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名家散文注解

    文物·舊書·毛筆

    這幾個月,北平的報紙上除了戰事、殺人案、教育危機等等消息以外,舊書的危機也是

    一個熱鬧的新聞題目。

    此外,北平的文物,主要的是古建筑,一向受人重視,政府設了一個

    北平文物整理委員會,并且撥過幾回不算少的款項來修理這些文物。

    二月初,這個委員會還

    開了一次會議,決定為適應北平這個陪都的百年大計,請求政府“核發本年上半年經費”,

    并“加強管理使用文物建筑,以維護古跡”。

    至于毛筆,多少年前教育部就規定學生作國文

    以及用國文回答考試題目,都得用毛筆。

    但是事實上學生用毛筆的時候很少,尤其是在大都

    市里。

    這個問題現在似乎還是懸案。

    在筆者看來,文物、舊書、毛筆,正是一套,都是些遺

    產、歷史、舊文化。

    主張保存這些東西的人,不免都帶些“思古之幽情”,一方面更不免多

    多少少有些“保存國粹”的意思。

    “保存國粹”現在好像已成了一句壞話,等于“抱殘守

    闕”,“食古不化”,“迷戀骸骨”,“讓死的拉住活的”。

    筆者也知道今天主張保存這些

    舊東西的人大多數是些五四時代的人物,不至于再有這種頑固的思想,并且筆者自己也多多

    少少分有他們的情感,自問也還不至于頑固到那地步。

    不過細心分析這種主張的理由,除了

    “思古之幽情”以外,似乎還只能說是“保存國粹”;因為這些東西是我們先民的優良的成

    績,所以才值得保存,也才會引起我們的思念。

    我們跟老輩不同的,應該是保存只是保存而

    止,讓這些東西像化石一樣,不再妄想它們復活起來。

    應該過去的總是要過去的,我們明白

    這個道理。

    關于撥用巨款修理和油漆北平的古建筑,有一家報紙上曾經有過微詞,好像說在這個戰

    亂和饑餓的時代,不該忙著辦這些事來粉飾太平。

    本來呢,若是真太平的話,這一番修飾也

    許還可以招攬些外國游客,得些外匯來使用。

    現在這年頭,那輝煌的景象卻只是戰亂和饑餓

    的現實的一個強烈的對比,強烈的諷刺,的確叫人有些觸目驚心。

    這自然是功利的看法,可

    是這年頭無衣無食的人太多了,功利的看法也是自然的。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公家用錢,并

