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求陳之藩的資料

    陳之藩是科學家,在美國、臺灣、香港育人無數。

    陳之藩是散文家,作品影響了幾代臺灣和香港人。

    半個世紀前,胡適借錢幫助陳之藩赴美留學,等到陳之藩有能力還最后一筆款時,胡適寫信說:“其實你不應該這樣急于還此四百元。

    我借出的錢,從來不盼望收回,因為我知道我借出的錢總是‘一本萬利’,永遠有利息在人間的。”

    陳之藩小傳

    陳之藩,1925年生,河北霸縣人,天津北洋大學電機系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科學碩士,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

    曾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副研究員,休斯頓大學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波士頓大學研究教授;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榮譽教授。

    著有電機工程論文百篇,《系統導論》及《人工智慧語言》專書二冊;散文有《大學時代給胡適的信》、《蔚藍的天》、《旅美小簡》、《在春風里》、《劍河倒影》、《一星如月》、《時空之海》、《散步》等。

    陳之藩先生辦公室的墻上掛著愛因斯坦的像,愛因斯坦的對面是一大一小兩張夢露的裸體藝術照。

    我一見就好奇地問為什么,陳先生說:“好看。

    ”我又問:“童教授沒意見嗎?”他笑答:“童教授有什么意見?童教授每天都來。

    ”童教授是陳之藩的太太童元方,在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任教,陳之藩是電子工程系的榮譽教授。

    據童元方講,愛因斯坦和夢露的圖片都是她送給陳之藩的。

    在作品中,陳之藩時常提起的科學家是和夢露“朝夕相對”的愛因斯坦。

    他講的兩個關于愛因斯坦的故事,讓人一聽難忘。

    一個是:愛因斯坦剛到普林斯頓時,主事人問他一年要多少薪俸,他說五千差不多了。

    一年五千元是物理系剛畢業的學生的水準,主事人說:“給你年俸五千,給別人就不好給了,請為我們著想一下,還是勉強定年俸一萬五千元罷。

    ”另一個是:愛因斯坦的談話里總給聽眾一個印象,他的貢獻不是源于甲,就是由于乙,而與愛因斯坦本人不太相干似的。

    就連那篇亙古以來嶄新獨創的狹義相對論,并無參考可引,卻在最后天外飛來一筆:“感謝同事朋友貝索的時相討論。”

    在生活中,曾和陳之藩時相討論的科學家是楊振寧,楊也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教授。

    陳之藩說,楊振寧長得真漂亮,第一次見楊時,他的一個外國同學就問:“楊為什么不到好萊塢去當演員。

    ”我提起楊的太太杜致禮在諾貝爾頒獎會上的一張照片真漂亮,陳先生說,他在一個舊書攤上發現了那張照片,還專門找來送給了楊。

    陳之藩喜歡寫信,和他通信頗勤的前輩有胡適和沈從文,后輩則有董橋,董橋提起這種書信因緣:“陳之藩是大學問家,滿腹經綸,平時惜墨如金,聊天寫信卻往往暢所欲言,教人如沐春風。”

    陳之藩的書法寫得清雅,我曾經請教過他對沈從文和臺靜農的書法的看法,答案出乎我的意料。

    對藝術,他總有一些出人意表的妙句。

    陳之藩喜歡念詩。

    他翻譯過許多英文詩,集成《蔚藍的天》。

    第一次見面時,我念了一對古句:“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

    ”他笑了,說下句比上句好。

    故人舊事

    1947年,陳之藩在天津北洋大學電機系讀書,有一天在廣播里聽到北京大學校長胡適《眼前文化的動向》的演講,覺得與他的意見有一些不同的地方,遂給他寫了一信。

    胡適很快回信,彼此的通信由此開始,陳之藩回憶:“他的誠懇與和藹,從每封信我都可以感覺到。

    所以我很愛給他寫信,總是有話可談。

    ”日后這些信集成了《大學時代給胡適的信》。

    求知若渴的陳之藩與胡適、沈從文、金岳霖等人有著不尋常的交往。

    南方都市報:和胡適通信之后,你曾到北平東廠胡同和胡適見過一次面,那時候是夏天,你是穿短褲去的?

