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出自《朝花西拾》的三篇文章

    《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

    《朝花夕拾》是魯迅后來修改的名字,又名《舊事重提》。

    “朝”表示早年時候,“夕”表示晚年時期。

    書名的意思是早晨盛開的鮮花,傍晚的時候摘掉或撿起,這里指魯迅先生在晚年回憶童年時期、少年時期、青年時期的人和事。

    全書由《小引》《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后記》等組成。

    隨意引三篇網上都可查到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

    現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

    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

    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

    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

    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象人樣。

    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長的草里是不去的,因為相傳這園里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

    長媽媽曾經講給我一個故事聽:先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里用功,晚間,在院子里納涼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

    答應著,四面看時,卻見一個美女的臉露在墻頭上,向他一笑,隱去了。

    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

    說他臉上有些妖氣,一定遇見“美女蛇”了;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喚人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這人的肉的。

    他自然嚇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卻道無妨,給他一個小盒子,說只要放在枕邊,便可高枕而臥。

    他雖然照樣辦,卻總是睡不著,——當然睡不著的。

    到半夜,果然來了,沙沙沙!門外象是風雨聲。

    他正抖作一團時,卻聽得豁的一聲,一道金光從枕邊飛出,外面便什么聲音也沒有了,那金光也就飛回來,斂在盒子里。

    后來呢?后來,老和尚說,這是飛蜈蚣,它能吸蛇的腦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結末的教訓是:所以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

    這故事很使我覺得做人之險,夏夜乘涼,往往有些擔心,不敢去看墻上,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

    走到百草園的草叢旁邊時,也常常這樣想。

    但直到現在,總還沒有得到,但也沒有遇見過赤練蛇和美女蛇。

    叫我名字的陌生聲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

    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鑒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性子很躁,養不過夜的。

    這是閏土的父親所傳授的方法,我卻不大能用。

    明明見它們進去了,拉了繩,跑去一看,卻什么都沒有,費了半天力,捉住的不過三四只。

    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只,裝在叉袋里叫著撞著的。

    我曾經問他得失的緣由,他只靜靜地笑道:你太性急,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

    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墻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罷,……都無從知道。

    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

    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

    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扁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

    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扁和鹿行禮。

    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

    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

    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不知從那里聽來的,東方朔也很淵博,他認識一種蟲,名曰“怪哉”,冤氣所化,用酒一澆,就消釋了。

    我很想詳細地知道這故事,但阿長是不知道的,因為她畢竟不淵博。

    現在得到機會了,可以問先生。

    “先生,‘怪哉’這蟲,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書,將要退下來的時候,趕忙問。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只要讀書,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至于不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說。

    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好幾回了。

    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

    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后來卻好起來了,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于到七言。

    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

    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

    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里便大叫起來:——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們便一個一個陸續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

    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矩,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

    “讀書!”

    于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

    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

    后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

    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于我們是很相宜的。

    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

    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說的繡像上一個個描下來,象習字時候的影寫一樣。

    讀的書多起來,畫的畫也多起來;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最成片斷的是《蕩寇志》和《西游記》的繡像,都有一大本。

    后來,因為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同窗了。

    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現在自己已經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

    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

    魯迅 ● 九月十八日

    《父親的病》

    大約十多年前吧,S城(這里指紹興城)中曾經盛傳過一個名醫的故事:

    他出診原來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

    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閨女生急病,來請他了,因為他其時已經闊得不耐煩,便非一百元不去。

    他們只得都依他。

    待去時,卻只是草草地一看,說道“不要緊的”,開一張方,拿了一百元就走。

    那病家似乎很有錢,第二天又來請了。

    他一到門,只見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藥,好得多了,所以再請你來復診一回。”仍舊引到房里,老媽子便將病人的手拉出帳外來。

    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沒有脈,于是點點頭道,“唔,這病我明白了。”從從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藥方紙,提筆寫道:——

    “憑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畫押。

    “先生,這病看來很不輕了,用藥怕還得重一點罷。”主人在背后說。

    “可以,”他說。

    于是另開了一張方:

