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寧波歷史名人

    寧波名人

    【嚴光】生卒年待考。

    東漢初隱士。

    本姓莊,后人避漢明帝劉莊諱改姓,一名遵,字子陵。

    余姚人。

    少有文名,與劉秀同游學,曾拒為王莽官。

    建武元年(25),劉秀即位,嚴光隱名換姓,避居他鄉。

    后三聘而始至洛陽,授以諫議大夫之職,不就,歸隱富春山(今浙江桐廬縣境內)。

    80歲卒,安葬在客星山。

    現余姚與慈溪等地有嚴子陵祠、客星山"高風千古"坊、故里碑亭等史跡。

    【闞澤】(170~243)三國時吳國官吏。

    字德潤。

    寧波市慈城鎮人。

    世代為農,好學,后舉孝廉。

    曾任錢塘長,三國吳尚書令、中書令,拜太子太傅,精通經學、歷書。

    極力向孫權推薦賈誼的《過秦論》,主張廢除酷刑,以禮義治國。

    晚年篤信佛教,舍宅為普濟寺。

    今慈湖(又名德潤湖)邊有其故址,宅后山為"闞峰"。

    ?

    【虞喜】(281~356)東晉天文學家。

    字仲寧。

    余姚人。

    出身豪族,屢征博士、舉賢良,皆不就。

    東晉咸和五年(330),計算出冬至太陽位置每50年向西移動一度(現代測定為71年8個月),即為"歲差"。

    這一發現對以后的天文學有很大的影響。

    他主張天高無窮,日月星辰按各自的規律運行,以駁渾天說、蓋天說。

    著有《安天論》、《志林》等。

    ?

    【虞世南】(558~638)唐初書法家。

    字伯施。

    慈溪市人。

    南北朝時仕陳,入隋任秘書郎、起居舍人。

    隋亡,曾為竇建德黃門侍郎,唐武德四年(621)為秦王府參軍,授弘文館學士,改太子中舍人。

    貞觀元年(627)李世民即位,任著作郎、弘文館學士、太子右庶子、秘書監等,封爵永興縣公。

    辭官,授銀青光祿大夫。

    卒后陪葬昭陵,畫像凌煙閣,贈禮部尚書,謚文懿。

    書法繼承王羲之、王獻之筆致,外柔內剛,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并稱唐初四大家。

    有石刻《孔子唐堂碑》等傳世,著有《帝王略論》、《書旨述》、《筆髓論》、《觀學篇》等,編有《北堂書鈔》160卷,為國內現存第一部類書。

    ?

    【陳藏器】(681~757)唐代藥物學家和方劑學家。

    四明人。

    開元年間(713~741),任京兆府三原縣縣尉。

    認為東漢的《神農本草經》雖經補輯,但遺逸尚多,而為之搜遺補缺,編撰《本草拾遺》10卷。

    明李明珍認為此書"博極群書,精核物類,訂繩謬誤,搜羅幽隱,自本草以來,一人而已"。

    惜原書已佚。

    另作《本草序例》1卷,《本草解紛》3卷。

    為中醫方劑學"宣、通、補、泄、輕、重、滑、澀、燥、濕"等"十劑"方劑分類法的創始人。

    ?

    【林逋】(967~1028)北宋詩人。

    字君復。

    寧波奉化大里黃賢村人。

    一說杭州人,見上卷252頁杭州"林逋"條。

    ?

    【史浩】(1106~1194)南宋右丞相。

    字直翁。

    鄞縣人。

    紹興十五年(1145)進士,歷任余姚縣尉、溫州教授、國子博士、秘書省校書郎等職。

    隆興元年(1163)任參知政事、右丞相兼樞密使,上書言趙鼎、李光無罪,昭雪岳飛冤獄,后因反對張浚等貿然用兵北伐,遭王十朋等所劾。

    淳熙五年(1178)復為右丞相,淳熙十年(1183)致仕,封太保、魏國公。

    卒后封會稽郡王、越王,謚忠定。

    有《尚書講義》、《周官講義》、《仙源類譜》、《?峰真隱漫錄》等著述。

    ?