    陳之藩:我穿著短褲,聊了一會,訓導長賀麟來了,要跟他商量學生鬧學潮的事,我就告辭了。

    和胡適實際上沒說多少話。

    南方都市報:《大學時代給胡適的信》作代序的那篇《世紀的苦悶與自我的彷徨——青年眼中的世界與自己》寫得好,看起來都不像是一個二十出頭的人寫的。

    陳之藩:現在讓我寫也寫不出來。

    就因為那篇文章,他們都嚇壞了。

    他們是胡適、金岳霖、馮友蘭、沈從文。

    他們彼此講,問胡先生這人是誰?胡先生說他常給我寫信啊。

    南方都市報:你在北洋大學電機系讀到一半時,對國家前途感到悲觀,想改讀哲學救國,就考入清華大學哲學系,這事在你們家掀起了軒然大波,你為了改專業的決定還到清華大學跟金岳霖見過一面?

    陳之藩:金岳霖真厲害,我真服他。

    那時候我很悲觀,他說你知道什么叫悲觀嗎?悲觀就是你認為有一套價值觀念以后,比如你覺得金子很值錢,你當然設法要保存,把金子拿到家里來,拿到兜里來,但是保存之無法,金子被人搶走了,乃感悲觀。

    他給我解釋半天,我心里很舒服,他并沒解答我的問題呀。

    他說胡先生的思想跟汽車一樣,(笑)是后來居上,汽車越新的越好。

    他每一句話都像格言似的,你真受不了。

    (笑)

    南方都市報:就是那一次見面,他把你從清華給打回來了。

    陳之藩:他又不給你作決定,但是聽他這么一說,就又回到北洋大學了。

    南方都市報:有沒有跟他寫信?

    陳之藩:寫信以后才能見到他嘛。

    寫信有好多種,中國式這么寫(從右到左豎著寫),也有跟外國一樣,橫著寫,現在大陸也橫著寫。

    金岳霖他這樣(從左到右豎著寫),他怕他手沾墨。

    (笑)金岳霖跟梁思成住在一塊。

    梁思成是林徽因的丈夫,他們的兒子梁從誡在美國說得最精彩的一句話是:前清政府真是腐敗,出了我爺爺梁啟超,中華民國真是不行,出了我爸爸梁思成,我現在從偉大的祖國來,出了我!大家就一起鼓掌。

    (鼓掌,大笑)就是這句話,我們聽得最舒服。

    南方都市報:你和馮友蘭有沒有見過面?

    陳之藩:我對他的書很熟,但沒見過,他當時剛從美國回來,不容易見到還是怎樣,我忘了。

    我喜歡馮友蘭,而胡適不喜歡他,我還在胡適那兒吹馮友蘭,胡適太忙,馮友蘭的書他大概沒看過多少。

    他不喜歡馮友蘭是因為馮友蘭是當代同行而出毛病,還是因為馮友蘭跟他宗派不一樣,那時候我搞不清楚。

    現在我覺得馮友蘭不像他自己書中寫的那么好,但是胡適始終倒是一致的,他說什么做什么,都是老實可靠的。

    但是那時我不覺得,我覺得馮友蘭很尖銳。

    南方都市報:你和沈從文是又通信,又見過面?

    陳之藩:沈從文非常有意思。

    他住在中老胡同,是北大的宿舍。

    我到中老胡同去看他,大概是看完胡適的第二天。

    他們都是同事,整天聊天。

    你不知道那時候他們說話,國語都很差。

    他算是很努力的了,因為他吃教國文這行飯的,還是有些我不懂,但是大致懂。

    跟他談些什么,問我什么我都忘了。

    我也很會出題目給他談,如:在聯大教什么課啦?我熟悉他的小說啦。

    沈從文的太太張兆和出來了,拿著一堆小孩衣服。

    他們的小孩小龍小虎很小,跑來跑去。

    沈從文就作了介紹,怎么介紹不記得了。

    南方都市報:她漂亮嗎?

