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關于文言文《雖有佳肴》有那些題

    原文

    《禮記·學記》:雖有佳肴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雖有至道⑶,弗學,不知其善也⑷。

    是故⑸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⑺也;知困然后能自強⑻也。

    故⑼曰:教學相長⑽也。

    《兌命》曰:“學學半⑾,”其此之謂乎?

    原文大意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益處。

    所以學習以后就會知道不足,教學以后就會知道困難。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過來要求自己;知道困難,然后就能自強不息。

    所以說:教學與學習互相促進。

    《尚書·兌命》說:“教育別人,能收到一半的學習效果。”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注釋:

    (1)“雖有佳肴”,“雖”,連詞,雖然。

    “佳肴”,美味的魚肉。

    “佳”美好。

    “肴”,做熟的魚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動詞,吃。

    “其”代詞,指代“食”的對象。

    “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達到極點的。

    (4)“弗學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連詞。

    因此;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過來要求自己。

    (8)“自強”,意思是自我勉勵。

    “強”,勉勵。

    (9)“故”,連詞,所以。

    (10)“教學相長”,意思是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

    (11)“學學半”,意思是教育別人,是學習的一半。

    關于文言文《雖有佳肴》有那些題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文言文《雖有佳肴》有那些題

    散文

    《雖有嘉肴》這篇文言文對你有怎樣的啟發

    閱讀(1462)

    教學相長。人學習之后就會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處,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這樣才會自我勉勵,不斷提高。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愿你給個好評喲~~)

    散文

    文言文~“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什么意思

    閱讀(627)

    雖”不可解釋為——雖、雖然,考試時會被打錯的,應解釋為——即使。即使有美味的食物,(如果)不吃(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很好的道理,(如果)不學習(它),就不了解它的好處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散文

    文言文《雖有嘉肴》中“教學”是什么意思

    閱讀(517)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散文

    寫人記事作文650字

    閱讀(412)

    在嘗試中成長天空總是藍色的,云朵總是白色的,草場總是綠色的……我開始厭倦大千世界的色彩。父親似乎看穿我的心思,要與我玩個游戲,打個賭,要求很簡單,用布把眼睛蒙上,在規定的時間內不得拉下布。反正,我也顯得無聊,就答應了。我饒有興致的找來一

    散文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改成散文或敘事文450字

    閱讀(426)

    夜幕降臨,,辛棄疾來到黃沙嶺欣賞夏夜的美景。只見,一輪金黃的明月緩緩地升上夜空,嵌在了深藍的天空中。皎潔的月光灑在了樹枝上,一只喜鵲被驚動了,它急速地扇動翅膀,飛離了樹枝,很快就消失在了夜色之中。風,輕撫著大地。夜里,有蟬在不停地鳴叫,山間

    散文

    為什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背景越虛化原理是什么

    閱讀(470)

    這是個光學問題,我這樣給你解釋:比如用鏡頭對一個發光點對焦,這個發光點發出無數條光線經過鏡頭上各點最后匯焦到底片成像為一個點,這些光線合在一起就象園錐形,鏡前像一個打開的傘,鏡后像一個收縮的傘,光圈開的越大,這個園錐就越粗,無論用多大

    散文

    什么叫“化實為虛”的寫作手法

    閱讀(1880)

    “化實為虛”的寫作手法是一種將人擬物,物化感情的手法。把描寫、渲染的風云樹木等客觀景物,寄寓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反過來,“化虛為實”的寫作手法是把抽象的不具體的事物或事情通過一些說法使它變得具體,更容易理解,就像靈魂有了身軀的外

    散文

    《雖有嘉肴》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用文言文式詞類活用

    閱讀(1048)

    通假字:兌.命兌通“說”,是殷商時的賢相傅說古今異義詞:(1)弗食,不知其旨也。(旨古義:甘美;今義:用意,目的)(2)教然后知困。(困古義:不通,理解不了;今義:困難)(3)然后能自強(強古義:自我勉勵;今義:到)(4)雖.有至道(雖古義:即使。今義:雖然。)(5)教學相長

    散文

    求朗誦時間5分鐘左右的以陪伴為主題的經典詩歌或散文

    閱讀(927)

    當你失落的時候,陪伴是一杯暖暖的咖啡;當你孤獨的時候,陪伴是一束溫暖的陽光;當你傷心的時候,陪伴是一首悠久的歌;當你失望的時候,陪伴是鼓起勇氣的帆;陪伴是一朵美麗的花朵,陪伴是失意時的棉花糖;陪伴是永遠珍藏在心中的溫暖.家人人們都說“

