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詩詞作業:《風入松》初春幾多往事等閑中,水色半蔥蘢春光步處
好一派春日融融,尋訪踏青,移步換景,欣賞了。
作者先用廣角鏡頭勾畫了春光山城,柳暗花容的勝景,然后隨步換景,又用鏡頭攝下了梨蕊玲瓏的特寫,而后興盡,履染輕紅,又留有余味,情思無窮。尤喜其中短句,有靈動跳躍之感。
“水色半蔥蘢。 漫拾照晴空。
待霞起, 覆染輕紅。 淡揮墨, 柳岸花容。”
風入兩處松,呵呵,那就把我古月樓里的清風也帶到這兒吧,全當助藍蝶雅興。 風入松-泛舟春湖. 玉玲瓏 平湖絲柳翠描同, 日暖蕩清風。
羅裳輕解邀蘭棹, 流光里, 恍憶驚鴻。 過往煙波如夢, 幾曾看淡霓虹? 四時景物本無窮, 最難得從容。
沙鷗來去云舒卷, 懶思量, 榮辱其中。 一曲新詞悠唱, 晚歸漫帶霞紅。
2. 風入松
風入松是詞牌名,不是詩歌,
①中國詞牌名。
一說出于唐代詩僧皎然《風入松》歌;一說古琴曲有〔風入松〕。傳為晉嵇康作,見于郭茂倩《樂府詩集》。又名〔遠橫山〕〔風入松慢〕。雙調74或76字,上下闕各6句4平韻。《宋史?樂志》入“林鐘商”。《詞譜》收有4種體式,以北宋晏幾道詞和南來吳文英詞為正體,另有變格。
②中國曲牌名。
南北曲均有同名曲牌,字句格律與詞牌76字體半闕略同。北曲屬雙調,用于套曲或小令。南曲屬仙呂入雙調,用于過曲。京劇有同名伴奏樂曲,曲調與南曲同。
【定格】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
代表作品】
風入松 作者:吳文英,上面網友說過了,我不說了,再說兩個,
風入松 作者:劉克莊
歸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難排。人言酒是消憂物,奈病余孤負金罍。蕭瑟搗衣時候,凄涼鼓缶情懷。
遠林搖落晚風哀,野店猶開。多情惟是燈前影,伴此翁同去同來。逆旅主人相問,今回老似前回。
風入松 作者:俞國寶 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邊。玉驄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樓前。紅杏香中簫鼓,綠楊影里秋千。
暖風十里麗人天,花壓鬢云偏。畫船載取春歸去,余情付湖水湖煙。明日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
3. 吳文英的“風入松”這首詞有什么寓意
《風入松》是詞人“十載西湖”甜蜜愛情的一個片段。
“聽風聽雨過清明”,表明是追憶之作,時 間流變;“西園日日掃林亭”,說明地點仍沒變,出現時空差異,這就成了詞人愁思離緒的觸發契機。 兩“聽”的聽覺形象,“愁”的直接露出,奠定了全詞凄涼的感傷基調。
傷風雨迷離也罷,愁殘紅衰草 也罷,傷春乃是傷別。詞人分割成兩個層面:“分攜”前,甜言蜜語如影隨形;“分攜”后,孑然一身。
“樓”“路”依舊,而人事日非,更激惹起對“分攜”前的頻頻回味和“分攜”時的屢屢懷想。“西園”如 此傷懷,那就不去睹此景,尋此景,可是詞人卻無法抑制心中的感傷,這就成了詞人情緒的對象化產 物。
“綠暗”深處,是令人神馳卻又令人神傷的去處。他用尺寸來衡量情感,“一絲柳”與“一寸柔 情”對應起來。
那么,萬千搖曳的柳絲亦柔情十足。這是情感的放大和擴散,感染力強。
冷風冷雨 如此,愁情愁緒如此。“料峭春寒中酒。”
醉酒,是陶醉,抑且解脫,恐兼而有之;傷春,抑且傷別,亦恐 兼而有之。 在醉鄉中,去感悟醒來時的淡淡哀愁;在夢境里,去品味那種種思緒。
可惜,“交加曉夢 啼鶯”,微怨啼鶯,不該打破他那略帶甜味的夢幻,回歸現實,反而更添愁思。 上闋著意于一個“愁”字,下闋則是一個“癡”字。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按照常情,睹景而思人,那就采取“回避政策”,不去西園,但詞 人偏偏要去那里,一反常態正好表明癡情不已。 明知其無,卻望其有;是自欺,卻望**。
