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史鐵生寫的奶奶的星星文章

    史鐵生寫的奶奶的星星文章

    世界給我的第一個記憶是:我躺在奶奶懷里,拼命地哭,打著挺兒,也不知道是為了什么,哭得好傷心。

    窗外的山墻上剝落了一塊灰皮,形狀象個難看的老頭兒。

    奶奶摟著我,拍著我,“噢——,噢——”地哼著。

    我倒更覺得委屈起來。

    “你聽!”奶奶忽然說:“你快聽,聽見了么……?”我愣愣地聽,不哭了,聽見了一種美妙的聲音,飄飄的、緩緩的……。

    是鴿哨兒?是秋風?是落葉劃過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輕輕地哼唱?直到現在我還是說不清。

    “噢噢——,睡覺吧,麻猴來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

    屋頂上有一片晃動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陽光。

    光影也那么飄飄的、緩緩的,變幻成和平的夢境,我在奶奶懷里安穩地睡熟……

    我是奶奶帶大的。

    不知有多少人當著我的面對奶奶說過:“奶奶帶起來的,長大了也忘不了奶奶。

    ”那時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頭,用小眼睛瞪那些說話的人,心想:瞧你那討厭樣兒吧!翻譯成孩子還不能掌握的語言就是:這話用你說么?

    奶奶愈緊地把我摟在懷里,笑笑:“等不到那會兒喲!”仿佛已經滿足了的樣子。

    “等不到哪會兒呀?”我問。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鐵蠶豆。”

    我笑個沒完。

    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

    不過我總想不好,等我掙了錢給她買什么。

    爸爸、大伯、叔叔給她買什么,她都是說:“用不著花那么多錢買這個。

    奶奶最喜歡的是我給她踩腰、踩背。

    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來來回回地踩。

    她趴在床上“哎喲哎喲”的,還一個勁夸我:“小腳丫踩上去,軟軟乎乎的,真好受。

    ”我可是最不耐煩干這個,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夠漫長的。

    “行了吧?”我問。

    “再踩兩趟。

    ”我大跨步地打了個來回:“行了吧?”“唉,行了。

    ”我趕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說:“長大了我還給您踩腰。

    ”“喲,那還不把我踩死?”過了一會我又問:“您干嘛等不到那會兒呀?”

    “老了,還不死?”

    “死了就怎么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著奶奶了。”

    我不嚷了,也不問了,老老實實依偎在奶奶懷里。

    那又是世界給我的第一個可怕的印象。

    一個冬天的下午,一覺醒來,不見了奶奶,我扒著窗臺喊她,窗外是風和雪。

    “奶奶出門兒了,去看姨奶奶。

    ”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總是帶著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個下午,媽媽、爸爸、鄰居們誰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來。

    這事大概沒人記得住了,也沒人知道我那時想到了什么。

    小時候,奶奶嚇唬我的最好辦法,就是說:“再不聽話,奶奶就死了!”

    夏夜,滿天星斗。

    奶奶講的故事與眾不同,她不是說地上死一個人,天上就熄滅了一顆星星,而是說,地上死一個人,天上就又多了一個星星。

    “怎么呢?”

    “人死了,就變成一個星星。”

    “干嘛變成星星呀?”

    “給走夜道兒的人照個亮兒……”

    我們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開了,各種顏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時候能吹響。

    奶奶用大芭蕉扇給我轟蚊子。

    涼涼的風,藍藍的天,閃閃的星星,永遠留在我的記憶里。

    那時候我還不懂得問,是不是每個人死了都可以變成星星,都能給活著的人把路照亮。

    奶奶已經死了好多年。

    她帶大的孫子忘不了她。

    盡管我現在想起她講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話,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卻時常還象孩子那樣,仰著臉,揣摸哪一顆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講的那個神話,我慢慢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燭光……

    奶奶是小腳兒。

    奶奶洗腳的時候總避開人。

    她避不開我,我是“奶奶的影兒”。

    這有什么可看的!快著,先跟你媽玩去。

    我蹲在奶奶的腳盆前不走。

    那雙腳真是難看,好像只有一個大腳趾和一個腳后跟。

    “您疼嗎?”

    “疼的時候早過去啦。”

    “這會兒還疼嗎?”

