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請幫我找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古詩(從內容上、情調上均可)謝啦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 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清新,景色美妙。
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么清幽明凈的自然美啊! 竹林里傳來了一陣陣的歡歌笑語,那是一些無邪的姑娘們洗罷衣服笑逐著歸來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
任憑春天的芳菲隨時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連徜徉。 【賞析】 這首詩寫出了清新、幽靜、恬淡、優美的山中秋季的黃昏美景。
王維所居輞川別墅在終南山下,故稱山居。一場秋雨過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
時近黃昏,日落月出,松林靜而溪水清,浣女歸而漁舟從。 如此清秋佳景,風雅情趣,自可令王孫公子流連陶醉,忘懷世事。
此詩以一"空"字領起,格韻高潔,為全詩定下一個空靈澄凈的基調。全詩動靜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月照松林是靜態,清泉流溢是動態。前四句寫秋山晚景之幽靜,五六句寫浣女漁舟之喧嘩。
詩之四聯分別寫感覺、視覺、聽覺、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寫悲傷之意,此詩則屬樂秋之佳作。
《增訂評注唐詩正聲》郭云:"色韻清絕。"《唐詩解》:"雅興淡中有致趣。
"《唐詩矩》:"右丞本從工麗入,晚歲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詩合選詳解》王云翼云:"前是寫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見。
" 這首山水名篇,于詩情畫意之中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詩的中間兩聯同是寫景,而各有側重。
頷聯側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側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既然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
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詩文意境 一陣新雨過后,青山翠谷越發顯得靜幽,夜幕降臨,涼風習習,更令人感到秋意濃厚。 明亮的月光照映著松林,泉水從石上潺潺流過。
竹林中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原來是洗衣少女們歸來,蓮葉浮動,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盡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長留。
【賞鑒】 王維《山居秋暝》是山水詩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隱居者的戀歌。 全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
詩的開頭兩句“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是詩人用大手筆勾畫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畫卷。其清新、寧靜,淡遠之境如在目前。
一個“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萬物空靈之美。 詩人隱居于此是何等的閑適,如此描繪山水田園之典型環境流露出詩人的喜愛之情。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薄暮之景,山雨初霽,幽靜閑適,清新宜人。被雨水洗滌后的松林,一塵不染,青翠欲滴;山石顯得格外晶瑩、剔透新亮;就連月光也像被洗過一樣,極其明亮皎潔;山雨匯成的股股清泉頓時流淌于拾級而上的石板上,又順著山澗蜿蜒而下,發出淙淙的清脆悅耳的歡唱,好似宛轉的“小夜曲”奏鳴。
