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哪里有寫范仲淹的散文寫得很美的那種

    范仲淹《岳陽樓記》思想內容解讀

    解讀文學作品,必須與當時的時代背景與作者的生活經歷、思想情懷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在較深的層次上把握它超越時空歷久彌新的自魅力所以在,孟子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則尚友也。”這就是所謂的“知人論世”,“知人論世”,是解讀文學作品的根本方法。

    本文就采用這種“知人論世”的方法對岳陽樓記所進行的解讀和闡釋。

    一、國家憂患之時的良知表現

    關于宋朝的積貧積弱,劉伯驥在宋代政教史中有一段概括性很強的話,他說:“讀唐史喜見中國之強,讀宋史竊嘆中國之弱。

    宋治三百年,泱泱大國,空有聲華,對外戰爭,前后相續,殆經兩百年,為歷史上最長之用兵。

    敵騎犯闕,天子蒙塵,中原鼎沸,版圖變色。

    宋之國勢,重武輕文,愈趨而愈弱,宋尚虛文,民風浮簿,紀綱不振,奸慝一政。”宋朝的積貧積弱,雖然北宋肇始、南宋尤甚,然而,在范仲淹寫作岳陽樓記時,卻早已是內憂外患、政治和民生都處于亟待振作的時候了。

    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檢點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奪得政權,建立宋朝,然后用了十三年的時間重新統一了中國。

    趙匡胤鑒于唐末以來“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的歷史教訓,在政治上采取削弱地方權力、一切收歸中央的政策,在軍事上采取削弱禁軍統帥權力的策略,將征兵制改為募兵制,實行重內輕外的政策。

    這些矯枉過正的舉措,一方面造成官僚機構過分龐大,形成大批的冗官冗吏,另一方面造成軍隊耗費了大量的財政收入、軍隊紀律松馳、驕惰成性和戰斗力嚴重弱化的情況。

    再加上歷代封建王朝都無力避免的統治階級貴族代,于是政治日見腐敗,財政日見窘迫,土地日益集中,民生漸見凋敝。

    而此時,遼和西夏則悄然崛起并進而形成對宋朝的威脅。

    到1043年范仲淹等人推行“慶歷新政”時,宋朝的積貧積弱憶成為令統治者憂心忡忡的社會危機了。

    正如錢穆在國史大綱中所說:“一個太太平平的統一政府,正如患上了肺癆,雖無大病,卻日就死路,這是宋朝的一個絕癥。”這就是范仲淹寫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

    當時的文壇又是怎樣的呢?宋初文壇基本上繼承了晚唐五代浮靡的作風、一味追求聲律的和諧和詞采的華美,以楊憶、劉筠等人為代表的西昆體詩文以娛賓遣興為主要內容,極盡粉飾太平之能事,晏殊、張先等人的詞也是以流連詩酒、歌舞升平為主要內容,這些作品雖然有輕清婉轉、玉潤珠圓的形式美,卻嚴重地逃避和脫離現實。

    除此之外,象林那樣以“梅妻鶴子”為日常生活、以恬淡好古不慕榮利為心志的文人,也對現實生活采取了回避的態度。

    從總體上看,宋初文壇,正好詩家所說,乃是“可憐詩道日已替,**委地誰人收”。

    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中,相對于腐敗的政治和以清淡為主流的官場,相對于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形勢,相對于浮靡的文壇,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就難能可貴地顯現了時代的正氣和社會的良知。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

    流傳千古的文學作品,更是當時社會正氣、社會良知和時代希望的集中反映。

    這篇堪稱千古絕唱的雄文,描寫了洞庭湖景色的陰晴變化引起登臨者或喜或悲的不同情緒,最后最結為“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物悲”,而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已任,作者以古仁人自況、借此抒發自己的天下情懷,從而表現出不博大堅貞的政治抱負。

    這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高蹈。

    這種高蹈猶如在宋初特定的時代背景中振臂一呼,呼喚著心系天下的高尚人格,呼喚著健朗有為的清明政治,呼喚著天地間的正氣,呼喚著士大夫們的社會責任和社會良知,這種高尚情懷的彰顯,這種國家憂患之時的良知表現,對于當時的官場和文壇,確實有著振聾發聵的積極作用。

    二、儒家政治思想旗幟的高揚

    儒家思想是中國古代思想的主流,儒家經邦濟世服務社會的觀念是中國古代士人最為濃厚的觀念。

    儒家所體認的生命目的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岳陽樓記的作者范仲淹,正是這一人生價值觀是志不移的操持者和積極的實踐者。

