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如何應對翻譯中的可譯性與不可譯性

    一、翻譯中的可譯性

    翻譯中的“可讀性”是針對譯文而言的,而“可譯性”是針對原文而言的。

    “可譯性”是“可讀性”的存在的前提。

    如果翻譯能夠進行的話,那么源語(source language)與目的語(target language)之間至少是存在著一定的可譯性的。

    應該說,這一定的“可譯性”在大部分時候是存在的,因為人類表達概念和思維時存在著廣泛的同一性。

    比如說近義與反義的概念。

    高(high)的反義是低(low),安靜(quiet)的近義是沉默(silent)····例子不勝枚舉。

    正是因為在內涵、情景、邏輯三個范疇間的同一性,任何兩種不同的語言之間才具有了翻譯的可能。

    如果說英國人沒有把“high”與“low”看成是一對反義詞的話,那么英語里的“低”或“高”就應該是另有其詞,否則英漢之間就不存在可譯性了。

    因為這樣英語就違背了以上三個范疇之間同一性。

    不管這兩種語言的語言符號有多么的不一樣,兩者之間至少在這一點上是一致的。

    應該說,這與喬姆斯基的普遍語法(Universal Grammar)有類似之處。

    普遍語法的一個主要的涵義是第一語言與第二語言之間有很多的共性,盡管兩者也有很多的不同之處。

    正是因為這種共性的存在,使得學習者在學習第二語言之前頭腦中就有了所有語言共同的本質的東西,而這些東西是不需要去學的,是天生的。

    他的學習重點應該是在參數(parameter)即兩種語言在語法上的不一致之處。

    二、翻譯中的不可譯性 但是,任何兩種語言之間的可譯性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因為,這兩種語言在結構、語法、詞匯、發展狀況、文化背景乃至所暗含的心理因素、民族情感等方面有著太多的不同之處。

    這就使得可譯性是一個相對的東西。

    即使是反復雕琢出來的佳作,它也不可免的在語言的轉換過程中流失了很多的東西。

    如果說“He is a student”這句話算得上是百分之百的可譯的話,那么這種情況在英語與漢語兩種語言的轉換之間又有多少呢?下面,我們從幾個小的例子來看一看這兩者之間的不可譯性的一些主要表現。

    (一)詞匯的不可譯性

    英語是以字母為載體的符號系統,而漢語是以漢字為載體的。

    兩種不同的系統之間有很多的地方是不能夠——對應的。

    比如說,英語里的助動詞是非常豐富,這一點是漢語所沒有的。

    那么在英漢翻譯當中,有時英語中的幾個不同的單詞翻譯成漢語都可能是一個意思。

    “is, am, are, were, was”這幾上詞都可以譯成“是”,但他們卻有不同的用法,用于不同的時態與人稱。

    這個時候我們往往沒有辦法通過漢語來傳遞出英文單詞之間內涵的微妙差異。

    同樣,英漢的稱呼很多時候不可譯。

    英語中的uncle 在漢語中的等值成分有“叔父”、“伯父”、“舅父”、“姨父”及對一般長輩的尊稱,若無特定的語境,uncle是不可譯的。

    (二)情態、語氣的不可譯性

    英語的情態變化也較漢語復雜,這樣就為表達意思的微妙差異提供了可能。

    而漢語譯文相對來說就不能很好的體現這種差異。

    試比較下面兩句話。

    a) We should not tell falsehoods. b) We ought not to tell falsehoods. Should 與ought to在這兩句話中都可以翻譯成“應該”,然而前者強調的是說話人在主觀上覺得對方應做某事,后者突出的是客觀上的要求。

    如果我們僅僅看漢語翻譯的話,是不能夠體會出這種差異的。

    同樣,英語里的語氣也有豐富的變化。

    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英語虛擬語氣的變化。

    它的語氣強弱或者時態的不同,我們都很難通過譯文看得出來。

    (三)修辭的不可譯性

    在I Swear這首歌里,有這么一句歌詞:As the time turns the page, my love won’t age。

    這里用到了英文的押尾韻和修辭方法。

    而我們在翻譯時,可能也最多只能傳遞出意思,而無法去兼顧尾韻。

    再比如,在萬圣節(Halloween)里有“treat or trick”這一說法。

    這里面有兩個諧音詞。

    而諧音、押韻不管在什么語言當中出現,一般來說都是不可譯的。

    我們只好將其散文化(prosaim)。

    畢竟這涉及到了兩種不同的符號系統。

    同樣,一些有漢語特色的修辭方式也很難譯成英語。

    這在漢語的歇后語中可見一斑。

    比如說“小蔥拌豆腐——清(青)二白”,“孔夫子搬家——盡是輸(書)”。

    這都是漢語所獨有的,若想翻譯成英語,我們最多也只能是把意思傳達到就不錯了。

    一個不懂漢語的人是不會知道其中的味道的。

    而漢語中的雙關、回文、拆字、對偶、頂真等待修辭手法以及詩歌、詞等都天然的是屬于漢語的獨有的,這些東西一旦離開了它的載體,那我們就無從談起它們的獨有的內在魅力了。

    三、如何面對不可譯性

    既然英漢是兩種不同的語言,那么不可譯性則是不可避免的。

    翻譯不是萬能的,它僅僅只是一種信息傳遞的介質而已。

    那么,我們該怎么樣去面對不可譯性呢?

