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應該在哪里可以查到

    語文新課程標準

    第一部分 前 言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

    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敗得失,借鑒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并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

    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文課程的變革和發展。

    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1.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

    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quot;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2.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

    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各個學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3.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

    課程標準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4.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對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也為具體實施留有創造的空間。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

    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

    能說普通話。

    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

    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

    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

    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

    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

    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階段目標

    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

    初步感受漢字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5.學會漢語拼音。

    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

    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6.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

    7.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8.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

    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9.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

    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

    10.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

    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

    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學段(3~4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00個左右會寫。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

    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5.有條件的地方,可學習使用鍵盤輸入漢字。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

    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9.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

    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10.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交談。

    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學段(5~6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

    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4.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6.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7.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10.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

    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11.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

    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

    (三)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

    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5.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6.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

    7.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40分鐘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習作。

    (四)口語交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并能簡要轉述。

    4.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做準備,做簡單的發言。

    6.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五)綜合性學習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學段(7~9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

    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

    2.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

    3.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

    3.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

    4.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5.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6.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7.能夠區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

    8.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9.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10.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11.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12.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背誦優秀詩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

    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14.能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15.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三)寫作

    1.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

    2.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3.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地表達。

    4.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

    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后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運用聯想和想像,豐富表達的內容。

    5.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

    6.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文章的內在聯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進行擴寫、續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

    7.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

    8.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

    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9.能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10.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練筆不少于1萬字。

    45分鐘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習作。

    (四)口語交際

    1.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

    2.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

    3.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

    4.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5.在交流過程中,注意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

    6.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

    復述轉述,完整準確、突出要點。

    7.能就適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說服力。

    8.課堂內外討論問題,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

    能聽出討論的焦點,并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2.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主題,制訂簡單的研究計劃,從報刊、書籍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

    3.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

    4.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資料與間接資料的主要差別;學會注明所援引資料的出處。

    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

    一、教材編寫建議

    1.教材編寫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2.教材應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教材要注重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感情。

    4.教材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

    5.教材選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

    6.教材應注意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

    語文知識、課文注釋和練習等應少而精,具有啟發性,有利于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學習。

    7.教材內容的安排應避免繁瑣化,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注重情感態度、知識能力之間的聯系,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8.教材的體例和呈現方式應靈活多樣,避免模式化。

    注意為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9.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

    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選擇的空間,也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

    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2.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

    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

    3.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語文教學配置相應的設備;還應當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社區建立穩定的聯系,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

    4.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教學建議

    (一)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

    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三)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

    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四)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

    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五)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1.關于識字寫字與漢語拼音。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

    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應有所不同,1~2年級要多認少寫。

    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

    2.關于閱讀。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

    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

    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

    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語感。

    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但不必進行系統、集中的語法修辭知識教學。

    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還應注意學生閱讀時的心理衛生和用眼衛生。

    3.關于寫作。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1~4年級從寫話、習作入手,是為了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

    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

    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

    激發學生展開想像和幻想,鼓勵寫想像中的事物。

    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提倡學生自?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應該在哪里可以查到

    散文

    誰能告訴我關于母愛的詩歌散文

    閱讀(955)

    《紙船》作者:冰心我從不肯妄棄一張紙,總是留著——留著疊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兒,從舟上拋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疊著,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

    散文

    林清玄《陽光的味道》閱讀答案

    閱讀(697)

    1.陽光的味道是全文的線索,起貫穿全文的作用。2.(1)我和霞收被子時,恰逢夕陽最好的時候,霞感嘆陽光的美好,我卻沒有感覺到。(2)我和朋友在山腳下玩時,發現一個盲人婦女攬著小女孩坐在草地上,她也在訴說陽光的味道好,女孩也沒有感覺到陽光的味道。3.

    散文

    語文閱讀短文陽光的味道-林清玄

    閱讀(737)

    1.共4分。春末,我在南方小鎮一位農夫家作客,(1分)和他一起在場上曬谷子,(1分)在農夫的引導下嗅到了(發現了)陽光的香味。(2分)2.共6分。用了比喻、擬人修辭。(2分)生動形象地(1分)描寫出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或生動形象的描寫出春天春光燦爛、鮮花盛開、

    散文

    急求一篇<陽光的味道>作文

    閱讀(746)

    多日綿綿的秋雨終于蹣跚而去,久違的陽光重新普照著大地,到處都是暖暖的感覺,那陽光好象久別的朋友一樣浸潤著已經陰霾多日的心,就這樣溫暖地照耀著一顆潮濕的心,在暖陽下,懶懶地憑欄而立,任縷縷暖暖的味道撲面而來——我知道,那是熟悉的、喜歡的

    散文

    寫雨的散文片段

    閱讀(646)

