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茶經詩也可以

    《茶經》 [唐] 陸羽 撰

    卷上

    一之源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1)。

    其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栟櫚(2),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原注:瓜蘆木,出廣州,似茶,至苦澀。

    栟櫚,蒲葵之屬,其子似茶。

    胡桃與茶,根皆下孕(3),兆至瓦礫,苗木上抽。

    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并。

    (原注:從草,當作“茶”,其字出《開元文字音義》(4)。

    從木,當作“[木茶],其字出《本草》。

    草木并,作“荼”,其字出《爾雅》。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5),三曰蔎(6),四曰茗,五曰荈(7)。

    (原注:周公云;槚,苦荼。”楊執戟(8)云:“蜀西南人謂荼曰蔎。

    郭弘農(9)云:“早取為荼,晚取為茗,或曰荈耳。”)。

    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櫟壤(原注:櫟字當從石為礫),下者生黃土。

    凡藝而不實(10),植而罕茂。

    法如種瓜,三歲可采。

    野者上,園者次。

    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葉卷上,葉舒次(11)。

    陰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滯,結瘕疾(12)。

    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

    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13)抗衡也。

    采不時,造不精,雜以卉莽(14),飲之成疾。

    茶為累也,亦猶人參。

    上者生上黨(15),中者生百濟、新羅(16),下者生高麗(17)。

    有生澤州、易州、幽州、檀州(18)者,為藥無效,況非此者!設服薺苨(19)使六疾不瘳(20)。

    知人參為累,則茶累盡矣。

    注釋:

    (1)伐而掇之:伐,砍下枝條。

    《詩經.周南》:伐其條枚。

    掇,拾揀。

    (2)栟櫚:棕樹。

    《說文》:“栟櫚,棕也”。

    栟,讀音bing。

    (3)根皆下孕,兆至瓦礫:下孕,在地下滋生發育。

    兆,裂開,指核桃與茶樹生長時根將土地撐裂,方始出土成長。

    (4)開元文字音義:字書名。

    唐開元二十三年(735)編輯的字書。

    早佚。

    (5)槚:讀音jia,本為楸、梓類的美木,借指為茶。

    (6)蔎:讀音she,《玉篇》:“蔎,香草也”。

    清人段玉裁認為應是草香。

    借指為茶。

    (7)荈:讀音chuan。

    茶樹老葉制成的茶。

    (8)楊執戟:即楊雄,西漢人,哲學家、文學家,執戟是其官職。

    (9)郭弘農:即郭璞,晉人,詩人、文字學家,注釋過《爾雅》。

    (10)藝而不實:藝,指種植技術。

    (11)葉卷上,葉舒次:葉片卷者為初生故其質量好,舒展平直者質量次。

    (12)性凝滯,結瘕疾:凝滯,凝結不散。

    瘕,腹中腫塊。

    《正字通》:“腹中腫塊,堅者曰癥,有物形曰瘕”。

    (13)醍醐、甘露: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味甘美。

    甘露,古人認為它是“天之津液”。

    (14)卉莽:野草。

    (15)上黨:唐時郡名,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市長子、潞城一帶。

    (16)百濟、新羅:唐時位于朝鮮半島上的兩個小國,百濟在半島西南部,新羅在半島東南部。

    (17)高麗:應為高句麗,唐時位于朝鮮半島上的小國,即今朝鮮。

    (18)澤州、易州、幽州、澶州:皆為唐時州名。

    治所分別在今山西晉城、河北易縣、北京市區北、北京市懷柔縣一帶。

    (19)薺苨:一種形似人參的野果。

    苨,讀音ni。

    (20)六疾不瘳:六疾,指人遇陰、陽、風、雨、晦、明得的多種疾病。

    瘳,痊愈。

    二之具

    籯(1):一曰籃,一曰籠,一曰筥(2)。

    以竹織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負以采茶也。

    (原注:籯,音盈,《漢書》所謂“黃金滿籯,不如一經。”(3)顏師古(4)云:“籯,竹器也,容四升耳。”)