    【張孝祥】(1132~1170)南宋詞人。

    字安國,號于湖居士。

    鄞縣人。

    紹興二十四年(1154)廷試第一,人稱甬上第一狀元。

    歷任秘書省正字、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平江知府、建康留守、敷文閣待制、荊南荊北路安撫使、顯謨閣直學士等職。

    卒后葬建康(南京)鐘山。

    為官時支持張浚北伐,反對秦檜專權。

    文章過人,為南宋豪放派詞人。

    著有《于湖居士樂府》、《于湖詞》、《于湖集》、《古風律詩絕句》等。

    ?

    【葉夢鼎】(1200~1270)南宋官員。

    字鎮之,號西澗。

    寧海東倉上宅人。

    本姓陳,6歲時過繼于母族,改姓葉。

    南宋嘉熙元年(1237),以太學上舍試入優等,曾在信州、袁州、吉州、隆興等地為官,景定三年(1262)任兵部尚書,次年遷吏部尚書,咸淳三年(1267)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因反對賈似道專權,阻止《公田法》、《經界推排法》實施而遭賈忌恨,遂托病辭官。

    著有《西澗集》。

    ?

    【黃震】(1213~1281)南宋官員。

    字東發,人稱於越先生。

    慈溪人。

    南宋寶四年(1256)進士。

    曾任史館檢閱、撫州知州、江西提點刑獄、提舉浙東常平茶鹽等職,為官清廉,敢于直言。

    宋亡后隱居定海靈渚鄉澤山(今慈溪市田央鄉)、鄞縣等地,卒后門人私謚文潔先生。

    參與寧宗、理宗兩朝《國史》、《實錄》的修纂。

    批判理學"人心道心"、"即心即道"觀點,創東發學派,著有《黃氏日鈔》、《古今紀要》、《戊辰修史傳》、《禮記集解》、《春秋集解》等。

    ?

    【王應麟】(1223~1296)南宋學者。

    字伯厚,號深寧,人稱厚齋先生。

    鄞縣人。

    南宋淳元年(1241)進士,曾任太常寺主簿、臺州通判、禮部郎官、徽州知州、吏部侍郎、禮部尚書等職。

    敢于直諫,為權相賈似道所惡,屢遭貶斥。

    宋亡后閉門著述,著有《困學紀聞》、《玉海》、《通鑒答問》、《詩地理考》、《深寧集》、《通鑒地理考》、《漢藝文志考證》、《三字經》等。

    其中《三字經》影響極大,流傳甚廣。

    ?

    【胡三省】(1230~1302)南宋學者。

    原名滿孫,字身之,又字景參,其家居澗旁有古梅,因號"梅澗"。

    寧海縣中胡村人。

    南宋寶?NB039?四年(1256)進士。

    曾任吉州泰和尉、慈溪尉、揚州江都丞、懷寧知縣、朝奉郎等職。

    德?NB039?元年(1275)入賈似道幕府,后因與賈不合還鄉。

    一生致力于《通鑒》校勘。

    歷時30年,完成《資治通鑒音注》294卷,著有《通鑒釋文辨誤》、《竹素園稿》、《通鑒小學》等。

    ?

    【戴表元】(1244~1310)元初文學家。

    字帥初,一字曾伯,自號剡源先生。

    奉化榆林人。

    從師王應麟。

    南宋咸淳七年(1271)進士。

    授迪功郎、建康府教授等職。

    元兵南下,避難天臺、鄞縣、杭州等地,以授徒賣文為生。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受聘任奉化養正堂師,大德八年(1304)任信州教授。

    后歸里,讀書吟詩以終。

    學識淵博,善書法,以散文名重一時,被譽為"東南文章大家之一"。

    著有《剡源集》、《剡源佚詩》、《剡源佚文》等。

    ?

