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現代七(八)大作家是哪幾位

    現代七(八)大作家是哪幾位

    中國現代文學——作家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筆名,浙江紹興人。

    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學運動的偉大旗手。

    【周作人】(1884—1967)浙江紹興人,現代散文家,“文學研究會”發起人之一,五四運動時期提倡“人的文學”,30年代和林語堂一起倡導“閑適幽默”小品,著有《自己的園地》、《中國新文學的源流》等。

    【柳亞子】(1887—1958)江蘇吳江人,現代著名詩人,工于舊詩,尤長于七言,詩詞具有愛國精神。

    【胡適】(1891—1962)字適之,安徽績溪人。

    現代作家、學者。

    早年留學美國,回國后任北大教授,五四初期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是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物,影響很大。

    曾在古代文學史、哲學史方面做過一些開創性工作。

    主要作品有《胡適文存》。

    【劉半農】(1891—1934)江蘇江陰人,現代文學家、語言學家。

    著有詩集《揚鞭集》和《回聲實驗記錄》等專著。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沫若是筆名,四川樂山人。

    現代作家、詩人、戲劇家、歷史學家和古文字學家。

    曾留學日本,后棄醫從文,回國后組織“創造社”,開展革命文藝運動。

    大革命失敗后流亡日本,致力于中國古代史研究。

    【葉圣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

    “文學研究會”發起人之一,長期在商務印書館和開明書店任編輯,編過《小說月報》和《中學生》等刊物,并從事創作工作。

    代表作為長篇小說《倪煥之》,批判了“教育萬能”的錯誤思想。

    被選入教材的有《蘇州園林》、《景泰藍的制作》和小說《夜》。

    【鄒韜奮】(1895—1944)名恩潤,字韜奮,江西余江人。

    著名政論家、出版家。

    畢生從事新聞工作,先后在上海、香港主編《大眾生活》等刊物。

    《工作的大小》一文被選入教材。

    【林語堂】(1895—1976)福建龍溪人。

    著名作家、學者。

    早年留學美國、德國。

    提倡小品文創作。

    著有長篇小說《京華煙云》等。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茅盾是筆名,浙江桐鄉人。

    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

    “文學研究會”的發起人之一,積極開展革命文藝運動,在魯迅及其作品研究方面有開創性貢獻。

    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林家鋪子》,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和《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等。

    先后選入教材的有:《自傳》,散文《白楊禮贊》、《風景談》,評論《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

    茅盾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之一,是我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

    【郁達夫】(1896—1945)名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現代作家。

    曾留學日本,歸國后與郭沫若等組織了創造社。

    1945年在印尼被日本憲兵殺害。

    小說大多帶有“自敘傳”性質。

    代表作有小說《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等。

    散文《故都的秋》被選入教材。

    【徐志摩】(1896—1931)筆名詩哲、南湖等,浙江海寧人。

    新月派詩人。

    曾留學美國、英國,回國后先后在北京大學、南京中央大學任教。

    主要作品有《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

    《再別康橋》入選教材。

    【朱光潛】(1897—1986),安徽桐城人。

    美學家。

    1922年畢業于香港大學文科教育系。

    1930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文科碩士學位。

    1933年獲法國斯堡大學文科博士學位。

    回國后,曾在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等校擔任教授。

    曾任中國美學學會會長、全國政協常委。

    畢業從事美學教學和研究,在西方美學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詣較深。

    著有《悲劇心理學》、《文藝心理學》、《西方美學史》,譯著有《美學》等。

    散文《咬文嚼字》、《談讀詩的趣味的培養》入選教材。

    【田漢】(1898—1968)湖南長沙人,我國革命戲劇奠基人和戲劇改革運動的先驅者。

    他與音樂家聶耳、冼星海、賀綠汀合作創作了《畢業歌》、《義勇軍進行曲》等優秀歌曲,其中《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新中國的國歌。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名自華,號秋實,祖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東海。

