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20首古詩加賞析

    20首古詩加賞析

    2.江 雪

    千山鳥飛約,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被貶永州后的作品,歷來為人們所稱誦。

    這首小詩,是托景言志的。

    作者用極其洗煉的文筆,勾勒出一位漁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獨釣的情景,藝術地概括了當時他所處的政治環境的險惡,表現了他毫無畏懼、不向黑暗勢力屈服的堅強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

    詩中所寫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見飛鳥的形影,條條小路,也都沒有人們的足跡。

    整個大地覆蓋著茫茫白雪,一個穿著蓑衣、戴著笠帽的老漁翁,乘著一葉孤舟,在寒江上獨自垂釣。

    看,這是一幅多么生動的寒江獨釣圖啊!這幅畫面究竟意味著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藝術作品中,絕不會有“純粹”的風景詩或風景畫。

    在它們里面總是要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現實內容的。

    事實上,風景詩中的極品,盡管通篇花鳥,滿紙煙霞,但必然是字字看來皆是景,聲聲細味總是情。

    這首詩,也不例外。

    只要我們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經歷,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3、絕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此詩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景畫,濡飽墨于紙面,施濃彩于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

    你看,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象燃燒著一團旺火,多么綺靡,多么燦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

    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

    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并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

    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游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

    它并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4。

    清平調詞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楊妃的衣服,寫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擁著她那豐滿的玉容。

    “想”字有正反兩面的理解,可以說是見云而想到衣裳,見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說把衣裳想象為云,把容貌想象為花,這樣交互參差,七字之中就給人以花團錦簇之感。

    接下去“春風拂檻露華濃”,進一步以“露華濃”來點染花容,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冶,這就使上句更為酣滿,同時也以風露暗喻君王的恩澤,使花容人面倍見精神。

    下面,詩人的想象忽又升騰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瑤臺。

    “若非”、“會向”,詩人故作選擇,意實肯定:這樣超絕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見到!玉山、瑤臺、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襯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聯想到白玉般的人兒,又象一朵溫馨的白牡丹花。

    與此同時,詩人又不露痕跡,把楊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極。

    5,清平調

    李白

    一枝紅艷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第二首,起句“一枝紅艷露凝香”,不但寫色,而且寫香;不但寫天然的美,而且寫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華濃”更進一層。

    “云雨巫山枉斷腸”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為神女而斷腸,其實夢中的神女,那里及得到當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來,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可算得絕代美人了,可是趙飛燕還得倚仗新妝,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楊妃,不須脂粉,便是天然絕色。

    這一首以壓低神女和飛燕,來抬高楊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題之法。

    相傳趙飛燕體態輕盈,能站在宮人手托的水晶盤中歌舞,而楊妃則比較豐肥,固有“環肥燕瘦”之語(楊貴妃名玉環)。

    后人據此就編造事實,說楊妃極喜此三詩,時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脫靴,認為大辱,就向楊妃進讒,說李白以飛燕之瘦,譏楊妃之肥,以飛燕之私通赤鳳,譏楊妃之宮闈不檢。

    李白詩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瞞不過博學能文的玄宗,而且楊妃也不是毫無文化修養的人。

    據原詩來看,很明顯是抑古尊今,好事之徒,強加曲解,其實是不可通的。

    6.清平調

    李白

    名花傾國兩相歡, 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沉香亭北倚闌干

    第三首從仙境古人返回到現實。

    起首二句“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傾國”美人,當然指楊妃,詩到此處才正面點出,并用“兩相歡”把牡丹和“傾國”合為一提,“帶笑看”三字再來一統,使牡丹、楊妃、玄宗三位一體,融合在一起了。

    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釋春風無限恨”,春風兩字即君王之代詞,這一句,把牡丹美人動人的姿色寫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帶笑,當然無恨,恨都為之消釋了。

    末句點明玄宗楊妃賞花地點——“沉香亭北”。

    花在闌外,人倚闌干,多么優雅風流。

    7.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在翠綠色的柳樹枝頭上,兩只黃鸝正在對話,一行美麗的白鷺向著尉藍色的天空飛去,杜甫客居在客棧,他打開窗戶,看到對面西嶺山上覆蓋著千年不化的積雪,再往前門河邊看,一艘艘船只準備要到很遠的東吳去,很壯觀。

    賞析: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的是動景。

    首句堂前黃鸝鳴于翠柳間,是近景;次句白鷺飛上青天,是遠景;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的是靜景。

