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談談你對徐志摩文學作品的印象

    談談你對徐志摩文學作品的印象

    徐志摩的文學成就及其影響

    作為出身于巨商名門的富家子弟,又在劍橋那樣貴族化的學校受到深刻熏陶的人,徐志摩的思想性格是一個復雜的矛盾體。

    五四新文化思潮的感召、對于西方文化的向往、深入頻繁的中西交往活動、活潑好動的個性和廣泛的社交生活,造就了徐志摩開闊的世界性文化視野。

    他的性格單純、熱情、沖動,思想駁雜、浮泛又多變化,既執著于對理想的追求又不免常常失望和痛苦,但始終不失快樂的基調。

    朱自清曾說,徐志摩“是跳著濺著不舍晝夜的一道生命水”[1],他也形容自己的性格:“我的心靈的活動是沖動性的,簡直可以說痙攣性的”(《落葉》)。

    正由于徐志摩性格的單純、透明的特性,其矛盾、駁雜的思想在創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而且,這種矛盾和駁雜還使他的詩作形成了一種多面體的結晶。

    徐志摩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在他的不少作品里都滲進了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為被壓迫者呼號的內容。

    面對黑暗腐朽社會底層民眾的痛苦生活,詩人吶喊著,要開放“寬闊的粗暴的嗓音,唱一支野蠻的大膽的駭人的新歌”,鼓勵讀者“到民間去,聽衰老的,病痛的,貧苦的,殘毀的,受壓迫的,煩悶的,奴服的,懦怯的,丑陋的,罪惡的,自殺的”“靈魂的呻吟”(《灰色的人生》)。

    但徐志摩在本質上是一個個人主義和人道主義者。

    他認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在人們的性靈。

    他的理想是個人的性靈得到最大自由的發展,并宣稱是一個“不可教訓的個人主義者”,“只知道個人,只認得清個人,只信得過個人”,[2]并為尋求自由、愛、美而不停地歌唱。

    他對理想是狂熱而堅執的,但思想又常常是矛盾、混亂的。

    尤其當嚴酷的現實與玫瑰色的理想形成尖銳對峙時,他失望、憂憤、痛心疾首,更因理想的狂熱、愛的深沉,使隨之而來的失望的痛苦也就特別強烈。

    他卻找不到出路,不知道“風是在那一個方向吹”。

    他曾贊美列寧的精神,卻又聲稱“不希望他的主義傳布。

    我怕他”;他曾歡呼冬宮的紅旗,稱那紅色是一個偉大的象征,“代表人類史里最偉大的一個時期”,“為人類立下了一個勇敢嘗試的榜樣”(《落葉》),轉而又抨擊十月革命為“人類史上最慘刻苦痛的一件事實”[3]。

    這使他在創作中總是同情多于批判,傷感多于憤怒,憂嘆多于吶喊,頹唐多于昂奮,詩稿多呈“殘破的花樣”。

    徐志摩復雜而認真的藝術實踐,創造了迷人的藝術奇觀。

    駁雜的主題表現、濃烈的情感抒發、多樣的形式嘗試、華麗的詞藻和靈動的韻律,是徐志摩詩歌創作的風格特色。

    在其十年創作歷程中,這種藝術風格又經歷了一個發展演變過程,其詩歌的情緒由早期的和諧、單純、昂揚、樂觀,到中期的復雜多元,失望、激憤與憂郁日漸濃重,信心開始動搖,在希望與絕望的交戰中,矛盾與猶疑成為這一時期的特色;再往后,詩人的理想、信心趨于崩潰,終于跌入消沉的深淵,凄涼、頹喪、孤獨、恐懼、自卑和危機感、宗教神秘以及宿命意識合成了寒氣逼人的氛圍。

    在尋找解脫的努力中,徐志摩實際上完成了其詩情由浪漫主義的生機勃勃向西方“世紀末”乃至現代主義氣質的過渡。

    在這由暖而寒,由春色盎然到寒氣襲人的詩歌世界里,惟一貫穿全部三個時期的主題是對美的禮贊。

    相對來說,展示自然美的詩歌多出于前兩個階段;情詩則大量集中在第三階段。

    同時,詩人的視野也隨著情緒的更替,經歷了由外而內的轉換,即從早期的朝向廣闊天地的眼光,轉變為后期的自我內心的觀察和體味。

    從詩歌藝術的角度看,他經歷了從早期的“情感無關闌的泛濫”到中后期的對詩歌形式的嚴謹而多樣的探索嘗試,創作了如《沙揚娜拉》、《為要尋一顆明星》、《再別康橋》和《云游》等一批融詩情、畫意、樂韻和建筑形式美于一體的經典之作。