    現代作家、學者、民主戰士。

    曾留學英國,是“文學研究會”成員,長期在清華大學任教,從事創作與學術研究,最后成為一名堅強的民主戰士。

    其著作共26種,約200萬字。

    散文名篇《背影》、《春》、《綠》、《荷塘月色》、《威尼斯》被選入教材。

    【鄭振鐸】(1898—1958)現代作家、文學史家,福建長樂人。

    “文學研究會”發起人之一,先后主編《小說月報》、《文學周刊》等。

    文學研究著作有《文學大綱》、《中國俗文學史》、《歐行日記》等。

    【翦伯贊】(1898—1968)我國著名歷史學家,維吾爾族,湖南桃源人。

    代表作游記體散文《內蒙訪古》入選教材。

    【瞿秋白】(1899—1935)原名阿雙,后改名爽,又名霜,江蘇常州人。

    中國**早期領導者之一,著名作家、翻譯家、文藝理論家。

    畢生從事革命斗爭,曾與魯迅一起領導左翼文化運動。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餓鄉紀程》、《赤都心史》,雜文集《亂彈及其他》。

    《魯迅雜感選集序言》的節選《魯迅的精神》曾被選入教材。

    【聞一多】(1899—1946)原名家曄,筆名一多,湖北浠水人。

    現代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前期新月派代表和新格律詩理論的奠基者。

    曾留學美國,歸國后歷任青島大學、清華大學教授。

    抗戰勝利后,英勇投入愛國民主運動,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詩集《紅燭》、《死水》表現了濃烈的愛國主義情思。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老舍是筆名,滿族,北京人。

    現代作家。

    五四時期開始白話創作。

    曾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

    回國后任齊魯大學、山東大學教授。

    1951年被北京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須溝》、《茶館》等。

    《濟南的冬天》、《小麻雀》、《在烈日和暴雨下》、《茶館》(節選)被選入教材。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福建長樂人。

    現代女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

    五四時期開始創作,曾參加“文學研究會”。

    小說詩文中,“愛”是主旋律。

    是當時最有影響的女作家之一。

    1923年在美國留學時寫了書信體散文集《寄小讀者》,解放后開始寫《再寄小讀者》和《三寄小讀者》。

    散文《小橘燈》和《〈自然·生活·哲理〉序》被選入教材。

    【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人。

    現代戲劇家、電影藝術家。

    曾留學日本,回國后,積極投身革命文藝運動,創作了許多劇本。

    主要劇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等,并改編了《春蠶》、《祝福》、《林家鋪子》等。

    著名報告文學《包身工》被選入教材。

    【王力】(1900—1986),廣西博白人。

    語言學家,詩人。

    曾留學法國,歷任清華大學、廣西大學、北京大學教授。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王力一生從事語言科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為發展中國語言科學作出了重要貢獻。

    他在音韻學、漢語語法、漢語語匯、漢語史等方面都有精深的研究。

    有《王力文集》20卷傳世。

    《語言與文學》入選教材。

    【魯彥】(1901—1944)即王魯彥,原名王衡,浙江鎮海人。

    現代作家。

    “文學研究會”成員,長期從事編輯和文教工作。

    抗戰爆發后,為抗戰文藝運動做出了積極貢獻。

    其作品多描寫農民生活,被魯迅稱為“鄉土文學作家”。

    代表作是長篇小說《憤怒的鄉村 》。

    散文《聽潮》被選入教材。

    【陳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樂至人。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

    早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南昌起義領導人之一,抗戰期間曾任新四軍軍長,解放戰爭時任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

    曾任**副總理兼外交部長。

    長于詩詞創作。

    《梅嶺三章》被選入教材。

    【梁思成】(1901—1972),中國現代建筑學家。

    廣東新會人。

    1923年畢業于清華學校。

    后赴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

    他是中國建筑教育的開拓者之一。

    畢生研究中國古代建筑。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所著《中國建筑史》,第一次對中國古建筑特征及其發展歷程作出系統的論述。

