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關于仁義的好詞好句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
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左傳·隱公三年》
當仁不讓于師。——《論語·衛靈公》
愛民如子 舊時稱贊某些統治者愛護百姓,就象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
出處:《禮記·中庸》:“子,庶民也。”漢·劉向《新序·雜事一》:“良君將賞善而除民患,愛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若地。”
安宅正路 比喻仁義。指以仁居心,以義行事。
出處:《孟子·離婁上》:“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槌仁提義 指拋棄仁義。
大仁大義 形容為人寬厚,尊崇仁義。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至于劉琮降(曹)操,豫州(劉備)實不知;且又忍乘亂奪同宗之基業,此真大仁大義也。”
蹈仁履義 遵循仁義之道。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論安老爺這個人蹈仁履義,折矩周規,不得不謂之醇儒。”
東征西怨 本指商湯向一方征伐,則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來解救自己。后指帝王興仁義之師為民除害,深受百姓擁戴。
出處:語出《書·仲虺之誥》:“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賞……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含仁懷義 指有仁義之德。
出處:漢·劉向《說苑·辨物》:“故麒麟麕首牛尾,圓頂一角,含仁懷義。”
積德累仁 積累功德與仁義。
出處:《后漢書·李固傳》:“李氏滅矣·自太公已來,積德累仁,何以遇此?”
2. 關于仁義的詩句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
《荀子》:“不學問,無正義,以富利為隆,是俗人者也。”
《老子》:“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
趙岐注:“有仁認之道,可以為名。以利為名,有不利之患矣。”
朱熹集注:“仁者,心之德,愛之理。義者,心之制,事之宜。”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君子以為忠。——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盡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宋·司馬光《四言銘系述》
交不忠兮怨長。——《楚辭·九歌·湘君》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誠臣徇主而棄親,孝子安家而忘國,各有行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養生》:“行誠孝而見賊,履仁義而得罪,喪身以全家,泯軀而濟國,君子不咎也。”
唐太宗 《賜蕭瑀》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禮記·禮器》:“君子之於禮也,有所竭情盡慎,致其敬而誠若,有美而文而誠若。”
《香囊記·慶壽》:“一生未悟誠明了,百行須知孝悌先。”
明 陳子龍 《送默公師應試燕都》詩:“朗然冰雪心,十年奉誠愫。”
3. 描寫仁義的名句
1. 君子抱仁義,不懼天地傾。 ——王建
2. 為己重者不仁,好廣積者不義。足恭者無禮,貪名者無智。 ——林逋
3. 譽人而人亦譽之,則是自譽矣;毀人而人亦毀之,則是自毀也。自譽,仁之賊也,自毀,義之賊也。 ——姚瑩
4. 仁義為友,道德為師。 ——史襄哉
5. 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親也。 ——孔 子
6. 義士不欺心,仁人不害生。 ——劉 向
7. 智者不危眾以舉事,仁者不違義以要功。 ——《后漢書》
8. 以仁義服人,何人不服。 ——吳敬梓
9. 仁生于歉,義生于豐,故富而教之斯易也。 ——王通
4. 與“仁義”有關的句子
1. 守正直而佩仁義。 ——朱熹
2.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老子
3. 仁義為友,道德為師。 ——史襄哉
4. 忠孝仁義,德之順也;悖傲無禮,德之逆也。順者福之門,逆者禍之府。 ——劉晝
5. 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 ——《莊子》
6. 仁義者,治之本也。 ——劉安
7. 從容乎疆場之上,沉潛于仁義之中。 ——孫中山
8.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道德經》
9. 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仁義存焉。 ——莊子
10. 心之動也,有愛惡是非之用,有忠信仁義之道。有用之信必不愚,有用之仁必不懦,有用之義必不固,別若黑白,人未之知,已自知之。 ——唐甄
11. 厚黑的施用,定要糊一層仁義道德,不能把它赤裸裸的表現出來。 ——李宗吾
12. 陰陽升降有道,剛柔屈伸有理,仁義進退有法。知道者可與論政,知理者可與謀事,知法者可與取人。知道者理得,知理者法得,是以君子貴知道也。 ——胡宏
13. 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脫凡;放得道德仁義之心下,才可入圣。 ——洪應明
14. 倚富者貧,倚貴者賤,倚強者弱,倚巧者拙。倚仁義不貧不賤不弱不拙。 ——曾國藩
15. 那些滿口仁義道德,滿臉肅殺嚴厲的人,不管他販賣來世的貨色,還是現世的貨色,都一定是掛羊頭賣狗肉。 ——狄更斯
5. 描寫“仁義”的名句有哪些
1.《塘上行》年代: 魏晉 作者: 曹操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2.《秋胡行 其二》年代: 魏晉 作者: 曹操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儀合圣化,貴者獨人不?
萬國率土,莫非王臣。
仁義為名,禮樂為榮。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關。
3.《同王十三維偶然作十首》年代: 唐 作者: 儲光羲
北山種松柏,南山種蒺藜。出入雖同趣,所向各有宜。
孔丘貴仁義,老氏好無為。我心若虛空,此道將安施。
4.《水調歌頭·人道孰為大》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
人道孰為大,尚小易咸常。厥初皇極中建,扶世有三綱。仁義陰陽道立,父母乾坤位正,六子發輝光。一日不容緩,此意久彌昌。杯舉慶,天作合,月探囊。十年不字以正,乃字便惟良。推闡家人一卦,迤邐齊家治國,鼎鼐得姬姜。舊物中書令,玉潤繼汾陽。
5.《七言》年代: 唐 作者: 呂巖
日為和解月呼丹,華夏諸侯肉眼看。仁義異如胡越異,
世情難似泰衡難。八仙煉后鐘神異,四海磨成照膽寒。
仁義是那個學派的理論范疇?
是儒家的重要倫理范疇。其本意為仁愛與正義。
6. 關于仁義的詩句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 《荀子》:“不學問,無正義,以富利為隆,是俗人者也。”
《老子》:“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
趙岐注:“有仁認之道,可以為名。以利為名,有不利之患矣。”
朱熹集注:“仁者,心之德,愛之理。義者,心之制,事之宜。”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君子以為忠。——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盡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
——宋·司馬光《四言銘系述》 交不忠兮怨長。——《楚辭·九歌·湘君》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誠臣徇主而棄親,孝子安家而忘國,各有行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養生》:“行誠孝而見賊,履仁義而得罪,喪身以全家,泯軀而濟國,君子不咎也。” 唐太宗 《賜蕭瑀》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禮記·禮器》:“君子之於禮也,有所竭情盡慎,致其敬而誠若,有美而文而誠若。”
《香囊記·慶壽》:“一生未悟誠明了,百行須知孝悌先。” 明 陳子龍 《送默公師應試燕都》詩:“朗然冰雪心,十年奉誠愫。”
7. 關于仁義詞語的經典語錄,如買賣不成仁義在等等
關于仁義的經典句子:
仁義值千金
仁義長,財義段
仁義廉士,窮不改節
仁義之師,秋毫無犯
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義之所在,不傾于權,不顧其利。——《荀子·榮辱》
知而好問者圣,勇而好問者勝。——《文字·自然》
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平日若無真義氣,臨事休說生死交。——(明)施耐庵
仁義盡從貧處斷,世情偏看有錢家
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陳毅)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