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李白和杜甫的資料

    李白和杜甫是中國唐代詩歌的乃至中國古代文學的兩座高峰,我們分別稱他們為“詩仙”“詩圣”.他們共同經歷了唐王朝由極盛到動亂的歷史。

    面對這個亂世,他們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詩歌藝術風格和個人性格。

    李白詩歌的風格形成于唐帝國最強盛的年代,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

    (《中國文學史》)他的詩自由奔放明白順暢想象豐富氣勢宏大。

    他繼承了自《楚辭》以來的浪漫主義傳統發展出自己獨到的風格。

    杜甫的詩歌風格形成于安史之亂時期并逐漸在苦難中成形。

    杜甫深入社會并關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視寫實。

    他背負著對國家和民族任務的沉重責任忠實描繪時代的面貌和自己內心的感受。

    杜甫“沒飯不忘君”,藝術風格沉郁頓挫.自中唐到宋代以來都繼承了杜甫的寫實風格.尤其是宋代江西詩派更是杜甫視為宗祖.他的影響力巨大.

    李白年少時博覽群書,“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他還仗劍任俠,“十五好劍術,遍于諸侯”。

    (《中國文學史》)他年少是曾廣有游歷。

    這一切都對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響,還直接導致了他詩歌浪漫主義風格的形成。

    李白尚武輕儒,輕財好施,喜歡豪飲。

    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脫又是積極入世的。

    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別人所不能及的。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審言是初唐重要詩人,所以對杜甫來說從仕與詩歌都是家業。

    他曾對兒子說“詩是吾家事“。

    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養,終身都有輔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窮困潦倒,從而形成了他憂國憂民悲天憫人的性格。

    他的詩歌也因此偏重于現實主義。

    李白終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仕與高蹈之間。

    他在《蜀道難》中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從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種憂慮,他說“黃鶴之飛尚不得過”“劍閣崢嶸而崔嵬”這可能是對當時政局混亂他抑郁不得志的一種隱喻。

    在他的《行路難》中他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等太行雪滿山”來形容自己艱難處境。

    由于當時高力士楊國忠的受寵,賢士都被據在朝門之外,因此他發出了“行路難,行路難。

    多歧路,今安在”的悲嘆,但他的樂觀主義天性又使他對理想追求都是執著的。

    他唱出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

    在《夜泊牛渚懷古》中他寫道“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借用謝尚知遇袁宏的典故來表明自己的懷才不遇渴望知音的心情。

    以上都說明李白對仕宦生涯是積極的。

    而另一方面李白又受道家的影響,不時又有高蹈出世的想法,而且他也曾在深山隱居過。

    在《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中他說“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山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表現了他對道家的崇信和對儒家的嘲弄和擺脫世情追求神仙生活的感情。

    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他描寫奇幻的夢境表達了對神仙世界的向往,最后他說“安能催眉事權貴,使我不能開心顏”表明了自己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志向。

    可以說李白的一生都在出世入世的矛盾中彳亍著。

    而杜甫就簡單的多。

    他一生都在謀求獲得官位。

    “奉儒守官,未墜素業”(《進雕賦表》)。

    他一生都相信自己能有朝一日“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

    這種精神一直滲透在杜甫詩的字里行間他的七律《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這首詩十分能體現杜甫詩歌的特點,詩開頭就以景色引出作者心緒,與“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樣有動人的對比。

    其后寫出“萬方多難”的境況,最后寫出個人報負,他想像諸葛亮一樣建功立業。

    全詩即景抒情寫山川聯系古往今來社會的變化,說人事又借助自然景物,互相滲透互相包容。

    熔自然景物國家災難個人情感于一爐,體現了詩人沉郁頓挫的風格。

    他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寫的是唐軍攻克安史老巢后詩人聽到消息后的喜悅。

    全詩以流走的音韻真摯的情感快速的節奏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他的《登高》全詩對仗工整,寫景抒情融合一體。