    【方孝孺】(1357~1402)明初學者。

    字希直,又字希古,號遜志。

    人稱緱城先生、正學先生。

    寧海縣人。

    少好學,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授漢中府學教授。

    蜀獻王聘為世子師,建文元年(1399),遷侍講學士,值文淵閣,任《太祖實錄》、《類要》總裁,文學博士等。

    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兵陷南京,他被捕下獄,后朱棣命他草擬登極詔書,他披麻戴孝,堅拒草詔而疾書"燕賊篡位"。

    朱棣大怒而滅其十族(加學生),罹難者873人。

    有《遜志齋集》、《秋崖集》行世。

    ?

    【王守仁】(1472~1529)明代哲學家。

    原名云,更名守仁,字伯安,號陽明。

    人稱陽明先生。

    余姚人。

    明弘治十二年(1499)進士。

    曾任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因觸犯劉瑾,貶為龍場(今貴州修文縣)驛丞。

    后任南京太仆寺少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督兵平定寧王朱宸濠叛亂,官至南京兵部尚書。

    回故鄉余姚,在龍泉山中天閣講"致良知"說,開創了姚江學派(又稱陽明學派)。

    卒于江西南安,謚文成。

    歸葬紹興蘭亭。

    王陽明是中國哲學史上主觀唯心主義的集大成者。

    著有《陽明全書》。

    ?

    【呂紀】(1477~?)明代花鳥畫家。

    字廷振,號樂愚。

    鄞縣人。

    明弘治年間(1488~1505)應征入宮,任錦衣衛指揮使。

    畫近學邊景昭,遠承南宋畫院體風格,尤擅畫鳳凰、仙鶴、孔雀、鴛鴦等,生動明麗,工筆與寫意俱佳。

    間作山水人物。

    為當時畫院花鳥畫代表作家之一。

    作品傳世較多,主要有《桂菊山禽圖》、《鷹雀圖》、《雪景翎花圖》、《竹禽雙雉圖》、《雪岸雙鴻圖》等。

    ?

    【范欽】(1505~1585)明代藏書家。

    字堯卿,號東明。

    鄞縣人。

    明嘉靖十一年(1532)進士。

    歷任隨州知州、工部員外郎、袁州知州、廣西參政、福建按察使、云南右布政使、陜西左布政使、副都御史等職。

    后晉兵部右侍郎,未赴任而去職還鄉。

    一生喜愛藏書。

    歸里后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間在月湖西岸的居宅東側建造了藏書樓,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義,名"天一閣"。

    其藏書以明版地方志及登科錄為世人所重,在明時已有浙東藏書第一家之譽。

    歷經400余年后的今天,已成為國內最古老的藏書樓。

    范欽的著述有《四明范氏書目》、《煙霞小說》、《撫掌錄》、《奏議》、《草朝遺忠錄》、《明文臣爵謚》、《古今諺》。

    ?

    【屠隆】(1543~1605)明代文學家。

    字長卿,一字緯真,號赤水、由拳山人、蓬萊仙客、鴻苞居士。

    鄞縣人。

    明萬歷五年(1577)進士。

    曾任潁上知縣、青浦知縣、吏部主事、郎中等職。

    因不拘小節、縱情詩詞而罷職。

    回鄉后以賣文為生,貧困潦倒。

    屠隆博學多才,尤精戲曲,書畫造詣頗深,與胡應麟等并稱"明末五子"。

    著有《彩毫記》、《曇花記》、《修文記》、《白榆集》、《由拳集》、《鴻苞集》、《觀音考》等。

    ?