“照”與“流”,一上一下,一靜一動,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仿佛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脈搏在跳動。此時此刻詩人也仿佛覺得自己也被洗凈了一般,自然的美與心境的美完全融為一體,創造出如水月鏡般不可湊泊的純美詩境。
此種禪意非隱居者莫屬。蘇軾把此聯譽為“詩中有畫”的典范之秀句。
接下來詩人由寫景轉為寫人。在這幅山水畫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們的生活美是水**融的。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此二句均為寫人——“浣女”、“漁夫”的活動的畫面。詩人采用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寫法。
可不是么,既是夜間,又被竹林遮擋,怎么能見到浣洗完衣服歸來的女人們呢!然而,竹海之中傳來的女人們緩步挪移時撥動夜露浸潤的翠竹,發出“沙沙”的聲響,又伴著她們銀鈴般的笑聲,好一派歡聲笑語的喧鬧竟打破了如此寧靜的夜空;再聽水面蓮葉波動,漁舟順流而下,這便是漁夫要乘著今晚的月光去捕魚。 詩人觸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們戴月而作,隨性而起,這般勤勞、樸素、開朗的性格,遠比宦途官場清明、純凈得許多。
這些細節無不傳達出詩人不僅喜愛這兒的景美,更喜愛這。
有詩意的形容一個地方很熱
1. 八月驕陽似張火傘,中午,天空亮得耀眼,好像一大張燒燙了的白馬口鐵板。
路邊垂柳的細枝一動不動,樹影縮成一團,蒙著一層塵土的葉子都蔫蔫地打卷了。柏油路面也被曬得軟軟的,向遠處看去,空寂無人的馬路上,似乎有一片透明的蒸氣在升騰。
2. 熾熱的火傘高張在空中,熱得河里的魚不敢露出水面,鳥也不敢飛出山林,就是村中的狗也只是伸長舌頭喘個不休。 3. 打掃完房間,我下樓到垃圾,一出樓道門,就感到熱浪向我襲來,再一抬頭,真是“藍藍的天空云絲飄,刺眼的陽光當頭照。”
院子里靜靜的,遛早的老人們也都一個也看不見了。我心想,一大早就這麼熱,到了中午可怎麼過呀! 4. 街上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塵土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不動。
馬路上發著白光,小攤販不敢吆喝,商店門口的有機玻璃招牌,也似乎給曬化了。 5. 今天天氣真熱啊!火辣辣的太陽毫不留情地烤著大地,大地被曬的滾燙,仿佛一個巨大的籠子使人透不過氣來。
6. 烈日當空,道路兩旁,成熟的谷物在熱得彎下腰,低著頭。蚱蜢多得像草葉,再小麥和黑麥地里,在小麥和黑麥地里,在岸邊的蘆葦叢中,發出微弱而嘈雜的鳴聲。
7. 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籠一樣,熱得使人喘不過氣來。 8. 馬路兩旁大樹葉子被曬得無精打采地耷拉下了腦袋,小草也被曬得蔫蔫的,就像被霜打了的茄子一樣。
人呢?有的人開起了空調,有的人開起了電風扇,有的人則拿著扇子“忽嗒忽嗒”地使勁扇著??正在外面工作的人大汗淋漓,不停地說:“這天真熱!要是在家就好了,開起空調來多舒服,可現在熱死了,熱死了,我們滿身大汗和落湯雞一樣真難受!” 9. 那個黃昏和夏季所有的黃昏一樣,被太陽暴虐了一天之后顯得憔悴昏倦,有一種令人心醉的病態美。滿天紅云像是高燒病人赤熱的臉頰,望一眼都覺得燙手。
柏油馬路曬得比草地還要柔軟,踩上去拔不出腳來,而且有一種焦枯的難聞味道。白色樓房靜立在黃昏的光線中,溫柔而又矜持二只有遠處幾座山頭,無限熱情地接受了晚霞的擁抱,通體輝煌,使人不敢久視。
10. 那是夏季一個最炎熱的正午,南部的太陽把幾億萬高溫從它那核子爐中向外毫無顧忌的拋散。這時除了泡在漓江中的人和有冷氣設備的地方工作的人外,其余的都昏沉沉頭重腳輕。
天空現出一陣陣輕煙,不消說那是給太陽烤的,云彩都化成氣,嗤溜溜地沉到水里去了。 11. 你看,小狗躺在地上氣喘吁吁,好像在說:“哎,熱得我受不了啦!”知了在樹上撕扯著嗓子,不住地叫喚:“這個夏天真熱呀!太陽都快把我身上的水分曬干了。”
田里的禾苗被太陽曬彎了身子,有氣無力地說:“渴呀!渴呀!我都要渴死啦!” 12. 盛夏的一天中午,火辣辣的太陽毫不留情地烤著大地上的一切。大地被曬得發焦發燙,地面上仿佛被一個巨大的蒸籠罩住了,使人透不過氣來。
