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忽略親情的細節
0歲,母親歷經艱辛之后,我見到了第一縷陽光。
懶懶地靠在母親的身旁,任憑母親觸碰我那一寸寸肌膚,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
藍天,白云,鳥兒在樹枝上歌唱,歌唱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
那一年,母親27歲,她用強健有力的雙腳蹬自行車上下班,皮膚白皙,秀發如云。
3歲,我進入了幼兒園。
我與其他孩子們在一起。
我們一起吃午餐,一起畫畫,一起觀察小樹苗,一起睡午覺。
我的椅子倒了,你幫我扶;你的彩筆沒帶,我借給你。
母親非常忙,所以讓我在幼兒園住讀。
但是她仍然不忘在百忙之中抽空來看我。
記得有一天,我已經上床了。
透過走廊上朦朧的燈光,我看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在宿舍門口張望,是母親!我十分驚喜,但我要讓母親知道,我在學校一直很乖,便趕緊閉上眼睛,裝著熟睡的樣子。
我感到溫暖而又快樂,我已經開始了獨立生活。
那一年,母親三十歲,她不再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少女,不再常常去逛街,不再常常去卡拉OK,也不再僅僅為工作忙碌,而是更多地為我操心。
每到周五,我總是盼望母親來接我,當她身穿深藍色制服,佩戴著肩章的身影出現在門口時,同學們總是驚訝地叫道:“哇!你的媽媽是警察!“我總是自豪地向他們點點頭,飛快地撲向母親的懷抱。
6歲,我順利地考入上海市實驗學校。
憑借自己的努力,每次考試總是能拿第一。
我在現場作文比賽中得了獎,我在全國的奧數比賽中拿了金牌。
一張張閃閃發光的獎狀讓我喜上眉梢。
母親33歲了,她的單位從浦西搬到了浦東,每天上下班更加辛苦了。
乘班車,換地鐵,早出晚歸。
夜深人靜時,我從睡夢中醒來,還常常會看見母親還在為我檢查作業。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母親烏黑秀麗的頭發里有一根刺眼的白發。
我對母親說:“我來幫你拔白頭發吧!“”好啊!“母親笑著回答……”
9歲,最令我難忘的一年,因為我拿到了鋼琴10級證書。
5年的辛苦努力,5年的汗水,全都聚集在了這一張小小的證書上。
就在我手捧證書的剎那間,我興奮得跳了起來,所有人都向我祝賀。
那一年,母親卻生了一場大病。
外婆告訴我,那年是母親的本命年,本命年要用紅色來避邪。
于是,我用我的壓歲錢給母親買了一個紅色的手機套。
母親拿到了我送給她的禮物后,開心地笑了。
這時我突然發現,母親的眼角爬上了一條條細細的皺紋……
而今,我已如愿以償升入了實驗學校的初中部。
在寬敞的新教室中,在美麗的校園里,我,像一棵綠色的小樹苗茁壯地成長著。
……
已經記不清父母曾給過我多少次親切的愛撫,多少次微笑的鼓勵,也許這一切都過于平凡,過于普通,我們常常會將它忽略,直到某一天,走在人生的道路上的我,突然駐足回首時,才發現正是那一個個被忽略的細節,揚溢著濃濃的愛,時刻伴隨著自己幸福地成長。
可此時,我們的父母已不再年輕,白發悄悄爬上了他們的雙鬢,生命中最燦爛的時光已漸漸離他們遠去。
父母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愛。
當時光在飛逝,當我們整天埋頭于成堆的作業,當我們期盼著快快長大時,請不要忽略了身邊為我們辛勤操勞的父母,忽略那每一根白發,每一道皺紋,每一個充滿親情的細節。
難忘的親情
難忘的親情我的腦海里有許多小魚,這些小魚構成了我難忘的親情,但我最難忘的親情是那一條金色的小金魚……
記得我讀三年級的時候,剛過完年去上學,同學們興高采烈地談論著春暖花開的美好,可是,我不覺得有什么好。
