 “ 長春橋 ” 舊址附近修建了 “ 二七 ” 廣場,場內建一座15 米高的木制紀念塔。
1971 年夏天 ,一場風雨過后,屹立 了20 年的木塔砰然倒地。為了 繼承和發揚 “ 二七 ” 光榮革 命斗爭傳統,時任鄭州市政 府主要負責人王輝和建筑師胡詩 訕等人經過多次 協商后確定了 重建“二七塔”的方案。
今天鄭州二七 紀念塔為雙身并聯式塔身,塔全 高63 米,共14 層,其中 塔基座 為3 層 塔身為11 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每層頂角為仿古挑角飛檐,綠色琉璃瓦覆 頂。
塔頂建有鐘樓 ,六面直徑2.7 米的 大鐘,整點報時演奏 《東 方 紅》樂 曲。鐘 樓上高 矗一枚紅 五星。
塔平面 為東西 相連的 兩個五 邊形,從 東西方 向看為 單塔,從南北方 向看則 為雙塔 。二七 紀念塔 現名為 二七紀 念館。
館內共 有10 個塔層層廳 和1 個地下層廳,塔內陳列有 “ 二七 ” 大罷工 的各種歷史文 物、圖片、文字資料。這 次罷工 充分顯 示了中 國工人 階級最 勇猛的 奮斗精 神和最 偉大的 犧牲 精 神。
它 以工人 的頭顱 和鮮血,進一步 喚醒了 中國人 民,使 人民更 加認識 到 帝國主 義勢力 和封建 軍閥是中 國各族 人民不 共戴天 的敵人 ,必須 與之斗 爭 到底。這次罷 工擴大 了中國共 產黨在 全國人 民中的 影響。
罷工血 的事實 也告訴我們,要推翻反動的 軍閥統治,單靠工人階級的孤軍奮戰是不行的 ,必 須發動 廣大的 農民階 級,聯合 一切可 以聯合 的力量 。這就 為中國 ** 提 出了一 個重要 問題:如何聯合 孫中山 領導的 國民黨 以反對 軍閥;如何開 展 農民運 動,結 成工農 聯盟。
在 罷工斗 爭中面 對荷槍 實彈的 軍閥,赤手空 拳 的工人 只能遭 到殘酷 的屠殺,這就為 我黨提 出了武 裝斗爭 問題。罷工雖 然 失敗了 ,但共 產黨人 并沒有消 沉,而 是在積 蓄更多 的力量 ,準備 進行更 大的斗爭 。
“ 二七 ” 大罷工 的偉大斗爭,沉 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 、封建主義和 官 僚資本 主義,顯示了 中國工人 階級大 無畏的 革命精 神,在 中國工 人運動 史上,寫下了 光輝的一頁。這次的參觀 ,讓我重新認識了革命先烈們勇 于奮斗與不怕犧牲的精神 ,也 使我懂 得了今 天的安 定生活來 之不易 ,讓我 更懂得 珍惜今 日的一 切;他 們的精神也深 深的震撼我,那將是一筆激勵著 我在今后繼續前行的財富。
5.那位可以介紹一下鄭洲的二七塔
二七紀念塔,位于鄭州市二七廣場,是為紀念二七工人大罷工而建。
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各站工人在鄭州普樂園(今二七紀念堂),成立京漢鐵路總工會。由于遭到封建軍閥的阻撓和破壞,大會決定在2月4日舉行全線總罷工。
2月7日軍閥吳佩孚、肖耀南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下,對鄭州、江岸、長辛店的罷工工人進行了殘酷鎮壓。全線工人同仇敵愾,不怕犧牲,同反動派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斗爭。
在這場斗爭中,**員、工人領袖林祥謙、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殺,300多人負傷,激起了全國工人大罷工的革命怒潮。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罷工。
1925年2月7日,京漢鐵路工人在鄭州召開全路工人代表大會,莊嚴宣布:恢復京漢鐵路總工會。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于1926年10月15日,又殺害了鄭州分會負責人汪勝發、司文德,并把二位烈士的頭顱懸掛在“長春橋”(今二七紀念塔地址)的電線桿上。
