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唐伯虎的詩句
《桃花庵》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寶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 《把酒對月歌》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詩。
我學李白對明月,月與李白安能知?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 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
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醉時歌》地水火風成假合,合色聲香味觸法。
世人癡呆認做我,惹起塵勞如海闊。念嗔癡作殺盜淫,因緣妄想入無明。
無明即是輪回始,信步將身入火坑。朝去求名莫求利,面作心欺全不計。
它人謀我我謀他,冤冤相報不曾差。 拼卻這條窮性命,不成此事何須惜?數息隨止界還靜,修愿修行入真定。
空山落木狼虎中,十卷愣嚴親考訂。不二門中開鎖綸,烏龜生毛兔生角。
諸行無常一切空,阿耨多羅大圓覺,一念歸空拔因果,墜落空見仍遭禍。 禪人舉有著空魔,猶如避溺而遭火。
說有說無皆是錯,夢境眼花尋下落。翻身跳出斷腸坑,生滅滅兮寂滅樂。
2. 唐伯虎的經典詩句
江南才子唐伯虎在江南一廟宇偶遇前來進香的秋香,一見鐘情,遂生共結連理之意。
為此,他一路跟蹤秋香到太師府,又想方設法以伴讀書僮的身份混進府,謀得了接觸秋香的機會,后在府中多次接觸秋香并表心意,均被秋香拒絕。有一次竟被秋香鎖進柴房,但唐伯虎并不氣餒,又請來好友祝枝山幫忙,在好友的指點下博得點秋香成婚的好機會,至此,江南才子好夢成真. 唐伯虎曾為秋香寫過一首藏頭詩:(首字藏為,我愛秋香) 我畫藍江水悠悠,愛晚亭上楓葉愁。
秋月溶溶照佛寺,香煙裊裊繞經樓. 桃花庵歌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35323465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花下酌酒歌九十春光一擲梭,花前酌酒唱高歌。枝上花開能幾日,世上人生能幾何?昨朝花勝今朝好,今朝花落成秋草。
花前人是去年身,今年人比去年老。今日花開又一枝,明日來看知是誰?明年今日花開否?今日明年誰得知?天時不測多風雨,人事難量多齟齬。
天時人事兩不齊,莫把春光付流水。好花難種不長開,少年易老不重來。
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把酒對月歌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我當李白對明月,月與李白安能知?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一世歌人生七十古來少,前除幼年后除老。中間光陰不多時,又有炎霜與煩惱。
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需滿把金樽倒。世人錢多賺不盡,朝里官多做不了。
官大錢多心轉憂,落得自家頭白早。春夏秋冬捻指間,鐘送黃昏雞報曉。
請君細點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草里高低多少墳,一年一半無人掃。
嘆世之一富貴榮華莫強求,強求不出反成羞。有伸腳處須伸腳,得縮頭時且縮頭。
地宅方圓人不在,兒孫長大我難留。皇天老早安排定,不用憂煎不用愁。
嘆世之二萬事由天莫強求,何須苦苦用機謀?飽三餐飯常知足,得一帆風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幾時休。
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后頭。言懷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下眠。
慢勞海內傳名字,誰論腰間缺酒錢?詩賦自慚稱作者,眾人多道我神仙。些須做得功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
嘆世坐對黃花舉一殤,醒時還憶醉時狂。丹砂豈是千年藥,白日難消兩鬢霜。
身后碑銘徒自好,眼前傀儡任他忙。追思浮生真成夢,到底終須有散場。
感懷不煉金丹不坐禪,饑來吃飯倦來眠。生涯畫筆兼詩筆,蹤跡花邊與柳邊。
鏡里形骸春共老,燈前夫婦月同圓。萬場快樂千場醉,世上閑人地上仙。
畫雞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秋風紈扇圖秋來紈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傷?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言志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寫就丹青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畫菊黃花無主為誰容?冷落疏籬曲徑中。盡把金錢買脂粉,一生顏色付西風。