    “一碰著,就疼。”

    我本來想摸摸她的腳,這下不敢了。

    我伸一個指頭,撥弄撥弄盆里的水。

    “你看受罪不!”

    我心疼地點點頭。

    “趕明兒奶奶一喊你,你就回來,奶奶追不上你。

    嗯?”

    我一個勁點頭,看著她那兩只腳,心里真害怕。

    我又看看奶奶的臉,她倒沒有疼的樣子。

    “等我媽老了,腳也這樣兒了吧?”

    一句話把奶奶問得哭笑不得。

    媽媽在外屋也忍不住地笑,過來把我拉開了。

    奶奶還在里屋念叨:“唉,你媽趕上了好時候,你們都趕上了好時候……”

    晚上睡在奶奶身旁,我還想著這件事,想象著一個老妖婆(就像《白雪公主》里的那個老妖婆,鼻子有勾,臉是藍的),用一條又長又結實的布使勁勒奶奶的腳。

    “你媽是個老妖婆!”我把頭扎在奶奶的脖子下,說。

    “傻孩子,胡說什么哪?”奶奶一愣,摸摸我的頭,懷疑我是在說夢話。

    “那她干嘛把您的腳弄成那樣兒呀?”

    奶奶笑了,嘆口氣:“我媽那還是為我好呢。”

    “好屁!”我說。

    平時我要是這么說話,奶奶準得生氣,這回沒有。

    “要不能到了你們老史家來?”奶奶又嘆氣。

    “我不姓屎!我姓方!”我喊起來。

    “方”是奶奶的姓。

    奶奶也笑,里屋的媽媽和爸爸也笑。

    但不知為什么,他們都不像往常那樣笑得開心。

    “到你們老史家來,跟著背黑鍋。

    我媽還當是到了你們老史家,能享多大福呢……”奶奶總是把“福”讀成“斧”的音。

    老史家是怎么回事呢?一奶奶干嘛總是那么討厭老史家呢?反正我不姓屎,我想。

    月光照在窗紙上,一個個長方格,還有海棠樹的影子。

    街上傳來吆喝聲,聽不清是賣什么的,總拖著長長的尾音。

    我看見奶奶一眨不眨地睜著眼睛想事。

    “奶奶。”

    “嗯?睡吧。

    ”奶奶把手伸給我。

    奶奶想什么呢?她說過,她小時候也有一雙能蹦能跳的腳。

    拉著奶奶的手睡覺,總能睡得香甜。

    我夢見奶奶也梳著兩個小“抓髻”,踢踢踏踏地跳皮筋兒,就象我們院里的惠芬三姐,兩個“抓髻”,兩只大腳片子……

    惠芬三姐長得特別好看。

    我還只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就覺得她好看了。

    她跳皮筋的時候我總蹲在一邊看,奶奶叫我也叫不動。

    但惠芬三姐不怎么受理我。

    她不太愛理人。

    只有她們缺一個人抻皮筋的時候,她才想起我。

    我總盼著她們缺一個人。

    她也不愛笑,剛跳得有點高興了,她媽就又喊她去洗菜,去和面,去把她那群弟弟妹妹的衣裳洗洗。

    她一聲不吭地收起皮筋,一聲不吭地去干那些活。

    奶奶總是夸她,夸她的時候,她也還是一聲不吭。

    惠芬三姐最小的弟弟叫八子,和我同歲。

    他們家有八個孩子,差不多一個比一個小一歲。

    他們家住南屋,我們家住西屋。

    院子中間,十字磚路隔開四塊土地,種了一顆梨樹和三顆海棠樹。

    春天,滿院子都是白花;花落了,滿地都是花瓣。

    樹下也都種的花:西番蓮、草茉莉、珍珠梅、美人蕉、夜來香……全院的人都種,也不分你我。

    也許因為我那時還很小,總記得那些花都很高。

    我和八子常在花叢里鉆來鉆去。

    晚上,那更是捉迷藏的好地方,往茂密的花叢中一蹲,學貓叫。

    奶奶總愿意把我們攏到一塊,聽她說謎語:“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咳,是星星!”奶奶就會那么幾個謎語。