    前兩句兩個動詞是“鳴”“上”,后兩句是“含”“泊”,一動一靜。

    第三句寫西嶺積雪,是遠景。

    這首詩,每句一景,其中動景、靜景,近景、遠景交錯映現,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幽美平和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百讀不厭。

    原文:

    青青園中葵,

    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

    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

    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今譯:

    園中的葵菜呵郁郁蔥蔥,

    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

    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

    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

    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

    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

    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

    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賞析:

    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長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何以如此 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 一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斗,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后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

    簡評:

    這是漢代樂府古詩中的一首名作.詩中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來說明應該好好珍惜時光,及早努力.詩的前四句,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園子里綠油油的葵菜上還帶著露水,朝陽升起之后,曬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陽光中.世上的萬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煥發出無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們都要失去鮮艷的光澤,變得枯黃衰落了.萬物都有盛衰的變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過程.時間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樣,一直向東流入大海,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在年少力強的時候如果不珍惜時光,好好努力的話,到老的時候就只能白白地悲傷了!

    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譯文]在黃昏的時候,我佇立在東皋村頭悵望,彷徨徘徊心中沒有主張。

    每一棵樹都凋謝枯黃,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暉。

    放牛的兒童騎著小牛回家,獵人騎著駿馬帶回獵物。

    我看到這些人又并不相識,心情郁悶于是長聲歌唱《詩經》中“采薇采薇”的詩句。

    ------------------------------------------------------------------------

    《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邊地。

    東皋,指他家鄉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

    他歸隱后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顯得蕭瑟。

    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

    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然而,王績還不能象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讀熟了唐詩的人,也許并不覺得這首詩有什么特別的好處。

    可是,如果沿著詩歌史的順序,從南朝的宋、齊、梁、陳一路讀下來,忽然讀到這首《野望》,便會為它的樸素而叫好。

    南朝詩風大多華靡艷麗,好象渾身裹著綢緞的珠光寶氣的貴婦。

    從貴婦堆里走出來,忽然遇見一位荊釵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樸素美就會產生特別的魅力。

    王績的《野望》便有這樣一種樸素的好處。

    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

    自從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將聲律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作當中,律詩這種新的體裁就已醞釀著了。

    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問手里律詩遂定型化,成為一種重要的詩歌體裁。

    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績,已經能寫出《野望》這樣成熟的律詩,說明他是一個勇于嘗試新形式的人。

    這首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情——景——情這一反復,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

    這正符合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

    ---------------------------------------------------------------------------

    早寒江上有懷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①,遙隔②楚云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③,平海④夕漫漫。

    【評析】

    這是一首懷鄉思歸的抒情詩。

    以興開首,借鴻雁南飛,引起客居思歸之情。

    中間寫望見孤帆遠去,想到自己無法偕同的悵惘,最后寫欲歸不得的郁積。

    全詩情感是復雜的。

    詩人既羨慕田園生活,有意歸隱,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鴻圖。

    這種矛盾,就構成了詩的內容。

    ------------------------------------------------------------------------------

    [原文]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漁情。

    〔析賞〕 古代云夢本有二澤(湖),跨今之湖北省的長江南北,江北叫云,江南叫夢。

    這兩句和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同是歌詠洞庭湖的名句,都是寫洞庭湖水之壯闊的-洞庭湖一片氤氳的水氣,蒸薰著整個云夢澤,湖水波浪壯闊,直搖撼著岳陽城。