    陳之藩:我們那時候全校兩千人,女同學只有三四個,漂亮女人沒見過,就是看過電影里的白楊之類的。

    大概她也化了妝,完全在我想像之外的,覺得是挺漂亮的。

    她說沈先生對陳先生的文章很欣賞。

    我就說沒有什么了,我傻傻地也不會答,連一句敷衍的話也不會說。

    我想到從前沈從文怎么追她,在上海公學怎么要他怎么不要他。

    沈從文真是好,看到我覺得他太太很美,所以他就給我下臺階,他就把話題引到另外的題目上去,我就鎮靜下來了,鎮靜下來以后一會就好了。

    我在北洋大學電機系畢業以后,學校分配我到臺灣去,那時找事很難的,我在北平自個也找不到事。

    你看沈從文很奇怪,他就給我找到事了,那時我已去臺灣了,坐船到臺灣以后接到他的信,他說天津《益世報》里有份工作,也就是寫些文化,跟電機完全不相干。

    后來的信他就說你千萬不要回來,華北到處是血與火。

    南方都市報:沈從文重要的文學作品都是在1949年以前完成了,你當時覺得他的文章怎樣?

    陳之藩:沈從文的文章我跟童教授(陳太童元方)研究過,童教授喜歡他的短篇小說《柏子》,說他這篇寫得最好。

    我喜歡《邊城》,大概是電影明星選得漂亮(笑)。

    我是先看的電影,后看的《邊城》。

    那時候我覺得他的散文不如我寫得好(笑),更不用說后來了。

    赴美留學

    1948年,陳之藩在北洋大學畢業后,由學校派到臺灣南部高雄的臺灣堿業公司工作,后進入梁實秋主持的國立編譯館工作。

    有一次胡適從美國回臺灣,鼓勵陳之藩赴美留學,知道陳之藩經濟拮據,胡適回美后就寄了一張支票。

    1955年,陳之藩赴美留學,應聶華苓之約在《自由中國》刊載了成名作《旅美小簡》。

    南方都市報:你剛開始在臺灣工作是怎么樣的?

    陳之藩:學校派到那個公司做工,我修過好多馬達,修馬達很有意思。

    我所有的部下,二十多個都是女孩子,在工廠做工,因為高雄非常熱,女孩子一曬就黑了,所有女孩子的臉都包上,長什么樣我都不知道,沒有一個我知道的。

    她們結婚的時候因為我是她們長官,以我為榮,請我吃一頓,我得給她們紅包,也很嚴重,掙的錢太少,結婚的太多。

    結婚時新娘打扮得真是漂亮,你就是阿花啦,我說我怎么不認識,我認識我就追你啦(大笑)。

    還有一個阿蘇,每個都好漂亮,但是我都不知道。

    我教她們修馬達,阿蘇坐在這,我摟著她,我只看見她眼睛,別的都看不見,但是手一摸,我說這么細。

    我按著她的手,那是非拿著手告訴她怎么修不行,沒別的辦法,手就這么點,手很軟。

    我一握就知道這是阿蘇的手,這是阿花的手,別的我就不知道了(笑)。

    一見到阿蘇我就想起薛寶釵了,我就叫她薛寶釵。

    我們言語不通嘛,她會閩南話,我不會,她國話就說那么一點,但是我是boss(老板),她就慢慢聽懂那幾句話,什么“上來、下去”等。

    教她修馬達,很快樂!那時候假如女工們沒有捂著一塊布,我一定追一個,story(故事)就完全不一樣了,也不會去臺北,也不會去李書田(1900-1988,1926年獲得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院土木工程專業博士,曾任北洋大學工學院院長)那兒的國立編譯館里了。

    南方都市報:怎么去的國立編譯館?

    陳之藩:得諾貝爾獎金的朱棣文(199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外祖父李書田讓我去的。

    李書田在編譯館,我是他得意的學生,我說我整天修馬達干什么,實在無聊,他叫我去。

    在國立編譯館,李書田和梁實秋是同事,后來梁實秋當了國立編譯館的館長。

    南方都市報:胡適借錢讓你去美國留學是怎么回事呢?

    陳之藩:梁實秋當國立編譯館館長以后,胡適從美國來了,梁實秋跟胡適說借錢的事,說你幫幫他。

    還不是我跟他說的。

    南方都市報:那就考到美國去讀碩士?

