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駝背”的詞語有哪些
老態龍鐘
【拼音】: lǎo tài lóng zhōng
【解釋】: 龍鐘:行動不靈便的樣子。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
【出處】: 唐·李端《贈謝戴》:“交結漸時輩,龍鐘似老翁。”
【舉例造句】: 有一位老態龍鐘的工兵營營長吳某到站臺迎接,并且報告錦州形勢混亂,火車不能開過。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六十九回
老氣橫秋
【拼音】: lǎo qì héng qiū
【解釋】: 老氣:老年人的氣派;橫:充滿。形容老練而自負的神態。現形容自高自大,擺老資格。也形容缺乏朝氣。
【出處】: 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風情張日,霜氣橫秋。”
【舉例造句】: 眾人取笑了一回,見新人老氣橫秋的那個樣子,便紛紛散去。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
卑躬屈膝
【拼音】: bēi gōng qū xī
【解釋】: 卑躬:低頭彎腰;屈膝:下跪。形容沒有骨氣,低聲下氣地討好奉承。
【出處】: 宋·魏了翁《江陵州叢蘭精舍記》:“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雖謝安石之賢也,而猶不能免。”
【舉例造句】: 不管有多大困難也不能向朝廷卑躬屈膝,用變節投降的辦法,茍安一時。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
衣衫襤褸
【拼音】: yī shān lán lǚ
【解釋】: 襤褸:破爛。衣服破破爛爛。
【出處】: 語出先秦·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訓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杜預注:“藍縷:敝衣。”
【舉例造句】: 你看吧,衣衫襤褸的饑民們凍得縮著肩膀,守候在莊稼院的街門口。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
駝背羊髯
【拼音】: tuō bèi yáng rǎn
【解釋】: 脊背像駱駝,胡須像山羊。形容老頭的形象。
【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十四回:“果然有五六個駝背羊髯的老民上前。”
背曲腰彎
【拼音】: bèi qǔ yāo wān
【解釋】: 腰背彎曲。常指坐久或年老。同“背曲腰躬”。
【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十八卷:“假如甘羅十二歲為丞相,十二歲上就死了,這十二歲之年,就是他發白齒落、背曲腰彎的時候了。”
2. 描寫駝背的句子有什么
十字路邊有一個老婦人,略微有些駝背,胖胖的身軀,費力地打著傘在空曠的路上艱難地行走。
狂風夾著大雨撲面而來,她使勁向前躬著身子,抓緊傘,進一步,退半步,踉踉蹌蹌地向前走著。老人的那個駝背向上拱起,就像一座小山一樣。
那座拱橋彎彎的如同是一個歷盡滄桑的駝背老人。剿山的團丁們累得腰駝背痛,寸步難行,一個個瘦得像下了鍋的蝦米;鴉片煙癮發作的兵油子像死蛇一般,再也經不住這種折騰。
中國使者從騎著的駱駝背上跳下來,右手高擎節杖,大步走向前來。老太太后背上像背著一口鍋。
溝壑中流淌過的是歲月的長河,彎曲的脊柱上粗糙的質感,他曾經見證了多少光輝歲月,經了幾多似水年華。那個老人佝僂著腰 似乎一座大拱橋。
他背著沉重的東西就像駝背的老爺爺。那是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佝僂著腰,一張飽經風霜的臉,兩只深陷的眼睛,深邃明亮,看上去很有神;頭發很卻很整齊。
他略微有些駝背,胖胖的身軀,費力地打著傘在空曠的路上艱難地行走。一個落魄的老人有點駝背慢慢的走著 。
他佝僂的身影,像個小山丘似的。駝背像鐮刀殘葉還未收割盡,雪花就就落到背上。
那個衣衫襤褸的老人,佝僂著腰,靠著墻曬著陽光。
3. 形容“人老駝背”用什么詞
形容“人老駝背”的詞有:傴僂 ,老態龍鐘,老氣橫秋
傴僂
【拼音】:yǔ lǚ
【詞義】:1.特指脊梁彎曲,駝背。 2.恭敬貌。 3.俯身。
老態龍鐘
【拼音】:lǎo tài lóng zhōng
【詞義】:龍鐘:行動不靈便的樣子。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
老天巴地
【拼音】:lǎo tiān bā dì
【簡拼】:ltbd
【解釋】:同" 老天拔地 "。
評書《西門豹治鄴》:"不是我老天巴地的說啦,硌牙的東西我可動不得。"
造句:
1、我的父親很高,但很瘦。他的背已有些傴僂,我不知道是他更瘦了還是老了。這是一個讓人思考的問題,想得我揪心地疼。
2、有一女人,病魔纏身已十八年了,傴僂著,完全不能直立。
3、一張蒼白消瘦的平靜臉孔,樸素到寒酸的穿著,但微微傴僂著站在人群中,似乎比誰都要高大。
4、萬爺爺已老態龍鐘了。
5、才四十歲,就一副老態龍鐘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