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扇子的句子
白羽扇
唐·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圓因裁制功。颯如松起籟,飄似鶴翻空。
盛夏不銷雪,終年無盡風。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懷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何人稱相對,清瘦白須翁。
扇
唐·李嶠
翟羽舊傳名,蒲葵價不輕。花芳不滿面,羅薄詎障聲。
御熱含風細,臨秋帶月明。同心如可贈,持表合歡情。
扇
唐·陸暢
寶扇持來入禁宮,本教花下動香風。
姮娥須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扇上畫牡丹
唐·羅隱
為愛紅芳滿砌階,教人扇上畫將來。
葉隨彩筆參差長,花逐輕風次第開。
閑掛幾曾停蛺蝶,頻搖不怕落莓苔。
根生無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扇
唐·司空圖
珍重逢秋莫棄捐,依依只仰故人憐。
有時池上遮殘日,承得霜林幾個蟬。
詠破扇
唐·唐怡
輪如明月盡,羅似薄云穿。
無由重掩笑,分在秋風前。
悲紈扇
唐·韋應物
非關秋節至,詎是恩情改。
掩顰人已無,委篋涼空在。
何言永不發,暗使銷光彩。
古扇
二、有關扇子的詩句
白羽扇 【唐】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圓因裁制功。
颯如松起籟,飄似鶴翻空。 盛夏不銷雪,終年無盡風。
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懷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
何人稱相對,清瘦白須翁。 扇 【唐】李嶠 翟羽舊傳名,蒲葵價不輕。
花芳不滿面,羅薄詎障聲。 御熱含風細,臨秋帶月明。
同心如可贈,持表合歡情。 扇 【唐】陸暢 寶扇持來入禁宮,本教花下動香風。
姮娥須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扇上畫牡丹 【唐】羅隱 為愛紅芳滿砌階,教人扇上畫將來。
葉隨彩筆參差長,花逐輕風次第開。 閑掛幾曾停蛺蝶,頻搖不怕落莓苔。
根生無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扇 【唐】司空圖 珍重逢秋莫棄捐,依依只仰故人憐。
有時池上遮殘日,承得霜林幾個蟬。 詠破扇 【唐】唐怡 輪如明月盡,羅似薄云穿。
無由重掩笑,分在秋風前。 悲紈扇 【唐】韋應物 非關秋節至,詎是恩情改。
掩顰人已無,委篋涼空在。 何言永不發,暗使銷光彩。
古扇 【唐】項斯 昨日裁成奪夏威,忽逢秋節便相違。 寒塵妒盡秦王女,涼殿恩隨漢主妃。
似月舊臨紅粉面,有風休動麝香衣。 千年蕭瑟關人事,莫語當時掩淚歸。
詠扇 【唐】徐夤 為發涼飆滿玉堂,每親襟袖便難忘。 霜濃雪暗知何在,道契時來忽自揚。
曾伴一樽臨小檻,幾遮殘日過回廊。 漢宮如有秋風起,誰信班姬淚數行。
詠破扇 【唐】楊凌 粉落空床棄,塵生故篋留。 先來無一半,情斷不勝愁。
代秋扇詞 【唐】鄭谷 露入庭蕪恨已深,熱時天下是知音。 汗流浹背曾施力,氣爽中宵便負心。
一片山溪從蠹損,數行文字任塵侵。 綠槐陰合清和后,不會何顏又見尋。
僅供參考。
三、描寫扇子做工精精美美詩句
扇枕溫被 \r\n形容對父母十分盡心。
\r\n冬扇夏爐 \r\n比喻不合時宜。也比喻毫無用處的東西。
\r\n秋扇見捐 \r\n見:被;捐:棄。秋涼以后,扇子就被拋在一邊不用了。