    【朱之瑜】(1600~1682)明末學者,抗清義士。

    字魯嶼,號舜水。

    余姚人。

    早年精研六經,絕意為官。

    清順治二年(1645)清兵下浙,他奔走各地,聯絡義軍支援四明山寨王翊,順治四年至十五年(1647~1658),4次東渡日本,欲借兵復明,途中歷經艱險,終未成功。

    后隨鄭成功、張蒼水抗清,敗后定居日本。

    康熙三年(1664),水戶藩主德川光國聘其為賓師。

    前后僑居日本20余年,向日本介紹了中國服制、禮制、官制等禮樂典章,講授了自己的學術思想,為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和友誼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卒后私謚文恭先生,葬日本常陸入慈郡大田鄉瑞龍山麓。

    有《舜水先生文集》、《朱舜水集》、《朱氏舜水談綺》等行世。

    1982年5月日中文化交流協會、日本朱舜水先生紀念會在余姚龍泉山上建造了朱舜水紀念碑。

    ?

    【黃宗羲】(1610~1695)明清之際思想家、史學家。

    字太沖,一字德冰,號南雷,別號梨洲老人,人稱梨洲先生。

    余姚黃竹浦人。

    父黃尊素,東林黨人,因反對魏忠賢等死于詔獄。

    明崇禎元年(1628),赴京為父申冤,錐刺逆黨。

    而后在南京加入復社。

    明亡后,率家鄉子弟組成"世忠營",擁魯王抗清,先后10年,任兵部職方司主事、左副都御史等職。

    失敗后歸隱故里,授徒講學,著書立說。

    黃宗羲學識淵博,著述弘富,對天文、地理、歷算、樂律等造詣頗深,尤長史學,并開創了浙東學派。

    有《黃宗羲全集》行世,其代表作有《明夷待訪錄》、《明儒學案》、《四明山志》、《南雷文定》等。

    ?

    【張蒼水】(1620~1664)明末抗清義士。

    名煌言,字玄著,號蒼水。

    鄞縣人。

    明崇禎十五年(1642)舉人。

    清順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入浙,同錢肅樂等人在寧波府城隍廟聚眾起義抗清,后又迎魯王朱以海至紹興監國,官至兵部尚書。

    順治十六年(1659)率義軍與鄭成功兵入長江,破京口(今鎮江),沿江4府3州24縣聞風歸附。

    后鄭成功兵敗師潰,歷盡艱險,返鄉招集舊部,繼續抗清。

    康熙三年(1664)閩戰一役遭重創,見復明無望,遂散兵隱居于象山縣石浦南田的懸岙島(一說舟山懸岙)。

    因叛徒出賣被執,清人勸降不從,在杭州慷慨就義。

    謚忠烈。

    著述有《張蒼水集》。

    ?

    【萬斯同】(1638~1702)清初歷史學家。

    字季野,號石園。

    鄞縣人。

    黃宗羲弟子,清初浙東學派的代表人物。

    博通諸史,尤精明史,以明遺民自居,絕不仕清。

    清康熙十八年(1679),《明史》總裁官大學士徐元文薦他入史館,在父師囑托之下,攜書10萬卷入京,不受俸,不署衙,以"布衣"身份參修明史。

    《明史稿》500卷,由他手定。

    卒于明史館,歸葬奉化市莼湖鎮鄔陽觀山南麓,墓上有"班馬三椽筆,乾坤一布衣"對聯。

    著作有《儒林宗派》、《歷代史表》、《石園詩文集》、《兩浙忠賢錄》、《讀禮迎考》等30余種。

    ?

    【全祖望】(1705~1755)清代史學家。

    字紹衣,號謝山、鮚?亭長,人稱謝山先生。

    鄞縣人。

    乾隆元年(1736)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次年,因與權貴不合,辭官還鄉,讀書著述。

    乾隆十三年(1748)主講紹興蕺山書院,十六年主講廣東端溪書院。

    全祖望學識淵博,著作頗豐,著有《鮚?NB043?亭集》、《鮚?NB043?亭集外編》、《漢書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句余土音》等,又七校《水經注》,三箋《困學紀聞》,續選《甬上耆舊詩》。

    ?