但是,英雄的鐵路工人并沒有被嚇倒,他們繼續戰斗著。“二七”大罷工的偉大斗爭,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為了紀念這次偉大的罷工運動和“二七”烈士,繼承和發揚“二七”光榮革命斗爭傳統,1951年,在原“長春橋”舊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廣場,當時場內建一座15米高的木制紀念塔。1971年改修成現在的塔式。
二七紀念塔,為雙身并聯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層(包括底座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塔式新穎、獨特,雄偉壯觀,具有中國民族建筑的特點。
鐘樓上高矗一枚紅五星。塔內陳列有“二七”大罷工的各種歷史文物、圖片、文字資料。
塔底層有地道穿廣場與道口相通;登塔遠眺,全市風景盡收眼底。“二七紀念塔”是鄭州市的重要標志,也是國內外游客必游之地。
6.鄭州二七塔的故事
8月12日,鄭州悶熱,高溫37℃。
下午3點,二七廣場人流不息。二七塔前,一位身穿綠上衣的老人引起記者的注意。
他神情肅穆,立正、敬禮,然后以塔身為背景讓人幫他拍照。老人說他叫秦志國,72歲,來自山東沂蒙山區農村。
1986年10月,秦老先生曾來過鄭州,頭件事就是參觀二七塔。“我這是第二次來拜訪二七塔,她在我心里神圣得很。”
老先生說,聽說現在二七塔正進行內部改造,無法登臨,他有點遺憾。每天,馬裕民都會看到像秦老先生一樣面對二七塔表達崇敬之情的人。
“有些老太太甚至把塔當成了靈性神物,跪地磕頭,許愿禱告。”馬裕民是二七塔管理處退休職工,他說這種情景讓他們既無奈又感動。
人們對二七塔的情感皈依,體現在心動化為行動上。“上中學時,我就知道鄭州有個二七塔,但是,來看二七塔的心愿卻讓姐姐搶了先,這事叫我很長時間都耿耿于懷。”
鄭州市民朱先生回憶,他老家在平頂山一個貧窮的山村,上世紀80年代初,姐姐輟學,打算去鄭州學習裁剪。為給姐姐交學費,父親賣掉了家里唯一一頭豬,換得200塊錢。
臨行前,父親囑咐女兒:“學不成技術就回來,但要替我看看二七塔。”姐姐在鄭州待了幾天,覺得不適應,于是挑了個晴朗日子跑到二七廣場,在二七塔前拍了一張照片帶回家。
照片上的姐姐滿面笑容,身后的二七塔巍峨高聳。父親認真地把照片放進相框里,叮囑家人“誰都不能動”。
“當時我又嫉妒又羨慕,鬧著要去鄭州看二七塔。父親不準,我哭了一整天。”
朱先生說,姐姐的照片讓他大受刺激,他把課本里介紹二七塔的文章背得滾瓜爛熟,發誓長大后一定要到鄭州登上二七塔。幾年后,姐姐出嫁,那張二七塔的照片當做嫁妝帶走了。
坐落在鄭州市二七廣場上的二七塔,就這樣接受著人們的膜拜和欣賞,如同一塊磁石吸引著擁向鄭州的各路客商、游客和普通民眾。“據粗略統計,每年登二七塔的人有200多萬。”
當過二七塔檢票員的馬裕民自豪地說。 二七塔曾讓央視主持人撒貝寧經歷了一次難忘而有趣的采訪。
2006年8月,中央電視臺制作《平安鄭州》節目,錄制現場邀請了鄭州市委書記王文超和市民代表。為測評市民與市委書記之間的默契程度,撒貝寧在任何人都不知情的情況下設計了三個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請大家任意寫下一個人名或地名,但要讓所有人一看就知道是鄭州。
結果揭曉后,市委書記和市民代表的答案完全一致,都是“二七紀念塔”。事后,撒貝寧說“我服了”。
撒貝寧或許不知道,在河南老百姓心里,二七塔早已融入了他們的日常生活,這個塔的地位和作用幾乎等同于他們天天離不了的油鹽醬醋。市委書記和市民答案的高度一致,可以理解為官方和民間對一座建筑的認可,高度趨同。
