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關于師徒的詩句

    1. 《挽黃巖趙郎中二首》

    【作者:劉克莊】

    朱公徒弟丘公婿,標致雖高氣宇和。

    心向奏篇尤暴白,發因時事欲蒼皤。

    訃傳淮甸邊情惜,路出蕭山巷祭多。

    最長郎君師友盛,我知墓碣有人磨。

    2. 《悼古鏡果佛慧法師》

    【作者:儲泳】

    霜毛垂半頂,說法國王前。

    定里修千劫,佛中添一員。

    諡本終后賜,真謗在時傳。

    講下諸徒弟,焚香石塔邊。

    3. 《喜英公大師掛錫太華》

    【作者:陳摶】

    暗喜蓮峰作近鄰,撥開云霧見師頻。

    有時問個艱難字,便沐周旋說與人。

    唐李監應留后跡,漢蔡邕想是前身。

    堪嗟繼踵無徒弟,筆法收藏在渭濱。

    4.《胡士彥挽詞二首》

    【作者:陳師道】

    此地來何晚,經年見未頻。

    薦賢仍賭命,有道可辭貧。

    徒弟三千子,聲名四十春。

    襄陽耆舊內,無復姓龐人。

    5. 《自遣》

    【作者:齊己】

    了然知是夢,既覺更何求。

    死入孤峰去,灰飛一燼休。

    云無空碧在,天靜月華流。

    免有諸徒弟,時來吊石頭。

    6. 《留題仰山大師塔院》

    【作者:齊己】

    嵐光疊杳冥,曉翠濕窗明。

    欲起游方去,重來繞塔行。

    亂云開鳥道,群木發秋聲。

    曾約諸徒弟,香燈盡此生。

    關于師徒的詩句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師徒的詩句

    散文

    以關于閨密為題目的散文

    閱讀(323)

    有一個溫暖而又甜蜜的稱呼—閨蜜。它超出了單純的友誼。友情濃厚后,便到了“閨蜜”的境界。每個女生都有自己藏在心底最真摯的一份友情。我的第一個閨蜜是在學前班認識的。我們一起生病;一起將以前的家長簽字剪下粘到考砸了的卷子上;一

    散文

    京劇的作文600字

    閱讀(494)

    京劇的前身是徽班。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進京后大量吸收當時在北京流行的昆曲、京腔、秦腔等各種戲曲藝術的成就,同時又受到北京的語言、風俗等地方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經過五、六十年的融匯,衍變成為京劇...古徽州的戲曲活動比

    散文

    羅蘭寫給秋天簡介

    閱讀(344)

    羅蘭羅蘭,原名靳佩芬,1919年出生于河北省寧河縣蘆臺鎮,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師范部畢業。1948年去臺灣,1959年至1991年,在臺灣“警廣”主持音樂及教育節目,長達32年。出版作品除《羅蘭小語》外,還包括散文、小說、游記、詩歌、詩論等。2003年獲

    散文

    羅蘭的《寫給秋天》的解析

    閱讀(384)

    1.(1)秋天教會了他“怎樣去利用寂寞無聊的時刻,發掘出生命的潛能,尋找到迷失的自我”;(2)秋天告訴他“生命的過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祥,由絢爛到平淡”;(3)秋天使他懂得“生命不是虛空,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

    散文

    羅蘭《寫給秋天》中作者經歷了什么?

    閱讀(333)

    羅蘭羅蘭,原名靳佩芬,1919年出生于河北省寧河縣蘆臺鎮,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師范部畢業。1948年去臺灣,1959年至1991年,在臺灣“警廣”主持音樂及教育節目,長達32年。出版作品除《羅蘭小語》外,還包括散文、小說、游記、詩歌、詩論等。2003年獲

    散文

    我的青春故事征文

    閱讀(426)

    靜謐的夜,夜色如黛,月色清幽。一曲《夢想繽紛》在清風中傳揚:十七八歲的年紀沒有深沉,開始成熟的生命夢想繽紛,打開寧靜的天空當作畫布,涂上最美的顏色展示青春……歌聲里活潑動感,激情洋溢。燈影斜斜,氤氳飄渺。我獨坐幽軒,捧一杯清茶,握一本相

    散文

    誦讀經典照亮人生作文

    閱讀(431)