    徐志摩對新文學的貢獻,還體現在其文學活動方面。

    作為新月詩派的代表作家,作為新月派的“盟主”,徐志摩的創作及其影響,總與新月派連在一起。

    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與他發生著密切的關系,他參與了新月派的整個活動,他的創作體現了新月流派鮮明特征。

    首先,從新月社成立到逐步形成一個文學流派——新月派,歷時約十年,徐志摩始終在其中起著重要的核心作用。

    他是前期新月詩派的核心成員,更是后期新月派的主要旗幟。

    1923年春,從英國回來不久的徐志摩就在北京辦起了新月俱樂部,俱樂部組織同仁舉行聚餐會,編戲演戲,吟詩作畫,逢年過節舉行年會、燈會。

    出于對印度詩人泰戈爾的崇敬,徐志摩借用其一本詩集名字,提議以“新月”二字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得名。

    不過,在1925年以前,新月社仍屬沙龍性質的團體。

    1926年《詩鐫》的創辦,以及其撰稿人努力于中國新格律詩的創作和詩藝的探討,標志著新月詩派的形成。

    除第三、四兩期由聞一多編輯,第五期由饒孟侃編輯外,其全各期均由徐志摩主編,創刊和終刊時所發表的《詩刊弁言》和《詩刊放假》也是徐志摩執筆。

    1927年春,部分新月社成員因政局變化及其它種種原因,紛紛聚集上海。

    在徐志摩積極努力下,與聞一多、胡適、邵洵美、梁實秋、余上沅等作家一起,創辦了新月書店,新月派也進入了后期。

    1928年3月,徐志摩在光華、東吳、大夏大學等校任教的同時,又創辦了《新月》月刊。

    《新月》至1933年6月終刊,共出刊4卷43期,不僅刊出新月派成員的作品,也發表非新月派的郁達夫、巴金、丁玲、胡也頻等的作品。

    后期新月派的成員雖各有差異,但從事詩歌創作,研討新詩的傳統一直得以延續。

    1931年1月20日,徐志摩與陳夢家、邵詢美等又創辦了《詩刊》季刊,共出四期。

    同年9月,陳夢家從《詩鐫》、《新月》和《詩刊》選了18位詩人的80首新詩,編成《新月詩選》一書,從中大致見出新月詩派的基本面貌和特色。

    而在徐志摩因飛機失事去世后不到兩年,隨著《新月》的停刊,新月派的整個活動也就中止了。

    其次,徐志摩不僅在理論上積極倡導,更在創作中努力實踐新月詩派的創作追求。

    自郭沫若的《女神》徹底沖決了傳統的詩詞形式,為新詩的發展開辟道路之后,確立新的藝術形式和美學原則,是新詩走向“規范化”,“使詩的內容及形式雙方表現出美的力量,成為一種完美的藝術”[4]的任務日漸迫切。

    于是,新月派詩人提出了“理性節制情感”的美學原則與詩歌形式格律化的主張。

    1926年,聞一多借《詩鐫》提出了著名的新詩格律理論,包括“樂音的美(音節)”、“繪畫的美(詞藻)”和“建筑的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5],被公認為新月派詩歌特色的一個標志。

    徐志摩對聞一多十分尊崇,在《猛虎集·序文》里,更是坦誠地告白世人:“這五六年來,我們幾個寫詩的朋友多少都受到《死水》的作者的影響”,在《詩刊弁言》中也聲稱“完美的形體是完美的精神的唯一表現”,詩人應當為新詩“搏造適當的軀殼”,尋找“詩文與各種美術的新格式與新音節”。

    同時,也對聞一多的格律化理論和創作上的偏向做出部分修正,認為“一首詩的字句是身體的外形,音節是血脈,'詩感’或原動的詩意是心臟的跳動,有它才有血脈的流轉”,而“單講外表的結果只是無意義乃至無意識的形式主義”[6],堅持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

    在詩歌創作中,徐志摩一方面繼續《志摩的詩》已經開始的體式探索。

    在《大帥》、《罪與罰(二)》中,引入戲劇對話和獨白,采用合乎人物身份的土白方言,通過具有一定戲劇性的情節,表現人物的獨特命運與感情,由此反映軍閥統治下下層民眾的不幸。

    另一方面努力克制早期那種“像是山洪暴發,不分方向的亂沖”的情感,有意識地改變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努力將情感的抒發與意象的營造、節奏的控制和音韻的選擇和諧地結合,創作出如《再別康橋》這樣近乎完美的抒情篇章。

    朱自清曾說過:“現代中國詩人須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7]但正因為徐志摩的詩名太大,往往使人們相對輕視了其散文成就。

    其實,同時代的不少作家如周作人、沈從文、梁實秋、楊振聲等,都對徐志摩的散文給予了高度評價。

    周作人在編選《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卷》時,所收徐志摩的作品最多。

    他將徐志摩的散文歸于“流麗輕脆”的一類,“仿佛是鴨兒梨的樣子”,認為其特色是在白話的基礎上加入古文、方言和歐化成分,從而使引車賣漿之徒的話成為富有表現力的文章,僅就文體而言就是一個很大的貢獻。