    前兩聯寫景,后兩聯結合自身衰老,歸結到零落潦倒的根源。

    其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更是千古名句。

    在詩體上說李白擅長古歌行體,擅長五七絕句,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韻,他的《蜀道難》長短參差,他的《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云》的前兩句“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使用的是散文句法。

    而杜甫精于音律,擅長鋪陳排比。

    因此律詩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長處。

    在詩的音美形美的方面李白稍遜于杜甫。

    而在風格美方面,李白的飄逸豪邁,談吐天然是別人所不能學的。

    李白直抒胸臆多,樂則大笑悲則大號。

    而杜甫的詩多含蓄曲折沉郁頓挫。

    這也是年輕人多喜歡李白而思想成熟的人多喜歡杜甫的一個原因。

    李白熱愛現實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務而對不合理現象毫無顧忌的投之以輕蔑。

    這種已被現實所牢籠卻不愿接受想征服現實的的態度,與杜甫那種始終以嚴肅的悲憫的心情注視關心祖國人民命運那種現實主義精神是相反而本質又相同的。

    用韓愈的話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他們的藝術成就和高風亮節永遠是中國文化的代表。

    李白與杜甫的詩風

    “詩仙”李白與“詩圣”杜甫是中國兩種文學風格———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典型代表,兩位宗師,對后世影響深遠。

    他們所代表的兩大門派,暗合了兩種不同的文化產業政策。

    李詩想象獨到、恣意汪洋,難以模仿和學習,可說是內容溢出形式,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等等,痛快淋漓,天才之極,似乎毫無規范可循,卻又美妙奇異,不可思議。

    杜詩有雄豪壯偉的氣勢,但在內容上更貼近現實,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形式上更為工整規矩。

    因有形式和內容上的規整,杜詩可成為效行的范本。

    我們可以在他建立的規矩方圓中去尋求美、開拓美和創造美

    「玉階怨」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洛陽陌」李白

    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

    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

    「靜夜思」李白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對雪獻從兄虞城宰」李白

    昨夜梁園里,弟寒兄不知。

    庭前看玉樹,腸斷憶連枝。

    「贈汪倫(白游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別東林寺僧」李白

    東林送客處,月出白猿啼。

    笑別廬山遠,何煩過虎溪。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賀賓客歸越」李白

    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

    山**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送陸判官往琵琶峽」李白

    水國秋風夜,殊非遠別時。

    長安如夢里,何日是歸期。

    「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李白

    白鷺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驚遠飛去,直向使君灘。

    「北風」杜甫

    北風破南極,朱鳳日威垂。

    洞庭秋欲雪,鴻雁將安歸。

    十年殺氣盛,六合人煙稀。

    吾慕漢初老,時清猶茹芝。

    「客從」杜甫

    客從南溟來,遺我泉客珠。

    珠中有隱字,欲辨不成書。

    緘之篋笥久,以俟公家須。

    開視化為血,哀今征斂無。

    「白馬」杜甫

    白馬東北來,空鞍貫雙箭。

    可憐馬上郎,意氣今誰見。

    近時主將戮,中夜商於戰。

    喪亂死多門,嗚呼淚如霰。

    「李監宅」杜甫

    尚覺王孫貴,豪家意頗濃。

    屏開金孔雀,褥隱繡芙蓉。

    且食雙魚美,誰看異味重。

    門闌多喜色,女婿近乘龍。

    「重題鄭氏東亭(在新安界)」杜甫

    華亭入翠微,秋日亂清暉。

    崩石欹山樹,清漣曳水衣。

    紫鱗沖岸躍,蒼隼護巢歸。

    向晚尋征路,殘云傍馬飛。

    「贈李白」杜甫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月」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入河蟾不沒,搗藥兔長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發明。