矛盾心態 并沒有讓自己解脫出來,反而深陷其中。于是,爆出“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
陳洵箋 曰:“純是癡望神理。”愈癡則愈見其情深。
秋千靜寂,伊人不至,非實體性的景象遂至化滅。雙鴛不 到,猶望其到,約會失望,反覺自身悵然,愈現情癡。
“幽階一夜苔生”,“苔生”在“一夜”之間形成, 把“日日”的時間長度縮短為“一夜”,更見癡心。雖是脫化于庾肩吾《詠長信宮中詞》、李白《長干 行》句,但不是簡單地沿用詞語,而是審美改造,使時間觀念更富情趣。
吳文英在此詞中對人類永恒的情感——別情,作了最富于個性色彩的審美體驗和審美傳達。 他把情感推進到一個有特點而深沉的面上——癡。
全詞雖有“愁”思、“柔”情、“悵”緒,但都歸結為 “癡”心,熏神染骨,創構了“癡”的藝術心理方式,使得此詞獲得了“詞中高境”(陳廷焯《白雨齋詞 話》)的審美稱頌。
4. 風入松 閱讀答案 詞的下片是怎樣表達作者的情感的
這是元人虞集所寫的一首《風入松》詞。
虞集在元仁宗至文宗之際,號稱一代文宗,但所作無非頌揚元室的朝廷典冊、官府碑銘。他也寫了不少詩,與楊載、范梈、揭傒斯被譽為四大家,但當元代統治穩固時期,所作又多以題畫、應酬為內容。
倒是他的詞,留下雖只有31首,卻不乏清新可誦的佳篇。這首《風入松》即是。
詞中流露出厭倦官場生活、亟望歸老田園的心情。虞集仕宦40年,位尊而爵顯,頗得元代幾個皇帝的信任。
然而實際上,他并沒有什么權力,僅僅以一個文學侍從,充當皇帝的秘書、顧問而已。并且,作為漢族士大夫,屈膝仕元,內心亦不免違己交病。
他的《挽文山丞相》詩,除了歌頌文天祥如效忠漢室的張良、諸葛亮,至于以身殉國之外,還慨嘆“不須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灑淚時”,就是惋惜南宋連半壁河山也保持不住,如今北土南疆已經完全淪入外族之手了。他還有《書晚宋諸名公題墮淚碑詩后》一詩,詩中寫道:“峴首亭高故國詩,臥龍無復更驅馳。
諸公盡向江南老,遺恨長題墮淚碑。”拳拳故國之思可謂溢于言表。
所以他幾度請求退職,直到70歲時才得以回到江西臨川。他祖籍原在四川長壽,元世祖至元21年,當他13歲時,隨從父親虞汲僑居臨川,臨川成了他的第二故鄉,因而他的詩詞中常常追憶“江南”。
這首詞在寫法上把身留朝廷、神往故鄉的矛盾情狀交錯表現,見出思歸之久、回歸之難。首先以“倚清酣”的“紅袖”與“不勝簪”的“華發”作對比,一開始就突出“畫堂”的豪貴生活難以消除歲月蹉跎的凄寂之感。
承“華發”的詠嘆,再以“幾回晚直金鑾殿,東風軟花里停驂”二句加以點染。待詔禁苑,文人向以為位居清要,樂不思蜀,而詞人卻屢次在東風和煦時,入直途中駐馬花間,流連瞻顧,不忍遽去。
這里以愛花寫傷春,以傷春寫惜時,以惜時寫思鄉,蓋春歸人未歸也。何以未歸呢?那是由于朝事拘牽。
“書詔”二句表明深受皇帝的重視,榮寵已極。上闋泛寫過去,換頭轉入具寫目前。
“御溝冰泮水拖藍,飛燕又呢喃”,與上闋“幾回”二句遙相呼應,突出一個“又”字。即使位居清要,榮寵已極,而思鄉懷歸之情卻與日俱增。
現在御溝解凍,春波泛碧,飛燕又隨春而至,自己倒是一直羈留不返。這使人想起白居易的兩句詞,“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憶江南》);又使人想起王安石的兩句詩,“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泊船瓜州》)。
雖然年年都不免“花使人如臨其境,感同身受,又以少總多,以實帶虛,給讀者留下運用自己生活體驗、發揮自己審美想象的余地,與作者共同去完成一幅南國春艷圖的藝術創造。仿佛是近里停驂”,但一個“又”字表明,這一次迎來春天,思鄉懷歸之情更切,仿佛飛燕都在呼喚自己。