    有《梁思成文集》四卷出版。

    《千篇一律與千變萬化》入選教材。

    【柔石】(1902—1931)浙江寧海人,現代小說家,“左聯五烈士”之一,原名趙平復。

    主要作品有小說《二月》、《為奴隸的母親》等。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人。

    現代作家、文物學家。

    1926年起先后在《晨報副鐫》、《現代評論》、《文學》等刊物上發表作品。

    其創作中影響較大的是鄉土小說,主要表現士兵、船夫和湘西少數民族的生活,謳歌下層人民的淳厚性格以及人情美和風俗美。

    代表作有中篇小說《邊城》、《長河》,散文集《湘行散記》等。

    《邊城》(節選)被選入教材。

    【李偉森】(1903—1931)湖北武昌人,現代作家,“左聯五烈士”之一,遺著有《朵斯退也夫斯基》、《革命歌集》等。

    【馮雪峰】(1903—1976)浙江義烏人,現代作家、詩人、文藝理論家。

    原名馬福春。

    主要作品有詩集《湖畔》、《靈山歌》,雜文《鄉風與市風》、《有進無退》等。

    【胡也頻】(1903—1931)福建福州人,現代作家,“左聯五烈士”之一,作品有小說《一幕悲劇的寫實》、《到莫斯科去》、《光明在我們前面》。

    【巴金】(1904— ),現代著名作家,原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主要著作有“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小說《寒夜》、《憩園》等。

    獲“國際但丁文學獎”。

    【艾蕪】(1904— ),四川新繁人,現代作家,主要著作有《百煉成鋼》、《故鄉》、《山野》、《一個女人的故事》、《南行記》等。

    【沙汀】(1904— ),四川安縣人,現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淘金記》、《困獸記》、《還鄉記》、《在其香居茶館里》。

    【丁玲】(1904—1986)現代女作家,原名蔣冰之,湖南澧縣人。

    主要著作有《莎菲女士的日記》、《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1951年《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獲斯大林文學獎。

    【呂叔湘】(1904—1998),中國語言學家。

    江蘇丹陽人。

    曾留學英國牛津大學和倫敦大學。

    歷任云南大學、金陵大學、清華大學等校教授。

    1952年在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工作,是我國近代漢語語法研究的創始人,同時在語言文字的應用和語文知識普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有《呂叔湘文集》6卷傳世。

    《語言的變化》入選教材。

    【臧克家】1905年出生,現代詩人,山東諸城人,主要著作有詩集《烙印》,小說集《掛紅》,文藝論文集《在文藝學習的道路上》。

    短詩《有的人》被廣為傳誦。

    【李廣田】(1906—1968)山東鄒平人,現代文學家,主要作品有《漢園集》、《灌木集》、《引力》、《春城集》。

    【吳伯簫】(1906—1982)原名熙成,山東萊蕪人。

    現代散文家。

    學生時代即開始散文創作。

    抗戰期間到延安后,從事教育工作,其作品感情真摯,樸實自然。

    《記一輛紡車》、《獵戶》、《難老泉》被選入教材。

    【趙樹理】(1906—1970)山西沁水人。

    現代作家。

    早年即從事通俗文學的創作。

    40年代先后發表《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李家莊的變遷》等作品,影響很大。

    代表作《李有才板話》的節選《老楊同志》被選入教材。

    【張天翼】(1906— ),湖南湘鄉人,現代作家。

    抗戰初寫《速寫三篇》,揭露抗戰中的陰暗面。

    主要作品還有《華威先生》等。

    【李健吾】(1906—1982)筆名劉西謂,山西運城人。

    現代作家、戲劇家、文學翻譯家。

    學生時代即寫作小說、散文和新詩。

    曾留學法國,研究福樓拜作品。

    回國后致力于教學、寫作和翻譯工作。

    散文《雨中登泰山》被選入教材。

    【馮鏗】(1907—1931)廣東潮州人,現代女作家,“左聯五烈士”之一。

    主要著作有《春雷》、《鐵和火的新生》、《最后的出路》等。

    【蕭軍】(1907—1988),遼寧義縣人,現代作家,原名劉鴻霖。

    主要作品有《八月的鄉村》、《五月的礦山》、《過去的年代》等。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紹儀,湖南益陽人。