    “憑票付英洋貳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畫押。

    這樣,主人就收了藥方,很客氣地送他出來了。

    我曾經和這名醫周旋過兩整年,因為他隔日一回,來診我的父親的病。

    那時雖然已經很有名,但還不至于闊得這樣不耐煩;可是診金卻已經是一元四角。

    現在的都市上,診金一次十元并不算奇,可是那時是一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張羅的了;又何況是隔日一次。

    他大概的確有些特別,據輿論說,用藥就與眾不同。

    我不知道藥品,所覺得的,就是“藥引”的難得,新方一換,就得忙一大場。

    先買藥,再尋藥引。

    “生姜”兩片,竹葉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

    起碼是蘆根,須到河邊去掘;一到經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尋兩三天。

    可是說也奇怪,大約后來總沒有購求不到的。

    據輿論說,神妙就在這地方。

    先前有一個病人,百藥無效;待到遇見了什么葉天士先生,只在舊方上加了一味藥引:梧桐葉。

    只一服,便霍然而愈了。

    “醫者,意也。”其時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氣。

    其先百藥不投,今以秋氣動之,以氣感氣,所以……。

    我雖然并不了然,但也十分佩服,知道凡有靈藥,一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求仙的人,甚至于還要拼了性命,跑進深山里去采呢。

    《無常》

    迎神賽會這一天出巡的神,如果是掌握生殺之權的,——不,這生殺之權四個字不大妥,凡是神,在中國仿佛都有些隨意殺人的權柄似的,倒不如說是職掌人民的生死大事的罷,就如城隍和東岳大帝之類。

    那么,他的鹵簿中間就另有一群特別的腳色:鬼卒、鬼王,還有活無常。

    這些鬼物們,大概都是由粗人和鄉下人扮演的。

    鬼卒和鬼王是紅紅綠綠的衣裳,赤著腳;藍臉,上面又畫些魚鱗,也許是龍鱗或別的什么鱗罷,我不大清楚。

    鬼卒拿著鋼叉,叉環振得瑯瑯地響,鬼王拿的是一塊小小的虎頭牌。

    據傳說,鬼王是只用一只腳走路的;但他究竟是鄉下人,雖然臉上已經畫上些魚鱗或者別的什么鱗,卻仍然只得用了兩只腳走路。

    所以看客對于他們不很敬畏,也不大留心,除了念佛老嫗和她的孫子們為面面圓到起見,也照例給他們一個“不勝屏營待命之至”的儀節。

    至于我們——我相信:我和許多人——所最愿意看的,卻在活無常。

    他不但活潑而詼諧,單是那渾身雪白這一點,在紅紅綠綠中就有“鶴立雞群”之概。

    只要望見一頂白紙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緊張,而且高興起來了。

    人民之于鬼物,惟獨與他最為稔熟,也最為親密,平時也常常可以遇見他。

    譬如城隍廟或東岳廟中,大殿后面就有一間暗室,叫作“陰司間”,在才可辨色的昏暗中,塑著各種鬼:吊死鬼、跌死鬼、虎傷鬼、科場鬼,……而一進門口所看見的長而白的東西就是他。

