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歲月不居”語出何處含義

    “歲月不居”語出何處含義

    意思是指歲月不停留,時間過得很快

    出處1:

    論盛孝章書

    〔東漢〕孔融

    【作者小傳】孔融(153—208),字文舉,漢末魯國(今山東省曲阜縣)人。

    歷任北海相、將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職。

    為人秉性剛直,先后觸犯何進、董卓等權臣,受到他們的排擠。

    后因屢次譏諷曹操,被殺害。

    他好學博覽,是漢末有名文士,為“建安七子”之一。

    其散文議論尖銳,富有氣勢,表現出鮮明個性。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說他的文章“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詞”。

    有《孔少府集》。

    【題解】這是漢獻帝建安九年(204),孔融任少府時向曹操推薦盛孝章的一封信。

    盛孝章名憲,會稽人,也是漢末名士。

    曾任吳郡太守,因病辭官家居。

    孫策平吳后,對當時名士深為忌恨,孝章因此曾外出避禍。

    策死后,孫權繼續對其進行迫害。

    孔融與孝章友善,知道他處境危急,所以特地寫了這封信,向當時任司空兼車騎將軍的曹操救援。

    曹操接信后,即征孝章為都尉,征命未至,孝章已為孫權所害。

    文章敘述了孝章所處的艱難處境,并引用歷史上重用賢才的故事,從交友之道和得賢之重要來打動對方,辭意懇切,具有一定的感染力量。

    歲月不居〔1〕,時節如流。

    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公為始滿〔2〕,融又過二〔3〕。

    海內知識,零落殆盡〔4〕,惟會稽盛孝章尚存。

    其人困于孫氏〔5〕,妻孥湮沒〔6〕,單孑獨立,孤危愁苦。

    若使憂能傷人,此子不得復永年矣〔7〕!

    《春秋傳》曰〔8〕:“諸侯有相滅亡者,桓公不能救,則桓公恥之。

    ”〔9〕今孝章實丈夫之雄也,天下談士〔10〕,依以揚聲,而身不免于幽執〔11〕,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當復論損益之友〔12〕,而朱穆所以絕交也〔13〕。

    公誠能馳一介之使〔14〕,加咫尺之書〔15〕,則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謗前輩,或能譏評孝章。

    孝章要為有天下大名〔16〕,九牧之民所共稱嘆〔17〕。

    燕君市駿馬之骨〔18〕,非欲以騁道里,乃當以招絕足也〔19〕。

    惟公匡復漢室,宗社將絕〔20〕,又能正之〔21〕。

    正之之術,實須得賢。

    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22〕,況賢者之有足乎!昭王筑臺以尊郭隗〔23〕,隗雖小才,而逢大遇〔24〕,竟能發明主之至心,故樂毅自魏王〔25〕,劇辛自趙往〔26〕,鄒衍自齊往〔27〕。

    向使郭隗倒懸而王不解〔28〕,臨溺而王不拯,則士亦將高翔遠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29〕。

    凡所稱引〔30〕,自公所知〔31〕,而復有云者,欲公崇篤斯義也〔32〕。

    因表不悉〔33〕。

    ——選自《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孔少府集》

    光陰不能停留,像流水一樣消逝,很快就到了五十歲的年齡。

    您是剛滿,而我卻已經超過兩歲了。

    國內的相識知交,差不多都要死光了,只有會稽的盛孝章還活著。

    他受到東吳孫氏政權的困辱,妻子兒女都已死去,只留下他孤單無助的一個人,處境非常危險,心情十分痛苦。

    假使憂愁可以損害人的健康,孝章恐怕不能長壽了。

    《春秋公羊傳》里說:“諸侯之間有相互并吞的,齊桓公沒有加以救援,自己感到是一種羞恥。

    ”盛孝章確實是當今男子中的豪杰,天下一些善于言談議論的人,常要依靠他來宣揚自己的名聲,而他本人卻不能避免被囚禁,生命朝不保夕,那末孔子就不應該談論朋友好壞的問題,也無怪朱穆所以要寫他的《絕交論》了。

    您如果能趕快派遣一個使者,再帶上一封短信,就可以把孝章招來,而交友之道也可以發揚光大了。

    現在的年輕人喜歡說前輩的壞話,或許有人會對孝章加以譏諷評論。

    總的說來孝章是一個盛名天下、為天下人所稱賞贊美的人。

    燕君購買駿馬的尸骨,不是要它在道路上奔馳,而是通過它來招致千里馬。

    我想您正在拯救和恢復漢朝王室,使將要覆滅的政權重新安定下來。

    天下要安定,關鍵在于得到賢才。

    珠玉不生腳,卻能夠到人的身邊來,就是因為有人喜歡它們,賢士們生了腳卻不來,是君王不求賢的緣故。

    燕昭王筑了黃金臺來尊崇郭隗,郭隗雖然是一個才能不高的人,但卻得到厚待,終竟能傳播明主的誠心,所以樂毅從魏國前去,劇辛從趙國前去,鄒衍從齊國前去。

    假如當初郭隗處于困苦危急之中,昭王不去幫助他,正像落水將要淹死的時候不去援救他,那末其他賢士也都將遠走高飛,沒有肯到北方燕國來的人了。

    上面所說的一些事情,本來就是您所熟悉的,而我還是要再說一下,無非是想提請您對交友之道加以重視罷了。

    實在不能詳盡地表達我的意思。

    (徐鵬)