    灶:無用突(5)者。

    釜:用唇口者。

    甑(6):或木或瓦,匪腰而泥。

    籃以箅之,篾以系之(7)。

    始其蒸也,入乎箅;既其熟也,出乎箅。

    釜涸,注于甑中,(原注:甑,不帶而泥之)。

    又以彀木枝三亞者制之,(原注:亞字當作椏,木椏枝也。

    )散所蒸芽筍并葉,畏流其膏。

    杵臼:一名碓,惟恒用者為佳。

    規:一曰模,一曰棬。

    以鐵制之,或圓、或方、或花。

    承:一曰臺,一曰砧。

    以石為之。

    不然,以槐、桑木半埋地中,遣無所搖動。

    襜(8):一曰衣。

    以油絹或雨衫單服敗者為之。

    以襜置承上,又以規置 襜上,以造茶也。

    茶成,舉而易之。

    芘莉(9):一曰贏子,一曰蒡莨(10),以二小竹,長三尺,軀二尺五寸,柄五寸。

    以篾織方眼,如圃人籮,闊二尺,以列茶也。

    棨(11):一曰錐刀。

    柄以堅木為之。

    用穿茶也。

    撲:一曰鞭。

    以竹為之。

    穿茶以解茶也。

    焙:鑿地深二尺,闊二尺五寸,長一丈。

    上作短墻,高二尺,泥之。

    貫:削竹為之,長二尺五寸。

    以貫茶焙之。

    棚:一曰棧。

    以木構于焙上,編木兩層,高一尺,以焙茶也。

    茶之半干,升下棚;全干,升上棚。

    穿:江東、淮南剖竹為之;巴川峽山,紉谷皮為之。

    江東以一斤為上穿,半斤為中穿,四、五兩為小穿。

    峽中以一百二十斤為上穿,八十斤為中穿,四五十斤為小穿。

    穿,舊作釵釧之“釧”字,或作貫“串”。

    今則不然,如“磨、扇、彈、鉆、縫”五字,文以平聲書之,義以去聲呼之,其字,以“穿”名之。

    育:以木制之,以竹編之,以紙糊之。

    中有隔,上有覆,下有床,旁有門,掩一扇。

    中置一器,貯塘煨火,令煴煴然(12)。

    江南梅雨時,焚之以火。

    (原注:育者,以其藏養為名。

    注釋:

    (1)籯:讀音ying。

    竹制的箱、籠、籃子等盛物器具。

    (2)筥:讀音ju。

    圓形的盛物竹器。

    (3)黃金滿籯,不如一經:語出《漢書 韋賢傳》。

    謂留給兒孫滿箱黃金,不如留給他一本經書。

    (4)顏師古:唐初經學家,曾注《漢書》。

    (5)突:煙囪,成語有“曲突徙薪”。

    (6)甑:讀音zeng。

    古代蒸炊器,似今蒸籠。

    (7)籃以箅之,篾以系之:箅,讀音bi。

    蒸籠中的竹屜。

    篾,讀音mie,長條細簿竹片,在此作從甑中取出箅的理耳。

    (8)襜:讀音chan。

    系在衣服前面的圍裙。

    《爾雅 釋物》:“衣蔽前謂之襜”。

    (9)芘莉:芘,讀音bi。

    芘莉,竹制的盤子類器具。

    (10)蒡莨:讀音pang lang。

    籠、盤一類盛物器具。

    (11)棨:讀音qi,穿茶餅用的錐刀。

    (12)煴煴然:煴,讀音yun。

    沒有光焰的火。

    煴煴然,火熱微弱的樣子。

    顏師古說:“煴,聚火無焰者也。”

    《茶經》全文請點擊:

    參考資料:http://**aboutchina/zhuanti/cwh07/2007-09/14/content_*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茶經詩也可以

    散文

    熟悉陶淵明的來急在線等答案

    閱讀(496)

    歸園田居農家院地處深山,自然環境秀美,空氣清新怡人,是都市人到農家休閑、山野旅游的理想環境。這里地處薊北黃金旅游線路的中心,東距九山頂,并距黃崖關長城,與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梨木臺自然風景區、龍泉山游樂園、近在咫尺。珍稀的元古

    散文

    描寫“有緣”的詩句有哪些?

