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中國現當代詩人作品賞析

    中國現當代詩人作品賞析

    郭沫若

    《鳳凰涅盤》本詩“象征了中國的再生,同時也是我的再生。”

    1、鳳凰的形象

    詩借鳳凰“借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更生”的傳說,表現了強烈的愛國激情和狂飚突進的時代精神。

    詩人筆下的鳳凰形象壯美而崇高。

    她大膽否定舊現實的一切,揚棄因襲的舊我,嚴厲斥責淺薄猥瑣的群丑,熱烈向往新鮮、凈朗、華美、芬芳的新世界,體現了徹底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和戰斗的樂觀主義氣概。

    它是年青詩人的化身,也是民族和祖國的象征。

    可以說。

    《鳳凰涅盤》是民族覺醒的詩的宣言。

    2、藝術特色

    想象瑰奇,色彩明麗,富有浪漫主義精神。

    詩作把宇宙萬物和自我融匯在一起,造成一種萬物同源、和諧一致的境界,既表現詩人與祖國人民溶合為一的愿望,也具有濃厚的泛神論色彩。

    在詩歌形式上,它徹底打破了舊詩格律的鐐銬,借鑒西方自由體詩,形式自由奔放,實現了詩體大解放。

    大量采用設問、排比、反復、重奏的手法。

    聞一多

    原名家驊,又名亦多,新月社詩人,《紅燭》《死水》。

    最早提倡新詩格律化的詩人。

    講究詩的“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洗衣歌》

    1、1925寫于美,通過華僑洗衣工人的遭遇和感受,表達了深沉的愛國反帝的思想感情。

    2、藝術特色

    1)對答的形式。

    首尾兩節是洋人趾高氣揚的吩咐,中間六節是工人激憤的回答,自然平易,有民歌風味。

    2)詩形整飭,有建筑美。

    主干每節五行末行為低行,句式大致相同;主干之外,頭尾又配以兩節對稱的低行詩句。

    3)有音樂美。

    全詩韻位固定,相同句式反復出現,迭唱手法的運用。

    《死水》

    1、主題思想

    1)抒發詩人回國后因目睹種種現實而引起的悲憤心情。

    2)詩中描摹的那“一溝絕望的死水”,是滿目瘡痍、腐敗破落的舊中國的象征,涵蘊著對造成這一局面的帝國主義勢力和封建軍閥的揭露和斥責。

    3)表達了作者希望丑惡的舊物早日滅亡的強烈愿望。

    2、以本詩為例看作者的“三美”藝術主張。

    《死水》是其“三美”理論的最滿意的試驗。

    每行詩都由四個音步(三個“二字尺”和一個“三字尺”)構成,三字尺在每行中出現的位置可以有變化,收尾都是雙音詞,讀來富有節奏感,抑揚頓挫,瑯瑯上口;用詞注意色彩,形象鮮明;每節四行,每行九字,形式十分整齊。

    聞一多對新格律詩分提倡和實踐,有助于糾正“五四”以來部分新詩“散而無章”的弊病。

    馮至

    原名馮承直,“沉鐘社”詩人。

    《昨日之歌》、《北游及其它》、《十四行集》。

    《我是一條小河》

    本詩用以人擬物的手法,把“我”比作小河,以我流過森林、花叢和流入大海的途程為抒情線索,委婉表達對戀人一往情深的憶念和不可改易的情意。

    1、特色 1)用以人擬物的手法。

    2)借“小河”“影兒”之間的自然聯系寫出兩心相印相隨。

    3)構思新穎。

    4)注意遣詞造句。

    戴望舒

    原名戴夢鷗,三十年代的“現代派”代表詩人。

    《我底記憶》《望舒草》《災難的歲月》。

    《雨巷》

    本詩借寂寥雨巷獨自彷徨的描繪,寄寓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失望和痛苦的情緒。

    藝術特色

    強調自我的感覺,喜歡追求意象的朦朧,用象征手法抒情。

    十分注重音樂感,音節優美,韻腳鏗鏹,每節押韻二至三次,同時還以復沓,重復等手法強化詩的音樂性。

    葉評“替新詩底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

    徐志摩

    新月派詩人。

    《再別康橋》

    詩的情境

    詩抒寫了自己對康橋無限留戀和依依惜別的心情,微妙的展露了因“康橋理想”的幻滅而無限哀傷的情懷。

    詩人十分注意藝術技巧。

    在詩里,他敏銳的抓住“金柳”“波光”“青荇 ”“星輝”等具體而生動的形象,勾勒出無比美麗的康河晚景,巧妙的把氣氛感情、景象三者融匯在一起,創造了耐人尋味的意境,表露了自己對過去憧憬的留戀和眼前的離愁別緒。