    現代作家。

    長篇小說《暴風驟雨》描寫了東北農村土改運動的全過程,獲斯大林文學獎。

    解放后還創作了長篇小說《鐵水奔流》、《山鄉巨變》。

    被選入教材的有小說《分馬》(《暴風驟雨》的節選)和散文《娘子關前》。

    【吳組緗】(1908—1994)原名祖襄,字仲華,安徽涇縣人。

    現代作家、著名學者。

    學生期間即開始小說創作。

    從1935年起任馮玉祥的國文教師、秘書,長達13年,其間還創作了長篇小說《鴨嘴嶗》和一批短篇小說、散文。

    解放后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教授,是全國《紅樓夢》研究會長、中國文學會會長。

    在寫作的同時,主要從事中國文學史尤其是小說史的研究。

    《我國古代小說及其發展規律》入選教材。

    【殷夫】(1909—1931),又名徐白、白莽。

    現代詩人。

    1924年開始寫詩。

    其早期作品大多帶著他對黑暗現實的憂憤,交織著詩人的孤寂和熱烈的感情。

    在參加革命以后,迅速地成為無產階級的革命詩人。

    《別了,哥哥》入選教材。

    【吳晗】(1909—1969)原名吳春晗,字辰伯,浙江義烏人。

    著名歷史學家、雜文作家。

    曾與聞一多一起積極參加愛國民主運動,是著名的民主戰士。

    解放后歷任清華大學歷史系主任、文學院院長及北京市副市長的等職。

    致力于歷史研究幾十年,著作頗多,是著名的明史研究專家。

    代表作有《朱元璋傳》、京劇劇本《海瑞罷官》。

    《談骨氣》一文被選入教材。

    【姚雪垠】(1910—1999)原名姚冠三,河南鄧縣人。

    現代作家。

    30年代即開始發表小說,其代表作《李自成》共5卷,約300多萬字。

    這部歷史小說巨著,經過了長時期的醞釀準備,傾注了作者幾十年的心血,其第二卷節選曾被選入教材。

    【曹禺】(1910—1996)原名萬家玉,湖北潛江人。

    現代戲劇家。

    學生時期就經常參加戲劇演出,大學畢業前寫成話劇《雷雨》,轟動劇壇。

    此后又創作了《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劇本。

    曹禺在話劇藝術上的成就,使他成為現代文學史上最有成就的戲劇家之一。

    《雷雨》(節選)被選入教材。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

    現代詩人。

    曾赴法國勤工儉學。

    1923年回國后,從事愛國運動,遭逮捕入獄,在獄中創作了他的詩歌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名震詩壇。

    40年代在延安先后出版6部詩集和許多長詩。

    主要詩集有《歡呼集》、《寶石的紅星》等。

    《給烏蘭諾娃》、《大堰河——我的保姆》、《我愛這土地》被選入教材。

    【錢鐘書】(1910—1998)字默存,號槐聚,江蘇無錫人。

    現代作家、著名學者。

    他博學多能,學貫中西,曾任西南聯大、暨南大學、清華大學教授。

    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文論及詩文評論《談藝錄》和《宋詩選注》、《管錐編》、《七綴集》等。