    范仲淹因此被朱熹稱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

    他的詩作江上漁者所表現的對底層勞動者的同情和對“江上往來人”不顧百姓疾苦一味追求生活享受的風習的遣責,就包含著這種思想意識;他的漁家塞下秋來風景異借助蒼涼豪放的風格表達出將軍與士兵同甘共苦為國立功的英雄氣慨,事實上也是儒家政治思想的曲折表達。

    岳陽樓記則更是這一儒家政治思想旗幟的高揚。

    宋史記載:“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為已任。

    發憤讀書,憊甚,輒以冷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人不堪其憂,仲淹不改其樂也。

    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讒受貶,慶歷五年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

    勤政愛民,有政聲。

    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

    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嘆息。

    作為封建社會的文人,范仲淹既立下以天下國家為已任的人生志向并一以貫之,就注定了他的人生道路必然是曲折的。

    登進士第后,他因接二連三地上書議論國事并把矛頭直指奸相呂夷簡,被貶到睦州。

    兩年后召還,次年又因上書批評時政,提出選賢任能的政治主張,于是被呂夷簡誣為離間君臣而再貶饒州;因為推行“慶歷新政”,引起許多貴族舊臣、濫官污吏的不滿,被指控為引用朋黨欲廢除皇上而于慶歷五年被迫離開朝廷出知鄧州。

    岳陽樓記則寫于鄧州知州的任上。

    他在文中寫道:“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這種思想就典型地反映了儒家的政治主張的人生觀。

    這段話包含著對和“以物喜,以已悲”、對個人患得患失之人的深刻批判,又包含著對正確人生價值觀的堅決而充分的肯定,有破有立,先破后立,通過這樣的過程,將儒家的仁政思想、經邦濟世的人生價值觀和自己的博**懷鮮明地寫在旗幟上并高高地舉起,昭示著同時代的人,也昭示著后來者,作品因此獲得了深刻的思想內涵。

    三、天涯淪落之人的相互警策

    騰子京,與范仲淹同年考入進士,后來曾一同到邊防上抗擊西夏。

    慶歷二年,西夏進犯宋,當時騰子京在涇州做知州,率部與西夏兵殊死戰斗,在宋軍傷亡慘重的危急之時,范仲淹率領六千援兵火速趕到,于是軍心大振,終于擊退敵軍。

    就因為騰子京從百姓那里買來牛和驢犒勞范仲淹和自己的兵士,被人誣為濫用公款而無端獲罪。

    一貶鳳翔,二貶虢州,三貶岳州。

    其間,范仲淹、歐陽修等人也曾替其辯白,于是一時牽連甚眾、囚系滿獄,范因而獲罪。

    由此看來,范仲與騰子的關系可謂非同一般,他們既是同年進士,又是并肩戰將,他們在思想上互相認同,是有共同志向和相似經歷的政治難友。

    然而,在政治上連連失意的騰子京并沒有自暴自棄無所作為,而是背負著沉重的冤曲在岳州這個地方勵精圖治,堅持以積極的態度實踐著自己的政治抱負,致力于處理積案、整治州容,而且卓有成效,正如宋人王辟之所說“治最為天下第一”,岳陽樓記中所說“越明年,政通人和,百戾俱興”指的就是他治理岳州的政績。

    但是,他作為一個“遷客”,畢竟難于排解久郁于心的壓抑與不平。

    明代袁宏道在游岳陽記中說:“昔騰子京以慶帥左遷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樓為岳陽樓。

    既成,賓僚請大合樂落之。

    子京曰:直須憑欄大哭一番乃快。”這就說明,在騰子京有內心深處還是很有牢騷和不平之氣的。

    范仲淹寫作岳陽樓記,其實是有很強的針對性的,這就是包含著對朋友有勸勉之意。

    范仲淹后人在過庭錄中的一段話足可證明這一點。

    這段話是這樣說的:“騰子京負大才,為眾所嫉,自慶帥謫巴陵,憤郁頗見辭色。

    文正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恐后貽禍,然騰豪邁自負,罕受人言,正患無隙以規之。

    子京忽以書抵文正,求岳陽樓記,故記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其意蓋在此矣。”由此看來,范仲淹在文中對“以物喜,以已悲”之人的批評與否定,用心可謂良苦。