    ------------------------------------------------------------------------

    黃鶴樓①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釋】

    ①黃鶴樓:在今武漢長江大橋武昌橋頭的黃鶴磯上,背依蛇山,俯瞰長江,與

    岳陽樓、滕王閣合稱江南三大名樓。

    ②鸚武洲:在漢陽西南長江中。

    【品評】

    黃鶴樓始建于吳黃武二年 (223),以樓址在黃鶴磯得名。

    然而費文袆(音

    衣)登仙駕鶴于此之說既見于《圖經》,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之說又見于《齊

    諧志》,可見黃鶴樓因仙人乘黃鶴而得名,早以成為民間傳說。

    崔顥于仕途失

    意之時來登此樓,其感受與傳說拍合,觸動靈感、發此浩歌。

    前半篇就傳說生

    發:昔人與黃鶴俱去,空余此樓,徒有黃鶴之名而已!吊古傷今,感慨淋漓。

    又就“黃鶴去”騰空飛躍,突進一層:黃鶴飛去時白云悠悠,黃鶴一去不返,

    白云依舊悠悠,然而也只是“空”悠悠而已!四句詩一氣貫注,盤旋轉折。

    緊扣詩題,借鶴去樓空、白云飄忽寫今昔變化,而詩人獨立樓頭的身影和百感

    茫茫的心態,亦依稀或見。

    后半篇寫眼前景及由此引發的身世之感與思鄉之情。

    晴川歷歷,芳草萋萋,煙波浩渺,暮靄迷蒙,久游思歸,鄉關何處?望漢陽樹,

    望鸚鵡洲,望江上,望鄉關,四顧蒼茫,飄泊無依,遂以“使人愁”感慨作結。

    四句詩激情噴溢,順流直下,與前半篇形成有機的統一體。

    此詩前四句借鑒南朝民歌和沈佺期《龍池篇》,運用了轆轤相轉的句式。

    “黃鶴”三見,“空”字重出,每三句除“黃”字外全用仄聲,第四句以三平

    調煞尾,第二聯“不復返”與“空悠悠”失對。

    這都不符合七律的要求。

    但由

    于一氣轉折,自然超妙,且后兩聯格律精嚴,故論者不僅不以為病,而且視為

    創體、奇格,高度贊揚。

    相傳李白登黃鶴樓,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

    在上頭”之嘆;其后作《鸚鵡洲》、《登金陵鳳凰臺》諸詩,均反復效法(見

    《唐才子傳》 卷一、《唐詩記事》 卷二一、《瀛奎律髓》卷一)。

    宋人嚴羽

    《滄浪詩話·詩評》云:“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清

    人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卷十三選此詩,評云:“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

    寫去,遂擅千古之奇。”

    坐觀垂釣者, 空有羨魚情 。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長歌行(漢樂府)

    作者:佚名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希。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昆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園里的葵花綠油油無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期待陽光。

    溫暖的春天雨露滋潤陽光照,世上的萬物欣欣向榮多輝煌!

    常常擔心寒秋季節將要來到,到那時花卉草木都衰敗枯黃。

    時光流逝像萬條江河流東海,什么時候啊它會再向西流淌?

    年輕時不珍惜時間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傷。

    樂府詩是最能代表漢代詩歌成就的一種體裁。

    它常采用賦、比、興、互文、反復歌詠的修飾手法及鋪陳、對比、烘托等技巧狀物抒情,這首《長歌行》便代表了這種特色。

    作者借百川歸海、一去不回來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勸勉世人要珍惜光陰,有所作為。

    全詩從青葵起興,聯想到四季變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應當抓緊時間奮發努力的結論,其比興手法是很明顯的。

    “長歌”適宜表達深沉的感情,這一首娓娓道來,有描述,有抒情,有嘆惋,也有勸勉,使整首詩含蘊細膩,余意無窮。

    既繼承了“歌以詠志”的傳統,又極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復吟誦。

    野望-王績

    王績

    東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③懷采薇。

    【評析】

    此詩寫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樸素清新,流暢自然,力矯齊梁浮艷板滯之弊,是王縝的代表作之一。

    首聯敘事兼抒情,總攝以下六句。

    首句給中間兩聯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遙呼尾句;使全詩籠罩著淡淡的哀愁。

    頜聯寫薄暮中的秋野靜景,互文見義,山山、樹樹,一片秋色,一抹落暉。

    蕭條、靜謐,觸發詩人彷徨無依之感。

    頸聯寫秋野動景,于山山、樹樹,秋色、落暉的背景上展現“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的畫面。

    這畫面,在秋季薄暮時的山野閑具有典型性。

    既然是“返”與“歸”,其由遠而近的動態,也依稀可見。

    這些牧人、獵人,如果是老相識,可以與他們“言笑無厭時”(陶潛《移居》),該多好!然而井非如此,這就引出尾聯:“相顧無相識”,只能長歌以抒苦悶。

    王績追慕陶潛,但他并不像陶潛那樣能夠從田園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園詩時露彷徨、悵惘之情。

    此詩一洗南朝雕飾華靡之習,卻發展了南齊永明以來逐漸律化的新形武,已經是一首比較成熟的五律,對近體詩的形式頗有影響。

    早寒江上有懷

    作者: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韻譯】:

    草木枯黃凋零了,陣陣鴻雁飛向南,

    北風呼嘯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鄉是那鹿行山,茅廬就在襄水灣,

    遙望遠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鄉眼淚已流盡,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遠方在天際,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問一問,迷路渡口在哪邊?