因我在料峭春寒中上學,早晨我冷得牙齒打顫。
班上的同學說“你看,她的嘴唇發青。”過了幾節課,我回到家里很是不舒服,并躺倒床上睡著了。
我在睡覺中聽到一種熟悉的聲音,“快起來!小琬!”醒來一看是媽媽。
我說:“我好象有點發燒。”媽媽趕緊給我用體溫表一量,“體溫四十度”媽媽立刻緊張起來。
給我的班主任打電話請假,接著,媽媽手忙腳亂拿起杯子到水給我喝退燒藥,我仔細的發現媽媽的額頭上有豆大的汗珠子直往下滾。
我想,媽媽這肯定是急出來的,我一定要病好早點。
登錄作文網,你也可投稿。
我不知怎么高燒不退,喝了藥汗流浹背,媽媽忙著換毛巾給我擦背,一直忙了個中午,連飯顧不及吃,我又睡了……我感覺到媽媽背著我上醫院。
沒想到我就在醫院住了一星期零四天。
登錄作文網,你也可投稿。
每天我掙開眼睛都看見媽媽守在我的身旁。
我的病好了,我又發現媽媽黑了一圈眼圈,多了一絲銀發……
親情的力量
一個星期天的早上,我的作業做完了,閑來無聊,便找弟弟一起玩電腦小游戲。
一開始,他就認真地向我提出:“每人玩一局,不許耍賴哦!”我欣然同意了。
接著,弟弟玩完了一局,輪到我了,大概覺得我沒有打游戲的細胞,看我打十分無聊,便到外面玩去了。
果然不出他所料,才一會兒工夫,就敗下陣來。
我正準備再玩一局,又想起了與弟弟的約定,覺得不太應該,就大聲喊:“弟弟,我玩了一局,你快進來吧!”沒有人回應,我又叫了幾聲,弟弟還是沒進來。
“哎,不打白不打,再玩幾局吧!”我自言自語道。
當我正玩得興致時,弟弟進來了,見我還在玩,氣不打一處來:“你怎么還在玩,是不是多玩了?”“是呀!”我并沒有觀察到他生氣了,突然,他罵了我一句,我也回了他一句,我們對罵不久,他罵了句十分難聽的,“你……”我氣得說不出話來,淚水不禁奪眶而出:“我怎么會有你這樣的弟弟?”他見我哭,心虛了,不敢說什么。
我轉身跑了。
我撲在床上,不停地哭。
不就是為了玩游戲嘛,用得著這樣嗎?我明明叫他了,是他自己在外面玩,不進來的嘛!再仔細一想,其實我也有錯,玩了一局不玩了,也不會這樣呀!想到這里,我又有些后悔了。
到了吃午飯的時候,媽媽叫我下樓吃飯。
我只好把眼淚擦干。
廚房里就媽媽一人,她一見我,不解地問:“你怎么哭了?”“哪有?”媽媽笑了,“你滿臉淚痕,最明顯的是你一哭鼻子就紅,你現在鼻子不是紅紅的嗎?到底怎么了?”我沒想到媽媽會這么了解我,但我還是沒說。
在媽媽再三追問下,我如實說了。
媽媽并沒有生氣,親切地說:“這沒什么關系,一家人和睦才是最重要的,你和弟弟都得向對方道歉。
走,我們把弟弟找來。”弟弟過來了,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哭了。
媽媽說:“好啦!你們快互相道歉吧!”“對不起,我不該偷玩游戲的。”“姐姐,對不起,我不該罵你。”“沒關系!”就這樣,一場“家庭風波”平息了。
是親情的力量使我和弟弟的誤會化解了。
媽媽說得對,一家和睦才最重要。
沒有親情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呀!我們應該去珍惜。
親情頌
記得意大利的薄伽丘說過,友誼是一種最神圣的東西。
我看不然,人世間最無私、最珍貴的莫過于親情,親情比友誼重要得多,而人的親情更是與眾不同。
大千世界,什么樣的人都有,什么樣的事都會發生,但唯一不變的是親情,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這不由得使我想起曾經讀過的一篇文章,故事發生在大興安嶺的一次大火中,一只母鳥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把它們送到樹下,壓到自己的身子下面。
雖然母鳥被活活燒死了,但它的孩子卻活了下來。
在我們的周圍,無處不體現著父母對孩子的愛。
父母都是以一種無私的情懷面對我們,他們情愿自己餓著,也要我們吃飽、穿暖。