    【注釋】

    〔1〕居:停留。

    〔2〕公:指曹操。

    始滿:剛滿。

    這里指剛滿五十歲。

    〔3〕過二:超過兩歲。

    〔4〕零落:凋落。

    這里指死亡。

    〔5〕其人:指盛孝章。

    孫氏:指東吳孫氏政權。

    孫策平吳后,對英豪多所殺戳,孝章為當時名士,孫策亦深忌之。

    但孫策死于建安五年,此書作于建安九年,則殺孝章者當為孫權。

    〔6〕妻孥(nú奴):妻子兒女。

    湮(yān煙)沒:埋沒。

    指喪亡。

    〔7〕永年:長壽。

    〔8〕《春秋傳》:闡明《春秋》經義的書。

    這里指《公羊傳》。

    〔9〕“諸侯”三句:見《公羊傳·僖公元年》。

    僖公元年(前659),狄人出兵滅邢。

    齊桓公當時居霸主地位,未能發兵救援,自己感到羞恥。

    所以《春秋》作者有意為他隱諱,于這一年只寫上“邢亡”兩字,而不寫亡于誰手。

    文章引用這幾句話的意思是以曹操比齊桓公,暗示他拯救孝章是義不容辭的事。

    〔10〕談士:善于言談議論的人。

    〔11〕幽執:指被囚禁。

    〔12〕吾祖:指孔子。

    孔融是孔子后裔,故稱。

    論損益之友:《論語·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13〕朱穆:字公叔,東漢時人。

    他有感于當時不講交友之道的衰敗風俗,寫了《崇厚論》、《絕交論》兩篇文章,表示對世風的不滿。

    〔14〕介,一個。

    〔15〕咫(zhǐ止):古以八寸為咫。

    〔16〕要:總要,總括來說。

    〔17〕九牧:九州。

    古代分天下為九州,州長稱牧伯,所以稱九州為九牧,也就是“天下”的意思。

    〔18〕“燕君”句:《戰國策·燕策》:“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請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反以報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馬死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市:買。

    〔19〕絕足:絕塵之足。

    指奔馳時足不沾塵的千里馬。

    孔融引用燕君市駿馬骨的故事,是要曹操招致盛孝章。

    以為縱然孝章不是絕頂賢才,但把他招來可以得到好賢的名聲,天下賢才必能接踵而來。

    〔20〕宗社:宗廟和社稷。

    指國家政權。

    “宗廟”是皇帝祭祖宗的地方,“社稷”是皇帝祭天地的地方。

    絕:斷絕。

    祭祀斷絕即意味政權覆滅。

    〔21〕正:扶正,安定。

    〔22〕“珠玉”二句:語本《韓詩外傳》卷六:“蓋胥謂晉平公曰:‘夫珠出于江海,玉出于昆山,無足而至者,由主君之好也。

    士有足而不至者,蓋主君無好士之意耳。

    ’”脛(jìng敬):小腿。

    這里指腳。

    〔23〕昭王:燕昭王姬職(前311—前279在位)。

    燕昭王渴望賢者,以報齊國破燕之仇,請謀臣郭隗推薦,郭隗說:“只要你尊重國內賢人,天下賢士必會聞風而來。

    ”昭王說:“那么我該從誰開始呢?”郭隗說:“請從我開始。

    我尚且受到尊重,何況比我更高明的賢士呢?”于是昭王就為他修建宮室,并以師禮相待。

    又相傳昭王在易水東南筑黃金臺,置千金于臺,招納天下賢士。

    〔24〕大遇:隆重的待遇。

    〔25〕樂(yuè月)毅:魏國人,燕昭王任為上將軍,曾為燕伐齊,破齊七十余城。

    〔26〕劇辛:趙國人,有賢才,跟樂毅一起合謀破齊。

    〔27〕鄒衍:齊國人,主張大九州說,燕昭王以師禮相待。

    〔28〕向:從前。

    倒懸:倒掛著。

    比喻困苦危急。

    〔29〕首:向。

    〔30〕稱引:指信中論說、引述的事情。

    〔31〕自:本來。

    〔32〕崇篤:推崇重視。

    斯義:指交友、招納賢才的道理。

    〔33〕不悉:不能詳盡。

    舊時書信結尾常用的套語。

    出處2:

    三國志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

    吳書六

    ?催 ◎宗室傳第六齋

    六百孫靜字幼臺,堅季弟也。

    堅始舉事,靜糾合鄉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為保障,眾咸附焉。

    策破劉繇,定諸縣,進攻會稽,遣人請靜,靜將家屬與策會于錢唐。

    是時太守王朗拒策於固陵,策數度水戰,不能克。

    靜說策曰:“朗負阻城守,難可卒拔。

    查瀆南去此數十里,查音祖加反。

    而道之要徑也,宜從彼據其內,所謂攻其無備、出其不意者也。

    吾當自帥眾為軍前隊,破之必矣。

    ”策曰:“善。

    ”乃詐令軍中曰:“頃連雨水濁,兵飲之多腹痛,令促具罌缶數百口澄水。

    ”至昬暮,羅以然火誑朗,便分軍夜投查瀆道,襲高遷屯。

    臣松之案:今永興縣有高遷橋。

    朗大驚,遣故丹楊太守周昕等帥兵前戰。

    策破昕等,斬之,遂定會稽。

    會稽典錄曰:昕字大明。

    少游京師,師事太傅陳蕃,博覽群書,明於風角,善推災異。

    辟太尉府,舉高第,稍遷丹楊太守。

    曹公起義兵,昕前后遣兵萬馀人助公征伐。

    袁術之在淮南也,昕惡其淫虐,絕不與通。

    獻帝春秋曰:袁術遣吳景攻昕,未拔,景乃募百姓敢從周昕者死不赦。

    昕曰:“我則不德,百姓何罪?”遂散兵,還本郡。

    表拜靜為奮武校尉,欲授之重任,靜戀墳墓宗族,不樂出仕,求留鎮守。

    策從之。

    權統事,就遷昭義中郎將,終於家。

    有五子,暠、瑜、皎、奐、謙。

    暠三子:綽、超、恭。

    超為偏將軍。

    恭生峻。

    綽生綝。

    綏撫瑜字仲異,以恭義校尉始領兵眾。

    是時賓客諸將多江西人,瑜虛心綏撫,得其歡心。

    建安九年,領丹楊太守,為眾所附,至萬馀人。

    加綏遠將軍。

    十一年,與周瑜共討麻、保二屯,破之。

    后從權拒曹公於濡須,權欲交戰,瑜說權持重,權不從,軍果無功。

    遷奮威將軍,領郡如故,自溧陽徙屯牛渚。

    瑜以永安人饒助為襄安長,無錫人顏連為居巢長,使招納廬江二郡,各得降附。

    濟陰人馬普篤學好古,瑜厚禮之,使二府將吏子弟數百人就受業,遂立學官,臨饗講肄。

    是時諸將皆以軍務為事,而瑜好樂墳典,雖在戎旅,誦聲不絕。

    年三十九,建安二十年卒。

    瑜五子:彌、熙、燿、曼、纮。

    曼至將軍,封侯。

    及莼孫皎字叔朗,始拜護軍校尉,領眾二千馀人。

    是時曹公數出濡須,皎每赴拒,號為精銳。

    遷都護征虜將軍,代程普督夏口。

    黃蓋及兄瑜卒,又并其軍。

    賜沙羨、云杜、南新市、竟陵為奉邑,自置長吏。

    輕財能施,善於交結,與諸葛瑾至厚,委廬江劉靖以得失,江夏李允以眾事,廣陵吳碩、河南張梁以軍旅,而傾心親待,莫不自盡。

    皎嘗遣兵候獲魏邊將吏美女以進皎,皎更其衣服送還之,下令曰:“今所誅者曹氏,其百姓何罪?自今以往,不得擊其老弱。

    ”由是江淮間多歸附者。

    嘗以小故與甘寧忿爭,或以諫寧,寧曰:“臣子一例,征虜雖公子,何可專行侮人邪!吾值明主,但當輸效力命,以報所天,誠不能隨俗屈曲矣。

    ”權聞之,以書讓皎曰:“自吾與北方為敵,中間十年,初時相持年小,今者且三十矣。

    孔子言‘三十而立’,非但謂五經也。

    授卿以精兵,委卿以大任,都護諸將於千里之外,欲使如楚任昭奚恤,揚威於北境,非徒相使逞私志而已。

    近聞卿與甘興霸飲,因酒發作,侵陵其人,其人求屬呂蒙督中。

    此人雖粗豪,有不如人意時,然其較略大丈夫也。

    吾親之者,非私之也。

    我親愛之,卿疏憎之;卿所為每與吾違,其可久乎?夫居敬而行簡,可以臨民;愛人多容,可以得眾。

    二者尚不能知,安可董督在遠,御寇濟難乎?卿行長大,特受重任,上有遠方瞻望之視,下有部曲朝夕從事,何可恣意有盛怒邪?人誰無過,貴其能改,宜追前愆,深自咎責。

    今故煩諸葛子瑜重宣吾意。

    臨書摧愴,心悲淚下。

    ”皎得書,上疏陳謝,遂與寧結厚。

    后呂蒙當襲南郡,權欲令皎與蒙為左右部大督,蒙說權曰:“若至尊以征虜能,宜用之;以蒙能,宜用蒙。

    昔周瑜、程普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雖事決於瑜,普自恃久將,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幾敗國事,此目前之戒也。