    沒有什么通盤的計劃,這筆錢不用在這兒,大概也不會用在那些無衣無食的人的身上,并且

    也許還會用在一些不相干的事上去。

    那么,用來保存古物就也還不算壞。

    若是真能通盤計

    劃,分別輕重,這種事大概是該緩辦的。

    筆者雖然也贊成保存古物,卻并無搶救的意思。

    道理衣食足再來保存古物不算晚;萬一晚了也只好遺憾,衣食總是根本。

    筆者不同意過分的

    強調保存古物,過分的強調北平這個文化城,但是“加強管理使用文物建筑,以維護古

    跡”,并不用多花錢,卻是對的。

    舊書的危機指的是木版書,特別是大部頭的。

    一年來舊書業大不景氣。

    有些鋪子將大部

    頭的木版書論斤的賣出去造還魂紙。

    這自然很可惜,并且有點兒慘。

    因此有些讀書人出來呼

    吁搶救。

    現在教育部已經撥了十億元收買這種舊書,搶救已經開始,自然很好。

    但是筆者要

    指出舊書的危機潛伏已經很久,并非突如其來。

    清末就通行石印本的古書,攜帶便利,價錢

    公道。

    這實在是舊書的危機的開始。

    但是當時石印本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說是錯字多,固

    然,主要的還在缺少那古色古香。

    因此大人先生不屑照顧。

    不過究竟公道,便利,又不占書

    架的地位,一般讀書人,尤其青年,卻是樂意買的。

    民國以來又有了影印本,大部頭的如

    《四部叢刊》,底本差不多都是善本,影印不至于有錯字,也不缺少古色古香。

    這個影響舊

    書的買賣就更大。

    后來《四部叢刊》又有縮印本,古氣雖然較少,便利卻又加多。

    還有排印

    本的古書,如《四部備要》、《萬有文庫》等,也是方便公道。

    又如《國學基本叢書》,照

    有些石印本辦法,書中點了句,方便更大。

    抗戰前又有所謂“一折八扣書”,排印的錯誤并

    不太多,極便宜,大量流通,青年學生照顧的不少。

    比照抗戰期中的土紙本,這種一折八扣

    書現在已經成了好版了。

    現在的青年學生往往寧愿要這種排印本,不要木刻本;他們要方

    便,不在乎那古色古香。

    買大部書的人既然可以買影印本或排印本,買單部書的人更多樂意

    買排印本或石印本,技術的革新就注定了舊書的沒落的運命!將來顯微影片本的書發達了,

    現在的影印本排印本大概也會沒落的罷?

    至于毛筆,命運似乎更壞。

    跟“水筆”相比,它的不便更其顯然。

    用毛筆就得用硯臺和

    墨,至少得用墨盒或墨船(上海有這東西,形如小船,不知叫什么名字,用墨膏,裝在牙膏

    似的筒子里,用時擠出),總不如水筆方便,又不能將筆掛在襟上或插在袋里。

    更重要的,

    毛筆寫字比水筆慢得多,這是毛筆的致命傷。

    說到價錢,毛筆連上附屬品,再算上用的時期

    的短,并不見得比水筆便宜好多。

    好的舶來水筆自然很貴,但是好的毛筆也不賤,最近有人

    在北平戴月軒就看到定價一千多萬元的筆。

    自然,水筆需要外匯,就是本國做的,材料也得

    從外國買來,毛筆卻是國產;但是我們得努力讓水筆也變成國產才好。

    至于過去教育部規定

    學生用毛筆,似乎只著眼在“保存國粹”或“本位文化”上;學生可并不理會這一套,用水

    筆的反而越來越多。

    現代生活需要水筆,勢有必至,理有固然,“本位文化”的空名字是抵

    擋不住的。

    毛筆應該保存,讓少數的書畫家去保存就夠了,勉強大家都來用,是行不通的。

    至于現在學生寫的字不好,那是沒有認真訓練的原故,跟不用毛筆無關。

    學生的字,清楚整

    齊就算好,用水筆和毛筆都一樣。

    學生不愛講究寫字,也不愛讀古文古書——雖然有購買排印本古書的,可是并不太多。

    他們的功課多,事情忙,不能夠領略書法的藝術,甚至連寫字的作用都忽略了,只圖快,寫

    得不清不楚的叫人認不真。

    古文古書因為文字難,不好懂,他們也覺著不值得費那么多功夫

    去讀。

    根本上還是由于他們已經不重視歷史和舊文化。

    這也是必經的過程,我們無須驚嘆。

    不過我們得讓青年人寫字做到清楚整齊的地步,滿足寫字的基本作用,一方面得努力好好的

    編出些言文對照詳細注解的古書,讓青年人讀。

    歷史和舊文化,我們應該批判的接受,作為

    創造新文化的素材的一部,一筆抹煞是不對的。

    其實青年人也并非真的一筆抹煞古文古書,

    只看《古文觀止》已經有了八種言文對照本,《唐詩三百首》已經有了三種(雖然只各有一

    種比較好),就知道這種書的需要還是很大——而買主大概還是青年人多。

    所以我們應該知

    道努力的方向。

    至于書法的藝術和古文古書的專門研究,留給有興趣的少數人好了,這種人

    大學或獨立學院里是應該培養的。

    連帶著想到了國畫和平劇的改良,這兩種工作現在都有人在努力。

    日前一位青年同事和

    我談到這兩個問題,他覺得國畫和平劇都已經有了充分的發展,成了定型,用不著改良,也

    無從改良;勉強去改良,恐怕只會出現一些不今不古不新不舊的東西,結果未必良好。

    他覺

    得民間藝術本來幼稚,沒有得著發展,我們倒也許可以促進它們的發展;像國畫和平劇已經

    到了最高峰,是該下降,該過去的時候了,拉著它們恐怕是終于吃力不討好的。

    照筆者的意

    見,我們的新文化新藝術的創造,得批判的采取舊文化舊藝術,士大夫的和民間的都用得

    著,外國的也用得著,但是得以這個時代和這個國家為主。

    改良恐怕不免讓舊時代拉著,走

    不遠,也許壓根兒走不動也未可知。

    還是另起爐灶的好,舊料卻可以選擇了用。

    應該過去的總是要過去的。

    1948年3月12、13日作。

    (原載1948年3月31日《大公報》)