13. 盛夏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陽毫不留情地炙烤著眼前的一切:小區里的水泥地面和對面的樓房就像一面面銅鏡,刺得眼睛都睜不開;樹兒們都耷拉著腦袋,有氣無力地挨著這難熬的時光,不時地又抬起頭,好像在看遠處的天空能否有烏云飄過。此時的地面,就像是被一個巨大的蒸籠罩住了,讓人熱的透不過氣來。
躲在空調房里的我,只盼望能早點下一場大雨。 14. 暑假里的一天,天氣熱得厲害。
太陽毒辣辣地烘烤著大地,整天沒有一絲風,護城河旁的柳樹垂頭喪氣,沒有一點兒生氣;知了拼命地叫著“熱??熱??”;地面上連只螞蟻也難尋到―它們也受不了這熱魔。 15. 太陽像個大火球一樣,散發出一道道強烈的光,照射著大地萬物,讓人覺得身處一個熱的王國中。
人們沒什么事一般都不愿邁出門去,如果實在有事出門了,也要戴上一頂遮陽帽,或是帶上一條濕毛巾。一回到家里,他們就迫不及待地打開電風扇或是空調,享受它們送出的清涼的風。
16. 形容天氣很熱的句子:1. 太陽像個老大老大的火球,光線灼人,公路被烈日烤得發燙,腳踏下去一步一串白煙。 2. 夏天的太陽像個大火爐,把大地烤得發燙,就連空氣也是熱烘烘的,人一動就渾身冒汗。
3. 小鳥不知躲匿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垂頭喪氣,像是奄奄等斃;只有那知了,不住地在枝頭發出破碎的高叫;真是破鑼碎鼓在替烈日吶喊助威! 4. 整個城市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狗趴在地上吐出鮮紅的舌頭,騾馬的鼻孔張得特別大。
5. 知了不住地在枝頭發著令人煩躁地叫聲,像是在替烈日吶喊助威。 6. 中午,火辣辣的太陽,烤得地面滾燙滾燙的。
家家戶戶的老人都出來了,坐在陰涼而爽快的地方說說這個談談那個,個有個的看法,個有個的主張。樹上的蟬、“知了”都無精打采地叫著,好像在說:“哎呀!今天真熱啊,這死太陽快把我給曬死了。
這死夏天真是熱。不過夏天也有好處,可以讓秧苗快快長大!” 7. 中午沒有一絲云,頭頂上一輪烈日,沒有一點風,一切樹木都無精打采地、懶洋洋地站在那里。
8. 茁壯挺拔的老柳樹沒精打采的垂著枝條,碧綠的葉卷曲著,仿佛一個挨了批評的小孩,垂頭喪氣地耷拉著腦袋。風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到處都是熱的。
樹上的知了也拉長嗓音拼命地叫“受不了,受不了??” 9. 夏天的天氣熱得像個。
最有詩意最美的詩句,列舉幾個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含光混世貴無名, 何用孤高比云月。 中貴多黃金,連云開甲宅 造句心欲細而句欲苦,是以貴苦吟。
當庭始覺春風貴,帶雨方知國色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終南何有?有條有梅。 君子至止,錦衣狐裘。
顏如渥丹,其君也哉。 終南何有?有紀有堂。
君子至止,黻衣繡裳。 佩玉將將,壽考不忘。
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皙。 小字為紈素,口齒自清歷。
鬢發覆廣額,雙耳似連璧。 明朝弄梳臺,黛眉類掃跡。
濃朱衍丹唇,黃吻瀾漫赤。 嬌語若連瑣,忿速乃明劃。
杖策招隱士,荒途橫古今。 巖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
白云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含地名的古詩帶詩意
鑒賞古代詩歌的時候,常常會遇到不少地名,仿佛二者不解之緣似的.地名是質實的專門名詞,而詩歌是文藝作品,主要在于表達感情,著重創造意境.在詩歌中使用地名,對于創造意境,是否能起到烘托的作用,還是削弱破壞,我們的回答是前者,因為詩人對在什么地點、什么樣的環境之下,才觸發起他的感興,總得指點明白,這就需要使用地名;否則,會使一切描寫,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唐代張繼所寫的《楓橋夜泊》,是首膾炙人口的名詩,其中第三句"姑蘇城外寒山寺",是句敘述句,指出了地點,看來平淡,但有了這一句,才能使前面二句的"月落烏蹄霜滿天,江村漁火對愁眠"所描寫的情景,有所附麗,得到著落;也正因為有了這一句,才引出下一句的"夜半鐘聲到客船",那就把此時此地,一種特定的環境,完全和盤托出了. 