    我雖然也曾瞻仰過一回這“陰司間”,但那時膽子小,沒有看明白。

    聽說他一手還拿著鐵索,因為他是勾攝生魂的使者。

    相傳樊江東岳廟的“陰司間”的構造,本來是極其特別的:門口是一塊活板,人一進門,踏著活板的這一端,塑在那一端的踏便撲過來,鐵索正套在你脖子上。

    后來嚇死了一個人,釘實了,所以在我幼小的時候,這就已不能動。

    倘使要看個分明,那么,《玉歷鈔傳》上就畫著他的像,不過《玉歷鈔傳》也有繁簡不同的本子的,倘是繁本,就一定有。

    身上穿的是斬衰兇服,腰間束的是草繩,腳穿草鞋,項掛紙錠;手上是破芭蕉扇、鐵索、算盤;肩膀是聳起的,頭發卻披下來;眉眼的外梢都向下,象一個“八”字。

    頭上一頂長方帽,下大頂小,按比例一算,該有二尺來高罷;在正面,就是遺老遺少們所戴瓜皮小帽的綴一粒珠子或一塊寶石的地方,直寫著四個字道:“一見有喜”。

    有一種本子上,卻寫的是“你也來了”。

    這四個字,是有時也見于包公殿的扁額上的,至于他的帽上是何人所寫,他自己還是閻羅王,我可沒有研究出。

    《玉歷鈔傳》上還有一種和活無常相對的鬼物,裝束也相仿,叫作“死有分”。

    這在迎神時候也有的,但名稱卻訛作死無常了,黑臉、黑衣,誰也不愛看。

    在“陰死間”里也有的,胸口靠著墻壁,陰森森地站著;那才真真是“碰壁”。

    凡有進去燒香的人們,必須摩一摩他的脊梁,據說可以擺脫了晦氣;我小時也曾摩過這脊梁來,然而晦氣似乎終于沒有脫,——也許那時不摩,現在的晦氣還要重罷,這一節也還是沒有研究出。

    我也沒有研究過小乘佛教的經典,但據耳食之談,則在印度的佛經里,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都在地獄里做主任。

    至于勾攝生魂的使者的這無常先生,卻似乎于古無征,耳所習聞的只有什么“人生無常”之類的話。

    大概這意思傳到中國之后,人們便將他具體化了。

    這實在是我們中國人的創作。

    然而人們一見他,為什么就都有些緊張,而且高興起來呢?

    凡有一處地方,如果出了文士學者或名流,他將筆頭一扭,就很容易變成“模范縣”。

    我的故鄉,在漢末雖曾經虞仲翔先生揄揚過,但是那究竟太早了,后來到底免不了產生所謂“紹興師爺”,不過也并非男女老小全是“紹興師爺”,別的“下等人”也不少。

    這些“下等人”,要他們發什么“我們現在走的是一條狹窄險阻的小路,左面是一個廣漠無際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廣漠無際的浮砂,前面是遙遙茫茫蔭在薄霧的里面的目的地”那樣熱昏似的妙語,是辦不到的,可是在無意中,看得住這“蔭在薄霧的里面的目的地”的道路很明白:求婚,結婚,養孩子,死亡。

    但這自然是專就我的故鄉而言,若是“模范縣”里的人民,那當然又作別論。

    他們——敝同鄉“下等人”——的許多,活著,苦著,被流言,被反噬,因了積久的經驗,知道陽間維持“公理”的只有一個會,而且這會的本身就是“遙遙茫茫”,于是乎勢不得不發生對于陰間的神往。

    人是大抵自以為銜些冤抑的;活的“正人君子”們只能騙鳥,若問愚民,他就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想到生的樂趣,生固然可以留戀;但想到生的苦趣,無常也不一定是惡客。

    無論貴賤,無論貧富,其時都是“一雙空手見閻王”,有冤的得伸,有罪的就得罰。

    然而雖說是“下等人”,也何嘗沒有反省?自己做了一世人,又怎么樣呢?未曾“跳到半天空”么?沒有“放冷箭”么?無常的手里就拿著大算盤,你擺盡臭架子也無益。

    對付別人要滴水不羼的公理,對自己總還不如雖在陰司里也還能夠尋到一點私情。

    然而那又究竟是陰間,閻羅天子、牛首阿旁,還有中國人自己想出來的馬面,都是并不兼差,真正主持公理的腳色,雖然他們并沒有在報上發表過什么大文章。

    當還未做鬼之前,有時先不欺心的人們,遙想著將來,就又不能不想在整塊的公理中,來尋一點情面的末屑,這時候,我們的活無常先生便見得可親愛了,利中取大,害中取小,我們的古哲墨瞿先生謂之“小取”云。