    詩篇格調輕盈柔和,有一種無可奈何的夢幻般的情調。

    殷夫

    原名徐祖華,“左聯五烈士”之一。

    《孩兒塔》《伏爾加的黑浪》。

    《血字》詩的革命性

    紅色鼓動詩。

    為紀念“五卅”四周年而作。

    詩中,詩人以激越的情緒歌唱“五卅”偉大歷史意義,生動的表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你怕困難、頑強戰斗的英勇氣概;并堅信勝利的明天必將到來。

    艾青

    詩集《大堰河》《北方》《曠野》,長詩《向太陽》《火把》。

    現代文學史上現實主義自由詩的又一高峰。

    《大堰河——我的保姆》本詩是一首帶有自傳性質的自由詩,是呈獻給千萬勞動農民的“贊美詩”,也是一首“給予這不公道世界的咒語”。

    1、一首勞動人民的贊美詩

    詩人以真摯的感情,抒寫了對哺育他長大的褓姆“大堰河”的懷念,揭示了一個勤勞的農村婦女的善良的靈魂,通過對她痛苦而悲慘一生的描寫,控訴了社會的黑暗與不義。

    大堰河在艱苦竭蹶中度過一生,但她總是含著笑不停的操勞著,這就是詩人為大堰河建造的永久的塑像,也是勤勞、忠厚的中國勞動婦女的塑像。

    因此,這詩是一首勞動人民的贊美詩。

    2、藝術

    1)通過敘事進行抒情,常用排比和對比手法來表達強烈的感情,用重疊的詩句或詩節反復詠嘆,使詩篇既明朗單純而又多姿多彩。

    2)借助聯想進行鋪敘,構成生動的畫面。

    3)詩句長短無定,但有內在的韻律,音節和諧,色彩鮮明,情味極其深長。

    《我愛這土地》的感情特色

    詩表現出艾青詩歌的一個重要特點:對祖國、對土地、對勞動人民真摯深沉的愛。

    詩人表示要像鳥一樣歌唱祖國大地;死了,也要使自己融進祖國的土地中。

    詩表現出一種“憂郁”的感情特色,這種“憂郁”是對災難深重的祖國愛得深沉的內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因而格外動人,但詩人對祖國的“黎明”也抱有樂觀的信念,作了美妙的抒寫。

    何其芳

    《預言》《夜歌》,散文集《畫夢錄》《還鄉雜記》。

    《生活是多么廣闊》

    1、詩的思想內容

    借想象的翅膀,遨游于廣闊的生活的海洋中,啟發年輕人去發掘人生的寶藏,并勉勵他們將尋常的生活與偉大的目標結合起來,以堅實的勞動去接近美好的未來。

    詩格調明朗開闊,富于朝氣,迸射出對新生活熱切希望的火花。

    2、體式特征:用自由體,比較靈活的表達思想,不重押韻,但以流利樸素的口語形成動人的節奏,十分悅耳。

    李季

    有長詩《楊高傳》,詩集《玉門詩抄》。

    《王貴與李香香》

    1、主題

    以土地革命時期農民革命運動為背景,通過一對農村青年的戀愛故事,深刻揭露了舊農村階級壓迫的悲慘狀況,生動的反映了陜北三邊地區農民鬧革命的狀烈景象,表現了革命與勞動人民幸福生活血肉相連的關系,(“不是鬧革命窮人翻不了身,不是鬧革命咱倆也結不了婚!”“革命救了你和我,革命救了咱莊戶人。”表現了革命與勞動人民幸福生活的血肉相連的關系。

    2、體式特征

    民歌體新詩,采用了陜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并加以革新創造,使其適于表現較大規模的現代生活內容。

    成功的運用重復個比興手法,來敘寫故事、塑造形象、實現主題。

    臧克家

    詩集《烙印》《罪惡的黑手》《泥土的歌》《生命的零度》

    《星星》

    1、思想內容

    詩用暗喻手法,以星喻人民大眾。

    對星星真摯的歌唱,體現著作者對人民的歷史作用的新認識。

    同時,詩作對星星們聚居的“另一世界”的深情贊美中,也不難看出作者對為一己私利而不惜荼毒生靈的黑暗勢力的憎惡,以及對人民的新世紀的熱切矚望。

    2、詩風的轉變

    本詩的主特點是,以口語般的淺白語言和告白式的親切口吻,來表達純真的詩情,臧以前的詩,極注重文字是錘煉,有的近于“苦吟”,本時期卻“從自己的圈套里掙脫出來”,力圖把詩寫得樸素自然,易于被群眾接受,此詩清新樸實,是詩風轉變的一個例證。

    顧城詩二首

    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一代人》、《遠和近》作者顧城(1956—1993),北京人。

    70年代開始寫詩,著有詩集《無名小花》、《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北島、顧城詩選》、《黑眼睛》、《顧城詩集》等,另與謝燁合著長篇小說《英兒》。