現在就七律、七絕和古體幾種詩體,舉數例,稍加分析,以資說明: 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是延續多年的安史之亂結束的一年,叛軍因首領史朝義自殺,全部瓦解,歸降唐王朝,收復了以薊城(即今北京)為中心的南北一帶地方.這一喜訊傳到了當時流寓在梓州(今四川三臺縣)的杜甫,使他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情不自禁地寫下了《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七律名篇.起句是"劍外忽傳收薊北",劈頭就用兩個地名,因梓州在劍門關之南,所以稱為"劍外",說明了詩人是在千里以外的地方聽到這一消息的;另一個地名"薊北",泛指以薊城為中心的收復地方,表示消息的內容.下文五句是"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淋漓盡致地刻劃了詩人驚喜交加這種心情的進發情景,并準備回鄉.下二句便立刻進入行動,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里情緒極為昂揚,連續用了四個地名來說明回鄉的行程,由梓州出川,要經涪江、嘉陵江和長江等河流,所以用"巴峽穿巫峽"來代表這段航程;"襄陽下洛陽",這里的兩個常見地名代表了當時南北間往來的大道,它以長江北岸的江陵為起點,經荊門、襄陽,出南陽盆地,而至洛陽.這四個地名,前后兩對,末一字都是同音,吟詠起來更覺順口,且音節響亮動聽.全詩用了六個地名,過去的詩評家對于這點,作了高度的評價,認為"主賓虛實,累累如貫珠,真善于將(在這里是統率之意)多者." 再看**所寫的《長征》,這首七律充滿著革命樂觀主義,萬人傳誦.開頭兩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以雷霆萬鈞之勢統攝全局.下文一連使用五個地名--五嶺、烏蒙山,大渡河,金沙江和岷山,為我們展開了氣壯山河的長征畫卷.長征途中所經過的山山水水何止千百,為何獨獨選中了這五個地名?因為它們在長征進程中是有關鍵性意義的地點,包含有豐富的史實,是革命歷史的見證;在中國地理上,又是具有鮮明地理特征的重要地名,氣象雄偉,非一般山水所能及.所有包孕這五個地名的詩句,一方面是對當地地理特征的刻劃,實質上是抒發了革命戰士的開闊胸襟.當我們吟詠這首革命的詩篇時,這一個接著一個的地名,使我們的情緒也跟著逐步昂揚、升華,到達頂點 七律中的三、四兩句,稱作頷聯,講究對仗工整,在對仗之中又往往使用一些地名,來寄托詩人的感興.如杜甫在寓居成都時所寫的《登樓》,其頷云:"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登樓遠眺,俯視澄流,仰觀山色,點出這兩個地名是即景之作,是寫實.錦江在成都市南,為岷江分支走馬河的下游,因古時用此水濯錦,鮮于他水",故名,當地也稱做府河.玉壘是山名,唐代于此設置關口,來控制通往藏族地區的要道.以河流與空間聯系起來,以關隘與時間相聯系,不但使對仗貼切工穩,而且氣象雄渾,為下文引出詩人的感慨開了先路.再如宋代愛國詩人陸游所寫的兩句,"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向為歷代傳誦的名句.瓜州渡和大散關,詩人所以選擇兩個地名,實含意很深.前者位于長江北岸,在江蘇江都縣之南,為南北往來的要津;后者是秦嶺的一個隘口,在寶雞西南,扼通往關中的要道.這兩個戰略要地,一水一陸,一東一西,當時都是宋金相峙的前線.詩人通過兩個地名來抒發他的愛國熱情;而且這兩個地方,又都是詩人早年在鎮江和南鄭軍中親臨過的,現在回首往事,無論于國于己,怎么不使他感到悲憤呢? 七絕僅有四句二十八字,篇幅短小,內容豐富深刻,有不少佳作,聲辭俱美,情韻無窮,向被認為我國古典詩歌中的珍品.在這種字數有限的詩體之中,能否運用地名,揮灑自如呢?在一首七絕之中,有一句含著地名的,極為常見,固然不必多論I就是二句、三句甚至四句都使用地名,在唐代名家作品之中,也比比皆是,而且也有連用地名達五,六個,之多的.現在且由我們略舉幾例如下: 南京的六朝豪華,到唐代時早巳煙消云散,詩人們往往用懷古或覽古的方式來抒發他們的今昔盛衰之感.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寫的《烏衣巷》就是這類作品的杰作.詩人以采用民歌體來寫詩而被推崇,這首詩也具有民歌的意味,它的前兩旬是"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這里所用的兩個小地名,卻有深刻的歷史背景,朱雀橋在六朝。
尋找一個富有詩意的句子或者詩
以下均為原創:
(一)
憶秦娥·曰歸
2010-05-15 10:13 A.M.