    我們以中國的古詩為例。

    柳宗元的《江雪》中寫道“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它在語音、詞匯、句子和篇章等方面所體現的言內意義都是漢語所特有的。

    當翻譯遭遇“民族特色”時,做好譯文是一件相當麻煩的事。

    但是許淵沖將之譯成“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在原文中,“絕”和“滅”押韻,在譯文中,flight 和sight押韻,再現了詞語在語音方面的關系。

    同時,譯文中的兩句話在結構上也是完全對應的,可以說已經基本上還原了原文意境。

    譯者能夠做到這一步已經相當的不容易了。

    同樣,翻譯漢語里的歇后語時,對于大多數喻義歇后語,由于比喻部分生動形象,喻義部分邏輯推理合乎情理,通常采用直譯法,既傳達源語的內容,又維持源語的形象。

    然而,一旦涉及到了雙關或諧音,那就難翻譯了。

    “拿鋤頭刨黃連——挖苦”有人把他翻成“To dig Coptis with a hoe——dig”。

    我們知道,漢語里的“挖苦”有兩層意思,同樣,dig既表示挖苦,同時在口語里也可指挖苦。

    總之,翻譯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問,一篇好的譯文十分考驗譯者的文字功力。

    一方面,一種廣泛使用的語言是另一種語言所不能替代的。

    很多屬于本民族、本語言的特征是不能完全通過翻譯去傳遞給說不同語言的人。

    另一方面,我們要不斷提高對文字的把握能力,加強自身的修養,爭取在最大限度內讓讀者體會到原文的特色首先,盡最大努力去還原原文的風貌,從而減少因為文化差異而給文化的傳播帶來的障礙。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如何應對翻譯中的可譯性與不可譯性

    散文

    英語的平時對話、作文等里面到底什么時候才用過去式

    閱讀(507)

    1.當講述電影內容或故事時使用一般現在時;2.跟朋友說昨天買了一本書用過去時,但討論書中內容和自己對這本書看法時用一般現在時;3.描述過去發生的事情和講述過去一連串的動作時使用過去時,過去發生的對話可以直接引用,說話人使用的時態,比如,那

    散文

    幼兒園主持人臺詞

    閱讀(453)

    開場(男)親愛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女)親愛的老師、小朋友們:(齊)大家好(鞠躬)!(男)新年的鐘聲就要敲響(女)新年的禮花處處開放(合)今天,我們歡聚一堂(男)讓小朋友們用歌聲和舞蹈來告訴你(女)我們是快樂的,我們是最棒的!(合)我們的晚會現在開始

    散文

    六.一演搏擊操,主持人臺詞怎么說?

    閱讀(456)

    要體現主題,還要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有沒有特別的參加者,比如說領導什么的,然后根據主題,來定本次串詞主持詞的基調,定好基調后根據晚會的程序,來把節目、講話什么的都串到里面,既對前一項做出了總結,又很自然的引出了下一項,這樣就可以了。【經

    散文

    過春節人們去集市購物的情景,作文

    閱讀(781)

    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提,小販們也掛出了紅紅的春聯和福字。過年前夕,許多人都十分忙。許多去外地打工的人都帶著大包小包的年貨,向家走去。大年三十的晚上,媽媽就在廚房做著香噴噴的年夜飯。而我卻守候著電視機前,等待著春節聯歡

    散文

    幼兒園慶元旦游園活動通知怎么寫

    閱讀(600)

    尊敬的各位家長朋友們:您們好!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它震撼著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新年的歌聲即將唱起,它播撒著我們燦爛的笑容!在此,請接受城西幼兒園最誠摯的邀請:邀請您和寶貝一起參加我們的親子游園活動!“游園”按字面意思是指在全園自由游戲

    散文

    中班幼兒發展評價匯總分析表怎么寫

    閱讀(391)

    隨著新年鐘聲的臨近,一個學期又將結束,孩子們進入中班已經有半年了,在這個學期里面,孩子們的進步還是比較明顯的,回顧后,做以下小結。一、社會領域本學期,共有26個幼兒。大部分幼兒能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會恰當地評價自己。有較強的表現欲、

    散文

    大班社會活動說課稿一分鐘有多長

    閱讀(405)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鐘表上的整時、半時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是本單元第二節的內容。教材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使教學活動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起來,把抽象的時間概念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從而使學生懂

    散文

    高分用多種時態、多種語態、多種句型寫作文-成長過程

    閱讀(391)

    以前,我是個過分看重成績的人,但好多次考試后,我變的成熟多了,我慢慢的懂得了如何接受失敗,如何正視成功。俗話說的沒錯:“人在經歷中長大。”記得上小學的時候,一次升級考試我考砸了,原因是沉溺于看電視連續劇。我當時還不懂得泡在電視劇中是多