    在廟里泥塑的,在書上墨印的模樣上,是看不出他那可愛來的。

    最好是去看戲。

    但看普通的戲也不行,必須看“大戲”或者“目連戲”。

    目連戲的熱鬧,張岱在《陶庵夢憶》上也曾夸張過,說是要連演兩三天。

    在我幼小時候可已經不然了,也如大戲一樣,始于黃昏,到次日的天明便完結。

    這都是敬神禳災的演劇,全本里一定有一個惡人,次日的將近天明便是這惡人的收場的時候,“惡貫滿盈”,閻王出票來勾攝了,于是乎這活的活無常便在戲臺上出現。

    我還記得自己坐在這一種戲臺下的船上的情形,看客的心情和普通是兩樣的。

    平常愈夜深愈懶散,這時卻愈起勁。

    他所戴的紙糊的高帽子,本來是掛在臺角上的,這時預先拿進去了;一種特別樂器,也準備使勁地吹。

    這樂器好象喇叭,細而長,可有七八尺,大約是鬼物所愛聽的罷,和鬼無關的時候就不用;吹起來,Nhatu,nhatu,nhatututuu地響,所以我們叫它“目連瞎頭”。

    在許多人期待著惡人的沒落的凝望中,他出來了,服飾比畫上還簡單,不拿鐵索,也不帶算盤,就是雪白的一條莽漢,粉面朱唇,眉黑如漆,蹙著,不知道是在笑還是在哭。

    但他一出臺就須打一百零八個嚏,同時也放一百零八個屁,這才自述他的履歷。

    可惜我記不清楚了,其中有一段大概是這樣:——

    “…………

    大王出了牌票,叫我去拿隔壁的癩子。

    問了起來呢,原來是我堂房的阿侄。

    生的是什么病?傷寒,還帶痢疾。

    看的是什么郎中?下方橋的陳念義la兒子。

    開的是怎樣的藥方?附子、肉桂,外加牛膝。

    第一煎吃下去,冷汗發出;

    第二煎吃下去,兩腳筆直。

    我道nga阿嫂哭得悲傷,暫放他還陽半刻。

    大王道我是得錢買放,就將我捆打四十!”

    這敘述里的“子”字都讀作入聲。

    陳念義是越中的名醫,俞仲華曾將他寫入《蕩寇志》里,擬為神仙;可是一到他的令郎,似乎便不大高明了。

    la者“的”也;“兒”讀若“倪”,倒是古音罷;nga者,“我的”或“我們的”之意也。

    他口里的閻羅天子仿佛也不大高明,竟會誤解他的人格,——不,鬼格。

    但連“還陽半刻”都知道,究竟還不失其“聰明正直之謂神”。

    不過這懲罰,卻給了我們的活無常以不可磨滅的冤苦的印象,一提起,就使他更加蹙緊雙眉,捏定破芭蕉扇,臉向著地,鴨子浮水似的跳舞起來。

    目連瞎頭也冤苦不堪似的吹著。

    他因此決定了:——

    “難是弗放者個!

    那怕你,銅墻鐵壁!

    那怕你,皇親國戚!

    …………”

    “難”者,“今”也;“者個”者“的了”之意,詞之決也。

    “雖有忮心,不怨飄瓦”,他現在毫不留情了,然而這是受了閻羅老子的督責之故,不得已也。

    一切鬼眾中,就是他有點人情;我們不變鬼則已,如果要變鬼,自然就只有他可以比較的相親近。

    迎神時候的無常,可和演劇上的又有些不同了。

    他只有動作,沒有言語,跟定了一個捧著一盤飯菜的小丑似的腳色走,他要去吃;他卻不給他。

    另外還加添了兩名腳色,就是“正人君子”之所謂“老婆兒女”。

    凡“下等人”,都有一種通病:常喜歡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

    雖是對于鬼,也不肯給他孤寂,凡有鬼神,大概總要給他們一對一對地配起來。

    無常也不在例外。

    所以,一個是漂亮的女人,只是很有些村婦樣,大家都稱她無常嫂;這樣看來,無常是和我們平輩的,無怪他不擺教授先生的架子。

    一個是小孩子,小高帽,小白衣;雖然小,兩肩卻已經聳起了,眉目的外梢也向下。

    這分明是無常少爺了,大家卻叫他阿領,對于他似乎都不很表敬意;猜起來,仿佛是無常嫂的前夫之子似的。

    但不知何以相貌又和無常有這么象?吁!鬼神之事,難言之矣,只得姑且置之弗論。

    至于無常何以沒有親兒女,到今年可很容易解釋了;鬼神能前知,他怕兒女一多,愛說閑話的就要旁敲側擊地鍛成他拿盧布,所以不但研究,還早已實行了“節育”了。

    這捧著飯菜的一幕,就是“送無常”。

    因為他是勾魂使者,所以民間凡有一個人死掉之后,就得用酒飯恭送他。

    至于不給他吃,那是賽會時候的開玩笑,實際上并不然。

    但是,和無常開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為他爽直,愛發議論,有人情,——要尋真實的朋友,倒還是他妥當。