也許有人會說,我是孤兒,沒有父母,哪來的親情?可你小時候在孤兒院受到的資助,不也洋溢著親情嗎?因此,在很多人看來,親情重如千鈞。
可如今有些人認為,親情一文不值。
我驚訝地發現,好多小孩越來越不珍惜父母的勞動果實了,往往只把父母當成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庫。
不管父母如何苦口婆心地嘮叨,總是愛理不理的,好像與己無關。
我鄰居家的一個小孩,天天都會和父母發生矛盾,只有當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才會想到父母。
我還看過一本雜志,有位年過七旬的老人,竟然連自己孩子家的門都進不了,更別想在孩子家吃頓飯了。
這些以前聞所未聞的事情,現在也好像司空見慣了。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儒家學派曾經說過,百義孝為先;《讀者》雜志也報道過,養育子女是世界上所有動物的本能,而只有人類才會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
這種在萬物中唯有我們人類才有的美德,難道也要放棄嗎?也要從我們這一代人身上消失嗎?不,我們決不能放棄,我們要贊頌親情!否則,我們還有何顏面自稱為萬物之靈呢?
感受親情
“搖呀搖,搖呀搖,搖到外婆橋……”不知是誰輕輕哼了一句,把我從思緒中拉回。
外婆橋,外婆橋,外婆一定又在把我“瞧”了。
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現出了她探著矮小的身子,站在高高的門檻上,踮腳倚門盼望的情景。
此時,一股濃濃的親情如春天那溫暖的陽光,灑進我的心田,令我感到幸福無比。
我的外婆是個忠實的耶穌教徒。
每天晚上,她總是早早地吃過飯,照例跪在硬梆梆的床上,領著我一起祈禱。
因為當時我人還小,外婆怕我跪在太硬的床上吃不消,便找來一個棉花包給我墊上。
外婆一輩子沒上過學,但她禱告起來還真有一套,可以稱得上是“有條不紊”。
她每說完一句,我都得在最后添上一個“阿們”。
我根本不懂它是什么意思,想必外婆也不會很清楚吧。
只覺得和她一唱一和煞是有趣。
每天,她都會為兒女子孫們一個個地祈禱:希望這個健康平安,保佑那個一切順利;當然也免不了許多贊美耶穌的話。
然后便是唱歌,這些歌,外婆在平時也會時不時地哼上幾句。
很多時候,我跪著累了,便偷偷地向她瞥一眼,她仍然不折不扣地跪著。
想起外婆多年患有腿病,真擔心外婆會撐不住。
于是,我便問:“外婆,您累嗎?”她吃力地撐起頭:“不許打叉,否則會不靈的。”我將信將疑地盯著她,她睜大眼睛,滿是一副堅定虔誠的模樣。
我只好不再說話,無聊地盯著棉花包上發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懂得了向耶穌祈禱這類全是迷信,根本不會有什么救世主的保佑。
于是,我開始向外婆宣傳:這是一種迷信的做法,是極不科學的。
她聽了嘴巴扁扁,蒼老的臉一提一提,渾濁的眼中似乎有了淚。
看來她被觸怒了。
是呀,平時親戚朋友們根本不信這一套,現在連我——這個從小一起陪她祈禱的人都開始懷疑,疏遠她了。
她顫巍巍地說:“誰說的?心誠的人是準能打動救世主的!”
我不再與外婆爭辯,也許她說得有道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吧。
老人家并無惡意。
祈禱成了她的安慰,她的支柱,她的寄托!
回憶起這些,又想起前些天外婆特意托媽媽送來的棕子。
那不時飄著的香味,讓我潸然淚下。
于是,我不由吟起一首詩:
外婆親手做成的粽子,
穿越千里,
落在我的餐桌上;
一縷清香,
彌漫著親情。
我打開粽子,
看見熟香的米粒上,
閃動著親人的企盼;
一股心酸,直嗆心里。
我大口嚼著粽子,
兩行熱淚,
燙傷了一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