    八子不耐煩了,又去找紙疊“子彈”;我們又鉆進花叢。

    “別崩著眼睛!唉……”奶奶坐在門前喊。

    “沒有,我們崩貓呢!”八子說。

    有一只外頭來的大黑貓,是我們的假想敵。

    “貓也別崩,好好的貓,你們別害巴它!”奶奶還在喊。

    我們什么都聽不見了,從前院追到后院,又嚷又叫,黑貓躥上房,逃跑了。

    八子特別會玩。

    彈球兒他總能贏,一贏就是大半兜,好的不多,凈是大麻殼、水泡子……。

    他還會織逮蜻蜓的網,一逮就是一大把,每個手指縫夾兩只。

    他還敢一個人到城墻根去這蛐蛐,或者爬到房頂上去摘海棠。

    奶奶就又喊:“八子,八子!什么時候見你老實會兒!

    看別摔了腰!”八子愛到我們家來,悄悄的,不讓他媽知道。

    奶奶總把好吃的分給我們倆——糖,一人兩塊,或者是餅干,一人兩三塊。

    八子家生活困難,平時吃不到這些東西。

    八子媽總是抱怨,“有多少東西,也不夠我們家那幾個‘小餓浪兒’吃的。

    ”我和八子趴在奶奶的床上,把糖嘬得咂咂地響,用紅的、藍的玻璃紙看太陽,看樹,看在院里晾衣服的惠芬三姐,我們倆得意地嘻嘻哈哈笑。

    “八子!別又在那兒鬧!”惠芬三姐說話總繃著臉,象個大人。

    八子嘴里含著糖,不敢搭茬。

    “沒鬧,”奶奶說:“八子難得不在房上。

    ”其實奶奶最喜歡八子,說他忠厚。

    上小學的時候,我和八子一班。

    記得我們入隊的時候,八子家還給他做不上一件白襯衫,奶奶就把我的兩件白襯衫分一件給八子穿。

    八子高興得臉都發紅,他長那么大,一直是撿哥哥姐姐的舊衣服穿。

    臨去參加入隊儀式的早晨,奶奶又把八子叫來,給我們倆每人一塊蛋糕和兩個雞蛋。

    八子媽又給了我們每人一塊補花的新手絹,是她自己做的。

    八子媽沒日沒夜地做補花,掙點錢貼補家用。

    奶奶后來也做補花,是八子媽給介紹的。

    一開始,八子媽不信奶奶真要做,總拖著。

    奶奶就總問她。

    “八子媽,您給我說了嗎?”

    “您真要做是怎么的?”八子媽肩上掛著一綹綹各種顏色的絲線。

    “真做。”

    “行,等我給您去說。”

    過了好些日子,八子媽還是沒去說。

    奶奶就又催她。

    “您抽空給我說說去呀?”

    “您還真要做呀?”

    “真做。”

    “您可真是的,兒子兒媳婦都工作,一月一百好幾十塊,總共四口人,受這份累干么?”

    “我不是缺錢用……”奶奶說。

    奶奶確實不是為掙那幾個錢。

    奶奶有奶奶的考慮,那時我還不懂。

    小時候,我一天到晚都是跟著奶奶。

    媽媽工作的地方很遠,尤其是冬天,她要到天挺黑挺黑的時候才能回來。

    爸爸在里屋看書、看報,把報紙弄得悉悉憟憟的響。

    奶奶坐在火爐邊給媽媽包餛飩。

    我在一旁跟著添亂,捏一個小面餅貼在爐壁上,什么時候掉下來就熟了。

    我把面粉弄得滿身全是。

    “讓你別弄了,看把白面糟踏的!”奶奶撣撣我身上的面粉,給我把襖袖挽上。

    “那您給我包一個‘小耗子’!”

    “這是餛飩,包餃子時候才能包‘小耗子’。”

    可奶奶還是搟了一個餃子皮,包了一個“小耗子”。

    和餃子差不多,只是兩邊捏出了好多褶兒,不怎么象耗子。

    “再包一只‘貓’!”

    又包一只“貓”。

    有兩只耳朵,還有點象。

    “看到時候煮不到一塊兒去,就說是你搗亂。”

    “行,就說是我包的!”

    奶奶氣笑了:“你要會包了,你媽還美。”

    “唉——,你們都趕上了好時候,”我拉長聲音學著往常奶奶的語調:“看你媽這會兒有多美!”