    既是對自己的鞭策,又是對受貶謫的老朋友騰子京的善意的規勸和勉勵,合而論之就是政治難友之間的共勉和相互警策。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范仲淹對朋友的勸勉顯得深刻而又含蓄,先設心處地以洞庭湖陰晴變化來象征仕宦之路的變幻莫測和難以把握,然后以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來對此進行對比和超越,順勢推出自己那“憂樂心系天下”的高尚情懷,至此,文章已做得很充分了,然而,他并沒有就此收筆,而更在文章的結尾之處發出“噫,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慨嘆。

    這一慨嘆,是對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同道之人的呼喚,換句話說,就是天涯淪落之人以心靈的陽光相照,呼朋引友以圖克服磨難共赴理想的呼喚。

    四、帶著鐐銬跳舞的千古絕唱

    儒家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觀,事實上為仕宦之人準備了兩條思想和情感出路:當官運亨通志得意滿之時,則以“兼濟天下”相標榜并往往確能做出一些利國利民的善舉;而當仕途受挫走入窮途末路之時,則以“獨善其身”來自我安慰,并由積極的入世態度轉變為消極的出世態度。

    順逆兩境,靈活自如,各得其便。

    歷史上也確有不少胸懷大志者,以天下為己任,奉君愛民,積極地實踐著這一人生理想。

    但這大部分是在處順境之時。

    而更多的知識分子,其人生志向則隨處境的改變而改變,每當身處逆境,總是退而守其心,以內心的澄明相標榜,留連山水,寫詩賦文,自覺不自覺地將事業看作“古來萬事東流水”,表現出進取之心的嚴重消釋。

    乃至于這種情懷,成了中國古曲文學不容忽視的重要主題。

    作為封建社會的仕宦之人,難就難在無論處于人生的何種階段和何種境況,都能堅持“兼濟天下”的政治抱負。

    對于范仲淹來說,孤寒妻苦的成長歷程和出仕后一再遭到貶謫的仕宦沉浮,那是何等嚴酷的人生考驗啊。

    但是他在這樣的生命歷程中,并沒有“窮則獨善其身”,而是愈加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始終堅持以儒家積極的政治理想作為自己立身處事、為政治民的根本原則,他總是在努力從嚴酷的束縛中找到自由的天地,實在是難能可貴。

    文中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高尚之人的憂樂并不是因自己的進退得失而生發,高尚之人也始終不會為進退得失所導致的不良情結所困擾,他們的憂樂有著更高的“含金量”,即無論處于何種艱難困苦中,無論受到何種不公正的政治待遇,都應該超越個人的成敗得失,永遠堅持心系國家和民族、心念民百姓的冷暖,先憂后樂,常懷憂患且始終在實踐中得到較好的貫徹。

    身處逆境卻心懷天下,在多難的人生中卻始終追求思想的高蹈,就是他“帶著鐐銬跳舞”的的高大形象。

    時窮節乃見。

    只有當一個無論處順境還是逆境的時候都能始終堅持“兼濟天下”的政治抱負,才能真正稱得上有操持、有抱負。

    而范仲淹的心聲和身影,現那些因壯志難酬、懷才不遇而牢騷滿腹悲觀厭世的遷客騷人相比,卻注定要更加宏亮更加高大,乃至于橫絕時空,感動了千千萬萬的后來者。

    這正是他高出平常文人的地方,也是岳陽樓記得以千古傳誦的最深刻原因。

    宋詞里的愛情詞之亂彈(三)賞析范仲淹的《御街行·紛紛墜葉飄香砌》

    提起范仲淹,首先就會想到他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作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一生忠正為國,從不計個人得失。

    想來文人出身的范公應該是個鐵血男兒,他在延州守邊時,被西夏稱為 “小范老子腹中有數萬甲兵”,從西夏人對范仲淹的稱謂中,可見他那鐵骨錚錚的硬漢形象。

    他的邊塞詞一掃花間派的柔靡風氣,開豪放一派詞風。

    但“鐵血柔情”一詞并不是空穴來風,范仲淹不光能吟出慷慨激昂的邊塞詞,他同樣能寫出纏綿悱惻的愛情詞,而且“鐵石心腸人做柔情語”,別有一種深摯的滋味。

    范仲淹描寫愛情的詞只存一首,就是《御街行·紛紛墜葉飄香砌》。

    紛紛墜葉飄香砌。

    夜寂靜,寒聲碎。

    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

    酒未到,先成淚。

    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這首詞,像古代很多愛情詞一樣,都是通過一個女子的口吻,寫相思之情。