    名家散文注解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名家散文注解

    散文

    關于春天的美文

    閱讀(382)

    經不起雨的誘惑,我信步走在雨中,靜靜的徜徉,想起潤物細無聲的美好,難掩我這一刻的心動。路旁的迎春也早早的開了,一朵朵小黃花,你挨著我,我擠著你,歡樂地競相開放著,都去爭寵這春的關愛;夾竹桃的花蕾在雨中輕輕搖擺,似乎羞澀了,躲閃著我的目光,零零碎

    散文

    京派小說的藝術特征

    閱讀(880)

    廢名(1901~1967),原名馮文炳,湖北黃梅人,小說家。曾為語絲社成員,師從周作人的風格,在文學史上被視為京派代表作家。1929年出版的《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第一本小說集,屬鄉土文學。廢名的代表作有長篇《橋》及《莫須有先生傳》、《莫須有先生坐飛機

    散文

    “京派”與“海派”小說各有哪些藝術特色

    閱讀(2211)

    京派小說的藝術特點主要有三:京派作家既繼承了鄉土小說的鄉村題材,又善用創造社身邊小說的抒情筆法。但在自身的發展演變中,他們逐漸淡化了鄉土小說的現實性而向夢幻鄉土延伸,淡化了身邊小說的浪漫性而專注于悲憫人生的描繪,淡化了創造社小

    散文

    京派的定義

    閱讀(565)

    京派是30年代前后新文學中心南移上海后繼續留在北京活動的一個自由主義作家群的一個獨特的文學流派,主要成員有、廢名、沈從文、李健吾、朱光潛等。稱之為"京派",是因為其作者在當時的京津兩地進行文學活動。其作品較多在京津刊物上發表,其

    散文

    小學生作文以美麗的老牛灣寫作

    閱讀(533)

    清晨,我和媽媽坐車向山西、內蒙古交界處----偏關縣老牛灣進發。經過近十二個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老牛灣。老牛灣位于山西省和內蒙古的交界處,以黃河為界,南依山西的偏關縣,北岸是內蒙古的清水河縣,西鄰準格爾旗。黃河從這里入晉并和長城

    散文

    西安一游作文500字

    閱讀(434)

    今年暑假,爸爸媽媽決定帶我前往西安旅游。很早以前我就從書上看到過關于古都西安的介紹,它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曾有13個歷史王朝在此定都,存在著大量的歷史古跡。它見證了古代大唐的繁盛,目睹了近代導致國共攜手抗日的西安事變,是現代絲

    散文

    長城作文500字

    閱讀(359)

    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內外是故鄉。長城,中華民族的脊梁。一條騰飛的巨龍,在千里關山、萬里寒漠中,在朗朗青天下,在巍巍大地上,奔騰跌宕。少卻了戰火喧天的壯響,罷卻了鼓角爭鳴的余音,在血與淚所凝聚起的沐死抵抗和殺伐聲后,大漠孤煙,浩浩黃沙,萬里長

    散文

    求名家的散文不要敘事的~

    閱讀(379)

    散文,是文學里的一株奇葩。中國的文學里很早就有了散文的蹤跡,如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等等。但最成功的,莫過于那部《徐霞客游記》。此文雖同屬于游記的范疇,但在內容和思想性方面,已經脫離了那種單純的借景抒情式的文章

    散文

    對簡媜的散文評價下

    閱讀(539)

    臺灣散文家往往天份極高,筆下的文字更是清新脫俗,出水芙蓉一般,確有大陸作家所不及處也,這大概與臺灣沒有發生文化斷裂的革命有關,保持了傳統文化的水土養分,故唯美文學在此地源遠流長;雅者如余光中、張曉風、許達然等,皆為一代大家。近年來又冒

    散文

    麻煩請大家幫忙介紹一下寫散文的名家簡珍謝謝

    閱讀(482)

