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魏晉南北朝文學英雄慷慨型人格代表人物

    魏晉南北朝文學英雄慷慨型人格代表人物

    嵇康(224—263)

    三國時譙國铚縣(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

    雖家世儒學,但學不師授,唯好老、莊之說。

    與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稱嵇中散。

    崇尚自然、養生之道,著有《養生論》,倡「越名教而任自然」。

    與王戎、劉伶、向秀、山濤、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稱為「竹林七賢」。

    后因與山濤志趣不同,山濤將去官,舉以自代,遂作書與濤絕交;又因與鐘會有隙,被譖於大將軍司馬昭,年四十遭殺害。

    嵇康善鼓琴,以彈《廣陵散》著名。

    有《嵇中散集》,以魯迅輯校《嵇康集》為精善。

    阮籍(210-263)

    三國時期曹魏末年詩人。

    字嗣宗,竹林七賢之一。

    陳留尉氏(河南開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

    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采謹慎避禍的態度。

    與嵇康、劉伶等七人為友,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稱竹林七賢。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詠懷》八十二首最為著名。

    阮籍透過不同的寫作技巧如比興、象徵、寄托,藉古諷今,寄寓情懷,形成了一種「悲憤哀怨,隱晦曲折」的詩風。

    除詩歌之外,阮籍還長於散文和辭賦。

    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長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傳〉。

    另又存賦六篇,其中述志類有〈清思賦〉、〈首陽山賦〉;詠物類有〈鳩賦〉、〈狝猴賦〉。

    考《隋書.經籍志》著錄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

    明代張溥輯《阮步兵集》,收《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至近人黃節有《阮步兵詠懷詩注》。

    山濤(205—283)

    字巨源,「竹林七賢」之一。

    西晉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

    早孤,家貧。

    好老莊學說,與嵇康、阮籍等交游。

    山濤將離選職,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書與之絕交。

    年四十,始為郡主簿。

    山濤見司馬懿與曹爽爭權,乃隱身不問事務。

    司馬師執政后,欲傾心依附,被舉秀才,除郎中,累遷尚書吏部郎。

    司馬昭以鐘會作亂於蜀,將西征,任濤為行軍司馬,鎮鄴。

    昭進爵晉公,濤主張以司馬炎為太子。

    炎代魏稱帝時,任山濤為大鴻臚,加奉車都尉,進爵新沓伯。

    出為冀州刺史,甄拔隱屈,搜訪賢才三十余人。

    入為侍中,遷吏部尚書、太子少傅、左仆射等。

    每選用官吏,皆先秉承晉武帝之意旨,且親作評論,時稱《山公啟事》。

    曾多次以老病辭官,皆不準。

    后拜司徒,復固辭,乃歸家。

    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輯本。

    向秀(約227-272)

    字子期,河內懷(今河南武徙西南)人。

    魏晉竹林七賢之一。

    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

    曾注『莊子』,“ 發明奇趣,振起玄風”,《秋水》、《至樂》二篇,注釋未完而卒。

    后郭象“ 述而廣之”,別為一書。

    向注早佚,現存《莊子注》,可視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

    他主張“ 名教”與“自然” 統一,合儒、道為一。

    認為萬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遙”,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遙” 而違反“名教”。

    擅詩賦。

    其哀悼嵇康、呂安的《思舊賦》,情辭沉痛,有名世。

    劉伶

    字伯倫,沛國(今安徽宿縣)人。

    「竹林七賢」之一。

    魏末,曾為建威參軍。

    晉武帝泰始初,召對策問,強調無為而治,遂被黜免。

    他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治和虛偽禮教。

    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

    一次有客來訪,他不穿衣服。

    客責問他,他說:「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你們為何入我褲中?」他這種放蕩不羈的行為表現出對名教禮法的否定。