    奶奶常那么說。

    奶奶最羨慕媽媽的是,有一雙大腳,有文化,能出去工作。

    有時候,來了好幾個媽媽的同事,她們“唧唧嘎嘎”地笑,說個沒完,說單位里的事。

    我聽不懂。

    靠在奶奶身上直想睡覺。

    奶奶也未必聽得懂,可奶奶特別愛聽,坐在一個不礙事的地方,支楞著耳朵,一聲不響。

    媽媽她們大聲笑起來。

    奶奶臉上也現出迷茫的笑容,并不太清楚她們笑的是什么。

    “媽,咱們包餃子吧,”媽媽對奶奶說。

    奶奶嚇了一跳,忙出去看火,火差點就要滅了;奶奶聽得把什么都忘了。

    客人們走后,奶奶的情緒一下子低落了,說:“你們刷碗、添火吧,我累了。

    ”媽媽讓奶奶躺會兒。

    奶奶不躺,坐在那兒發呆。

    好半天,奶奶又是那句話:“唉,你們都趕上了好時候。

    ”爸爸、媽媽都悄悄的。

    只有我敢在這時候接奶奶的茬:“看你媽多美,大腳片子,又有文化,單位里一大伙子人,說說笑笑多痛快。

    ”“可不是么。

    我就是沒上過學。

    我有個表妹……”“知道,知道,”我又把話茬接過去:“你有個表妹,上過學,后來跑出去干了大事。

    ”“可不真的?”

    奶奶倒象個孩子那樣爭辯。

    “您表妹也吃食堂?”我這一問把爸爸、媽媽全逗樂了。

    奶奶有些尷尬:“六七歲討人嫌。

    ”奶奶罵我只會這一句。

    不知為什么,奶奶特別羨慕別人吃食堂,說起她羨慕或崇拜的人來,最后總要說明一句:“人家也吃食堂。”

    后來,五八年,街道上也辦了食堂。

    奶奶把家里的好多壇壇罐罐都貢獻了出去。

    她愿意早早地到食堂門口去等著開飯。

    中午,爸爸、媽媽都不回來,她叫我放了學到食堂去找她。

    賣飯的窗口開了,她第一個遞上飯票去:“要一個西紅柿,一個……嗯……”她把“一個”咬得特別清楚,但卻不自然;她有些不好意思,但又很驕傲似的。

    現在回想起來,她大概是覺得自己和那些能出去工作的人相仿了,可她畢竟又沒出去工作過。

    是在我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那些日子,奶奶晚上總去開會,總不讓我跟著。

    “又不是去看戲!”奶奶說,脾氣變得很急躁。

    我跟著奶奶看過不少老戲。

    奶奶做補花掙了錢,就請別人看戲,請八子媽,請姨奶奶,也請院里的另一個老太太,自然每次都得請我——她的“影兒”也得占一個座位。

    奶奶不會看戲,每次看戲之前都得請教那“另一個老太太”。

    那個老太太懂戲,也并非真懂,用現在的話說也就是個“名人愛好者”。

    什么梅蘭芳、姜妙香、袁世海、張君秋,……奶奶和我都是從她那兒得到啟蒙的。

    我坐在劇場的椅子上睡覺,我是為中間的十五分鐘休息來的;休息的時候小賣部賣酸梅湯,我使勁說渴,至少可以喝兩瓶。

    奶奶是說:“我年輕時候什么戲也沒看過。

    ”她大約是為補上這一課來的;平時胡同里幾個老頭、老太太在一塊聊天,誰都比奶奶懂戲。

    奶奶什么事都要強。

    不過只有一回,奶奶和那個老太太是都看懂了,不是戲,是電影《祝福》。

    看完了,奶奶直哭,那個老太太也直哭。

    “那時候可不就是那么樣兒,”那個老太太說。

    “可不就那么樣兒,”奶奶說。

    兩個人的眼睛都紅紅的。

    我不聲不響地跟在奶奶身后走。

    最慘的不是祥林嫂最后摔倒在雪地上,而是她捐了門檻,高高興興地回來的時候……奶奶后來總愛給別人講《祝福》,還是把“福”念成“斧”的音。

    不過她再也不愿意看那個電影了。

    一天晚上,奶奶又要去開會,早早地換上了出門的衣服。

    坐在桌邊發愣。

    媽媽把我叫過來,輕聲對奶奶說:“今天讓他跟您去吧,回來道兒挺黑的。

    小孩兒,沒關系。”

    我高興地喊起來:“不就是去我們學校嗎?我攙您去,那條路我特熟!”