    暮色蒼茫無所見,只見江海水漫漫。

    【評析】:

    這是一首懷鄉思歸的抒情詩。

    以興開首,借鴻雁南飛,引起客居思歸之情。

    中間寫望見孤帆遠去,想到自己無法偕同的悵惘,最后寫欲歸不得的郁積。

    全詩情感是復雜的。

    詩人既羨慕田園生活,有意歸隱,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鴻圖。

    這種矛盾,就構成了詩的內容。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20首古詩加賞析

    短句

    好句(字越少越好)20句

    閱讀(348)

    1.我膽怯地低著頭,不敢看爸爸那張陰云密布的臉2.我生怕舵輪滑掉,心突突地跳,手里都出了汗.3.只要一聽他的名字,個個脊梁溝發緊,小腿肚子轉筋4.一個個觀眾,好像被用了定身法似的,站在原地,目瞪口呆,仿佛失去了知覺,他們全被演員那絕妙的

    短句

    宗璞有哪些散文?

    閱讀(369)

    宗璞(1928—)女,原名馮鐘璞,筆名有任小哲、豐非等。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1928年7月生于北京,十歲時隨家庭南遷到昆明。上過南菁小學和西南聯大附中。1946年考入天津南開大學外文系,后轉人清華大學外文系,1951年畢業。曾在中國文聯、文藝報等單

    短句

    春好詞好句摘抄

    閱讀(302)

    描寫春天的詞語:春天早春初春陽春春節春聯春雷春季春意春蠶春色春裝新春春光春雨春光春潮春游春風輕拂春風瑞雪春山如笑春山如黛春意正濃春意甚濃春色怡人春色迷人春色正濃春江如練春山如妝春和景明91、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短句

    讀南渡北歸反思500字

    閱讀(301)

    繼《陳寅恪與傅斯年》后,又手棒岳南的新作《南渡北歸》三部曲(《南渡》、《北歸》、《離別》)反復研讀。讀后,為“大師之后再無大師”的鴻篇巨作震撼之余,更多的則是感嘆和無語。如果前者是再現了陳寅恪和傅斯年追求學術獨立和精神自由的曲折

    短句

    南渡北歸讀后感500字

    閱讀(339)

    讀罷《南渡北歸》,掩卷而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大師們令人仰止的高大身影,傾倒眾生的人格魅力,光輝深邃的文化造詣,起伏多舛的命運轉折,無不讓人在深深的感慨之后又久久難以釋懷!在緬懷心目中那些難以企及的大師的時候,更應該思考是怎樣的一片文

    短句

    摘抄名著童年300字

    閱讀(307)

    漫漫歲月,憂傷成了他的節日,火宅成了他的狂歡,在一無所有的臉上,傷三痕也成了點綴....大人都學壞了,上帝正考驗他們呢,你還沒有受考驗,你應當照著孩子的想法生活。我們的生活是令人驚奇的,這不僅因為在我們生活中這層充滿種種畜生般的壞事的土壤

    短句

    名著童年摘抄好的段落并寫讀后感

    閱讀(401)

    《童年》讀后感《童年》是作者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為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它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生活。而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受盡折磨與欺辱,無論是在精神上或是肉體上,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是高爾基卻沒

    短句

    語文摘抄100~200字

    閱讀(325)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烏云遮不住太陽,邪惡終將被打倒,真正的勝利永遠屬于正義。也許人類的悲哀便在于此,擁有的東西不去珍惜,對于得不到的卻永遠渴望。我們最可怕的敵人不是懷才不遇,而是我們的躊躇,猶豫。將自己定位為某一種人,于

    短句

    語文摘抄20篇初一200字自創

    閱讀(342)

    有。但、不是自創的,作文書里的、、如花吳簫旸笑靨如花,真情如花,希望如花,生命亦如花。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花,每個人都有許多種理由善待自己,把一生的光陰凝成時光長河中那一瓣恒久的心香。在盛開的一剎那,燦爛奪目的它會吸引所有的視線。花

    短句

    好段摘抄要寫出好段的出處要200字

    閱讀(342)

    雪作者:魯迅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艷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

    短句

    初中語文好段摘抄200字

    閱讀(339)

    尊嚴是冰天雪地里那一束開得扎眼的臘梅,尊嚴是喜馬拉雅山上盛開的雪蓮,尊嚴是茫茫海洋中突然出現在船舶上颯颯飄揚的國旗,尊嚴是站在祖國地圖面前,思考祖國的面積海岸線領海與領空的心情,尊嚴是勇敢面對祖國屈辱的歷史而想使祖國母親日益強大