    唯著〈酒德頌〉一篇。

    阮咸

    西晉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字仲容。

    “竹林七賢” 之一。

    阮籍之侄, 與籍并稱為“大小阮” 。

    歷官散騎侍郎,補始平太守。

    為人曠放,不拘禮法。

    善彈琵琶。

    王戎(234—305)

    字沖,瑯邪臨沂(今屬山東)人。

    西晉大臣,「竹林七賢」之一。

    幼穎悟,神采秀徹。

    善清談,與阮籍、嵇康等為竹林之游,戎嘗后至,籍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

    」他是「七賢」中最庸俗的一位。

    晉武帝時,歷任吏部黃門郎、散騎常侍、河東太守、荊州刺史,進爵安豐縣侯。

    后遷光祿勛、吏部尚書等職。

    惠帝時,官至司徒。

    戎茍媚取寵,熱衷名利,立朝無所匡諫。

    性極貪吝,田園遍及諸州,聚斂無已,每自執牙籌,晝夜算計,恒若不足。

    戎家有好李,常賣之,但恐別人得種,故常鉆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譏諷。

    戴 逵(約325~395) 字安道。

    東晉譙郡 (今濉溪縣臨渙)人。

    后居會稽剡縣。

    博學多能,“善屬文,能鼓琴,工書畫,少時曾以白瓦屑和雞蛋汁作鄭玄碑,時稱絕妙。

    曾就學于范宣。

    所畫人物、山水、走獸“情韻連綿,風趣巧拔”,“荀勛、衛協之后,實為領袖”( 謝赫《古畫品錄》)。

    《歷代名畫記》著錄其畫作《阿谷處女圖》、《孫綽高士像》、《胡人弄猿畫》、《董威輦詩圖》、《濠梁圖》、《孔子弟子圖》、《金人銘》、《三馬伯樂圖 》等。

    擅長雕刻及鑄造佛象。

    首創干漆夾 雕塑法。

    曾塑“五世佛”,與顧愷之壁畫“維摩詰象”和獅子國(今斯里蘭卡)送來的玉佛,并稱“三絕”。

    畢生以藝術創造為樂,不趨榮華 ,遠避權貴。

    太襯王聞其善鼓琴,使人召之,逵曰:“戴安道不為王門憐人。

    ”孝武帝“ 束帛”聘為散騎常侍、國子博士,固辭不就,遠去吳地避之。

    另著有《釋疑論》、《竹林七 賢論》2卷(已佚)、《閑游贊》、《水贊》、《琴贊》、《高興賦》、《流火賦》、《酒贊 》等。

    何尚之(382~160) 字彥德。

    南朝宋廬江縣(今霍山)人。

    少輕薄,及長,以操行見稱 。

    與謝混相知。

    初為臨津令,補劉裕府主簿。

    從征長安,以功賜爵都鄉侯。

    宋文帝時任尚書 令。

    孝武帝時官至左光初,開府議同三司,元嘉二十二年(445)造玄武湖,勸阻文帝在湖中建方文、蓬萊、瀛州三山,以免勞民傷財。

    曾立宅建康南城外,聚生徒講學,一時四方名士 紛紛慕名而來,謂之“南學”。

    著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魏晉南北朝文學英雄慷慨型人格代表人物

    散文

    南北朝散文成就卓越者有哪些

    閱讀(341)

    南北朝時期因為駢文鼎盛,散文開始衰落,但也不乏一些成就卓著者,如范縝、裴子野等。范縝的《神滅論》道理透徹,鋒芒畢露。裴子野的《雕蟲論》代表了由文向質轉變的勢頭。還有蘇綽的《大誥》、顏之推的《顏氏家訓》、酈道元的《水經注》等都是

    散文

    南北朝歷史人物有哪些

    閱讀(440)

    1、宇文邕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小字禰羅突,漢化的鮮卑族,祖籍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生于同州武鄉(今陜西大荔)。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周孝閔帝宇文覺和周明帝宇文毓異母弟,母文宣皇后叱奴氏(叱奴太后),南北朝時期北周第三位皇帝,武成二