    她是沒有聲音的,當我已經入睡,她就會隨著春天柔和的風落下.她總是很溫柔的吻過每一片青色的葉子,直到清晨人們都已經醒來,她也就離去了.我只能從空氣中濕潤的氣息里尋找她的痕跡,每一片青葉都會快樂的告訴我她的去向,而我始終是無法追上

    散文

    描寫雨的散文片段急用

    閱讀(665)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

    散文

    有關雨的文章片段和感言

    閱讀(638)

    雨瀟瀟地下著,樹木干枯的枝條朦朦朧朧有了一層淡綠的色彩,雨水順著樹尖滴下來,變成了一串串水靈靈的音符。地面也濕潤了許多,散發出一種沁人心脾的芳香氣息。小草也偷偷地鉆出地面,開始編織綠色的地毯。春雨瀟瀟地下著,它正輕輕地喚醒大地,悄悄

    散文

    語文課程標準是怎樣概括語文教育特點

    閱讀(688)

    在《語文課程標準》(7—9)年級的閱讀教學目標其中有四條提出了閱讀方法: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2.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3.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擴展自己的視野

    散文

    最新課程標準人教版語文

    閱讀(611)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第二部分課程目標一、總目標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

    散文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閱讀(574)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第一部分前言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造

    散文

    求朱自清散文正義的好句賞析

    閱讀(1078)

    學習文學而懶于記誦是不成的,特別是詩。一個高中文科的學生,與其囫圇吞棗或走馬觀花地讀十部詩集,不如仔仔細細地背誦三百首詩。只剩飄飄的清風,只剩悠悠的遠鐘。眼底是靡人間了,耳根是靡人間了。東風里,掠過我臉邊,星呀星的細雨,是春天的絨毛呢

    散文

    朱自清阿河的賞析

    閱讀(1034)

    《阿河》中作者把女傭人阿河的身姿、影子及“軟”腰作為藝術品來欣賞一番之后,這樣寫道:不止她的腰,我的日記說得好:“她有一套和云霞比美,水月爭靈的曲線,織成大大的一張迷惑的網!”而那兩頰的曲線,尤其甜蜜可人。她兩頰是白中透著微紅,潤澤如

    散文

    以青春為話題的文章200至300字左右急

    閱讀(670)

    1.青春的腳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真是如流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也漸漸長大,童年、幼兒和整天哇哇大哭的嬰兒也離我們越來越遠,反之,花季少年、青春的腳步也漸漸逼近我們。轉眼間,五年的小學生活也隨著春往秋來漸漸流走,我們步入初中

    散文

    《中華頌》散文或詩歌200~300字左右

    閱讀(601)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剛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是/緋紅的黎明正在/噴薄;——祖國啊!我/是你十億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喂養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

    散文

    語文版初中語文教材全六冊

    閱讀(744)

    語文版初中語文教材編目及作者:七年級(上)風箏魯迅憶讀書冰心山中避雨豐子愷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馬克·吐溫回憶我的母親朱德小巷深處林莉《我的老師》海倫·凱勒鄧稼先顧邁南《春》朱自清濟南的冬天老舍竹林深處人家黃蒙田樹林和草原屠格涅

    散文

    初中語文中考試題閱讀理解

    閱讀(683)

    桃花源記東晉陶淵明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jiā)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

    短句

    初中語文人物動作描寫300+(要連續的)

    閱讀(575)

    我屏住呼吸,兩手彎成弧形,慢慢地靠近它,然后猛撲向前,兩手迅速地一扣。哈哈,看你往哪里跑!婷婷也蹲下來看。我慢慢松開手,哎,我手里攥著的只是那棵螞蚱趴過的草。“怎么回事,我明明看見這趴在這里么。”表妹說:“螞蚱蹦了出去,你沒注意罷了,那不,它在

    散文

    初中語文課文中有哪些文章是以時間為順序的

    閱讀(1261)

    一、記敘順序: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后順序)也叫事情發展順序作用:條理清晰,脈絡清楚.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如:《背影》《走一步,再走一步》作用:設置懸念,吸引讀者.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再接著原線繼續敘

    散文

    《又到周末》初中語文作文800字

    閱讀(498)

    經過5天緊張的學習,又迎來了一個星期天。在別人眼里,星期天是愉快的,可以做自已喜歡的事:可是在我的眼里,星期天似乎是一場災難,似乎已經不屬于我了。星期五晚上,其它孩子都在和家長在電視機旁愉快的看電視。而我正準備要看電視,媽媽看見了說:“

    短句

    初中語文書中描寫雨的段落

    閱讀(521)

    《春》: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散文

    初中語文課外知識

    閱讀(603)

    1,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2,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3,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4,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5,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6,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7,,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

    散文

    初中語文閱讀題怎么答我就快要中考了....

    閱讀(513)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