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20首古詩帶賞析

    20首古詩帶賞析

    一、《楓橋夜泊》

    1、作者:唐代張繼

    2、原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3、翻譯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4、賞析

    這首七絕以一“愁”字統起。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

    后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

    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臥聞靜夜鐘聲。

    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后世典范的藝術境界。

    二、《離思》

    1、作者:唐代元稹

    2、原文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漫篸綠絲叢。

    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3、翻譯

    愛在早晨的鏡子里欣賞殘妝,釵環插滿在發絲叢中。

    不一會兒初升的太陽照在抹了胭脂的臉頰上,仿佛一朵紅花蘇醒綻放又仿佛要化開了一般。

    4、賞析

    本詩是回憶情人曉鏡中殘妝慵懶的可人情態。

    詩人同韋叢結婚,二人恩愛無比,這首詩是“思”情人一夜恩愛曉起后殘妝慵懶的動人情態。

    詩人不直接去抒寫,而是“自愛殘妝曉鏡中”的情人,殘妝曉鏡中的她,釵環參差不齊,綠色絲縷叢雜不整。

    很快日出東方映照面頰紅如一朵胭脂,臉龐肌膚紅潤柔膩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樣,給讀者展示了一幅明麗動人嬌媚的風姿。

    三、《贈汪倫》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3、翻譯

    李白乘舟將要離別遠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4、賞析

    詩的前半是敘事,描寫的是送別的場面。

    起句先寫離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乘舟”表明是循水道。

    “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

    次句繼寫送行者。

    此句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踏歌聲”。

    一群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

    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

    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聲先聞。

    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系起來。

    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

    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贊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四、《詠柳》

    1、作者:唐代賀知章

    2、原文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3、翻譯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4、賞析

    這首詩的結構獨具匠心,先寫對柳樹的總體印象,再寫到柳條,最后寫柳葉,由總到分,條序井然。

    在語言的運用上,既曉暢,又華美。

    五、《回鄉偶書》

    1、作者:唐代賀知章

    2、原文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3、翻譯

    我年少時離開家鄉,到遲暮之年才回來。

    我的鄉音雖未改變,鬢角的毛發卻已斑白。

    家鄉的孩童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

    他們笑著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里來的呀?

    4、賞析

    在第一、二句中,詩人置身于故鄉熟悉而又陌生的環境之中,一路迤邐行來,心情頗不平靜:當年離家,風華正茂;今日返歸,鬢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離家”與“老大回”的句中自對,概括寫出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暗寓自傷“老大”之情。

    次句以“鬢毛衰”頂承上句,具體寫出自己的“老大”之態,并以不變的“鄉音”映襯變化了的“鬢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鄉,故鄉可還認得我嗎”之意,從而為喚起下兩句兒童不相識而發問作好鋪墊。

    三四句從充滿感慨的一幅自畫像,轉而為富于戲劇性的兒童笑問的場面。

    “笑問客從何處來”,在兒童,這只是淡淡的一問,言盡而意止;

    在詩人,卻成了重重的一擊,引出了他的無窮感慨,自己的老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盡都包含在這看似平淡的一問中了。

    全詩就在這有問無答處悄然作結,而弦外之音卻如空谷傳響,哀婉備至,久久不絕。

    六、《山中》

    1、作者:唐代王勃

    2、原文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3、翻譯

    長江向東滾滾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

    故鄉遠隔萬里,令我時時思念。

    何況秋風已經勁吹,山山飄零枯黃秋葉。

    4、賞析

    這首抒寫旅愁鄉思的小詩,詩人在寥寥二十個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現出了一種悲涼渾壯的氣勢,創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開闊的意境。