    簡媜,本名簡敏媜,1961年生,臺灣宜蘭人,臺大中文系畢業,曾任《聯合文學》主編,創辦大雁出版社。主要著作:散文集《水問》、《私房書》、《只緣身在此山中》、《浮在空中的魚群》、《月娘照眠床》、《七個季節》等。新生代作家中,女性文學天宇上升

    散文

    請問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謝謝

    閱讀(469)

    《浮在空中的魚群》作者是簡媜,本名簡敏媜,1961年生,臺灣宜蘭人,臺大中文系畢業,曾任《聯合文學》主編,創辦大雁出版社。主要著作:散文集《水問》、《私房書》、《只緣身在此山中》、《浮在空中的魚群》、《月娘照眠床》、《七個季節》等。新生

    散文

    我想寫一篇關于贊揚校長的作文

    閱讀(358)

    校長,一個令千萬學生害怕、畏懼的詞。以前我一直都認為:校長是一個很兇的人,總感覺他(她)“高高在上”,可是我錯了,我們學校的楊校長,他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楊校長有著許少的頭發,他經常穿淺棕色的外套和黑色的褲子。手經常背在身后,有種領導風范

    散文

    跟校長聊天作文五百字

    閱讀(398)

    今天,第三節課下課時,老師告訴我們,第四節課是校長的課,頓時,我們大家立即安靜起來,甚至連同學們心跳的聲音都能聽得出來。可一會兒,教室里唧唧喳喳,你看我我看你,紛紛議論:“是不是我們班同學做錯了什么事,是不是來教育我們的呀!”大家胡亂猜測著。

    散文

    尋找關于友情的抒情散文,不要是記敘的.

    閱讀(356)

    友情,其表,是散落四處的點點溫馨。??常聽人說,人世間最純凈的友情只存在與孩童時代。這是一句極其悲涼的話,居然有那么多人贊成,無須理會如此冠冕堂皇的話語,似乎在后孩童時代就難以尋覓友情的印跡。人生之孤獨和艱難,可想而知。??當我們手拉手

    散文

    在雜志社發表詩歌散文要怎么發

    閱讀(359)

    直接郵寄到編輯部,注明投稿,要是中了會通知你的,并把稿酬匯款給你(很多小的經常直接回信寄稿酬的,如10元,20元等小額的),一般的審稿也就3-5天,不過的話他們會退稿(沒有預先說明過不退稿的都會退,但一些小的是不會退的,你要是等待大概一

    散文

    以海子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為結尾的散文有懸賞

    閱讀(471)

    文章如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往事不堪回首,目光游離在那若隱若現的記憶之門上,當許許多多都已漸漸凋零,渴望在層層霧靄中搜捕到那歡聲笑語的片刻,但又有多少回憶值得深藏?一個錯誤的決定,換來的也許是永恒的遺憾。千斤愁,萬般憂,只能一個人孤零

    散文

    誰能提供鄭振鐸散文《永在的溫情》啊謝謝

    閱讀(515)

    永在的溫情鄭振鐸十月十九日下午五點鐘,我在一家編譯所一位朋友的桌上,偶然拿起了一份剛送來的EveningPost,被這樣的一個標題“中國的高爾基今晨五時去世”驚駭得一跳。連忙讀了下來,這驚駭變成了事實:果然是魯迅先生去世了!這消息像閃雷似

    散文

    求關于“冬日溫情”的優美的散文片段

    閱讀(442)

    冬(散文詩朱學坤)攜著春風之情思,夏雨之氣勢,秋葉之精神,冬,--又來了。冬賦予它們以自己的品性,于是,風凜冽了,雪飄舞了,土地冰凍了--水瘦山寒,天高地遠,大自然一片清雅素淡:剛勁的寒風好像一把大掃帚,把那些作惡多端的蠅蚊毒蟲一掃而光,把那些孳生罪

    散文

    談散文白鷺

    閱讀(584)

    語絲社周作人是小品文的開拓者之一,代表作《故鄉的野菜》、《烏篷船》、《菱角》、《夏之夢》等多以小題材為描述對象,筆調從容、閑逸,于趣味性、知識性中潛移默化地培育著對生活的熱愛。他的議論性散文在當時也占有重要地位多為平和沖淡白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