    品讀經典,是一場經典的盛宴;是一出名人大家的相約;是一段穿越時光的回想;是一束灼照心靈的亮光;是我們的“心靈雞湯”。品讀經典,光亮人生!經典之所以稱為經典,是有一定文學價值和影響的,它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青少年,更應該發揚光大

    散文

    寫人的作文一般寫什么樣的內容

    閱讀(315)

    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主要是通過對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和典型事例的敘述來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質、作風等特點。要寫好寫人為主的記敘文,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寫好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語言

    散文

    熱愛學生時代散文結尾

    閱讀(325)

    永遠的永遠、華麗的青春斷了線、是誰的鉛筆在潔白的紙上劃下了年輕的誓言。知道不能實現,卻在轉身前就淚流滿面、陽光下的操場,你微笑的臉、像昨天只能懷念、光陰劃過了左臉忘記了說再見。從前的從前、就在那個再也記不起的雨天,溫度從指尖

    散文

    作為一名新時代學生如何愛國初中作文

    閱讀(393)

    自日本宣布將我國釣魚島所謂“國有化”后,全國上下同仇敵愾,掀起了抗日保釣的熱潮。舉國上下都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全世界證明了中國人民不屈強權勇氣和保衛國土的決心。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要牢牢樹立愛國信念,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通過

    散文

    回味學生時代的經典美文

    閱讀(309)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散文徐志摩<再別康橋>舒葶<致橡樹>汪果真<熱愛生命>毛澤東<沁園春.長沙>心境與人生“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是淡泊寧靜者的心境,“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是寬容博大者的心境,“我自橫刀

    散文

    初一的學生看誰的散文最好

    閱讀(347)

    不一定需要看某個人的。名人不一定寫出最貼近初一學生的散文。一些網絡寫手的也不錯啊。只要是貼近生活的我覺得都不錯。

    散文

    林清玄的作品特色

    閱讀(327)

    讀林清玄的小品文,俯拾皆是一個“趣”字,這“趣”不是處心積慮地抖包袱,不會讓你哈哈大笑,而是用自然雋永的趣味,讓你會心一笑。林清玄所追求的理想的散文,“乃得語言自然節奏之散文,如在風雨之夕圍爐談天,善拉扯,帶情感,亦莊亦諧,深入淺出,如與高僧

    散文

    求適合做題記詩句、散文詩句等等

    閱讀(405)

    (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2)花開,蟬鳴,葉落,雪飄。(3)當手指跳躍,風兒便不再悲傷;當黑白流淌,思緒便將痛苦遺忘;當旋律激揚,天地便只在我的心泉徜徉……

    散文

    描寫踏雪尋梅的詩句

    閱讀(344)

    你好:以下就是:王安石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足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華發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梅花絕句(之—)陸游聞道梅花圻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梅花絕句(之二)幽

    散文

    關于竹子的傳說典故詩句散文等等

    閱讀(455)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唐.杜甫《詠春筍》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唐.杜甫《詠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宋.

    短句

    描述百花盛開時會說什么古詩詞

    閱讀(488)

    1、《蜂》唐代:羅隱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譯文:無論是在平地,還是在那高山,哪里鮮花迎風盛開,哪里就有蜜蜂奔忙。蜜蜂啊,你采盡百花釀成了花蜜,到底為誰付出辛苦,又想讓誰品嘗香甜。2、《不第后賦菊》唐

    短句

    最能表現花園里百花盛開的詩句是什么

    閱讀(403)

    “一花獨開不是春,百花爭艷香滿園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鳥語花香.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

    短句

    描寫百花盛開的詩句

    閱讀(397)

    “一花獨開不是春,百花爭艷香滿園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鳥語花香。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散文

    元好問的詩詞有哪些

    閱讀(297)

    池塘春草謝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傳語閉門陳正字,可憐無補費精神。——《論詩三十首》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是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

    散文

    元好問詩詞賞析問題

    閱讀(342)

    由詞題可知,這首詞記載的是作者與李輔之兩次暢游大明湖。據遺山《濟南行記》記載,乙未年秋約七月,“以故人李君鋪之之故”而至濟南。第二年丙申(1236)三、四月間,又與李輔之在濟南歡聚。金濟南府即宋齊州(今山東濟南),據《金史。地理志》記錄,濟源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