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茫然的詞語
茫然若失 (máng rán ruò shī) 解釋:茫然:失意的樣子;若失:好像失去了東西。
形容精神不集中,恍惚,若有所失的樣子。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滕文公上》:“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撫然為間曰:‘命之矣。
’集注:‘撫然茫然自失之貌。’” 示例:他被這個消息弄得~,焦慮不安。
★沈西蒙《南征北戰》第二章悵然若失 (chàng rán ruò shī) 解釋:悵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象失去什么似的煩惱不快。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殷悵然自失。” 示例:忠泣訴父名,主人~。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牛成章》 若有所失 (ruò yǒu suǒ shī) 解釋:好像丟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樣子。
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虛。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黃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廢枕,日漸委悴。”
示例:他整天必事重重,~。 惘然若失 (wǎng rán ruò shī) 解釋:惘然:失意的樣子。
心情不舒暢,好像丟掉了什么東西似的。 出處:《后漢書·黃憲傳》:“是時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見憲未嘗不正容,及歸,惘然若有失也。”
示例:黃通理~,無法可施,急忙趕至衙前。 ★清·頤瑣《黃繡球》第五回。
2. 形容茫然的成語
不知所措
bù zhī suǒ cuò
[釋義] 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形容受窘或發慌的狀態。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語出] 《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正音] 措;不能讀作“xī”。
[辨形] 措;不能寫作“錯”。
[近義] 手足無措 驚慌失措 心慌意亂
[反義] 從容不迫 應付自如 不動聲色
[用法] 多指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也指失望、困惑、感激時的神情狀態。一般作謂語、狀語、補語。
[結構] 動賓式。
[辨析] ~和“手足無措”;都有“慌張”和“不知如何是好”的意思。但~語義較寬;除形容舉動慌亂外;還可指“失望”、“困惑”、“感激”時神情狀態;“手足無措”僅形容舉動慌亂和不知如何辦的樣子。
[例句] 突然間;頭頂一瓢冷水澆了下來;鬧得他手忙腳亂;~。
[英譯] not know what to do
3. 表示迷茫的詩句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而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依今葬花人笑癡,他日葬儂知是誰?
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4. 形容“茫然”的成語有哪些
1. 茫然若失 [ máng rán ruò shī ]:茫然:失意的樣子;若失:好像失去了東西。形容精神不集中,恍惚,若有所失的樣子。
2. 一臉茫然 [ yì liǎn máng rán ]茫然,亦作“芒然”,形容完全不知道的神態。神情呆滯,感到奇怪,多形容聽不懂在說什么或不知道發生了什么,摸不著邊際。
3. 茫然自失 [ máng rán zì shī ]:茫然:失意的樣子。 形容心中迷惘,自感若有所失。
4. 若有所失 [ ruò yǒu suǒ shī ]:好像丟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樣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虛。
5. 不知所措 [ bù zhī suǒ cuò ]: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
6. 罔知所措 [ wǎng zhī suǒ cuò ]:面臨窘危,茫然無所適從。形容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