    七、《勸酒》

    1、作者:唐代于武陵

    2、原文

    勸君金屈卮,滿酌不須辭。

    花發多風雨,人生足別離。

    3、翻譯

    高舉彎把金杯為您敬酒,滿滿斟上請您不要推辭。

    花兒開放歷經多少風雨,人的一生更會歷盡別離。

    4、賞析

    這是一首祝酒歌。

    前兩句敬酒,后兩句祝辭。

    話不多,卻有味。

    詩人以穩重得體的態度,抒寫豪而不放的情意,在祝頌慰勉之中,道盡仕宦浮沉的甘苦。

    八、《樂游原》

    1、作者:唐代李商隱

    2、原文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3、翻譯

    傍晚時心情不快,駕著車登上古原。

    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

    4、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作者的傷感情緒。

    當詩人為排遣“意不適”的情懷而登上樂游原時,看到了一輪輝煌燦爛的黃昏斜陽,于是發乎感慨。

    九、《問劉十九》

    1、作者:唐代白居易

    2、原文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3、翻譯

    釀好了淡綠的米酒,燒旺了小小的火爐。

    天色將晚雪意漸濃,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4、賞析

    全詩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托,沒有華麗辭藻,字里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十、《獨坐敬亭山》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3、翻譯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云獨去自在悠閑。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4、賞析

    此詩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傷心之感寫盡了: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

    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云,卻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

    “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

    在翻滾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盡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際的感覺。

    閑,主要是為了表達閑適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閑適襯托作者心境的閑適。

    這兩個詞對“獨”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

    主要是為了寫作者此刻獨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十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作者:唐代王勃

    2、原文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3、翻譯

    雄偉的長安城由三秦之地拱衛,遙望蜀地,穿過迷茫的風沙好像能望見泯江的五個渡口。

    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我們都是遠離家鄉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就是遠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鄰。

    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小兒女那樣悲傷淚濕佩巾。

    4、賞析

    此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壯闊,極精整。

    第一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之地所“輔”(護持、拱衛),氣勢雄偉,點送別之地。

    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泛指“蜀川”,點杜少府即將宦游之地;

    而“風煙”、“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兩地連在一起。

    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為迷蒙的風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已攝下文“離別”、“天涯”之魂。

    十二、《留別王侍御維》

    1、作者:唐代孟浩然

    2、原文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索寞,還掩故園扉。

    3、翻譯

    這樣寂寞我還在等待什么?天天出門求仕卻一無所獲。

    本打算歸隱山林尋找佳境,又因與故友離別深感惋惜。

    身居高位者誰能保薦我呢?可惜世上知音人稀若晨星。

    我這寒士只應該甘守寂寞,還是回到故園閉門隱居吧!

    4、賞析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由于沒人引薦,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懷。

    全詩表達直率,語言淺顯,怨懟之中,又帶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摯動人,耐人尋味。

    十三、《終南山》

    1、作者:唐代王維

    2、原文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3、翻譯

    高聳的終南山似乎接近長安,山巒延綿不絕遙遙伸向海濱。

    回望山下白云滾滾連成一片,鉆進青藹眼前霧團沓然不見。

    巍峨終南山能分隔星宿州國,山川里的陰晴也就各不相同。

    我想投宿人家在這度過一夜,隔著河川向打柴的樵夫詢問。

    4、賞析

    首聯寫終南山的遠景,借用夸張手法勾畫了終南山的總輪廓。

    頷聯寫終南山的近景,寫煙云變滅,移步換形,極富含蘊。

    景物或籠以青紗,或裹以冰綃,由清晰而朦朧,由朦朧而隱沒,更令人回味無窮。

    頸聯高度概括,終南山尺幅萬里。

    講述終南山東西之綿遠如彼,南北之遼闊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

    末聯寫為了入山窮勝,想投宿山中人家。

    全詩寫景、寫人、寫物,動如脫兔,靜若淑女,有聲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畫。

    十四、《贈孟浩然》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3、翻譯

    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

    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著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4、賞析

    此詩推崇孟浩然風雅瀟灑的品格,表達作者的深切敬慕之情。

    首聯點題,抒發了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

    二、三兩聯描繪了孟浩然摒棄官職,白首歸隱,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

    尾聯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

    全詩直抒胸臆,情深詞顯,自然古樸,格調高雅。

    在結構上從抒情到描寫又回到抒情,從愛最后歸結到敬仰,意境渾成,感情率真,表現出李白詩歌的特有風格。

    十五、《春望》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翻譯

    國家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日的城區里荒草叢生。

    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別離家人鳥鳴令我心悸。

    戰火硝煙三月不曾停息,家人書信珍貴能值萬金。

    愁悶心煩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發疏稀插不上簪。

    4、賞析

    此詩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后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