    散文《讀〈伊索寓言〉》入選教材。

    【蕭乾】(1910—1999)原名蕭秉乾,黑龍江興安嶺人。

    現代作家、翻譯家。

    1939年赴英國講學。

    二戰期間,曾作為《大公報》記者在歐洲戰場采訪,寫出許多優秀特寫。

    1979年赴美進行文學交流活動,寫出特寫集《美國點滴》。

    有長篇小說《夢之谷》、報告文學集《人生采訪》和翻譯作品《好兵帥克》、《培爾·金特》、《尤利西斯》等。

    特寫之一《棗核》被選入教材。

    【吳強】(1910— ),江蘇漣水人,現代作家。

    代表作《紅日》是繼杜鵬程《保衛延安》之后新中國的又一部大規模正面描寫解放戰爭的優秀長篇小說。

    【蕭紅】(1911—1942)黑龍江呼蘭人,現代女作家,原名張乃瑩,主要著作有《生死場》、《小城三月》、《呼蘭河傳》等。

    【馬南邨】(1912—1966)原名鄧拓,筆名馬南邨,福建閩侯人。

    新聞工作者、雜文家、歷史學家。

    曾從事工人運動、史學研究和報刊領導工作。

    60年代寫作的《燕山夜話》,共收雜文150篇,具有較強的思想性、藝術性和趣味性。

    《從三到萬》、《雜文四則》被選入教材。

    【孫犁】(1913— )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人。

    現代作家。

    曾當過職員和小學教師。

    30年代到延安魯藝,發表了《荷花淀》、《蘆花蕩》等優秀短篇小說。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風云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一些散文集、論文集。