    ”權寤,謝蒙曰:“以卿為大督,命皎為后繼。

    ”禽關羽,定荊州,皎有力焉。

    建安二十四年卒。

    權追錄其功,封子胤為丹楊侯。

    胤卒,無子。

    弟晞嗣,領兵,有罪自殺,國除。

    弟咨、彌、儀皆將軍,封侯。

    咨羽林督,儀無難督。

    咨為滕胤所殺,儀為孫峻所害。

    揚武孫奐字季明。

    兄皎既卒,代統其眾,以揚武中郎將領江夏太守。

    在事一年,遵皎舊跡,禮劉靖、李允、吳碩、張梁及江夏閭舉等,并納其善。

    奐訥於造次而敏於當官,軍民稱之。

    黃武五年,權攻石陽,奐以地主,使所部將軍鮮于丹帥五千人先斷淮道,自帥吳碩、張梁五千人為軍前鋒,降高城,得三將。

    大軍引還,權詔使在前往,駕過其軍,見奐軍陳整齊,權嘆曰:“初吾憂其遲鈍,今治軍,諸將少能及者,吾無憂矣。

    ”拜揚威將軍,封沙羨侯。

    吳碩、張梁皆裨將軍,賜爵關內侯。

    江表傳曰:初權在武昌,欲還都建業,而慮水道溯流二千里,一旦有警,不相赴及,以此懷疑。

    及至夏口,於塢中大會百官議之,詔曰:“諸將吏勿拘位任,其有計者,為國言之。

    ”諸將或陳宜立柵柵夏口,或言宜重設鐵鎖者,權皆以為非計。

    時梁為小將,未有知名,乃越席而進曰:“臣聞香餌引泉魚,重幣購勇士,今宜明樹賞罰之信,遣將入沔,與敵爭利,形勢既成,彼不敢干也。

    使武昌有精兵萬人,付智略者任將,常使嚴整。

    一旦有警,應聲相赴。

    作甘水城,輕艦數千,諸所宜用,皆使備具。

    如此開門延敵,敵自不來矣。

    ”權以梁計為最得,即超增梁位。

    后稍以功進至沔中督。

    奐亦愛樂儒生,復命部曲子弟就業,后仕進朝廷者數十人。

    年四十,嘉禾三年卒。

    子承嗣,以昭武中郎將代統兵,領郡。

    赤烏六年卒,無子,封承庶弟壹奉奐后,襲業為將。

    孫峻之誅諸葛恪也,壹與全熙、施績攻恪弟公安督融,融自殺。

    壹從鎮南遷鎮軍,假節督夏口。

    及孫綝誅滕胤、呂據,據、胤皆壹之妹夫也,壹弟封又知胤、據謀,自殺。

    綝遣朱異潛襲壹。

    異至武昌,壹知其攻己,率部曲千馀口過將胤妻奔魏。

    魏以壹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封吳侯,以故主芳貴人邢氏妻之。

    邢美色妒忌,下不堪命,遂共殺壹及邢氏。

    壹入魏(黃初)三年死。

    失二孫賁字伯陽。

    父羌字(圣壹)〔圣臺〕,堅同產兄也。

    賁早失二親,弟輔嬰孩,賁自贍育,友愛甚篤。

    為郡督郵守長。

    堅於長沙舉義兵,賁去吏從征伐。

    堅薨,賁攝帥馀眾,扶送靈柩。

    后袁術徙壽春,賁又依之。

    術從兄紹用會稽周昂為九江太守,紹與術不協,術遣賁攻破昂於陰陵。

    術表賁領豫州刺史,轉丹楊都尉,行征虜將軍,討平山越。

    為揚州刺史劉繇所迫逐,因將士眾還住歷陽。

    頃之,術復使賁與吳景共擊樊能、張英等,未能拔。

    及策東渡,助賁、景破英、能等,遂進擊劉繇。

    繇走豫章。

    策遣賁、景還壽春報術,值術僭號,署置百官,除賁九江太守。

    賁不就,棄妻孥還江南。

    江表傳曰:袁術以吳景守廣陵,策族兄香亦為術所用,作汝南太守,而令賁為將軍,領兵在壽春。

    策與景等書曰:“今征江東,未知二三君意云何耳?”景即棄守歸,賁困而后免,香以道遠獨不得還。

    吳書曰:香字文陽。

    父孺,字仲孺,堅再從弟也,仕郡主簿功曹。

    香從堅征伐有功,拜郎中。

    后為袁術驅馳,加征南將軍,死於壽春。

    時策已平吳、會二郡,賁與策征廬江太守劉勛、江夏太守黃祖,軍旋,聞繇病死,過定豫章,上賁領太守,江表傳曰:時丹楊僮芝自署廬陵太守,策留賁弟輔領兵住南昌,策謂賁曰:“兄今據豫章,是扼僮芝咽喉而守其門戶矣。