    但這首詞因為出自范仲淹之手,雖然也是纏綿已極,卻并不流于軟媚,其中隱隱透著幾分英姿颯爽的蒼莽氣度。

    詞的上片也是從寫景入手,首句點明時間。

    “紛紛墜葉飄香砌”,漫天飛舞的落葉顯示出節令已是深秋,曾經繁茂的枝頭再也牽不住片片樹葉,只能任其紛紛飄落。

    這紅衰翠減的深秋景色,總讓人想到流逝的日子如風一樣吹過,自己怎么努力也不能抓住一點影子。

    青春就如那昔日濃綠欲滴的樹葉不得不萎去,不得不離開枝頭一樣,眼看著一點點逝去卻無可奈何!秋夜聽落葉紛紛離開枝頭的聲音,怎么會不心生感慨!那飄落在臺階上的片片枯葉,不就如自己曾握在手中的青春嘛!秋所以總是帶給人傷感,其實并不是秋景本身帶有這種感**彩,更多的可能是因為人們對自己所珍惜的東西不能把握,而與秋天將帶走美好的事物這種現象相契合而產生的感情體驗吧!女主人公在秋夜里,聽到“紛紛墜葉飄香砌”,想到自己流逝的青春年華,一種無能為力的感覺自然會襲上心頭,從而為整首詞打上感傷的烙印。

    “夜寂靜,寒聲碎”,這句詞告訴我們秋夜已深,一切喧囂都已歸于無聲。

    夜深人靜,本該休息了,可女主人公卻不能進入夢中,甚至還沒有睡下。

    這落葉飄離枝頭的聲音雖然如此細小輕微,但在這極靜的夜里卻聲聲傳入耳中,讓自己的心不得安寧。

    想秋帶走滿樹的繁華讓自己傷感,聽葉落之聲更添愁緒,嘆自己空看時間流逝,空生無限情思,卻找不到知音,無處可訴心中的情結。

    夜的靜,反襯出內心的波濤洶涌,心海的不平靜,又怎么能讓人安睡?雖說夜已深,夜已靜,卻只能讓自己感到加倍的孤獨!

    在深秋帶著涼意的夜里,聽著那凄涼的落葉聲,看自己華美的居所,雖說是“真珠簾卷”,可裝飾再精致也難抵“玉樓空”,這空寂的樓閣更加深了環境的清冷。

    缺少溫暖的“玉樓”只能讓女主人更生出凄寒入骨的秋愁,只能讓她更懷念昔日愛人與自己同在時的快樂!昔人已去,物是人非,睹物更加思人,更何況那亮如白晝的月華!“天淡銀河垂地”,月光明亮,天空高遠,而銀河緩緩垂落到大地,與大地相接。

    每年今夜月色都皎潔如一,總是“月華如練”,月光就像雪白的絲綢,只是這柔美的月光中,心上人卻總是遠在千里之外,看著迷人的月光,想著不能相見的愛人,更感覺“玉樓空”。

    “長是人千里”明確揭示出女主人公內心不能平靜,聽葉落傷秋聲的原因。

    因為“人千里”,才更覺“寒聲碎”,而聽到“寒聲碎”,深恨“玉樓空”,少了心上人,無論是“凄涼的秋聲”還是“華美的玉樓”,還是“如練的月華”,都染上了濃濃的離愁!看來心中有愁,才會入耳目而無不帶愁,自然景色所折射出的只是人的內心啊!移情入景,景才會生情!

    范仲淹這首詞整個上片基本都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已融入了濃濃的秋思與秋愁,讓讀者感受到女主人公秋夜難以排遣的情思。

    而下片則直接一層層表現離思與離愁,既寫出了離思之深,又寫出了離愁之長。

    秋夜月光如水,女主人公愁思縈繞于心頭,看來只能借酒消愁了。

    可是卻“愁腸已斷無由醉”,本來想用酒來麻醉自己,讓自己暫時忘掉這排解不掉的離愁,可這一愿望也不能達到!范仲淹在《蘇幕遮》中,曾寫到“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看來酒不能化解相思,只不過會更加重離愁而已。

    而這首詞中,酒越發不能給人以安慰,先點明“愁腸已斷”,還有什么理由可以讓自己麻醉呢?所以“酒未到,先成淚”,點明舉杯銷愁卻讓愁思愈加深重。

    記得李白在《將進酒》中,曾吟出“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如此深重的“萬古愁”都能舉杯同銷,可是那刻骨的思念卻讓人永遠無法擺脫!舉起杯來,酒未入口,卻已是淚流滿面!