作為一個特殊印記,二七塔在鄭州城市發展和民眾心目中所產生的奇妙化學反應和情感糾纏,讓人感嘆——從上世紀70年代起,二七塔就走在了傳播鄭州文化的最前沿,如中國人民郵政發行超過600萬枚的“二七塔”郵票;2002~2003年,鄭州印制的二七塔郵資封使用量高達1200萬枚;眾多商家以二七塔為品牌注冊商標,“雙塔牌”奶粉哺育了鄭州一代人,“雙塔牌”油漆曾“刷”進千家萬戶,還有“雙塔牌”肥皂、白酒、啤酒,以二七塔為主打圖案的“綠城牌”香煙等,一度讓鄭州人過著“雙塔生活”;省會幾乎所有財務人員都使用過以雙塔為商標的“二七牌”復寫紙;一家劇院的舞臺背景是高聳的雙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鄭州黨政機關對外寄出的賀年卡多為二七塔圖案;以二七塔圖案印制發行的糧票、布票、購物券、參觀券、稅務發票等20多種票證,如今已成為人們競相收藏的“古董”……值得提及的是,二七塔也贏得了年輕人的青睞。2005年,鄭州大學、河南農業大學和河南財經學院曾做過一項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七成的人在沒來鄭州前就知道二七塔,近73%的受訪者認同二七塔是鄭州的標志。
二七塔是發生在鄭州的一場政治流血事件的紀念性產物,她的問世散發出耀眼光芒,直抵民眾內心…… “為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文化部和中國美術協會組織了一個100項大型革命歷史題材創作活動,河南入選兩項,二七大罷工和焦裕祿事跡。”今年8月11日上午,在鄭州市文化宮路一間畫室里,年近古稀的老畫家禹化興正整理他多年來以二七塔為主題的畫作。
“我毫不懷疑二七塔作為二七大罷工事件的一個重要載體,能入選這次國家級紀念項目。”他說。
1926年10月,鄭州鐵路局工會負責人汪勝友、司文德被軍閥吳佩孚殺害,兩人的頭顱被懸掛在鄭州當時的長春橋頭,位置就在今天二七塔下。1951年秋,鄭州市將長春橋舊址擴建為二七廣場,不久建起一座21米高的多面體木塔。
禹化興透露,建木塔最初是為了宣傳鄭州舉辦的城鄉物資交流大會。后來,木塔成為市民憑吊汪勝友、司文德兩位烈士的紀念性建筑。
1971年夏,木塔倒塌,鄭州市即著手修建一座永久性紀念塔。當年,鄭州市革委會抽調全市10多名頂級高手組成美術組,設計新塔造型。
禹化興成為其中一員。“鄭州市革委會主任王輝是建筑行家,新塔是在他的親自指揮下修建的。”
禹老說,新塔面向全省征集設計方。
7.鄭州二七紀念塔的簡介
鄭州二七紀念塔位于鄭州市二七廣場,是為紀念二七工人大罷工而建。
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各站工人在鄭州普樂園(今二七紀念堂),成立京漢鐵路總工會。由于遭到封建軍閥的阻撓和破壞,大會決定在2月4日舉行全線總罷工。
2月7日軍閥吳佩孚、肖耀南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下,對鄭州、江岸、長辛店的罷工工人進行了殘酷鎮壓。全線工人同仇敵愾,不怕犧牲,同反動派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斗爭。
在這場斗爭中,**員、工人領袖林祥謙、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殺,300多人負傷,激起了全國工人大罷工的革命怒潮。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罷工。
1925年2月7日,京漢鐵路工人在鄭州召開全路工人代表大會,莊嚴宣布:恢復京漢鐵路總工會。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于1926年10月15日,又殺害了鄭州分會負責人汪勝發、司文德,并把二位烈士的頭顱懸掛在“長春橋”(今二七紀念塔地址)的電線桿上。
但是,英雄的鐵路工人并沒有被嚇倒,他們繼續戰斗著。“二七”大罷工的偉大斗爭,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為了紀念這次偉大的罷工運動和“二七”烈士,繼承和發揚“二七”光榮革命斗爭傳統, 。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描寫鄭州二七塔的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