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內心寧靜的詩句】
王維的詩可以讀一下,他把“見性”觀念有機的融入詩的情境之中,表現物我一如的境界.《鹿柴》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森林, 復照青苔上. 沒有人跡,沒有人語聲,沒有日光,只有反照的光彩,從而表現了日暮山林的一片空寂.這首詩寫得是空曠、暗淡的景物.卻給人“淡而愈濃、近而愈遠”的印象,就是因為其中表現的心境值得品味.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詩表現上的主要特點是以動寫靜,所有的意象都表現“空山”是如何的超離塵囂.所以一幅清新生動的山中晚景,反照出一個“空”字.《山居秋暝》中的“空山”顯然不是空無所有的山,而是心靈的感受.這種感受顯示出內心的空寂清靜. 《輞川集》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初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在這里,動乃靜,靜乃動;實卻虛,色即空.本體是超越他們的,他們合為一體.這便是在“動”中得到“靜”,在實景中得到虛景,在紛繁現象中獲得本體,在瞬間的直感中得到永恒.花開花落,鳥鳴春澗,然而就在這對自然的片刻頓悟中,你卻感到了不朽的存在.。
2.內心寧靜的詩句
王維的詩可以讀一下,他把“見性”觀念有機的融入詩的情境之中,表現物我一如的境界。
《鹿柴》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森林, 復照青苔上。
沒有人跡,沒有人語聲,沒有日光,只有反照的光彩,從而表現了日暮山林的一片空寂。這首詩寫得是空曠、暗淡的景物。
卻給人“淡而愈濃、近而愈遠”的印象,就是因為其中表現的心境值得品味。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詩表現上的主要特點是以動寫靜,所有的意象都表現“空山”是如何的超離塵囂。
所以一幅清新生動的山中晚景,反照出一個“空”字。《山居秋暝》中的“空山”顯然不是空無所有的山,而是心靈的感受。
這種感受顯示出內心的空寂清靜。 《輞川集》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初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在這里,動乃靜,靜乃動;實卻虛,色即空。
本體是超越他們的,他們合為一體。這便是在“動”中得到“靜”,在實景中得到虛景,在紛繁現象中獲得本體,在瞬間的直感中得到永恒。
花開花落,鳥鳴春澗,然而就在這對自然的片刻頓悟中,你卻感到了不朽的存在。
3.關于保持內心寧靜 遠離喧囂的古詩 愈多愈好
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誡子書》
二、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陶淵明《飲酒(其五)》
三、收卻綸竿落照紅,秋風寧為翦芙蓉。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蘆花短笛中。
--納蘭性德《漁父》
四、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五、竹直心虛乃吾友,水淡性泊是我師!
--《晏子春秋》
六、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張志和《漁歌子》
七、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幽窗小記》
八、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獨坐敬亭山》
4.關于“保持內心寧靜, 遠離喧囂”的古詩有哪些
1. 《飲酒·其五》
魏晉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 《獨坐敬亭山》
唐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3. 《歸園田居·其三》
魏晉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 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無違。
4. 《漁父》
清 納蘭性德
收卻綸竿落照紅,秋風寧為翦芙蓉。
人淡淡,水濛濛,吹入蘆花短笛中。
5. 《歸園田居·其二》
魏晉 陶淵明
野外罕人事, 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 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人, 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 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 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 零落同草莽。
5.讓人心安靜的句子
也許不是不愛,只是累了,想要看看遠方是否有誰等待。
我不是孤單,只是想要安靜地聽完這首歌;我不是高傲,只是想要安靜地獨自走完剩下的路。
也許一開始并不存在,只是后來,慢慢從你的幻想中出來的,嗯,那是你的眼淚。
上面三句是我自己寫的,另外還有一些我從我女朋友空間找出來:1、我就一直裝著抱你,一直到你來。2、當晚安意味著離別,就將意味索然了。3、如果我的手臂不是這么短,我就可以擁抱你了。4、我睡不著,意味枕頭太濕了。5、我愛你,你卻聽不到,是的你不愛我,即使我站在你面前,你依然看不到我。6、你也吞了磁鐵么,我感覺我們分不開了。7、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純手打,望采納
6.代表寧靜的詩句
(一)陶淵明《飲酒》之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簡 析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繁華道,可從沒有煩神應酬車馬喧鬧.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東墻下采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頭喜見南山勝景絕妙.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回翔遠山的懷抱.人的思想或精神,可以孤立地自我凈化,或者說,能夠超脫于現實之外.“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這四句詩就是講這個道理.“結廬在人境”是說生活在現實社會中.“車馬喧”指人世間各種煩人的塵雜,也是世人為富貴榮華而奔競的形象寫照.他之所以身居人境而塵雜不染,就因為能做到“心”.“心遠”就是思想上絕棄富貴榮華之念.一個人丟掉了物欲,斷絕了塵想,精神就遠遠超出于塵世之外了.詩人采菊東籬,悠然自得,又逢山氣特佳,飛鳥投林的黃昏,大自然的一切都顯得和融淳凈;此時的詩人,超然冥邈,神逸方外,他的心境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了.這是對宇宙人生之理、造化自然之趣的領悟;從廬山一帶傍晚的自然環境說,一切都顯得和融渾樸,充滿生機,這正是大自然的本色.詩人的悠然情懷與眼前的自然氣象,都合于自然之,因而,主、客二方也就冥會妙合了.
(二 ) 歸田園居·其三·種豆南山下——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子地,地里雜草叢生,豆苗卻長得很稀.早晨天亮就起來到田里鋤草,晚上披著月光扛著鋤頭回家歇息.高高的草木覆蓋了狹窄的田間小路,露水打濕了我的衣裳.衣裳濕了倒不重要,只要不違背我的初衷就行了.
評 析
此詩是描寫陶淵明勞動生活的代表作.雖寫勞動,其主旨卻并非寫勞作之艱辛,而是表現一種審美情趣.試思:"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是一幅何等美妙的荷鋤夜歸圖.艱辛自是艱辛,詩人也說"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但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呀!后兩句正可以看作是此詩全篇的眼線,是透露詩人心緒之所在.
(三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是一首詠雪寄情詩.大雪中望遍千山看不到一只飛鳥;找遍萬條路,不見一個行人.只有孤零零的一條小船上,坐著一位披蓑衣、戴斗笠的漁翁,獨自冒著大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處境的嚴酷,心情的孤寂.
《江雪》的深層意蘊,寄托了一種傲然獨立,清竣高潔的人格理想.詩人曾參與過政治革新,但改革失敗后,受到排斥,被貶為永州司馬.政治上的失意,內心的孤獨,便通過環境描寫反映出來.當時的政治環境就象詩中所說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一樣,環境是非常惡劣的.但詩人不屈服于壓力,依然故我,堅持自己獨立的人格.寒江中那位孤獨寂寞,又抗寒傲雪,毅然垂釣的漁翁.
寒江獨釣的畫面和深刻的含義使全詩情景交融,充滿了詩意美.
( 四 )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洌,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么幽清明凈的自然美啊!竹林里傳來了一陣陣的歌聲笑語,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們洗罷衣服笑逐著歸來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在這青松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之中,生活著這樣一群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這首山水名篇,于詩情畫意之中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