舊時比喻婦女遭丈夫遺棄。\r\n羽扇綸巾 \r\n拿著羽毛扇子,戴著青絲綬的頭巾。
形容態度從容。\r\n綸巾羽扇 \r\n拿著羽毛扇子,戴著青絲綬的頭巾。
形容態度從容。\r\n秋風團扇 \r\n秋風起后,扇子就用不到了。
舊時比喻不再受男子寵愛的女子。\r\n舞衫歌扇 \r\n舞衫:跳舞的人所穿的衣服;歌扇:唱歌的人所拿的扇子。
歌舞的裝束、用具,即指歌舞。也指能歌善舞的人。
\r\n夏爐冬扇 \r\n夏天生火爐,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當時的需要,費了力氣而得不到好處。
四、描寫扇子的句子
白羽扇 唐·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圓因裁制功。
颯如松起籟,飄似鶴翻空。 盛夏不銷雪,終年無盡風。
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懷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
何人稱相對,清瘦白須翁。 扇 唐·李嶠 翟羽舊傳名,蒲葵價不輕。
花芳不滿面,羅薄詎障聲。 御熱含風細,臨秋帶月明。
同心如可贈,持表合歡情。 扇 唐·陸暢 寶扇持來入禁宮,本教花下動香風。
姮娥須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扇上畫牡丹 唐·羅隱 為愛紅芳滿砌階,教人扇上畫將來。
葉隨彩筆參差長,花逐輕風次第開。 閑掛幾曾停蛺蝶,頻搖不怕落莓苔。
根生無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扇 唐·司空圖 珍重逢秋莫棄捐,依依只仰故人憐。
有時池上遮殘日,承得霜林幾個蟬。 詠破扇 唐·唐怡 輪如明月盡,羅似薄云穿。
無由重掩笑,分在秋風前。 悲紈扇 唐·韋應物 非關秋節至,詎是恩情改。
掩顰人已無,委篋涼空在。 何言永不發,暗使銷光彩。
古扇。
五、描寫“扇子”的句子
1、路上的行人盡管拿著扇子,卻還是抵擋不住空氣的灼熱。
2、天氣熱得人直冒汗,他拿著扇子手不停揮。 3、夏日的夜晚媽媽一邊給我扇扇子,一邊給我講故事。
4、他常吹噓他的扇子天下無雙、美妙絕倫。 5、傍晚,老人們三五成群的在樹下,一邊搖著扇子,一邊聊天,十分愜意。
6、孔雀的羽毛像一把五彩繽紛的大扇子。 7、趕快回家,給我帶把扇子和一些手套。
8、從遠處踉踉蹌蹌地走來一個人,他手中握著一把扇子,另一手拿著一個酒瓶,嘴里嘟囔著不清不楚的話。 9、春節到了,正月初一這天人們為了迎接新年紛紛走上大街扭秧歌:有的跳舞,有的舞龍,有的踩高蹺,有的拌花臉,有的舞扇子,人們邊走邊跳樂樂呵呵的個個臉上露出喜悅的笑容。
10、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那扇那,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
金黃色是給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11、白玉棠薔薇的葉子是多而濃密的,枝干下面是一簇簇濃密的葉子,葉子各式各樣:有的像一個小月亮有的像蝴蝶的翅膀有的像一把小扇子……而且仔細一看,沒有一片是一模一樣的葉子。