    顧城是我國新時期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為以一顆童心看世界的“童話詩人”。

    與舒婷的典雅端麗、委婉綽約、美麗憂傷相比,顧城的詩則顯得純真無瑕、撲朔迷離。

    但是,在顧城充滿夢幻和童稚的詩中,卻充溢著一股成年人的憂傷。

    這憂傷雖淡淡的,但又象鉛一樣沉重。

    因為這不僅是詩人個人的憂傷,而是一代人覺醒后的憂傷,是覺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現實而產生的憂傷。

    《一代人》一詩既是這一代人的自我闡釋,又是這一代人不屈精神的寫照。

    黑暗要扼殺一個人明亮的眼睛,但黑暗的扼殺卻沒有達到它的目的反而創造了它的對立物;黑色的眼睛;是黑暗使一代人覺醒,使一代人產生更強烈的尋找光明的愿望與毅力。

    正是這堅毅的尋找,才使他們看到掩蓋在生活表象之下的、使人難以接受的本質。

    遠和近

    你,\一會看我,\ 一會看云。

    \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云時很近。

    《遠和近》一詩,是詩人對不正常生活的本質發現。

    此詩初發表時,被視為難懂的怪詩。

    按照當時僵化的閱讀方式,人們已被習慣鈍化的思維模式,此詩確實難于解讀。

    因為在目光可視之間,你與我的距離不可能遠于你與云的距離。

    可詩人為什么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云時很近”呢?原因是詩人所寫的是一種非正常的生活,是一種被扭曲了的人際關系。

    在這扭曲了的關系中,一切都顛倒了。

    本應相親相近的人與人的關系,由于心的阻隔而疏遠了,顯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因為人際關系的疏遠,人與自然反而拉近了距離,顯得十分親近。

    也許,正是由于人與自然的親切可近,更進一步顯示出人的孤寂;也許,正是這孤寂,常使顧城想到夢的天國。

    可顧城應該知道,在這個充滿矛盾的世界上,夢的天國是不存在的。

    雙 桅 船 舒 婷

    霧打濕了我的雙翼

    可風卻不容我再遲疑

    岸啊,心愛的岸

    昨天剛剛和你告別

    今天你又在這里

    明天我們將在

    另一個緯度相遇

    是一場風暴、一盞燈

    把我們聯系在一起

    是一場風暴、另一盞燈

    使我們再分東西

    不怕天涯海角

    豈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視線里

    1979年8月 (選自《雙桅船》,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版)

    所謂舒婷詩歌的“低音區”部分,是指那些采用朦朧、象征的意象來表達詩人內在的復雜心態與細膩情感的作品。

    如《自畫像》、《往事二三》、《童話詩人》、《雙桅船》、《北戴河之濱》等等。

    這部分作品由于內蘊豐厚,表達曲折,具有較豐富的美學價值,需要人們通過多層次的分析與透視才能理解與欣賞。

    因此,常被人們視為晦澀朦朧的“霧中之花”。

    《雙桅船》是詩人運用朦朧詩的寫法,采用象征、意象來表達人的主觀情緒,從而伸張人性的佳作。

    全詩表現了詩人雙重的心態與復雜的情感。

    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燈”,另一方面,是愛情向往的“岸”。

    在執著追求理想的進程中,時而與岸相遇,又時而與岸別離,相和諧又相矛盾。

    同時,在理想追求進程中,詩人時而感到前行的艱難與沉重,又時而感到一種時代的緊迫感而不讓自己停息。

    “霧打濕了我的雙翼/可風卻不容我再遲疑。”詩中所表現的情緒與心態,既是詩人自我的、個性的東西,同時,又是那個特定時代的青年們所普遍感受到而難以言表的東西。

    詩人以她細膩的心,運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達出來,使之成為一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本詩的一個重要藝術特點是象征。

    在朦朧詩中,象征多是用某種具體的事物和人們能直感的形象來替代人的某種主觀情緒和某種社會態度。

    簡言之,就是用具象來表達抽象。

    詩題“雙桅船”,就是一種象征。

    全詩的目的不在于描寫一只客觀的雙桅船,而是借用雙桅船這一具體形象來表現詩人自己,表現詩人雙重的心態與復雜的情感。

    或者說,詩人覺得,我就象一只雙桅船。

    雙桅船中的“雙桅”又暗示著某種深層的含義。

    雙桅并在,意味著詩人心目中愛情與事業并立又相區別的心理。

    另外,詩中的“岸”、“風”、“風暴”、“燈”等都具有明顯的象征性。

    “岸”象征著女性的愛情歸宿,“風”意味著時代緊迫感給詩人的動力,“風暴”暗指詩人與同代人所經歷的不平常的年代風云,“燈”則與光明信念邊在一起。

    意象的運用,是本詩的另一個重要藝術特點。

    所謂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來表現詩人的主觀心態。

    它與傳統詩歌中的“意境”不同。

    意境一般是觸景生情并借景抒情,從而達到景中含情的藝術目的。

    而在朦朧詩中,詩人多以主觀情緒和人的各種心態為表現對象,從主觀情緒出發,想象并構造成某種具體的畫面與景致,從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達到藝術表達的效果。