    “噓——,喊什么!”媽媽給了我一巴掌。

    媽媽的表情挺嚴肅。

    我跑去找八子,我們倆早就想晚上去一回學校了。

    我們學校原來是一座大廟,八子說,晚上那兒的蛐蛐準少不了。

    學校有好幾層院子,有好幾棵又粗又高的老柏樹,院墻上長滿了草,紅色的灰皮脫落了很多。

    天還沒黑,知了在老柏樹上“伏天兒——,伏天兒——”地叫著。

    奶奶到緊后院去開會,囑咐我們就在前院玩。

    這正合我們的心意,好玩的東西全在前院,白天被高年級同學占領的雙杠、爬桿、沙坑,這會全空著。

    “八子,真是跟你媽說了?”奶奶又問。

    “真說了。”

    八子沖我笑。

    他才不用跟他媽說呢,他常常在外面玩到半夜,他媽顧不上管他。

    我常常為此羨慕八子。

    我們先玩爬桿,我爬不過八子。

    又玩雙杠,一人占一頭,喊一聲“開始!”各自從雙杠上躥過去抓對方,幾個來回之后,我總是上氣不接下氣地被八子抓住。

    八子身體好,也跑得快。

    跟八子出去玩,我不用擔心挨欺負,八子打架也特別厲害。

    八子的功課一般,不象惠芬三姐,惠芬三姐很用功,還是少先隊大隊委。

    我也是班里的學習尖子,但我至今記得,一有算術比賽,八子的成績總比我好。

    他就是不用功,不按時完成作業,語文總考六十幾分。

    小學畢業時,我考上了一所名牌中學,八子只考上了三流學校。

    現在想想,八子的天資其實比我強,我純粹是靠了奶奶的督促,靠爸爸媽媽總能在課后幫我補習。

    誰管八子呢?

    他晚上不是幫家里干活,就是跑出去瘋玩。

    惠芬三姐是個例外,她不聲不響地干活,又不聲不響地讀書。

    八子媽嫌她晚上讀書費電,她就每天早早地起來在院子里用功。

    六五年,惠芬三姐考上了大學。

    那時候她戴上了眼鏡,更漂亮了,文質彬彬的,有學問的樣子。

    我真羨慕八子有這樣一個姐姐。

    八子卻不放在心上,總拿她的“四眼兒”開玩笑。

    惠芬三姐不屑于理他。

    八子也不太愛理惠芬三姐。

    太陽落了。

    “嘟——嘟嘟——”,天完全黑下來時,蛐蛐果然不少。

    “嘟嘟——嘟嘟嘟——”,東邊也叫,西邊也叫。

    我們順著聲音找,找到了一處墻根下。

    八子對準磚縫滋了一泡尿,一會兒,蛐蛐就蹦出來,在月光底下看得很清楚。

    八子很快就把蛐蛐逮住,看看,又扔了。

    “老迷嘴,不開牙,”他說。

    我們又找,找到一塊大石頭旁邊,蛐蛐不叫了。

    八子示意我別出聲,我們蹲在石頭邊靜靜地等,大氣不出。

    蛐蛐又叫起來,“嘟嘟嘟——”八子笑了。

    “喲,我沒尿了。”

    “我有!”我說。

    “噓——,小點聲。

    沖這兒撒,對準了。”

    逮到了一只好的。

    八子從兜里掏出一張紙,卷成紙筒,把蛐蛐裝進去。

    月光真亮,透過老柏樹濃黑的枝葉,灑在院子里,斑斑點點。

    那么大的院子里只有我們倆。

    教室都是原來大廟的殿堂,這會黑森森的,靜悄悄的,有點瘆人。

    星星都出來了。

    我想起了奶奶。

    八子逮起蛐蛐來入迷,蹶著屁股扎在草叢里,順著墻根爬。

    我對八子說:“我去看看后院有沒有蛐蛐。”