    全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充分地表現出詩人愛國之情。

    十六、《黃鶴樓》

    1、作者:唐代崔顥

    2、原文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3、翻譯

    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里,千萬年來只有白云飄飄悠悠。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

    4、賞析

    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懷鄉之佳作。

    這首詩首聯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鶴歸去引出黃鶴樓;頷聯緊承首聯,說自從仙人離去,黃鶴樓已經歷經千百年之久;

    頸聯詩意一轉,進入景物描寫,寫晴日在黃鶴樓所見之景;尾聯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使詩意重歸于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

    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十七、《登高》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3、翻譯

    天高風急猿聲凄切悲涼,清澈水中群鷗嬉戲盤旋。

    無窮無盡的樹葉紛紛落,長江滾滾涌來奔騰不息。

    悲對秋色感嘆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獨自登高臺。

    深為憾恨鬢發日益斑白,困頓潦倒病后停酒傷懷。

    4、賞析

    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致。

    首聯為局部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

    后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

    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征、暗示之意揭出;

    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

    十八、《安定城樓》

    1、作者:唐代李商隱

    2、原文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

    3、翻譯

    高大城墻上有百尺高的城樓,在綠楊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為的賈誼徒然地流淚,春日登樓的王粲再度去遠游。

    常向往老年自在地歸隱江湖,要想在扭轉乾坤后逍遙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對鹓雛的愛好也猜忌不休。

    4、賞析

    此詩抒發了作者雖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讒傷,但并不氣餒,反而鄙視和嘲笑讒佞的小人的堅定胸懷,充分地體現了作者青年時期的高遠抱負和奮發精神。

    全詩語言含蓄犀利,痛快沉著,用典工麗典雅,極富神韻。

    頸聯兩句寫平生抱負,筆力遒勁,境界闊大,意味深長,是歷來廣為傳誦的名句。

    十九、《蜀相》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3、翻譯

    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尋找?錦城官外翠柏長得郁郁蒼蒼。

    碧草映照石階自有一片春色,黃鸝在密葉間空有美妙歌聲。

    當年先主屢次向您求教大計,輔佐先主開國扶助后主繼業。

    可惜您卻出師征戰病死軍中,嘗使古今英雄感慨淚濕衣襟。

    4、賞析

    此詩借游覽古跡,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詩中既有尊蜀正統的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字里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

    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轉,自然緊湊。

    前兩聯記行寫景,灑灑脫脫;

    后兩聯議事論人,忽變沉郁。

    全篇由景到人,由尋找瞻仰到追述回顧,由感嘆緬懷到淚流滿襟,頓挫豪邁,幾度層折。

    全詩所懷者大,所感者深,雄渾悲壯,沉郁頓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二十、《錢塘湖春行》

    1、作者:唐代白居易

    2、原文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3、翻譯

    行至孤山寺北,賈公亭西,暫且歇腳,舉目遠眺,但見水面平漲,白云低垂,秀色無邊。

    幾只黃鶯,爭先飛往向陽樹木,誰家燕子,為筑新巢銜來春泥?

    鮮花繽紛,幾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剛剛遮沒馬蹄。

    湖東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最為可愛的,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

    4、賞析

    此詩通過寫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悅和對錢塘湖風景的喜愛,更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

    尤其是中間四句,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形象活現,即景寓情,準確生動地表現了自然之物的活潑情趣和雅致閑情。

    全詩結構謹嚴,銜接自然,對仗精工,語言淺近,用詞準確,氣質清新,成為歷代吟詠西湖的名篇。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20首古詩帶賞析

    散文

    阿飛正傳主要講什么結局是什么意思

    閱讀(881)

