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重點歸納

    2010—2011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編)考試要點

    一、單選

    1.60年代初關于歷史劇的討論 史學家吳晗提出“歷史劇是藝術 也是歷史”的觀點 要求歷史劇不可虛構和夸張 文學批評家李希凡針對這一觀點認為“歷史劇是藝術 不是歷史”

    2.郭沫若用**兩結合的方法談**的一首詞《蝶戀花》

    3.1967年初**點名批判的文藝黑線人物是—周揚

    4.第一次文代會舉行是在1949年7月

    5.成立于1946年中華全國文藝作家協會的組織者是張道潘

    6.日本投降以后 國民黨官方主辦的文學刊物是《文藝先鋒》

    7.1943年重慶報道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情況的報刊是《新華日報》

    8.40年代后期 左翼文化的中心—香港

    9.**文藝思想的特征是—實踐性

    10.1962年5月《人民日版》副刊開辦了一個雜報專欄—《長短錄》

    11.楊韶萱將《牛郎織女》的故事改編的劇本是《新天河配》

    12.被稱石油詩人的是—李季

    13.話劇《茶館》的導演是焦菊隱

    14.對雜文振興有卓越貢獻的雜文作家是徐懋庸

    15.把散文當詩一樣寫的作家是楊朔

    16.當代敘事詩的開篇之作是《漳河水》

    17.周立波獲得斯大林文學獎的作品是《暴風驟雨》

    18.被稱為革命文學中的多余人是孫犁

    19.《紅巖》的作者是羅廣斌 楊益言

    20.1958年新民歌運動背景下開展的一次大討論是對新詩發展的道路

    21.**談新詩意見時提出的創作方式是“兩結合”(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

    22.引發持續十年**的直接導火線是對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的批判

    23.**對文藝問題的第二次批判是在1964年6月27日

    24.郭沫若把從現實政治問題出發 到歷史中尋找事件和人物作為對現實發言的依托作為自己歷史劇構思的特點

    25.郭沫若對曹操的評價—偉大的政治家 軍事家 詩人的形象

    26.郭沫若寫《蔡文姬》的目的—為歷史人物翻案

    27.郭沫若對武則天的評價—雄才大略 志于富國強兵 從諫如流 知人善任 富于人情味的君主

    28—《蔡文姬》哪一部分內容具有愛國主義—“文姬歸漢”

    29.《蔡文姬》揭示的近代中國社會和文學寫作的主題—國家 社會責任與個人情感的沖突.

    30.曹禺在當代的第一部劇作是《明朗的天》1961年的五幕話劇是《膽劍篇》

    31.在當代創作 改編的戲曲中 吳晗的《海瑞罷官》影響最大 并直接成為重要的政治事件

    32.郭小川《將軍三部曲》聞捷《復仇的火焰》李季《楊高傳》是當代的寫實詩 《復仇的火焰》以新疆少數民族生活為題材 講述1950—1951發生在新疆東部巴里坤草原的叛亂和叛亂平息的過程 有著龐大的藝術結構 追求宏偉恢弘的氣勢 在展開事件發生的社會背景的描述上 在安排若干復雜交錯的人物線索上 在重視人物性格的刻畫上 有理由稱它為“詩體小說”

    33.**指出中國詩歌的出路 一是名歌 二是古典 在這基礎上發展新詩

    34.1964—1965話劇取材主要來自50年代以來社會主義時期的生活 有關亞非拉“反帝反修”運動的想象(如《剛果風雷》《赤道戰鼓》等)階級斗爭無一例外是所有作品的主題

    《年輕的一代》《霓虹燈下的哨兵》《千萬不要忘記》受到當時評論界極高推崇 《千萬不要忘記》結構最為嚴謹

    35.賀敬之的政治抒情詩可分為兩類:一類相對而言格局較小 更多從民歌和古典詩歌取得借鑒《回延安》 另一類是“鴻篇巨制”《放聲歌唱》《十年頌歌》《雷鋒之歌》

    36.郭小川在當代詩歌的成名作是總題為《致青年公民》的一組政治抒情詩 除“樓梯詩”“半格律體”之外還有“現代賦體”的形式 雪和山谷都采用當代流行的半格律體

    二、多選

    1.中國作協主辦的文學刊物有《人民文學》《文藝報》《新觀察》《譯文》《文藝學習》《詩刊》《民族文學》《文學評論》

    2.“山西作家群”有那些稱號?“山西派”“火花派”“山藥蛋派”