    這充斥于內心的離愁,借酒不能消除,那么只能滿懷愁緒在若明若滅的燈火中斜靠著枕頭睡下了。

    “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但殘燈下,只有自己孤苦一人,心上人遠在千里之外,這獨眠的滋味早已讓自己心力交瘁,這深深的離別之痛只能獨自擔負!女主人公在這沒有希望的等待中一天天煎熬著,就如周杰倫在歌中唱的一樣:

    沉默年代

    或許不該

    太遙遠的相愛

    我送你離開

    天涯之外

    你是否還在~~

    琴聲何來

    生死難猜

    用一生去等待

    在那樣的時代,離別就等于斷了所有的聯系,一切都只能在回憶中鮮活,這太遙遠的相愛讓有情人時時忍受離愁的折磨。

    不知愛情是否飄走,不知愛人是否還在,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只能靠心中不滅的信念維系,用自己的一生去默默等待!身在愛中的人,即使心中深情的記憶能讓自己堅守愛情,但那深重的離愁卻也是與日俱增,那長時間的獨守也會讓心疼痛傷悲!

    因為心太傷太痛,所以才會有“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是啊,太多太多的離愁,早已不是能輕易掩飾住的了。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如春水一樣滔滔不絕的離愁,自然是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了。

    這三句,將抽象的離思離愁具象化,虛實相生,別有情致。

    后來李清照的名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即出于此,但卻少了幾分剛氣,多了幾分軟媚。

    愛太深,愁才會太濃,從這無由解脫的離愁中,我們看到的是女主人心中那深深的愛,那濃濃的情。

    愛情永遠沒有時代距離,作為人類最深摯的感情,她永遠不會過時。

    今天我們來讀這首愛情詞,依然會被女主人公那深沉的愛所感動,依然會與她產生共鳴,依然會祝福她的心上人能夠感應她的期待,能夠回來與她團聚。

    真愛永存人間!

    《蘇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字希文,江蘇吳縣人。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進士及第。

    宋仁宗時期,曾任參知政事。

    為人正直不阿。

    他提出的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主張,已成為國人自勵的名言。

    他存留的詞不多,卻能以邊塞風光入詞,抒發愛國情懷。

    對詞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黯鄉魂:思念家鄉,心情頹喪。

    黯:形容心情的憂郁。

    追旅思:往事的追憶引起了羈旅的愁懷。

    這首詞通過秋景的描繪,抒寫詞人的離鄉之愁、去國之憂。

    碧云、黃葉、翠煙,是用色澤渲染夕陽下的秋景,借以加深印象。

    鄉魂、旅思、愁腸、相思淚,用來映襯出觸景生情、夜不能寐的客子離恨。

    秋景的動人,適足以反襯出客愁的深長。

    寫鄉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次所描繪的景色卻闊遠而秾麗。

    一方面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托了離情的可傷,另一方面又使下闕所抒之情顯得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于頹靡。

    秋色與秋波相連于天邊,而依偎著秋波的則是空翠而略帶寒意的秋煙。

    這里,碧云,黃葉,綠波,翠煙,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

    “山映斜陽”句復將青山攝入畫面,并使天、地、山、水融為一體,交相輝映。

    同時,“斜陽”又點出所狀者乃是薄幕時分的秋景。

    “芳草無情”二句,由眼中實景轉為意中虛景,而離情別緒則隱寓其中。

    “芳草”歷來也是別離主題賴以生發的意象之一,如傳為蔡邕所作的《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李煜的《清平樂》:“離恨恰如草,更行更遠還生”。

    埋怨“芳草”無情,正見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鄉魂”二句,徑直托出作者心頭縈繞不去、糾纏不已的懷鄉之情和羈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說只有在美好夢境中才能暫時泯卻鄉愁。