    有人說,他是生人走陰,就是原是人,夢中卻入冥去當差的,所以很有些人情。

    我還記得住在離我家不遠的小屋子里的一個男人,便自稱是“走無常”,門外常常燃著香燭。

    但我看他臉上的鬼氣反而多。

    莫非入冥做了鬼,倒會增加人氣的么?吁!鬼神之事,難言之矣,這也只得姑且置之弗論了。

    魯迅 ● 六月二十三日

    出自《朝花西拾》的三篇文章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出自《朝花西拾》的三篇文章

    散文

    朝花夕拾有深刻哲理的句子

    閱讀(1057)

    《朝花夕拾》:散文之美,恰在枝枝葉葉間——《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欣賞拾遺一、信手拈來“水橫枝”《朝花夕拾.小引》里說:“廣州的天氣熱得真早,夕陽從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強穿一件單衣。書桌上的一盆‘水橫枝’,是我先前沒有見過的:就是一

    散文

    散文網好開頭最美的一刻

    閱讀(436)

    人,在他的一生中都有一段最美好的時刻。記得我的這一時刻出現在八歲的那一年。那是一個春天的夜晚,我突然醒了,睜開眼睛,看見屋子里灑滿了月光。四周很靜,沒有一點聲音。溫暖的空氣里充滿了梨花發出的清香。我下了床,輕手輕腳地走出屋子,隨手關

    散文

    印象劉三姐的作文

    閱讀(436)

    印象劉三姐是一部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實景劇場,是由全球最具有魅力的張藝謀、王潮歌等人導演的。這部電影充分講述了一個小山村里的人們是怎樣生活的,也表現出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不同的氣候。電影開始時,一群身穿不同少數民族服裝的女人

    散文

    作文游宜州劉三姐文化城

    閱讀(366)

    百度百科3圖文化 [wénhuà]多義項廣泛的知識并將之活學活用與根植內心的修養 更多義項 文化(culture)是一個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給文化下一個準確或精確的定義,的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對文化這個概念的解讀,人類也一直眾說不

    散文

    請把印象劉三姐的內容告訴我(越短越好)

    閱讀(467)

    這是張藝謀早年在廣西桂林搞的一個演出,在真實的桂林山水之中表演。聲、光、舞與山水完美融合。當然了,其實張藝謀在其中只是掛名,偶爾做個指導,真正的創作卻不是他。但其中有個情節據說是他的創意了,《天浴》:一個裸體的女子在月色江上洗浴,很

    散文

    印象劉三姐什么意義

    閱讀(361)

    我是五一剛看過的,我個人覺得非常好。把當地的山和水,民俗和地理條件結合的很好。太解說稿形式的說詞我也不說了。我感覺還是比較值得,很壯觀,給了我太多驚喜。160的票據說是買貴了,有人好像是140可以拿到,你到時候看一下。

    散文

    印象劉三姐節目里的歌都叫什么名

    閱讀(419)

    印象劉三姐導演張藝謀王潮歌樊躍大型桂林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是中國漓江山水劇場之核心工程,由桂林廣維文華旅游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王潮歌、樊躍出任總導演,歷時五年半努力制作完成。它集漓江山水、廣

    散文

    歷史上有哪些偉大的女性

    閱讀(401)

    1、王昭君王昭君化身和平使者,遠嫁胡地,她不是簡單的出嫁,而是為維持漢與匈奴的和平局面,身在異鄉的她做了許多實事。如今,王昭君墓的“青冢”出現在很多地方,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歷代人民感念她的大德。2、武則天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

    散文

    偉大女性的故事.還要寫作文呢

    閱讀(293)

    海倫凱勒海倫·亞當斯·凱勒(HelenAdams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國殘障教育家,又譯為海倫·海勒.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小城鎮——塔斯喀姆比亞.她在19個月的時候被猩紅熱奪去了視力和聽力.也失去了說話的能

    散文

    偉大女性的故事小作文150-200字

    閱讀(326)

    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后來,張

    散文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偉大的女人?