    【葉恭綽】(1880~1968)文史專家。

    字譽虎,又名裕甫、遐翁等。

    余姚人。

    早年畢業于京師大學堂,歷任孫中山大元帥府財政部長、段祺瑞臨時執政府交通總長、南京國民政府鐵道部長、國學館館長等職。

    1949年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常務委員、全國政協第二屆常委、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中國國畫院院長等職。

    尤擅書法,工真、行、草書。

    著有《交通救國論》、《歷代藏經考略》、《遐庵匯稿》等。

    ?

    【周淡游】(1882~1919)早期同盟會員。

    原名聲德,學名日宣,字淡游。

    奉化人。

    為奉化城里最早剪去發辮的人。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東渡日本,入東京警監學校,與陳其美同學,結識了孫中山、黃興、廖仲愷等人,并加入同盟會。

    辛亥革命期間,任滬軍都督府軍需官、浙江都督府顧問。

    1915年,又參加發動肇和艦起義。

    1918年冬,奉孫中山之命入蜀佐助四川省長楊滄白。

    次年病逝任上,孫中山致電吊唁。

    墓在奉化市中心錦屏山東麓,**題寫墓碑,并建有紀念塔和山莊。

    【周信芳】(1895~1975)京劇藝術大師。

    字士楚,藝名麒麟童。

    慈溪人。

    生于江蘇清江浦,幼年隨父學藝,7歲始以七齡童藝名登臺,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始用"麒麟童"藝名。

    曾與梅蘭芳、譚鑫培等同臺演出。

    他是中國當代杰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和藝術革新家,繼承和發展了民族戲曲的現實主義表現方法,塑造了許多具有鮮明性格的典型人物,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是"麒派"宗師。

    1949年應邀出席中央人民政府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歷任中國戲曲研究院副院長、華東戲曲研究院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寧波京劇院院長等職。

    代表劇目有《四進士》、《徐策跑城》、《蕭何月下追韓信》、《清風亭》等。

    著有《周信芳戲劇散論》。

    ?

    【潘天壽】(1897~1971)國畫家、美術教育家。

    乳名權,原名天謹、學名天授,字大頤,號壽者、阿壽、雷婆頭峰壽者、頤者等。

    寧海縣回浦鄉冠莊村人。

    現故居已修復并對外開放。

    幼年即喜習書畫,后得李叔同、經亨頤、吳昌碩、劉海粟等名人指點,技藝日精。

    1926年任寧波新華藝術學院藝術教育系主任,1928年任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國畫系主任。

    1949年后,歷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分會主席、全國文聯委員等職。

    擅長寫意花鳥和山水畫,熔詩、書、畫、印于一爐,風格獨特。

    著有《中國繪畫史》、《聽天閣畫談隨筆》、《中國書法史》、《治印談叢》等。

    ?

    【沙孟海】(1900~1992)書法家。

    原名文若,字孟海,號沙林、石荒、蘭沙、決明。

    鄞縣塘溪鄉人。

    自幼愛好書法、篆刻。

    1920年畢業于浙江省立第四師范學校,1925年赴寧波,任職商務印書館,與馮君木、吳昌碩、馬一浮、章太炎等交往,書藝大進。

    1929年后任廣州中山大學預科教授,1931年任南京中央大學、教育部秘書等職。

    1949年后歷任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兼調查組組長、省博物館歷史部主任、西泠印社社長、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中國民主同盟浙江省委顧問等職。

    書法剛健有力、雄厚遒勁,善擘窠榜書,被譽為"書壇泰斗"。

    著述有《近三百年的書學》、《蘭沙館印式》、《印學史》、《印學概述》、《浙江新石器時代文物圖錄》、《中國書法史圖集》、《沙孟海書法集》、《沙孟海論書叢稿》、《沙孟海寫書譜》等,主編《中國新文藝大系·書法卷》等。

    鄞縣東錢湖畔建有沙孟海書學院。

    ?