不過,飛燕雖隨春而至,但就北國來說,仍是寒意襲人,所以屋宇都垂下“重重簾幕”,飛燕無法進入“畫堂”,因此想使飛燕傳遞思鄉懷歸的消息,也無由得通。而“憑誰寄金字泥緘”一句,卻從反面振起一筆,逼出下文:“為報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
這一次是下定決心,非要回去不可了,回到那“杏花春雨江南”的故鄉。作者《臘月偶題》詩的第二首說:“舊時燕子尾毿毿,重覓新巢冷未堪。
為報道人歸去也,杏花春雨在江南。”意思和這里所說的相同,不過平直寫來罷了。
作者還有一首《聽雨》詩:“屏風圍坐鬢毿毿,絳蠟搖光照暮酣。京國多年情態改,忽聽春雨憶江南。”
題旨與《風入松》詞亦同,而將對館閣生活的厭倦與對江南故鄉的懷念,則映照得格外分明。 通觀《風入松》全詞,在藝術上畢竟沒有什么特出之處,倒是煞尾的“杏花春雨江南”一句,如清人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卷三中所說具有“自然風韻”,為全詞生色不少。
短短六字,排列三樣物色,把具體性與概括性統一起來,融合寫實與寫意,達到了詩中有畫、景中有情的妙境。虞集對這句詞似乎頗為得意,在《臘月偶題》詩中又寫道:“杏花春雨在江南。”
可是,因為牽于詩律而添一“在”字,卻失去了原句空靈的氣象、蘊藉的情致。原句在當時即為人傳誦,陳旅《題虞先生詞后》詩說:“先生歸臥江南雨,誰為掀簾看杏花。”
著“掀簾”二字,同樣太實,顯得境界狹小,筆力窘弱。還是原句六字,既突出了地區、季節、景物的典型特征,使人如臨其境,感同身受,又以少總多,以實帶虛,給讀者留下運用自己生活體驗、發揮自己審美想象的余地,與作者共同去完成一幅南國春艷圖的藝術創造。
仿佛是近景、中景、遠景的巧妙組合,杏花屬即目所見,春雨在整個望中,江南則囊括了視線以外,由小及大,由近及遠,逐層推衍開去,意境深邃,韻味雋永。作為視覺形象,爛漫杏花又仿佛洋溢著撲鼻的芳馨,瀟瀟春雨又仿佛傳送來隨風灑落的音響,使濃釅如酒的春之氣息,伴和著由杏花與春雨所引發的歡欣愉悅之情,充盈于遼闊江南的大地與上空。
短短一句“杏花春雨江南”,熔鑄客觀景物的自然美與作者主觀的美感為一體,給讀者以心曠神怡的藝術享受。我們有的藝術家、詩人就徑直用它作為影片、詩集的名稱。
虞集善于攝取特定條件下的具體事物來構制美的形象;這些事物本身有著典型。
5. 詞牌《風入松》有何特點
詞牌《風入松》的出處一共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認為這個詞牌出 自于唐代詩僧皎然的《風人松》歌,第二種說法認為這個詞牌是來自于《風入 松》這首古琴曲,相傳這首古琴曲是由晉代的嵇康所作,見于郭茂倩所編撰的 《樂府詩集》。
《風人松》,又稱為《風人松慢》,因韓濾詞中有“小樓春映遠山橫” 之句,故又名《遠山橫》。《風人松》為雙調,在《詞譜》中共收有四種體 式,有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七十六字四體,其中以北宋時期的晏幾道詞 和南宋的吳文英詞為正體,另外也有變格。
以吳文英詞為例:“聽風聽雨過清 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 曉夢啼鶯。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
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共七十六字,上下片各為六句, 各押四平韻,用“林鐘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