    3.趙樹理40年代的作品有《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李家莊的變遷》

    4.1962年《人民文學》時報開辦的《長短錄》專欄的宗旨是表彰先進 匡正實力 活躍思想 增加知識

    5.1956年與趙樹理同時被譽為中國現代的“語言藝術大師”的有郭沫若 巴金 茅盾 老舍 曹禺

    6.十年**被列為批判的電影有《早春二月》《兵臨城下》《燎原》《革命家庭》《紅狐赤衛隊》

    7.楊朔的名篇有《荔枝蜜》《茶花賦》《雪浪花》《香山紅葉》

    8.40年代后期被稱為自由主義作家的作家包括朱光潛 蕭乾 沈從文

    9.《三家村札記》的作者有吳晗 鄧闊 廖沫沙

    10.屬于政治抒情詩的有《放聲歌唱》《雷鋒之歌》《十年頌歌》

    三、論述題

    1.柳青《創業史》(第一部)藝術成就

    《創業史》堪稱當代以反映農村題材并具有史詩性的鴻篇巨制 評論界用現實主義小說的最高尺度“廣度”“深度”來評價這部小說 足以證明它的藝術成就

    小說正反兩條主線鮮明 并貫穿始終 小說對搖擺在兩條陣線間的代表人物梁三老漢形象的刻畫 評論界認為是《創業史》最突出成就的標志 梁三老漢的形象 一是形象的豐滿 厚實 二是揭示了社會現實面貌的深刻和廣度

    小說運用了夾敘夾議的敘述方式,敘述語調與人物語言的鮮明距離有助于實現敘述者對故事的介入 顯示敘述者全知的權威姿態 直接揭示人物的情感 心理 動機 敘述語調還可以對人物事件做出解說和評判 從典型性和深度等方面評述 《創業史》的藝術成就顯然在趙樹理當代農村小說之上

    2.老舍《茶館》的藝術特色

    老舍的名作《茶館》(1957)為裕泰的茶館在三個時期(清末、民國初年、內戰爆發前夕)的變化,來表現19世紀末到新中國成立前的中國歷史變遷。

    過三個時代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新社會制度往。

    老舍在展開這一宏大主題時,選擇從“側面”,從“小人物”生活變遷的角度入手,并把描述范圍限定在茶館這一“小社會”中。

    他沒有采取以中心情節和貫穿全劇的沖突這種當代話劇常見的結構方式,而采用被稱為“圖卷戲”或“風俗畫”的創新形式。

    眾多人物被放置在顯現不同時代風貌的情景中。

    劇中人物,涉及市民社會的“三教九流”,其中,王利發、常四爺和秦仲義是貫穿全劇的三個人物。

    3.百花文學的特征

    絕大部分是短篇創作 寫作的這些作品中 固然有“老資格”作家 主要還是在四五十年代之交走上文學道路的青年作者 他們的創作表面上看呈現出兩種傾向 一種要求創作加強其現實政治的“干預性”更多負起揭發時弊 關切社會責任缺陷的責任 另一種則在要求文學向“藝術”的回歸 清理加在它身上過多的社會政治的負累 兩種趨向看起來正相反對 其實在作家的精神意向上互為關聯

    4.“十年動亂”文學思潮

    十年文學思潮成稱為政治文藝思潮 是一個特殊階段 不存在一種具體意義上的文學思潮 所謂文學思潮只是盜用文學的名義 實質上是一種普遍泛濫的極左的政治潮流 其中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以《紀要》為代表的對既往文學傳統和成就的全盤否定 《紀要》中心是炮制了一條“黑線專政論” 《黑八論》作為文藝陣線的代表 以《紀要》為代表的這股文化虛無主義潮流在**中對文學進行了全面批判和掃蕩 造成了當代文學一段難以填補的空白和斷層的歷史

    5.《紅旗譜》開頭楔子的作用

    一方面將事件向深處延伸 證明革命的歷史依據 另一方面是為正文提供鋪墊和對比

    6.當代短篇小說討論的焦點問題

    7.1958年郭沫若的一百零一首組詩“百花齊放的特點是什么?

    具有**的時代色彩(1天等于20年)或詩及時配合政治的典范

    8從題材角度講 短篇與長篇的區別

    長篇側重于表現歷史 短篇更多關注現實 關注行進中的情境和事態

    9.《文藝報》針對趙樹理哪一部小說展開了討論?《鍛煉鍛煉》

    10.趙樹理文學觀念前后有何變化?