    【童第周】(1902~1979)生物學家。

    鄞縣人。

    畢業于復旦大學哲學系心理學專業。

    1930年赴比利時布魯塞爾,獲博士學位。

    回國后任山東大學、中央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英國劍橋大學、美國耶魯大學研究員。

    1949年后,歷任山東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研究所副所長、海洋研究所所長、動物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政協第五屆委員會副主席。

    是中國實驗胚胎學創始人,在研究細胞核、細胞質在魚類個別發育、細胞分化和性狀遺傳中的相互作用方面多有創見,有論文、專著70余種。

    參考資料:http://**cszx/ningbo/*#1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寧波歷史名人

    散文

    寧波歷史上有哪些文化名人

    閱讀(569)

    1、王應麟王應麟(1223—1296),南宋官員、經史學者。字伯厚,號深寧居士,又號厚齋。慶元府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人。宋理宗淳祐元年進士,寶祐四年復中博學宏詞科。歷官太常寺主簿、通判臺州,召為秘節監、權中書舍人,知徽州、禮部尚書兼給事中

    散文

    請推薦幾位當代著名的散文家

    閱讀(574)

    宗璞,原名馮鐘璞。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之女,1928年生于北平,畢業于清華大學外文系,退體于中國社會科學業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既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學厚淵源,又得外國文化長期耳濡目染,她的作品蘊含東方傳統哲學文化和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相結合的精

    散文

    有關酒和喝酒的文章和詩句題目也可以盡量能全一些謝謝

    閱讀(471)

    手頭的事做完了,溜過來答題,O(∩_∩)O~-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馀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陳王昔時

    散文

    散文不敢喝酒因為喝出悲傷

    閱讀(417)

    如果我帶著醉意出生,或許我能夠忘記所有的哀傷。我已倦于微笑,我已疲于奔命,美好時光已成過去。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談戀愛,但是我知道他們之間一定有愛。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散文

    關于喝酒的認識

    閱讀(443)

    飲酒本來僅只是滿足口腹之欲,得到一些當下的快樂,對于我們平常人來說,沒有什么復雜的意義。只要不喝出人命來,怎么喝都未嘗不可。但是,在實際政治經濟生活中,卻并非這么簡單,其背后往往另有文章。夏桀的酒池可以行船,他經常讓三千宮女裸體像牛一

    散文

    怕喝酒不敢面對你的文章

    閱讀(408)

    很多人將自己的喝酒歸咎于感情因素——追求愛情不成功、失戀、離婚或者根本就愛無力。但酒精不能解決我們的感情問題,酗酒只會讓我們更加痛苦。況且我們的喝酒生活還使自己的感情變得苦惱、變形、傷痕累累。我們完全沒有能力掌控感情生活

    散文

    寫一篇關于絲路散文獎的1500字論文感謝

    閱讀(384)

    指不講究韻律的散體文章,一種散文是與詩歌、小說、戲劇并稱的一種文學體裁,文學體載包括雜文、隨筆、游記等。是最自由的文體,不講究音韻,不講究排比,沒有任何的束縛及限制,也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行文體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個或多個中心思想,以

    散文

    冰心散文1500字賞析

    閱讀(514)

    紙船——寄母親我從不肯妄棄一張紙,總是留著——留著.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從舟上拋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親,倘若你夢中

    散文

    社會的散文八百字至一千字

    閱讀(378)

    給地球一件綠色連衣裙衣著與生活息息相關,它反映著一個人的性格,修為,衣著的背后有著不同的故事,體現著不同的感情!但是我覺得衣著不一定是人的.......現在隨著人口增長、人類活動加劇,近代土地荒漠化加重。地球陷入了危機。我們該怎么辦呢!我

    散文

    作文《為什么讀大學》

    閱讀(375)

    首先請問問自己,為什么要讀大學?大學階段區別于小學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學后階段如博士階段有什么不同?讀大學與不讀大學有什么區別?為什么要讀大學。我的答案是這樣的:大學可以給我更多的選擇空間。通過大學這個平臺,我可以在四年的時間里,逐步磨