    詩人在《雙桅船》中所要表達的是一種心態,一種情緒,一種感情歷程。

    而落在語言上,卻是“船”、“岸”、“風暴”、“燈”等具體形象,并把這些具體形象加以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動態過程的畫面。

    而在畫面之下,隱含并跳動著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實感。

    全詩意象清新,組合自然,使詩人內在強烈的情緒得以自如的表達。

    另外,本詩的語言自然流暢,詩中所蘊含的情凝重而又細膩,既有濃濃的個人感嘆,又有開闊的時代情懷。

    詩的最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豈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視線里”,被人們當作警句加以廣泛流傳和引用。

    春 穆旦

    綠色的火焰在草上搖曳,

    他渴求著擁抱你,花朵。

    反抗著土地,花朵伸出來,

    當暖風吹來煩惱,或者歡樂。

    如果你是醒了,推開窗子,

    看這滿園的欲望多么美麗。

    藍天下,為永遠的謎蠱惑著的

    是我們二十歲的緊閉的肉體,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鳥的歌,

    你們被點燃,卷曲又卷曲,卻無處歸依。

    呵,光,影,聲,色,都已經赤裸,

    痛苦著,等待伸入新的組合。

    春,是一個被古今中外詩人寫得太多的題材。

    想到它,人們會自然地聯想到一系列相關詞語與意象。

    那么,如何用陳舊的想像寫出新的、給人以強烈感受的"春之歌"呢?新的感覺方式、新的詩學觀念以及新的詞語力量都是必須的。

    穆旦是四十年代"九葉派"詩人的一個代表,也是現代詩人中非常成功的一個,他的創作被譽為"最能表現現代知識分子那種近乎冷酷的自覺性"(袁可嘉語)。

    他對英美現代詩人特別是葉芝、艾略特、奧登的熟悉,對他們的詩歌理論與批評理論的吸收,以及他年輕的活力,都使他的詩歌具有突出的現代特質。

    在《春》這首小詩中,這一切也表現得非常明顯。

    現代詩歌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強調詩歌內在的張力和戲劇性,往往將一系列充滿對抗、沖突的詞語和意象組織在一起,以形成錯綜、復雜而又強烈的抒情形式。

    在穆旦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發現三組不同色調的詞語。

    其一是強烈而動感的:火焰、搖曳、渴求、擁抱、反抗、伸、推、點燃;其二是靜態的:綠色、土地、看、歸依;這是草與花朵的對立, 春天內在的對立;也是"醒"與"蠱惑"的對立,是人生青春期燥動的欲望與詩人沉思形象的對立。

    "窗子"是一種媒介,它分隔又聯系了"欲望"與"看",從而帶來第三組體現著張力共存的詞語:緊閉、卷曲、組合。

    這三組詞匯相互交織,組構了詩歌的基本框架,也奠定了詩歌沉摯、堅實、富有現代感的抒情基調;緊湊而充滿張力的語言;以及飽滿的節奏和集中的意象。

    那么,春到底是什么樣的呢?它是醒來,是第一次的誕生和再生,但也是欲望與沉迷的誘惑;是飛揚的歌聲與敞開的歡樂,也是沉滯的泥土與緊閉的肉體;是燃燒、分散、反抗,也是散亂之后新的組合與新生。

    它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青春,是詩人春心的萌動和詩心的勃發。

    黎明、早春、二十歲的青春三位一體,恰如光、影、聲、色的赤裸與感官的和思想的敞蕩,它們共同等待新的組合的出現。

    詩人感受到對立觀念的沖突:清醒/沉醉、沉滯/飛揚、根基/擺脫,通過與"春"相關的生動意象他們得以表現出來:綠色/火焰、擁抱/反抗、緊閉/赤裸、土地/花朵、泥土/歌、卷曲/伸入。

    詩人的情緒也在變化著,從暖風吹來的煩惱和歡樂,到緊張的痛苦。

    如窗和眼,他沉醉和觀看著;如鳥,他歌唱和期待著。

    這是對生命中的新生和強力沖動的迷戀與等待。

    草 木 篇

    流沙河

    寄言立身者,勿學柔弱苗 ——唐:白居易

    白 楊

    她,一柄綠光閃閃的長劍,孤伶伶地立在平原,高指藍天。

    也許,一場暴風會把她連根拔去。

    但,縱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誰彎一彎!