    閱讀(269)

    一:王昭君"昭君出塞"已成為千古佳話,那時匈奴對大漢虎視耽耽,大漢能用的就是和親政策來穩定邊境的環境,昭君不過是一個宮女,但他完成了大漢的使命,在離別漢疆的時候,昭君流下了熱淚,因為他懷念著生自己養自己的這片大地,但此時,已決定她

    散文

    一位偉大的中國女性作文500字

    閱讀(510)

    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后

    散文

    我從xx中得到了這個道理500字數

    閱讀(294)

    所謂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提起重大的發現,大家可能會想到科學家,似乎和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距離。但是,只要用心,生活中處處可以發現耐人尋味的科學現象。在吃早餐時,我把一個煮熟的雞蛋剝了殼,豎著放在一個玻璃瓶的瓶口,雞蛋有一小半沒入瓶中,

    散文

    中醫的理療是什么

    閱讀(309)

    中醫的理療,理療的方式有很多。大樹環藝,美容院設計,中醫理療有熱敷、冷敷、拔火罐、刮莎、艾炙、針灸、推拿、按摩等。中醫理療是通過利用人工或自然界物理因素作用于人體,產生有利的反應,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方法。也是康復治療的重要組成

    短句

    要三篇《史記》中人物傳記的讀后感

    閱讀(336)

    《史記·項羽本紀》讀后感羨慕,但風中的低語卻訴說著自負所帶來的危難,項羽的死是歷史的遺憾,他未能有完美的結局,畢竟這不是故事,無法有善變的結局。項羽的血流入家鄉的水,這水的一旁是他曾經守護的地方,而他也將在這縈繞千年,不禁為他嘆息,不禁

    散文

    從此故鄉只有冬夏,再無春秋出自朱自清的哪篇散文

    閱讀(753)

    “從此故鄉只有冬夏,再無春秋。”出自朱自清的《冬天》。這句話的白話文釋義:我只有在故鄉的冬天和夏天才能回家,春天和秋天都需要背井離鄉。表達了對故鄉濃濃的思念之情,后來引申來比喻遠離家鄉求學的學子思念家鄉而無法回家。朱自清散文的

    散文

    《鳥語》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閱讀(673)

    《鳥語》這篇文章表達了表達了作者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贊美了家鄉鳥語花香,人鳥和諧的美好環境。分析:《鳥語》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散文。敘述了“我”愛鳥,愛看鳥兒那美麗的矯健的身姿,愛聽它們的歌聲和軟語。通過長期的與鳥兒交流,建

    散文

    關于過年趣事的文章(600字)

    閱讀(368)

    春節是人人都盼望的節日,春節也是合家團聚,共敘美好生活的日子。我天天都盼望春節的到來,終于在無數次焦急等待中把春節給盼來了。大年三十的傍晚,周圍已是一片火紅的世界,家家戶戶都掛起了燈籠,放起了鞭炮,鞭炮聲時近時遠。我們家也按捺不住,在

    散文

    魯迅的文章《故鄉》中描寫環境的句子有哪些

    閱讀(1920)

    句子如下: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蒼黃的田地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瑟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

    散文

    魯迅寫的故鄉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閱讀(1544)

    作者對“故鄉”的感情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一般的感情,同時還是帶有個人色彩的特殊感情。在對“故鄉”沒有任何理性的思考之前,一個人就已經與它有了“剪不斷,理還亂”的精神聯系。童年、少年與“故鄉”建立起的這種精神聯系是一個人一生也不

    散文

    誰有關于企業管理的文章、

    閱讀(353)

    管理溝通是企業組織的生命線。管理的過程,也就是溝通的過程。通過了解客戶的需求,整合各種資源,創造出好的產品和服務來滿足客戶,從而為企業和社會創造價值和財富。企業是個有生命的有機體,而溝通則是機體內的血管,通過流動來給組織系統提供養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