    閱讀(618)

    描寫“有緣”的詩句有:微向耳邊,同心有緣千里。——《斗百花·臉色朝霞紅膩》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愿。——《卜算子答施》嘆畫闌玉砌都換,才始有緣重見。——《玲瓏四犯·秾李夭桃》不約舟移楊柳系,有緣人映桃花見。——《倦尋芳·

    散文

    贊美點心詩詞

    閱讀(665)

    贊美點心詩詞推薦一首蘇東坡的《戲詠馓子贈鄰嫗》,全詩如下:《戲詠馓子贈鄰嫗》宋蘇軾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匾佳人纏臂金。釋義:纖細的手指搓出來的面顏色像玉一樣,而且粗細均勻。用澄清的又來煎它,煎出嫩黃的顏色

    散文

    中華經典誦讀書目有哪些

    閱讀(828)

    中華經典誦讀書目有:一、《論語》《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

    散文

    中華經典誦讀手抄報內容

    閱讀(553)

    百度首頁|百度知道|登錄新聞網頁貼吧知道MP3圖片視頻百科文庫幫助|設置百度知道>社會民生>其他社會話題手抄報。主題:經典誦讀求內容要求:內容顯眼,不要密密麻麻的。懸賞分:5|解決時間:2011-2-1013:55|提問者:蝶逆瑤最佳答案名言為中華掘起而

    散文

    中華經典吟誦讀本三字歌的內容是

    閱讀(567)

    通過誦讀經典詩文我走進了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風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經典”雖然看上去年紀一大吧,其實火力旺盛的很。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

    散文

    初二征文“中華頌經典誦讀”600~1000字速求

    閱讀(564)

    中華民族文化有著上千年燦爛的歷史,我覺得這本書很適合我們小學生閱讀,每首古詩都有注釋,文章還配有插圖,使繁冗的文句變得淺顯易懂。剛開始讀《國學經典誦讀》時感覺比較累,但堅持下來發覺其實沒有那么難。讀多了,讀書的速度就變快了,讀完一本

    散文

    四年級雙休日的作文有哪些400字

    閱讀(530)

    1、結束了繁忙的五天學習日,輕輕放下沉重的書包,走進大自然的懷抱,看看忙碌的世界,已經變得精彩地轉個不停。抬頭尋找天空的的翅膀,鳥兒高飛幸福歡唱,帶走昨日的困惑,無盡的煩惱,帶來我們的笑容我喜歡快樂自由的。雙休日對我而言,“雙休日”的快

    散文

    四年級上學期的學習生活快結束了400字

    閱讀(590)

    轉眼間一個緊張又快樂的學期又過去了,在學期結束時我總結了一下,在這一學期中我有進步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首先說說我進步的地方吧,就是我的學習成績提高了不少,字也比以前寫得端正漂亮了,通過自已的努力我在這個學期里被評為了“小作家”和

    散文

    小學四年級《第一天值周作文》400字

    閱讀(561)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我第一次值周,我非常高興。早上,我早早地起來,洗好臉,刷完牙,吃好早飯,高高興興走在路上,腦子里還隱隱浮現出我值周時的樣子,是多么威風,多么神氣。來到學校,我就開始檢查,原來值周并沒有我想象中那么輕松,那么簡單。我來回巡邏,手

    散文

    四年級作文題目:署假結束了(400個字)

    閱讀(516)

    暑假馬上就要結束了,我們將以新的精神面貌跨進新的學期。在這個學期里,我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首先,上課的時候,我要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不和同學交頭接耳,要力爭把老師課堂上講的知識全部消化;對于疑難問題,要不恥下問,虛心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其

    散文

    四年級作文:一學期結束了你學到了什么

    閱讀(644)

    本學期的收獲一學期過去了,馬上就要升入5年級了。每一學期的收獲都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就要寫寫我的收獲。這學期讓我們學到了4個道理,第1個道理就是要幫助別人,只要你幫助了別人你就會得到快樂。第2個道理就是如果有問題都不能光想不做,要動手

    散文

    學期總結作文四年級400字怎么寫

    閱讀(519)

    時間過得真快,四年級期中考試一眨眼就結束了。這意味著我們已經完成了四年級上半學期的學業。成績也出來了,我也該對這次期中考試總結一下,使下學期成績更好。我這次考試的成績是:語文95分、數學98分、英語96分,遠遠低于我的目標:語文99、數學

    散文

    四年級什么變了作文400字

    閱讀(551)

    家鄉變了[400字]暑假的一天,老爺在鍛煉身體結束回到家對我和媽媽說:“女兒,丫丫,咱們回老家看看吧!”“好呀,好呀!”我高興地跳了起來。大舅開著車,我和媽媽、老爺、大舅一同來到了家鄉平遙。去往村子的路上,老爺忍不住贊嘆這座現代化城市。路兩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