    他糾纏著丁香,往上爬,爬,爬……終于把花掛上樹梢。

    丁香被纏死了,砍作柴燒了。

    他倒在地上,喘著氣,窺視著另一株樹……

    仙人掌

    它不想用鮮花向主人獻媚,遍身披上刺刀。

    主人把她逐出花園,也不給水喝。

    在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著,繁殖著兒女……

    在姐姐妹妹里,她的愛情來得最遲。

    春天,百花用媚笑引誘蝴蝶的時候,她卻把自己悄悄地許給了冬天的白雪。

    輕佻的蝴蝶是不配吻她的,正如別的花不配被白雪撫愛一樣。

    在姐姐妹妹里,她笑得最晚,笑得最美麗。

    毒菌

    在陽光照不到的河岸,他出現了。

    白天,用美麗的彩衣,黑夜,用暗綠的磷火,誘惑人類。

    然而,連三歲孩子也不去睬他。

    因為,媽媽說過,那是毒蛇吐的唾液……

    1956年10月30日成都

    (選自《星星》1957年第1期)

    《草木篇》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勛坦,1931年生,四川金堂縣人。

    1948年開始寫作詩歌、小說。

    著有詩集《農村夜曲》、《告別火星》、《流沙河詩集》、《游蹤》、《故園別》等。

    流沙河的詩歌成就主要表現在蒙難之際和復出之后。

    前者有《故園九詠》、《情詩六首》、《夢西安》等,大都寫真實人生,在困苦中追思美好,在劫難中傾訴忠誠,在抑郁中暢想未來,帶有明顯的自傳色彩。

    這類詩把直率和含蓄、柔婉和剛毅融為一體,給人以質樸自然之美。

    后者有短詩《焚書》、《歸來》、《故園別》及長詩《太陽》、《老人與海》、《一個知識分子贊美你》等。

    短詩回顧既往,總結人生經驗,詩中不無苦澀;長詩則溝通歷史與現實,進行深刻反思,知識性與哲理性明顯加強。

    《草木篇》是一組托物言志的散文詩。

    詩人通過對五種植物的描繪,借以隱喻一些人在現實生活中的立身處世之道。

    組詩熱情地歌頌了孤直不屈、剛正不阿、忠貞不二的美好品格。

    詩人通過白楊那種寧死也不肯向誰彎腰的精神,贊美了在任何險惡的環境中也不卑躬屈膝的高貴品格;通過仙人掌沒有奴顏媚骨,終至被逐出花園,既對它那種頑強不屈的節操給以充分肯定,也對它的不幸命運寄予深切同情;通過梅花一旦把自己許給白雪,便一心等待冬天的到來,贊美了對愛情忠貞不渝的高貴品質,也啟示人們在政治生活中同樣要保持這種品格。

    組詩還無情地揭露了損人利己、善于偽裝、暗中害人的丑惡行為。

    詩人在篇首引用唐代詩人白居易:“寄言立身者,勿學柔弱苗”的詩句,題旨就是:“告誡人們不要學篇中所寫的“藤”和“毒菌”。

    藤為了達到向上爬的目的,不惜采取損人利己的手段,乃至把人置于死地;而毒菌則善于用漂亮的外衣包裹自己以害人,從而提醒人們要善于識破他們的偽裝,警惕現實生活中的兩面派。

    組詩借寫草木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也鞭撻立身處世中的假丑惡,表達了作者的“善惡之心、坦誠太度和剛直人格”。

    《草木篇》在藝術構思上以小見大,在表現手法上托物喻人,在感情抒發上憎愛分明,在語言運用上剛柔并濟,堪稱當代詠物詩中的佳作。

    詩歌鑒賞 北島《迷途》

    沿著鴿子的哨音

    我尋找著你

    高高的森林擋住了天空

    小路上

    一棵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藍灰色的湖泊

    在微微搖晃的倒影中

    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測的眼睛

    七十年代末直至八十年代中,中國詩壇出現了一股名之為“朦朧詩”的風潮,習慣了新中國政治詩歌樣式的讀者多用此來指責這一批作者的晦澀難懂,因為他們在一首詩中找不到一個簡潔明了的“中心思想”,也看不到曾經熟知的昂仰氣派。

    在閱讀“朦朧詩”的過程中,讀者遭遇的一片“象征的森林”,眾多意象枝繁葉茂地伸展著,昏暗了原本應該筆直寬闊的道路,讀者在“小路上”時刻面臨“迷途”的威脅,又隨時有著柳暗花明的驚喜。

    這種閱讀經驗打擊了當時人的期待視野,但似乎更切合詩歌本身的要求。

    北島是“朦朧詩”的代表人物之一,這首《迷途》不僅完整地體現了朦朧詩的特征,而且由于內容的關系,它幾乎也成了我們閱讀詩歌的一個寓言。

    “朦朧詩”之所以朦朧,主要在于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這批詩人重新發現了詩歌意象的繁復性和多意性,用形象思維的跳躍、逆轉和矛盾共存修正了以往詩歌的單意性和線性思維模式。