    徐志摩散文的特色在于坦誠率真,在情感及其表達上沒有絲毫的做作和矯飾,哪怕按照習俗認為是丟臉的事,他也會在文章中直捷地說出;同時,其想象力的闊遠超脫、無羈無束,其詞藻的華麗秀逸,其音韻的富于節奏和旋律感,都在現代文壇上獨樹一幟。

    若按照內容來分,他的散文可分為寫景抒情、描述所崇拜的偶像及其創作、自我剖析、議論時政和懷悼親友等五類。

    這五類散文各具特色,而又尤以第一類最能體現其散文的特點。

    所有這些散體文字,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其詩歌情感的另一種形式的表達。

    楊振聲描述徐志摩的散文特色道:“那用字,有多生動活潑!那顏色,真是'濃得化不開’!那聯想的富麗,那生趣的充溢!尤其是他那態度與口吻,夠多輕清,多頑皮,多伶俐!而那氣力也真足,文章里永遠看不出懈怠,老那樣像夏云的層涌,春泉的潺湲!”。

    [8]

    徐志摩短短的一生,為中國新文學留下了一份獨特的遺產。

    他以一顆單純到透明的童心,把對自然的執著愛戀,對自由、美和愛的熱烈追求,對生命的真摯崇拜,對人世悲歡的感慨,對性靈的贊美歌唱,用豐潤優美的詩的語言,嚴謹又多樣的詩的形式,幽遠含蓄的詩的意境,奇麗不羈的詩的想象,親切又灑脫地表達出來,喚取了幾代讀者的美的情感。

    盡管由于意外的早逝,徐志摩的詩藝還沒有來得及在整體上達到完美的境界,但其大膽多樣的探索精神,已經取得的詩藝成就,已經在中國現代新詩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談談你對徐志摩文學作品的印象

    散文

    求徐志摩的《遇見》

    閱讀(453)

    《遇見》——徐志摩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你也不用管,遲早有那一天;你愿意記著我,就記著我,要不然趁早忘了這世界上有我,省得想起時空著惱,只當是一個夢,一個幻想;只當是前天我們見的殘紅,怯憐憐的在風前抖擻,一瓣,兩瓣,落地,叫人踩,變泥……唉,叫人踩

    散文

    馮翼才上過語文書的散文有哪些

    閱讀(436)

    應該是馮驥才吧?《珍珠鳥》(被選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上冊教材)《花臉》(被選六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教材)《挑山工》(被選入四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教材)《俗世奇人》(被選入初中二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教材)《獻你一束花》(被選入小學五年級第一

    散文

    生命作文150字至三百字的散文

    閱讀(364)

    大家都知道,在世界萬物中,唯有生命最為珍貴,沒有生命就沒有一切,失去生命,就失去自我,失去生活的權利,我們要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一粒種子,一只螞蟻,都是聯系著一條小小的生命,在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中,是人類用一顆熱愛生命的恒心,編制了一條文明的生命

    散文

    古代散文的藝術特色

    閱讀(367)

    散文的古今概況藝術特色:1.古代散文:我國古代,為區別于韻文、駢文,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在內,一律稱之為散文。我國古代散文的發展歷程:(1)先秦散文:包括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諸子散文以論說為主,如《論語》《孟子》《

    散文

    有優秀的古代散文嗎

    閱讀(359)

    給你介紹些優秀的古代散文:李斯,秦,《諫逐客書》賈誼,西漢,《過秦論》屈原,戰國楚,《離騷》曹植,三國魏,《白馬篇》劉義慶,南北朝,《世說新語》江淹,南北朝,《別賦》陶淵明,東晉,《歸去來兮辭》歐陽修,宋,《醉翁亭記》蘇軾,宋,《前赤壁賦》蘇軾,宋,《后赤壁賦

    散文

    偶爾停一下真好作文怎么寫

    閱讀(378)

    人生是飛揚在生活中的風帆,航行在大海上,那茫茫的海面,等待著我們的是驚濤駭浪。生活道路上的荊棘,面對命運的一次次挑戰,我們經常遍體鱗傷,與其一直艱難前行,不如偶爾停下來。從古到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停下來欣賞這美麗的風景而創造出多么令人驚

    散文

    徐志摩現代詩歌

    閱讀(342)

    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再別康橋、沙揚娜拉徐志摩的詩歌共有四本,即《志摩的詩

    散文

    早期白話詩的特點是什么

    閱讀(602)