絕筆詩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陽間地府俱形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3. 求唐伯虎全部詩詞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性穎利,與里狂生張靈縱酒,不事諸生業.祝允明規之,乃閉戶浹歲.舉弘治十一年鄉試第一,座主梁儲奇其文,還朝示學士程敏政,敏政亦奇之.未幾,敏政總裁會試,江陰富人徐經賄其家僮,得試題.事露,言者劾敏政,語連寅,下詔獄,謫為吏.寅恥不就,歸家益放浪.寧王宸濠厚幣聘之,寅察其有異志,佯狂使酒,露其丑穢.宸濠不能堪,放還.筑室桃花塢,與客日般飲其中,年五十四而卒. 【言懷】 笑舞狂歌五十年。
花中行樂月中眠。漫勞海內傳名字。
誰論腰間缺酒錢。 詩賦自慚稱作者。
眾人多道我神仙。些須做得工夫處。
莫損心頭一寸天。 【警世】 世事如舟掛短篷。
或移西岸或移東。幾回缺月還圓月。
數陣南風又北風。 歲久人無千日好。
春深花有幾時紅。是非入耳君須忍。
半作癡呆半作聾。 【警世】 萬事由天莫苦求。
子孫綿遠褔悠悠。飲三杯酒休胡亂。
得一帆風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
害人人害幾時休。冤家宜解不宜結。
各自回頭看后頭。 【花下酌酒歌】 九十春光一擲梭。
花前酌酒唱高歌。枝上花開能幾日。
世上人生能幾何。 好花難種不長開。
少年易過不重來。人生不向花前醉。
花笑人生也是呆。 【閶門即事】 世間樂土是吳中,中有閶門更擅雄。
翠袖三千樓上下,黃金百萬水西東。 五更市賣何曾絕,四遠方言總不同。
若使畫師描作畫,畫師應道畫難工。 【詠雞詩,題金雞報曉圖】 其一 武距文冠五色翎,一聲啼散滿天星;銅壺玉漏金門下,多少王侯勒馬聽。
其二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其三 血染冠頭錦做翎,昂昂氣象羽毛新;大明門外朝天客,立馬先聽第一聲。
【題畫師周東村之郊秋圖】 鯉魚風急系輕舟,兩岸寒山宿雨收;一抹斜陽歸雁盡,白萍紅蓼野塘秋。 【伯虎扮乞兒,作詩騙酒】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
舉頭紅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傷內】 凄凄白露零,百卉謝芬芳;槿花易衰歇,桂枝就銷亡;迷途無往駕,款款何從將; 曉月麗塵梁,白日照春陽;擾景念疇昔,肝裂魂飄揚。
【夜讀】 夜來欹枕細思量,獨臥殘燈漏夜長。深慮鬢毛隨世白,不知腰帶幾時黃。
人言死后還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場。名不顯時心不朽,再挑燈火看文章。
【七律詩贈恩師梁儲以表奪魁之志】 壯心未肯逐樵漁,秦運咸思備掃除;劍貴百金方折閱,玉遭三黜忽沽諸。 紅綾敢望明年餅,黃絹深慚此日書;三策舉揚非古賦,上天何以得吹噓? 【題沈石田壑舟圖】 洞庭有奇士,樓室棲云霞;窗榻類畫舫,山水清且嘉。
【流水詩】 淺淺水,長悠悠,來無盡,去無休。曲曲折折向東流,山山嶺嶺難阻留。
問伊奔騰何時歇,不到大海不回頭。 【張夢晉改流水詩】 淺淺水,斷又續,在山清,出山濁。
曲曲折折難回頭,嗚嗚咽咽日夜哭。 問伊傷心何其多,悔恨當初出幽谷。
【題伍子胥廟壁】 白馬曾騎踏海潮,由來吳地說前朝;眼前多少不平事,愿與將軍借寶刀。 【哭妓徐素】 清波雙佩寂無蹤,情愛悠悠怨恨重。
殘粉黃生銀撲面,故衣香寄玉關胸。 月明花向燈前落,春盡人從夢里逢。
再托生來儂未老,好教相見夢姿容。 【題張夢晉半身美人圖】 天姿裊娜十分嬌,可惜風流半節腰;卻恨畫工無見識,動人情處不曾描。
【題菊花圖】 黃花無主為誰容,冷落疏籬曲徑中;僅把金錢買脂粉,一生顏色付西風。 【七律詩詠齊云山 】 搖落郊園九月余,秋山今日喜登初。
霜林著色皆成畫,雁字排空半草書。 面蘗才交情誼厚,孔方兄與往來疏。
塞翁得失渾無累。胸次悠然覺靜虛。
【題齊云山石室壁】 齊云山與壁云齊,四顧青山座座低。隔繼往來南北雁,只容日月過東西。
【題秋風紈扇圖】 秋來紈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情?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 文徵明【懷子畏】 曲欄風露夜醒然,彩月西流萬樹煙。人語漸微孤笛起,玉郎何處擁嬋娟? 【游鎮江登金山、焦山】 人間道路江南北,地上風波世古今;春日客途悲白發,給園兵燹廢黃金。
【唐伯虎與祝枝山聯句詠奇石】 嵯峨怪石倚云間,拋擲於今定幾年。苔蘚作毛因雨長,藤蘿穿鼻任風牽。
從來不食溪邊草,自古難耕隴上田。恨殺牧童鞭不起,笛聲斜掛夕陽煙。
【揚州道上思念沈九娘】 相思兩地望迢迢,清淚臨門落布袍。楊柳曉煙情緒亂,梨花暮雨夢魂銷。
云籠楚館虛金屋,鳳入巫山奏玉簫。明日河橋重回首,月明千里故人遙。
【吾趨唐寅自述不惑之齒於桃花庵,畫并書】 魚羹稻衲好終身,彈指流年到四旬;善亦懶為何況惡,富非所望不憂貧。 僧房一局金藤著,野店三杯石凍春;自恨不才還自慶,半生無事太平人。
后改 田衣稻衲擬終身,彈指流年了四旬;善亦懶為何況惡,富非所望不憂貧。 僧房一局金藤著,野店三杯石凍春;如此福緣消不盡,半生落魄太平人。
【題拈花微笑圖】 昨夜海棠初著雨,數朵輕盈嬌欲語。佳人曉起出蘭房,折來對鏡比紅妝。
問郎花好奴顏好,郎道不如花窈窕。佳人見語發嬌嗔,不信死花勝活人。
將花揉碎擲郎前,請郎今夜伴花眠。 【桃花庵歌】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
4. 唐伯虎古詩詞大全
《無題》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儒生作計太癡呆,業在毛錐與硯臺。
問字昔人皆載酒,寫詩亦望買魚來。
《桃花庵歌》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換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落花詩》
桃花凈盡杏花空,開落年年約略同;
自是節臨三月暮,何須人恨五更風?