    干戈知滿地,休照國西營。

    「留別賈嚴二閣老兩院補闕(得云字)」杜甫

    田園須暫往,戎馬惜離群。

    去遠留詩別,愁多任酒醺。

    一秋常苦雨,今日始無云。

    山路時吹角,那堪處處聞。

    「晚行口號」杜甫

    三川不可到,歸路晚山稠。

    落雁浮寒水,饑烏集戍樓。

    市朝今日異,喪亂幾時休。

    遠愧梁江總,還家尚黑頭。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李白和杜甫的資料

    散文

    科普征文800字

    閱讀(635)

    ①確實,科學的普及,不是坐等能等來的,必需要付出汗水與努力,而對于我們這樣一群學生,顯然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去研究科學,去了解科學,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接近科學了解科學呢?我把汗水撒給了《學生探索百科全書》。“思維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而探索

    散文

    我的同學作文500字

    閱讀(590)

    她――是一位挺漂亮的女孩;她――是一位樂于助人的好同學:她――是我的好朋友――范佳薇。范佳薇是一位漂亮的女孩。她有著苗條的身段,高挑的個頭,還有那微黑的皮膚,但絲毫不影響她的美麗,反而增添了些秀色。她的眼睛是那樣好看:黑亮亮的眼珠,像

    散文

    求贊揚為戰友犧牲自己生命的名言警句

    閱讀(580)

    ★生命是美麗的,對人來說,美麗不可能與人體的正常發育和人體的健康分開。——車爾尼雪夫斯基★我們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前人生命的延續,是現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后人生命的開端。如此延續下去,科學就會一天比一天燦爛,社會就會一天比

    散文

    一篇關于生命的超短散文詩

    閱讀(626)

    生與死(英)蘭多我不和人爭斗,因為沒有人值得我爭斗。我愛自然,其次我愛藝術。我在生命的火前溫暖我的雙手;一旦生命的火消沉,我愿悄然長逝。

    散文

    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是什么句

    閱讀(1394)

    意思是:《白鷺》這首詩,真情流淌,感人肺腑,韻味十足。《白鷺》是近現代詩人、作家郭沫若于1942年10月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以真誠的筆觸描繪了白鷺的生態特征,贊揚了尋常的事物中蘊含著內在美,隱晦地借孤獨而優美的白鷺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追求

    散文

    歸有光是哪個文學流派

    閱讀(596)

    明代中葉,文壇上出現了前、后七子的復古運動,對掃除臺閣體的文風有一定作用。但至嘉靖年間,已流為盲目尊古傾向。王慎中、茅坤、唐順之等人起而抵制,提倡唐宋古文,被稱為唐宋派,其魁首實為歸有光。時王世貞為文壇宗師,聲勢煊赫,歸有光貶斥說:“蓋

    散文

    文學流派都有哪些他們的特點是什么

    閱讀(742)

    文學流派?其實,文學是不能用流派來劃分的,文學是一種心靈的共鳴,當然,如果非要將它分成幾中流派的話……在世界范圍內,有各個國家不用的流派,而在中國,則分為古代文學流派和近現代文學流派兩大類。古代文學流派有:田園詩派—東晉詩人陶淵明,

    散文

    五言絕句(古詩)

    閱讀(676)

    1、《登鸛雀樓》唐代: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譯文: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2、《汾上驚秋》唐代:蘇颋北風吹白云,萬里渡河汾。

    散文

    誰有4首1到6年級沒學過的李白的詩,要意思啊

    閱讀(581)

    怨情【年代】:唐【作者】:李白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翻譯:美人兒卷起珠簾等待等待,一直坐著把雙眉緊緊鎖閉。只看見她淚痕濕滿了兩腮,不知道她是恨人還是恨己。【評析】:??這是寫棄婦怨情的詩。若說它有所寄托,亦無不可

    散文

    李白是什么詩人被稱為什么

    閱讀(685)

    詩仙李白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漢族,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