    阿飛正傳主要劇情:電影以1960年代初期為背景,英俊不凡的旭仔(阿飛)是上海移民,他從未見過生母,自小由養母養大,因此長大后他對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女人都冷酷無情。放蕩不羈的他先后與南華體育會售票員蘇麗珍和舞女咪咪同居,但后來又相繼拋棄了她

    散文

    求幾篇古代書信范文

    閱讀(461)

    書呈某某小姐妝次:見字如晤。比來已隔年許,然思卿之念未嘗稍離臆間。緣座師某某大人前已面囑,令予苦讀待考,昔亦曾與卿共盟窗下,折桂返鄉后即來迎娶。故予弗敢稍怠。偶有小暇,輒草草一紙,以慰恩卿懸懸之心。執筆之時,思及此窗非彼窗,然吾心必同汝

    散文

    什么叫散文有何特點可分

    閱讀(373)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散文”一詞大概出現在北宋太平興國(976年12月-984年11月)時期。《辭海》認為:中國六朝以來,為區別韻文與駢文,把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統稱“散文”。

    散文

    散文一般分為什么和什么

    閱讀(315)

    散文的分類散文具有記敘、議論、抒情三種功能,與此相應,散文可分為記敘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議論性散文三種。1、記敘散文以記敘人物、事件、景物為主的散文,稱為記敘散文。記敘散文敘事較完整,寫人人物形象鮮明,描寫景物傾注作者的情感。這

    散文

    假如我是天使作文

    閱讀(353)

    假如我是天使假如我是天使,我會飛遍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解除他們的痛苦,讓人們都過上幸福的日子。假如我是天使,我會用魔法停止美國與伊拉克的戰爭,讓所有人都明白戰爭是不好的。戰爭是浪費人力與資源的事情。它會使許多人死亡,無家可歸。如果

    散文

    我的女兒作文

    閱讀(465)

    我心目中的女兒周末女兒回家宣布:“爸爸,布置一項家庭作業,寫篇文章《心目中的女兒》,周一交老師……”。我調侃道:“老天,寫什么呀,天天惹爸媽生氣,不是乖孩子,看來是沒什么好寫……”。不過,女兒有“令”不得“違抗”,只得如實寫來……女兒的優缺

    散文

    誰有《假如我是男孩》的全文是一片散文

    閱讀(398)

    假如我是個男孩假如我是男孩,我再也不用擔心頭發綁太松突然散開;再也不用害怕夏天穿裙子而露出小屁股;再也不用擔心因為沒有打理好自己的衣服而被同學嘲笑!男孩子,從不穿裙子,從不留長發,就連穿反了褲給人也是酷酷的樣子,真爽!假如我是個男孩,我就

    散文

    描寫回鄉快樂的詩句

    閱讀(427)

    詩中鄉情1.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2.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3.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文《渡漢江》)4.

    散文

    二十四孝故事

    閱讀(458)

    孝感動天2.戲彩娛親3.鹿乳奉親4.百里負米5.嚙指痛心6.蘆衣順母7.親嘗湯藥8.拾葚異器9.埋兒奉母10.賣身葬父11.刻木事親12.涌泉躍鯉13.懷橘遺親14.扇枕溫衾15.行傭供母16.聞雷泣墓17.哭竹生筍18.臥冰求鯉19.扼虎救父20.恣蚊飽血21.嘗糞憂

    散文

    中國古代詩人的生平簡介

    閱讀(453)

    1、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

    散文

    散文開頭怎樣寫好可以跟小說一樣嗎

    閱讀(361)

    我對散文的點滴理解在《散文在線》做小編已有很長時間了,估計也編了幾千篇散文吧。從中也學到了不少東西,讀了很多好的文章。小輯的感覚是緊跟著作者的筆尖走,時而高山、時而平原、時而大海、時而蒼天、時而浮云,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小

    散文

    關于中美關系的文章

    閱讀(319)

    中美關系論文多極格局是21世紀國際體系的理想境界近年來,人們——至少是那些具有起碼洞察力的國際問題觀察家們——就國際政治經濟前景經常談論的一個話題,是世界正在從作為冷戰時代基本標志的大致兩極的格局,迅速地向多極格局轉變。〔1〕