    “除非”說明舍此別無可能。

    但天涯孤旅,“好夢”難得,鄉愁也就暫時無計可消了。

    “明月樓高”句順承上文:夜間為鄉愁所擾而好夢難成,便想登樓遠眺,以遣愁懷;但明月團團,反使他倍感孤獨與悵惘,于是發出“休獨倚”之嘆。

    歇拍二句,寫作者試圖借飲酒來消釋胸中塊壘,但這一遣愁的努力也歸于失敗:“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全詞低徊婉轉,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是真情流溢、大筆振迅之作。

    --------------------------------------------

    哪里有寫范仲淹的散文寫得很美的那種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哪里有寫范仲淹的散文寫得很美的那種

    散文

    范仲淹寫過哪些詩詞、散文

    閱讀(371)

    《嚴先生祠堂記》《岳陽樓記》《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登表海樓》一帶林巒秀復奇,每來憑檻即開眉。好山深會詩人意,留得夕陽無限時。《游石子澗》其一:鑿開奇勝翠微間,車騎笙歌暮未還。彥國才如謝安石,他

    散文

    蘇幕遮范仲淹散文式的譯文

    閱讀(318)

    白云滿天,黃葉遍地。秋天的景色映進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籠罩著寒煙一片蒼翠。遠山沐浴著夕陽天空連接江水。岸邊的芳草似是無情,又在西斜的太陽之外。黯然感傷的他鄉之魂,追逐旅居異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夢才能留人入睡。當明月照射高樓時

    散文

    在詩文中丁香一般代表什么意象?

    閱讀(309)

    丁香是古典詩詞中常用的意象,她象征的是淡雅、美麗、憂愁。詩人們總是喜歡用丁香來描寫女子的憂與愁。李商隱的七言律詩《代贈》中,“芭蕉不展丁香結”用丁香的花蕾來象征詩中女子的愁心。的確,素白、淡紫的丁香花蕾不正像女子的心情、怨愁

    散文

    《我的“長生果”》作者資料

    閱讀(398)

    葉文玲,女,中國當代小說家,生于1942年11月4日,浙江臺州玉環楚門鎮人。楚門鎮中學畢業。代表作品《葉文玲文集》,其中作品《心香》被評為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至今已有800多萬字39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葉文玲文集》出版。擴展資料:個人作

    散文

    《2015年度中國年度精短散文》閱讀理解題及其答案

    閱讀(314)

    我超超超級贊同您的看法!中國的教育都這樣的就像那九年級下冊(人教版)思想品德課本那樣搞些什么參與公益服務有什么意義?我按正規答案回答的,擺著就是,服務它人,奉獻社會!又說錯的!真話追問額(⊙o⊙)

    散文

    求將蘇軾的《赤壁賦》改寫成散文拜托了追分!!!

    閱讀(451)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蘇子與客人在赤壁山下的江面上泛舟游覽.這時清風徐來,水面上風平浪靜.主人舉起酒杯一邊向客人敬酒,一邊朗誦《明月》的詩篇,吟起"窈窕"的篇章.過一會兒,月亮從東山升起,在斗,牛星之間徘徊著.白茫茫的水氣籠罩江

    散文

    跪求短的英文散文或故事急啊

    閱讀(340)

    散文詩可以嗎?這篇很不錯,看下吧...IWanderedLonelyasaCloud我孤獨地漫游,像一朵云〈英〉華茲華斯Iwanderedlonelyasacloud我孤獨地漫游,像一朵云Thatfloatsonhighoervalesandhills,在山丘和谷地上飄蕩,W

    散文

    范仲淹的作品風格

    閱讀(1607)

    范仲淹的作品風格:1、散文創作上,范仲淹作品以政疏和書信居多,陳述時政,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名篇《岳陽樓記》,全文融記敘、寫景、抒情、議論為一體,動靜相生,思想境界崇高,成為雜記中的創新,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千古

    散文

    關于范仲淹的散文

    閱讀(712)

    《岳陽樓記》范仲淹【原文】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

    散文

    以幸福為話題的散文怎么寫

    閱讀(322)

    幸福,是偎依在媽媽溫暖懷抱里的溫馨;幸福,是依靠在戀人寬闊肩膀上的甜蜜;幸福,是撫摸兒女細嫩皮膚的慈愛;幸福,是注視父母滄桑面龐的敬意。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個謎,你讓一千個人來回答,就會有一千種答案。有人說過:“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寫的,它只能

    散文

    關于幸福的文章

    閱讀(301)