    在小說觀念上 也堅持小說寫作與農村實際工作同一的理解 不過后來不在特別堅持把小說當做農村工作指南的那種看法 而且更突出了從傳統戲曲等相承的“教益”的功能觀

    11.簡述《龍須溝》的內容和主題 體現了老舍的哪些基本藝術特征

    《龍須溝》以北京市人民政府未=為整理一條臭水溝為中心情節 通過住在溝沿上的大雜院的四戶居民在新舊社會不同的生活遭遇 表達力作者對新生政權的歌頌之情和“人民政府愛人民 人民政府人民愛”的中心主題

    人物形象的個性化 戲劇沖突的生活化 人物語言的性格化

    12.第二次話劇高潮的主要作品

    《霓虹燈下的哨兵》主人公好八連排長陳喜 經得起資產階級的腐蝕和各種環境的考驗 《千萬不要忘記》主人公丁少純 機電廠工人 必須對青年進行社會主義教育 正確處理好日常生活中的時間問題《年輕的一代》主人公地質學院畢業生林育生 一個人的成長好與壞決定因素并不在家庭(革命血統論)

    革命歷史劇有《兵臨城下》《紅色風景》《七月流水》《最后一幕》《杜鵑山》《東進行曲》 歷史劇有田漢《關漢卿》郭沫若《武則天》曹禺《膽劍篇》

    大寫十三年——1950—1963 十七年文學——1949—1966(五六十年代 **發生前)

    四、名詞解釋

    1.西南邊疆群——生活或戰斗在川西 云貴等西南邊疆的解放軍戰士在搜集 整理當地民間史詩 抒情詩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的一群青年軍人作家 其中有公劉 顧工等

    2.第四種劇本——反映工農兵生活題材以外的其他題材的劇本 如岳野的《同甘共苦》 寫的是老干部與他前妻及現任妻子的感情糾葛

    3.非主流文學——那些偏離或悖逆主流文學規范的主張和創作 產生于文學規范要求有所放松 對規范發生多異性理解的時期 如“百花時代” 政策調整時期以及**時期

    4.海派小說

    四十年代生活在上海的一些作者專門寫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一些作品和小說 被稱為海派小說 海派小說在三四十年代就受到文學界的批判 進入五十年代后更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 如張愛玲 蘇青等

    5.《劉志丹》事件——1962年在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上 這部描寫劉志丹創建陜甘紅軍和根據地段經歷的長篇小說被批判為“為高崗翻案的大毒草”并引發出**的“利用小說進行**,是一大發明”的著名批語 最后成立了以康生為組長的《劉志丹》專案審查組“這事件受株連者數以萬計 許多人受到殘酷迫害”

    7.九葉派 ——江蘇人民出版社把辛迪等九人的詩作以《九葉》作為詩集名而正式出版 故稱“九葉派”

    8.七月派——抗日戰爭期間 在胡風主編的《七月》雜志上發表詩作或在《七月詩叢》專欄出版詩集的一批詩人 這批詩人大都受胡風文藝思想的影響 其中有些后來被打入胡風反革命的骨干分子

    9.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10.三結合——領導出思想 群眾出生活 作家出技巧

    11.三中心——

    12.三名三高—— 名演員 名教授 高工資 高獎金 高稿酬

    13.《紀要》

    14.天安門詩歌

    1976年 4月5日 清明節前后 北京數百萬民眾到天安門廣場用各種形式悼念**的逝世 其中詩歌是被廣泛用運用的一種形式 用來表現對四人幫極左路線罪行的譴責和憤懣盟的詩歌

    15.地下文學——**期間秘密和辦秘密的由知識青年寫的未公開發表的手抄小說和詩歌

    16.山藥蛋派——這是一個含有土特產象征意味和地域色彩的形象化的比喻 因為以趙樹理為代表的的包括馬蜂等六位作家都出生和生活在山西 都以山西農村生活為題材從事小說創作 即掛有出生地山西省的名字 還形象地賦予土豆這類蔬菜人格化的意蘊

    17.黑八論——黑八論是文藝黑線的代表觀點 具體指“寫真實“論 “現實主義——廣闊的道路”論 “現實主義深化”論 “反題材決定”論 “寫中間人物”論 “反火藥味”論

    18.文化性格——作家出身與生活經驗及其作品取材的地理區域 其特征是地域的轉移 作家中心的重點由原來五四大多出生于南方江浙 福建 四川 湖南一帶的作家向當代出生于西北 中原一帶轉移 像晉察冀 陜甘寧 晉冀魯豫

    19.樓梯詩——將詩行排列成梯形形狀的詩 原屬蘇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為適應朗誦需要將散文詩的長句切割成梯式排列而成為一種新的詩歌樣式 被稱為剁碎了的散文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重點歸納

    散文

    作家矛盾概況

    閱讀(396)