12、數不清的銀杏葉在枝頭搖擺,小小的銀杏葉好像一把把扇子,我試著扇了一下,還真的有風呢!葉子中間有一個長長的“V”字型缺口,黃黃的條紋猶如一縷縷陽光照射在葉子上,美麗極了! 13、雪花是美麗的。每一朵小雪花都是一個小圖案,他們既有共同之處又各具風姿,有的像明亮的星星,有的像細細的縫衣針,有的像六邊形的花瓣,又像展開的六把扇子……真是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可是世界上沒有一個相同的雪花。 14、人們在被命運眷寵的時候,勇、怯、強、弱、智愚、賢、不肖,都看不出什么分別來:可是一旦為幸運所拋棄,開始涉歷驚濤駭浪的時候,就好像有一把有力的大扇子,把他們扇開了,柔弱無用的都被扇去,有毅力、有操守的卻會卓立不動。
15、貝殼樣子是真多,有的像蝸牛,有的像梳子、有的像扇子、有的象圓圓的饅頭、有的像逗號、有的像螺絲刀,有的像竹筍;還有的像刺猬。
六、關于“扇子”的句子有哪些
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來驅趕吸血的蚊子。
當蚊子咬傷月亮的時候,主人將扇子撕碎了。——《張幼儀》一個能辨真話假話的扇子,可以錦上添花,卻不能雪中送炭。
——《啞舍》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也是桃花扇,撞破了頭,血濺到扇子上就在這上面略加點染成一枝桃花。——《紅玫瑰與白玫瑰》扇子雖破骨子在家禽。
我以前看過一把扇子全是文字,合上以后是一把空白的扇子。——《最強大腦》風從扇子來。
人們在被命運眷寵的時候,勇、怯、強、弱、智、愚、賢、不肖,都看不出什么分別來:可是一旦為幸運所拋棄,開始涉歷驚濤駭浪的時候,就好像有一把有力的大扇子,把他們扇開了,柔弱無用的都被扇去,有毅力、有操守的卻會卓立不動。——《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我的天堂失了火,我化作一把扇子。
火熄滅后,我就成為了一把秋天的扇子。扇子驅不散大霧。
扇著扇子說話 — 瘋言瘋語(風言風語)別以為你有個扇子你就是鐵扇公主啊!“空調和我你選擇誰?” “我選擇會扇扇子的你。”我合上扇子,一夕忽老。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還記得那些年夏天很熱但沒有風扇,拿著把扇子端著把椅子就到自家的樓頂睡。
旅游帶把扇子,既能夠扇風驅熱也能夠擋光遮陽。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頭,血濺到扇子上。
——張愛玲。
七、適合扇面的詩詞
扇面書法有折扇、團扇兩種。
折扇扇面上寬下窄成幅射狀,書寫時一般為一行字數多,一行字數少,以求參差疏密。團扇扇面一般為圓形,書寫時應隨開布局。
這里介紹一下折扇扇面這種創作形式。由于扇面上寬下窄的形狀,使得折紋與拆紋之間也是上寬下窄。
這種獨特的樣式,就要求我們在創作時,做出恰當地安排。折扇扇面常見的形式有三種。
(1)充分利用上端,下端不用。這種格式以每行寫兩字為宜,從右至左,依次安排。
落款寫在正文的左側。款宜長些,款字寫一行至數行不等,印章宜小于正文。
(2)寫少數字,利用扇面的寬度由右向左,橫排書寫二至四字,要收放有度,落款可寫數行小字,與正文相映成趣。(3)上端依次書寫,下端隔行書寫,形成長短錯落的格局。
這樣則可避免上端疏朗,而下端擁擠的情形,達到通篇的和諧。這種格式,先寫長行,以五字左右為宜,短行以一、二字為宜。
落款要精彩,一般寫在正文后面,一行或數行均可。即章宜小于落款的字。
并奉上一首適合此書法紙的詩.詩不一定有可以寫的話到是有一些.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根據字數確定書寫格式,折扇形的緊湊或松散是可以根據內容來選擇的。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云而并驅也:行書書寫在折扇上,偏偏又須騎行書寫,困難很大。