    小說《荷花淀》、評論《好的語言與壞的語言》、散文《黃鸝》被選入教材。

    【楊朔】(1913—1968)原名楊毓晉,山東蓬萊人。

    現代作家。

    30年代參加革命后開始創作小說、散文。

    抗美援朝時,隨軍入朝,著有長篇小說《三千里江山》。

    其散文充滿詩情畫意,如《香山紅葉》、《茶花賦》等。

    《荔枝蜜》被選入教材。

    【唐弢】(1913—1992)原名唐端毅,浙江鎮海人。

    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

    30年代曾在魯迅影響下寫作散文和雜文。

    魯迅去世后,參加《魯迅全集》的編校工作。

    主要從事雜文寫作和現代文學研究。

    散文《同志的信任》、《瑣憶》,評論《作家要鑄煉語言》被選入教材。

    【楊沫】(1914—1995)原名楊成業,湖南湘陰人。

    現代女作家。

    代表作《青春之歌》是一部反映30年代知識分子精神面貌和思想歷程的優秀作品。

    其節選《堅強的戰士》曾被選入教材。

    【周而復】(1914— )原名周祖式,安徽旌德人。

    現代作家。

    30年代末到延安從事革命文藝工作,寫了長篇報告文學《諾爾曼·白求恩片斷》。

    代表作有長篇小說《上海的早晨》。

    《截肢與輸血》曾被選入教材

    【葉君健】(1914—1999)湖北紅安人。

    翻譯家、兒童文學家。

    他能用漢語、英語、世界語三種文字進行創作,著有童話、散文、小說多種。

    主要譯作有《安徒生童話集》,主要作品有《葉君健童話故事集》,中篇小說《開墾者的命運》、《在草原上》,長篇小說“土地三部曲”(《火花》、《自由》、《曙光》)等。

    《看戲》一文被選入教材。

    【柳青】(1916—1978)原名劉蘊華,陜西吳堡人。

    現代作家。

    主要從事長篇小說的創作,有反映解放區農村互助合作運動的《種谷記》,有反映解放戰爭的《銅墻鐵壁》。

    代表作是《創業史》。

    這部反映農村社會主義革命的史詩性巨著未及完稿作者即病逝。

    《創業史》的節選《梁生寶買稻種》曾被選入教材

    【劉白羽】(1916— )北京人。

    現代作家。

    30年代開始文學創作,40年代是隨軍記者。

    抗美援朝期間曾兩赴朝鮮。

    其作品以散文為主,代表作有散文集《萬炮震金門》、《紅瑪瑙集》、《長江三峽》等。

    《長江三峽》被選入教材。

    【田間】(1916—1985)原名童天鑒,安徽無為人。

    現代詩人。

    中學時代即開始詩歌創作。

    抗戰時期寫了許多鼓舞抗戰的詩歌,被聞一多譽為“時代的鼓手”。

    主要作品有《中國牧歌》、《趕車傳》等。

    《假使我們不去打仗》被選入教材

    【查良錚】(1918—1977),筆名穆旦,著名詩人和詩歌翻譯家。

    中學時即開始寫詩著文。

    1948年赴美國在芝加哥大學攻讀文學,回國后在南開大學任教。

    主要譯著有《普希金敘事詩選集》、《歐根·奧涅金》、《雪萊抒情詩選》、《拜倫詩選》等。

    他的譯詩韻律和諧,忠實傳達了原著風格。

    詩歌《贊美》入選教材。

    【郭小川】(1919—1976)原名郭恩大,河北豐寧人。

    現代詩人。

    抗戰時期在延安創作了許多鼓舞斗志的詩篇。

    《青紗帳——甘蔗林》被選入教材。

    【魏巍】(1920— )筆名紅楊樹,河南鄭州人。

    軍旅作家。

    畢業于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寫有多部小說集、詩集、雜文集,代表作是苦心創作20多年的長篇小說《東方》,該書于1982年獲首屆茅盾文學獎。

    《我的老師》、《誰是最可愛的人》、《依依惜別的深情》、《小駁論兩則》

    【杜鵬程】(1921—1991)筆名司馬君,陜西韓城人。

    現代作家。

    曾是隨軍記者。

    所著《保衛延安》是我國第一部大規模描寫解放戰爭的長篇小說。

    短篇小說《夜走靈官峽》被選入教材。

    【賀敬之】(1924— )山東嶧縣人。

    現代詩人。

    抗戰時期開始詩歌和散文創作。

    曾在延安魯藝學習,和丁毅等集體創作了大型歌劇《白毛女》。

    《回延安》、《放聲歌唱》、《雷鋒之歌》、《西去列車的窗口》等是膾炙人口的詩作。

    被選入教材的有詩《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歌劇《白毛女》(節選)。

    【金庸】(1924— )原名查良鏞,筆名林歡。

    浙江海寧人。

    當代香港武俠小說家,北京大學特聘教授。

    曾任《大公報》記者,1950年代開始創作新派武俠小說,主要作品有《書劍恩仇錄》、《笑傲江湖》、《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鹿鼎記》等。

    【高曉聲】(1928— )江蘇武進人,當代作家。

    著名作品有小說《李順大造屋》、《陳奐生上城》,后者入選教材。

    【王蒙】(1934— )原籍河北南皮,生于北京。

    當代作家。

    曾被打成右派,在新疆生活、工作10年。

    著名作品有長篇小說《青春萬歲》,中篇小說《蝴蝶》、《相見時難》,短篇小說《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活動變人形》、《蝴蝶》等。

    【劉紹棠】(1936—1997)北京通縣人。

    當代作家。

    他的小說語言清新純樸,鄉土氣息濃郁。

    成名作是短篇小說《青枝綠葉》。

    《蒲柳人家》、《蛾眉》獲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

    散文《榆錢飯》被選入教材。

    【瓊瑤】(1938— )原名陳,祖籍湖南衡陽,生于四川成都。

    當代臺灣女作家。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現代七(八)大作家是哪幾位

    散文

    屬豬名人有哪些

    閱讀(294)

    屬豬的名人1.宋太祖:趙匡胤(927)2.硬漢老爹:海明威(1899)3.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1911)4.熱心公益的企業家:霍英東(1923)5.法蘭西偶像:阿蘭·德龍(1935)6.品三國:易中天(1947)7.永遠的俏黃蓉:翁美玲(1959)8.中國最年輕的未婚首富:

    散文

    曹文軒生平

    閱讀(373)

    曹文軒1954年1月生于江蘇鹽城農村。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后留校任教。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主

    散文

    中國十大散文家有誰?