    第一個十年的詩歌創作一、早期白話詩“五四”文學革命在創作實踐上是從白話詩的寫作開始的,胡適《文學改良芻議》中的“八事”相當一部分是對詩歌革命而發的,如反對用典對仗、反對舊詩詞的無病呻吟、濫用套語,主張廢駢等。劉半農在《我之文

    散文

    寫詩詞散文應該投稿到哪里有稿費的

    閱讀(488)

    現在很多雜志社都不再要詩歌、詩詞類稿件了。因為讀者不大喜歡之。另外這類稿件稿酬也不多。建議閣下還是寫一些熱門的。另外,《意林》、《讀者》、《讀者俱樂部》、《知識窗》也要這類小文章的稿件,不過稿酬不多。建議用電子郵件發稿。效

    散文

    寫了一些情感類散文在哪里投稿

    閱讀(496)

    《60、70、80后絕美愛情散文100篇》征稿一起挑戰網絡文學!每個人都有過或妙曼或凄美或無奈的愛情,您想讓您的情懷隨歲月流傳嗎?想讓您的妙筆真的生輝并耀爍千古嗎?想一起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和成果嗎?來吧,讓我們一起耕耘,一起創作,一起走上當代

    散文

    可以在哪里投稿詩歌散文

    閱讀(460)

    散文詩算是一種文學作品,文學作品的投稿問題,過去一般采用郵寄書面稿的方式到各個媒體,報社,雜志社。現在大多采用電子稿的方式。關于報社,各個地方都有,雜志社,自己搜搜吧。

    散文

    什么是瑜伽斷食法

    閱讀(352)

    對一切生物來說,斷食是天賜的身心改造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動物界中,不管是獅、虎、象[1]這樣的大型動物,還是鼠。蟲這樣的小動物,只要一生病,就會自己尋找一處靜謐的地方,通過徹底地放松、休息,不吃不喝,以消除病痛,恢復健康,這就是動物

    散文

    有多少人喜歡瑜伽運動

    閱讀(364)

    很多呀~不僅鍛煉身體,還修身養性~追問公司有計劃做瑜伽產品,不熟悉市場情況。瑜伽運動到底是哪類人群比較多?

    散文

    求徐志摩的《遇見》

    閱讀(453)

    《遇見》——徐志摩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你也不用管,遲早有那一天;你愿意記著我,就記著我,要不然趁早忘了這世界上有我,省得想起時空著惱,只當是一個夢,一個幻想;只當是前天我們見的殘紅,怯憐憐的在風前抖擻,一瓣,兩瓣,落地,叫人踩,變泥……唉,叫人踩

    散文

    求徐志摩詩集的讀后感2篇600字的

    閱讀(381)

    邊城讀后感如果不是那一夜的風雨,或許生活仍將在平淡中繼續。那剛剛萌發的愛情的念頭,或許還要在曲折中前行。然而就是這場風雨帶走了渡船,也帶走了翠翠唯一的親人——祖父。或許他就是為這里的渡船而存在吧,所以當渡船被沖走時,作者給予了他

    散文

    有關彼岸花的文學作品

    閱讀(505)

    http://baike.baidu.com/view/16284.htm這里是彼岸花的介紹佛曰:梵語波羅蜜此云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為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流通即名為彼岸有生有死的境界謂之此岸超脫生死的

    散文

    聯系作品實際談談你對十七年文學的認識

    閱讀(1153)

    1、政治性凌駕在文學性之上,政治運動造成了文學的盲從特征。面對那時的作品,我們幾乎能真切的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政治氣息和那個時代人們的某些精神特征,作品被強行要求放進一個形勢認可的政治思想和流行的政治傾向。當高昂的革命熱情替代了

    散文

    新中國成立后有哪些文學作品

    閱讀(1268)

    150、60年代小說50、60年代小說以革命現實主義為主潮,歷史題材小說《保衛延安》、《紅日》、《林海雪原》、《紅巖》等以反映民主革命為主,反映現實的小說包括農村題材的《登記》、干預現實的《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以及表現人情的《紅豆

    散文

    端木蕻良的文學作品中好的句子

    閱讀(470)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好句摘抄,好句賞析1、我要回到她的身邊,我答應過我一定會回去.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2、對于廣大的關東原野,我心里懷著熾痛的熱愛。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

    散文

    怎樣賞析兒童文學作品

    閱讀(669)

    兒童文學作家天性要有一些單純、詼諧和幽默,因為孩子天生就具有幽默素質,永遠是用最自然、最本真的眼光來看待生活。我覺得當今具備這些的作家是:楊紅櫻伍劍周志勇肖定麗梅子涵周銳李志偉董宏猷黃春華等。

    散文

    寫人的文學作品節選

    閱讀(531)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筆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學運動的偉大旗手。他的作品對中國人民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他曾留學日本,后棄醫從文,意在改變國民精神。他曾在北大、北女師大任教。1927年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