    幸福,是偎依在媽媽溫暖懷抱里的溫馨;幸福,是依靠在戀人寬闊肩膀上的甜蜜;幸福,是撫摸兒女細嫩皮膚的慈愛;幸福,是注視父母滄桑面龐的敬意。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個謎,你讓一千個人來回答,就會有一千種答案。有人說過:“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寫的,它只能

    散文

    關于幸福的名家散文有什么

    閱讀(303)

    提醒幸福畢淑敏我們從小就習慣了在提醒中過日子。天氣剛有一絲風吹草動,媽媽就說,別忘了多穿衣服。才相識了一個朋友,爸爸就說,小心他是騙子。你取得了一點成功,還沒容得樂出聲來,所有關切著你的人一起說,別驕傲!你沉浸在歡快中的時候,自己不停地

    散文

    《幸福是什么》的散文

    閱讀(306)

    我的幸福觀小時候學過一篇文章《幸福是什么》,故事很簡單,結論也很簡單:充實便是幸福。當時我十分贊同這個觀點。后來我曾經一度認為擁有金錢就是一種幸福,別人都掏出一張兩個人頭的時候,你能掏出一張四個人頭的,那是一種很了不起的、很充實也

    散文

    作文700字中江景色

    閱讀(350)

    我出生在美麗的中江,我為中江的美麗而驕傲!中江的南面有一座南塔,中江的北面有一座北塔,他(她)們就象一對兄妹遙遙相望。每當過年的時候,人們便從四面八方趕來燒高香,祈求平安、幸福。那場面好不熱鬧!悠悠的凱江河,環繞著美麗的中江城靜靜地流淌,哺

    散文

    范仲淹寫過哪些詩詞、散文

    閱讀(371)

    《嚴先生祠堂記》《岳陽樓記》《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登表海樓》一帶林巒秀復奇,每來憑檻即開眉。好山深會詩人意,留得夕陽無限時。《游石子澗》其一:鑿開奇勝翠微間,車騎笙歌暮未還。彥國才如謝安石,他

    散文

    蘇幕遮范仲淹散文式的譯文

    閱讀(318)

    白云滿天,黃葉遍地。秋天的景色映進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籠罩著寒煙一片蒼翠。遠山沐浴著夕陽天空連接江水。岸邊的芳草似是無情,又在西斜的太陽之外。黯然感傷的他鄉之魂,追逐旅居異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夢才能留人入睡。當明月照射高樓時

    散文

    《2015年度中國年度精短散文》閱讀理解題及其答案

    閱讀(314)

    我超超超級贊同您的看法!中國的教育都這樣的就像那九年級下冊(人教版)思想品德課本那樣搞些什么參與公益服務有什么意義?我按正規答案回答的,擺著就是,服務它人,奉獻社會!又說錯的!真話追問額(⊙o⊙)

    散文

    求將蘇軾的《赤壁賦》改寫成散文拜托了追分!!!

    閱讀(451)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蘇子與客人在赤壁山下的江面上泛舟游覽.這時清風徐來,水面上風平浪靜.主人舉起酒杯一邊向客人敬酒,一邊朗誦《明月》的詩篇,吟起"窈窕"的篇章.過一會兒,月亮從東山升起,在斗,牛星之間徘徊著.白茫茫的水氣籠罩江

    散文

    跪求短的英文散文或故事急啊

    閱讀(340)

    散文詩可以嗎?這篇很不錯,看下吧...IWanderedLonelyasaCloud我孤獨地漫游,像一朵云〈英〉華茲華斯Iwanderedlonelyasacloud我孤獨地漫游,像一朵云Thatfloatsonhighoervalesandhills,在山丘和谷地上飄蕩,W

    散文

    求一些優美的英文散文

    閱讀(330)

    Tulips(郁金香)byAbrahamCowleyLettulipstrustnotthewarmvernalrain,ButdreadthefrostsandstilltheirbloomsrestrainsSowhenbrightPhoebussmi

    散文

    誰有中文笑話,詩歌,散文

    閱讀(310)

    幾年前你養只小豬叫臉,我養只小豬叫屁股。不久,你不要臉了,三年后你來到我家,看到三歲的屁股,傷心地說:“要是我的臉還在應該也有屁股這么大了!”

    散文

    我們曾學過蘇軾的散文小品是什么

    閱讀(309)

    《赤壁賦》《后赤壁賦》《東欄梨花》《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春宵》《海棠》《和子由澠池懷舊》《和子由踏青》《花影》《惠崇春江晚景》《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三月二十九日二首》《上元侍宴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