    但當伺其形便,因令國儀杖兵而進,使公瑾為作勢援,一舉可定也。

    ”后賁聞芝病,即如策計。

    周瑜到巴兵,輔遂得進據廬陵。

    后封都亭侯。

    建安十三年,使者劉隱奉詔拜賁為征虜將軍,領郡如故。

    在官十一年卒。

    子鄰嗣。

    昃潘鄰年九歲,代領豫章,進封都鄉侯。

    吳書曰:鄰字公達,雅性精敏,幼有令譽。

    在郡垂二十年,討平叛賊,功績修理。

    召還武昌,為繞帳督。

    時太常潘浚掌荊州事,重安長陳留舒燮有罪下獄,浚嘗失燮,欲寘之於法。

    論者多為有言,浚猶不釋。

    鄰謂浚曰:“舒伯膺兄弟爭死,海內義之,以為美譚,仲膺又有奉國舊意。

    今君殺其子弟,若天下一統,青蓋北巡,中州士人必問仲膺繼嗣,答者云潘承明殺燮,於事何如?”浚意即解,燮用得濟。

    博物志曰:仲膺名邵。

    初,伯膺親友為人所殺,仲膺為報怨。

    事覺,兄弟爭死,皆得免。

    袁術時,邵為阜陵長。

    亦見江表傳。

    鄰遷夏口沔中督、威遠將軍,所居任職。

    赤烏十二年卒。

    子苗嗣。

    苗弟旅及叔父安、熙、績,皆歷列位。

    吳歷曰:鄰又有子曰述,為武昌督,平荊州事。

    震,無難督。

    諧,城門校尉。

    歆,樂鄉督。

    震后御晉軍,與張悌俱死。

    賁曾孫惠,字德施。

    惠別傳曰:惠好學有才智,晉永寧元年,赴齊王冏義,以功封晉興侯,辟大司馬賊曹屬。

    冏驕矜僭侈,天下失望。

    惠獻言於冏,諷以五難、四不可,勸令委讓萬機,歸籓青岱,辭甚深切。

    冏不能納,頃之果敗。

    成都王穎召為大將軍參軍。

    是時穎將有事於長沙,以陸機為前鋒都督。

    惠與機鄉里親厚,憂其致禍,謂之曰:“子盍讓都督於王粹乎?”機曰:“將謂吾避賊首鼠,更速其害。

    ”機尋被戮,二弟云、耽亦見殺,惠甚傷恨之。

    永興元年,乘輿幸鄴,司空東海王越治兵下邳,惠以書干越,詭其姓名,自稱南岳逸民秦秘之,勉以勤王匡世之略,辭義甚美。

    越省其書,榜題道衢,招求其人。

    惠乃出見,越即以為記室參軍,專掌文疏,豫參謀議。

    每造書檄,越或驛馬催之,應命立成,皆有辭旨。

    累遷顯職,后為廣武將軍、安豐內史。

    年四十七卒。

    惠文翰凡數十首。

    也,孫輔字國儀,賁弟也,以揚武校尉佐孫策平三郡。

    策討丹楊七縣,使輔西屯歷陽以拒袁術,并招誘馀民,鳩合遺散。

    又從策討陵陽,生得祖郎等。

    江表傳曰:策既平定江東,逐袁胤。

    袁術深怨策,乃陰遣間使赍印綬與丹楊宗帥陵陽祖郎等,使激動山越,大合眾,圖共攻策。

    策自率將士討郎,生獲之。

    策謂郎曰:“爾昔襲擊孤,斫孤馬鞍,今創軍立事,除棄宿恨,惟取能用,與天下通耳。

    非但汝,汝莫恐怖。

    ”郎叩頭謝罪。

    即破械,賜衣服,署門下賊曹。

    及軍還,郎與太史慈俱在前導軍,人以為榮。

    策西襲廬江太守劉勛,輔隨從,身先士卒,有功。

    策立輔為廬陵太守,撫定屬城,分置長吏。

    遷平南將軍,假節領交州刺史。

    遣使與曹公相聞,事覺,權幽系之。

    典略曰:輔恐權不能保守江東,因權出行東冶,乃遣人赍書呼曹公。

    行人以告,權乃還,偽若不知,與張昭共見輔,權謂輔曰:“兄厭樂邪,何為呼他人?”輔云無是。

    權因投書與昭,昭示輔,輔慚無辭。

    乃悉斬輔親近,分其部曲,徒輔置東。

    數歲卒。

    子興、昭、偉、昕,皆歷列位。

    驍悍孫翊字叔弼,權弟也,驍悍果烈,有兄策風。

    太守朱治舉孝廉,司空辟。

    典略曰:翊名儼,性似策。

    策臨卒,張昭等謂策當以兵屬儼,而策呼權,佩以印綬。

    建安八年,以偏將軍領丹楊太守,時年二十。

    后卒為左右邊鴻所殺,鴻亦即誅。

    吳歷載翊妻徐節行,宜與媯覽等事相次,故列於后孫韶傳中。

    吳錄子松為射聲校尉、都鄉侯。

    吳錄曰:松善與人交,輕財好施。

    鎮巴丘,數咨陸遜以得失。

    嘗有小過,遜面責松,松意色不平,遜觀其少釋,謂曰:“君過聽不以某鄙,數見訪及,是以承來意進盡言,便變色,何也?”松笑曰:“屬亦自忿行事有此,豈有望邪!”黃龍三年卒。