    散文

    朱自清散文匆匆點評250字

    閱讀(432)

    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用排比的句式描寫燕子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有再青的時候,桃花有再開的時候,在描繪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

    散文

    散文集250字

    閱讀(428)

    春天在哪里?其實,春天已經來到了我們的校園里,你瞧——春姑娘乘著和煦的春風,來到了我們的校園。她走到哪里,哪里就充滿了春天的氣息。春姑娘搖開了迎春花,迎春花露出了迷人的笑臉;春姑娘吹開了梅花,梅花噴吐出噴香的味道。春姑娘又跑到松樹邊,搖

    散文

    長江三峽選自什么他與并稱為中國當代散文三大家

    閱讀(462)

    《長江三峽》節選自《長江三日》,這是一篇以日記形式寫成的散文。作者于1960年11月中旬,乘“江津號”順流而下,從重慶到武漢。一路上,作者被“大自然的威力所吸攝”,寫下了這篇描繪祖國河山壯美景色的文章。全文共分為三大部分,寫連續三天在長

    散文

    寧波歷史上有哪些文化名人

    閱讀(569)

    1、王應麟王應麟(1223—1296),南宋官員、經史學者。字伯厚,號深寧居士,又號厚齋。慶元府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人。宋理宗淳祐元年進士,寶祐四年復中博學宏詞科。歷官太常寺主簿、通判臺州,召為秘節監、權中書舍人,知徽州、禮部尚書兼給事中

    散文

    江西有哪些歷史名人

    閱讀(471)

    1、文天祥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孫,字宋瑞,又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杰并稱為“宋末三杰”。在文天祥的心

    散文

    四川有哪些歷史名人

    閱讀(496)

    1.大禹(約公元前21世紀)夏代建立者,出生于今四川阿壩州境內。他領導人民疏通江河,興修溝渠,發展農業。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因治水有功,被舜選為繼承人,舜死后即位。劃定天下九州,鑄造九鼎,第一次確立了君主世襲的政治制度。2.李冰(約公元前

    散文

    董姓歷史名人

    閱讀(1395)

    1,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漢廣川(今河北景縣廣川鎮大董故莊村)人,儒學大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義哲學家和今文經學大師。他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漢武帝采納,開此后兩千余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其學以儒家

    散文

    淮安歷史名人

    閱讀(875)

    古今淮安歷史文化名人前二十名淮安自古有“一方水土養八方人”之說,淮河、大運河、古黃河、蘇北灌溉總渠在這里交匯。從戰國末年的楚韓遺民,漢初中原南下,武帝閩越徙淮;到東漢董卓之禍、洛陽人大舉遷淮;西晉永嘉之亂,北方士族紛紛南下避淮泗;再

    散文

    常州比較出名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閱讀(1488)

    季札、蕭道成、蕭統、陳圓圓、盛宣懷等。1、季札季札(前576年一前484年),姬姓,壽氏,名札,又稱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來季子、季子,《漢書》中稱為吳札,春秋時吳王壽夢第四子,封于延陵(今常州),后又封州來,傳為避王位“棄其室而耕”常州天寧焦溪的舜

    散文

    【德國歷史名人】

    閱讀(431)

    文化:鮑托。施特勞斯(1944)德國劇院所有優秀的兒童劇目,傳統上都是由柏林的陳列劇院創作的,其中最著名的有:《大和小》、《再見三部曲》、《祝圣》。在德國,戰后最大的戲劇成就是滑稽劇《Ka11dewey》(1981)――直到1996年1月才在法國上演。漢斯。

    散文

    杭州有哪些歷史名人

    閱讀(384)

    杭州的歷史名人很多,包括賀知章、沈括、袁枚、梁實秋、戴望舒等等。1、賀知章賀知章(約659年—約744年),唐代詩人、書法家。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少時以詩文知名。武則天證圣元年(695年)中乙未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