    散文

    南北朝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閱讀(655)

    1、北魏明元帝拓跋嗣(392年—423年),字木末,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鮮卑族。北魏王朝第二任皇帝(409~423年在位),道武帝拓跋珪長子,母為宣穆皇后劉氏,太武帝拓跋燾之父。登國七年(392年),拓跋嗣生于云中宮。聰明睿智,寬厚弘毅。天興六年(403年),拜為相國

    散文

    南北朝散文的特點

    閱讀(408)

    魏晉南北朝散文的發展,表現出明顯的時代特色與歷史成因。首先是敘事言情的書信和記敘游覽山川景勝的文章大興。這是因為這一時期的社會動亂,政治黑暗恐怖,文人多遠離政治斗爭漩渦。或隱居談玄,或寄情山水,私議于友朋之間,嘯傲在長林豐草。因此

    散文

    南北朝有哪些著名人物

    閱讀(387)

    1、賈思勰(xié),北魏益都(今屬山東壽光)人,生平不詳,曾任高陽郡(治高陽,今屬山東臨淄)太守,是中國古代杰出的農學家。約在北魏永熙二年至東魏武定二年間(533~544),賈思勰著成綜合性農書《齊民要術》。《齊民要術》系統地總結了秦漢以來我國黃河流域

    散文

    與孝敬父母有關的觀后感或文章

    閱讀(454)

    孝敬父母觀后感孝敬父母觀后感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跡不勝枚舉。今天,我懷著崇敬的心情,閱讀了《孝敬父母》這篇文章。文章主要講了少年時的陳毅很孝敬父母,常幫媽媽做事,從來不惹父母生氣。后來陳毅投身革

    散文

    關于父母對我們的愛的作文

    閱讀(403)

    父母的愛父母的愛是天地間最偉大的愛,自從我們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界,父母就開始愛著我們,直到永遠。父母的愛,是一種對兒女天生的愛,自然的愛。猶如天降甘霖,沛然而莫之能御。這能夠維護生命之最大、最古老、最原始、最偉大、最美妙的力量莫過

    散文

    魏晉南北朝的小說分為那2大類

    閱讀(1009)

    魯迅最早將魏晉南北朝小說分為“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1、志怪小說在魏晉南北朝動蕩的時代背景下,佛道方術思想盛行,由此發展而形成了以記述有關神仙鬼怪的民間故事和傳說為主的文學作品,稱之為志怪小說,大致有兩個系統:一個是沿著《山

    散文

    關于給予的作文、600字

    閱讀(310)

    給予是快樂的。你知道給予是什么意思嗎?給予就是付出、奉獻的意思。當別人摔倒的時候,我們伸出手拉他一把,別人就會投以感謝的目光;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人人伸出援助之手,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最平常的,在家里我們可以幫助媽媽干一些家務活,不

    散文

    各類作文、散文有的就發上來

    閱讀(334)

    飛花伊靜雨天,總是那么美麗,以前、現在、將來。雨水打在額頭上,自己變得清醒了許多,不再把任何人,任何事放在心上。一個人走多遠都可以,走到彼此相忘,就好。雖然知道我無法做到,但在陽光的照耀下,應該把心情拿出來曬一曬,忘掉悲傷,去尋找短暫的快樂

    散文

    關于給予的作文

    閱讀(295)

    從前有個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饑渴難忍,瀕臨死亡。可他仍然拖著沉重的腳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終于找到了一間廢棄的小屋。這間屋子已久無人住,風吹日曬,搖搖欲墜。在屋前,他發現了一個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無。他氣惱至極。忽又發現旁

    散文

    求莫懷戚的散文家園落日的問題和答案

    閱讀(309)