    陳之藩:還沒這么簡單,這時候我大學畢業已經五年了,我就到領事館里考試。

    考試也很有意思,我迷迷糊糊地也不知道,他們跟我說你得看《time》(時代)雜志,不知道是誰告訴我的。

    我的英文也不那么好,在編譯館算不錯的了,考試前真看了《time》雜志,還就考那一段,這是怪事,我就譯過那一段。

    這不要緊,那個領事,說去不去很嚴格的,筆試我剛預備好就考,真巧一個生詞也沒有,筆試算通過了。

    口試那領事從美國來,剛學中文,客廳里坐著一大堆人,他從屋里出來,宣布現在該誰了。

    他要練練他的中文,他一看陳之藩,發音稍微差一點,他大聲說“陳-吃-飯”(大笑),大家都笑了,他不好意思,他說我說得不對嗎?我說你說的全不對。

    他說應該怎么說?我說“陳之藩”,他就跟著我說,口試就這么通過了(大笑)。

    南方都市報:考試通過后就去了美國讀書?

    陳之藩:沒去,怎么去?胡適先生給你存了兩千四,你還能跟人家要路費嗎?你上飛機要給機票錢。

    胡適借的是美國要求留學生交的保證金。

    南方都市報:那怎么辦呢?

    陳之藩:你說怎么辦?我延遲了一年,我寫了一本書,這本書是胡適最欣賞的我的作品,是物理書。

    我寫物理教科書是因為沒有去美國的單程飛機票,寫本教科書掙稿費,又遇見一個貴人,楊家駱(1912-1991,1926年主持《國史通纂》的匯編,曾創辦中國辭典館,赴臺后主持世界書局)對我真是好,其實這些人都對我好,我也不知道為什么。

    楊家駱是世界書局的老板。

    人家跟我說你編譯館做事的人,你編的書賣給誰,你得找一個教授聯名,把他名字寫在前頭,把我名字寫在后頭,這才可能出書,就請一個師范大學的教授掛一個名。

    可笑這個書稿到楊家駱那兒,請求他考慮出我這本書,他就這么一看,他說好啊,他顯得非常驚訝,他說不要師范大學教授掛名,就出我自己單個人的,我頭一本書就是他出的。

    出書我也就拿到去美國的路費,大概五千塊,美金大概一千塊,就這么去了。

    南方都市報:到了美國就在那里寫《旅美小簡》,寄回臺灣發表。

    陳之藩:《旅美小簡》那是另外的story,聶華苓在編《自由中國》文藝版,我給她發現了。

    她知道我能寫文章,所以就約我在《自由中國》寫稿。

    我在美國無聊嘛,寫完后寄給聶華苓,她就登了。

    大家都看《自由中國》,因為《自由中國》比較開明一點。

    追憶胡適

    從1955年陳之藩赴美到1960年胡適回臺,正是胡適在紐約最是冷清、最無聊賴的歲月,陳之藩有幸和胡適談天說地,說短道長。

    陳之藩回憶:“我所受之教常出我意外,零碎復雜得不易收拾。

    ”1962年,胡適在臺灣逝世,在美國任教的陳之藩含淚連寫了九篇紀念胡適的文章,后集成《在春風里》。

    南方都市報:你到美國時胡適已在紐約了?

    陳之藩:他已經在紐約了,偶爾回臺灣一趟。

    南方都市報:那時是他最寂寞又最清閑的日子。

    陳之藩:清閑倒不清閑,但是他最寂寞,大家都不理他。

    他喜歡整天跟客人聊,他也有可聊的,他也喜歡聽大家的意見,他外國朋友比中國朋友還多。

    那時候暑假他常找我,他沒得聊。

    我那房東老太太,她說他的英文比你好多了,我說他是當大使的,她不信,說你會有當大使的朋友。

    因為他很客氣,我不在時他就留message(消息)。

    南方都市報:那時候都聊了些什么?