    散文

    如何挑選最適合自己的英文原版書

    閱讀(444)

    Hello~小伙伴們~一年之計在于春,過了一個春節終于又到了草長鶯飛發奮學習的季節了!很多小伙伴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會選擇一些英文原版書作為輔助,但是書海茫茫,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水平的英文書成了讓人無比頭疼的先決工作。下面,小編就給大家

    散文

    我的失戀的創作背景

    閱讀(500)

    陳漱渝/魯迅緣何寫《我的失戀》,為諷當時盛行的失戀詩在魯迅蜚聲中外的散文詩集《野草》中,有一篇形式特異的作品:《我的失戀——擬古的新打油詩》。關于這篇作品的創作動機,魯迅說得非常明確:“因為諷刺當時盛行的失戀詩,作《我的失戀》。

    散文

    概括《七個鉆石》文章的5層內容

    閱讀(419)

    第一課時目標提示:1、感受詩人的感情和愛心的神奇力量。1、熟知聯想和想像的作用。3、品味語言特點。各個擊破:1、重點詞語的意思:縹緲(piāomiǎo):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珍奇:稀有而珍貴的東西。2、容易讀錯寫錯的字:“干涸”中的“涸”讀作h

    散文

    安徒生童話之夜鶯全文及點評

    閱讀(2739)

    1、安徒生童話之夜鶯全文內容簡述:在中國古代,皇帝的花園里住著一只夜鶯。它的歌聲非常優美,給忙碌的漁民和貧窮的女孩帶來了幸福和舒適。但是皇帝和朝臣都不知道自己的國家有這樣一只鳥,除非外國人的書中提到它,否則很難找到它。雖然這不是

    散文

    關于夜鶯和玫瑰花

    閱讀(335)

    王爾德有一部關于夜鶯和玫瑰的童話,你可以去查一下有一位年輕的男子愛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姑娘很想要一朵鮮紅的玫瑰但是男子找遍花園,只有白色的玫瑰沒有鮮紅的啊這一切都被一只夜鶯看在眼里她為了成全他們的好事于是用自己的心臟插進了玫瑰

    散文

    《雖有嘉肴》這篇文言文對你有怎樣的啟發

    閱讀(1462)

    教學相長。人學習之后就會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處,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這樣才會自我勉勵,不斷提高。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愿你給個好評喲~~)

    散文

    文言文~“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什么意思

    閱讀(627)

    雖”不可解釋為——雖、雖然,考試時會被打錯的,應解釋為——即使。即使有美味的食物,(如果)不吃(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很好的道理,(如果)不學習(它),就不了解它的好處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散文

    文言文《雖有嘉肴》中“教學”是什么意思

    閱讀(517)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散文

    女生怎么用文言文作自我介紹

    閱讀(588)

    女生文言文自我介紹篇一:吾乃小學生也。姓張,名雅姝。年方十一,正值豆蔻年華,身瘦。吾性溫良,亦熱情喜樂,靜時如處女,動時如脫兔。喜好書畫,在下閱書無數,諸如:歷代名家詩詞,紅樓夢等等。吾號謂明于心,熟于腦,吾自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乃長安人也

    散文

    上世說新語必說的課外文言文

    閱讀(353)

    《世說新語》是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記述東漢末年至東晉時豪門貴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談軼事的書。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撰寫,梁劉峻(字孝標)注。漢代劉向曾著《世說》,早已亡佚。該書原名《世說》,后人為與劉向書

    散文

    小學生需要學文言文嗎

    閱讀(556)

    新課改后的小學語文課本有了很多變化,突出的一個變化就是從四年級開始出現了文言文,自新課本出現以來人們就一直議論紛紛,?首先我們來明確一下文言文的概念。廣義的文言文是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先秦口語為基礎形成的書面語,包括散文、駢體文、

    散文

    對學習文言文的看法

    閱讀(357)

    有的人說考語文要憑運氣,也有的人說要看感覺。運氣好或者感覺對的話,就能取得較高的分數,甚至有可能爆個冷門。剛開始我也抱著一種將信將疑的態度,每到考語文之前就要"醞釀"一番,希望能找到所謂的"感覺"。后來,通過與幾個同學的交流,加上自己也

    散文

    文言文宋代散文詩人有哪些

    閱讀(508)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八位散文家的合稱。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