離人淚,
曉來誰染霜林醉。
霜林醉,
遍地黃花,
憑風扯碎。
楓葉紅了復又翠,
楓林但見北雁飛。
北雁飛,
淚洇家書,
曰歸曰歸。
(二)
中秋
2009-08-13 11:37 A.M.
又是一年月上中秋
月上枝頭人上心頭
嫵媚華云惹清秋
思亦悠悠情幽幽
憶否追風歲月
誰與同舟
(三)
當知趣
2009-08-13 11:25 A.M.
風凝視
云歸處
云已遠
風色已晚
索性
將征程當作歸途
將沙塵當作慰藉
任思念肆意流離
隨情思飛揚流絮
告自己
知趣知趣
(四)
看花開花落淚紅江水,
盈盈女子江邊常盼夫。
——楚雪飛江
卜算子
——蘇東坡
我住長江頭,
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
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
此恨何時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負相思意。
描寫景色的有詩意的語句!
★ 啊!牽牛花開了。六角形的花,像個小酒杯,紅紅的、黃黃的,真是風姿嫵媚,一朵一個姿態。有的單獨掛在枝頭,有的三三兩兩緊挨著。花朵里還有毛茸茸、紅彤彤的小花蕊,十分好看。
★ 一棵棵小草從酣夢中醒來,他們破土而出,舒展著它那幼嫩的綠葉。
★ 雨落在小草上,看,草兒輕輕地在微風中擺動,雨珠順著它那翠綠的莖滾下來,有一滴一下子鉆到土里,又一滴鉆到了另一棵小草的嘴里,找不著了。
★ 那棵雪松,伸腰立枝,像一座矗立入云的寶塔,既挺拔,又茂盛,連每一棵松針都是氣昂昂的。
★ 那粗壯圓實的竹子,一棵緊挨一棵。直沖云霄;那枝葉猶如一把把青蔥的大傘,遮住了紅日、藍天,使得滿山一片濃蔭。
★ 成熟的橘子跟蘋果一般大小,全身有些小“疙瘩”。有的紅彤彤,有的黃澄澄。把橘子剝開,一片片月牙似的橘瓣,聚在一起活像個小燈籠。你若掰下一片,咬一個洞,一股又酸又甜的橘汁便流進你的嘴里,冷冰冰的,吃下去心里好不痛快。
★ 麥苗綠油油的一片,望去像人工織成的精美的地毯。它的嫩葉垂露,盈盈欲滴,象一顆顆晶亮的珍珠,朝陽下,輝映成的一圈圈五彩繽紛的紅環,不斷地向遠方擴展開去。
★ 茂盛鮮嫩的蔬菜把畦田遮蔽得嚴嚴實實,西紅柿打嘟嚕,豆角架上一串串,辣椒紅得像火炭,黃瓜綠得要滴下水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形容一個地方充滿詩意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