撲檐直破簾衣碧,上砌如欺地錦紅;
拾向砑羅方帕里,鴛鴦一對正當中。
《言懷》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
漫勞海內傳名字,誰論腰間缺酒錢。
詩賦自慚稱作者,眾人多道我神仙。
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
《花下酌酒歌》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九十春光一擲梭,花前酌酒唱高歌。
枝上花開能幾日,世上人生能幾何。
好花難種不長開,少年易過不重來。
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5. 《唐寅詩集》里的所有詩詞
妒花 昨夜海棠初著雨,數點輕盈嬌欲語。
佳人曉起出蘭房,折來對鏡化紅妝。 問郎花好奴顏好?郎道不如花窈窕。
佳人聞語發嬌嗔,不信死花勝活人。 將花揉碎擲郎前:請郎今日伴花眠! 觀鰲山 禁衛森嚴夜寂寥。
燈山忽見翠召蕘。 六鰲并駕神仙府。
雙鵲連成帝子橋。 星振珠光鋪錦繡。
月分金影亂瓊瑤。 顧身已自登緱嶺。
何必秦姬奏洞簫。 美人對月 斜髻嬌娥夜臥遲。
梨花風靜鳥棲枝。 難將心事和人說。
說與青天明月知。 桃花庵歌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換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題碧藻軒 畫堂基構畫船通。碧水漣漪碧藻叢。
波弄日光翻上棟。窗含煙景直浮空。
簾垂菡萏花開上。魚戲欄桿倒影中。
試倩詩人略評品。不妨喚作水晶宮。
我愛秋香 我畫藍江水悠悠,愛晚亭上楓葉愁。 秋月溶溶照佛寺,香煙裊裊繞經樓。
言志 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 閑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①煉金丹--指修仙求道。
從禪--信佛念經。 ②商賈--經商。
耕田--務農。 ③寫就青山賣--指賣畫。
言懷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 漫勞海內傳名字,誰論腰間缺酒錢。
詩賦自慚稱作者,眾人多道我神仙。 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
警世 世事如舟掛短篷,或移西岸或移東。 幾回缺月還圓月,數陣南風又北風。
歲久人無千日好,春深花有幾時紅。 是非入耳君須忍,半作癡呆半作聾。
警世 萬事由天莫苦求,子孫綿遠褔悠悠。 飲三杯酒休胡亂,得一帆風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幾時休。 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后頭。
花下酌酒歌 九十春光一擲梭,花前酌酒唱高歌。 枝上花開能幾日,世上人生能幾何。
好花難種不長開,少年易過不重來。 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6. 唐伯虎最著名的“詩詞”是什么
唐伯虎最著名的“詩詞”是《桃花庵歌》,”有別人笑我太狂顛,我笑他人看不穿”這句詩就出自《桃花庵歌》。
1、原文: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
花前花后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不愿鞠躬車馬前,但愿老死花酒間。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世人笑我忒風顛,我咲世人看不穿。
記得五陵豪杰墓,無酒無花鋤作田。
2、賞析:
前八句詩人自比為桃花仙人,描述了流連花酒、醒后復醉的逍遙生活。
中間八句通過自己與富貴者的比較,表達了一種安然自得、不慕世俗功名利祿的生活態度,寧愿貧困而死,也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在達官貴人面前搖尾乞憐。
接著又以詼諧的口吻又將貧賤的人跟受驅使拉車的馬作一比較,見出自己雖清貧卻安閑自樂、保全氣節,自有另一番生命的尊嚴。
最后四句點明主旨,向世人表明,不要把自己貌似顛倒狂放的忠告當做笑話,實際上是世人都為名利所遮蔽而不能清醒地面對人生。
末尾兩句收攏全詩,于冷嘲熱諷中忽作狀語,精警沉痛。
全詩以逍遙自在的桃花仙人自比,表現了自己平凡真實中帶有庸俗消極一面的真實內心,帶有憤世嫉俗之意氣。
3、唐伯虎:
唐寅,字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作品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