    如在這首詩中,“鴿子的哨音”常規應是光明和美好的召喚,而且也的確導致了詩中“我”的“尋找”。

    但它指引的卻是“擋住了天空”的森林中的小路以及隨后的“迷途”,光明與幽暗在矛盾中共存。

    這一矛盾現象又重現在尋找的結果中,“藍灰色的湖泊”、“微微搖晃的倒影”、“深不可測”都充滿了虛幻色彩,似乎正合“迷途”中不真實與錯誤的暗示;但第二人稱直呼的“你”,以及那雙“眼睛”,無疑是真實的,至少對詩人的心理期待而言是如此。

    這種亦真亦幻、光暗閃爍的色彩正源自對意象中多意性的展示。

    第二個原因是,詩作者有明顯的懷疑與自省意識,從而更強化了詩歌涵義的曖昧。

    這首詩中,詩人顯然在置疑常規的尋找—克服障礙—找到模式,而是自覺接受了“迷途”,正是在這一次“理性”的放棄與自我意識的故意沉睡中,尋找的目標出現了。

    但詩人并不能無條件地相信這個目標,因為它只是水中的“倒影”,只是一雙寓意無窮而又空洞的“眼睛”。

    這“眼睛”,也許是進一步迷途的誘惑,但也是對于下一次尋找的召喚,一如詩歌開首處“鴿子的哨音”。

    從某種意義上說,閱讀也是一次尋找。

    我們受詩人的召喚走上征途,但目標并不明確,一如那雙眼睛,只能閃爍在森林深處幽暗的湖泊中。

    但尋找的過程是充滿意味的,它在時刻的迷途、轉向和頓悟中摸索前進,于矛盾和迷惑中尋得個人的理解。

    因此,這首詩又恍似一篇閱讀的寓言,提醒著我們詩歌閱讀中的微妙之處。

    對下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口供 --聞一多

    我不騙你,我不是什么詩人,\縱然我愛的是白石的堅貞,

    青松和大海,鴉背馱著夕陽,\黃昏里積滿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愛英雄,還愛高山,\我愛一幅國旗在風中招展,

    自從鵝黃到古銅色的菊花。

    \記著我的糧食是一壺苦茶!

    可是還有一個我,你怕不怕?——\蒼蠅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死水》

    A. 詩歌從第二句開始用鋪陳手法,由白石、青松、大海、菊花構成了一幅絢爛多采的圖畫。

    B. “鴉背馱著夕陽”用夸張的手法,表現了烏鴉的神奇力量,一個“馱”字,用得十分傳神,使畫面極富動感。

    C. 詩歌把愛國主義的熾熱理想與冷酷的現實作了鮮明的對照,形成強烈反差,在抒情中含有些許苦澀。

    D. “蒼蠅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是表現作者怨毒、激憤的詩句。

    詩人對舊我的自瀆式的否定,是為渴求靈魂的蛻變。

    答案為B. “鴉背馱著夕陽”,是指烏鴉在夕陽里飛翔,描寫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夕陽圖,并非是表現了什么“烏鴉的神奇的力量”。

    (二) 對下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信仰 --綠原

    羅馬斗獸場中間,\基督教圣處女\站在猛獸面前\以微笑祈禱:

    ——上帝與我同在啊。

    \斗爭養育著生命:\勝利一定與我們同在!

    站在斷頭臺前\我們微笑,\我們不祈禱。

    1943 年

    A. “微笑的祈禱”是指基督教徒在面對各種災難時,總是能從容不迫,把生死置之度外。

    B. “斗爭養育著生命”,是說人類的命運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奮斗才是自我救贖的最佳方式。

    C. 詩人認為,當他面對死亡時,只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使他毫無愧悔地走向斷頭臺,因為他戰斗過,他感到充實。

    D. 詩歌所描繪的兩幅形象的畫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在民族抗戰中斗爭到底的決心。

    答案為A. 這首詩所展示的是人類面對災難的行為選擇。

    它首先告訴我們,基督向人們昭示的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理想空間,而在災難面前,人們只能向虛幻的上帝祈禱,請求幫助。

    并未寫什么基督徒“總是能從容不迫,把生命置之度外”。

    故A項的理解是錯誤的

    (三)對下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霧中漢水 --蔡其矯\

    兩岸的叢林成空中的草地;\地上的牛車在天半運行;\向上游去的貨船\只從濃霧中傳來沉重的櫓聲,\看得見的\是千年來征服漢江的纖夫\赤裸著雙腿傾身向前\在冬天的寒水冷灘喘息……\艱難上升的早晨的紅日,\不忍心看這痛苦的跋涉,\用霧中遮住顏臉,\向江上灑下斑斑紅淚。