    緊后院的南房里亮著燈。

    我悄悄地爬上石階,扒著窗臺往里看。

    一排排的課桌前坐的全是老頭、老太太。

    我看見奶奶坐在最后排,兩只手放在膝蓋上,樣子就象個小學生。

    我沖她招招手。

    沒看見,她聽得可真用心。

    我直想笑。

    奶奶常說,她要是從小就上學,能知道好多事,說不定她早就參加了革命呢!“我說不定就從你們老史家跑出去了呢。

    我有個表妹,就是從婆家跑出去的,后來進了**……”奶奶老是講她那個表妹,說她就是因為上過學,知道了好些事,早早地放了腳,跑出去干了大事。

    我又想笑了:奶奶跑起來是什么樣呢?還是用腳后跟跑嗎?……

    講臺上有個人在講話。

    講臺兩邊還坐著好幾個人。

    有個女的老是給他們倒水喝。

    我見過奶奶的那個表妹一回,只見過一回,在一個大樓里。

    奶奶緊拉著我的手,在又寬又長的樓道里走,東問西問后來人家讓我們在一間屋子里等著,屋子里有好多沙發,可奶奶不讓我坐,她自己也站著。

    等了老半天,才來了一個女的,奶奶讓我管她叫表奶奶……

    講臺上的那個人講個沒完沒了。

    我還從來沒有這么遠遠地望著過奶奶。

    她直了直腰,兩只手也沒敢離開膝頭。

    這下您知道上學的滋味了吧?我又在心里笑。

    奶奶每天晚上都抱著那本掃盲課本念,有一課是《國歌》,她老是把“吼聲”念成“孔聲”。

    “又是孔聲!”連我都能提醒她了。

    她挺難為情,聲音變小,慢慢又大起來,念到“吼聲”的時候聲音又變小,停好一陣,大概是在心里重復……

    就在這時候,我忽然聽清了講臺上那個人講的話:“你們過去都是地主、富農,都是靠剝削農民生活,過的都是好逸惡勞,光包不做的剝削階級生活……”

    什么?!再聽。

    “……地、富、反、壞、右,你們是占的前兩位。

    今后呢?你們還是要認真改造自己……”

    我趕緊離開窗臺,站在臺階下不知該干什么,腦袋里“嗡嗡”的。

    地主?奶奶也是地主?

    八子來了。

    “嘿!看,六個!”

    我應了一聲,趕緊往前院走。

    “后院有嗎?你怎么啦?”

    “后院沒有,咱們還上前院吧。”

    “前院都沒啦!”

    “那,咱們玩爬桿去吧。

    ”我拉著八子往前院走,我怕他也聽見……

    奶奶拿回來一個白色的卡片。

    爸爸、媽媽圍在奶奶身邊看,樣子倒象是很高興。

    奶奶直擦眼淚。

    “這回就行了,您就甭難受了,”爸爸說。

    “就是說,您跟大伙都一樣了,也有選舉權了,”媽媽說。

    我趴在床上不說話。

    這是怎么回事呀?我又不敢問。

    “跟了你們老史家,唉……”奶奶又是那句話,說話的聲音也有些顫抖:“解放前我也沒過過一天舒心日子呀,比老媽子能強多少……

    “您可不能這么想,”媽媽說:“您過的日子再不舒心,也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呀!工人、農民呢?人家過的什么日子?”

    奶奶的臉騰地紅了,慌忙點頭:“我知道,我知道。

    我就那么一說。

    人家過得牛馬不如,這我都知道。”

    過了一會,奶奶又對爸爸說:“你還記得給老史家扛活的劉四嗎?后來得肺病死了,剩下劉四媳婦帶著仨孩子……那時候我也是自個兒帶著你們仨。

    我就跟你大哥說過,真要是分了家,咱們這份兒由我作主,我就把那一畝多地給了劉四媳婦……”

    “您可也別總說這事兒,”媽媽又說:“那是因為您有,不在乎那一畝多。”

    奶奶愣了一會,說:“可不也是,讓我都給,我準不干。

    還不是剝削思想?”