    茅盾簡介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鴻,字雁冰,是現代著名小說家、文學評論家和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鄉縣烏鎮。這是個太湖南部的魚米之鄉,是近代以來中國農業最為發

    散文

    求古代文學專業的十五位名師

    閱讀(317)

    1葉嘉瑩,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加拿大籍中國古典文學專家,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曾任臺灣大學教授、美國哈佛大學、密歇根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并受聘于國內多所大學客座教授及

    散文

    現代優秀散文作家有哪些

    閱讀(417)

    1.林語堂。林語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龍溪(今漳州)人,原名和樂,后改玉堂,又改語堂,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林語堂散文所涉領域極廣。他認為理想的散文“乃得語言自然節奏之散文,如在風雨之夕圍

    散文

    哪有《家住新疆》txt下載

    閱讀(283)

    家住新疆·散文:永生羊新疆是一個容易被獵奇、被傳說、被魔幻和被誤解的地方。家住新疆,是立足家園的文學書寫。《家住新疆·散文》是一套講述新疆家園生活的書,由不同民族的作家們,書寫共同的家鄉——新疆。《家住新疆·散文:永生羊》為叢書

    散文

    新疆有哪些名人

    閱讀(363)

    1、佟麗婭佟麗婭,1984年8月8日出生于新疆伊犁,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班,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2、迪麗熱巴迪麗熱巴(Dilraba),1992年6月3日出生于新疆烏魯木齊市,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3、王學兵王學兵,1971年9月6日出生于新疆烏魯木齊,中國

    散文

    茅盾先生介紹

    閱讀(675)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

    散文

    中國近代文學家排名?

    閱讀(337)

    第一名魯迅先生魯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才,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后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正式用筆名——魯迅。被譽為現代文學的一面旗幟。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

    散文

    項脊軒志文言文翻譯

    閱讀(335)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shèn)漉(lù),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shǔn),亦遂增

    散文

    散文中引用詩人詩句的作用是什么

    閱讀(436)

    古人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古典詩文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情感資源。1、妙用古詩文可以激活語言表達、彰顯文章底蘊,使文章散發出濃濃的書卷氣和文化氣。詩句的引用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直接嵌入古典詩文名句。如文章的標題、題記、首

    散文

    文章中引用詩句的作用

    閱讀(612)

    一、文章中引用詩句,分為引用詩句作文題、在文中引用詩句、在文末引用詩句三種情況,作用分別為:1、引用詩句作文題,可以起到鮮明、醒目的作用。2、在文中引用詩句,可以起到使文章錦上添花、增色的作用。3、在文末引用詩句,既可以總結全文,又可

    散文

    項脊軒志是什么文體

    閱讀(551)

    《項脊軒志》是明代文學家歸有光的作品。歸有光的遠祖曾居住在江蘇太倉的項脊涇。作者把小屋命名為項脊軒,有紀念意義。“志”即“記”,是古代記敘事物、抒發感情的一種文體。借記物、事來表達作者的感情。擷取日常瑣事,通過細節描寫,來抒情

    散文

    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閱讀(392)

    內容上,抒發感情,表達思想,豐富文章,是結構緊湊,脈絡清晰;結構上,篇末點題,照應開,升華主旨,畫龍點睛。事例:文章《表叔與阿婆》最后一段“表叔死后留下許多東西,其中最醒目的是那輛自行車,干干凈凈,锃光瓦亮”的作用?結構上:(1)和前文表叔擦車的描寫相

    散文

    散文中引用詩詞的作用

    閱讀(358)

    引用是指在說話或寫作中引用現成的話,如詩句、格言、成語等,以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辭方法。引用可分為明引和暗引兩種。明引指直接引用原文,并加上引號,或者是只引用原文大意,不加引號,但是都注明原文的出處。暗引指不說明引文出處,而將

    散文

    沁園春雪上下闋的主要內容是謝謝

    閱讀(409)

    《沁園春·雪》上闋描寫乍暖還寒的北國雪景,展現偉大祖國的壯麗山河;下闋由毛澤東主席對祖國山河的壯麗而感嘆,并引出秦皇漢武等英雄人物,縱論歷代英雄人物,抒發作者偉大的抱負及胸懷。《沁園春·雪》突出體現了毛澤東詞風的雄健、大氣。作為

    散文

    中國當代著名散文家

    閱讀(413)

    宗璞,原名馮鐘璞。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之女,1928年生于北平,畢業于清華大學外文系,退體于中國社會科學業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既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學厚淵源,又得外國文化長期耳濡目染,她的作品蘊含東方傳統哲學文化和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相結合的精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