    1957年

    A. 開篇把“兩岸叢林”化為“空中的草地”,把“地上牛車”化為“在天半運行”,出自于詩人獨特的視角和全新的審美情致。

    B. 聽到“沉重的櫓聲”,見到“纖夫”的“雙腿”,賦予作者在船中耳聞目睹事物形象的沉重感。

    C. 寫紅日“不忍心看這痛苦的跋涉”,用擬人的手法來直接表示作者心境的慘淡和生活的艱難。

    D. 詩人一方面準確、獨到地把握事物的客觀形態,另一方面在客觀描寫中滲透著詩人的主觀情緒,構成特殊的審美境界。

    答案為C. 作者對大自然的傾心和對旅行的偏愛,使他對于自然美的觀察和表現常有自己獨特的視角,本詩就有這種特點。

    “艱難上升的紅日/不忍心看這痛苦的跋涉”這一細節是作者在船中所見,眼前的景物與作者對現實的沉重感受融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暗示性。

    不能說“直接表示作者心境的慘淡”,更沒有“作者生活的艱難”的意思。

    (四)閱讀下面一首詩歌,選出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

    路 --許達然

    阿祖的兩輪前是阿公 拖載日本仔\拖不掉侮辱 倒在血地

    阿公的兩輪后是阿媽 推賣熟甘薯\推不離艱苦 倒在半路

    中國現當代詩人作品賞析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中國現當代詩人作品賞析

    散文

    茶韻書香是什么意思

    閱讀(1578)

    茶韻:茶韻是我們品飲茶湯時所得到的特殊感受;是一種茶的品質、風格,表明達到同類中的最高品位;是一種感覺,是好的象征,是一種境界。茶湯除了色澤、香氣、滋味外,還有氣韻,稱作“茶湯四相”。我們對“茶湯四相”的感受就稱做茶韻。書香:古人為防止

    散文

    茶韻書香傳四海:下一句是什么?

    閱讀(540)

    我只不過是塵世間的一粒塵埃,被生活的風吹來蕩去,不曾想與你相遇。哪知道青春的季節容不得半點瑕疵,就匆匆地結束相戀的旅程。

    散文

    人生只求一茶一書一知己足矣是什么意思

    閱讀(499)

    茶如人生,淡中有味,虛懷若谷,怡然自得。喝出了苦和甜,清和澀。人生就是一本書,譜寫出了成功和失敗,幸福和快樂。人生必有一知己無話不談,無話不說。人生何求?就像一杯茶、一本書、一知己……一杯茶“人生就像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總會苦一陣子”。

    散文

    茶醉書香是意思

    閱讀(866)

    書能香我不須花,茶也醉人何必酒。清茶抵酒醇,書香勝花芳;茶酒可共品,書花能同賞。茶如人生,淡中有味;虛懷若谷,怡然自得!書如人生,海納百川;明靜慧智,至善至美。茶書益友,茶與書有著不解之緣。茶之韻,恬淡幽雅,雖不及花之濃郁,卻能持久地流淌在心田

    散文

    冰心散文集摘賞仿

    閱讀(507)

    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我心中的素簡,是淡淡的,淡在榮辱之外,淡在靜好之間,如生活,經歷喧雜,看慣了繁華,遠沒有了轟轟烈烈的執著,只剩下千帆過后的簡潔;如歲月,過盡千帆,剩下的是疏疏朗朗的淡泊,入眼的都是簡單。如開在山坡上的花朵,不刻意,不做

    散文

    主題為“我”的創意散文

    閱讀(447)

    創意者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并不少見,有很多的人都因此獲得了很多的財富,而創意卻是很微妙又神奇的。捧著一本書,坐在花園的亭子里,邊看著書邊聯想著。正巧讀到了子聃的《拇指在上》,我思緒萬千,不知從何說起。有時候創意就出于靈感、瞬間。但有時

    散文

    描寫秋天景色的作文400字不要寫玉米、高粱等

    閱讀(481)

    金色的秋天(寫景作文)秋風像一只神奇的畫筆,一夜功夫,就把碧波蕩漾的林帶染成金燦燦的了。登上山頭,向下眺望,眼前是一片金色,若是仔細觀察,便看到金黃中夾帶著一片片紅、一片片綠的。紅的得像瑪瑙,綠得像翡翠。還有山下那水平如鏡的池塘,倒映著

    散文

    中國當代名人的故事作文

    閱讀(442)

    以下是中國現代名人-李嘉誠先生的創業故事..李嘉誠統領長江實業、和黃集團、香港電燈、長江基建等集團公司,全球華人首富,全世界華人最成功的企業家。十四歲投身商界,22歲正式創業,半個世紀的奮斗始終以"超越"為主題:從超越平凡起跑;為超越對

    散文

    魏巍寫了哪些散文

    閱讀(469)

    有《誰是最可愛的人》、《幸福的花兒為勇士而開》、《壯行集》、《話說毛澤東》、《魏巍雜文選》、《魏巍散文選》等

    散文

    今天我回家晚了作文600字

    閱讀(1213)