    “行了,”爸爸彈彈那張白卡片說:“這回您就過舒心日子吧。”

    奶奶把白卡片用一條新毛巾包起來,說:“打解了放,沒什么人告訴我,我也是愛這新社會。

    我可不想再受你們老史家的氣……喲,這孩子八成著涼了吧?我說不帶他去……”

    奶奶才發現我蔫蔫地趴在床上,忙打住話頭,哄我去睡覺。

    奶奶摸摸我的頭:“不燒。

    準是玩累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史鐵生寫的奶奶的星星文章

    散文

    寫奶奶的作文500字

    閱讀(277)

    我的奶奶我的奶奶,是個個子不高的老太太,矮矮胖胖的,走起路來總是邁著小碎步。因此,我說奶奶是舞步,而不是走步。奶奶的頭發已經花白,臉上布滿皺紋,一道道皺紋就像你往水里拋了一塊磚,波紋一直向外擴散。奶奶是個出了名的“節約人”,總是處處注意

    散文

    名家寫老人的散文

    閱讀(334)

    柯靈作品《望春草》(散文集)1939,上海珠林書店《晦明》(散文集)1941,文生《遙夜集》(散文、雜文集)1956,作家《香雪海》(散文集)1980,上海文藝《長相思》(散文集)1981,香港三聯《《柯靈散文選》1983,人文《煮字生涯》(散文集)1986,山西人民余秋

    散文

    形容“文章寫得好”的詩句有哪些

    閱讀(332)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釋義:落筆時風雨之震驚,詩成后鬼神為之哭泣。出自: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出自:南宋陸游的《文章》。釋義: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出自司空表圣《

    散文

    形容文章寫得好的成語

    閱讀(364)

    1、妙筆生花[miàobǐshēnghuā]比喻杰出的寫作才能。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2、行云流水[xíngyúnliúshuǐ]比喻文章的布局和發展,不加雕琢,就像云的運

    散文

    贊美文章寫得好的句子

    閱讀(366)

    大俠文采飛揚才情過人李白唐伯虎杜甫泰戈爾在世看此文章必定甘敗下風從此無臉見人,在下對你的敬佩之意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你的文章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讀后如醍醐灌頂,令我茅塞頓開。文貴新,發人深思動人心;文貴奇,使人入神著人迷;文貴

    散文

    文章寫得好怎么形容

    閱讀(476)

    【哀梨并剪】并剪:并州產的鋒利剪刀。比喻言語、文章流暢爽利。【蚌病成珠】比喻因不得志而寫出好文章來。【炳炳烺烺】光亮鮮明。形容文章辭采聲韻之美。【蚌病生珠】比喻因不得志而寫出好文章來。同“蚌病成珠”。【筆大如椽】形容著名

    散文

    目前誰散文寫得好

    閱讀(301)

    巴金的《隨想錄》和季羨林的作品、1、余秋雨經典散文2、余光中散文精選3、張小嫻散文選集4、韓寒作品集5、席慕容散文集6、郁達夫散文集7、史鐵生散文集8、魯迅散文集13、冰心散文集15、畢淑敏散文9、郭敬明作品10、徐志摩詩集11、朱自

    散文

    名家作文\散文

    閱讀(340)

    天高云淡,我的幸福生活。——題記海子筆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生活,是一幅很美的圖畫,也是我憧憬的生活。我有一間小屋,面朝廣闊的大海。海是碧藍碧藍的,像極了天空的顏色。有時天空氤氳著,有著霧靄和流嵐;有時天空很晴朗,顯得清新自然,蒼穹下

    散文

    500字名家名篇的散文

    閱讀(339)

    地平線/賈平凹小的時侯,我才從奏嶺來到渭北大平原,最喜歡騎上自行車在路上無拘無束地奔馳。莊稼收割了,又沒有多少行人,空曠的原野的稀落著一些樹叢和矮矮的屋,差不多一抬頭,就看見遠遠的地方,天和地相接了。天和地已經不再平行,形成個三角形,在

    散文

    尋席慕蓉的一篇散文

    閱讀(349)

    席慕蓉出版了一本完全以寫荷,詠荷為內容的書,名之為《信物》。這本書的內容是用以席慕蓉的文章和針筆畫來交叉營造全書的氣氛,顯出對荷花的贊頌與熱愛。她不僅客觀仔細的寫景,也主觀的寫情,使整個作品呈現情景交融的感覺,物我合一的情境。我每