凸痕與凹痕對軟軟的毛筆反應也不一樣,不經實踐很難體會其中的滋味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圓形紙書以對聯狀崆,醒目大方。隸書的橫勢,對團扇左右之空檔起到彌補的作用 董小宛 其小楷工整清秀,毫端盡得古書家精髓;細品詩境,感懷傷秋,可感受到在封建禮教重重束縛下一個弱冠女子追求自由的心聲。
現將詩詞摘錄于下,而且都為扇面:一 幽草凄凄綠上柔,桂花狼藉閉深樓。銀光不足供吟賞,書破芭蕉幾葉秋。
二 殘柳凋荷綠未沉,一池清水澈如心。樓前幾日無人到,滿地槐花秋正深。
三 白日吹人無所思,獨來窗下理紅絲。手擎刀尺瓶花落,數點天香入硯池。
四 稠煙迷望不能空,滿地猶含綠草風。亂竹繁枝多少意,滿園花落憶春中。
五 修竹青青亂草枯,留連西日影相扶。短墻微露高城色,遠處疏煙入畫圖。
六 飄枝墮葉此煙中,殘鳥啼秋聲亦同。錯認桃花滿青行,依稀白鷺棲丹鳳。
七 侵曉開香濕繡巾,滿天猶帶月華新。此中隨意看秋色,采得名花贈美人。
八 小庭如水月明秋,天遠窗虛人自愁。多少深思書不盡,要知都在我心頭。
九 無事無情亦未閑,孤心常寄水云邊。今宵有月無人處,高諷南華秋水篇。
十 滿畦寒水稻初黃,細鳥歸飛集野棠。正是好懷秋八九,桂花枝下飲清香。
十一 風前一葉巧迎秋,露氣蟾光凈欲流。樓上有人爭拜影,巧絲先我骨衣俅。
落款:右秋閨詞十一首,崇禎康辰中秋日 昀晗思戀 碧波蕩漾風解情 紅綠相符香飄盈 蝶兒翩舞風中覓 荷花蕊中露門庭 張禾丁 雨后清荷無限情,蝶兒已歸水留影。細聽風語解花意,多少芬芳似云行 一枕風涼長夏去,香濃桂子繞紗窗。
井梧墜處蛩聲起,欲向中天覓雁雙。清露來時竹影動,每從北院弄魚缸。
蘭庭光瀉悠悠韻,對景秋心未肯降!誰借微涼到我窗?扶疏綠竹影幢幢。桐花簌簌隨風落,鷗戲池塘思大江。
楓葉離離承露垂,蟬鳴高樹換新腔。衷腸但訴琴聲里,弦月一鉤寄北邦!鶴夢遙憐對影雙,新秋一氣繞家邦 詩懷不共林泉老,暗許輕風戲一龐。
醉筆常追云海去,顛傾濃墨涌三江。乘龍心事終為夢,明月清涼溢我窗。
五 律.題友扇面詩(新韻) 寒日物華盡,南枝艷未絕。千針逞傲骨,萬墨秀高潔。
身正存清氣,胸寬自有節。莫諳君子腹,肯與小人學?詩懷不共林泉老,暗許輕風戲一龐。
醉筆常追云海去,顛傾濃墨涌三江。乘龍心事終為夢,明月清涼溢我窗。
這些都是扇面書法的文字.都可以成為扇面書法。
八、描寫扇子的好段
白羽扇 【唐】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圓因裁制功。
颯如松起籟,飄似鶴翻空。 盛夏不銷雪,終年無盡風。
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懷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
何人稱相對,清瘦白須翁。 扇 【唐】李嶠 翟羽舊傳名,蒲葵價不輕。
花芳不滿面,羅薄詎障聲。 御熱含風細,臨秋帶月明。
同心如可贈,持表合歡情。 扇 【唐】陸暢 寶扇持來入禁宮,本教花下動香風。
姮娥須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扇上畫牡丹 【唐】羅隱 為愛紅芳滿砌階,教人扇上畫將來。
葉隨彩筆參差長,花逐輕風次第開。 閑掛幾曾停蛺蝶,頻搖不怕落莓苔。
根生無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扇 【唐】司空圖 珍重逢秋莫棄捐,依依只仰故人憐。
有時池上遮殘日,承得霜林幾個蟬。 詠破扇 【唐】唐怡 輪如明月盡,羅似薄云穿。
無由重掩笑,分在秋風前。 悲紈扇 【唐】韋應物 非關秋節至,詎是恩情改。
掩顰人已無,委篋涼空在。 何言永不發,暗使銷光彩。
古扇 【唐】項斯 昨日裁成奪夏威,忽逢秋節便相違。 寒塵妒盡秦王女,涼殿恩隨漢主妃。