    陳之藩:比如說,西南聯大四個教授:聞一多、費孝通、潘光旦、吳晗,四個人寫的都好,都在水準以上,他們寫給馬歇爾的信。

    胡適蠻喜歡聞一多的。

    我就不問吳晗了,我不問,他也不會說,他的意思是吳晗跟他的關系太近了,因為是他推薦吳晗到清華教書的。

    我問他潘光旦怎么樣,他說潘光旦很有個性。

    我說費孝通,他就說油腔滑調。

    我很佩服費孝通,很受他的影響。

    我們那時候念的差不多就是費孝通從英國寫的那些,我的文章很受他的影響,也沒想過胡適會說他油腔滑調。

    南方都市報:唐德剛的《胡適雜憶》里說胡先生那時候挺可憐的。

    陳之藩:也不像他說的那樣,不是喪家之犬。

    唐德剛的《袁氏當國》寫的袁世凱很詳細,從前很多我不知道,寫得很好,寫胡適的就太輕佻,形容不出胡適這個人來,形容胡適的詞不是很恰當。

    南方都市報:你跟唐德剛是怎么認識的?

    陳之藩:是我在香港的時候,他和宋淇、夏志清因為《紅樓夢》爭起來了,讓我斷。

    唐德剛認為《紅樓夢》里頭所有女孩的腳是大腳還是小腳,大腳就是旗人,小腳就是漢人,他說《紅樓夢》所有女人的腳是什么樣,《紅樓夢》里面絕對沒說過,他是故意不說,搞不清她們是漢人還是旗人。

    他們就為《紅樓夢》里頭所有女孩的腳是大腳還是小腳吵起來,我也不知道就給卷進去了(大笑),誰知道?!

    南方都市報:這考據也太煩瑣了吧。

    陳之藩:《紅樓夢》我也看過,我確實沒想過。

    他說人一睡覺不就得露腳嗎?怎么曹雪芹就沒說過腳呢?那時宋淇和唐德剛打得一塌糊涂,還把我卷進去。

    唐德剛罵夏志清,他說我看《紅樓夢》都是在重慶防空洞里面看的,你夏教授在哪看的《紅樓夢》?你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皮沙發上看的,我看了多少年了,你才看了幾年,這話損人了,倆人擺資格,倆人無聊罵起來了。

    劍橋博士

    1969年,在美國任大學教授的陳之藩獲選到歐洲幾個著名大學去訪問,于是接洽劍橋大學,可惜該年劍橋大學的唯一名額已選妥。

    陳之藩不想到別的大學,索性到劍橋大學讀博士研究生。

    在那里,陳之藩寫下了名作《劍河倒影》。

    陳之藩說:“劍橋之所以為劍橋,就在各人想各人的,各人干各人的,從無一人過問你的事。

    找你愛找的朋友,聊你愛聊的天。

    看看水,看看云,任何事不做無所謂。”

    南方都市報:你到劍橋讀哲學博士的情況是怎樣的?

    陳之藩:我讀的那個是哲學博士,是最低的。

    還有一個是科學博士,劍橋我沒仔細研究過,比如說你在倫敦某所大學畢業,十年后你沒有犯罪記錄,你提交三篇論文,審查通過后,他們給你一個博士,這叫科學博士,根本不念書,你自個愿意解決什么問題在雜志上發表。

    最高的叫神學博士(DivinityDoctor)。

    哲學博士是最低的,哲學博士在學校里念得最辛苦。

    在一百里地某一個塔尖,劃一個圓心,你這一年不許離開這兒。

    至于上課不上課沒關系,你就在塔尖,禮拜四你要到學校吃一頓飯,要交五鎊錢。

    南方都市報:當時你已經是教授了,他們就在你的門牌上寫著“陳教授”。

    陳之藩:那是他們客氣。

    南方都市報:馮友蘭講過一個笑話,說如果光從課程表看,中國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可以教美國的哈佛;哈佛的畢業生可以教英國的牛津、劍橋。