    蜀丞相諸葛亮與兄瑾書曰:“既受東朝厚遇,依依於子弟。

    又子喬良器,為之惻愴。

    見其所與亮器物,感用流涕。

    ”其悼松如此,由亮養子喬咨述故云。

    洌?孫匡字季佐,翊弟也。

    舉孝廉茂才,未試用,卒,時年二十馀。

    江表傳曰:曹休出洞口,呂范率軍御之。

    時匡為定武中郎將,(遣)范令放火,燒損茅芒,以乏軍用,范即啟送匡還吳。

    權別其族為丁氏,禁固終身。

    臣松之案本傳曰:“匡未試用卒,時年二十馀。

    ”而江表傳云呂范在洞口,匡為定武中郎將。

    既為定武,非為未試用。

    且孫堅以初平二年卒,洞口之役在黃初三年,堅卒至此合三十一年,匡時若尚在,本傳不得云卒時年二十馀也。

    此蓋權別生弟朗,江表傳誤以為匡也。

    朗之名位見三朝錄及虞喜志林也。

    子泰,曹氏之甥也,為長水校尉。

    嘉禾三年,從權圍新城,中流矢死。

    泰子秀為前將軍、夏口督。

    秀公室至親,握兵在外,皓意不能平。

    建衡二年,皓遣何定將五千人至夏口獵。

    先是,民間僉言秀當見圖,而定遠獵,秀遂驚,夜將妻子親兵數百人奔晉。

    晉以秀為驃騎將軍、儀同三司,封會稽公。

    江表傳曰:皓大怒,追改秀姓曰厲。

    干寶晉紀曰:秀在晉朝,初聞皓降,群臣畢賀,秀稱疾不與,南向流涕曰:“昔討逆弱冠以一校尉創業,今后主舉江南而棄之,宗廟山陵,於此為墟。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朝廷美之。

    晉諸公贊曰:吳平,降為伏波將軍,開府如故。

    永寧中卒,追贈驃騎、開府。

    子儉,字仲節,給事中。

    孫孫韶字公禮。

    伯父河,字伯海,本姓俞氏,亦吳人也。

    孫策愛之,賜姓為孫,列之屬籍。

    吳書曰:河,堅族子也,出后姑俞氏,后復姓為孫。

    河質性忠直,訥言敏行,有氣干,能服勤。

    少從堅征討,常為前驅,后領左右兵,典知內事,待以腹心之任。

    又從策平定吳、會,從權討李術,術破,拜威寇中郎將,領廬江太守。

    后為將軍,屯京城。

    太守初,孫權殺吳郡太守盛憲,會稽典錄曰:憲字孝章,器量雅偉,舉孝廉,補尚書郎,稍遷吳郡太守,以疾去官。

    孫策平定吳、會,誅其英豪,憲素有高名,策深忌之。

    初,憲與少府孔融善,融憂其不免禍,乃與曹公書曰:“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公為始滿,融又過二,海內知識,零落殆盡,惟會稽盛孝章尚存。

    其人困於孫氏,妻孥湮沒,單孑獨立,孤危愁苦,若使憂能傷人,此子不得復永年矣。

    春秋傳曰:‘諸侯有相滅亡者,桓公不能救,則桓公恥之。

    ’今孝章實丈夫之雄也,天下譚士依以揚聲,而身不免於幽執,命不期於旦夕,是吾祖不當復論損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絕交也。

    公誠能馳一介之使,加咫尺之書,則孝章可致,友道可弘也。

    今之少年,喜謗前輩,或能譏平皮柄反。

    孝章;孝章要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民所共稱嘆。

    燕君市駿馬之骨,非欲以騁道里,乃當以招絕足也。

    惟公匡復漢室,宗社將絕,又能正之,正之之術,實須得賢。

    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昭王筑臺以尊郭隗,隗雖小才,而逢大遇,竟能發明主之至心,故樂毅自魏往,劇辛自趙往,鄒衍自齊往。

    鄉使郭隗倒縣而王不解,臨溺而王不拯,則士亦將高翔遠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凡所稱引,自公所知,而有云者,欲公崇篤斯義也,因表不悉。