似月舊臨紅粉面,有風休動麝香衣。 千年蕭瑟關人事,莫語當時掩淚歸。
詠扇 【唐】徐夤 為發涼飆滿玉堂,每親襟袖便難忘。 霜濃雪暗知何在,道契時來忽自揚。
曾伴一樽臨小檻,幾遮殘日過回廊。 漢宮如有秋風起,誰信班姬淚數行。
詠破扇 【唐】楊凌 粉落空床棄,塵生故篋留。 先來無一半,情斷不勝愁。
代秋扇詞 【唐】鄭谷 露入庭蕪恨已深,熱時天下是知音。 汗流浹背曾施力,氣爽中宵便負心。
一片山溪從蠹損,數行文字任塵侵。 綠槐陰合清和后,不會何顏又見尋。
之所以鐘愛扇子,是因為一種深沉的中國文化的結。 扇子后面,有許多故事,許多人,許多種不同的生活。
我想起一些古畫,畫中的士大夫們神定氣閑,靜坐著對弈或品茶。旁邊是幾個年方及笄的小丫鬟,打著長柄的薄如蟬翼的扇子,那是一種貴族的做派吧;又有歷代深閨中的女子,搖著輕羅小扇,撲花中蝴蝶、捉月下流螢;她們在臨水的閣樓上,從雕花的窗里探出頭來,也是一把輕盈的明月般的團扇,半遮著曼妙的容顏或斜倚腮邊襯出明眸皓齒的二八年華;又或在茶樓酒肆,風流才子將折扇瀟灑一揮,談詩論酒,或將折扇一合,打躬作揖,扇,是風流年少不可缺的行頭。
扇常常被作為愛情的信物。古代女子將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在自己貼身的物件上。
漢班婕妤作《怨歌行》“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圓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這不僅是后妃對君恩短如朝露的感慨,也是在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的社會里對執著愛情的渴望。
東晉時的桃葉,對不計名位,深情愛戀她的書法家王獻之,寫下《團扇歌》:七寶畫團扇,燦爛明月光。與郎卻耽暑,相憶莫相忘。”
那是對愛人樸素而深情的盟約啊。再有一個秦淮河邊的李香君,她的斑斑血跡在候方域相贈的扇子上染就朵朵桃花。
“桃花扇底送南朝”,這把扇子,映射出個人的際遇和歷史的滄桑。 多姿多彩的扇面,有用精密的絲綢所做,有用雪白的絹紗縫制,有用潔白、玄色或泥金的紙糊就,是一片鐵畫銀鉤、或是青山綠水、蟲魚鳥獸、花草樹木、仙人、仕女、孩童……在小小的方寸之間,有著一個豐富的世界。
富貴平庸之人愛工筆畫的花卉仕女,散淡之人愛潑墨山水,端方之士景仰圣賢畫像,高潔之士提詩以明志,小小一方扇,其人的審美情趣和境界可窺一斑。 另一種的灑脫、幽默或辛酸也關聯著扇子。
諸葛亮羽扇綸巾,談笑風生。輕輕揮動潔白的羽毛扇就揮來了東風,揮來滿船的箭,也揮來蜀國的一分江山。
漢鐘離坦胸露腹,搖著一把芭蕉扇,怡然自得,大俗即大雅。濟顛和尚背插著一把破蒲扇,腰懸酒葫蘆,似醉亦醒。
恐怕,扇子已經成為他們形象的一個特征,彼此不能分離了。傳說中的唐伯虎放蕩不羈,流連美色,真實的他卻是落魄而不得志。
看他的《秋風紈扇圖》,那種孤高落寞,無人賞識,自覺不合時宜又不肯俯就的情緒通過秋風里的紈扇和悲戚的美人表露無疑…… 扇子,在歷史的長廊中與人的情感、生活息息相關的扇子,和風箏、茶、書畫等物品一樣,有著鮮明的中國印記的,在電風扇、空調日漸充斥我們的生活的今天,似乎要被我們遺忘了。偶有人在蘇杭游玩,帶來精致的月圓形的扇子,把玩著,一種久違的馨香飄入我心中…… (這個好像是發在網上的) http://**c?word=%C9%C8%D7%D3%2C%C9%A2%CE%C4&url=http%3A//msn%2Ehongxiu%2Ecom/a/a/01306/1305431%2Eshtml&b=37&a=18&user=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