    有人說,中國讀本科所讀的課程在國外可以讀博士了。

    陳之藩:所有的中國人都對博士誤解,包括金庸也是誤解。

    金庸一定是在浙江大學有學生污辱他,他氣了,到英國劍橋去讀博士了。

    翻譯《紅樓夢》的人不是給他翻譯《鹿鼎記》嗎?有人建議,給他榮譽博士,榮譽博士是最高的榮譽啦,他還非要讀一個博士回來。

    我老想寫一篇文章關于什么是博士,我帶過好多博士,在香港帶過,在休斯頓也帶過,在臺灣也帶過。

    博士就是所研究的都是小問題,就我而言,老師帶博士最多是三個月,三個月后你就自個上路。

    科學研究到什么情形,請你繼續研究,或者你研究別的問題,那也沒關系。

    那么三個月到六個月以后,關于這個問題的研究,我一定不如你,你得跟我講,一年以后你understand(理解)到什么程度。

    博士就是對著一個問題,當你發表的時候是全世界第一,這是最低的標準。

    不是抄別人書,抄別人書你給我看什么?你也不用騙我,你騙不了,你騙我可以,你騙不了全世界的人。

    你發表出來就得給大家看,全世界的人都在看你這個問題,你騙不了人,你可以騙一個人,騙一個時代,但你騙所有人forever(永遠),不可能的。

    解決一個問題你是第一,這就是博士。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求陳之藩的資料

    散文

    獲諾貝爾獎的亞洲作者及作品

    閱讀(373)

    亞洲一共三位,印度泰戈爾,日本的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一下使他們的簡介。川端康成簡介日本作家。生于大阪市一個醫生的家庭,幼失怙恃,由祖父母扶養;8歲又失祖母,16歲祖父亦亡,成為孤兒。他描寫祖父之死的日記,后來稍事修改,以《十六歲日記》為

    散文

    陳之潘的《謝天》原文!

    閱讀(1037)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成功離不開眾人的支持與合作,因此,我們不可忘記了別人對自己的真誠幫助。在人生的路上,我們應永遠攜帶一顆感激之心:對日月心懷感激,對山川心懷感激,對生命中的每一個早晨心懷感激;對父母心懷感激,對朋友心懷感激,對所有幫助

    散文

    李璟的攤破浣溪沙什么意思

    閱讀(559)

    五代李璟的《攤破浣溪沙》意思:卷起珍珠編織的簾,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隨風飄蕩的落花誰才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憂思不盡。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

    散文

    鑒賞李璟《攤破浣溪沙》

    閱讀(513)

    上片寫秋色凋零之悲感,下片寫細雨夢回之遠思。時空交錯,境極高遠,而語言卻自然沉郁,讀之令人凄然欲絕。李璟貴為國主,雄踞一方,何至作此等纏綿悵悒之語?其實乃是一種超越尊卑貧富、壽夭得失的生命意識的呈現。在看似柔婉的詞語背后,是對人生浮

    散文

    李璟攤破浣溪沙整首詩

    閱讀(517)

    攤破浣溪沙南唐·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白話譯文卷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誰是

    散文

    攤破浣溪沙李璟的賞析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閱讀(550)

    李璟——《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注釋】:真珠:即珠簾。青鳥:傳說曾為西王母傳遞消息給武帝。這里指帶信的人。云外,指遙遠的地方。丁香

    散文

    求譯文攤破浣溪沙李璟

    閱讀(367)

    用手卷起珠簾掛上玉鉤,靠在簾上春天的恨愁怨鎖在重樓。風里那飄零的落花誰才是它的歸屬,思念之情悠悠不絕。青鳥不能為我傳遞云外的書信,丁香的花蕾在雨中結著多少愁緒。在三楚的傍晚回頭看迢迢綠波,接著天向遠處流。自己翻譯的,不怎么工穩,其

    散文

    矯揉造作造句50字左右運用一種修辭

    閱讀(340)

    如果非要把白的說成黑的,把彎的說成直的,把圓的說成方的,就顯得矯揉造作了,生活中我們還是應該隨性而為,固守內心的選擇。(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1、因為矯揉造作,正如你知道的那樣,是在靈魂,或移動的力,在運動的重心之外的點上出現的時候,才被發現的

    散文

    亞洲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

    閱讀(301)

    ■羅德賓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印度杰出詩人、作家、藝術家。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獲得該獎的第一位東方作家。泰戈爾是一位多產且多才多藝的作家,一生共出版了50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說,20多個劇本以及不少游記、隨筆、論文和專著,此

    散文

    我是校園的一朵花抒情散文

    閱讀(321)

    我是一朵花開在我的家爸爸媽媽微笑著陪伴我長大我是一朵花開在我的家爺爺奶奶牽著我走呀走天涯B我是一朵花開在我的家叔叔阿姨夸獎我天天樂哈哈B1我是一朵花開在我的家背著書包上學去學校也是我的家華呀花花呀花春天有多大家就有多大花

    散文

    話題作文我心中的那一朵花散文

    閱讀(306)