    這天我回家晚了放學了,我背起書包,準備開路。就在這時,我看見同組的幾個同學正拿著掃把在掃地,“哦!”,我一拍腦門,突然大叫一聲:“今天是我們這一小組掃地呢!”這下我可難為了,今天不是要去書城買書嗎?干嘛正好今天要掃地啊!如果掃了地再去,回家晚了

    散文

    寫一篇親人回家的文章

    閱讀(455)

    他們操勞了一輩子,卻從未享受過。他們牽掛了一輩子,現在卻坐在大門口,等在電話旁,等待我們回家。。。。。。——題記五一還沒到,外婆卻不住地催促我們回家。下午急促的電話鈴又響起。我不耐煩地接過電話:“外婆,干嘛!五一我們會回來的!”電話那頭

    散文

    求一篇描述學校小花園情侶的散文詩

    閱讀(440)

    學校小花園情侶?按我的理解,試試吧。清晨里,小花園散發出陣陣芳香一對情侶快樂歡笑時而低吟,述說美麗的故事時而快語,講述夢的歡愉陽關,緩緩的滲入不知是花園里的芳香還是快樂伴侶的心房靜悄悄愛的幸福時光美好而安詳

    散文

    詹天佑的散文詩、不少于60字

    閱讀(481)

    你好1、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

    散文

    求作文“我得___夢”要實際(青春大學…………)

    閱讀(422)

    第一篇夢想是什么?在賣火柴小女孩眼里,夢想是飄香的烤鵝,是奶奶溫暖的雙臂,在鄧亞萍眼里,夢想是堅持心中永不服輸的信念,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夠成功。在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眼里,夢想是“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谷像葡

    散文

    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愛國文章只需作者與文章名字高賞

    閱讀(816)

    《梅花魂》作者:陳慧瑛。該文章寫的是一位老華僑十分珍愛墨梅圖,在回國之際把墨梅圖和繡著血色的梅花手絹鄭重地交給外孫女,讓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過贊美梅花來頌揚像梅花一樣有氣節的中國人,寄托了老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文章

    散文

    祖國中國民族中華散文

    閱讀(537)

    大浪淘沙五千年,歷史積淀了無限的滄桑,人類創造了無盡的輝煌。歷史欲要塵封昨日的文明,欲要淡化人類的印記,然而,夢里依稀,它未能抹去我們的榮光。中華文明走過了茫茫的歷史風沙,穿越了滾滾的時間長河,中華文明已經融入了黃河的浩浩湯湯,長江的源

    散文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高中語文要被么

    閱讀(439)

    名句一定要背,一般輔導資料里都會專門有這個章節。把里面摘抄的名句全部背熟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有個別字比較生僻,或者容易同音字錯誤的,要格外小心,最好能在背熟后默寫或聽寫幾遍。一般就考幾分,但對高考來說,一分都是至關重要的,不能松懈。

    散文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里面的課文都講哪些呢是都講嗎

    閱讀(439)

    要根據年級而定。初中,只講《考綱》要求背誦的詩歌,散文最好都講,但也要有所側重。高中,詩歌主要講意象、意境、圖景畫面、詩歌形象、情感、表現手法及作用和統領全篇的字詞等。散文可選講,以閱讀分析,表現手法為主(為寫作和文學類閱讀服務)。

    短句

    中國文學經典的書籍

    閱讀(507)

    詩經楚辭左傳古詩源昭明文選紅樓夢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西廂記金瓶梅古文觀止唐宋八大家散文唐宋詩詞元曲三百首以上是中國古典文學書籍中最強的一類經典中的經典王冠里的王冠另外還有文心雕龍六朝文絜玉臺新詠閑情偶寄三言二拍聊齋志異

    散文

    韓語在中國文化史上有怎樣的地位他的散文名作有哪些

    閱讀(573)

    我想你問的是韓愈吧。、韓愈:唐代詩人,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謚號文公,故世稱韓文公,是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蘇軾,蘇轍,蘇洵,歐陽修,王安石,曾鞏)之一。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郡望”一詞,是“郡”與“望”的合稱。“郡”是行政區劃,“望”是

    短句

    中國傳統節日作文中秋節五十字

    閱讀(766)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到了,我今天很快樂。中秋節是團圓的節日,今天晚上我們吃了一頓豐盛的團圓飯,我們還吃了團圓餅。一家人開開心心,真棒。我們今天過了一個快樂的中秋節,但是我們沒有看見月亮,因為今天是陰天。

    短句

    中國傳統節日有什么主要特點

    閱讀(855)

    中國傳統節日的特點如下:1、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我國傳統節日的起源古老,節日的日期一旦固定下來,千古不變,盡管伴隨著王朝的更迭、時代的轉換,但是節日的時間始終不變。由于起源久遠,很多節日起源的具體時間和原因都很難說清楚,這也是中國傳統節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