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寄李白二十韻》中詩句的意思】
唐 - 杜甫 -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題目】: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內容】: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 白日來深殿,青云滿后塵. 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 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 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 已用當時法,誰將此義陳.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李白和杜甫寫的詩句是什么
李白的詩共有六千多首,以下是他比較有名的一些: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①,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②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日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注釋】①秋雁:喻李云。②蓬萊文章:這里指李云供職的秘書省。
【簡析】詩旨在以蓬萊文章比李云,以謝清發自喻。借送別以贊對方,惜其生不稱世。
開首二句,不寫敘別,不寫樓,卻直抒郁結,道出心中煩憂。三、四句突作轉折,從 苦悶中轉到爽郎壯闊的境界,展開了一幅秋空送雁圖。
一“送”,一“酣”,點出了 “餞別”的主題。“蓬萊”四句,贊美對方文章如蓬萊宮幽藏,剛健遒勁,有建安風 骨。
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謝自比,表達了對高潔理想的追求。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的 文藝觀。
末四句抒寫感慨,理想與現實不可調和,不免煩憂苦悶,只好在“弄扁舟” 中去尋求寄托。思想感情瞬息萬變,藝術結構騰挪跌宕,起落無端,斷續無跡,深刻 地表現了詩人矛盾的心情。
語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諧統一。“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 銷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來描摹愁緒的名言,眾**贊。
蜀道難李白噫吁,危呼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①,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始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②有鳥道③,可以橫絕峨嵋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④上有六龍回日⑤之高標⑥,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緣。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⑦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⑧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石冰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呼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⑨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⑩。
【注釋】①蠶叢、魚鳧:都是傳說中古蜀國國王。古代的蜀國本與中原不通,至秦惠王滅蜀(公元前三一六),始與中原相通。
②太白:山名,又名太乙山,秦嶺主峰,在今陜西周至、太白縣一帶。舊說因其冬夏積雪,故名。
太白山在當進京城長安之西,故云“西當太白”。③鳥道:極言山路險窄,僅能容鳥飛過。
④地崩句:相傳秦惠王嫁五美女與蜀,蜀遣五個力士迎之,回到梓潼,見一大蛇入穴中,五人引其尾使出;結果山崩,五人皆被壓死,五女上山化為石。⑤六龍回日:相傳太陽神乘車,羲和駕六龍而駛之。
此指高標阻住了六龍,只得回車。⑥高標:立木為表記,其最高處叫標,也即這一帶高山的標志。
⑦捫參句:意謂山高入天,竟至可以伸手摸到一路所見星辰。古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區域,都劃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內,并以天象所示來占卜地上屬邑之吉兇。
秦屬井宿分野,蜀屬參宿分里。脅息:屏氣不敢呼吸。
⑧子規:杜鵑鳥,蜀地最多。相傳蜀帝杜宇,號望帝,死后其魂化為子規,啼聲悲 凄。
⑨錦城:即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⑩咨嗟:嘆息。
【簡析】這首詩是襲用樂府舊題,意在送友人入蜀。詩人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藝術地再現了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借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
至于本詩是否有更深的寓意,歷代有各種不同看法。然而就詩論詩,不一定強析有寓意。
但從詩中,“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看,卻是在寫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時,告誡當局,蜀地險要,應好好用人防守。詩采用律體與散文間雜,文句參差,筆意縱橫,豪放灑脫。
全詩感情強烈,一唱三嘆,回環反復,讀來令人心潮激蕩。子夜秋歌李白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①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②情。何日平胡虜③,良人④罷遠征。
【注釋】①搗衣:將洗過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搗去堿質。這里指人們準備寒衣。
②玉關:即玉門關。③虜:對敵方的蔑稱。
④良人:丈夫。【簡析】全詩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結束戰爭,丈夫免于離家去遠征。
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真摯情意;雖無高談時局,卻又不離時局。情調用意,皆不脫邊塞詩的風韻。
將進酒①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①一飲三百杯。岑夫子②,丹丘生③,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④饌玉⑤何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陳王⑥昔時宴平樂⑦,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⑧沽取⑨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⑩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注釋】①會須:應當。②岑夫子:詩人的一位隱居朋友。
一說名勛。③丹丘生:元丹丘,隱居不仕,與詩人交好。
④。
李白和杜甫寫的詩是什么
杜甫和李白齊名,世稱“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
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一,讀書和漫游時期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
他經歷坎坷,思想復雜,既是一個天才的詩人,又兼有游俠、刺客、隱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氣質。儒家、道家和游俠三種思想,在他身上都有體現。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導思想。
李白戲贈杜甫的詩句是什么意思,要告訴杜甫什么
飯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有感于此詩,杜甫以《贈李白》作答: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杜甫訪范詩以“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開頭。將南朝詩人陰鏗比擬李白。李白便譏杜甫以“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因此,杜甫放言謂李白飄泊無定、愧對葛洪、空度時光、“飛揚跋扈”,似嫌過分之語,也正是兩人交情篤厚的見證。其間夜同眠,日同行,長時相聚,親如兄弟,這兩首兼帶戲謔的詩的產生,有著深厚的感情基礎。
以“痛飲狂歌”“飛揚跋扈”寫李白,以“作詩苦”寫杜甫,道出各自的特征,皆極真切。此二絕,真情畢現之外,可窺得人物個性、形象、語言。
杜甫與李白的交情的詩句
公元744年,杜甫與李白初次相逢于洛陽,兩位詩壇泰斗一見如故,同飲同醉,攜手同游,度過了一段彼此難忘的日子。
杜甫在成都做節度使嚴武的幕客時,生活還算安定。閑暇時常想起與李白相處的日子,這時他們闊別已經十多年了。想起那一段令人難忘的好時光,杜甫總感慨不已,頗為懷念。
如今正是仲春時節,蓉城景色秀美,心曠神怡,李白若能來此同游,那該是何等美事。一代豪放的詩仙,在這兵荒馬亂的動蕩年代,將棲息于何處?想到這里,詩人不禁提筆做詩,寫了一首五律《春日憶李白》,開頭四句是: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杜甫在詩中對李白是這樣贊許的:庾信的詩清新而不俊逸,鮑照的詩俊逸而不清新,而李白的詩兼而有之,其清新俊逸之風實在是無人可以匹敵的。
杜甫評價李白的詩是什么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李白和杜甫是我國歷史上兩位最偉大的詩人,他們生活的時代是唐朝由全盛到逐步衰退的時期。坎坷的生涯和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們有了共同的語言。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陽。那年三月,李白離開朝廷,四月途經洛陽,兩位詩人相見。爾后同往開封、商丘游歷,次年他們又同游山東,賦詩作歌、親同手足。
李、杜互相寫的贈寄詩充滿了真誠的情誼。杜甫在《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中說:“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他還寫下了《贈李白》《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天末懷李白》《夢李白》等詩,盼望著“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杜甫時常掛念著李白的衣食住行,擔心他被貶逐以后的安全:“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這些詩句對李白遭誣受害表示了極大的同情。
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對杜甫非常敬重。他曾寫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詩:“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由于杜甫不在身邊同游,“齊歌”引不起李白的感情,“魯酒”也提不起酒興,思友之情就象永不停息的汶河水。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寫杜甫和李白的詩句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