    散文

    端木蕻良簡介

    閱讀(1018)

    一、人物簡介端木蕻(hóng)良,(1912年9月25日—1996年10月5日),原名曹漢文(曹京平),遼寧省昌圖縣人。曾任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1928年入天津南開中學讀書。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同年加入“左聯”,發表小說處女作《母親》。1933年開始創作長

    散文

    趙紅麗的主要作品散文集詩集報告文學集快點急著用

    閱讀(699)

    1.魯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為豫才,我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后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正式用筆名——魯迅。被譽為現代文學的一面旗幟。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

    散文

    端木蕻良的代表作

    閱讀(977)

    代小說家。原名曹京平,曾用筆名黃葉、羅旋、葉之林、曹坪等。遼寧昌圖人。1912年9月25日生。中學時代就接受了進步思想的影響,1932年在清華大學學習期間,加入北平左翼作家聯盟,同時開始文學創作活動。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先后在山西、重

    散文

    端木蕻良的長篇小說代表作是什么

    閱讀(897)

    1、端木蕻良的長篇小說代表作:《科爾沁旗草原》。2、《科爾沁旗草原》是端木蕻良早期創作的一部重要的長篇小說。1942年,端木蕻良由香港轉到桂林之后,懷著對遙遠故鄉的的思念情懷,開始續寫《科爾沁旗草原》第二部。這第二部,由于后來未能寫完

    散文

    歷史上羊的資料

    閱讀(810)

    歷史淵源羊是與上古先人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動物食物,羊伴隨中華民族步入文明,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發展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影響著我國文字、飲食、道德、禮儀、美學等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使用最廣泛的文字之一。

    散文

    趙麗宏的資料

    閱讀(852)

    趙麗宏,是一位男青年散文家、當代作家,民進成員。1951年出生于上海市崇明縣,漢族人。背景簡介1968年高中畢業后回故鄉插隊,當過木匠、鄉郵員、教師與縣機關工作人員。1977年考入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并開始創作詩歌及散文。大學畢業后當過《萌

    散文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表現了杜甫怎樣的思想感情

    閱讀(795)

    這首七言歌行自始至終并沒有離開公孫大娘師徒和劍器舞,但是從全詩那雄渾的氣勢,從“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這樣力透紙背的詩史之筆,又感到詩人的確是在通過歌舞的事,反映五十年來興衰治亂的歷史。王嗣奭總評這首詩說:“此詩見劍器而

    散文

    我想找關于迪拜得所有過去得歷史資料

    閱讀(639)

    公元前三世紀,迪拜就有人類活動。這幾年來,考古學家在迪拜久邁拉地區發現公元五世紀人類住區遺址及文物。迪拜從1799年開始有村莊出現的記錄。在18世紀早期,巴尼亞斯部落的AlAbuFalasa后裔開始遷徙至迪拜,而他們一直在阿布扎比居住直至1833

    散文

    求泰戈爾冰心的基本資料繁星春水中關于母愛的段落

    閱讀(531)

    你是不是用五筆打字把"木"打成了"水"=========泰戈爾(1861~1941)Tagore,Rabindranath印度詩人,作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是向西方介紹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紹到印度的很有影響的人物。生平1861年5月7日生于西孟加拉

    散文

    蘇青資料

    閱讀(623)

    蘇青(1914年~1982年)中國作家,小說家、散文家、劇作家。是與張愛玲齊名的海派女作家的代表人物。浙江寧波人。1933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1988年更名為東南大學)外文系,后畢業移居上海。蘇青蘇青蘇青本名馮允莊,早年發表作品時曾署名馮和儀,后以蘇青

    散文

    山西大學成立的背景及資料

    閱讀(759)

    山西大學地處山西省省會---太原市,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高等學府。1902年5月8日山西大學堂正式開辦,與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北洋大學堂(今天津大學)一道開創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新紀元。2005年5月山西大學成為山西省人民政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