    閱讀(499)

    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1.宗璞宗璞,原名馮鐘璞。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之女,1928年生于北平,畢業于清華大學外文系,退體于中國社會科學業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既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學厚淵源,又得外國文化長期耳濡目染,她的作品蘊含東方傳統哲學文化和西

    散文

    散文寫作手法總結

    閱讀(316)

    寫人物的方法種種,而常用的不過如下五種:引聯式、轉情式、議證式、尋訪式、紀傳式。1.引聯式。本式的套路模式是:睹物思人→聯想回憶→睹物議人,總結全篇。如《一件珍貴的襯衫》就是這一式的典范篇目。使用這一套路的關鍵是聯想回憶的觸發物

    散文

    散文表現手法有哪些

    閱讀(403)

    【散文的表現手法】1、散文的表達方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記敘、議論、描寫、抒情和說明。A、散文中的議論:往往有揭示意義(主旨)、畫龍點睛、深化主題地作用。B、散文中的描寫:往往為了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時代背景、渲染情感氛圍。C、散文中的

    散文

    如何分析散文的藝術特色

    閱讀(306)

    文章,不論長短、題材(大小):首先是文章本身(要有、要存在)“藝術特點”.否則,就談不上怎么去“概括”了...1.好的、有藝術特點的文章:要緊扣主題,符合主題內容、語言修辭手法準確、文筆精煉、中心思想突出;沒有多余的“口水話”;使人看了賞心悅

    散文

    文章的藝術手法有哪些

    閱讀(297)

    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表現手法:聯想、想象、類比、象征、襯托、對比、渲染、抑揚、托物言志等修辭手法:比喻、夸張、擬人、借代、對偶、排比、反復、反問、設問。結構方法(謀篇布局):開頭:開門見山總領懸念鋪墊引出伏筆中間

    散文

    付雷個人簡介

    閱讀(684)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現代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字怒安,號怒庵,生于原江蘇省南匯縣下沙鄉(今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鎮),中國著名的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的重要締造者之一。傅雷早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

    散文

    90后的現代散文詩人有那些

    閱讀(405)

    中國90后十大先鋒詩人排行榜第一名:余幼幼余幼幼:女,曾用名零落香,四川人,生于1990年12月。詩歌作品在《詩選刊》《詩林》等雜志發表。現就讀于某財經大學。曾獲2009年《詩選刊》“中國年度先鋒詩歌獎”入選理由:擁有同齡人少有的成熟,技巧老到

    散文

    慈琪的介紹

    閱讀(475)

    慈琪,1992出生,籍貫安徽,2009年畢業于溫州中學,作為中山大學唯一的B類考生進入中文系。入學一周后,經二次篩選進入著名學者甘陽創辦的博雅學院,成為這個中國通識教育試驗田的首屆學生。大學四年無專業,文史哲兼修,一邊學希臘語一邊寫文言文。201

    散文

    國內著名長篇散文

    閱讀(353)

    宗璞,原名馮鐘璞。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之女,1928年生于北平,畢業于清華大學外文系,退體于中國社會科學業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既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學厚淵源,又得外國文化長期耳濡目染,她的作品蘊含東方傳統哲學文化和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相結合的精

    散文

    樊發稼的主要作品

    閱讀(447)

    主要作品1.《伐夏爺爺的故事》(長篇敘事詩,河南人民出版社)2.《花花旅行記》(長篇童話詩,河南人民出版社)3.《校園新歌》(兒童詩集,河北人民出版社)4.《布谷鳥》(幼兒詩集,安徽人民出版社)5.《愛的文學——兒童文學與詩》(評論集,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6.

    散文

    漸行漸遠的村莊散文題目怎么做

    閱讀(325)

    那要看你想寫什么性質的散文。散文有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寫景散文。對于這個題目你覺得要打哪下手?如果敘事類的,我想最后的題材就得是你和這個村莊有著某種關系。例如你是這個村莊的孩子,成長或者某種原因要離開這里,那么就是很常規的漸

    散文

    關于鄉愁的作文素材

    閱讀(318)

    1、這個城市繁華空曠,膨脹著虛浮的快樂,而我,滿目荒蕪,找尋陌生的熟悉。你的手伸過來的時候,我隱忍著的疼痛與柔弱,層層蘊開。你說,該回家了。這里雖繁盛喧囂,卻始終不屬于我們。鄉音裊裊,生生扯落我眼底的淚。2、在一個停滿了船舶的碼頭上,一座綠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