    散文

    我身邊的家庭美德模范求文章一篇

    閱讀(319)

    (住在尼斯德堡的一位老人曾說過:“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震撼的只有兩樣東西:一個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另一個則是我們心靈的準則。” 或許那燦爛的星空已被污染,但我們還有心靈。它等著我們去為它描繪,為它添彩。 或許有人會為它

    散文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近現代散文

    閱讀(338)

    我們的祖國在漫長的歲月里,孕育了長青的山川,長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萬萬的中國人。作為一個中國人,可堪自豪的事實在是太多了。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講的題目就是《弘揚中國文化,傳承中華美德》

    散文

    關于美德的散文(1000—2000)

    閱讀(342)

    如果說細雨滋潤了它珍愛的大地,如果說陽光滋潤了它鐘情的綠葉,如果說大海滋潤了它追逐的浪花,那么我要說,感恩也在滋潤著我們的人生。感恩,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品質,是中華民族歷代傳承的美德。君知否:感恩,是一種力量。在一次學術報告會上,一位記

    散文

    關了于中國美德的散文

    閱讀(400)

    弘揚中華美德每個中華人,都必須要擁有自己國家的傳統美德。中華美德有很多,比如說禮讓、謙虛、尊老愛幼等等等等。就好比說《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吧!孔融小小年紀,就知道要把大的梨讓給比自己大和比自己小的人,而自己,卻一個人拿了一個最小的梨

    散文

    寫奶奶的作文500字

    閱讀(277)

    我的奶奶我的奶奶,是個個子不高的老太太,矮矮胖胖的,走起路來總是邁著小碎步。因此,我說奶奶是舞步,而不是走步。奶奶的頭發已經花白,臉上布滿皺紋,一道道皺紋就像你往水里拋了一塊磚,波紋一直向外擴散。奶奶是個出了名的“節約人”,總是處處注意

    散文

    形容“文章寫得好”的詩句有哪些

    閱讀(332)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釋義:落筆時風雨之震驚,詩成后鬼神為之哭泣。出自: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出自:南宋陸游的《文章》。釋義: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出自司空表圣《

    散文

    形容文章寫得好的成語

    閱讀(364)

    1、妙筆生花[miàobǐshēnghuā]比喻杰出的寫作才能。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2、行云流水[xíngyúnliúshuǐ]比喻文章的布局和發展,不加雕琢,就像云的運

    散文

    贊美文章寫得好的句子

    閱讀(366)

    大俠文采飛揚才情過人李白唐伯虎杜甫泰戈爾在世看此文章必定甘敗下風從此無臉見人,在下對你的敬佩之意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你的文章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讀后如醍醐灌頂,令我茅塞頓開。文貴新,發人深思動人心;文貴奇,使人入神著人迷;文貴

    散文

    文章寫得好怎么形容

    閱讀(476)

    【哀梨并剪】并剪:并州產的鋒利剪刀。比喻言語、文章流暢爽利。【蚌病成珠】比喻因不得志而寫出好文章來。【炳炳烺烺】光亮鮮明。形容文章辭采聲韻之美。【蚌病生珠】比喻因不得志而寫出好文章來。同“蚌病成珠”。【筆大如椽】形容著名

    散文

    請問形容文章寫得好的成語有哪些

    閱讀(439)

    行云流水、拍案叫絕、筆下生花、酣暢淋漓、淋漓盡致等等。(1)行云流水是一個成語,讀音是xíngyúnliúshuǐ,意思是像天上的流云,江河中的流水。出處:歐陽予倩《桃花扇》第一幕:“公子哥兒的事還不是行云流水。”(2)拍案叫絕是一個漢語成語詞語,讀

    短句

    好開頭結尾文章摘抄不要復制400字

    閱讀(375)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段小故事,深深地埋在心中,我也不例外。..........................................讓我們記住那個深愛著我們的人吧!不要再讓他們傷心,難過。

    散文

    文章寫景用虛實結合的好處有哪些

    閱讀(524)

    形成強烈的對比效果,從而突出詩歌的中心。烘托渲染,突出詩歌中心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有時能形成強烈的對比效果,從而突出詩歌的中心.例如謝枋得的《慶全庵桃花》一詩“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全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