    散文

    《山中訪友》的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50字

    閱讀(359)

    李漢榮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陜西省政協委員,著名詩人、散文家,李漢榮散文佳作入選全國小學語文課本。多年來寫作詩歌約3000首,散文隨筆1000多篇,中短篇小說30余篇,在《人民文學》、《人民日報》、《詩刊》、《小說月報》、《青春》、《散文》、

    散文

    悲傷絕望的句子

    閱讀(420)

    1、有些事,我們明知道是錯的,也要去堅持,因為不甘心;有些人,我們明知道是愛的,也要去放棄,因為沒結局;有時候,我們明知道沒路了,卻還在前行,因為習慣了。2、以為蒙上了眼睛,就可以看不見這個世界;以為捂住了耳朵,就可以聽不到所有的煩惱;以為腳步停了下

    散文

    寫自己悲傷的文章

    閱讀(350)

    無聊自己的悲傷可以說出來給你當文章的嗎?自己擁有的悲傷可以說是幸運的嗎?你一點也不了解我們受過傷的孩子們你的這句話徹底絕望你....覺得我們寫出悲傷作文會開心點嗎?我...你讓我再一次流淚

    散文

    關于悲傷、頹廢、絕望的英文句子

    閱讀(420)

    我就會這些了:Theworstwaytomisssomeoneistobesittingrightbesidethemknowingyoucan‘thavethem.失去某人,最糟糕的莫過于,他近在身旁,卻猶如遠在天邊。Totheworldyoumaybeoneperson,

    散文

    求大家幫我寫一篇關于要去當兵離別朋友的文章謝謝了

    閱讀(386)

    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好兄弟,心地正直、誠實的真朋友。我要暫時離開家鄉了,能去保衛國家,我感到無比的光榮!謝謝你們!和你們在一起我感到很高興,雖然去當兵我還是會忘不了你們,會想你們的,也會回來看你們的,再見我的鄉親,再見我的好朋

    散文

    來篇文章關于離別的

    閱讀(368)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散文

    英語的平時對話、作文等里面到底什么時候才用過去式

    閱讀(507)

    1.當講述電影內容或故事時使用一般現在時;2.跟朋友說昨天買了一本書用過去時,但討論書中內容和自己對這本書看法時用一般現在時;3.描述過去發生的事情和講述過去一連串的動作時使用過去時,過去發生的對話可以直接引用,說話人使用的時態,比如,那

    散文

    中班幼兒發展評價匯總分析表怎么寫

    閱讀(391)

    隨著新年鐘聲的臨近,一個學期又將結束,孩子們進入中班已經有半年了,在這個學期里面,孩子們的進步還是比較明顯的,回顧后,做以下小結。一、社會領域本學期,共有26個幼兒。大部分幼兒能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會恰當地評價自己。有較強的表現欲、

    散文

    想想你還讀過哪些情景交融的散文試舉出一例加以分析

    閱讀(384)

    現推薦名家經典散文:散文《郊外的秋》是一篇名家描寫秋景的優美散文。主人翁從省機關被流放到郊外,心中感到絕望,于是,借景言情,以物寄意,感嘆前景像秋天一樣,葉子開始飄落了,前途渺茫。可是,到郊外生活一段時間后,感覺到郊外的秋,并不像自己心中所

    散文

    老舍月牙兒人物分析

    閱讀(1376)

    1、”我“:主人公”我“是個小姑娘,象春花一樣柔弱、嬌美,在母親艱難的培育下,讀了幾年書,近乎小學程度,懂一點文化,有一點道德觀念。她希望能靠自已勞動的雙手養活自己,但一次次失敗、失望,當她被新校長的兒子誘騙失身后,逐步淪落,終于成為暗娼。2

    散文

    求關于酈道元寫的三峽翻譯.不少于600字哦

    閱讀(360)

    譯文從三峽全長七百里中看,兩岸山都是相連的,沒有中斷的地方.山嶺重重疊疊,連綿不斷,把太陽光和天空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晚上,絕看不到太陽和月亮.到了夏天洪水暴漲滿上山岡的時候,無論是上行還是下行,都被阻絕了.有時皇帝的詔書急需

    散文

    跪求哪位大神酈道元的三峽把它翻譯成散文500字

    閱讀(503)

    1.三峽(改寫散文)在三峽七百里當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在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

    短句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翻譯

    閱讀(1366)

    譯文太史公說:我讀《孟子》一書,讀至梁惠王問道“怎樣有利于我的國家”時,不免掩卷感嘆。心想:可嘆啊,功利確實是一切禍亂的根源。孔夫子之所以極少說到功利,是為了時刻對禍亂的根源加以防范。因此,他老先生說:“一味根據自己的利益行事,會招

    短句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的一部分翻譯

    閱讀(444)

    1、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與事情。到了梁國,梁惠王不但不聽信(孟子)的話,反而被認為(他)迂回遙遠而脫離實際。“見”,助詞,表示被動,相當于“被”。2、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孟軻就稱述唐堯、虞舜(以及夏、商、周)三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