    散文

    名家作品中寫景的美句

    閱讀(355)

    老舍筆下景物描寫范例:四月中的細雨.忽晴忽落,把空氣洗得怪清涼的。嫩樹葉兒依然很小,可是處處有些綠意。含羞的春陽只輕輕的,從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線,地上的人影,樹影都顯得很微淡的。野桃花開得最早,淡淡的粉色在風雨里擺動,好像媚弱的小村

    短句

    孩子你慢慢來摘抄的賞析急急急

    閱讀(353)

    媽媽想給孩子的童年留下美好的記憶,想讓孩子有一顆童真、善良的心,因為童年是如此的短暫,卻如此的彌足珍貴。不管未來有多么險惡,多么兇殘,孩子總會經歷,還在還是童年的時刻,盡量讓孩子多體驗一些生活的美好,單純,清澈,這也是一個做母親的在孩子成

    短句

    水滸傳景物描寫的段落及其賞析

    閱讀(413)

    武松打虎(片斷)……那一陣風過了,只聽得亂樹背后一聲響,跳出一只吊晴白額大蟲來,武松見了,叫聲:"阿呀!"從青石上翻將下來,便拿那條哨棒在手里,閃在青石邊。那大蟲又饑又渴,把兩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縱身往上一撲,從半空里才竄將下來。武松被那一驚,酒都

    短句

    需要200字的美文摘抄有賞析

    閱讀(355)

    估計300————450字的秋天的風雨我好想淋雨,好想讓雨沖走那段回憶。也許,雨會讓我清醒。雨點打在臉上的感覺,可以讓人分不清是淚還是雨,于是,我可以說:男孩不哭!雨水輕輕的、柔柔的灑在大地上,沖洗掉人間地面上一切臟亂的灰塵,給人們帶來清潔干

    短句

    有摘抄、賞析、作者、書名的感恩作文

    閱讀(392)

    守住一顆寧靜的心生活是一望無際的大海,人便是大海上的一葉小舟。大海沒有風平浪靜的時候,所以,人也總是有快樂也有憂愁。當無名的煩惱襲來,失意與彷徨燃燒著每一根神經。但是,朋友,別忘了守住一顆寧靜的心,痛苦將不再有。每個人的前面,都有一條

    短句

    誰有紅樓夢里好句、好段及其賞析

    閱讀(315)

    1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解釋:把虛假當真實,那么相對的真實也就成了虛假,以虛無為實有,那么相對的實有也就成了虛無。2.玉在櫝中求善價,釵于奩內待時飛。解釋:美玉放在柜子里等待高價出賣,寶釵置于奩中尋找機緣起飛。3.天上一

    短句

    歐也妮葛朗臺佳句賞析

    閱讀(345)

    《歐也妮葛朗臺》她的線條,面部的輪廓,從沒有為了快樂的表情而有所改變,而顯得疲倦,仿佛平靜的湖邊,水天相接處那些柔和的線條。她抓著她的幸福,猶如游泳的人抓著一根楊柳枝條想上岸休息。諂媚從來不會出自偉大的心靈,而是小人伎倆,他們卑躬屈膝

    散文

    散文中畫線句的賞析的方法

    閱讀(359)

    1.(望著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仿佛回到了母親的懷里似的。)運用比喻,表現作者在望著星天時感受到如同母愛的溫暖,使讀者產生強烈共鳴.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運用排比,依次從觸覺,聽覺,幻覺的角度描寫海上之夜令我產生無限

    短句

    百年孤獨一段原著一段賞析2500字

    閱讀(304)

    孤獨是布恩迪亞家族的家徽,每一個成員都自覺不自覺地佩戴著它。同時,孤獨在他們的世界里又是一把雙刃劍。他們害怕自己陷于孤獨的泥淖,而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在反抗孤獨,悖論的是他們的生存又離不開這種孤獨,他們渴望保持孤獨的高傲姿態。可見,布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