    短句

    中華上下五千年好詞好句

    閱讀(260)

    赤身裸體天昏地黑濃霧迷漫狂風大作雷電交加風止雨停晴空萬里隨風飄蕩得意洋洋 若無其事 和和氣氣 野心勃勃 興高采烈 百發百中 拈弓搭箭 興風作浪 作威作福 荒淫奢侈勃然大怒 同歸于盡 富麗堂皇 眉開眼笑 昏庸殘暴 不約而同 慘無人道 大

    短句

    上下五千年的好句

    閱讀(310)

    《上下五千年》好句摘抄:1、禹新婚不久,為了治水,到處奔波,多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兒子啟,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門外經過,聽見哭聲,也狠下心沒進去探望。2、猿人的力氣比不上這些兇猛的野獸,但是他們和任何動物

    短句

    上下五千年好詞好句好段感受摘抄4個

    閱讀(318)

    《上下五千年》好句摘抄:1、禹新婚不久,為了治水,到處奔波,多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兒子啟,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門外經過,聽見哭聲,也狠下心沒進去探望。2、猿人的力氣比不上這些兇猛的野獸,但是他們和任何動物

    散文

    把古詩春夜喜雨改寫成作文300字

    閱讀(372)

    今天又下起了雨,這好雨好像真有感知,知道該下了。在這萬物復蘇的季節,它悄悄地輔助大地萬物生長。雨,隨著陣陣微風輕輕地降落在人間,細細的雨絲悄無聲息地滋潤著那些渴求甘露的小生靈們。我披衣外出,去欣賞夜里的雨景。漫步在田間小路上,因為下

    散文

    江南春古詩改寫成一篇作文300

    閱讀(393)

    我獨自一人騎著的毛驢,爬山涉水,歷盡艱險。終于來到遼闊的江南。啊,江南真是太美了!到處黃鶯都來在鳴叫,楊柳樹的樹枝都發出了淺綠色的嫩芽。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田里,農民們在田里插秧;湖面上,每支小船都在搖晃著向前瓢動,漁民們在撒網、捕魚;小城

    短句

    水滸傳最精彩的心理描寫段落原文和賞析

    閱讀(549)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林沖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義。《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節選自《水滸傳》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具體地向我們展示了在封建統治者一逼、再逼、逼得無路可走的情況下,林沖終于由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殺仇

    散文

    求古詩《秋詞》改寫成作文300字

    閱讀(432)

    我在通往山巔的路上攀登。已是秋天,天氣漸冷,然而走在山間卻沒有絲毫的寒意。金黃色的陽光灑滿了山間,耳畔是小鳥的啁啾,我的心中充滿了喜悅。樹木都趕在冬天到來之前,燃燒起全部的生命,將群山盡染。楓樹的紅色,白樺樹的黃色,槲樹的茶褐色,銀杏的

    短句

    駱駝祥子第十六章細節描寫加賞析急

    閱讀(1301)

    駱駝祥子第十六章虎妞和祥子租住的大雜院里住的都是窮苦人,虎妞喜歡在他們面前顯擺自己的富有。元宵節過后,祥子再也忍受不了清閑的日子了,他不聲不響地拉起了車,而且決心不論虎妞怎么反對他都要拉車。虎妞想回到人和車廠,又擔心劉四爺不接受

    短句

    駱駝祥子第十六章批注和賞析

    閱讀(949)

    1.待了會兒,老程回來了,端著兩大碗甜漿粥,和不知多少馬蹄燒餅與小焦油炸鬼。“沒沏茶,先喝點粥吧,來,吃吧;不夠,再去買;沒錢,咱賒得出來;干苦活兒,就是別缺著嘴,來!”——北京舊吃食和人的特點。2.朝陽的一點光,借著雪,已照明了全城。藍的天,白的雪,天上有

    短句

    高中語文56冊書上的摘抄最好帶賞析

    閱讀(336)

    體驗自然是財富。風是一副透明的錦緞,雨是無數晶瑩的珍珠,森林宛如翠綠的刺繡,而海灣湖泊則是湛藍的寶石。27親情友情是我的財富。我是一朵白云,親情是包容我的藍天;我是一棵綠樹,親情便是滋養我的土地;我是一只飛鳥,親情便是庇護我的森林;我是一

    散文

    描寫秋雨悲傷的古詩詞

    閱讀(309)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性德《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紅藕香

    久久热在线视频