    1.同是那個太陽,落日比朝陽更富愛心”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文章題為“家園落日”,但卻先寫家園之外的各種落日景象,其作用是3.作者筆下的落日極富特點,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不限四字短語)例:大海落日——不盡人意戈壁落日——云海

    散文

    相模灘落日讀后感

    閱讀(480)

    相模灘落日》采用時空經緯法,即以落B西沉為經,以落日由衡山到沉沒的一系列壯觀景象為緯,運用細膩雋永的筆觸,將落日景象寫得有物有序,有深情,有哲理,色彩絢麗,堪稱世界散文的一顆珍珠。文章開頭于平淡中顯雄奇,額合匠心。“秋冬之風完全停息,傍晚

    散文

    關于柳樹的詩有哪些

    閱讀(373)

    《詠柳》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送元二使安西》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移家別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欲

    散文

    贊頌巾幗英雄冼夫人的古詩

    閱讀(352)

    蘇軾的詩《冼廟》:“馮冼古烈婦,翁媼國于茲。策勛梁武后,開府隋文時。三世更險易,一心無磷緇。錦傘平積亂,屢渠破除疑。廟貌空復存,碑版漫無辭。我欲作銘志,慰此父老思。遺民不可問,僂句奠余欺。犦牲菌雞卜,我當一訪之。銅鼓壺盧笙,歌此迎送詩。”

    散文

    贊美抗日英雄的文章

    閱讀(307)

    熊瑾玎老同志除提供了王凌波同志和何叔衡同志的親屬寄給他的何老的遺作之外,還曾作《讀革命烈士詩抄》律詩兩首,可說是語重心長,特抄在這里:其一:詩抄連日展晴窗,讀罷頻添淚萬行。粉骨碎身心似鐵,吊民伐罪筆如槍。憂時字字皆悲憤,喚眾篇篇最激昂

    散文

    贊揚巾幗英雄的名言

    閱讀(336)

    豪杰之士,不患無才,患難與共不能養其氣;不能養氣,雖有其才,適足以殺其身。艱難臨頭,英雄出頭。自信是英雄的本質。

    短句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藝術成就

    閱讀(463)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它繼承了前代的文化成就,又進行了有意義的改革,創新,從而為隋唐文化的繁盛昌明提供了新的發展基礎.一,科學技術的進步1.數學:①劉徽:魏晉時的劉徽,運用極限理論,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②祖

    短句

    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東門行》續寫

    閱讀(361)

    《東門行》是一首漢樂府民歌,描寫的是一個城市下層平民在無衣無食的絕境中為極端窮困所迫不得不拔劍而起走上反抗道路的故事,是漢代樂府民歌中思想最激烈,斗爭性最強的一篇作品。此詩在句法上變化自如,隨內容而定,尤其是夫婦的對話,長短不一,參

    短句

    兩漢魏晉南北朝有哪些文學成就

    閱讀(347)

    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歌這一時期被魯迅稱為文學的“自覺時期”。其在詩歌方面的主要成就是五言詩由成型到繁榮,七言詩由濫觴到初步發展,雜言的歌行體及五七言四句的小詩也趨于成熟。新興的聲律學逐漸應用到詩歌創作中,為唐以后的近體律詩的發展

    短句

    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

    閱讀(410)

    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歌成就比較高;“樂府雙璧”②人稱贊,建安文學推“三曹”③;田園鼻祖是陶潛,“采菊”遺風見節操。《史記》首開紀傳體,號稱“無韻之離騷”;班固承續司馬意④,《漢書》斷代創新招;賈誼雄文《過秦論》,氣勢酣暢沖云霄;“出師”二表名

    短句

    有關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常識

    閱讀(309)

    兩漢文學兩漢散文①賈誼,世稱賈生。又稱賈長沙,賈太傅。著《新書》十卷。《過秦論》、《論積貯疏》是他的代表作。②司馬遷,字子長,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著《史記》,首創“紀傳體”,分為本紀、世家、列傳、表、書。魯迅稱《史記》為“史家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