    ”由是徵為騎都尉。

    制命未至,果為權所害。

    子匡奔魏,位至征東司馬。

    憲故孝廉媯覽、戴員亡匿山中,孫翊為丹楊,皆禮致之。

    覽為大都督督兵,員為郡丞。

    及翊遇害,河馳赴宛陵,責怒覽、員,以不能全權,令使奸變得施。

    二人議曰:“伯海與將軍疏遠,而責我乃耳。

    討虜若來,吾屬無遺矣。

    ”遂殺河,使人北迎揚州刺史劉馥,令住歷陽,以丹楊應之。

    會翊帳下徐元、孫高、傅嬰等殺覽、員。

    吳歷曰:媯覽、戴員親近邊洪等,數為翊所困,常欲叛逆,因吳主出征,遂其奸計。

    時諸縣令長并會見翊,翊以妻徐氏頗曉卜,翊入語徐:“吾明日欲為長吏作主人,卿試卜之。

    ”徐言:“卦不能佳,可須異日。

    ”翊以長吏來久,宜速遣,乃大請賓客。

    翊出入常持刀,爾時有酒色,空手送客,洪從后斫翊,郡中擾亂,無救翊者,遂為洪所殺,迸走入山。

    徐氏購募追捕,中宿乃得,覽、員歸罪殺洪。

    諸將皆知覽、員所為,而力不能討。

    覽入居軍府中,悉取翊嬪妾及左右侍御,欲復取徐。

    恐逆之見害,乃紿之曰:“乞須晦日設祭除服。

    ”時月垂竟,覽聽須祭畢。

    徐潛使所親信語翊親近舊將孫高、傅嬰等,說:“覽已虜略婢妾,今又欲見逼,所以外許之者,欲安其意以免禍耳。

    欲立微計,原二君哀救。

    ”高、嬰涕泣答言:“受府君恩遇,所以不即死難者,以死無益,欲思惟事計,事計未立,未敢啟夫人耳。

    今日之事,實夙夜所懷也。

    ”乃密呼翊時侍養者二十馀人,以徐意語之,共盟誓,合謀。

    到晦日,設祭,徐氏哭泣盡哀畢,乃除服,薰香沐浴,更於他室,安施幃帳,言笑歡悅,示無戚容。

    大小凄愴,怪其如此。

    覽密覘視,無復疑意。

    徐呼高、嬰與諸婢羅住戶內,使人報覽,說已除兇即吉,惟府君敕命。

    覽盛意入,徐出戶拜。

    覽適得一拜,徐便大呼:“二君可起!”高、嬰俱出,共得殺覽,馀人即就外殺員。

    夫人乃還缞绖,奉覽、員首以祭翊墓。

    舉軍震駭,以為神異。

    吳主續至,悉族誅覽、員馀黨,擢高、嬰為牙門,其馀皆加賜金帛,殊其門戶。

    起樓韶年十七,收河馀眾,繕治京城,起樓櫓,修器備以御敵。

    權聞亂,從椒丘還,過定丹楊,引軍歸吳。

    夜至京城下營,試攻驚之,兵皆乘城傳檄備警,讙聲動地,頗射外人,權使曉喻乃止。

    明日見韶,甚器之,即拜承烈校尉,統河部曲,食曲阿、丹徒二縣,自置長吏,一如河舊。

    后為廣陵太守、偏將軍。

    權為吳王,遷揚威將軍,封建德侯。

    權稱尊號,為鎮北將軍。

    韶為邊將數十年,善養士卒,得其死力。

    常以警疆埸遠斥候為務,先知動靜而為之備,故鮮有負敗。

    青、徐、汝、沛頗來歸附,淮南濱江屯候皆徹兵遠徙,徐、泗、江、淮之地,不居者各數百里。

    自權西征,還都武昌,韶不進見者十馀年。

    權還建業,乃得朝覲。

    權問青、徐諸屯要害,遠近人馬眾寡,魏將帥姓名,盡具識之,有問咸對。

    身長八尺,儀貌都雅。

    權歡悅曰:“吾久不見公禮,不圖進益乃爾。

    ”加領幽州牧、假節。

    赤烏四年卒。

    子越嗣,至右將軍。

    越兄楷武衛大將軍、臨成侯,代越為京下督。

    楷弟異至領軍將軍,奕宗正卿,恢武陵太守。

    天璽元年,徵楷為宮下鎮驃騎將軍。

    初永安賊施但等劫皓弟謙,襲建業,或白楷二端不即赴討者,皓數遣詰楷。

    楷常惶怖,而卒被召,遂將妻子親兵數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歲月不居”語出何處含義

    散文

    散文詩題目不限八十字要押韻

    閱讀(377)

    把墮落當作一朵美麗的花把墮落當作一朵美麗的花在巍峨而又殘破的山崖如果疲憊得不能夠攀爬何妨無奈且自由地墜下把墮落當作一朵美麗的花在廣闊而又孤獨的天涯如果茫然得無處去進發何妨無助且解脫地倒下生活用血肉繪成山崖淡然無痕淺薄的

    散文

    散文句子+80字賞析急急急

    閱讀(390)

    花兒在鳥的啁啾聲里展顏,臉上尚殘留著嬌羞的露珠;葉芽悄悄地萌發,偷窺著花兒嬌美的臉龐,忙不迭地顯出可愛的嫩綠作為陪襯;碧空的白云瞧見了,取笑芽子的多情,舒舒卷卷,聚聚散散,已經樂翻了天;頗有封建意識的風婆婆看到了,想狠狠地鼓起腮幫吹打一番,卻

    散文

    夏日.夕陽.江邊作文300字

    閱讀(310)

    晚飯后,我和媽媽去江邊散步。“多么迷人的景色啊!”我情不自禁地大聲喊道。遙望天空,夕陽像個魔術師,把天空的云朵一會兒變成金黃色,一會兒變成粉紅色,神奇極了。這時,霞光映射到水面上,江水一半紅,一半綠。這時,讓我想起一句詩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

    散文

    夕陽西下河面的唯美句子有哪些

    閱讀(652)

    夕陽西下河面的唯美句子有:1.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2.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3.光陰為筆,山水為幕;茅屋為硯,殘田為墨。過盡

    散文

    形容“夕陽西下美景”的詩句都有哪些

    閱讀(526)

    1、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樂游原/登樂游原》李商隱唐【釋義】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2、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天凈沙·秋思》馬致遠元【釋義】夕陽正西沉,漂泊他鄉的游子流浪于遠離家鄉的不知處的遠方3、青山依舊

    散文

    關于夕陽西下的(寫雪)的古詩

    閱讀(351)

    元曲:天凈沙·秋思(元)馬道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寫雪的: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閣夜》杜甫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散文

    描寫鄉村田園夕陽西下的優美句子

    閱讀(1005)

    1、初夏的早晨,空氣清晰,萬里無云,聆聽著鳥兒的歌聲。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伴著你的是花草樹木的芳香。傍晚,牽著你的手,去看那夕陽西下。2、村后是一望無際的桑園,在春天雨露的滋潤下,桑樹抽出了新芽,整個桑園就像是一片綠色的海洋。3、村莊在遼闊