    我的心里有一朵花,她展示著我喜悲。她不一定永恒,不一定立刻綻放,不一定美麗,但她體現了最真實、最簡單的內心與對初三生活的感受。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初三生活“biu——”地過去了一半,不知為何,我的心境有幾分凄涼。目前為止似乎

    散文

    當代最有影響的名散文家有哪些呢

    閱讀(320)

    我的當代作家影響力排行榜:1莫言:以小說《透明的紅蘿卜》成名,《紅高粱》則使他享譽文壇。天才般狂放的敘事和中國民間文化的奇妙結合,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種罕見的審美價值和思想深度。2余華:《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等先鋒代表作具有一

    散文

    中國現代文學名著推薦

    閱讀(306)

    余華作品,《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園》,雜文類,分析一個時代的人性。余光中的詩文集《情人的血特別紅》,其中兩篇散文《鬼雨》和《逍遙游》一定要看。魯迅的《野草》,被老師逼著看魯迅和自己看完全是兩回事,《野草》是

    散文

    現當代文學排名

    閱讀(280)

    這些學校都非常厲害。蘇州大學現當代文學的王堯老師、朱棟霖老師在散文史、文革文學等領域研究蜚聲學界,尤其是范伯群先生、范培松先生的俗文學研究,在全國具有較大盛譽,其學科梯隊在國內外學術界都有盛譽,尤其是海外漢學與中國文學研究中心

    散文

    關于林海音的資料

    閱讀(412)

    林海音,女,原名林含英,原籍臺灣省苗栗縣,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臺,當時臺灣已被日本帝國主義侵占,其父林煥父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長大。曾先后就讀于北京城南廠甸小學、北京新聞專科學校,畢業

    短句

    霍金資料200字左右

    閱讀(436)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曾先后畢業于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并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在大學學習后期,開始患“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運動神經元疾病),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殘疾的種種困難,于1965年進入劍橋大學岡維

    散文

    楊絳的《老王》的背景資料

    閱讀(2051)

    文章著于1984年。這是一篇回憶性文章,作者記敘了自己從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幾個生活片段。當時正是“文化大革命”時期,楊絳夫婦在那個荒唐動亂的特殊年代里受了不少苦,被認為是“反動學術權威”,失去了女婿。但是任何歪風邪氣對老王都沒有絲毫

    散文

    有關杭州西湖的資料

    閱讀(530)

    一、西湖古稱“錢塘湖”,又名“西子湖”,古代詩人蘇軾就對它評價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形態為近于等軸的多邊形,湖面被孤山及蘇堤、白堤兩條人工堤分割為5個子湖區,子湖區間由橋孔連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摻混,造成各湖

    散文

    防溺水的文章或資料

    閱讀(340)

    夏日游泳要防溺水溺水又稱淹溺,常在失足落水或游泳中發生,淹溺的進程很快,一般4-5分鐘或6-7分鐘就可因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不少人夏日喜歡在江、河、水塘內游泳,此時很容易發生溺水現象。因此,游泳者掌握一點溺水自救、互救常識是很有必要的。

    散文

    求教關于武俠的資料

    閱讀(339)

    【詞語釋義】舊指有武藝、講義氣、專打抱不平的人。茅盾《子夜》十七:“近來學詩也喜歡什么武俠了;刀呀,槍呀,弄了一大批!”【中國古代武俠作品】即使是不提先秦諸子、史記漢書以及志怪、唐宋傳奇、話本、民俗、戲曲之俠義人物和文藝,單就古典

    散文

    關于桃花心木的資料

    閱讀(416)

    大葉桃花心木學名:SwieteniamacrophyllaKing科別:楝科介紹:樹干通直,是熱帶雨林中的超高樹,樹皮接近根部的地方有縱向斑剝片狀裂痕。一回偶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3至7對,呈斜卵形,葉前端尾尖,葉長約6至21公分,葉表亮麗、革質,在三、四月

    散文

    吸毒的危害資料簡短

    閱讀(424)

    一、吸毒對身心的危害(1)吸毒對身體的毒性作用:毒性作用是指用藥劑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引起的對身體的一種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機體的功能失調和組織病理變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覺遲鈍、運動失調、幻覺、妄想、定向障礙等。(2)精神障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