    散文

    山陽文化在焦作旅游中的意義

    閱讀(323)

    樓主~~你所謂的山陽文化只能是焦作發展史上的一個分支點~~~現在所謂的山陽文化其實就是焦作的文化史~~~我給你點資料你看看吧~~有用給分~~沒用就算了~~~懷川大地孕育了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名山秀水陶冶了世代英才豪杰,焦作地下文明積淀層

    散文

    寫一篇作文《我愛你春天》

    閱讀(346)

    抹去冬的寒冷,帶走秋的寂寞,吹走夏的炎熱,春天邁著輕盈的腳步向我們走來了。春天是百花盛開的季節。當你走進公園大門時,四周滿是盛開的鮮花的大花壇。再往公園深處走去,你一定可以聞到一股股撲鼻的芳香,有的淡雅悠長,有的馥郁芬芳。你瞧,那魅力

    散文

    寫人的作文寫誰最好

    閱讀(315)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媽媽,若說起我的媽媽,我不禁會自豪起來,因為我的媽媽很特別。我的媽媽是上海永久自行車廠的一名普通職員,由于她平時做事認真仔細,深得同事們的信任,大家說起她一定會翹起大拇指夸獎她。就在去年七月,我的爸爸不幸患了肺癌。由

    散文

    作文:寫人技巧

    閱讀(339)

    寫人的作文要抓住幾個要點?1、外貌描寫——要符合人物特征。2、語言描寫——用詞要貼切。3、動作描寫——要細膩。4、神態描寫——要能達到“以外顯內”的效果。5、性格描寫——要能反映出人物的品質。6、心里描寫——心里描寫,不可小視,

    散文

    寫人的作文650字

    閱讀(378)

    一個令我尊敬的人在我的腦海里,有許多人值得我佩服,但有一個人的品格,使我終生受益――清潔工。記得在寒冷的早晨,在上學的路上,隱隱約約看到一個人,那個人拿著掃帚在掃地。走進一看,原來是清潔工。就在這時候,我想:這么冷的天,清潔工在掃地,難道不

    散文

    寫人的作文有哪些

    閱讀(327)

    我的班主任楊老師,三十多歲,披著烏黑的卷發,一雙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你們相信嗎?她的那雙眼睛與眾不同――會說話!每當我取得進步時,她那雙眼睛好像在說:“你真棒!”每當我早早到教室打掃衛生時,她那雙眼睛在說:“你真是一只勤勞的小蜜蜂!”如果我

    散文

    寫人的作文500字

    閱讀(327)

    我的奶奶我的奶奶今年六十有三,頭上長滿了銀發,額頭上有幾道彎彎的皺紋,那慈祥的面龐使人感到和藹可親。一天中午,奶奶燒了許多菜,有炒肉絲、紅燒肉、爆炒雞丁……可主食卻是我最討厭的饅頭。吃飯了,我吃起菜來菜非常起勁,可吃起饅頭卻慢吞吞的

    短句

    求給摘抄本起名帶含義

    閱讀(685)

    1、彼岸花開:意思是又燃起了新的希望,也可以叫為筆岸花開2、東寫西讀:意思一看就明白了。3、染心:一匹白布,染黃則黃,染紅則紅,讀了好書,摘抄下來,內化為自己的。

    短句

    文化苦旅第一部分有什么含義

    閱讀(540)

    這場說走就走的苦旅,異常艱辛,卻能讓人感觸那么深刻,這文化之旅,還是苦啊!這本書分為四個部分——如夢起點——中國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這一點,我就想到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一點點加深。當然,由于我才識淺薄,在此,我就和各位談談

    散文

    “好雪片片”的含義是什么

    閱讀(515)

    1、從結構上看,文章可以分為三部分。你是怎樣劃分的?請寫出起訖段的序號,并簡要概括出三部分的大意。起訖段:(1)(2)(3)2、文中寫“我”以在老人那里買獎券“感到安心”,“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為什么感到安心?“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散文

    寫作感知的含義

    閱讀(463)

    、《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閱讀的要求1.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2.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探討疑難問題。3.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

    短句

    人生藝術化的含義

    閱讀(523)

    人生藝術化,是種意境,是對于真、善、美理解的一定層次。一、人生藝術化相關理解:美的產生需要人的參與,沒有人的參與就無從談美。同樣,人的生存也離不開美,離不開藝術。藝術與美是在人生土壤中滋生出來的,沒有它們人生也將了然無趣。另外,藝術和

    短句

    魯迅小說肥皂的中心含義

    閱讀(605)

    《肥皂》刻畫了一個反對舊文化、維護舊道德的假道學家形象。小說通過四銘見孝女、買肥皂的事件,以及由肥皂掀起的家庭風波,集中揭露了封建復古派政治上的極端反動、道德上的極端墮落,戳穿了他們關心世道人心、國家命運的畫皮,把封建復古派的

    短句

    一年十二個情人節分別代表什么含義

    閱讀(422)

    1.14日記情人節(diaryday),情侶們互相贈送戀愛日記2.14情人節(stvalentinesday),傳統情人節3.14白色情人節(whiteday),男孩回贈禮物的日子4.14黑色情人節(blackday),屬于單身貴族們的情人節5.14黃色與玫瑰情人節(yell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